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Book Description
Marco Polo?s account of his journey throughout the Eas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European travel narratives, and it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erchant-traveler from Venice, the first to cross the entire continent of Asia, provided us with accurate descriptions of life in China, Tibet, India, and a hundred other lands, and recorded customs, natural history, strange sights, historical legends, and much more. From the dazzling courts of Kublai Khan to the perilous deserts of Persia, no book contains a richer magazine of marvels than the Travels.
This edition, selected and edited by the great scholar Manuel Komroff, also features the classic and stylistically brilliant Marsden translation, revised and corrected, as well as Komroff?s Introduction to the 1926 edition.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9.7 width:(cm)12.8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其焚尸也,必须请星者选择吉日。未至其日,停尸于家,有时停至六月之久。……其尤怪者,卜人有时谓不宜从门出丧,必须破墙而出。此地之一切偶像教徒焚尸之法皆如是也。
有丝甚饶,以织极美金锦及种种绸绢。是为一富足之州,由是一切谷粮皆贱。境内有野味甚多,且有虎。有富裕之大商贾包办其买卖商货之税额,君主获有收入甚巨。
(成吉思汗)进围一名哈剌图(calatuy)要塞时,膝上中流矢死。
某日有一妇人嘱彼缝制一靴。此妇腿足皆丽,出其足以量靴之尺寸。靴工心动,已而大悔。其人数闻福音书中之言,外眼有过,累及良心,应于犯过之前,立时将眼抉出头外。于是待此妇去后,取缝靴之锥刺其一眼。由是仅存一眼。
骑行二日,抵于大洋,海边有一城,名日忽鲁模思(Ormus)。城有港,商人以海舶运载香料、宝石、皮毛、丝绸、金锦与夫象牙暨其他货物数种,自印度来此,售于他商,转贩世界各地。此城商业极其繁盛,盖为国之都城。所属城村不少。国王名称鲁墨耽阿合马( Ruomedam Ahomet)。阳光甚烈,天时酷热。2)城在陆上,外国商人殁于此者,国王尽取其资财。
此地用香料酿海枣酒,甚佳。初饮此酒者,必暴泄,然再饮之,则颇有益,使人体胖。其地之人性于有病时食肉与面包,无病食之则致疾。其习食之物,乃为海枣、成鱼、枸櫞、玉葱。其人欲保健康,所以用玉葱代肉。其船舶极劣,常见沉没,盖国无铁钉,用线缝系船舶所致。取“印度胡桃(椰子)树皮捣之成线,如同马,即以此线缝船,海水浸之不烂,然不能御风暴。船上有一桅、一帆、一舵,无甲板。装货时,则以皮革覆之,复以贩售印度之马置于革上。既无铁作钉,乃以木钉钉其船。用上述之线缝系船板,所以乘此船者危险堪虞,沉没之数甚多。盖在此印度海中,有时风暴极大也。
其人色黑,崇拜摩诃末。其地天时酷热,居民不居城中,而居城外园林。园林之间,水泉不少。虽然如是,若无下述之法,仍不能抵御此热:
夏季数有热风,自沙漠来至平原。其热度之大,不知防御者遭之必死。所以居民一觉热风之至,即入水中,仅露其首,俟风过再出。
每年11月播种小麦、大麦及其他诸麦,次年3月收获。除海枣延存至5月外,别无青色植物,盖因热大,植物俱干也。
船虽不坚,然有时不致破损者,盖有鱼油涂之。居民有死者,则持大服,盖悲泣亘四年也。在此期内,亲友邻人会聚,举行丧礼,大号大哭,至少每日一次。
此种船舶,太古之时已见有之。幹朵里克云:“此国所用之船,纯以绳线缝合,我曾登此种船舶,未见有铁一片。
涂船之油,乃鲸油。9世纪时之阿刺壁旅行家曾言波
斯湾之渔人取鲸脂熬油,合他物以涂船,填其空隙。
其船舶以椰子树制造,闻全以树材为之,以树干作船身,以树皮树叶作帆作绳,以椰子作载货。其最可注意者,船板皆用此种绳子缝合,涂以石灰,缘其地无松脂,亦无铁,所以其船不能抵抗海险。(沙儿丹说)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Book Description
Marco Polo?s account of his journey throughout the Eas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European travel narratives, and it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erchant-traveler from Venice, the first to cross the entire continent of Asia, provided us with accurate descriptions of life in China, Tibet, India, and a hundred other lands, and recorded customs, natural history, strange sights, historical legends, and much more. From the dazzling courts of Kublai Khan to the perilous deserts of Persia, no book contains a richer magazine of marvels than the Travels.
This edition, selected and edited by the great scholar Manuel Komroff, also features the classic and stylistically brilliant Marsden translation, revised and corrected, as well as Komroff?s Introduction to the 1926 edition.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9.7 width:(cm)12.8
精彩短评:
作者:No memories 发布时间:2018-06-13 23:52:41
སྤྱིར་ན་མར་ཁོ་ཕོ་ལོ་ཀྲུང་གོར་ཡོང་མྱོང་ཡོད་མེད་དེ་རྩོད་གཞི་ཆེན་པོ་ཞིག་རེད་འདུག་ཀྱང་། ཁོང་གི་ཡུལ་སྐོར་ཟིན་ཐོའི་ནང་བོད་ཀྱི་སྐོར་གཙོ་བོ་ནི་དང་ཐོག་ཀྲུང་གོ་ལ་འགྲོ་སྐབས་ལམ་བར་དུ་མཚོ་
作者:Totoroooo~ 发布时间:2014-07-03 03:47:13
起初读的时候还有兴趣。。。。
作者:金核桃 发布时间:2022-09-08 20:22:42
读着读着失去耐心,没有读完
作者:delpiero 发布时间:2021-11-17 18:36:53
作为研究文本可以
作者:Jason 发布时间:2016-10-22 23:18:42
现在看来这家伙有可能真没来过中国
作者:ご 发布时间:2020-01-12 23:13:05
却使闲身不自由。
深度书评:
于细微处
作者:梦江南 发布时间:2012-05-31 21:54:28
起因是前几天读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以马可波罗的角度向忽必烈汗讲述沿途所见的奇妙城市,笔触非常美,难以忘怀,因此想顺便把原著读了。
一向不怎么喜欢看记叙文,但这本并不算难读,虽然没有爱不释手,颇有几处饶有兴致,想再顺手读了《徐霞客游记》,以后有空可以找找早期欧洲旅行家的笔记来看。太可惜盛唐时代没有类似的文字流传。
读这种书最好手头有当时的世界地图,标上当时及现代对应地名,一边看一边用铅笔标记,跟着作者的行程一步一步走,此处到彼处骑马九日,彼处到此处乘船需十二日,原来太原府当年盛产桑蚕葡萄多酿葡萄酒,原来忽必烈汗时每逢新年老少皆衣白以为吉,满城衣冠胜雪,原来杭州城中曾有石桥一万二千,原来某处曾有某城名何风物如此这般。恰好碰到熟悉的城市,更有由衷的亲切感。
没有合适的地图,也没有恰当的闲情逸致,长大后不时有这种赶着读书的感觉,不像小时候纯粹为享受每个字的乐趣,从没想过时间使用合适与否。幸好买到的译本不错,冯承钧的版本,翻译优美,附注和补录非常齐全,尤其考证今古地名物名人名非常有用,参照着来看,有时出乎意料的有趣。
*据马可波罗说,忽必烈汗曾有意归附基督教,派马可波罗的父亲叔叔送信给罗马教皇,请求派遣一百名教士来国中与其他教徒辩论并显示神迹,冯注说近年在梵蒂冈的文件中发现了此信。
*全书分四部,第一部覆盖的范围大概可以统称为西域,动不动就须在无人烟之沙漠骑行十数日,一应食物饮水都需自行携带。不知道是还没习惯阅读此种游记还是对涉及国家太不熟悉,读得不太投入,只是神往地想,要是有机会沿马可波罗的足迹走一趟多有趣。有人说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其实这两个又不是互为替代品,最好是兼而有之,走到哪里,拿出相应的书对照着看,会心处一笑,在想象里越千年祝酒一觞。
记忆最深的是一处记载“有野驴甚美”,作者颇爱记此等细事,后面提到另一处“有最美观之母鸡”,读到时每每莞尔。
*似乎那时欧洲还不用姜,因此作者对这一物产特别关心,走到何处都关心产不产姜,价值几何。
意大利人对没有葡萄酒喝是多怨念啊,不时提一句此地不产葡萄,居民不饮葡萄酒。当地各种酒类倒是一个也没错过,逐个纪录,大概少不了一一品尝过。
* 有个叫金齿州(今西双版纳附近)的地方,“妇女产子,洗后裹以襁褓。产妇立起工作,产妇之夫则抱子卧床四十日。卧床期间,受诸亲友贺。”解释“其行为如此者,据云妻任大劳,夫当代其受苦也。”这逻辑真是理解不能啊……
*猜猜这是哪
蛮子地域
据称其国王只爱好女色和抚恤贫民,不谙兵书,所以被灭。试摘录国王的行径如下:
贫民有不能养其子抛弃的,国王都收留起来,赐给富人收养。等这些孤儿长大后,国王为之婚配,送钱给他们生活。每年这样养活的男女有两万人。
国王出街巡游,看见某家房屋过小就要询问,如果是穷人就自己出钱给他扩建,富人就勒令他重修。
这句该摘抄原文啊,“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
当时读的时候心向往之,心想只有当时的闭塞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的君子国,而必然会在更野蛮的铁蹄下灭亡。翻翻冯注想看是哪儿——
。
。
。
哎,猜到了么,是南宋。
原来美分党们其道相当不孤啊……千年之前就有意大利知音。以后看到哪篇文章极言欧美如何优越,不妨对照上文。
----------------------------很久之后来更新的分割线-----------------------------
*元朝的兵符上刻有这样一行字“长生天气力里,大汗福荫里,不从命者罪至死。”一直觉得长生天这个称呼非常动人。
*不知道马可波罗有没有把一切用他的西方逻辑重新梳理理想化过,如果没有的话,元朝真是个非常仪式化的国家,比如说大汗册封了一万二千男爵,每年赐给每人十三套不同颜色的衣服,大典那天大汗与此一万二千人着同色衣服——印象中似乎只有武则天和王莽的新朝如此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后者在叛兵闯入大殿的时候,正在不断旋转座椅的位置,以确保与北斗星柄一致。
也许是我错了,但总感觉中国比较长久的朝代不是不注重仪式,而是不得不经常妥协,难以维持这样利落整洁。也因此更觉得元并不应该算中国的一个朝代——读中国大历史的时候,读到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既未死守也未投降,而是率领亲属部下出奔,回到了蒙古草原上。当时觉得这一举动非常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来想想,如果以帝国而非朝代的眼光看元,这一举动其实很自然。中国不过是众征服地之一,别的能丧失,这里也一样,犯不着为它殉葬。
*哦对,马可波罗提到说襄阳城久攻不破,直到采纳了他父子进献的投石机——读书的一项奇妙之处,在于兜兜转转,总在出乎意料的地方彼此衔接,两相映照,会心一笑。
*马可波罗继大赞了南宋国王之后,满心神往地继续描绘蛮子国都行在(南宋首都杭州)的繁华景象:城中有很多商贾,非常富有,以至于这些人和他们的夫人都不需要亲手劳作,“其起居清洁富丽,与诸国王无异”。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想当时欧洲是有多穷啊……这样就跟诸国王无异了……
不过马可波罗真是很喜欢用国王这个称呼,很多时候我怀疑其实指的是州府长官,大概侧面印证了中国所谓封建社会其实跟欧洲有本质差距,不知道怎么就被归为一类了。
*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居民都被称为偶像教徒(佛教),尽管觉得中国人的宗教态度跟西方人有很大差别,这个勉强还能理解。但作者指其均行火葬,就有点奇怪了。
*写烦了……最后娱乐一下,马可波罗还到过印度附近以至非洲(被他称为中印度),在不少岛上都多有麒麟,颇美观,注释里解释麒麟的样子“颈甚长,约长三步,前足较后足高。头小,皮红白色,杂有蔷薇色斑纹。”嗯……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还把长颈鹿当麒麟带回来献给明成祖呢。真是理解不能,那么长的脖子哪像麒麟了。脑补一下盗墓笔记里小哥的麒麟纹身…… ^_^
绮想中华食单大全
作者:文泽尔 发布时间:2019-08-22 04:58:40
香港,走进位于新界沙田禾穗街15-29号9楼的稻乡饮食文化博物馆,可在醒目位置找到一处装饰豪华的中式圆桌,桌上摆满大大小小数十道做工精致的仿造菜肴,朱红请柬纸制成的菜单对折,竖立放置在圆桌一侧。不远处悬挂一顶造型谬误的皇帝常服冠,供参观团队戴上后“伪装”皇帝拍照使用。无论使用普通话、粤语还是英语,讲解员的头一句话永远是“这就是名闻天下的满汉全席”。
一桌子不能入口的假菜,仿制的是1977年11月2、3日两日,香港原国宾酒楼受日本TBS电视台委托,动用近两百人的厨师团队,花费十万港币巨资直播制作的“满汉全席”。想也知道,博物馆的伪造并不能如实还原当年港日跨海直播时电视画面中的盛况,仅仅是试图再现冰山一角。需知,当年的港版“满汉全席食单”可是分了六大宴席,共计108道菜肴的大制作,光是食材采购就花去了三个月时间。十八年后,徐克电影《金玉满堂》更进一步将“满汉全席”推上了中华食单的神坛。
讽刺的是,据赵荣光《“满汉全席”名实考辨》一文的研究,不止稻乡博物馆内展示的满汉全席是臆造品,日本TBS直播的108道港版“满汉全席”照样是臆造品,它们与徐老怪电影中以“油淋猴脑”作为“满汉全席”招牌菜的创意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主角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来由地变成了一只甲虫。尽管这只甲虫仍保有人类的情感与思维,但格里高尔本人却早已被社会异化为非人,失去身边人的认可与尊敬,唯有死去这一条出路可选。
西方世界的中餐,也跟卡夫卡笔下这只甲虫类似。那些煞有介事且耳熟能详的筵席名称与菜名,其实大多是不存在于中华饮食传统内的臆造品,但你又不能说它们不是中餐,甚至,不少外国人还认定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国菜。需知,西方对中华饮食的臆想和捏造由来已久。日中饮食史专家田中静一先生曾将这类事实上并不存在于正统中华食单上的菜品统称为“幻之美食”:这种称法与其说是证实了其虚构性,倒不如认为直接承认了寰宇内外“绮想中华饮食”之浪漫。西方世界假造我大中华美食究竟有何前世因果?最chinoiserie的中式盛宴长什么模样,且容我在此一番索隐探究,将那箇中瑰丽逐个道来。
当年香港国宾楼配合日本电视台虚造满汉全席时,特地准备了极为考究的食单。譬如松鹤延年、沙舟踏翠这样的定名,除了表述食材种类与制作方法之外,也有敬祝食客们长寿健康、步步高升的寓意在。108道菜聚在一处,菜名字数、横纵排列、层次意境上都有规矩。食单整体虽是虚构,细节上却也一板一眼,结合起来才足够让人信服。中华传统里素有文人画,灯谜画这类名堂,讲究的是一波三折,咫尺之内见乾坤的雅趣——既然我们要聊“幻之美食”,那么索性也虚构一套食单出来。恰如下馆子吃法式全餐,自开胃菜到饭后甜点,每一道都框住一段chinoiserie餐饮的历史时期,随年代推移而递进。奇想组合的菜名,则囊括那段时期里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令阅读好似解灯谜。至于菜肴烹制的味道如何,那就任君读完之后随意想象了。
壹·开胃:银环狗肉佐米饭
第壹道,开胃菜中的“银环”指的是银环蛇。
元明时期,这种剧毒的黑白班节蛇广泛分布于中原与江南各省份。剧毒且不论,就作为食材这方面而言,银环蛇的体型跟鳝鱼差不多,毒腺也特别小,这意味着它作为一道野味,既好抓又好处理。中华志怪里有着各种吃毒蛇壮胆的传说,南粤人吃蛇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时至今日,银环蛇也是两广老饕泡药酒的首选材料之一。十三世纪时,马可·波罗在自己那本举世闻名的游记中,专门提到昆明人嗜食毒蛇。确实,参考上面银环蛇的例子,昆明大概率会有几个嗜食毒蛇的猛人,但推而广之到昆明全城人都吃毒蛇,显然就有失偏颇了。大航海时代开启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对中华帝国的想象,是完全依靠探险家和传教士们出版的少量旅行八卦展开的。马可·波罗随口一句“昆明人嗜食毒蛇”,欧洲人脑袋里面蹦出来的,恐怕已经是专门贩卖各色眼镜蛇菜肴的中国人客栈了。除毒蛇外,马可·波罗还说杭州人爱好狗肉,而且,尽管南北饮食差异巨大,但中国人都爱吃米饭——至少最后一句话是准确无误的。
眨眼七百多年过去,马可·波罗是否真到过元大都尚且没有定论,《东方见闻录》里一本正经的评判,反倒成了西方人脑中对中华饮食根深蒂固的“常识”。
普不普遍化姑且不论,毒蛇也吃,野兽也吃,生肉蘸了大蒜汁入口,甚至还会吃老鼠——这种饮食现象难道是东方独有的吗?
中世纪以降,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经常发生饥荒,对于快要饿死的爱尔兰人、萨克森人和法国人而言,不止吃老鼠吃蛇吃猫儿,甚至连吃人都算不上什么稀奇事。狗肉当然也吃。要知道,丹麦王室素来就有吃狗肉的传统。瑞士农民曾经大规模饲养肉狗,宰杀后切片烟熏作为储备粮。十九世纪末的巴黎人甚至排队购买狗肉,视为无上美味。斗转星移,历史步入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蓬勃,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西方人便突然假道学起来,对狗肉讳莫如深了。不止自己不吃,还要从故纸堆里搬出马可·波罗作为论据,将爱吃狗肉的标签贴到中国人身上。德国服装网站Spreadshirt上打了“吃一个中国人,救下一条狗”(Save a dog, eat a Chinese)标语的T恤在北美狂卖,特朗普也表示过对广西玉林狗肉节的关注。但是,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结果却显示,70%以上现代中国人从来就不曾吃过狗肉。而且,随着全球化趋势愈加显著的中国千禧世代崛起,这一比例可想而知还会持续走低。
Marvi Harris在《食物与文化之谜》一书中指出了西方在狗肉问题上显得如此“萨义德式东方学”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猫狗作为宠物的移情作用,对欧美人的饮食道德施加了什么神奇魔法。恰恰相反,这不过是因为反刍动物的日渐丰盈,令猫狗这种养殖性价比过低的动物从大众食谱中被淘汰掉了而已。比利时漫画《丁丁历险记》中小狗白雪对中国人大啖狗肉场景的幻想,一生未离开过加州的美国老头指着自家金毛犬问北京游客“这么可爱你们也会吃吗?”时自然流露的错愕神情,正是西方长期站在道德高地给中国人贴标签的后果。
贰·前酒:围场樱桃白兰地
第贰道,一大杯被冠以“围场”产地的美酒,喝下后有管中窥豹之功效,令整个西方世界醉眼看中华长达百年之久。
继《东方见闻录》对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八卦后,由于蒙元衰败,欧亚之间的陆路交通中断,彼此往来几乎断绝。后马可·波罗时代,随着新航路的开启,制作精良的刀剑、瓷器和绸缎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沿海的港口运往欧洲,东方热再度兴盛起来。昂贵的东方舶来品和航海冒险家文学一度培养出大量的中国迷。
葡萄牙探险家佩雷拉一到中国就被官差抓住,上了板枷,从泉州一路押解到桂林。得益于此,他沿途见识了好多中国南方菜做法,最后统统写进了游记里。意大利传教士科鲁兹曾经以广州为据点四处旅行,从荔枝到涪陵榨菜都吃遍了,也曾关注过狗肉问题。西班牙外交官德雷达有幸在福建参加官方宴会,喝上了乌鸡汤,伊比利亚半岛土鸡的味道瞬间就黯然失色。耶稣会修士们觉得金华火腿就跟孔孟之道一样美好。在这一时期,“中国人什么都吃”并没有多少贬义,即便吃狗肉与欧洲道德观相冲突,在当时有关天国上朝先进性的种种光芒笼罩下,充其量也不过是“大善人的坏习惯”罢了。法国大哲伏尔泰有句名言,“欧洲人在道德上应该师从中国人”,考虑到当时海上贸易的繁盛,其实还是由经济先进性来认可文明先进性。
可惜,自围场时代起,中国人的好名声便急转直下,饮食自然也不能幸免。1760年,清廷颁布《防夷五事》,选择了闭关锁国,广州成为中华帝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广州城墙外数十亩地的隔离区域被划为准许外国人自由买卖的特区,即所谓的“围场”。想也知道,看中国的眼光局限在围场的方寸之地,了解到的信息会是多么局限。
围场内有些什么好吃的呢?首当其冲就是龙虎斗,蛇肉与猫肉同烩成羹汤,秋季大补。蛇,马可·波罗老早就提醒过了。猫,欧洲贵族最爱的宠物,眼见中国人杀了它们吃肉,心理上能接受得了?粤菜又有一道三吱儿,是生吃刚出生的乳鼠,最早见于唐朝张鷟《朝野佥载》的记载“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当时的外国人看了恐怕会误以为是猎奇秀。十八世纪末欧美绘制的广州口岸风景图,上面经常能见到竹林与棚户,因此眼下大热的竹鼠,以及因潮湿和卫生状况不佳而四处觅食的街鼠,该也是很常见的食材。药酒,兼具养生和治疗功效,广州人善用冷浸法泡制,说白了就是什么都可以活着往里扔:蜈蚣、蝎子、壁虎、毒蛇还算是常见的了,甚至连水蛭、蚂蚁、黄蜂、蛤蟆都有……买酒的老外误入药酒店铺,多半得吓晕过去。
围场不比广州城内,通商交易为主,华人来的多是游贩走卒之辈,开店挂牌纯为赚钱,饮食上自然也不可能要求什么精致菜肴。反观外国客商,却多见达官显贵,日常起居各方面都尽可能讲究。在围场里,中华底层与外国高位者共沾烟火气,十件事里九件半能产生culture shock,哪怕前者不厌恶后者,后者也是要嫌弃前者的。南粤饮食素以生猛出名,即便是眼下的我们,也有“广州人什么都吃”的刻板印象。日日见识上面那些大场面的老外,回去不疯传中国人是茹毛饮血的蛮人,反倒奇怪了。
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率队前往热河觐见乾隆帝,试图推倒围场的篱墙,开放更多口岸给外国人。使团精心准备了礼物,送朝廷命官们红酒和威士忌,最后发现中国官员竟然最爱喝樱桃白兰地。团内各色人等对中国饮食的评判,在伦敦掀起了对同时代中国人礼仪的大讨论。可能是因为谈判结果太不理想,影响到这帮英国人的心情,尽管朝廷专程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显然不是猎奇的围场菜),他们仍旧没在文字记录里给中国饮食说什么好话:捞病死的淹水猪吃,互相捉虱子生吃,厨房里脏得不像话……上述种种印象,与围场里特有的南粤特色菜相互佐证,一下子将西方人对中华饮食的想象,从无伤大雅的“什么都吃”,转变为声名狼藉的“什么都吃”,其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叁·靓汤:新派李鸿章杂碎
第叁道,反击黄祸论的一锅乱炖,无意中起到了拨乱反正之功。
马可·波罗从未在游记中提起过中国人爱饮茶,茶叶最终还是默不作声地攻陷了伦敦,比依靠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拔都走得更远。围场时代,西方人看中国显然是以偏概全。然而,借助围场饮食八卦在媒体上制造出的舆论暴力,帝国主义将错就错,喊出“黄祸”的口号,大肆宣扬黄种人无道德、无底线、人种劣等,将东方人蛮族化,为西方列强入侵东方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统治者们发动报纸等宣传工具,运用当时最受民众喜爱的政治漫画来歪曲华人形象,将华人塑造为贼眉鼠眼,脑后蓄有细长辫子,行事荒诞不讲道德的丑陋形象,中华饮食自然也是这些漫画作品诋毁链中的重要一环。
宣传管中窥豹得来的错误印象以达成政治目的,诚然不算什么体面事,可是从另一方面讲,东食西渐的历史,倒也确实充斥着美丽的误会。
1848年,美国萨克拉门托大峡谷发现了黄金,中国南方贫民蜂拥而动,前往美国淘金的同时,也将当地饮食文化一并引入了北美。一百年后,旧金山城区早已遍布中餐厅。随便走进哪家坐下,拿起案面上摆着的菜单,一道名为李鸿章杂碎的菜肴必定在列。但凡食单上出现这道菜,也都应着当地生鲜食材进行了改良——旧金山版本加入鱿鱼和海参,地中海版本主打生蚝和白虾,客家人想要做得更中式一点,还可以选择腐竹、贡丸和鱼肚……酱料怎么配都无所谓,诚如意大利披萨漂洋过海到美洲就派生出新品种一般,好吃就行。在美国,这道菜几乎与九十年代中国肯德基贩售的上校鸡块齐名。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歌颂过杂碎,霍珀以杂碎为主题画过画。杂碎是美国南方文学作品中的常客,甚至还拥有专门的英文字体。吊诡之处在于——这道中华杂碎的鼻祖,其实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菜,诞生于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后厨。
1896年,73岁的李中堂乘坐圣路易斯号游轮,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当时清廷才刚签下《马关条约》不久,中华帝国面临自己的至暗时刻,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欧美各大媒体,将李鸿章访美作为当年发生的最重要事件进行了跟踪报导。从总统到工会代表,从大法官到律所合伙人,纷纷涌向纽约“觐见”这位东方来客。美国以唐人街为中心,掀起了中国热。
话说这天,李鸿章在下榻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设宴招待西方工商业代表和新闻界人士,吩咐自己带来的宫廷厨师团队给老美客人们好好露一手,烧、炖、爆、炒、熘……至少餐饮上不能败给欧美列强。
孰料,大厨为了展现手艺,将食材不够好的部分统统舍弃,只取精华,余下能吃的部分已经很少,这天来的客人又特别多,几十道菜端上去,后厨提前采购的原料用尽,客人们竟然大部分都还饿着。眼看没菜可上,若不想办法对付过去,岂不是又辱了大清颜面?
李鸿章其人,乃是安徽合肥生人,对正宗徽系菜肴再熟悉不过。徽菜在烹饪上的重点,便是就地取材,以鲜取胜。于是,中堂大人马上吩咐几个杂工到华尔道夫附近的菜场采购新鲜的牛羊肉、西芹、番茄等本地材料,与大厨带来的特制酱料一起添水烹煮,又加入木耳、豆芽等未用完的配菜,做了一大锅应急的杂烩汤给客人们吃。
在场老外对这道压轴菜报以一致好评,纷纷向李鸿章询问这道菜的大名。李鸿章当然不好说这是就地取材,随便乱做的。为了避免发生外交事故,他用中国人一贯的官场套话随口应和着“好吃-多吃”试图忽悠过去,翻译毕德格也跟着念了几遍。现场提问的人们参考这道菜品的形制,竟空耳听成了Hodge-Podge,刚巧也是英语里的大杂烩之意。但是,这道菜本身又和传统的英式杂烩有所区别,所以便在前面加上了中堂大人的名字。
餐饮轶事总有不同版本,历史真相今日已无从细究。无论如何,在东食西渐的历史上,李鸿章钦定的这道杂烩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是中餐第一次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认可。从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后厨,一路传遍北美大陆,又漂洋过海到了欧洲,中餐开始了它在欧美的首次风靡。自此以后,纵使清廷再怎么积弱,媒体再怎么鼓吹“黄祸”,至少这道杂碎是世所公认的美食,它好比一个基点,为绮想中华食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肆·主菜:左宗棠炸李小龙
第肆道,当你在芝加哥某某某著名中餐厅里点这道菜时,端上来的很可能是使用甜酸辣味勾芡的酥炸鸡腿肉配烤芋头。强加“中华感”十足的菜名,正是西方臆造绮想中华菜肴的绝招之一。
湖南长沙人左宗棠,洋务派又一代表人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被当时众多在华外国人奉为救世主。他年龄比李鸿章要大,中堂大人访美时,早已病逝十多年了,一生没有访外经历,在世时并未进行过任何美食输出。但是李安电影《推手》里却多次出现一道名叫左宗棠鸡的中餐菜肴,它也是《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最爱。无论什么媒体,只要排“美国人最爱的中餐”榜单,左宗棠鸡绝对位列三甲。有趣的是,不止左宗棠本人从来不知道有这道菜,国内的湖南人也基本没吃过它。
左宗棠鸡真正的发明人是湘菜师傅彭长贵。1973年,借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往来政策松动的东风,彭长贵移居美国,在曼哈顿东44街区开了一家名为“彭园”的中餐厅。彭园最开始时做的是正宗湘菜,可惜湘菜的鲜辣味不合美国人胃口,生意惨淡。彭长贵费尽心思调查老美舌头中意的味道和食材后,果断选取超市最常见的材料冷冻鸡腿,打算做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酥炸鸡腿肉。为了创新,他以味精、盐和白糖勾浓芡,加入醋与绍兴酒,给炸好的鸡肉裹汁,并添加辣椒油和香油翻炒起锅,以此将湘菜的辣味转变为甜酸辣,来刺激老美食欲。
这道新式中餐推出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好吃倒在其次,关键是取了个好名字,将左宗棠这位老外人群中知名度不亚于李鸿章的大腕儿给搬了出来。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左宗棠和以他为名的这道菜之间唯一有联系的地方,就是菜的发明人彭长贵是左宗棠老乡,仅此而已。
左宗棠鸡在曼哈顿打出名气后,就连常居纽约的建筑师贝聿铭都很爱吃,他甚至专门邀请基辛格到彭园吃这道菜,把堂堂美国国务卿也培养成了左宗棠鸡的粉丝。出于安全考虑,每次基辛格去彭园吃左宗棠鸡,都会直接包场。次数一多,彭园愈发出名,连CNN和ABC都接连来找彭长贵拍专访和纪录片。ABC的节目播出后,三天内便收到全国近两千封观众来信,基本上都是来求问食谱的。就这样,“左宗棠狂热”迅速从彭园蔓延到了整个北美,不止全美的中餐厅,甚至连日料店和印度菜馆都顺势推出了左宗棠鸡。眨眼快半个世纪过去,这道菜仍是美国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国菜之一。
中华饮食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菜式,在西方世界被发明出来,冠以知名华人名字,有模有样地贩卖,如此情况并不鲜见。巴黎凯旋门旁有家名为“老地方”的知名中餐厅,曾经推出过名为“李小龙神拳”的招牌菜,香榭丽舍大街一时人满为患,争相品尝。实际上,“李小龙神拳”只是普通的芋头烧鸡,餐厅大厨觉得“拳头”与“芋头”模样相似,巴黎人又不熟悉芋头这种全靠进口的东南亚根茎作物,仅凭这两点就拉上了李小龙来代言。德国图宾根的“成龙凉面”就是葱拌干捞意面,里斯本汉唐阁的“如来佛手”实为卤鸡爪。国藩鸡球、毛氏红烧肉也是凭名字闯荡西方世界的典型。后者可能会有人不服,那么你知道这道菜在欧美全名是叫做“毛主席之红烧猪肚腩肉(Chairman Mao’s Red Braised Pork Belly)”的吗?它也是英语原版中餐菜谱书中必备的一道名菜,菜谱做法不一而足,但都跟国内正宗毛氏肉相去甚远,基本就是买五花肉回来瞎做一气,老外还贼爱吃呢。
伍·甜点:chinoiserie糖不甩
第伍道,糖不甩大家都知道,粤港名点之一,糯米团子在糖浆里煮熟,撒花生碎上桌。可chinoiserie糖不甩又是什么?在绮想中华食单里,它可以是正统糖不甩,也可以是油炸汤圆,或者任何热气腾腾的甜食——不能是冷的,因为大部分老外认为冷菜不像中餐,中餐都是热乎乎的。毕竟亚洲冷菜,他们第一时间能够联想到的,唯有日料。
是也不是,失真不真,一道菜怎么会出现量子态呢?这还得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说起。这里不提政治,单聊饮食,尼克松访华的饮食轶事如今是数都数不清。最著名的是如下几个:
其一,听说老美不会吃大闸蟹,锦江饭店厨子便专门制作蟹肉饼给尼克松吃。尼克松吃完后,接待人员说,装蟹肉饼的盘子也能吃。尼克松拿起来一啃,发现盘子也是蟹肉做的。
其二,听说老美喜欢吃海鲜,接待办决定准备新鲜黄海鲍鱼备用。獐子岛人民公社潜水员冒着20度严寒采捕,整整为尼克松准备了一吨獐子岛鲍鱼。
其三,听说,因为尼克松夫人只喝鲜榨橙汁,但当时国内根本没有自动榨汁机,最后还是靠人工剥脐橙,拿锅一只一只压橙肉,才准备好鲜橙汁的。
美国尼克松图书馆存有1972年中方提供的一份2月21日晚宴英文食单,这份食单上方是中国国徽,MENU下面一行一行印了九道菜,有写得很具体的鱼翅、大虾、笋子和豆腐,有语焉不详的冷盘、糕点和水果,还有最出名的那道椰子蒸鸡。
25号,美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食单由中方作主,美方买单。这天尼克松一行吃到了松鼠桂鱼、芙蓉三鲜、素什锦等名菜。
26号,周恩来陪尼克松去了杭州,吃了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冰糖莲子等杭帮菜,还有一些其它菜系辅菜。
27号,去了上海,吃了小笼包、挂炉烤鸭等特色菜。
一路吃下来,既没有螃蟹,也没有鲍鱼。上海那天有道“蟹形桂鱼”倒是样子像螃蟹,但和蟹肉饼真是毫无关联的了。需知,事关饮食,谣言臆造的意义,不在于真假,最紧要的还是两个字——“热度”。尼克松在中国究竟吃了些什么,夫人的橙汁最后喝到了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团模糊且持续的云雾,在西方世界挥散不去,那就是“中华餐饮十分流行”:这不仅是绮想中华食单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推而广之,也是chinoiserie文化元素得以长久存在的动机。
难道安迪·沃霍尔隔三差五光顾比佛利山庄的Mr.Chow餐厅,和老板兼大厨周英华成了好友,并专门为他画像,是因为这里的中餐做得正宗?自1974年开店起,从麦当娜到圣雄甘地,从比尔·克林顿到Basquiat,西方顶级名人与艺术家一拨接一拨地到这间比佛利山最顶级的中餐厅打卡,当然不是因为这里的陈皮鸡选用了新会陈皮,或者幸运饼干占卜有多么准,而是因为流行,因为社交性。想想看吧,如果是家冷门店,又怎么会传出列侬被枪杀前刚好就在Mr.Chow分店吃饭的说法呢?
1982年,安迪到北京游玩,去了故宫,登了长城,喝的是北京五星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吃的是哈尔滨红肠、炸虾片、小窝窝头和红烧肘子。他和尼克松一样吃到了正宗的中国菜,和基辛格一样成了中华餐饮的粉丝,回去后到处宣传中国美妙,持续推动中国热。但这些宣传可曾令欧美中餐变得越来越趋近中国当地人的所谓“正宗味道”呢?
没有。
奥巴马爱吃粤式茶点,出访旧金山时,特地到中国城的“迎宾阁(Great Eastern Restaurant)”餐厅打包了上百美元的虾饺、肠粉和马拉糕,点菜技巧和谢耳朵一样老道,但这里的粤菜就连东北游客吃了都要皱眉。大火潮牌Supreme每季都会推出“中国风”单品,设计水平却始终走不出唐人街审美,连寿碗上的纹饰和配色都是臆想的。潮界最近的一次交火中国餐饮事件是老干妈卫衣,欧美诸多网红上身,陶华碧黑白头像护体,老外觉得很酷,国人彻底无语。但事情本身其实也跟说烂了的那句“你望向深渊深渊也望向你”一样,谁较真谁无理。无论寰宇内外,东西南北,吃饭呢,最紧要是开心。
从阅读《东方见闻录》中少许与中华餐饮相关的文字,到遍地开花的臆造中餐,纷呈复杂的chinoiserie食尚在欧美究竟走了怎样一条历史进程,诚如以上食单所述。至于最后这道糖不甩是否合您胃口,它也不由味道而定,全仗旧事讲得美不美了。
后记
本文是为好友刘曦所创HULU LAB开刊所写,完成于去年十月,成文始于《东方见闻录》。HULU这本新派杂志所刊皆是此类索隐文章,欢迎关注。
HULU LAB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189+)
- 图文清晰(77+)
- 在线转格式(623+)
- 经典(290+)
- 差评少(570+)
- 愉快的找书体验(674+)
- 无缺页(307+)
- 中评(577+)
- epub(81+)
- 下载快(282+)
- 情节曲折(676+)
- 无水印(212+)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09:11:57 )
五星好评
- 网友 陈***秋: ( 2024-12-25 16:23:3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宓***莉: ( 2024-12-16 10:28:5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堵***格: ( 2024-12-15 16:33:35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4-12-17 08:25:11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15 04:45:3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石***致: ( 2025-01-06 15:02:2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权***颜: ( 2024-12-29 14:56:4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9 02:32:5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23:42:3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瞿***香: ( 2024-12-10 18:43:34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孙***美: ( 2025-01-07 05:56:14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益***琴: ( 2024-12-24 09:29:0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康***溪: ( 2025-01-03 00:53:37 )
强烈推荐!!!
- 网友 薛***玉: ( 2024-12-23 17:55:44 )
就是我想要的!!!
- 齐民要术(全二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HOW TO GET OUT OF DEBT(ISBN=9780553283969)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排球技术与战术教练指导手册 修订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杨坚大隋雄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染缬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钱学森与四川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营销管理实习指导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宝宝入园准备100图 陈长海 主编 明天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分好类 超好背10000日语单词口袋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版5年中考3年模拟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生用书全国版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中考道法53初中总复习资料必刷题真题卷历年真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