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四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四辑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重点课题成果。内容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以对话体的方式,对在世的话剧艺术家进行采访和记录;二是以传记体的方式,对已逝的话剧艺术家或者不便采访的话剧艺术家进行艺术总结。
在中国话剧 11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过很多优秀的话剧运动领导者、剧院管理者、艺术实践家,诸如编剧、导演、演员、灯光设计师、舞台美术师,等等,他们共同创造的不朽的艺术成果,构成了中国话剧史的不朽篇章,并为今后的话剧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经验。出于抢救话剧第一手资料的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着手进行《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出版项目,自2016年正式启动,历时三载,共集结完成四辑。
《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三辑》采用对话体、传记体的形式呈现,通过调研、访谈、研究,记录了张骏祥、曹禺、袁牧之、郑君里、路曦、丹尼、姚仲明、陈波儿、谭霈生、王晓鹰、梁伯龙、喻荣军、陈佩斯、冯翊纲、陈大联、郝鹏寿、多布杰、孙文辉、刘远、于伟等20位中国话剧艺术家的生平事迹、艺术道路、重要作品、经验心得等珍贵历史资料,旨在还原和丰富中国话剧历史的整体面貌,为后来者研究中国话剧史提供第一手资料。
书籍目录:
001 刘厚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012 吕凉:用良心努力塑造“这一个”
040 姚锡娟:经典滋养长成的参天大树
053 童道明:在戏剧的诗意里栖居
072 查明哲: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文坛盛事
107 邹静之:将戏剧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121 梁冠华:表演艺术要不忘初心
140 初莲:大连话剧的浴火重生
150 扎西顿珠:雪域高原上的艺术雄鹰
162 王延松:“创造心中最理想的观众”
181 王志洪:宁夏话剧传奇的缔造者
194 李利宏:诗情画意,艺术坚守
215 刘杏林:虚实相生,以诗入画、因画成景
241 赵家捷:贴近时代的喜剧和正剧
259 霍秉全:用戏剧诠释工匠精神
278 邢辛:实践出真知的舞台灯光师
295 李羊朵:鼓楼西剧场的“横空出世”
作者介绍: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兼任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话剧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学会理事。2007年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荣获“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成为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重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及部委奖励。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重点课题成果。内容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以对话体的方式,对在世的话剧艺术家进行采访和记录;二是以传记体的方式,对已逝的话剧艺术家或者不便采访的话剧艺术家进行艺术总结。
在中国话剧 11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过很多优秀的话剧运动领导者、剧院管理者、艺术实践家,诸如编剧、导演、演员、灯光设计师、舞台美术师,等等,他们共同创造的不朽的艺术成果,构成了中国话剧史的不朽篇章,并为今后的话剧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经验。出于抢救话剧第一手资料的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着手进行《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出版项目,自2016年正式启动,历时三载,共集结完成四辑。
《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三辑》采用对话体、传记体的形式呈现,通过调研、访谈、研究,记录了张骏祥、曹禺、袁牧之、郑君里、路曦、丹尼、姚仲明、陈波儿、谭霈生、王晓鹰、梁伯龙、喻荣军、陈佩斯、冯翊纲、陈大联、郝鹏寿、多布杰、孙文辉、刘远、于伟等20位中国话剧艺术家的生平事迹、艺术道路、重要作品、经验心得等珍贵历史资料,旨在还原和丰富中国话剧历史的整体面貌,为后来者研究中国话剧史提供第一手资料。
精彩短评:
作者:Pinecone 发布时间:2023-09-05 21:28:09
和其他果酱书的区别是不一定放果胶,每个配方会有个升级版或者小吃搭配。最后的包装建议也很不错。
作者:药山 发布时间:2016-04-21 20:26:31
很值得推荐的学习方法类书籍
作者:白月光 发布时间:2020-03-15 11:48:33
有些很不错
作者:影情之不期而遇 发布时间:2015-03-18 10:40:14
好奇的是故事,震惊的是猎犬,那地狱的看门怪兽。
作者:南北 发布时间:2020-01-27 12:07:06
本书是国土资源部的科研项目,而且由不同大学的教授与博士生合作编写,各自编写部分章节,内容质量可想而知。结构松散章节内容呆板、也没有就事实做详细的分析和挖掘,亦没有各个朝代的横向对比(因为编写的人不同),书中大量引用古文献,但仅限于引用和罗列,加之简单的总结。不值书钱。
作者:Little Cinders 发布时间:2018-12-15 20:35:38
…
深度书评:
推门而入,你我相见于艺术
作者:宸文 发布时间:2024-01-05 09:04:08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艺术理解所产生的造诣与感悟往往成就了许多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它们永久地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动人璀璨的篇章。艺术的诞生本就是人类富有强烈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产物,从思想凝结到现实,证明了在探索艺术道路上的人们勇于攀登钻研的毅力,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感,在自我跨越或者与同类人的互动交流中缔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成就。对于我们而言,有些时候不单单是要欣赏与领悟那些艺术作品所富有的神奇,更要知晓甚至是见证作品创作背后所表达和蕴含着的深邃精神,在这样一种延续与传递的过程中重塑我们对于艺术更高层面的认知。如今,在面对着市面上对于艺术解读品类繁多的书籍时,我们欣喜的发现,由英国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撰写的《梵高的黄房子:梵高和高更在阿尔勒同住的激荡9周》一书通过描述两位天才艺术家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人生交汇的往事,向我们传递出有关于情感、艺术、价值、精神等等富有激情生命力的历史讯息,进而为我们更好地深入两位天才艺术家精彩非凡的人生提供难得的契机与帮助。
作为一部独特的传记性作品,《梵高的黄房子》很好地诠释出了对于艺术家与艺术的理解
座落于法国南郊阿尔勒的那幢黄房子并非是一栋辉煌的建筑,它简单朴素的外表也许在外人看来丝毫不为奇特,但对于年轻的两位艺术家而言,它却成为了人生旅途上的休憩站和转折点。进入到这里的梵高与高更或许不曾想到,9周相处的短暂时间悄然改变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为日后艺术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对于熟悉或陌生的读者而言都像是一种挑战,它在讲述有关于两个天才人物的点滴故事中向我们折射出了一个个具有饱含有生命力的创作画面,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建立起了有关于人类情感联系的关键纽带,以及涉及到不断追求思想与精神的价值体系。其实有关于梵高和高更交往的曾经也曾见于不少介绍艺术家的书籍中,但本书能够隆重的将其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加以打磨,可谓是大大提升了这段经历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个撬动并且深入天才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有力杠杆。
对于整部书的内容而言,从整体到局部的描述几乎都是在围绕着两位艺术家于生活与创作之中所发生的内容,作者不厌其烦的将那些我们极容易忽略或者遗忘掉的细节进行突出和放大,其实是在提醒着我们对于艺术家应持有的态度以及对其艺术理念的尊重。凡事有因有果的规律性,注定了在这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内所发生的逻辑联系,无论是友谊的锻造还是争论的始终,都在向我们展示出历史状态之下那些天赋非凡的人们之于自身的突破,尽管他们起初相遇、后又分别,但这一段独特的经历已然造就了彼此对于艺术本质的探索与努力。灵魂与思想的碰撞并非是阻碍前进的组成,而是将彼此所能延伸与达到的高度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不仅极大地补充与完善了其内在独特品质,而且使其能够成为我们于当代视角下重新认识梵高与高更两个人物的关键钥匙。
9周的时间赋予了这座黄房子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从整部书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盖福德在创作本书上的贡献值得引起关注。得益于中文版译者白一博老师对原著原文原意的精彩理解与精准还原,盖福德所呈现出的文笔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腻与深入,他摒弃了一般传记类作品只注重客观事实、忽视人物情感塑造的偏颇感,而更多地在人物细节以及情绪价值方面赋予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梵高与高更凭借着其创造出的画作闻名于世,从作品创作到个人经历,都使得公众保持着对其浓厚的兴趣,这一点我们不难从一些已出版的书籍或者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出。想要突破传统的认知定义作品撰写的方向与角度,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重新呈现两位画家的传奇人生片段,便是作者通过本书所要表达与传递出的答案,更凝聚了作者在成书之初所要传递出的热爱与感动。对于盖福德来说,能够以一个近乎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去观察两位画家在9周时间内相处的点点滴滴,几乎是做到了事无巨细的认真与严谨,这并非是那种流水账式的描述过程,而是囊括在了作者所架构的主题范围内一点点展开。鲜明的空间感营造本身就为人类举止行为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保持着潜移默化的行动轨迹,也更加专注于将关注的视角放置在个体本身的层面上,同时也为阅读的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走进这栋房子意味着走进一个现实与虚构交织的世界中,从推开房门的那一刻起所发生的一切将成为我们理解人物的出发点。
书中有关于书信记录的引进堪称是一个特色,之前我在其他有关于书信题材的书评中曾提到过,书信是表现人物情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它所记录的文字蕴含着写作者本身的情绪认同。通过书信的介入与展开,我们能够看到两位画家基于日常生活所积累下、有据可依的情感轨迹,潜在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背后的心理诉求与行为动机,这些内容的论述成为了很有力量的佐证与支持,而盖福德对于每一次交流争论以及画作本身的点评,其实也在帮助读者重塑对于两位历史人物的感知与认同。作为血肉之躯的人类,他们兼具了生活上的柴米油盐与情感上的悲欢离合,人无完人的优缺点注定了他们要面对与承受着的东西更多,投射到艺术层面所表现出的便是具有个人鲜明特征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我们透过盖福德的文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梵高与高更内外呈现给世人的真实感,它们不再是干巴巴、冷冰冰的简单描述,而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鲜明个体,尽管与时代与历史来说,他们存在于世的过程是相对短暂的,但依靠着其取得的成就却镌刻在了永恒的石碑上,成为了一代代人熟知和铭记的符号。
虽然黄房子早已不在,但错开时间的障碍,我们仍可以与曾经的梵高面对面
时光荏苒,往事沉浮,曾经的黄房子早已不复当年,也或许会在某个时间被世人遗忘于脑后,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于时间所留下的痕迹,比如梵高与高更有关于友谊的话题,那些至今仍被很好保存的传世画作,都成为了我们开启下一段艺术旅程的见证。从打开黄房子的那扇门到梵高与高更二人的相知相遇,这段致力于探索艺术的付出与努力不应被后人所忘记。如果时间能够证明一切,那么谨以此书铭记过往,只因我们不曾放弃追寻艺术。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从犹太教文化解读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作者:晴游雨读 发布时间:2022-05-06 09:40:54
相信90%以上的人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才知道《辛德勒的名单》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作为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当年我看了不下三遍。近日拜读完这部电影的文学原著,我仍然被深深震撼到。故想对观后感与读后感的不同之处做一番简要评述。
首先要肯定的是,《辛德勒的名单》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要远高于原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德勒的名单》一直被誉为全球最成功、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当然,其文学原著虽然稍逊一筹,但也绝对不差。因为该文学作品是1982年的
布克奖获奖作品
,更是作家基尼利最重要的代表作。据说全澳大利亚只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与基尼利可以单靠写作为生(译者在译后记中这么描述)。
喜欢读书的人总是认为书永远比电影、电视要好。持反向观点的人则认为读书并不是提高文化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只不过书籍被视为文化和知识的象征,而电影、电视则代表娱乐与休闲。
我认为二者都没错。但即便如此,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好的电影电视看完后,也应该去读一遍原著。因为当你读完原著后,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长有三个多小时。可即便是三个多小时,也不可能把一本五百页的书全部包罗进去。电影就算是完全忠实于原著,不做任何情节上的改编,也一定是围绕主线展开的,一定会缺失大量内容与大部分的语言。
读书并不比看电影、看电视更能让人变聪明,但一定会让人思考更多。
读完《辛德勒的名单》,我首先不得不佩服
犹太人天生的经商头脑
。不应该说读完,读到一半就让我佩服了。
如果说奥斯卡·辛德勒,作为一个德国人,从家乡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打算利用二战发一笔横财,是轻而易举、理所应得的话。那么作为波兰的犹太人,此时此刻的大环境对他们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生存尚且困难,又如何寻找财路?但是犹太人真做到了。
普费弗伯格,一个“辛德勒幸存者”,在书中刚开篇的时候就向读者展示了他的生意头脑。辛德勒初来驾到克拉科夫时,普费弗伯格就是辛德勒购买奢侈品(珠宝、丝绸、家具)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这些奢侈品,辛德勒都不是正规渠道买来的,都是在克拉科夫的黑市买来的。
换句话说,即便在纳粹德国高压统治下,克拉科夫的黑市仍然蓬勃发展,像普费弗伯格这样的犹太小生意人比比皆是。
再反过来说,辛德勒作为德国人,战争期间发横财就真的轻而易举吗?恐怕也不见得。奥斯卡·辛德勒的德国搪瓷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或许是因为他的犹太囚犯伊扎克·斯特恩、班吉尔等人在经营管理。而作为主管先生的辛德勒,只需要负责交际与打通关系就行。战后辛德勒在阿根廷经营过海狸鼠养殖生意,又回德国搞过水泥厂,然而均以失败告终。也许是时机不对,更有可能的是辛德勒本身就不具备很强的经商能力。
犹太人之所以被欧洲人普遍厌恶,经商能力过强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身边总有这么一、两个能力超强的人,关键还和你文化、信仰都不一样,你们永远无法融为一体。那你又会怎样看待他们呢?
想想的确很可怕。
既然说到了反犹这件事,读完《辛德勒的名单》后,我才知道原来最讨厌犹太人的并不一定是德国人。
纳粹德国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可刽子手真的都是德国党卫军吗?《辛德勒的名单》里告诉我们并不是。
波兰人、乌克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等等,都是纳粹德国的帮凶。
书中明确写有,德国党卫军起初都不明白,为什么占领区的当地人,这么热衷于帮助他们搜捕犹太人。其实,犹太人与欧洲各民族的历史积怨太深,只不过波兰人、乌克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等等这些欧洲人无法将犹太人赶尽杀绝。纳粹德国在占领区,将当地人改编为自己的打手。
他们又何尝不是将德国党卫军视作自己报复犹太人的工具。
即便以色列能建国,主要是靠美国与苏联的帮助,并且犹太人建国的大本营就在美国。美国和苏联就没有反犹主义了?当然不是。二战后,苏联爆发过全国性的反犹运动。即使在今天,美国的反犹主义仍在盛行。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犹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犹太人到底招谁惹谁了?
普遍的说法都是,犹太人过于富有,并且不是乐善好施之徒,故而遭人记恨。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一战后的德国,经济陷入危机,每天都有饿死的穷人。德国犹太人很有钱,但他们趁火打劫,做起了高利贷生意,使得底层德国人的日子更加难过。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和欧洲各民族的关系濒临死亡。
可这就是犹太人悲惨命运的绝对原因吗?我觉得未必。
不团结,并且没有反抗精神,恐怕才是吧。
犹太人在欧洲不算少数民族。二战前,德国总人口也就不到7000万,而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加起来有将近900万之多。甚至,二战时有15万犹太人加入了德国军队。如果说这15万犹太人加入了德国国防军那也可以理解,那加入党卫军又如何解释呢?
海德里希——德国党卫军二号人物,仅次于希姆莱,希特勒最中意的继承人。可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海德里希有犹太人血统,其祖母是犹太人。
如果说这个难以断定,是捕风捉影的话,那犹太人充当德国党卫军的警察残害自己的同胞,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书中明明白白写了,并且有名有姓。赛姆切·斯佩拉,就是犹太警察的头儿,执行党卫军命令时令行禁止、绝不手软。当然,这帮犹太警察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他们以为效忠纳粹可以保住自己和家人,但还是事与愿违,最后都被党卫军处决了。
《辛德勒的名单》中每一处搜捕、驱赶、屠杀犹太人的描写,都让我觉得这群犹太人就是待宰的羔羊。
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需要靠自己争取的。即便有时候想要赢得这个尊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团结;没有反抗精神;一切向钱看齐。这就是对犹太人最好的描述。看着看着,突然找到自己的影子了。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再加上一条——从来不参政,是不是就更贴切了?
华人在全世界都不受待见,恐怕也就是这四个原因吧。
简单来说,钱多,又好欺负。那么,不欺负这样的,又该欺负什么样的呢?
回到犹太人的话题。
我认为犹太人悲惨的命运也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不信教,自古皇权大于神权,很难体会到。可西方世界并不是,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基督教产生于犹太教,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基督徒从来就没有把犹太教徒视作自己人。可以这么说,二者虽同出一脉,但是势同水火、不可包容。两教为何反目成仇,不是今天我想要说的话题。但犹太教徒一直是被基督徒鄙视的对象。
然而,犹太教徒又非常鄙视穆斯林。书中的一个注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犹太人把将死之人称为穆斯林,犹太囚犯把集中营里被党卫军折磨到死亡边缘的同伴称作为穆斯林。“穆斯林”这个词,书中不止一次被这么使用。
伊斯兰教,同样发源于犹太教、基督教。可以这么说,这三教同宗同根。
然而在宗教仇恨面前,人性是那么的扭曲。
说了犹太人这么多,是时候回到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身上了。前文已经说了,辛德勒的德国搪瓷厂之所以成功,主要归功于他手下斯特恩、班吉尔等人的经营。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辛德勒的公关能力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书中的辛德勒可谓无所不能,上可通天下可遁地。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不管是军政要员还是达官贵人,辛德勒一切尽在掌握。而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的神通,当然和辛德勒自身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可使用的手段只不过是最直接、最原始,并且是最古老的方法——
贿赂
。
通过贿赂,辛德勒有了最好的资源,就能赚到最多的钱。有了钱就能更好地贿赂,然后再去赚更多的钱。这事,就这么简单。
说实话,没看过《辛德勒的名单》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想象不到纳粹德国的官僚体系,竟可以腐败到如此程度。以前看电影时,还真没感受到这一点。
那么,是不是由此可以断定,在集权的体制下,腐败是必然的现象,哪怕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电影未能完全反映出来的另一点是,辛德勒的私生活可以如此丰富。书中出现过的辛德勒的情妇,有浓墨重彩提及的就起码有五位。电影中似乎只出现了一位。当然,我不是来八卦的,我还是想从宗教与思想中找出问题。
犹太教分为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对于正统派的犹太人而言,是将婚姻看得极其神圣的。书中有一段犹太囚犯求婚与婚礼的描写,即便身处随时都会丧命的普拉绍夫集中营,这对年轻的犹太人——约瑟夫和丽贝卡,仍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完成他们的求婚与婚礼的。
正统派犹太教徒,将婚姻看得很重,是不允许离婚的。他们拒绝犹太教的变革,坚信其中的法律一条都不能改变。哪怕是在今天,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仍然拒绝服兵役,他们对世俗世界的看法还停留在中世纪。
基督教也分为三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奥斯卡·辛德勒就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中。按照天主教的教规,也是不允许夫妻离婚的。当然,辛德勒也确实没离婚,只是有众多情人。今天的西方天主教国家,找情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基督徒,普遍会变通。犹太教徒,当时很多都不会。思想,决定出路。
当然,必须要承认,学会变通的犹太教徒更可怕。如今的美国富豪中,将近一半是犹太人。
“自由和富足须得一步步达到,没办法一蹴而就”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一句话。犹太人是懂得感恩的,这一点我也很欣赏。
战后的辛德勒,生活并不如意,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也不为过。“辛德勒幸存者”们,给了辛德勒很多经济上的援助。作者基尼利第一次听说辛德勒的大名,是从普费弗伯格嘴里得来的。正是因为有普费弗伯格的帮助,才有了这部小说,辛德勒的故事才传遍了全世界。
我认为,对于人类而言,感恩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品德。
当然,对于奥斯卡·辛德勒的事迹而言,我就没必要花过多笔墨去赞述了,辛德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辛德勒绝非纯粹的善类,从家乡去克拉科夫也是为了发战争财。至于辛德勒是何时从投机主义转变为无私救人的,作者明确表示他也说不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在那个空前黑暗的时代,在人类面临浩劫的时刻,奥斯卡·辛德勒向我们闪烁了人性的光辉。
还有埃米莉——辛德勒太太、马德里瑞施等等,一切敢于对抗邪恶的力量。
最后,我想赞美一下译者的文学功底,让我新学会了四、五十个汉语词汇。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166+)
- 中评(460+)
- 推荐购买(187+)
- 体验还行(161+)
- 书籍多(509+)
- 无多页(572+)
- 速度慢(626+)
- 情节曲折(634+)
- 快捷(373+)
- 无盗版(322+)
- 在线转格式(210+)
- 好评(170+)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25 05:32:3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权***颜: ( 2024-12-14 14:07:0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30 11:33:1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屠***好: ( 2024-12-30 13:58:37 )
还行吧。
- 网友 濮***彤: ( 2025-01-07 00:32:4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游***钰: ( 2024-12-15 11:49:3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13 18:47:1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28 10:22:0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辛***玮: ( 2024-12-24 02:42:4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苍***如: ( 2025-01-05 07:50:3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喜欢"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四辑"的人也看了
- 【正版图书】 人民政协提案工作70年 本书 编写组 党建读物出版社 9787509912508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极简主义(2公式化简谱流行钢琴曲118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崔彤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梦里人6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比较政治制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一本通(中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WTO与非关税措施简明读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三年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阳光家庭365与孩子一起成长3-12岁孩子家长适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