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套装6册)【官方包邮】柯莱特访谈录 克洛岱尔访谈录 马蒂斯访谈录 布勒东访谈录 加缪访谈录 杜尚访谈录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套装6册)【官方包邮】柯莱特访谈录 克洛岱尔访谈录 马蒂斯访谈录 布勒东访谈录 加缪访谈录 杜尚访谈录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精美图片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套装6册)【官方包邮】柯莱特访谈录 克洛岱尔访谈录 马蒂斯访谈录 布勒东访谈录 加缪访谈录 杜尚访谈录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套装6册)【官方包邮】柯莱特访谈录 克洛岱尔访谈录 马蒂斯访谈录 布勒东访谈录 加缪访谈录 杜尚访谈录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套装6册)【官方包邮】柯莱特访谈录 克洛岱尔访谈录 马蒂斯访谈录 布勒东访谈录 加缪访谈录 杜尚访谈录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7604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1
  • 页数:320
  • 价格:181.0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3:35

内容简介:

《即兴记忆——克洛岱尔访谈录》

保尔·克洛岱尔,法国象征主义后期诗人、剧作家,外交官,法兰西学院院士。作为诗人,保尔·克洛岱尔在法国诗坛举足轻重;作为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作为外交官,他曾在中国工作过十四年之久。克洛岱尔身上混合着复杂的多重身份令他的人生与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与让·阿姆鲁什的访谈中,克洛岱尔他的信仰、他的作品、他的外交生涯,尤其是他与中国的相遇,还有他对文学的特殊见解,包括对莎士比亚、拉辛、司汤达的情感变化,兰波、马拉美对他的重要影响,对纪德、普鲁斯特的不喜……

《我的真相——柯莱特访谈录》

柯莱特,作家、记者、戏剧演员,龚古尔文学奖位女性评委,“了不起的神”(波伏娃),“世界上自由的女性”,77岁那年,在家中接受法国国家广播电台采访。面对记者的步步紧逼,她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用她独有的语言谈论克罗蒂娜的诞生、母亲的离去、母猫的忠诚、创作与现实的边界……

访谈内容跨越柯莱特的整个创作生涯,呈现出一个和她的作品一样——“其光芒不被任何文学批评的解释所束缚”——不被任何阐释和误解束缚的柯莱特。

《不屈的历险——布勒东访谈录》

安德烈· 布勒东,法国诗人、作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引领强调梦境、潜意识和原始冲动的艺术创作思潮,以颠覆性的诗歌语言直面“人类精神的迷乱”,对后世的文学及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首 部布勒东访谈录,收录布勒东1952年应记者之邀,为法国广播电台录制的十六期访谈文稿。在其中,布勒东漫谈个人过往与经历,回溯言与词的游戏、解放无意识的运动、破碎语句拼贴的梦境,谈及对先锋派诗人及艺术家的看法,讲述流动成一场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历险。献出“一份证词,用以重温超现实主义的燃烧岁月”。

《闲谈:沉睡的访谈——马蒂斯访谈录》

沉睡的访谈,被封存于盖蒂研究所档案室内,一份长篇对话的手稿,对话发生于1941年的里昂与尼斯,发生在艺术评论家皮埃尔·库尔蒂翁与亨利·马蒂斯之间。

关于人,关于地点:早年在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突破学院派传统的尝试、与艺术商及收藏家的交往、对技艺的思索、寻求光与色的旅行……在马蒂斯的叙述中一一浮现,鲜活犹如他绘画中的色彩。闲谈中的马蒂斯随性、真诚。未经雕琢,毫不迂回。

访谈回顾了这位野兽派艺术师的创作生涯,而马蒂斯做出了将永远埋葬的决定,因为他意识到“造型是无法被描述的。我们无法用词语来创造一种等价物”……

《爆破边界——杜尚访谈录》

马塞尔·杜尚谈论他的生活,他的作品,他度过的时间。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现成品”(ready-made),而他度过的时间被称为他**的作品。

冷静的反讽,抛弃美学、趣味及纯粹的视觉愉悦,无所事事的正当性,热衷于偶然性与文字游戏,热衷于“词语的诗意”……不断逃脱杜尚的杜尚,智性的杜尚,自我矛盾,“不情愿把任何定义作为终点”。对杜尚而言,美学是荒唐的,反美学也是荒唐的。

《孤独与团结——加缪访谈录》

阿尔贝·加缪,20世纪伟大的作家,与记者、与自己谈论文学创作和戏剧改编,谈论存在主义和他与萨特之间的“传说”,谈论人的良知和人类未来的绝望与希望,还有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接受的采访。

这些访谈几乎跨越加缪的整个创作生涯,全面、直接地呈现出加缪对文学和他所关心的问题的思考,以及思想的演化。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这个真诚的、深刻的加缪。


书籍目录:

《即兴记忆——克洛岱尔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中译序 / 7

一次访谈 / 1

第二次访谈 / 14

第三次访谈 / 30

第四次访谈 / 42

第五次访谈 / 56

第六次访谈 / 67

第七次访谈 / 78

第八次访谈 / 90

第九次访谈 / 102

第十次访谈 / 113

第十一次访谈 / 123

第十二次访谈 / 134

第十三次访谈 / 146

第十四次访谈 / 157

第十五次访谈 / 168

第十六次访谈 / 181

第十七次访谈 / 191

第十八次访谈 / 201

第十九次访谈 / 210

第二十次访谈 / 221

第二十一次访谈 / 231

第二十二次访谈 / 241

第二十三次访谈 / 251

第二十四次访谈 / 263

第二十五次访谈 / 274

第二十六次访谈 / 285

第二十七次访谈 / 294

第二十八次访谈 / 303

第二十九次访谈 / 315

第三十次访谈 / 327

第三十一次访谈 / 338

第三十二次访谈 / 347

第三十三次访谈 / 358

第三十四次访谈 / 371

第三十五次访谈 / 382

第三十六次访谈 / 392

第三十七次访谈 / 402

第三十八次访谈 / 412

第三十九次访谈 / 421

第四十次访谈 / 430

第四十一次访谈 / 440

第四十二次访谈 / 449

《我的真相——柯莱特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世界上自由的女性 / 1

一 “我要在这本书上署名!” / 91

二 “谢里的诞生并非偶然……” / 169

三 “的确,是爱情驱使的……” / 211

四 “我不喜欢揉皱自己的记忆……” / 307

《不屈的历险——布勒东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中译序 / 7

一 1914年之前——象征主义的余晖——保罗·瓦莱里的声名 / 3

二 1914-1918年大战——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到雅克·瓦谢——兰波的魔力—直面“人类精神的迷乱” / 21

三 布勒东遇见苏波和阿拉贡(“三个火枪手”)——柯罗街的皮埃尔·勒韦尔迪——与伯爵缔约——瓦谢之死——《文学》杂志 / 41

四 战后——自动写作:《磁场》——查拉在巴黎—达达的演出活动 / 63

五 达达的瓦解——巴雷斯审判——邦雅曼·佩雷——在严格意义的超现实主义的门槛上 / 81

六 实验活动——对“第二状态”的系统勘探——罗贝尔·德斯诺斯的本领 / 97

七 催眠之暗礁:“危险的风景”——咄咄逼人地重新露面——“替罪羊”:阿纳托尔·法朗士 / 113

八 《超现实主义革命》:“须起草一份新的《人权宣言》”——超现实主义研究所——给阿尔托放权——圣波尔——鲁宴会风波 / 131

九 重大疑问:精神解放难道不需要以人类社会的解放为先决条件吗?——迎接共产党 / 149

十 内心历险和个体创作与社会规范的较量——以“客观偶然性”为特征的新精神——性欲与有选择的爱——城堡街一瞥 / 167

十一 1830百年祭在超现实主义内部的暴力印记——后浪推前浪——《服务于革命的超现实主义》 / 187

十二 萨尔瓦多·达利与妄想狂批判活动——两次莫斯科之旅——从《诗歌的贫困》到《连通器》 / 203

十三 “作家保卫文化大会”——西班牙内战—惊天冤案:莫斯科审判——超现实主义的国际化 / 221

十四 在墨西哥——近看托洛茨基——为了一种独立的革命艺术—1939年的战争与流亡——“美国之音”和《VVV》 / 237

十五 几个奢望——在巴黎超现实主义须挫败各种阴谋阻碍——活力之保证 / 253

十六 后的回顾——幸福?关键是不曾“屈服”——荒野之花 / 269

《闲谈:沉睡的访谈——马蒂斯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中译序:何止“闲谈”? / 7

法文版序:闲谈而非絮叨? / 1

“闲谈”前言 / 29

一次谈话 / 35

第二次谈话 / 49

第三次谈话 / 91

第四次谈话 / 113

第五次谈话 / 135

第六次谈话 / 163

第七次谈话 / 195

第八次谈话 / 221

第九次谈话 / 285

《爆破边界——杜尚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中译序 / 7

法文**版序言 / 1

法文第二版序言 / 9

“象棋,就是我。”

(《杜尚访谈录》英译本序言) / 17

八年的游泳练习 / 21

一扇朝向其他东西的窗户 / 53

穿过《大玻璃》 / 103

相较于工作我更喜欢呼吸 / 147

我过着咖啡馆伙计的生活 / 201

附录: 关于现成品的访谈 / 245

马塞尔·杜尚作品汉译正名及其有效阐释的生成 / 259

《孤独与团结——加缪访谈录》

目录

总序:露天广场中的对话 / 1

编译者序 / 7

关于《卡利古拉》的几次访谈 / 1

阿尔贝·加缪谈《卡利古拉》 / 1

寻找角色 / 5

加缪谈1958版《卡利古拉》 / 8

访谈阿尔贝·加缪 / 13

“不,我不是存在主义者……” / 21

《侍奉》杂志访谈 / 31

西班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 37

多萝西·诺曼采访阿尔贝·加缪 / 45

三次访谈 / 53

一 与加缪相遇 / 53

二 为了对话的对话 / 63

三 未发表的访谈 / 70

我回答…… / 73

加缪断言:“自由是现代世界严峻的问题。” / 79

我所了解的美职业之一…… / 83

仇恨之奴役 / 89

法国的新纳粹报刊 / 95

关于反抗的访谈 / 101

艺术家与他的时代 / 115

与阿尔贝·加缪访谈 / 123

让·莫甘访谈阿尔贝·加缪 / 135

关于《修女安魂曲》的几次访谈 / 145

阿尔贝·加缪与威廉·福克纳的相遇能否为我们带来一出现代悲剧? / 145

阿尔贝·加缪:“这个悲剧的世界尚未找到属于它的剧作家。” / 151

与阿尔贝·加缪共度十分钟 / 155

阿尔贝·加缪:“福克纳把古代的宿命带回了剧场。” / 157

阿尔贝·加缪对我们说:“福克纳是伟大的当代作家。” / 160

《巴黎戏剧》杂志访谈 / 165

我们这代人的赌注 / 177

斯德哥尔摩媒体见面会实录 / 189

卡尔·阿尔贝·维吉亚尼的问卷 / 215

《法兰西晚报》访谈 / 253

关于《群魔》的几次访谈 / 257

阿尔贝·加缪谈《群魔》的改编 / 257

加缪谈《群魔》 / 260

答让·克劳德·布里斯维尔 / 265

阿尔贝·加缪后的口信 / 277

后的访谈 / 279


作者介绍:

作者: 保尔·克洛岱尔 等著

简介: 保尔·克洛岱尔,法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官。克洛岱尔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描述他在中国生活印象的散文诗集《认识东方》,以及组诗《五大颂歌》《三重唱歌词》;克洛岱尔戏剧代表作主要有《金头》《城市》《人质》《正午的分界》等,最有名则是《缎子鞋》,把木偶戏、清唱歌、音乐和话剧艺术熔于一炉,形式新颖而大胆。克洛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在法国文坛举足轻重。尤其论及书写中国,无论从文本数量到内容的深刻程度、文字质量,克洛岱尔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作者: 王子童 等译

简介: 英、法语译者。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英国文学博士在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高师“文化迁变”实验室(UMR 8547)成员。研究方向为19世纪维多利亚中后期小说,以及英国小说在法语世界的影响、接受与变异。译著有《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

作者: 张博注释

简介: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旅法求学九年,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钻研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现为法国文学全职译者。译有《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安德烈·纪德《窄门》《田园交响曲》《背德者》《人间食粮》《伪币制造者》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即兴记忆——克洛岱尔访谈录》

我已经二十多年没读《城市》了,重读时,我感觉到,即便您已经皈依,当时您身上也依然存在某种需要,去焚毁您肖像中的某些形象,或是您自身的某种可能性。

其中同样也有我的哲学老师布尔多的某些特点。

《城市》的中心人物是诗人科弗尔,可以在好几幕重要场景中发现他的身影,包括以下这一场,在全剧一开始,他遇到了伊西多尔·德·贝姆,二人分别解释了各自看待世界的方式。伊西多尔依照某种秩序,也就是数学去阐释世界,他掌控了力量,他是精于计算之人,秉持实用主义哲学,极目标就是对此加以实践,他是工程师,是贝姆。而另外一方,诗人,关心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人是朗贝尔吧?

不,是伊西多尔。另一位贝姆,朗贝尔·德·贝姆,是个政治家。在科弗尔面前,伊西多尔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处境,就像某人正在理解一种自己不理解的语言,但他充满敬意地指出了其中的特点,因为他对科弗尔说道:

你啊,你像舌头一样,置身于一个昏暗的角落!

假如那是真的,就像泉水从大地中涌现,

自然同样从诗人的嘴唇间为我们打开话语之源,

告诉我,被你的嘴加工成词语的这股气息来自哪里。

因为,当你说话时,仿佛一棵树,它全部的叶片

都在正午的寂静中摇曳,我们心中的平和渐渐接替了思考。

通过这无乐的歌和这无声的话,我们与这世界的旋律协调一致。

你什么都没有解释,诗人啊,但经由你,万事万物都对我们变得可以解释。

由此,伊西多尔理解了诗歌。他从外部理解了诗歌。

科弗尔回答他说,诗人的职能恰恰不是从智力方面解释世界,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可理解的、令人愉悦的话语。

从中可以认出一点点马拉美的理论,不是吗……

不过,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问题,不仅涉及诗人在世界的处境问题,还是爱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前文已经正面提过,由一位独特的女性(大写的“女性”)完整地提了出来,她就是拉拉,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可以说自身几乎不存在。我们清楚地感觉到,她恰恰意识到了某种通道,某种借助她、通过她完成的传导,于是诸多事物在她身上并且经由她完成:总之,她只具备某种中介功能。

我们可以在您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身上发现这种中介性质。不过在这里,光明携带者与死亡承载者的双重面貌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汇合了。

您在创作《城市》时,创造出这样一种特点究竟呼应了什么样的个人经验呢?

就像我之前和你说的,拉拉回应了《圣经》中那个令我无比着迷的人物,就是《箴言》第八章里的智慧。《圣经》用一个女性表现智慧,上帝创世时她便在场,甚至上帝正是把她当成,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相互激励着创造了世界。她代表这种难以捉摸、难以把握的因素—神恩。

在我看来,有女性形象中都存在这一面。存在灵魂,也存在神恩,这些都是无法推理的因素,是不可预见的,是幻想,既可以有好的一面,也可以有坏的一面。这个女人是神恩,她也同样可以变为沉沦,但她不会为此失去与前者相同的特征或者与后者对立的面向。

部作品里有拉拉,同样在《交换》中也有莱切·艾蓓农这个人物,不是吗?

是的。

我的其他剧作也同样存在这种因素,这种始终难以捉摸的因素:“无法信守的诺言。”我不知道这个表达有没有被我放对地方,也许是另一出戏里的,但拉拉就是这样,就像我说的,这是“一个披着错误外皮的真相”……

是的,她确实具有这种模棱两可的性格。

不过我提的问题其实更加冒昧。我想知道这到底是来自您想象力的纯文学创造,呼应您对女性的看法,还是说相反,拉拉这个人物在您作为男性的生活经验中存在根源?

她太真实了,因为二十来年之后,或者十多年之后,她真的在现实中出现了。这是一个我不久之后有机会遇见的女性,拉拉构成了她的肖像。

是她的肖像与她的预兆。

她借助她的“空”浮现出来,就像马拉美说的那样。

不过这也是属于您自己的表达,因为对您而言,每一件事物恰恰是通过自身的空无才浮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空无构成了神恩的召唤,对神恩加以填充并且赋予其现实性。

当然。在这里,其实是一种中国思想,是道家思想:每一件事物恰恰由于它的“无”才有价值。

您和我说过,在您写《城市》时,还有同期创作的《少女维奥兰》中,关于女性的问题并没有让您操很多心。

与此同时,观察这些剧作中的某些人物被爱情方面的问题、被男女关系的问题困扰,却十分令人好奇。

就像政治家朗贝尔·德·贝姆这个人物,在生命的终点,他发现自己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一份职业,无论这个职业多么令人满意,他发现这样的生活遭到贫乏侵袭,缺少某种东西,某种本质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利益,而且可以其准确地为他带来实在的真实性,他发现没有爱情的冠冕就没有生活。他在和拉拉对话时是这样说的:

跟我来吧!通过一场神秘的婚姻,一场如同大提琴与管风琴的婚姻,通过一种巧妙展开的协议,

从前我有过这样的念头,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幸福是可能的。

让我们立刻去这座宽敞的老房子里居住吧

我知道它位于山间,在榆树与松树丛中,终日被温和的阳光轻抚,它的墙壁拥有岩石的干燥与坚固。

屋中,则是神秘,是某种深邃而成熟之物,

走过充满柔光的过道和房间,

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地板蜡与玫瑰花香。

在右边,栗树林后面,就是农场

各种牲畜,各式器具,牛栏马厩,乳品作坊,还有堆满麦秸与干草的耳房,还有谷仓和粮库。

在左边,有一个大花园,种满各种珍奇的花草树木

我们将一一解释它们的习性与特征,

在我们周围,是天地万物。

当朗贝尔这样讲话的时候,难道不是您本人,保尔·克洛岱尔,在借他的嗓音开口言说吗?

很有可能。事实上,在我撰写这部剧的时候,这正是萦绕在我头脑里的一个念头。在你的描述中,我认出了某些自从童年时代便熟稔的城堡……我父母就住在苏瓦松附近。所以,这也许就是对于苏瓦松附近那些城堡的回忆,它造就了你刚刚引述的那段文字的主题。

难道您不认为,这段关于房屋的描述中,似乎已经出现《五大颂歌》1里提到的那个著名的封闭房屋的预兆吗?

我不确定,封闭的房屋主要涉及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这些想法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彼此启发,相互贯通呢?要弄清楚这一点非常困难。对此你知道的和我一样多,甚至关于这个话题也许你知道的比我更多。(笑)

我不知道。无论如何,您现在就在这里,为我们阐明各种象征的意义。

说实话,我看不出多少联系。有可能存在联系,但完全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中。

伊西多尔·德·贝恩这个人物,朗贝尔的亲兄弟,也许他准确地表达出了有资产阶级代表的精神状态,这个行将就木的资产阶级,已经感受到了自身的失败,即将在革命风暴中被连根拔起,伊西多尔在内心深处对此是赞同的,就像阿瓦尔在剧中向他指出的那样。伊西多尔·德·贝恩用一个非常可怕的词汇总结了他的整个生存状态,那是一个非常黑暗的词。他说:“无物存在。”某些人反感伊西多尔·德·贝恩大声喊出的这声咒骂,对此他的回应是:

听着,我要重复自己说过的这句话:无物存在。

我看到了,我触及了。

憎恶无用性。向不存在之物增补我双手的证明。

虚无不缺一张嘴自我宣告:我存在。

这就是我的收获,这就是我的发现。

这个绝望之人认为,世界仅仅存在于表象状态,在他面前,诗人科弗尔断言,世界存在于具体的真实性之中,存在于生动而无可置疑的真实性之中:

难道我不是大地吗,

以便传授我的狂欢!看看天空,当它开启时,

当金雨落入霹雳之光时!

冬季,当能够外出时,

闭上双眼,直立在正午的田野中,

或想想六月的森林,噢深深的安宁!聆听杜鹃长鸣。

然后你稍作等待,你将亲眼看见到底是不是春天。

当飞雪咆哮的子嗣为美丽的法兰西洒满光明,

让它脚下晶亮的积水流动,

由此葡萄藤活跃起来,草木丰茂起来,花朵和富含营养的南瓜苗生长起来。

浸透露水的玫瑰

芬芳四溢地向火热的星球转身,而你,你向着快乐转动你的心灵,

转动吧,贝姆,向着快乐转动你的面颊!

这是我那些年进行的哲学探索的回声,是我皈依之前的心态。事实上,过去世界在我眼中缺少关联。这就是佛教所谓的“色界”,表层世界。当时我感到,在这个表层之下,存在某种真实的东西,甚至在自己身上也存在某种不容置疑的东西,那就是个体的知觉。

这是那些年内心搏斗的回声,我经历了这些搏斗,或者说,我在写《城市》前刚刚经历过这些搏斗。

总之,科弗尔在这里呼应了您身上积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就代表还有消极的一面,对世界真实性的否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质疑,质疑世界的真实性。当根源、起因遭到质疑的那一刻,后续的结果就从基座上被切割下来,飘到了空中。于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怀疑,就能让这种质疑抵达真正的否定。

例如,这就是在马拉美身上发生的事情,他通过否定去表达一切:他不用“说”这个词,而是用“缄默”,不用“在场”,而是用“缺席”。这里面就是一种本质性的怀疑,关系到一个与其起因相分离的世界。

圣保罗说,我们生活、运动、存在,都取决于上帝1。这句话非常重。于是,当上帝的概念消失的那一刻,生存的概念也同样受到了质疑。

这正是科弗尔在伊西多尔面前断言世界的真实性后伊西多尔的回答:

那么,请在你我之间放上一架天平,摆上托盘,

然后称量宇宙,你摆一边,我放另一边

我怀疑,下沉的会是我这边。

我想请问您的是,恰恰因为科弗尔是诗人,他领会、承担、忍受并颂扬了世界的存在,那么他的做法是否表现了一种纯属于诗人的方式,以一种纯属于诗人的方式去传达世界的真实性并将其捕获呢?

我没法笼统地谈诗人,因为不知道那是什么。不过我可以谈自己,谈我写完《城市》时经历的危机与争论,当时,我在自己身上感到某种任何怀疑都绝对无法消除的东西。

于是,我便用这种观点抗衡孔德2的思想,后者在我写《城市》时流传甚广,而我竭尽全力将其摈弃。

《我的真相——柯莱特访谈录》

1900年春天,《克罗蒂娜在学校》出版了。在象征主义的迷雾中,一个世纪刚刚过去,克罗蒂娜这个人物的登场,仿佛一株醉心于生活的庞大花蕾爆裂开来。比如,在1900年5月的《法兰西信使》杂志中,我们可以在拉希尔德笔下找到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荐语:“我刚刚阅读了《克罗蒂娜在学校》。这既非小说,又非论文、日记、手稿,更不是任何因循守旧或意料之中的东西,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站立的人,真实得可怕。”还有:“这是写给魔鬼的。克罗蒂娜说话时使用的是她故乡的方言。她是现代的,她是痞气的,她是古代的,她是从永恒中走出来的。”后,这句话开启了一场真正的争论:“不管维利作为花花公子、八卦人士或杰出作者是否创造了克罗蒂娜这个人物,或是他像采摘鲜花一样从一个心爱女子手中收集了这个人物,我都不在乎,这是一部杰作,足矣。”然而,细节自有它的重要性:“克罗蒂娜”系列的作者维利之谜持续了多久?

我认为它持续了很长时间,正是我写完四卷书所需要的时间,但这种神秘感不仅被精心维护了,还曾得到我的青睐。

用什么方式?

署名,它不是实际作者的署名——再者我之前承诺过不对外透露。而且,说真的,我习惯于遵守我几乎有的承诺。

您写《克罗蒂娜》时和维利先生结婚多久了?

我不知道。写“克罗蒂娜”系列的时候,我想想……结婚四五年了吧。

那时候您多大?

二十二岁左右,不会太大,因为我在雅各布街那间阴暗的小公寓里1只住了三年。

一份订单

您是在什么条件下写出《克罗蒂娜》的?

没有什么约束,但毕竟……是别人要求我写下这部小说,而我的工作方式很不舒服,因为家里没有书桌,只有餐桌的一角,歪斜的肩膀和一把破椅子;这些都是我的一部书留给我的记忆。

维利先生不仅是要求您写《克罗蒂娜》,而且他几乎是命令您这么做的,不是吗?

命令,命令……你到这儿来只是为了让我回想起生命中那段不愉快的时光吗?

当然不是。但您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地屈服于维利先生的意愿呢?

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一次别人要求我进行的尝试呢?

拒绝“捉刀人”的工作总是可以的,因为从一开始,您就知道《克罗蒂娜在学校》只会是一份捉刀人的工作。

啊!是啊,但我一直是为一种可能的结果而工作,而且那时我所预见的一结果,就是以为它永远不会被出版。

维利先生是从一开始就通过与您交流,比如为您指点一些人物或情境,来帮助您写出《克罗蒂娜》的吗?

主要是一些指点,但不能称之为帮助……不如说是给了两三条建议……一些刺激性的佐料1!

这是他的原话,不是吗?

是这样。“不要害怕制造刺激性!”

他有没有指点您如何去“搞刺激”呢?

他让我把那些小女生的知心话写得不那么适合小女生。

从一开始,克罗蒂娜这个人物就存在于维利先生的脑海中吗?他知道您要做什么吗?

不,他完全不知道。我向你保证,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们有无知的借口。

他读到《克罗蒂娜在学校》的手稿时,一反应是什么?

写完之后,我把自己写在笔记本里的东西上交了——我须找到以前在学校里用过的那种本子,要不是它们,我什么都写不出来。有了这些同样的笔记本,我才可以下笔。完成之后,我就交稿了,维利先生看了看,马上说:“哦不,我真看不出有什么用。”然后他就把笔记本留在那儿了。我觉得这很公平,很合理,因为我在学校笔记本上记录的回忆着实平庸。

署名维利

所以后来《克罗蒂娜》被重新发现了?

一年后,维利先生整理了他的办公桌和抽屉。他找到了笔记本,说:“咦,没想到我把笔记本留在了这里。”他重读了一本,随后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本—随后他的反应我一直没忘记,他说:“看在上帝的分上,我就是个傻……!”然后他戴上宽檐帽,去找奥伦多夫,我就是这样成为作家的。

但他没有忘记署名“维利”吧?

他之前没有把他的意图告诉我。

在您家里的那些朋友中间,在您身边的那个小圈子里,不是有人都存了疑心。他们中的某些人是否对真相有所察觉呢?

哦!不,不是有人。卡图勒·门德斯和马塞尔·施沃布,我们的朋友和邻居;皮埃尔·韦贝尔,我当时觉得他已经决定要和我从事同样的工作;还有维勒莫兹、让·德·蒂南,但也包括其他许多人,都坚信《克罗蒂娜》是我写的。我记得有一天,门德斯家的午餐结束时,在玛格丽特·莫雷诺的陪伴下,我们单独相处了一会儿,门德斯颇为突兀地对我说:“《克罗蒂娜》是你写的。”既然已经答应保密,我便矢口否认,他却马上打断我的话,说:“我不是在问你问题。我是在陈述事实。我就是想告诉你,日后,就算你并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然而……不管是被迫还是心甘情愿,你都会发现,创造了一种所谓的典型人物到底意味着什么。你已经创造了一种典型,它将跟随你多年,作为一种奖励,但同时也是一种惩罚!”我想在这里补充一句,去年夏天,我收到了一本图册,里面有一套小饰品,叫作“克罗蒂娜的花边衣领”,其中有“克罗蒂娜在学校”,镶着简单的花边,而“克罗蒂娜在巴黎”,适用于更漂亮的礼服,但没有“克罗蒂娜在婚后”!后是“克罗蒂娜走了”,是旅行用的!那一天



原文赏析: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真理。人都会死,并且不幸福


《局外人》既不是现实主义的,也不是奇幻小说。我更多的是从中看出一个具体化的神话,但是它深深地扎根于日常生活的血肉和热情之中。人们希望从中看到一个非道德主义的新典型。这完全是错误的。

这里受到正面责问的不是道德,而是诉讼的世界,它既是资产阶级的,也是纳粹的,还是共产主义的,一句话,诉讼世界是当代的溃疡。……默尔索不是与法官、社会的法律以及符合习俗的感情站在一边的。他像一块石头或一股风一样存在于太阳底下,这些人从不撒谎。如果您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就会看到面对世界的快乐的一种真诚的道德,一种既嘲讽又悲剧性的颂扬。它排除了阴影、表现主义的漫画化或者绝望的光明。

——为在电台广播《局外人》,阿尔贝·加缪给R·海德里希的信,1954年9月8日


吉约。“最终,人们写作不是为了诉说,而是为了不说。”

——《加缪笔记,1949—1959》,全集第四卷,第1067页


“我总是觉得身处大海之上:在巨大幸福的中心受到威胁。”

——《加缪笔记,1949—1959》,全集第四卷,第1107页


当人们观察时间的时候,它流逝得并不快。它感觉到有人在看着它。但是它利用了我们的分心。也许存在两种时间,我们观察的时间和改变我们的时间


反抗由此证明它是生命的运动本身,人们不能否认它,除非不活着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即兴记忆——克洛岱尔访谈录》

★ 中文版个克洛岱尔谈录。

★ 保尔·克洛代尔,法国象征主义后期诗人,他的诗歌在主流文学圈享有很高赞誉。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克洛岱尔的写作和他对文学地理。

★ 本书回顾了克洛岱尔的外交官生涯,他对东方的迷恋,他在中国做外交官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我的真相——柯莱特访谈录》

★ 中文版首 部柯莱特谈录。全面回顾柯莱特一生的创作与生活,情欲和她的演艺事业。

★ 柯莱特,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她的写作和生活*为女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作为“世界上*自由的女性”,她作品中冷峻的语言、对女性欲望和身体的探索,*今仍然启发着我们。

★ 波伏娃称柯莱特是“了不起的**”,她足以成为女性的标杆,她用她的人生和写作诠释了自由一词,一种女性的自由,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自由。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柯莱特的写作和她对写作的理解,她并不能清晰地讲出自己为什么写作,也许正是因此她开始写作,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形象。柯莱特对于童年、母亲、自然、动物的热爱和讲述也充满趣味和文学性,有她独特的视角。

★ 本书间接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可以看到以柯莱特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她们的故事,她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方式。

★ 柯莱特的语言很有她的个性,面对年轻男记者的步步紧逼,她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温柔而坚决地对不想回答的问题说不。

《不屈的历险——布勒东访谈录》

★ 中文版首 部布勒东访谈录。

★ 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超现实主义者,其作品《超现实主义宣言》《娜嘉》《疯狂的爱》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大的影响和启发。

★ 布勒东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全世界,却*今仍对我们的文学和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回顾超现实主义地燃烧岁月,为当时文化界的风起云涌提供一份不可磨灭的证词。

★ 本书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艺界的交往和繁茂。

★ 该访谈为布勒东本人精心打造,语言条理清晰、逻辑明确。

《闲谈:沉睡的访谈——马蒂斯访谈录》

★ 中文世界首 部马蒂斯访谈录。

★ 马蒂斯,野兽派代表,他的艺术作品深受广大艺术品观看者的喜爱,高饱和度的颜色、流畅的线条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马蒂斯的艺术作品和他的理念,全面呈现了马蒂斯从学习绘画到成为野兽派代表人物、***艺术**的全过程。

★ 马蒂斯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是他作品广为流传的一大原因,在这本书中,马蒂斯也详细阐释了他的色彩和线条的独具特色的理解。

★ 马蒂斯的话语就像熟人闲聊家常一样随意,记忆信手拈来,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 书中配有32页彩插,帮助读者理解马蒂斯的作品和他谈论的内容。

《爆破边界——杜尚访谈录》

★ 杜尚,达达主义代表,他的“现成品”创作,如《泉》,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突破了艺术的边界,对于今天的现代艺术影响深远。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杜尚的艺术作品和他的理念。杜尚的作品总是前卫又令人费解,充斥着大量文字游戏和玩笑,这本书对于理解杜尚的作品将起到*关重要的作用。

★ 本书间接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法国艺术圈的交往和状况,让我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由的时代。

★ 杜尚的话语就和他的作品一样,在艺术与反艺术之间,在解构与重构之间,在杜尚与反杜尚之间。

★ 书中配有32页彩插,帮助读者理解杜尚的作品和他谈论的内容。

《孤独与团结——加缪访谈录》

★ 中文版个加缪访谈录。整理了加缪从成名后到死前的大部分访谈内容。

★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在世界各国,《局外人》《鼠疫》*既是畅销书也是长销书。

★ 加缪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全世界,却*今仍对我们的文学和思想有着深远影响,依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指引。

★ 本书直接、深入地阐释了加缪的文学观和对世界的思考,尤其是他关于人的良知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在绝望的同时又充满希望,既引人深思,又能在这个普遍迷茫的世界中带给人一丝慰藉。

★ 本书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艺界的交往和繁茂,加缪在其中也直言不讳他与萨特和存在主义的“恩怨情仇”。

★ 该访谈有些是加缪接受别人的采访,比如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采访,有些是他本人“杜撰”的,其实是他的自问自答。

★ 加缪的话语就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简单有力,朴实无华又具备**的文学性。


书籍介绍

“我无法克制自己被每天发生的事情吸引,被那些被侮辱与受贬低的人吸引。

正是这些人需要信心,

如果所有人都缄口不言,如果只让他们在两种屈辱之间进行选择,

那么他们将永远灰心绝望,

而我们也将和他们一样。”

【内容简介】

阿尔贝·加缪,20世纪伟大的作家,与记者、与自己谈论文学创作和戏剧改编,谈论存在主义和他与萨特之间的“传说”,谈论人的良知和人类未来的绝望与希望,还有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接受的采访。

这些访谈几乎跨越加缪的整个创作生涯,全面、直接地呈现出加缪对文学和他所关心的问题的思考,以及思想的演化。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这个真诚的、深刻的加缪。


精彩短评:

  • 作者:Franz_kafka 发布时间:2024-03-25 13:02:51

    噬生者(吞噬我们生命的人):首先就是那些对我们毫不在乎者,但迫于情势,我们又不得不将我们的时间拿出一点点来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应该如何。/接受在众人面前展现,这样的焦虑不会让人死掉。如果我真的死了,那就算了。不然,顶多是举止冒失。别人要怎么看,由他去。(方法:一有焦虑征兆,就马上加速呼吸,或放缓呼吸。同时立刻放下所有的事情,不要再动。)/承认自己对这个社会一点期待也没有,于是所有的参与都是一种不期待回报的奉献。于是无论赞誉或诅咒都会现出它们的原形:什么都不是。(最后不再从众)/尽可能为自己的快乐着想。(不要远离人情和事物的现实)/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重量压垮的人。无论再有责任感,他都无法帮助别人。那些可以掌控自己并掌握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慷慨大方,才能付出不觉辛苦。/没有任何期待,亦一无所求。

  • 作者:书书果实 发布时间:2024-01-07 15:16:56

    国内出过加缪的译文几乎都跟着读,每次买来,痴痴地看,贪贪地看。想来距离上一次读“加缪”,也已经三年过去。三年过去,我这颗不安的心还是能被他抚慰。

    米沃什、萨瓦托在其回忆录也写过加缪“慷慨的”帮助。他说他很喜欢薇依,夏尔,他们书写并保护那个“传统”。哭哭哦,这种关联让人觉得温暖。

  • 作者:WiiStone 发布时间:2018-01-12 17:57:01

    【2018-8-1h20min】对我而言,干货较少,整理在书评。

  • 作者:思郁 发布时间:2024-02-23 16:20:27

    最喜欢《不,我不是存在主义者》《艺术家与他的时代》两篇

  • 作者:Janessa Chann 发布时间:2024-01-14 22:34:41

    “为什么我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这是因为我是根据文字而不是观念进行思考。”

    ——《加缪笔记,1949—1959》,全集第二卷,第1029页。 考虑到我谈话内容的相对性,在此我只能从个人角度予以回答。承认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荒诞性,这是一个阶段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经验,但这不应该成为一条死胡同。它将引起一种有可能变得十分丰饶的反抗。对于反抗概念的某种分析,有助于发现某些概念:能够重新赋予生存以某种相对意义的概念,尽管这种意义始终受到威胁。

    反抗在每个人身上呈现出各种独特的形态。有没有可能用一些适用于所有人的概念去满足它呢?

  • 作者:小林夫人 发布时间:2024-03-31 10:32:27

    加缪真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知识分子代表,对人类命运同情且又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希望自己的写作被物质生活所影响所以一直从事第二职业,精力充沛又能力强,能写能导,一直能保有初心,一直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抱有最深切的关怀。


深度书评:

  • 我太爱加缪了!

    作者:仔細記錄 发布时间:2020-04-29 13:14:47

    《阿尔贝·加缪影像集:孤独与团结》,已读完

    作者:【法】卡特琳娜·加缪/马赛尔·马哈瑟拉

    译者:郭宏安

    2020.04.04 09:32-2020.04.27 22:45

    这本集子看得极慢,因为就是想多看一会儿,想一直看一直看,想永远也翻不完……

    我实在太爱加缪了!!!

    这本影像集最出乎我预料的是它几乎对加缪所有的作品都有所摘录,绝对在帅到窒息的大量影像中饱含着加缪思想的深邃结晶。它把加缪尽可能地呈现完整,也让加缪的魅力从不同维度毫无保留地散发,照耀着每位读者的心灵。它开本很大,拿起来很厚,翻起来咔咔作响,因为这里面重现的是加缪掷地有声的一生。

    我认为影像集中的每一个选段、每一句话都值得认真读,带着思考去读,动着脑筋去读。这是一部用心编写、用心出版的作品,它试图去重现加缪的生命,历数他所有的形象,希冀让更多的人认识他,铭记他,并在自己的人生中感染他的亲切、热情与宽容。

    以我的阅读水平来说,加缪的创作不太好懂,但这并不是说其佶屈聱牙,而是需要读者用充足的时间和沉浸的心灵去走进他。我读加缪,从来不要求效率,而是很慢很慢地一字一句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去感受它们给灵魂带来的力量与震撼。

    无论一开始是否读懂了加缪,我的确实是在最初就爱上了他。

    2019年3月15日,那时我还没有精准地具备所谓的挑书眼光,但在凌晨我于淘宝下单了译林出版社的《加缪全集》(包含了《西西弗神话》、《鼠疫》、《第一个人》、《卡里古拉》、《修女安魂曲》、《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六本书),算是深夜的冲动消费吧,但确实于冥冥中被他吸引。

    我是从《西西弗神话》一书中的《流放与独立王国》选集起始,慢慢走进加缪的。

    初读完《局外人》和《鼠疫》,我就已对加缪万分拜服了,记得当时在一间阒无一人的教室里,我用整一下午的时间选抄了一整本《鼠疫》中让我有所共鸣的句子。

    后来,读完《西西弗神话》的震撼令我难以形容。正如加缪所言,神话的生命不在它们之中,它们等待着我们将其具体化。“……他向我们呈现的神话,远非一些美丽的谎言,出卖真实,这些神话揭示了人类处境中的深刻真理、世界的美、人的痛苦、他们的孤独、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有时是他们对幸福之绝望的追求和他们的兄弟之情”,这是雅克琳·列维—瓦朗齐写下的一段话,她说出了我道不出的《西西弗神话》的创作意义。

    这一年,我读了两遍《第一个人》,每读一遍,都会从心里涌着一股热,被那些深情的文字刺了心。加缪说,他从未写过和我出生的土地没有联系的东西,他所有的思想都属于这片土地,属于它的不幸。我一直认为《第一个人》是加缪所有作品中最特殊的,它具有一种难以言喻却诱惑人想要反复重读的魔力。因为太喜欢了,所以这本书在我心中是最独一无二的,它永远活在了我心底最纯洁的角落。但最最痛心的是这部遗作还未创作完成,加缪就因车祸离开了人世。

    再后来,加缪以更多元的角色走进了我心里。反抗者、战斗者、醒世作家、演讲家、戏剧家、导演……这些身份都在影像集中一一展列,但无论哪一种身份,加缪所背负和坚守的使命始终没有变,反而在压迫与考验中,这种使命变得更为明晰,更为坚决。

    “在说完写作之一职业的高尚之后,我同时就要把作家放到他真正的位置上去,他只有与战友共享的名义,他脆弱但也固执,他不公正却醉心于正义,他在众目睽睽下既无羞愧又无骄傲地构筑他的作品,永远处于痛苦和美的分割之中,并且一心一意要从他的双重存在中提取他固执地试图在历史的破坏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作品。如此说来,谁能够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现成的解决办法和好听的道德教训?真理是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总是需要争取的。自由是危险的,既难以承受又激动人心。我们应当艰难然而坚决地朝着这两大目标前进,并预先确定我们会在一条如此漫长的道路上身衰力竭。”

    当被问及加缪所坚守的使命是何时,我相信没有比他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瑞典演说》中所提及的更为确切,更为动人心魂了!

    看完整部集子,我更懂加缪了,我终明白序言说的那句“众生中的一人,他试图在众生中尽力为人”的真正含义,因此,我更爱加缪,亦对他生命的戛然而止感到万分痛惜!

    加缪一生散发的光芒太璀璨了,以至于他甚至凭着一己之力让每位读到他的文字的人看到了完整,看到了真实,看到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无论是否喜欢他、是否赞同他,设若一个人能读懂他的文字,那个人就不能不直观地感受到那份力量,那在刺破黑暗的勇气。

    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像兄弟般爱着加缪,就像加缪的女儿在序言中说的那样:

    “他引起的关注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人们从中发现了某种与友谊一样本能的、无私的、直接的东西。这来源于他从不离开他人。”

    天呢,说再多也无法描述我对加缪的爱了,只有赞美和膜拜了!!!

    这本影像集我应该会在以后对很多很多遍吧!

    看呐,他在发光!!!!

  • 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作者:套馬兒的九姑娘 发布时间:2014-03-19 11:52:45

    2013年是加缪诞辰一百周年,这本书也是卡特琳娜•加缪第一次公开的关于她父亲的资料——一本影像集。在这本书里,加缪的一生通过照片呈现出来,跟我们以往通常看到的加缪都不同。当一个人的形象鲜活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可以从这些照片中寻找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加缪。在这个“男神”称号低廉到随意加在三教九流街井无赖之上的时代,还是需要坚信有更多的人是深刻的,是有理智的,是能够分辨真伪美好能够按照人类应有的优雅安然的活着。但是诚然,一个如此了得的男人,我们总是不容易将他一下子描述清楚,即便就是他的容貌。而他的过往也都变得像是被镀上了一层迷人的颜色,让所有关注他的人,有些心神荡漾望尘莫及。

    加缪一生都在否认自己是存在主义的哲学代表,而他的作品总是在引人深思的去谈论人类的荒谬,就连他的死亡都像是上帝给他开的童真玩笑。1960年1月4日,加缪搭朋友的顺风车从普罗旺斯去巴黎,途中发生车祸,47岁的加缪当场死亡。而在他以前的言论里,他亲口说过,车祸是一切死亡中最愚蠢的一种。但是就是那天,微雨后,一个空无一人的三车道的路上,他荒谬的在车祸中死去了。是的,这实在太荒谬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怀着一丝笑意地去想,这个世界总是让更美好的一部分人先去了天堂。

    对于人类而言,任何一场认真的思考,过程跟结论都是相当苦逼的。现实时刻不忘向我们呈现它的荒诞,种种无意义、无价值、更无公平与真理,我们睁开眼睛就变成了时代车轮下的一抹微尘。对,就跟霍克先生经历的那一切无差。所以,庄周梦蝶,我们都貌似懂得的过着昏迷的人生。究竟是谁演绎了谁?或者是这个世界,谁蒙蔽了谁? 然而在生活的苦水里浸泡生长的加缪又说,荒谬是无从消除也无需消除的。于是一切对抗都显得毫无意义,于是,他写下了《西西弗的神话》。人类,就是这样的,徒劳无功,但这就是过程。就像都敏俊活了400年,他以为他做得很好,像个外星人那样的存在,孤独星人的存在就是唯理智的,但是地球人却用一把鼻涕一把泪毫无可信度也没有理性规划的情感让他学会了像个人这样的活着。于是,淡雅如兰的都教授沉沦了,在泡面跟口红的碎片里逐步成为了完美恋人的形象。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去热爱的人生。不孤独,不要孤独,也不去伤害。

    上帝不仅仅是个装聋作哑的圣人,更多的时候,他是个喜欢戏谑的顽童。正是这样,世界也变得面孔可憎无法理喻, “人性总在呼唤着,而世界却总在不合理地静默着。”加缪的出身很寒微,应该是受过很多苦难的一个男孩子。一定是在他每一次手心出汗,内心惶恐地去敲响命运大门的时候,门都无情紧锁着,而在那些他藐视经过的时候门却对他敞开了。加缪始终在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书写一个荒谬的世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跟我们合二为一,一起欢乐的去体验痛苦,并最终成为活着的证明。就像撒旦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他,就根本无需上帝。爱之所以成为人类最大的幸福,是因为没有爱的时候,仿佛置身黑暗的冰窟。因此,加缪的孤独是全人类的孤独。在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我们自己的。仅此而已。没有任何人可以对别人的生命负责,我们最大的善举就是爱惜自己,接纳自己。看见自己美好的,也疼爱自己丑陋的。

    凭借精准的思维跟出色的才华,1957年10月44岁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因此成为了这个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他第一次拥有了钱财,但是他没有像个知识分子那样在繁华都市为自己买一座豪宅,相反,他去了乡野。三年后,他死在这里。死去时有一部遗作《第一个人》,他的写作计划是:“总之,我要讲述我曾经爱过的人们。” 加缪的作品永远是对生活的见证。他把尼采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 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反与正》(1937)的序言中写道:“无论如何,那美好的炎热天气伴随我度过童年,使我不会产生任何怨恨。我固然生活在经济拮据之中,但也不无某种享乐。我感到自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所需要的就是给它们找到用武之地。贫困并不是这种力量的障碍。”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拥有伟大的灵魂,而这灵魂的光芒就是爱。加缪笔下人物不会对这个世界始终抱着任何痛恨的怨念,他们更多的是平静地接受。这才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勇气,见证苦难的力量,这一切的能量源自对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热爱与信任。

    “人都是要死的。不错,但让我们在抗争中死去,倘若等待我们的是虚无,也别让这变为理所当然!”就算三个月之后我就要回我的星球去,可这三个月,我就要像个十足的地球人这样的没羞没臊地活着,用力活着,吃最好吃的食物,纠缠最爱的人,花光最后一分钱,帮助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根本不在于结局,我们不可以放弃的,是我们呼吸的这每一个瞬间。就是一粒微尘,也是粒快乐的微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222+)
  • 快捷(628+)
  • 值得购买(160+)
  • 好评多(277+)
  • 全格式(471+)
  • 方便(557+)
  • 微信读书(658+)
  • 格式多(277+)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23 10:42:03 )

    特别棒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22:27:3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扈***洁: ( 2025-01-05 02:34:33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利***巧: ( 2025-01-08 01:59:4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寿***芳: ( 2025-01-06 04:03:1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06:58:5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饶***丽: ( 2024-12-17 09:25:5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冷***洁: ( 2024-12-31 22:59:40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訾***雰: ( 2024-12-28 17:19:5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14:31:0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常***翠: ( 2024-12-13 05:47:07 )

    哈哈哈哈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