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玛琦 发布时间:2008-09-21 22:25:34
翻译的太烂了 误导小朋友
作者:一个小标点 发布时间:2012-02-24 22:09:39
都说人生而自由,忘了后半句,但无往不在枷索之中;强调公意,故可解约;否认有普世制度;自然法国家法间推崇前者;推崇斯巴达,认为欧洲最高理想是罗马;提出人民、公民、主权者概念,主权者/政府=政府/国家;对美宪法、列宁专政的影响;说基督教培养奴隶就是尼采的道德谱系,最后一章谈公民宗教简直直接启发了康德实践批判嘛,太牛逼了。
作者:绫野蓝 发布时间:2020-08-11 22:40:21
结构、语言都无懈可击。情节连贯紧凑,没有多余的赘笔,语言是一张又现实又浪漫的网,把你笼罩在书里的世界,每一个人物都很有特点,露西夫妇、洛里、德法尔热夫妇,甚至是克伦彻和他那天天祈祷的妻子都很立体。所有人物里,最理想化的,不是医生一家,而是卡顿——为了成全所爱而自我牺牲,这在混乱的时代里保持了一种近乎神圣的纯粹。结尾处卡顿和小裁缝的对话看了好多遍,真的太好哭了,小裁缝好天真好心酸。最后狄更斯借卡顿的遗言表达了他的悲观:旧的黑暗结束了,新的黑暗升起来了。
#081
作者:everstone 发布时间:2011-10-11 13:42:55
当时当做写作文的例子书来着
作者:A Rose 发布时间:2021-04-18 22:19:44
在体态大师那看到的书
工具书,去年看的,忘了内容了。
很专业。
作者:豹豹猫女 发布时间:2022-07-14 18:26:36
字字珠玑,釜底抽薪,篇篇都值得细读琢磨。很多现代女性看来国男种种不可思议现象,背后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渊源。迫不及待想看《生育制度》,要是早读几年,说不定人生会有不同选择。只是当初为了凑单买的这本,看书像做阅读理解,烦人。
深度书评:
因为看到人性中最善良和最丑陋的部分,所以慢慢了解了关心、忠诚和豁达的价值
作者:Mr. Z 发布时间:2009-09-02 13:47:57
我真诚的相信由于躁郁症,我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感受也更加深刻;拥有了更多的体验,体验也更为强烈;给与了更多的爱,也得到了更多;因为哭得更多,所以欢笑也更为频繁;因为经历过冬日,所以也更能欣赏春天;因为死亡如紧衣一般,所以我更了解生命的意义;因为看到人性中最善良和最丑陋的部分,所以慢慢了解了关心、忠诚和豁达的价值。我曾经看到过自己头脑与心灵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看到了他们是多么脆弱,也最终明白了他们的深不可测。
【转】葛天勤: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 ——重思陈康先生对亚里士多德存在论和神学关系的讨论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8-31 10:29:01
文章来源:《世界哲学》2020年第5期(注释略)
作者简介:葛天勤,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201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形而上学和生物学),兼顾亚里士多德的希腊评注传统。在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Phoenix、《世界哲学》、《哲学门》、《哲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若干篇。
提要:本文基于陈康先生在《智慧: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科学》中的论述,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和神学的关系。陈康先生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章节中提出了一种原因论,它让亚里士多德导向了对于神学的研究。但是,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开篇提出的原因论导向了《形而上学》Z17中的作为亚里士多德存在论核心的“本质实体论”,确切地说是“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此外,亚里士多德在Θ卷通过潜能现实理论,阐明了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中形式作为现实的优先性,从而让亚里士多德转向了研究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神学。
关键词:存在论;神学;《形而上学》;原因论;本质实体论
陈康先生在《智慧: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科学》一书中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存在论和神学之间的张力这一重要问题。前者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qua being),是一种普遍形而上学(metaphysica generalis)。而后者聚焦于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神,也就是一种特殊形而上学(metaphysica specialis)。在陈康先生看来,亚里士多德对于原因论(aetiology)的强调让他最终导向了对于神和不动的动者的研究。另一方面,陈康先生又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通过一种“核心意义”式的还原,其研究对象从所有存在者集中到作为个体事物的实体(亦即“个体实体论”,individualistic ousiology),又从作为个体事物的实体进一步集中到作为本质的实体(亦即“本质实体论”,essentialistic ousiology)。这样看来,原因论和本质实体论似乎是两种没有什么关联、甚至是有所冲突的概念。本文试图考察陈康先生对于原因论和本质实体论的讨论,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原因论的考察导向的不是研究不动的动者的神学,而是本质实体论。从而,我们在陈康先生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重新思考存在论和神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本文将概述陈康先生对于原因论和本质实体论的描述。陈康先生认为,基于《形而上学》开篇,“智慧”或第一哲学——亦即《形而上学》所探讨的主题——是一种探究首要原因和第一原理的原因论。而本质实体论是出现在《形而上学》核心卷中的对于形式、质料、复合物三者之间何者为首要实体的讨论。其次,我们将论证,仅根据《形而上学》A卷开篇,我们无法得出原因论能够直接导向研究神的神学的结论。再次,我们根据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主张A卷开头的原因论直接导向的不是神学,而是Z17的本质实体论。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在Z17提出的作为本质的实体是复合物的首要原因的观点在A1—2的原因论中就已经确立。这样,我们认为Z17的讨论是一种“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最后,本文将沿着陈康先生的思路,对于神学和存在论的关系做出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我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潜能现实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说明本质如何作为复合物的首要原因。这一首要原因就是某物的现实,它优先于潜能。在这里,本文提出了现实对于潜能在实体上的优先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论题的关键性。在Θ8亚里士多德讨论现实对于潜能在实体上的优先性的时候,他引入了永恒实体对于可生灭实体的优先性,并认为永恒的实体是完全的、纯粹的现实。现实对于潜能的优先性澄清了探究各个复合物的首要原因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而这种优先性又通过在Θ8中作为纯粹现实的永恒实体对于可生灭实体的优先性得到理解。由此,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最终导向了对于纯粹现实的实体(亦即作为终极目的因的神)的研究。总而言之,首先,《形而上学》开篇建立的原因论导向了作为存在论的核心的Z17中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其次,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又导向了对于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不动的动者的研究,也就是神学。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是连接亚里士多德存在论和神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陈康先生论《形而上学》A卷开篇的原因论和核心卷的本质实体论
陈康先生在《智慧》一书的第三章中论述了《形而上学》A卷开篇的智慧作为一种原因论的观点,并强调了原因对于智慧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亚里士多德首先得出了关于智慧的一个临时性定义:“智慧是关于某些特定原理和原因的知识(982a2—3)”。接着,亚里士多德在A2通过智慧六个方面的一般特征进一步论证了智慧的最终定义:智慧“是一种研究诸首要的原理和原因的一种科学”(参见982b7—10)。而后,陈康先生认为,亚里士多德在A3开篇把最普遍者和首要的原因区分开,并指出首要的原因并不等同于最普遍者,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关于智慧的定义:智慧就是“关于最初的诸原因的科学;因为只有当我们认为我们认识到每一事物的第一因时,才知道了它”(982a24—26)。
到这里为止,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第一原因和首要原理是复数形式的,他并没有直接提出一个在所有其他原因之上的首要原因。促使陈康先生这样认为的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智慧的第六个特征的描述:智慧是最具统摄性的科学,因为它研究的是其他所有事物的目的。陈康先生认为,在下面的文本中,智慧所研究的目的因应当被认为是首要的目的因,亦即唯一的神:
那知道每一事物应当达到的目的的科学是科学中最有权威性的,比任何从属的科学更具有权威性。这个[目的](τοῦτο)就是每一事物的善(τἀγαθὸν ἑκάστου),一般地说就是在整个自然中的最高的善(τὸ ἄριστον ἐν τῇ φύσει πάσῃ)。(982b4—7,李真译文,有改动)
陈康先生强调,这种目的是“在整个自然中最高的善”。他进一步论述:“这个神圣的原因,而不是由于其他的任何原因,作为原因论的智慧就被认为是最神圣、最值得尊重的科学,而且在这方面等同于关于神的科学,这门科学最适合神所拥有,并处理神圣的事物。这样,原因论倾向于成为神学。”由此,陈康先生认为,《形而上学》开篇对于智慧的讨论得出了智慧应当研究唯一的首要原因(也就是神)这一结论。
而陈康先生所说的“本质实体论”,简而言之,就是出现在《形而上学》核心卷中的关于实体的讨论。陈康先生认为,对于实体的研究是对于“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的核心部分,故而是存在论的核心部分。这一对于实体的研究首先体现在个体实体论上,也就是对于作为《范畴篇》的第一实体的个体事物的讨论。然而,陈康先生指出,随着形式、质料概念的引入,个体事物不再成为首要实体。那么,问题就变成在形式、质料、复合物三者之中,何者是首要实体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是实体的标准(criterion)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从个体事物转移到了事物的本质上,从而产生了核心卷中的本质实体论(这就是说,核心卷中的本质实体论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第一哲学的核心)。陈康先生认为,在Z17,亚里士多德从一个新的开端、亦即从原因角度出发,论证了形式是本质这一观点,最终确立了形式作为本质和首要实体的结论:其他范畴的事物依赖于个体事物,而个体事物作为复合物又依赖于作为本质的形式。
尽管陈康先生提及了Z17的原因论,他没有将其与A1—2的原因论联系起来。这或许是因为陈康先生认为Z17处理的是存在论,而与原因论相关的则是神学。然而,不同于陈康先生的看法,我们将要论证,A1—2的原因论导向了Z17的本质实体论(确切地说,是“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而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则通过Θ8现实对于潜能的优先性最终导向了神学。
二、A1—2的原因论导向了神学吗?
促使陈康先生认为存在一个唯一的首要原因的文本是982b4—7。然而,在本文看来,这里的单数形式的目的因并不指涉了单独一个在数量上是一的首要目的因,而只是强调了作为一个类别的首要目的因。具体来说,对于自然界中的每个事物而言,其自身的“最高的善”就是实现各自的首要目的,而这种目的对于不同的事物来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生物体而言,这或许是实现让自己所属的种持存的目的。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事物的目的并不是只有一个,而在一个事物的各个目的之中,存在这个事物的一个首要的目的。例如,在《论动物的部分》655b8—10和661a36—b6,亚里士多德提到了牙齿的多个功能和目的,一个是为了便于进行消化的营养功能,这在所有动物中都存在,故而可以认为是首要的目的因。而在一些动物中,牙齿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抵御敌人,在另外一些动物中,则是为了作为攻击的武器。由此,我们认为,982b5—7这段文本指的只是万事万物的首要目的是智慧探寻的对象,而这并不是说万事万物都只分享有同一个首要目的。这里的“最高的善”(τὸ ἄριστον)指的是不同于其他次要目的的某事物的首要目的,而不是说只存在唯一一个所有事物的首要原因。
然而,陈康先生进一步根据983a8—10,指出亚里士多德确实在A2强调了对于神的研究,故而原因论确实导向了神学。
因为神被认为是在所有的原因之中,并且是某种原理(τῶν αἰτίων πᾶσιν εἶναι καὶ ἀρχή τις);而且这样一门科学或者只有神能具有,或者是神在最大程度上具有。(A2,983a8—10,李真译文,有改动)
但是,本文认为,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仅仅指出了神是原因和原理之一,而没有说是处在所有事物的各个原因中的唯一的首要原因。而在后半部分,我们认为,亚里士多德说明了他的“神学”概念的一个独特之处。“神学”是一门“只有神才值得拥有的”学科,也就是说,神学是一门最优越、最尊贵的科学。本文认为,后半段文本强调的是《形而上学》所研究的智慧的最尊贵的这个特性(也参见983a4—8)。
综上,亚里士多德在A1—2提出的智慧作为原因论的观点并没有直接让他导向了对于神这一唯一的首要原因的研究,恰恰相反,他强调的是,各个事物都有自身的第一原因。这样,A1—2反而暗示了一种作为普遍科学的存在论研究。因为对于每事物自身的首要原因的研究,是一种对每事物的“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进而聚焦到对于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研究。这样,A1—2的原因论就导向了存在论的研究,并最终导向了核心卷中的本质实体论。在下文中,通过对于Z17的讨论,我们能进一步看到A1—2的原因论与核心卷的本质实体论的联系。
三、A1—2的原因论与Z17实体原因论
亚里士多德在Z17开篇指出:实体是一种原因和原理,并认为这是“另一个开端”(1041a7):
应当把什么以及何种东西称作实体,让我们也许通过发起另一种开端(ἄλλην οἷον ἀρχὴν)再来谈论;因为可能由此关于和可感的实体分离而存在的实体也会是清楚的。因此,既然实体是原理和一种原因(ἡ οὐσία ἀρχὴ καὶ αἰτία τις ἐστίν),就应当由此前行。(1041a6—10,聂敏里译文,有改动)
大多数学者都把这里的“ἄλλην ἀρχὴν”解释为一个“新的开端”(包括陈康先生)。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在Z17的讨论打断了之前Z卷的实体探究。亚里士多德直接引入了《后分析篇》的证明(demonstration)理论,从原因论的角度来讨论实体。而这样的实体原因论是亚里士多德之前在《形而上学》未曾具体涉及的。但是,本文将要论证,Z17说的实体是一种原因的观点只是《形而上学》Z卷弱意义上的“另一个开端”。实体是一种原因的观点不仅在Z17之前的Z1—16中已经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本质是首要原因的观点,可以追溯到《形而上学》A1—2的原因论。
首先,当亚里士多德提到“另一个开端”的时候,他的用词是“ἄλλην οἷον ἀρχὴν”,而不仅仅是“ἄλλην ἀρχὴν”。正如M.弗雷德(M. Frede)和G.帕齐希(G. Patzig)所指出的,“οἷον”这个限定词说明这里的开端不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开端,而是与之前的讨论相关联的弱意义的另一个开端,Z17开头所提出的实体作为首要原因的观点和Z卷之前的内容具有连续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明Z17的另一个开端和Z1—16之间的连续性。第一,这一连续性体现在Z1对于优先性的讨论中。当亚里士多德说某物是在先的时候,他认为这个在先的事物可以是在后的事物的原因或解释(参见《后分析篇》71b31,78a30—b4,98b17)。本文认为,实体在原因上的优先性(causal priority)在下面这段文本中得到了暗示:
因此,显然,因为它[按:即实体](διὰ ταύτην)其他每一个才存在,所以,首要的存在——不是什么某种存在(οὐ τὶ ὄν),而是绝对的存在(ἀλλ' ὂν ἁπλῶς)——就会是实体。(1028a29—31,聂敏里译文,有改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优先性体现在因为它(διὰ ταύτην),其他事物才有它们各自的所是。这样,实体在Z1有一种原因上的在先性。值得一提的是,紧接着前引文本之后,亚里士多德就直接转而讨论优先性的三种意义。由此,亚里士多德对于首要性意义的讨论很可能是为了阐明实体在原因上的首要性。有人或许会认为,Z1的实体只是一种复合实体,而不是复合实体的本质。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亚里士多德在Z1排除了复合实体的本质对于复合物在原因上的优先性,尽管这可能不是他的主要讨论对象。
除了Z1之外,在Z8,1033b26—28和Z13,1038b6—8,亚里士多德都直接提到了本质作为原因的观点,并将其和柏拉图的理念论联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Z13的段落,亚里士多德预示了他之后也会讨论作为原因的普遍者的问题(διὸ ἐπέλθωμεν καὶ περὶ τούτου,1038b8)。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没有提起过这个话题。所以,当亚里士多德在Z13—16拒斥了普遍者是实体这一观点之后,他在Z17通过直接讨论作为本质的实体是首要的原因来再度拾起这个话题。
这样,在Z1—16中就已经有了认为本质是首要原因的论述。然而,亚里士多德在Z卷似乎没有讨论本质如何是首要原因,他似乎将其作为一个已经得到了论证的前提。几乎所有学者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或者认为这是一个自明的论断,或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直接继承了柏拉图在《斐多》中的观点。但是本文指出,亚里士多德正是在A1—2的原因论中确立了实体是首要原因的论点,而这和智慧的一般特征密切相关。
在我们看来,亚里士多德确立“作为本质的实体是首要原因”的论证是这样的:
前提1:智慧研究的对象是诸第一原因和原理。
前提2:作为本质的实体是智慧的研究对象。
-------------------
结论1:作为本质的实体是第一原因和原理。
这个论证的两个前提都在《形而上学》A1—2得以确立。对于前提1,很明显,这是A1—2的整体结论。而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亚里士多德对于智慧的一般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的论证。
第一个方面的论证主要根据A1对于知识的一般性讨论。首先,亚里士多德指出,获得知识就是要知道原因。没有知识的人和有知识的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知道事实,而后者不仅知道事实,还知道原因(参见981a24—30,981b10—13)。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是最高的知识形式,这从《形而上学》开篇对于人类认知形式的不同阶段的区分中就能看出(981a30—982a3)。那么,由于知识和原因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关系,智慧作为一种最高的知识形式,就蕴涵着需要把握最高的原因,也即第一原因。由此,对前提1的第一个论证可以概括如下:
前提3:获得x的知识就是要知道x的原因。
前提4:智慧是最高的知识。
结论2:把握最高的知识就是要知道最高的诸原因。(前提3+前提4)
---------------------
前提1:把握智慧就是要知道诸最高的原因。亦即智慧研究诸第一原因和原理。(前提4+结论2)
对于前提1的第二个方面的论证则是基于A2开篇(982a4—b10)提到的智慧的六个特征。我们在这里仅以第一个特征为例。
这样,我们首先假定智慧的人尽可能地(ὡς ἐνδέχεται)知道所有的事物,尽管他没有单独地具有关于每一事物的知识。(A2,982a8—10,李真译文,有改动)
在这[按:即智慧的一般特征]当中,知道所有的事物必定属于那有着最高程度的普遍知识的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知道处在其之下的所有事物(οἶδέ πως πάντα τὰ ὑποκείμενα)。(A2,982a21—23,李真译文,有改动)
智慧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知道所有事物,而不是个别地知道每一个事物。这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就意味着知道最普遍的事物。然而,陈康先生在这里认为,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作为最普遍者的知识和作为第一原因的知识,二者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陈康先生看来,在A3开头,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是本质,而作为本质的原因不可能是普遍者。不过在我们看来,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未必预设了他在Z13—16要论证的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观点。而且,本质在存在论上的个体性并不排除它作为知识的最高普遍性。故而,我们认为这里的普遍性特征也是为了阐明本质是首要原因观点。
然而,为什么知道最普遍者的知识就意味着知道第一原因?我们认为,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当我们知道x的原因a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x。但是另一方面,在一种间接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同时知道了将x作为原因的另外的事物y;而由于y又是其他的事物z的原因,那么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了z的知识……这样,在一个系列和领域中,通过知道最普遍的首要原因a,我们可以间接地获取关联于x的所有其他事物y、z的更少普遍性的知识。这样,在一个领域中,知道首要的原因,就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其相关的更少普遍性的所有知识。反之,当我们只是获得了下一个层面的事物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在其上一层的事物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具有更少普遍性的知识只是在弱的意义上被获知的。这就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要强调,知道首要的原因,只是在“某种意义上”(in a way,πως,982a23)知道了其他这些事物;或者说,这是“尽可能地”(as far as possible,ὡς ἐνδέχεται,982a9)知道了所有事物,而“没有单独地具有关于每一事物的知识”(982a9—10)。然而,有人可能会这样反驳我们:我们在这里的论证正好说明了存在一个唯一的首要原因,也就是神;通过知道神,我们能够拥有最普遍的知识。这样,反驳者可以继续质疑说,按照我们这里的解释,《形而上学》A1-2的原因论恰恰导向了研究唯一的第一原因的神学。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形而上学》A1-2,还是在Z17,首要原因的“首要”只是相对于它的所属的一类事物,以及与这一类事物相关的其他在解释上附属于这一类事物而言的。也就是说,某一个首要原因只是对于处在一个相关系列或一个领域中的事物而言的。再者,由于第一哲学也研究其他学科的第一原理,那么知道了某门学科的第一原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其直接应用到其他领域(参见《后分析篇》I.7的相关讨论)。因此,我们对Z17的解读并不能得出A1-2的原因论会导致应当研究唯一的亚里士多德的神的结论。由此,对前提1的这一论证可以表示如下:
前提5:在一个相关系列和领域中,当我们知道某些事物的原因的时候,我们能间接地知道将这些事物作为原因的其他的事物,以此类推。
前提6:智慧就是尽可能地知道所有事物,尽管并不是单独地知道所有事物;而这就意味着获得最普遍的知识。(982a8—10,a21—23)
结论3:在一个相关系列和领域中,当我们知道最具普遍性的某事物的原因的时候,我们能尽可能获得与其相关的具有更少普遍性的知识,尽管不单独地知道所有事物。(前提5+前提6)
结论4:在一个相关系列和领域中,获得最具普遍性的知识就意味着把握第一原因。(前提6+结论3)
---------------------
前提1:智慧研究诸第一原因和原理。(前提6+结论4)
至于前提2,也就是作为本质的实体(οὐσία)是智慧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人会否认(且不论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是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尽管一词没有出现在A1—2,但是它马上出现在A3开头。而且在那里,作为一种原因的被直接等同于本质或“是其所是”(τὴν οὐσίαν καὶ τὸ τί ἦν εἶναι, 983a27—28)。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处体现A1—2和Z17的连续性的文本证据。在Z17,1041a28—32,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要寻求的本质和原因,在存在的事物(ἐπὶ τοῦ εἶναι)当中,就是它的目的因:“这[按:指原因和本质]在一些东西上就是为了什么,例如对于房子或床而言,但是在另一些事物上就是最初发起运动的东西,因为这也是原因。但后一类原因(τοιοῦτον αἴτιον)是在生成和毁灭的情形中[被探寻](ἐπὶ τοῦ γίγνεσθαι καὶ φθείρεσθαι);而前者(θάτερον)也在存在的事物中[被探寻](ἐπὶ τοῦ εἶναι)。(1041a27—32,聂敏里译文,有改动)”另一方面,我们之前提到,A2中智慧的最后一个特征就在于它是最具统摄性的科学,而智慧所把握的对象是每事物的目的因和最高的善(982b4—7)。由此,982b4—7的文本已经为Z17中复合物的本质是它的目的因的说法做好了铺垫。
这样一来,亚里士多德在A1—2提出的原因论和Z17的作为首要原因的本质的观点具有密切相连。一方面,Z17的讨论建立在A1—2的原因论之上。另一方面,A1—2的原因论没有导向只研究不动的动者的神学,而是导向了Z17从原因角度阐述的本质实体论。我们可以追随陈康先生的论证思路,称Z17的讨论为“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形式作为本质的优先性通过A1—2的原因论所强调的原因的优先性来保证,而这里的原因论则又进一步通过智慧的一般特征得以确立。然而,既然A1—2的原因论没有导向研究不动的动者的神学,那么是否有别的缘由使得亚里士多德转向了神学的研究呢?在我们看来,这样一种转向很可能是通过Θ卷的潜能现实理论对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的进一步阐明而产生的。
四、导向神学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神作为纯粹现实
在这一节,我们将沿着陈康先生的思路,试图对于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存在论(陈康先生认为,它的核心是“本质实体论”;而在我们看来,它最终聚焦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和神学的关系做出一些思考。
尽管Z17中的另一个开端和《形而上学》之前的讨论密切相连,而不是直接来自于《后分析篇》的相关论述,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确在Z17中引入了《后分析篇》中的三段论证明理论。这是基于他在Z17前半部分(1041a6—b11)中对于如何构建关于复合实体的“为什么”的问题的迂回性讨论。囿于篇幅,我们无法讨论三段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探究中的具体作用,而仅仅想指出以下这点:对于实体,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所起的作用是为了找出中项(middle term),也就是形式或本质,从而呈现形式相对于质料和复合物的因果联系,而不是为了从三段论的前提中推演出三段论的结论——恰恰相反,三段论的结论构成了这个探究要回答的“为什么”的问题。当探究的结果确实是一个三段论的中项时,那么它就肯定是这个复合实体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形式和本质。但是,正如D. 查尔斯(D. Charles)所言,Z17并不是这一理论的终点。亚里士多德在H6的讨论是为了发展和运用Z17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的框架。简而言之,为了回答H6中“为什么一个复合实体是一个统一体”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把潜能现实理论引入这一框架,从而更好地阐明三段论的中项作为原因,使得复合物成为一个统一体。本质和首要原因是作为潜能的质料的现实,这一现实赋予了整个复合物以统一性。这样,H6中的潜能现实概念是为了说明在何种意义上,形式和本质是质料和复合物的原因。在H6的基础上,Θ卷的讨论是为了具体阐明潜能现实概念,从而来补充ZH卷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值得一提的是,潜能现实理论不是对于“为什么形式是复合物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释。这是因为,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前提的主词和谓词之间必然没有中项(immediate,ἀμέσου,参见《后分析篇》72a7—8);换言之,在形式和复合物之间,不能有更深层的原因使它们之间具有这样的联系(参见《形而上学》1041b9—11)。潜能现实理论只是在一种更弱的意义上阐明了“形式是复合物的原因”这一事实(fact),而没有给出更具优先性的进一步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Θ8论证了现实对于潜能的优先性。我们认为,Θ8中的论证不但丰富和完成了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而且使得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导向了神学。正如亚里士多德在Z17开篇所暗示的那样,从本质实体的原因论出发,“由此关于和可感的实体相分离而存在的实体也会是清楚的”(1041a7—9)。这首先在于,Θ8中现实对于潜能的优先性的论证是为了说明在何种意义上,作为本质的形式优先于复合物和质料。更重要的是,现实优先于潜能这一点进一步通过亚里士多德对于永恒的事物优先于可生灭的事物的论述而得到了阐释:
不过,在一种更充分的意义(κυριωτέρως)上[现实优先于潜能],因为永恒事物在实体上优先于可生灭事物,而且没有潜在地存在的事物是永恒的……每一潜能同时都是对立者的[潜能]……有能力不存在的东西可能不存在;而且有可能不存在的东西是可毁灭的东西,……“在完全的意义上”意味着“在实体方面”(ἁπλῶς δὲ τὸ κατ' οὐσίαν),那么,没有什么在完全的意义上是不可生灭的东西是在完全的意义上是潜在地存在的……;那么,所有[不生灭的事物],都现实地存在。(Θ8,1050b6—18,李真译文,有改动)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认为,永恒事物是纯粹的现实,并且纯粹的现实优先于具有潜能的可生灭的事物。这一论证说明了现实对于潜能的优先性,进而间接说明了在何种意义上,复合物中的形式是首要的原因和本质。即使我们认为永恒的事物对于可生灭的事物的优先性是一种解释上的优先性(explanatory priority),它也可以用来阐明复合实体的形式如何是复合实体的首要原因,如何也具有解释上的优先性。首先,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之间的对比,一个是永恒的实体,而一个是可生灭的实体。其次,永恒的实体是纯粹的现实,并没有与其相对应的那方面的潜能。这样,它相对于拥有潜能的现实的可生灭的实体,呈现出更加充分的意义上的现实的优先性。因此,这不是一种循环的解释,而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实体之间的对比,来更好地例示出可感复合物的本质是复合物的首要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推论,对于各个可感复合实体的首要原因的研究(即“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可以通过现实优先于潜能而得到阐释;而现实优先于潜能又进一步通过纯粹现实的实体对于具有潜能的可生灭实体的优先性而得到说明。故而,对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的研究,现在进一步集中到了对于作为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普遍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在Θ8导向了特殊形而上学,亦即神学。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在Θ8主要强调可感的永恒实体是纯粹的现实,然而他在Λ6—7则认为,作为不可感的永恒实体的不动的动者才是纯粹的现实,并且将不动的动者等同于神。对于我们而言,这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神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不动的动者,而在于强调神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现实的实体,无论这个实体究竟是天体还是不动的动者。正如陈康先生所言,我们不应该总是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神指的必然是Λ卷不动的动者。按照本文的看法,作为神学研究对象的神是纯粹的现实,尽管亚里士多德可能没有在所有地方都认为这种纯粹的现实必定是Λ卷的不动的动者。这样,最终导向了亚里士多德的神学的,不是A1—2的原因论,而是在核心卷中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通过对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的阐明,亚里士多德最终将作为普遍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聚焦到了对于纯粹现实的研究,也就是只研究作为纯粹现实的神的神学。
五、结论
本文从陈康先生在《智慧》一书中对于《形而上学》开篇的原因论和核心卷中的本质实体论的论述出发,认为《形而上学》A卷开头的原因论并没有如陈康先生所论证的那样,导向了对于神学的研究。相反,我们指出,A1—2的原因论导向了对于本质实体论的研究——这尤其体现在Z17的本质是复合实体的首要原因的观点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Z17是一种“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另一方面,本文指出,Θ卷的潜能现实理论是为了进一步阐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在这里,Θ8中现实优先于潜能的观点的提出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论证现实优先于潜能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又通过指出纯粹现实的实体优先于具有潜能的实体,在更充分完全的意义上澄清了这一点。从而,为了更好地说明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我们需要朝向对于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研究。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亚里士多德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导向了研究纯粹现实的神学。如果我们把纯粹的现实作为一种存在的方式,那么本文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弗雷德提出的观点:神学研究的是在存在方式(way of being)上最优先的实体,也就是不动的动者;而普遍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其他在存在方式上依赖于不动的动者的事物,它们的存在方式通过首要的存在方式来解释。不过,本文更加强调了原因论在这一图景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指出了Z17的“本质实体论的原因论”一方面如何建立在《形而上学》开篇就确立的原因论之上,另一方面又如何导向了研究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神学。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426+)
- 格式多(516+)
- 无多页(476+)
- 一般般(179+)
- 已买(135+)
- 赞(564+)
- 可以购买(578+)
- 图文清晰(14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5-01-07 17:17:2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冷***洁: ( 2024-12-27 06:50:4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游***钰: ( 2025-01-07 18:25:5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邱***洋: ( 2024-12-22 18:00:3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詹***萍: ( 2024-12-16 08:35:2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步***青: ( 2024-12-24 01:10:33 )
。。。。。好
- 网友 谭***然: ( 2025-01-06 18:53:4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陈***秋: ( 2024-12-13 06:25:2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苍***如: ( 2024-12-13 22:11:1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扈***洁: ( 2024-12-26 14:47:40 )
还不错啊,挺好
- 孙子大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地图简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七五”普法教师以案释法读本/全国“七五”普法统编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不白吃漫画超有趣的食物简史3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版·2017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辅导教材:高频考点速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涩女郎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冯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