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安魂高频词汇 赵丽 编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GMAT安魂高频词汇 赵丽 编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GMAT安魂高频词汇 赵丽 编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GMAT安魂高频词汇 赵丽 编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406685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页数:195
  • 价格:11.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3:11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GMAT安魂高频词汇》由新东方人气赵丽老师编著

一、紧贴考试:所有例句、长难句解析,均为历届GMAT真题精选。

二、高效的单词排序方式:单词讲解按考频高低排序,真正助你事半功倍!

三、强劲记忆方法:8种强劲记忆方法让背单词变得轻松、高效


书籍目录:

章 赵丽词汇记忆方法介绍

节 记忆的秘密

第二节 赵丽词汇记忆方法汇总

第二章 GMAT英语安魂高频词汇


作者介绍:

    《GMAT安魂高频词汇》这本书的作者赵丽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培训师,赵丽老师是新东方人气的老师之一,连续六年被评为新东方教师、新东方教师,其网络课堂以及教学软件在英语学习者尤其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中非常受欢迎,“词汇王”“GRE/GMAT一姐”,其的教学理念,令数十万学子受益。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考研英语读写译精华文集(押题版)》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励志美文,第二部分是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精选,第三部分是与真题同源的《经济学人》《时代》《今日美国》等英美报刊原文精选。所选每篇文章均有汉语译文和词语注释;书后还附有考研常用高分词汇,可以帮助你轻松突破考研词汇难关。本书适合所有参加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学生使用。


精彩短评:

  •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6-06-28 02:19:44

    幸亏有翻译,不然自己看还是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另外,真的好长见识。

  • 作者:nakimushi 发布时间:2015-05-20 20:11:01

    小手册一样的书,插画很是可爱精致,对比起来封面设计就不是那么别致。内容是以角色的口吻写的日志,所以感觉……比较水……有剧情的章节稍微有趣一些,其他则是介绍些现状→感到气馁→最后决定打起精神、说几句漂亮话这样的结构,总体来说实质内容比较少,前面几篇看着挺闷的。

  • 作者:哆啦大胖 发布时间:2024-03-03 18:03:55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析:埃莉诺·罗斯福自己讲:她这一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就是凭着一股踏实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其实,仔细想想,她那些个“坎”,都是自己选的。她本来可以在锦衣玉食中度过一生,却自己选了一条更崎岖的路。她本来可以把做决定的重担留给丈夫和婆婆,却自己选了更艰难的远方。但这种“自找苦吃”,还坦然承受代价的气魄,不正是我们敬重埃莉诺·罗斯福的原因吗?用埃莉诺·罗斯福自己的话说:“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自己一两代人享有的荣光视为天经地义,迫不及待要和那些勉强糊口的人划清界限。但幸运不会太持久,命运之轮也可能反转,真正靠得住的,还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这些素质,包含了勇气、责任心、独立的人格和行动力。它们也是埃莉诺·罗斯福这位女性先驱,留给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遗产。

  • 作者:dsdyuan 发布时间:2020-06-09 08:15:47

    管理的中餐。

  • 作者:Celia 发布时间:2017-02-05 22:54:36

    挺不错的,虽然有些语法错误。但是至少给我开了一道门。三科!!

  • 作者:绿草萋萋 发布时间:2016-06-26 18:28:25

    一本过时的书,值得收藏。


深度书评:

  • 摇摆在“选择”与“生命”之间:罗伊案的起源与流变

    作者:尤里卡 发布时间:2022-06-09 10:45:25

    本文首发于《世界博览》2022年第11期

    2022年5月2日,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披露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多布斯诉杰克逊妇女健康组织案(以下简称多布斯案)的判决意见草案,报道称大法官塞缪尔·阿利托在其起草的多数意见书中准备推翻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以下简称罗伊案)。消息甫一爆出,群情汹涌,民意沸腾。这则新闻之所以如此轰动,不仅在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极少发生判决草案被提前泄漏的情形(最高法院内部存在“内鬼”应属无疑),更在于罗伊案被公认为50年来最高法院做出的最重要的判例,一旦该案被推翻,无异于美国政治上的“911” 事件。

    堕胎是美国社会的核心议题,大到总统选举,小到公民辩论,对于堕胎的态度已然将普通民众撕裂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支持堕胎者被称为选择派(pro-choice),反对堕胎者被称为生命派(pro-life),前者多为自由派人士和女权主义者,后者多为保守派人士如天主教徒、新教原教旨主义者。两派围绕堕胎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没有硝烟的激烈“内战”,而点燃这场“战争”的星星之火,就是1973年的罗伊案。

    一、罗伊案:选择派旗开得胜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堕胎并不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问题,根据英美法的传统规则,孕妇在胎动之前堕胎不受法律规制。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美国才有相关堕胎立法,这主要是由于职业医生的推动。

    除了职业医生为了打击民间游医,建立行业垄断的因素,一些美国本土主义者由于担心外来其他种族移民人口增长过快和白人清教徒女性生育率下降,也开始积极推动堕胎立法,比如1821年康涅狄格州的“反毒剂法”、1859年美国医疗协会(AMA)建议各州禁止没有从业资格的医生从事堕胎、187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康斯托克法》禁止邮寄用于避孕和堕胎的物品。到了1900年,美国绝大部分州都通过立法将堕胎定性为犯罪行为。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整个国家处于一股焕然一新而又剧烈动荡的社会思潮之中,黑人平权运动、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接力般一浪高过一浪,女性主义运动也加入其中推波助澜,将民权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在这一运动中,一些女性主义组织为了争取女性的堕胎权而不懈抗争,包括寻找合适的案件,将堕胎权问题提交到最高法院,通过法院的终审裁判实现女性的自由堕胎权。这时一位名叫诺玛·麦科威(Norma McCorvey)的女性正好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1969年德克萨斯州的诺玛·麦科威不慎怀孕,由于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固定居所,21岁的诺玛并不想生育腹中的孩子。但德克萨斯州制定了严格的堕胎法,堕胎属于犯罪行为,除非是为了保护母亲的生命这种情形才不会被入罪。

    无奈之下,诺玛只好寻求律师的帮助。于是女权主义组织与诺玛一拍即合,决定由两个女律师维丁顿和科菲作为诺玛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者只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堕胎权,而前者则是“寻衅滋事”,故意挑战各州的堕胎法,实现女性的堕胎自由,从而改写司法历史。

    为了隐私和安全,诺玛·麦科威化名简·罗伊(Jane Roe),在1970年3月3日起诉了所在地达拉斯县的检察长亨利·韦德(Henry Wade),控告德州堕胎法违宪,并请求法院下令禁止继续执行该法。这就是后世闻名的罗伊诉韦德案的由来。

    1970年6月17日德州联邦地区法院做出了对罗伊有利的判决,但拒绝颁布禁止堕胎法继续实施的禁令,案子最终告到了最高法院。1971年12月13日,罗伊案正式开庭审判,双方主要围绕妇女的选择权和婴儿的生命权展开激烈交锋。韦德的代理律师强调即使是母腹中的婴儿也是有生命的,允许堕胎将是随意扼杀无数鲜活的生命,德州政府禁止堕胎正是为了保护胎儿的生命,符合宪法原义。而罗伊的代理律师维丁顿则针锋相对地陈述道,宪法所保护的是人出生后的权利,并不是尚未出生的胎儿的权利,从宪法现有条文中也无法推出这一权利;是否堕胎也关系到个人的隐私权,堕胎只是孕妇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政府无权干涉。此外,她还将堕胎上升到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条款,富人可以去往允许堕胎的地区实现目的,穷人往往无法拥有这项选择,这有违平等保护原则。

    两造的辩论其实和民众的关切一样,核心就在于选择权与生命权的权衡取舍。两者的对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生命起源问题,还涉及到宗教立场、道德伦理甚至政治哲学的论辩。选择派秉持康德式的自由主义立场,人只能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女性不是生育的“容器”,而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生育,正如女性主义者、妇女节育运动的先驱玛格丽特·桑格所说,“没有权利支配自己身体的女人,不能说自己是一个自由人;直到女人有权利自觉的选择是否做母亲,她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个自由人。”而生命派坚持主张生命权利至上,胚胎也是人,这就将是否允许堕胎转换为是否有权杀人的问题;他们认为堕胎无异于有组织的“屠杀”,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美国价值观的严重威胁,尤其是一些宗教组织,更是从宗教教义的立场出发,极力反对堕胎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罗伊案在最高法院第一次庭审时,大法官正处于新老交替之中,只有7名大法官审理此案(最高法院共有9名大法官,也即众所周知的“九人”)。由于案情极为重要和敏感——就连当时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也说,“在我的任期内,这是本院最为敏感和棘手的一个问题”——1972年10月11日,罗伊案在9名大法官都出席的情形下进行了第二次庭审。

    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宣布了由布莱克门大法官起草的判决书,九位大法官以7:2的投票结果支持了女性的堕胎权。在判决书中,布莱克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说理:

    其一,宪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及隐私权,但个人隐私权应受到宪法保护,堕胎属于隐私权的一部分, “我们承认个人隐私权包括决定是否堕胎的权利”,尽管这项权利“必须受重要的国家利益的制约”。也就是说,堕胎权被定性为基本权利,必须要有“压倒一切的、重要的国家利益”才能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最高法院认为德州对胎儿生命的保护尚不构成压倒一切的国家利益。

    其二,关于生命起源于何时,“当那些医学、伦理学、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对这个问题都没有一致意见的时候,司法部门对这个问题也不急于寻求答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以及广泛的争议性。”但在法律上,未出生的胎儿并未被视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孕妇的生命健康和个人自由等权利应优先得到保护,德州也就没有根据否定孕妇的堕胎权。

    其三,最高法院在解构的同时也建构了全新的规则,将女性的孕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界定了孕妇和州政府的权利范围:第一阶段为怀孕前三个月,孕妇和医生可以自行决定和实施堕胎手术,因为这个阶段胎儿尚未成形,堕胎不会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第二阶段为怀孕三个月之后,州政府可以基于对孕妇健康的保护,对堕胎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定;第三阶段为怀孕七个月,即胎儿离开母体可以存活的时期,州政府为了保护胎儿的合法权利,可以选择禁止堕胎,除非根据医学判断,为了保护母亲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不堕胎的情形以外。

    罗伊案至此虽然尘埃落定,却没有一锤定音、定分止争,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选择派欢欣鼓舞,庆祝女性自由堕胎时代的到来,生命派则如丧考妣,誓要为推翻该案战斗到底,两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斗争,并渗透到整个国家的政治运行和社会生活之中,就像斯卡利亚大法官所说的,“罗伊案没有化解人们在堕胎问题上的分歧,反而成为了加深和扩大分歧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罗伊案将分歧推向全国,从而给解决分歧制造了无穷的困难。”

    在罗伊案后,选择派和生命派在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博弈,相关案件源源不断地涌向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虽在个案中对罗伊案有所调整甚至不断折中,但总体上仍然坚持了罗伊案的裁判规则,直到1992年另一个案件的到来,才极大地撼动了罗伊案。

    二、凯西案:生命派扳回一城

    1982年,宾尼法尼亚州制定了《堕胎控制法》,对女性的堕胎权施加了五个方面的限制,包括已婚妇女堕胎需要事先告知配偶、18岁以下的未婚少女堕胎需要征得监护人同意、堕胎许可与24小时等待期、所有堕胎手续须填写相关报告并进行备案、在“紧急医疗”情况下可以不遵照上述要求。

    针对该法,宾州东南部计划生育协会对宾州州长罗伯特·P.凯西提起诉讼,双方在联邦地区法院和联邦巡回法院互有胜负,最终案件到了最高法院,这就是1992年的宾州东南部计划生育协会诉凯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 v. Casey,以下简称凯西案)。当时的背景是,主张推翻罗伊案的里根总统和布什总统先后任命了五位大法官,此时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中保守派占据优势,有几位大法官明确表示要推翻罗伊案,在许多人看来生命派这次稳操胜券。

    然而1992年6月29日最高法院的判决结果却出人意料,九位大法官以5:4的微弱优势维持了罗伊案的核心判决,但同时又对女性堕胎权施加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而且在说理和论证进路上也迥异于罗伊案。这份判决与其说是严重的倒退,不如说是重大的妥协,既安抚了生命派,又对选择派有所交代。

    在凯西案中,九位大法官的意见分为三派,布莱克门和史蒂文斯两位大法官持肯定立场,伦奎斯特、斯卡利亚、怀特和托马斯四位大法官持反对立场,奥康纳、肯尼迪和苏特三位大法官处于中间立场,与布莱克门和史蒂文斯一起做出了肯定罗伊案的判决,而这三人的联合意见也是凯西案判决书的多数意见和主体部分。

    在联合意见中,三位大法官开门见山,经过对罗伊案有关医学研究和宪法问题上的考察,在遵循先例的司法原则下,宣布维持罗伊案的判决。具体而言,宪法与各项法律原则虽然都在与时俱进,还没到致使罗伊案的判决依据过时和失效的地步。罗伊案一直遭到不少反对,但罗伊案所确立的规则对于堕胎问题依然适用,那就是女性的自由选择权大于州对胎儿生命的保护。但随后的长篇大论又对罗伊案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完善:

    第一,对潜在生命的认识。凯西案距罗伊案已经将近20年了,在这期间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都快速发展,使得胎儿离开母体存活的时间也提前了,这是判决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胎儿成活的时间提前,州政府进行立法干预的时间也随之提前。

    第二,推翻三阶段划分法。三位法官认为,三阶段论错误地理解了孕妇权利的实质,也低估了州在保护潜在生命上的作用,因此主张州有权利在孕妇怀孕的整个阶段进行干预,通过立法保护女性的健康和胎儿的生命。但州在进行立法规制时不能对女性堕胎权构成“实质性障碍”,尤其是在前三个月,州进行管理的目标要有利于妇女的自由选择,女性依然有独立的最后决策权。相比于罗伊案,最高法院在凯西案中确认了州政府有权在孕妇怀孕前三个月进行管理,这是重大不同。

    第三,堕胎权属于女性的个人自由。意见书说道,凯西案的一个关键词是“自由”,宪法保护公民在婚姻、生育、避孕、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决定,这些最为隐私和个人的决定事关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受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保护。女性是否选择堕胎亦是其个人自由,宪法的承诺就是政府不得干涉。这可以说是凯西案与罗伊案最为根本的不同,在罗伊案中,最高法院主张堕胎权属于孕妇的隐私权,是属于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若侵犯了此项权利,法院会采用严格审查标准判定是否违宪;而在凯西案中,最高法院认为堕胎权是女性的个人自由,如果一项法案的目的或者效果对女性堕胎构成实质性障碍,就形成了不当负担,在进行司法审查时通常会采用较为宽松的理性标准,对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护显然打了不少折扣。

    意见书最后一部分对宾州《堕胎控制法》的五个方面根据实质性障碍和不当负担标准一一进行了详细说理,只认定了“已婚妇女堕胎需要事先告知配偶”这一项侵犯了女性的堕胎权。理由在于,如果妻子把堕胎决定告知配偶,可能会有以下危险:丈夫向公众公开、在孩子的监护权上或离婚时寻求报复、对其进行心理恐吓或者情感伤害、虐待孩子、断绝母亲和孩子的经济来源等,这些危险不仅会让女性堕胎更加困难,更会给堕胎带来实质性障碍。

    相比于罗伊案,生命派在凯西案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罗伊案的核心判决依然未变,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选择堕胎。在凯西案后,堕胎案件还是持续涌向最高法院,两派在漫长的拉锯战中互有胜负,但胜利的天平似乎逐渐向生命派倾斜,尤其是多布斯案判决意见草案的泄露,更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但罗伊案最终能够被推翻吗?

    三、推翻罗伊案?我们拭目以待!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论断:“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迟早都会变成司法问题。”的确,无论是种族歧视、经济垄断、总统选举等问题都可以在法庭上得到解决,这就是美国社会先进的“政治司法化”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也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司法政治化”现象,尤其是在税收、堕胎、同性恋、枪支管制等领域,不仅普通民众日益分裂为旗帜鲜明的两派,就连美国政治运作也深受影响,比如每届总统选举,所有总统候选人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表明立场。目前,民主党属于自由派阵营,共和党处于保守派立场,两党政治也深刻形塑甚至支配了堕胎议题的走向。

    在罗伊案中,自由派大法官占据优势,这也是罗伊案能够赋予女性自由堕胎权的重要原因。到了凯西案,保守派大法官处于多数,虽然没有像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推翻罗伊案,但也对堕胎权施加了更多限制。到了2022年,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中,六位是保守派大法官,自由派大法官仅占三席,推翻罗伊案的条件似乎已经成熟了。

    回到开篇提到的多布斯案,该案涉及密西西比州堕胎法案的合宪性问题,这份法案禁止孕期超过15周的女性在“非紧急医疗情况或胎儿严重畸形情况下”实施堕胎,即使遭到强奸或者乱伦致孕也不例外。在泄露出来的判决草案中,阿利托大法官写道,“我们认为,罗伊案和凯西案必须被推翻。宪法没有提到堕胎权,也没有任何法律条款在间接保护这种权利。”而且罗伊案“从一开始就错得离谱”,推理“异常薄弱,并且该判决产生了破坏性的后果”,“现在是听从宪法并将堕胎问题交还给民选代表的时候了,这是宪法和法治的要求”。

    目前最高法院已经确认这份意见草案的真实性,但表示它并不“代表法院的决定或任何成员对该案问题的最终立场”。罗伊案是否一定会被推翻,不到判决公布的那一刻谁也说不好,就像曾经很多人以为凯西案也会被推翻一样,结果还是遵照了先例。

    可以预测的是,一旦罗伊案被推翻,美国社会将会更加对立和撕裂,选择派与生命派也会继续更加激烈的“持久战”。至于最终会演变成什么结局,谁又能猜得到呢?就像罗伊案的当事人,诺玛·麦科威于1995年皈依了基督教,成为了一名积极的反堕胎人士;而被告亨利·韦德则改换了门庭,从生命派转投到选择派的阵营。

  • 小说里的新词与旧词——《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序言

    作者:鲸歌sing 发布时间:2022-11-18 16:52:49

    新词的出现

    编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时,我常常想到我们时代的“新词”问题,意识到层出不穷的新词已经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新冠、核检阴性、流调;比如居家隔离、健康监测、防疫;等等。这些新词一经出现便成为我们的常用语(甚至我们都意识不到它是新词)。

    每个时代的小说家都会选用新词注入自己的小说,我们时代也不例外。比如石一枫的《半张脸》,为什么会起名“半张脸”?因为戴口罩的生活便是“半张脸”的生活,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常态。“这当然也不奇怪,这是今天世界的常态。在来时的大巴上,一车人只有半张脸; 在民宿的前台,茶几背后端坐着半张脸;在载歌载舞的表演现场,篝火照亮的都是披金戴银的半张脸。防疫举措不能停,佩戴口罩常洗手。已经有多久了?身边的人们习惯了除去吃和睡,仅以半张脸示人,尤其是面对陌生人。也正是在诸如此类的不懈努力下, 他这样的异乡来客才有机会离开半张脸的城市,登上半张脸的飞机,降落在半张脸的古城。”因为都是“半张脸”,所以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觉得彼此认识,但因为是“半张脸”,又好像不认识,在似曾相识之间,故事得以行进——“半张脸”是作家对新词的捕捉与使用,是对当代生活方式的注视,是故事的隐形推动力。新词也出现在索南才让的《找信号》中,作家所写的是远在青海的生活,在“三个沙窝”,不容易找到信号,——找信号意味着所在地方的网络不好,信息不畅,隐含着人内在的不安和焦灼。

    有意识地吸纳新词是写作者的本领。

    我想到鲁迅的《故乡》里关于杨二嫂的比喻,“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以“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杨二嫂固然是形象而贴切的,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当时,“圆规”是一个新词,刚刚传到中国不久,如果圆规后来没有成为日常词语,那么这一比喻的“成色”便会打折扣。

    这也让人想到,

    写作者对新词要敏感,但也要保持警惕,他需要判断哪些新词可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哪些不能,哪些词只是短暂性出现哪些不是

    。而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知,很多新词是“一过性”的,也会随风而逝。一如前几年流行的“香菇蓝瘦”,今年早已没有人提起,那么,如果小说家在行文中使用了这个词,作品就会变得夹生——当作品主人公说“香菇蓝瘦”时,这个词下面必得有一个注释才能让后来的读者明白其中含义。有时候,新词也涉及偏见和歧视,比如“小鲜肉”,比如“剩女”,这些词是对人的价值的物化,换言之,

    面对新词,作家要有他的主体性——他能以“不使用”的方式来表示对某一新词的不认同,进而迫使它成为“一过性”的新词

    刷新日常词语

    汉语是我们的词语基金库。

    作为写作者,最大的工作并不是吸取新词而是使那些常用词语焕发出新的光泽。《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中,许多作者致力于拓展词语的意蕴。

    比如弋舟的《化学》。“化学”已经是我们今天的常用词了,它有基本用法和固定语意。小说主人公是小有成就的化学家,“化学”不只是她的知识背景,也是她认识世界的抓手。这位刚刚离异的女性要开始她的新生活了。一个独自跑步的夜晚,她看到了年轻女孩子们的另一种情感生活,这促使她思索何为化学反应:“俨然是一场化学反应,她知道新的物质产生了,依据化学键理论,就是说,旧键已经断裂,新键已经生成。”与此同时,那个夜晚她也看到“道法自然”的石碑,她意识到自己对化学有了新理解,“作为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但她最终没有开口,因为她真的意识到了,此刻自己所经历着的,俨然是一个非物质的、纯然精神性的时刻。”在此处,化学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化学”有了不同,也就是说,在这里,“化学”已经不再是“化学”,它还象征着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裂变。

    路内的《跳马》使用了“跳马”这个词,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 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的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开运动会也是跟日本人拼刺刀罢了。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大队长”是体育教员,所以鼓励小孩去参加奥运会便顺理成章。小说结尾则写了小孩的梦,“小孩沿着跑道奔跑,那木箱却越来越远。小孩转头去看大队长,他已经变成一个体育教员,穿运动背心,脖子上挂着铜哨,四面全是哨声,催促他往前跑。”从梦中醒来是残酷的,大队长牺牲了,于是,“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便成了小孩最大的遗憾。在这里,“跳马”是愿景,是对胜利与和平的向往,它是实际意义上的跳马,但又不只是跳马这个运动项目本身——“跳马”一词,凝结了战时军民的期待、奉献和牺牲。

    乔叶捕捉到的是“合影”这个词。《合影为什么是留念》里,全家福是重要的,深具意蕴,“在老人们陆续去世的过程中,他们又照过几次全家照。照着照着,老人少了,孩子多了。照着照着,老人又少了,孩子又多了。就是这样,人少,人多,人多,人少。让她惊叹的是全家这个词的弹性:可以那么大,也可以那么小。可以人多,也可以人少——好像就是人少人多加剧着照全家照的必要性。在世的活色生香,于镜头里皆得见。去世的沉默寂静,于镜头的空白处也皆得见。”对合影的热爱,使得女主人公迷恋相机,“等到手里宽松了一些,她就补偿似的,前前后后买了好几个相机。带胶卷的老式相机就换过三个,淘汰掉后,就是卡片机,单反,微单,都有。”作为母亲的女主人公,热衷于搜集儿子的照片,“她建了好多个文件夹,收藏着宝发来的所有照 片。他的录取通知书,他租住的房间,他去谷歌参观时的临时通行证,他和朋友们去看 NBA总决赛,偌大的球场。他去中餐馆吃饭,点了凉皮和肉夹馍,一次还点了‘左宗棠的鸡’。他去哈佛比赛,嫌酒店既远且贵,就在草坪上过夜,买了个小帐篷,照片里的他从帐篷拉链里探出了黑黝黝的脑袋……她统统都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有空就看,有空就看。”对照片的收藏,是母亲对儿子成长时光的留存,更是对儿子长久的挂牵。

    为什么如此迷恋合影?小说主人公在努力寻找答案,“比如,因为视频和语音都是需要播放的,都是流动的。流逝流逝,流动就会逝去,当然不宜留念。可是照片,只要你按下了快门,就能将近在眼前的这一刻,凝固且被保鲜为绵长光阴。这薄薄的存在啊,就是被截取下来的瞬间真实,就是在无尽岁月里可以被反复验证的瞬间真实,就是有能力打败强大时间的瞬间真实,就是将所有稍纵即逝的珍贵的一切储存下来以便反哺和抚慰孱弱人心的, 瞬间真实。”这便是小说起名为“合影为什么是留念”的原因了——合影是照片,是对光阴的定格,对情意的珍念。

    召唤历史深处的“旧词”

    小说家拥有让词语复活的能力。一些词沉积在历史中,沉积在我们的记忆里,仿佛已经睡去。这些词语本来黯淡了,但经过作家的打磨会焕发光泽。

    比如“人面桃花”,它长在唐诗中,当格非使用这个词作为小说题目时,意味着他打捞起了一个旧词,并且重新赋予其当代性;比如“推拿”,这个词以前只是按摩动作,但是在毕飞宇那里有了多重意味;还比如“废都”,比如“生死疲劳”……这些生长在历史深处的词语都经由作家的打磨而拥有了新意义。

    《信使》中,铁凝所做的便是召唤历史深处的“旧词”。以往,日常生活中的“信使”帮助我们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与远方之人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而现在,我们与朋友的关系已不再倚重“送信人”,只要敲敲键盘或者用手指点击,便可以直接将心意传达出去。在今天,依赖“信使”的时代早已逝去。《信使》中,年轻的陆婧和李花开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她们生活在信件时代,那时候,网络远未出现,电话还没有普及。当年,陆婧爱上了远在北京的肖团长,但他有家室,这段关系也便只能成为“地下情”。李花开及其丈夫起子便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传信人”。但起子最终辜负了信任,他要挟陆婧,遭到拒绝后便把信笺寄到单位告发。最终,陆婧为此付出了代价,李花开则提出离婚,以从平房房顶跳下的方式摆脱了婚姻。

    “信使”这个词由李花开提起,她对陆婧说自己必须从房上跳下来,因为有“信使”给鼓着劲。在李花开的语意里,“信使”指的是陆婧,是给她命运启示的人。所谓命运意义上的信使,与作为信使的人有关,更与“收信者”的“心有所感”有关。她们做出的选择如此相近,都以决绝的方式对生活说“不”,最终成为命运的主宰。通过陆婧和李花开两个人物,铁凝写出了人之为人的能量,人应该有的人格,人应该有的样子。李花开这个人物让人念念难忘——当她在小说中说出“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时,那分明是“宁愿玉碎,不为瓦全”的现代表达。那一刻,你会意识到李花开是连接古代和当代的“信使”。她仿佛从《左传》《春秋》《史记》里走出来,高高地昂着头。这也让人意识到,铁凝通过重新讲述“信使”的故事,给予了这词语以当代性。《信使》有关于表层意义上的“信使”故事,也有关于中国历史上那些形而上层面的“信使”故事与信使精神。

    《望云而行》中,邱华栋所做的也是重新擦亮旧词的工作。女儿的母亲患抑郁症自杀了,父女俩心中也存下了心结。小说里的父亲,开车带领女儿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从杭州出发,经由俄罗斯、欧洲到美国,“从杭州出发,一路上走啊走,走啊走,快的时候很快,慢的时候很慢。等到他们的车子靠近法国北部海岸的时候,几乎能够看得到对岸的英伦大岛了,她感觉到这一路太神奇了。”一路行走,是地理意识意义上少年通往世界的道路,也是父女二人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治愈之路。最终父女俩敞开了心扉,开始了解彼此:“最要紧的是,他们之间的冰疙瘩融化了。他们现在也不再把谈论林楠的死作为一个禁忌了。在雯雯的心中,妈妈的死带来的对父亲的怨恨,也逐渐消弭了。这一路上,雯雯确切地感受到了他对她妈妈的爱和愧疚。这一路上她都能感受到。”父亲终于将女儿送到了美国的大学,分别时,他对她说:“你看那朵云,那是最美的积云。你记得要学会看云。人一出门,就要低头看路,抬头看云。”

    “望云而行”有关于当代中国生活,但“望云”二字则来自古语,有它本身的古意,也有它延伸的古代生活——古代人出门登山是要望云的,属于古人的缓慢而宁静的生活节奏,与今天千里奔袭的生活方式并不一样。

    在古代,“望云而行”是对天气的依赖,而在这部小说里,“望云而行”则带有了当代人的“主体性”。经由“望云而行”,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绵延不断的亲情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节奏、生活期许交互在一起。其中既有对传统情谊的记取,又有超越传统的当代认知——新与旧、古老而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凝结在这个词语里。我以为,它代表了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作者们的一种内在追求,这是我决定将小说集定名为“望云而行”的初衷所在。

    1906年,张之洞发表过一篇文章,说起当年的年轻人的“不学无术”,他们喜欢使用“机关”“团体”“报道”“宣传”这类词,在他看来,这些词对汉语形成了一种“污染”,由此,他感叹世风日下。在那篇文章里他最后说,这些新词肯定会腐朽的。一百年过去了,张之洞的感叹在时间面前早已灰飞烟灭。而他所批驳的新词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扎下根来,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我们的生活底色。这让人想到,

    作为写作者,要有开放性,要有敏感性,我们的汉语要永远保持活力,要依赖于词汇的扩充与拓展

    。这也是新词的重要性,新词之所以能扎下根来,跟时代有关,更与时代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变革有关。当然,这也提醒我们,

    尽管以“新”“旧”划分一些词和另一些词的分别,不过是为了讨论方便。其实,新词和旧词并不是完全脱节,它们会互相转化,比如上述小说家们通过对某些珍贵旧词的淘洗,使之成了新词

    词语“创造”新世界

    《地上的天空》(钟求是)是个奇怪的题目,天空怎么可能是在地上呢?但秘密恰恰也在这里。一个爱书人离去了,他留下珍爱的图书,也留下被人猜不透的情感故事。小说中有两句关于他情感的密码,是他最后留下的话:“一句是:对书上的文字,一双眼睛便是一次公证。另一句是:在对不起上面贴上邮票,从那边寄给这边的你。”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不怕了,他愿意让别人见证自己收藏的情感和来世的日子”?没有人了解,在这部小说里,离去的朱一围生活在天上,其实也生活在地上。小说由一个深有意味的词语出发,对另一些词语意义进行解释和拓展,进而引领我们重新认识一种生活理念乃至爱情理念。

    徐则臣的《船越走越慢》里,当船的确越走越慢,意味着事件发生,也意味着故事开始,“在我的办案史上,从来没有哪次时间过得比这一次慢。我在风雨落到芦苇荡的巨大喧嚣声中,听见了秒针嘀嗒嘀嗒迟缓的脚步声”。但是,船并不慢,而是更快了。“这个晚上老鳖头一次扭头看我的脸,看了得有三秒钟。然后转向前方,从怀里摸出铁皮酒壶,一手攥着,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拧开壶盖,咕咚灌了两口。少陵醉。酒壶塞回兜里,船速猛地加快了。”小说里,“船越走越慢”中有加速度,也有缓慢推进,无论快与慢,其实都别具意味,其中埋藏有令人动容的情感内核:瘸腿的辅警别大伟在一次执行任务的工作中牺牲了,战友们在追踪凶手。

    读2021年的短篇小说,观察小说家们对词语的挑选和使用,也会想到写作者的想象力问题。写作者们的想象力会受制于语词本身,他需要浸润在词语中,熟悉它的气息和秉性。只有如此,他对词语才会有心领神会的本能。

    他要知道这些词从哪里来,知道它用在哪里最合适,最恰切。哪些词语和哪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可以顾盼生辉眉目传情,会生成一种节奏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声音。这一切依赖于写作者的想象力和语感,依赖于写作者的创造性。如果写作者的想象力枯竭、语感贫瘠,那么他笔下的词语便会呆板无趣,面容可憎。——

    关于词语的搭配永远都是令人着迷的

    。有时候只需要找到一个词,只需要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或者只需要在千言万语中提炼出一句话,于是一个新的风景便慢慢展开。

    我以为,作家应该有能力将自己的题目提炼成“诗”,好题目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深具辨识度的独一无二的诗句。

    想到现代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题目,比如“春风沉醉的夜晚”“生死场”“倾城之恋”;比如当代文学史上的题目,“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永远有多远”“是谁在深夜说话”;又比如新一代作家的标题,“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如果大雪封门”“致江东父老”……这些题目一出现便过目难忘,会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会让读者感受到词语搭配所带来的美感和意蕴。

    当然,对词语的熔炼功夫也不只限于汉语世界。一如“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一间”“自己的”“房间”,无论是在汉语世界还是英语世界里,这三个词汇都是普通词汇、日常词汇。但是,当伍尔夫把“一间”“自己的”和“房间”放置在一起,当房间前面的定语成为“一间”“自己的”时,我们已经默认了一个女人,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一个可独处的空间的重要性。这三个语词组合在一起,便生成了熠熠生辉的语句,构建了新的文学观、新的女性观、新的世界观。

    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著名的开头了,“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里涵盖了过去、未来和现在,而叙述人则是正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中间进行叙述。句子里的词语是日常语词,但是当它们被马尔克斯搭配在一起时,便意味着一种新的美学表达,它切实传达了何为魔幻现实主义的语法,这一语法深刻影响了八十年代中国作家的美学追求。也想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新写实小说。当我们读出《单位》的第一句话:“小林家的豆腐馊了”,便意识到九十年代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小说对物质、金钱的聚焦与凝视最终蜕变为一种语言方式,这样普通而非凡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我们后来的阅读趣味和生活趣味。

    词语是试纸。词语是链接。词语是媒介。它们看起来冷冰冰,似乎毫无温度,一旦被作家挑中和另一个词语组合,便会燃起火花。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语是小说家手里的密钥,运用得当将意味着打开新的大门。作家也是词语的魔法师。作家要有驯服词语的勇气和本领。作家驯服词语的过程,便是成为语言大师的过程。——好作家依靠词语开创新的美学,构建小说与世界、小说与人的新关系,那种借由语言之美所生发的影响力,是长久、深远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

    2021年12月29日—2022年2月27日

    张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赞(582+)
  • 章节完整(223+)
  • 一般般(107+)
  • 体验满分(457+)
  • 无缺页(492+)
  • 微信读书(488+)
  • txt(394+)
  • 差评(579+)
  • 下载速度快(287+)
  • 情节曲折(514+)
  • 无颠倒(585+)
  • 可以购买(370+)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2-16 02:15:31 )

    。。。。。好

  • 网友 师***怡: ( 2024-12-26 08:30:2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邱***洋: ( 2025-01-08 22:42:0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后***之: ( 2025-01-03 17:38:1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石***致: ( 2024-12-18 09:08:44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饶***丽: ( 2024-12-16 13:27:2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曾***玉: ( 2025-01-05 21:02:2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谢***灵: ( 2024-12-10 21:08:0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习***蓉: ( 2025-01-05 19:30:30 )

    品相完美

  • 网友 瞿***香: ( 2024-12-31 11:43:5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芮***枫: ( 2024-12-27 14:44:3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谭***然: ( 2024-12-12 11:07:0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养***秋: ( 2024-12-25 12:26:0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方***旋: ( 2024-12-20 13:10:3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冉***兮: ( 2024-12-28 18:57:0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波: ( 2024-12-17 10:44:1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