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范梅南 著,李树英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范梅南 著,李树英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范梅南 著,李树英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范梅南 著,李树英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41213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06
  • 页数:293
  • 价格:7.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3:00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本书既能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又能避免被各种各样的传统和现代教育学理论术语所困扰,是教育专家和学者、普通教师、儿童心理工作者、家长以及那些与年轻一代成长息息相关的成年人都感兴趣的好书。


书籍目录:

英文版序

章 迈向智慧教育学

引言

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

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

在教师身上我们寻找什么?

对作为生活实践的教育学进行反思

第二章 教育学的概念

情境

教育学意向改变了事物

教育学的使命在鞭策着我们并使我们充满活力

关于"教育学"的理念

教育学使我们的心向着孩子

教育学所关心的是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

第三章 教育的时机

教育时机期盼着成人行动

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

方法和哲学对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

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思考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

教育学对生活经历的背景十分敏感

教育学要求我们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反思

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

儿童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

孩子们需要我什1的方向指引,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向

张力和矛盾属于教育学的体验

第四章 教育学的性质

教育学的条件

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对孩子的希望是教育学的条件

对孩子的责任感也是教育学的条件

教育体验的性质

教育情境

教育的关系

教育行动

第五章 教育学的实践

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

非判断性理解

发展性理解

分析性理解

教育性理解

形成性理解

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

反思和行动的关系

行动前的反思

行动中的反思

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

对行动的反思

常规化的和习惯性的行动可以是充满智慧的吗?

教育学上的健康是心灵加身体的机智

第六章 机智的性质

普通机智和教育机智的关系

关于机智的历史注释

虚假的机智

机智的方面

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

充满机智就是"打动"他人

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

机智受见解的支配的同时又依赖惰感

机智支配着实践

第七章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第八章 机智与教学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高级研究员。作为世界著名教育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范梅南边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换言之,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 mindfulness)。


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作驱动的文化中我们的小孩在尚未成熟之前看到和经历得太多。......信念,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条件,理想以及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多元性、支离破碎、充满矛盾和冲突。.....当我们自问属于这个地球意味着什么时,我们也必须严肃地问自己属于我们的孩子又意味着什么。....教育即成年教师和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的交往生活过程


偏重于成人如何处理儿童的事情,而忽略了儿童对成人,尤其是对他们父母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是多么有力地转变着大人的自我感觉,对生活的选择,对世界的看法。同样,许多教师也体验到儿童对他们的职业和个人生活的转变效果。儿童的这种强有力的影响改变着承认的个性存在并辐射到成人的整个生命,正是这一点激发了本书的主题:教育学(pedagogy)


儿童似乎常常有一种冒险赴危的欲望,去进行一些胆大冒险的行为,而与此同时,又设法使自己脱离危险和不确定性。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似乎有意识地在用冒险的行为来实施我们的自由欲望和减少危险、享受安全感的欲望之间进行挣扎。现代社会一方在努力争取定性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却在努力实现自由和冒险。可是我们一直不太有意地去发展一种可调和的创造性,来面对和解决在这个努力中固有的矛盾和冲突。


操纵即以某种方式“处理”一个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教学计划、每一本教科书、每一个教学方法都包含有操纵的因素。就孩子而言,加入操纵是为了孩子的利益,便是无可厚非的。


机智也包含一种这样的敏感性,知道什么该随其自然,什么该保持沉默,何时不介入,何时“不注意”什么。克制的一种特别之处在于忍耐,能够沉着平静地等待。确实,耐心一直被描述为每一个教师和父母应该具有的美德。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本书既能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又能避免被各种各样的传统和现代教育学理论术语所困扰,是教育专家和学者、普通教师、儿童心理工作者、家长以及那些与年轻一代成长息息相关的成年人都感兴趣的好书。


精彩短评:

  • 作者:lyra-α 发布时间:2010-10-24 20:22:44

    感动得不行。

    再次感动得不行。

  • 作者:阿拉胖泪 发布时间:2011-05-27 03:07:48

    经典

  • 作者:废墨 发布时间:2020-12-19 17:13:31

    教学机智不是在事件发生当下能够合理应对这么简单,它需要热爱、投入、反思等一系列前置工作,换句话说,应当是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在某一时刻中的真诚反应,而不是刻意模仿的成果

  • 作者:Q 发布时间:2022-11-11 13:38:09

    论常人

  • 作者:樱桃熊 发布时间:2010-09-06 22:33:57

    初读就很让人舒服......不是长篇大论般的“遥不可及”,而是温润的“细水长流、沁人心脾”。读书报告应付完了O(∩_∩)O~

  • 作者:西西弗斯的石头 发布时间:2010-12-07 14:14:33

    我喜欢那些教师与学生真正在交往的时刻


深度书评:

  • 教学机智

    作者:蛙柳吖 发布时间:2020-11-20 16:33:40

    “教育学的文本应当具备一种启发灵感的品质和某种叙述的结构,来激发批判性的反思和产生顿悟的可能性,从而使人在道德直觉上形成个人品质。”

    《教学机智》就是这么一本书。关于自由意志,哲学上有决定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行动的各种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并且使它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经验、欲望和知识、他的遗传因子、社会环境、各种选择的性质,以及其他我们尚不知晓的因素,这一切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个在具体情境下的行为成为必然。教学机智体现为在某一情境中合适恰当的行为,本书通过实际经历的实例来激发读者的反思性智慧和情境性的机智。

    一、教育者的身份:替代父母

    今天的年青一代与之前相比十分不同,家庭变得不稳定,离婚率升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意识越来越缺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孩子在长大之前看到的和经历的太多。学校是在亲密的家庭关系和危险的社会之间的过度空间,可是我们无法保证家庭关系是否对孩子正确爱护,所以学校替代父母的责任还体现在保护儿童避免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儿童迈向外面的更大世界作准备。父母与孩子是一生的关系,老师和学生是暂时的关系,可是本该是孩子一生责任人的父母得到了社会的原谅,而学校却时常受到苛责。比如最近有家长痛骂家长群一事,并不想承担孩子的作业。重要的不是作业,是家长对孩子是否关注。教师的社会地位现况就是:教师承担的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有所提高,不止要承担教学的任务,可是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社会权利并没有提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教师行业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谁都可以当教师,导致了谁都可以对教师指指点点。

    二、教育学

    首先,作者认为教育学是优秀的教学,是一门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是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等在一起时的某种际遇。而且教育学不能定义为某种关系或某种行为方式,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其次,作者认为区分哪些情境有教育学意向哪些情境没有教育学意向十分重要。教育学意向在动机上是向善的,是为了儿童好,表达了大人希望孩子生活顺利的愿望,尊重儿童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尽最大可能加强儿童的任何积极意向和品质。教育学意向已经隐含在大人与孩子保持的抚养或教学关系中,看做是我们面对孩子发现自己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比如说孩子睡醒了哭闹着,如果是妈妈就会用一种满含爱意的眼神回应着孩子,而这种眼神很难从保姆眼中看到。教育学意向牵扯到我们对区分什么对孩子好或不好的所有积极思考。对孩子的爱、关心和希望以及责任感是教育学的条件。

    三、教育体验

    作者认为教育体验由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行动三方面组成。教学机智就在于老师和父母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怎样行动。

    教育情境

    “” 在这些日常的教育情境的素描当中,我们需要添加适当的上下文,以使得这些情境富有教育意义和可理解性。”

    “许多教育理论、儿童抚养方法、管理学校的方式都出于这样的动力机:希望夸大某个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便减少接下来的压力和矛盾,而这些矛盾也许可以更为恰当地被看做是不可避免的对立的生活动力、价值或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但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为了省事就把问题简化,比如减肥时我们把责任推给宏量营养素,仿佛控油或者控糖就可以解决减肥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上我们也常常忽略每个学生所处的不同情境,这也就是教师职业的特性之一复杂性。

    关于人们所处情境的理解,有五种,分别是非判断性理解(与开放性聆听有关,朋友之间)、发展性理解(与儿童心理学家和学校咨询专家有关)、分析性理解(用于困惑的良知或内心深处困扰不安有关,与牧师或精神咨询顾问等有关)、形成性理解(全面而亲密的认识,与父母有关)、教育学理解(不仅对学生具有的或缺乏的知识进行评估,还要对其社交和情感发展中的弱势和优点进行评估),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

    教育关系

    我们从一位伟大的老师那儿所“获得”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了知识的老师的行为方式——他或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感,等等。

    虽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以某种学科为中心,但是教育关系不是为了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好的关系应该是具有疗愈和滋养的特点。教育关系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充满了痛苦和欢乐的强烈情感,在母亲、父亲、老师或其他的成人面前我们体验到了真正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喜欢某位老师时,成绩也会提高,但学生体验到的,得到的远不止成绩表现出来的那样。

    教育行动

    “ 儿童的生活既需要自由也需要秩序。他们需要受到控制的自由以及那种将自由推向前进的控制。”

    教育界的根本冲突就在于自由和控制。自由以人文主义模式为代表,放纵孩子的愿望和行动。控制以行为主义模式为代表,权威的漠然的操纵的控制学生。

    作者认为虐待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二是造成心理上或精神上的伤害,三是以忽略的形式存在的被动式虐待。教育行动体现为一种隐喻,我们不能很清楚的定义教育行动,但是我们知道那种行动不是教育行动,虐待的对立面就是教育行动。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会在孩子的性格上留下印痕,而教师和父母对孩子更有影响力。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会犯错。

    四、教学机智

    机智由四部分组成,敏感、具有理解这种内心生活的心理和社会意义的能力、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道德直觉。教学机智通过动作、语言、沉默、目光、气氛、榜样、沉默加以调和。

    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可以通过镇静的声音让那些躁动不安、过于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当人们想约束一个或一群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提高嗓门。

    教学机智总是让我想到自由意志,教学机智是智慧性的和未加思索的,因为它总是发生在我们的孩子交往的某一瞬间,而我们某一瞬的反应与选择并不是当下的选择,而是过去的经历等指引了我们必然会这样做,所以达到教学机智需要我们做的很多,多读书、多反思,在实践中成长,教学机智这一部分应该细读,每个点以及由此举的具体实例都很发人深思。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家长由于怕孩子弄脏房间而阻止孩子和他的伙伴在房间里玩,在这里家长觉得房间整洁比孩子和他的朋友更重要,有可能家长并不是这样想的可是传递出的信息却的确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样做了。

  • 关于成长的学问

    作者:就这样慢悠悠 发布时间:2011-02-22 13:19:27

    我很庆幸自己选了一本好书。

    马克斯·范梅南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教育哲学家、“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等。他是加拿大人,代表著作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与巴斯·莱维林合著)、《教学的调子》等。他的研究多注重儿童,将现象学方法用于研究和思考教育的问题,是他的一大特色。

    《教学机智》一书即采用了通俗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入手,以学生和他们的生活世界为中心,结合大量的生活实例,在细腻的观察和体验后,做深刻有益的思考,以促使读者不断反思。书中没有艰涩的术语,普通家庭的父母、新手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

    “现象学教育学以生活体验为教育的起始点,更关注的是每一学生的个体和独特性,更加关注的是人的本性。”翻看《教学机智》的书目,我们看到范梅南更着重的是“教育学”这个定语。总括这本书,我们可以以这几个词为线索来看:成长、他向性、可能性、全身心的投入、实践、反思、生活体验、机智-智慧、教学-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机智。

    “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范梅南这样说。所谓的“迷恋”即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人”决定了教育是指向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范梅南将“教育学”定义为“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在成人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但他并不局限于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他认为影响是相互的。“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孩子使我认识到,作为大人的我可以继续成长,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方式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拥有一颗更加开放和宽容的心。我们关注儿童的成长,我们希望能做对儿童有益的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事加在他们身上,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将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直接“关注学生本身,关注他们的生活体验”,了解他们对某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是怎样的,而后以行动通过教学机智表现出来。在机智的表达中,我们必须让教育学的理念贯穿全身,我们的行动才有意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智。这就是“全身心的投入”。范梅南说,要有自己的风格,就像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他生活在数学中,甚至他本身就是数学。这需要对学科的极大的热爱。那些对孩子没有感觉,或者对他们所教授的课程没有感觉的人可能不能够形成对教育学这些微妙的、难以捉摸的习惯性特征的自己的风格。“将心比心”说起来容易,真正行动起来却是很难的。

    教师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作为教师总是正确的行动,这是不可能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得以解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放任错误不管。我们需要反思。教学机智正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的不断反思,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反思,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通过反思一种睿智逐渐形成。但正如林蔚讲到的,过度反思也没有益处,那些毫无意义的反思是在浪费时间,而那些误入歧途的反思危害更不用说了。反思并不只是对情境的回忆,重要的是思考和总结,从不同的生活体验中了解真正的教育学机智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平常人所理解的机智通常是能够及时解决个人所面临的困境的那些智慧。但范梅南在这里给它加入了教育学的意义。“机智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是全身心的投入。机智是一种教育学上的机智和天赋,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是积极的事件。”也就是说“教学机智”不仅仅是能够解决你的窘迫的那些智慧,它行动之后还必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便又回到了教育学的“他向性”上。“教学机智就是要做那些适合孩子、对孩子有益的事。”我觉得书中的那个教学比喻说很形象生动。

    一个寓意深刻的教学比喻说,为了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学生需要跨过一些障碍(比如说,一条街)才能来到老师的身边(学校)。但是,一个接近孩子体验的老师可能会意识不到这个学生仍在试图“从街道的另一边”来理解事物。许多教师简单的期望学生能走到教师身边来。这样的老师是那些站在教室前面的讲台上只顾讲解的教师;他们的态度是,学生理解不理解那是学生的事。如果他们没有理解,那就是笨!可是,学生可能就是有困难、缺乏兴趣,或者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跨过障碍来到教师身边。老师似乎对课程的内容有一种观点、激情、或概念,并且期望学生也像他们一样有同样的体验。但是,这些教师忘记了学习始终是一个个人事件。

    一位机智的教育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老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学生从他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因而不能跨过街道走进学习的领域。老师应该站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认识要跨过去的地方,为孩子寻找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走到另一边来,走到这个另外的世界中来。在这种行动中确实包含了educare的意义,“引入”(to lead into)到这个世界上来,一个增强了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和理解力、茁壮成长的世界中来。(p204)

    这一个比喻也恰巧说明了为什么有时候学生给学生讲解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具有思维一致性,因为那些障碍也是讲课的学生所刚刚跨过去的,他最清楚它们的位置和克服它们的方法。

    即使知道了这些,我们依然会迷茫。教育的情境是千差万别的,老师、学生、环境,这些因素每一刻都在改变。即使我们了解教育时机中的事实和价值,即使我们有着很好的方法和哲学做行动指导,但它们也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行动呢?在这个问题上,范梅南似乎有些矛盾。他举过一个中国的教学机智的例子,他在讲完例子后说:“如果有人问我,例子里的老师确实做得不错,非常恰当地处理了一个令人都会感到棘手的问题。那么,你作为教授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教我们几招,让我们以后在孩子的教育中也能用上呢?我的回答是:我已经教过了。”他认为我“已经将一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详细地描述给了你,你也反思了你自己,也在提问我,——这说明你已经在反思了。通过反思,你对你的教育行动会更加敏感、会更加关注孩子的体验,这就够了。而我做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种知识,我无法告诉你下一次你在技术上将如何做,第一、第二、第三……该做什么。”他认为要想将机智变成一套技术或技巧、以便在需要机智的情境中连贯地可以预测地行动,这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说:“教育智能与机智指的是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即应变的细心的技能。”以及“智慧与机智不同于技能与习惯,然而它们像一群体现技巧与习惯的星座,已经成为第二天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谁,我们已经成为什么人,我们能够感知、理解和做什么。”我认为他是觉得教育机智是完全内化的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但他又将教学机智确定为“技能”,又否认它是一种技能,并认为这是不可传授的;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强调说“教师似乎更加关心对某些体验的教育学意义和重要性的反思,而不是对解决问题的反思。”。问题需要的正是解决方法、“正确”的知识、有效的步骤、解决的策略、有力的技术或方法,以便得到结果!

    实际上,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怎样做。正像他所说的,“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是一种实践。但是,我们也不要以为优秀教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一定能在实践中发现。正因为理论常常完全脱离优秀的教学实践并对其无关紧要,所以实践常常忘记了或脱离了优秀教学所要求的最本质的东西。”他所告诉我们的正是从实践中抽离出来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对孩子真正充满热情,只有真正“迷恋他人成长”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什么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书中有些话让我感触颇深,选此刻对我触动最大的摘录几句:

    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爱不是盲目的,它使我们以他人来看待他人。

    儿童隐藏秘密也是一种走向自主和独立的成长过程的现象。

    生活就是接触。

    孩子主要不是为了我们才来到这个世上的,我们的生活才主要是为了他们的。

    再没有什么比不言而喻的事情更不为人注意了。

    机智是具有“他者性”的实践,对他人的体验意味着打破以“我”为中心的我的世界的沉静。

    机智意味着可能的时候撤出来,但是当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又随时在场。

    有的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面对一个教学情境,老师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哪怕这种行动就是不行动。

    对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力量。

    有时候,学习是痛苦的。实际上,可以这么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可能包含一定量的焦虑、紧张或困难,是的,生活本身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生活在困难当中。

    幽默感是一种能力,它使原本会将我们压垮的事情变得轻松而更容易承受。

    两百年前,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在他的斯坦瑟信(Stanser letter)中,做了这样的表述:

    成人期望好的品质,孩子愿意对之敞开胸怀。但是,孩子想要那些好的品质并不是为了你老师。孩子是为了他自身才想要那些好的品质。而且,你想让孩子所具有的好品质不应该受到你的心血来潮或一时激情的支配;相反,它必须本身就是好的,在本质上就是好的。而且,它必须让孩子觉得就是好的。然后,在孩子期望同样的好的品质之前,孩子必须感觉到你是根据它的情境、它的需求来期望好的品质。孩子想要所有他喜欢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给他信任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唤醒他内心伟大的期望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给他以力量,那些使他能够说,“我能够做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期望的产生,不是用言语,而是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因此而唤醒的孩子内心的情感和力量来达到的。言语并不能产生事物的本身,仅仅能够唤醒对事物的意识和清晰的看法。(p219)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146+)
  • 体验差(640+)
  • 书籍多(87+)
  • 傻瓜式服务(567+)
  • 小说多(210+)
  • txt(272+)
  • 购买多(218+)
  • 格式多(4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 2025-01-03 23:03:4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晏***媛: ( 2024-12-17 11:32:12 )

    够人性化!

  • 网友 濮***彤: ( 2025-01-06 23:15:5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丁***菱: ( 2025-01-08 15:42:2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16:04:44 )

    不错。。。。。

  • 网友 曾***玉: ( 2025-01-09 15:12:1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龚***湄: ( 2025-01-02 05:23:12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冷***洁: ( 2025-01-09 13:11:2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苍***如: ( 2025-01-05 05:08:2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孙***夏: ( 2025-01-09 12:36:0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