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专四阅读快速突破80篇(第2版 附答案解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法语专四阅读快速突破80篇(第2版 附答案解析)精美图片
》法语专四阅读快速突破80篇(第2版 附答案解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法语专四阅读快速突破80篇(第2版 附答案解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69103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1.7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38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CYAN 发布时间:2023-09-26 23:06:53

    这个陈飞大神不知道何许人也,出了一堆音乐制作编曲的书有很多交叉重复的。而且都是泛泛之谈。

  • 作者:洋鸟消夏 发布时间:2020-05-04 22:07:44

    坂茂本人值五星

  • 作者:二手月季 发布时间:2020-12-22 00:12:05

    不仅是写的差,而是前半段基本是毫无逻辑且信息量颇低的随笔。后面的一部分基本上可以看作加那利群岛旅游公关稿了。

  • 作者:judauzz 发布时间:2022-10-31 11:39:05

    虽然被剧透了20多年,但经典就在于知道结局也不妨碍观感。在快要审美疲劳时戛然而止,真好。

  • 作者:jojo 发布时间:2007-08-09 08:28:22

    山西古镇书,有时间可以去山西看看

    爱生活 爱旅游

  • 作者:aka 发布时间:2019-02-18 10:17:21

    插图集中放在前面很不友好,是哪个故事就应该放在哪个故事那儿啊,无论是先看图还是看文章后到前面翻找有没有插图都很不方便。


深度书评:

  • 灾难现场的一次打脸事件,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生活!

    作者:魔云兽 发布时间:2017-02-19 19:00:20

    用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切尔诺贝利之春》,这本书除了总共160页的切尔诺贝利部分,后面还有21页画的是《福岛核记》,也是核污染之地。

    《切尔诺贝利之春》所描述的事情源于一次反核讲座,在那次讲座上,主讲人尤金因为不满提问者只关注自己的生活,而对核事故直接受害者视而不见,所以他在现场勃然大怒。旁听的一个漫画家组织的主席受其感染决定组织一次切尔诺贝利旅行绘画活动,活动出版的画册全部收入都将捐给专门救助受到核污染伤害的儿童。

    这本书的作者正好就是这次旅行绘画活动的参与者之一。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漫画中的故事发生在事故后21年。 2007年11月,作者和他的朋友为进入这个与世隔绝的禁地做了详细的计划。这对于漫画家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凡的体验,过去他是只和画板打交道的漫画家,而这次他感觉自己参与到了一个重大事件中,虽然是一次冒险,但却十分让人激动。

    与此同时,作者却患上了一种叫做“书写痉挛症”的怪病。他的手感觉很疼,并且不能绘画了。这使得他感到很消沉,因为这意味着他可能不能去切尔诺贝利了。然而小伙伴们还是给了他很多鼓励,认为去切尔诺贝利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绘画,也可以做点别的事情,只要带着亲身经历回来就行。

    于是2008年三月底,他去了勒韦希内做了辐射测量,四月底就和好友坐火车奔向目的地了。这部作品的开始画的就是他们乘火车路过居里夫人出生地华沙以后到达波兰与乌克兰边境的场景。

    接着就是基辅见闻,4月29日,他们去了距离切尔诺贝利40公里的沃洛达尔卡,这地方就是他们此次活动的大本营。4月30日向北到了伊万科夫,然后就开车去往切尔诺贝利遗址了。逛完切尔诺贝利,就去了克拉加提,和朋友们high了一番。作者觉得这一切有点怪怪的,从出发时的初心看,似乎不应该这样,于是作者对此行的目的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也就是5月1日,沃洛达尔卡这个地方居然下起了雪。作者和朋友们在附近的树林里观察核辐射后大地的模样,直到仪器提示他们辐射剂量太大,他们才离开。第二天,作者又一次去了林子里去作画,还沿着隔离区的边界到处观察。

    大自然风景实在太美,作者画出来的东西和初衷似乎愈加背离。但有意思的是,当作者不再去想初心,而只是纵情捕捉生活细节,自由自在作画的时候,他的手恢复了原来的灵活!5月11日那天,画家和朋友们因为醉心于池塘边美丽的风景,竟然忘记这地方的辐射剂量,有人甚至直接躺在了草地上(草地上辐射很高)!作者在附近作画时,还被神秘的动静吓了一跳,似乎看起来空无一物的隔离区内,生活中某种不可知的生物。

    隔离区之行结束了,他意识到自己对于这片土地而言是入侵者。也想明白了他此行藏在心里的目的其实是想感受令人恐惧的未知与神秘,然而最后震撼他的却是生活!

    5月15日,作者回到了家里。感觉很棒,和孩子们玩得很尽兴。

    故事梗概就是上面这样子。

    看漫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尤其作者画的还是真实的故事。

    开始看的时候,我一次次问自己,这样的故事用拍照片配文字来讲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费劲去画呢?但是越看才越体会到漫画的魅力。或者换句话说不仅仅因为作者是漫画家画了这个才有意义,而是这本书用漫画画出了用其他形式很难表现的东西。

    《切尔诺贝利》作者一共画了160页,平均一页4-5格,那么总体下来要七八百格!这些分镜没有斜格,只有横格和纵格。这种表现手法用来反应略带沉重的现实题材是比较合适的。

    △看到火车了么?

    开篇作者乘坐火车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火车在画面中离镜头比较远,夜空的云彩挡住了月光。这个如果要拍照,需要有人在远处等着,还不一定能拍出那种效果,但漫画家把它画下来就简单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内容简单,相反由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第一个镜头就显得非常吸引人。

    △进站和出站的经典切换

    接下来,火车进站和出战处理得特别流畅,给人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作者在车里看一本叫做《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他被文字带入了回忆,一系列流畅的镜头交代了切尔诺贝利的灾难。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约有500万人生活收到了核泄漏威胁,从1986年到2004年,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污染导致全世界大约有100万人死亡。回忆以暗色调的大跨页结束,上面是废弃的高压电塔和电线网!

    △承接前面的平视特写后,俯视视角拉远,平滑地引出右边的人物

    在法国的沿海城市的圣布里厄,一群艺术家讨论这次切尔诺贝利之行,一组平视特写,烘托出会议的热烈,接着P20左上角的一个俯拍很妙,这个镜头起到了绝佳的衔接作用,非常舒服地引出了活动的发起人。作者作为其中一员,在雨夜开车离开,正值11月份,天气很冷,但这次特殊的活动却可以让人感觉到激动人心。

    △与家人自然随意地沟通,镜头流畅

    家人肯定不同意他去,P25用了一页5格来讲与家人的沟通,非常有生活气息。P26四个纵格讲自己的手疼,接着是一个横格的工作台的特写,衔接都特别完美。再比如,P33页又一次出现了火车,和第一页的倒叙就衔接上了。

    △此处的列车和开篇的倒叙部分衔接上了

    我不怎么喜欢看漫画,即便是著名的《睡魔》,实话讲看了好几遍才看明白,但《切尔诺贝利之春》是一遍就能看懂,甚至一边看一边在想画漫画的必要性,直到我看得非常快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之所以还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是我看懂了漫画,而且是非常流畅就看明白了画上说的是什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作者的分镜画得好!

    △两页对开,顶端的广角镜头显得大地空旷

    基辅的大雨给了9格,P36到P37最上面,雨中的大广角镜头特别有感觉,窗外到车内的转化一点都不突兀,直到下车以后,一张微笑温暖的大脸出现在面前。看到这张脸,舟车劳顿的辛苦一下就散了。房间外是阴冷的雨,房间里是热情的朋友。大雨下的切尔诺贝利驻地充满人气,但P46到P47页的灰暗大跨页,说明作者脑海中想象的切尔诺贝利是没有生机的。这是一处伏笔。

    △P46到P47页的灰暗跨页

    接下来要从基辅到伊万科夫,在给了几个广角和远景后,一路的街景都给了特写。核辐射的标志,衰败的公交站台,突兀的热水输送管道。接下来用较为密集的分镜,借着工作人员之口,强调了切尔诺贝利灾难的诸多细节和恶果。这一组镜头就比较紧凑了,其他地方一页四五格,这几页每页上都有8格。剧情的内容作者在之前就有所交代,但从积蓄情感的角度讲,也到了该再次提醒你灾难很严重的时候了。

    △P58到P59跨页

    从P58到P59的跨页特别震撼,底下加上低角度俯视视角,让这个庞然大物反应堆遗址显得特别可怖和震撼!我们刚才说讲解员讲故事的时候,每页8格。而到了此处,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这一页伴随着测试辐射仪器“嘀嘀嘀”响声,一共画了9格!P64到P65又是一个大广角,俯拍。汽车在巨大的背景中显得微不足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广角镜头下面的部分。画家冲着一座楼看了一眼,而下一幅就是从楼里某座房间俯视着汽车。这个转换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气氛——难道这里面并不是空无一人么?

    △P64和P65下面的这个神秘分镜

    △P64页下面放大

    △P65页下面放大

    P88页之前的色彩都是灰暗的,充满死亡气息。但从P88页开始,颜色透出了一点绿。作者冒险进入了灌木丛,然后就是我们看到封面那一页,P92、P93大跨页,鲜活的壮观的绿色!它出现得非常突兀!作者还看到一口井,从那里望下去,他看到了自己。

    △P92和P93页跨页也是封面设计元素

    P100页开始出现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人物,就是维克托,这人镶了金牙,喜欢从隔离区偷东西来卖,非常喜欢喝酒和大笑。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灾难的沉重。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回忆则并不轻松。

    接下来想象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错乱。想象中的隔离区应该是像普里皮亚季那样灰败,但作者看到了这里面一片郁郁葱葱!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一组蒙太奇加上简单的旁白,把一切都说明白了。

    △想象中和实际中的不同,交错出现

    本来到这里是想感受灾难过后阴森恐怖的感觉,然而作者却坦言在这地方他过得充实而饱满。P122页的纵格,甚至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路的两旁是窄窄的草地,草地外面是高高的绿植,这地方的景色美得醉人。P124到P125页要不是水中还立着防辐射标志提醒你这是灾区,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什么地方的旅游胜地。

    切尔诺贝利很美!这个消息光听到就让人不适。然而这就是真相。直到P146到P147,大面积美景甚至让人犯错。

    △辐射剂量很大,但他们忘乎所以直接躺下了

    好几页都出现了鳄鱼头的背景,这是作者的恐惧。在P158页,那口井又出现了,解答了作者自己的疑问,他之所以决定来切尔诺贝利,想碰触的并非死亡,而是真正使他恐惧的、迷惑我双眼的未知和神秘,最终生活把他震惊了。

    △与火车镜头的衔接类似,水井也有一次循环

    我看完以后,复盘了整个故事。作者的漫画就像一部老电影,它缓缓讲述,用镜头带着你跨越大地,见识人类史上最大核灾难给附近的人带来的影响。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地方并非寸草不生,人们比想象的乐观,里面不但还有几千人一直在守护,很快就有人搞起了灾难旅游。而在隔离区里和想象的也不一样,那里的世界依然充满生命与活力。

    一切都会被遗忘,活着的人都好好活着。

  • 余华谈《文城》:它是我最接近完成、又最难完成的作品

    作者:此刻有冰 发布时间:2021-04-30 15:37:54

    4.23“余华和他的《文城》”活动现场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文城》上市两个月,余华首次亮相,与翘首期盼的读者见面,畅谈《文城》及其背后的故事。

    《文城》是余华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主人公林祥福从北方一路南下,寻找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从而引出一段动荡年代中,普通人在命运的浪涛里艰难选择和生存的故事。在活动中,余华一一回应了读者们的好奇和困惑。以下是精华回顾:

    Q1:《文城》的写作契机是什么?

    我们这代作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抱负,总是想写一百年的故事,哪怕不是在一部作品中写完,也要分成几部作品写完。开始写《文城》在大概是1998年或者1999年的时候,二十世纪快要过去了。

    《活着》是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我想写《活着》以前的故事

    ,所以想这样开始写了。结果写了二十多万字以后,我感觉到往下写越来越困难,就马上停下来。《兄弟》出版以后我又重新写,《第七天》出版以后又重新写。一直到去年疫情,才最后写完。

    4.23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Q2:《文城》的书名是怎么来的?如何理解?

    以前书名并不叫“文城”,而是叫“南方往事”。我对这个书名不满意,但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书名。后来我老婆建议改名叫“文城”,我听了觉得特别好。为什么选择“文城”?杨庆祥在文章里说,“南方往事”给人感觉相对比较虚,而“文城”给人感觉是比较实的;但是读完这个小说会发现,“文城”更是一个开放的、虚的书名。所以我选择“文城”这个书名,没有别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座城是不存在的,但所有故事都跟它有关系。

    有些作品也是这样,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了两遍,“百年”我读到了,别的也读到,就是没有读到“孤独”,里面所有人都热热闹闹的,哪有孤独?马尔克斯还有一个著名的演讲叫“拉丁美洲的孤独”。所以孤独是什么?马尔克斯把孤独的本来意义和概念扩充了,成了开放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Q3:如何理解《文城》中人物和时代的关系?

    这部作品之所以会写那么长时间是有原因的。我之前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去把握人物最终的结局。其中一个想法是,林祥福到了南方以后,一到溪镇就找到了小美,最后小美跟他回去或者不跟他回去是另外一回事,但这样的话就没有意义了。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想写那个时代,这样写的话,时代就没有了。所以我后来干脆让林祥福融入溪镇,进入溪镇生活,进入那个时代里生活。即使林祥福不来到南方,他在北方也不会过上安稳的日子,因为时代已经乱了,不止在溪镇乱,在北方也一样乱。所以田家四个兄弟拉着大哥和林祥福回家的路上,还在说钱庄的老爷也被土匪绑票,也就是说那时候全中国都是这样的。

    余华(左二)、杨庆祥(右二)、陈春成(右一)对谈中

    Q4:为什么会采用正篇+补篇的结构?

    一切都是为了小美,为了让小美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如果不是因为她,我可能不写“补”了。写完《兄弟》以后我又回来写了“文城补”。

    Q5:纪小美是一个丰满而复杂的女性形象,为什么会想到要塑造一个这样的人物?

    写小说的都知道,人物都是写着写着写出来的,写着写着他就长大了、变化了。在《文城》里面把小美写成坏人很容易,但是要想把她写成一个好人,可能难度大一点。写作的时候我要给自己制造一点困难。为此我写了“文城补”。我要告诉读者,

    小美的所有选择不是她要去做的,是命运驱使她去做的,同时她也被命运撕裂了。

    Q6:阿强和小美被冻死在雪地里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要给两人安排这样的结局?

    我写的时候考虑过几种情况,一种是林祥福到南方以后找不到小美。这个很正常,中国那么大,找不到一个人很正常,文城也确实不存在。但这不是我的写作习惯,我觉得还是有责任交代一下小美,于是写了“文城补”。写“补”的时候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林祥福和小美见面,可是我想来想去都觉得让他们见面不好,因为见面以后,后面的时代、土匪全没有了,所以只能放弃,所以两人只能不见面。《文城》开头就是林祥福在雪冻的时候进入溪镇的情景,写那么多雪冻,肯定得有什么东西放在里面。所以最终决定让他们两个人在那个地方死去。

    余华和B站百大up主智能路障对谈中

    Q7:《文城》中的细节之一:林祥福第一次来到溪镇时,是曾万福划着船把他带到溪镇的;后来划船带林祥福去救顾会长,以及最后把林祥福尸体运回去的也是曾万福,这样写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这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灵感,我感到就应该是他把林祥福从沈店接到溪镇,又从齐家村送回去。有些读者觉得林祥福死得很突然。我之所以要在他死亡前后描写得那么详细,比如写曾万福让土匪帮忙把尸体背到自己背上等等,就是为了给读者一个缓冲。如果曾万福草草地把他带回来,而没有一个过程的话,就不够精彩。

    所以我这样细致地写,让读者慢慢接受林祥福的突然死去。

    在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要让曾万福去接他,所以后来我又回去加了一笔,让林祥福问曾万福,是不是你把我接过来的。

    Q8:《文城》中的细节之二:书中有一大段关于木工活的详细描写,很有质感,是否有提前做过这方面的功课?

    在我们小的时候,木匠太重要了,家具都是请木匠到家里来做的,我对木匠是很熟悉的。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木匠刨东西的时候我也去试了一下,有一个钉子没有拔出来,一不小心,刀刃折了,木匠抱怨了半天,因为磨平刀刃需要花很大力气。

    还有中医,我也知道一点。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还是要寻找资料,因为它的准确性很重要。为了寻找资料,我读了好多书。那些书现在网上一搜就有了,但是当年我只能去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找,那儿的资料书最多。我把需要的部分摘抄下来。

    包括溪镇的雪冻。我看有些读者说南方没有那么大的雪,马上有人回答说你忘了某某年那场大雪了吗?如果你去看中国灾荒史,那里面全是灾荒。我印象中最严重的是在清朝乾隆五十多年的时候,在无锡的太湖区域,大雪四十余日。我这本书里面只写十八天,四十多天我写不动,假如写到四十多天,我肯定是大诗人了。

    写这些必须要去看一些资料,资料会给你一个基础,你不一定用它,但是你心里有底。

    余华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Q9:为什么选择张晓刚的画作为封面?

    因为那段时间刚好和张晓刚搞得很热乎。他的工作室离我家很近,所以那段时间我经常去他那儿晃悠。我喜欢他的这张画被横截以后人物的神态,以及他眼含的泪珠,感觉非常独特。

    可以说看到这个作品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觉得它就是我的封面。

    我跟张晓刚是有缘分的,我有大概九本外文版书的封面是张晓刚的作品,而且我在国外出版的最早的作品就是1994年在法国出的《活着》,以及一本中篇小说集,封面就是张晓刚的一幅画。包括后来的《在细雨中呼喊》等等。但这些都是出版社自己跟他联系的,不是我找的。我觉得我跟他是有缘分的,可能我们两个人的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当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舒服。

    活动间隙,现场观众在阅读《文城》

    Q10:是否有写续篇的打算?

    当我把《文城》的稿子交给新经典的时候,我已经决定不写续集了,因为我花了21年才写完,如果再写21年,我已经82岁了,实在拖的太长了。但是出版以后,我看到很多读者想知道后续。其实像顾益民、陈永良、林百家、李元成、陈耀武、陈耀文,以及顾家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如果和尚不死的话还有和尚,他们后来的故事都在我的脑子里。但是我还有好几部没写完的小说,我现在正在写另外一部,已经写了一半多了。《文城》是我最接近完成、又最难完成的作品,终于把它完成了,这让我信心倍增,我觉得另外一部也能完成。我后来发现,像《兄弟》《第七天》一样开个头放在那里,后来突然有感觉,我就能一下子写完。

    开了头的小说往往容易完成,写了很多的往往很难完成。

    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希望能写续集,但条件是我体力允许。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49+)
  • 内容齐全(490+)
  • 好评(66+)
  • 书籍完整(478+)
  • 情节曲折(666+)
  • epub(102+)
  • 方便(137+)
  • 中评多(527+)
  • 中评(277+)
  • 书籍多(324+)
  • 好评多(544+)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4-12-24 09:48:5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通***蕊: ( 2025-01-08 22:45:4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沈***松: ( 2025-01-08 13:22:2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隗***杉: ( 2024-12-30 22:08:3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瞿***香: ( 2025-01-02 05:48:4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车***波: ( 2025-01-03 09:22:5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林***艳: ( 2024-12-19 10:33:1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22:15:0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27 05:39:5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濮***彤: ( 2024-12-27 12:03:2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利***巧: ( 2024-12-16 03:33:1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堵***格: ( 2025-01-03 11:27:59 )

    OK,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