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 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内容简介: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显老套,但我们确实无法忍受没有书的人生。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乍看简单,实则难以回答。本书作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澈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清流,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
本书主要从根本上阐述“读书”的意义,更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细细感受作者阐述“读书”的力量,找回生而为人*宝贵的财富。希望本书能带给你更好的阅读体验。
书籍目录:
简 目
序 言 /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第 1 章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第 2 章 / “相遇”决定人生
第 3 章 / 阅读经典的魅力
第 4 章 /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第 5 章 / 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后 记 / 读书使人成长
出版后记
目 录
序 言 /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日渐消亡的读书文化
现代人的精神力量为何变弱了
年轻人的“肤浅”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你知道精神底层流淌着清流吗
第 1 章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亦师亦友的“读书”
不变强就无法生存
为何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
学习贤人的视角
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手段
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
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
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依赖”使判断力变迟钝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的读书
读书有三大意义
沉浸在推理小说世界中的快乐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
以前大学里的“读书文化”
独处时是读书的良机
与贤人们交换能量
第 2 章 / “相遇”决定人生
“我做不到”是忌语
一本书就能打开未知的领域
遇见好书就会想读
书店是“引起兴趣的空间”
用报纸唤起兴趣和关注
面向新人的“文学指南”
脱离“轻松”“浅显”
从日本文学开始
看电影前阅读“原著”
顺藤摸瓜寻找“下一本书”
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
“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启迪
接触“异能者”的机会
当作自己的“榜样”
没理由不利用“书评”
“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
不要轻视报刊的企划
有没有参考网络书店的“评价”
“好书”的条件,“坏书”的圈套
难以理解的书不是“好书”
“ 有结论”的书不值得读
第 3 章 / 阅读经典的魅力
日渐荒芜的“文学森林”
以前的小说家也是文化大师
所有人都想成为“作家”的时代
着眼于书的“水准”吧
“故事”均源于神话
“偷食古典”的技法
如果觉得读不懂,可从解读书籍入手
“白话译文”便于阅读
“当代古典”也该关注
第 4 章 /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建议“自问自思”
是否在边“问”边读
“问题发现能力”是社会人的能力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重新审视“朗读”的好处
“念给孩子听”为何有效
“有声读物”的有趣之处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书脊的惊人效用
什么是书有而电子书没有的
以“藏书千册”为目标
“一天一本”——简单的读书方法
不是读得快就好
难懂的部分也可“跳读”
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坐车时、泡澡时……“随时随地均可读书”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
用“转换视角 引用”为交谈增光添彩
建议举办“读书会”
活用“映射交流”
第 5 章 / 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寻找自己的“ f ”
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
增强亲近感的“吐槽阅读”
瞬间偶遇也不错过的“一生一遇阅读”
“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是“百药之长”
“标签阅读”的“品牌目标”
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
“跳读”不为人知的优点
后 记 / 读书使人成长
是否心怀“贤者森林”
不读书不成人
出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正文赏读
第1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亦师亦友的“读书”
不变强就无法生存
我每天与学生接触,对于他们的“不会整理问题”这一现象,屡屡感到不可思议。
譬如找工作,若是想就职传媒行业屡屡受挫,就应该改变方向,尽快开始寻找下个目标,可他们却偏偏想不开,始终难以做出决断。
再比方说,如果想当教师,就得通过教师任用考试,所以像应试学习那样的正式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常常激励学生:“既然是为了得到一辈子的工作,那就每天花10个小时去学习吧。”这个时间绝不夸张,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可我没想到,很多学生连这点时间也不愿付出。
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跟自己谈判的能力”。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希望与实际的能力、状况相对照,确定符合现实的优先事项。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穿。心理脆弱的人,连自我介绍都讲不好,遇到非常规提问也不知如何回答。企业不喜欢这种人,因为他们即使进了公司,可能很快也会辞职。或者因为不想暴露自己的弱点,容易跟周围的人发生龃龉,总之很可能在将来导致成本增加。同容易心灵受伤的人共事,自然格外费神。
其实,为了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学也很辛苦,不得不频繁开会商议,或是做出政策上的调整。当然,大学属于教育机构,与企业的运作方式不同。对企业而言,有心理问题的员工不啻于定时炸弹。
与此相反的情况,可以广岛东洋鲤鱼队的前田健太投手为例。他在PL学园①上学时,还不是举国闻名的选手,幸好该校拥有质、量均达国内水平的严格的训练体系。通过不懈的训练,他培养出了永不言败的强大精神。刚加入鲤鱼队的时候,他公然宣称“职业队也不过如此”,引起广泛争议,这或许也是其自信的一种体现。他说那句话,肯定不是就速度、技术等方面的水平而言,而是觉得自己在心理层面上足以媲美职业选手。
事实上,他后来的优异表现有目共睹。意志坚韧的人,必能成长进步。可以说,即便在体育运动这种跟体力直接相关的领域,精神也比技术更重要。
为何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
那么,怎样才能锻炼自己的精神呢?当然,像前田投手这样,年轻时就置身于严酷的环境中锤炼,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很多人并不能轻易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就要靠读书。
许多企业家都喜欢读书,尤其是领导大型企业、同时身为日本财界领军人物的企业家们,均读过大量书籍。还有我经常接触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是活跃至今的企业家,同样也是书虫。
在我看来,这一现象绝非偶然。首先,企业家每天都要承受超出常人想象的巨大压力,因为他们不光要对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负责,还要对员工、客户及其家人的生活负起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他们之所以不断读书,或许正是为了承担起这份重担。
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当我们必须做出判断的时候,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能让我们跟目标对象拉开距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出冷静的判断。而且,书中所记载的人类的智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判断的参考,或者为我们增添勇气。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家要是不读书,那才奇怪。
既然如此,读书就不仅对于企业家意义重大,对所有人应该都有好处,因为当代人没有不需要判断力的。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他们每天只种地,并不需要时刻做出判断。虽说种地也会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但大体来说,每年的工作都是千篇一律。
然而,这种情况放在今天可就行不通了。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事,都存在太多选项,我们不得不时刻做出或大或小的判断。大的判断比较重要,会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例如,跳不跳槽,结不结婚,住在哪里,等等。此外还有日常琐碎的判断,诸如聚会在哪家店举办,邀请谁参加,聚会结束后去哪儿继续玩,等。
很多时候,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由判断失误造成的。在职业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当实力相当的双方经过激烈对抗决出胜负后,失败的一方常会后悔:“都怪我当时选择了那个战术……”在每天的工作和交流中,一瞬间的判断失误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败或损失。想必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反过来看,只要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我们就能顺利地与社会妥协。若将这一能力比作“刀”,则只需每天不断打磨,使之随时可用,而能够充当“磨刀石”的,便是读书。
此时,“情绪”会成为阻碍。譬如,有的人因判断失误而失败了,却不反省,而是强行得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结论”。诸如“我尽力了”“正因为考虑到对方的情况,才选择了那样的行动”“所以自己并没有错”,等等。为了照顾自己的情绪,故意弱化问题的严重程度。
如此一来,自然难以做出合理的判断,很可能拼尽全力,却因判断失误而毫无成果,不可谓不悲惨。近,这样的人岂非越来越多?
学习贤人的视角
不过,要说读书只是为了锻炼务实性的判断力,与情绪全然无关,则又不对。
的确,商学院设有锻炼判断力的相关讲座,既可以实例研究的形式学习,也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实践,或者进行讨论、判断等方面的速度训练。事实上,我的授课就经常加入这些训练,因为利用课堂上的现场教学来培养判断力,效果会非常好。
但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角色扮演或讨论等形式,在客观上就变得难以实现了。要想在这种情况下锻炼自己,读书才是有效的。与多人共事时不同,一个人独处能深入思考,精神力也容易得到锻炼。独处是我们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省视自身的好机会。
书中必然存在某些视角,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优先照顾情绪之前,不妨尝试把自己的思维转换成书中的视角,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这正是读书的妙义,也关系到思考事物的灵活性。阅读量变大,视角也会随之增多。也就是说,“多视角思维”将成为可能。
况且,作家本就多是个性独特之人。十个作家,也许会各自通过十种视角观察世界,阐释人生。若能让自己逐渐习惯这些来自他人的伟大视角,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巨变。到那时,肯定会为自己当初的一时冲动而感到羞愧,这便是智慧。
进一步讲,通过多本书中提到的多视角思维,我们还能得到一个崭新的视角。比如,耶稣基督、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人若以“何为上帝”为题目交谈,肯定会引发不可收拾的激烈争论。尽管这样的“梦之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但我们可以同时阅读这三人的著作。
这样一来,尽管三人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们仍会发现,在本质的潜流部分,三者的价值观其实是相通的。虽然一方认为“上帝已死”,另一方提出“神国存在且将降临”的相反论调,但我们其实知道,他们是相互共鸣的关系。这大概也是读书的妙义之一。
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手段
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是基因研究的权威,他著有一本书,名叫《启动的活法》。该书指出,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接触一流人物,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我格外佩服这种思想,便也时常将之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按此实践。的确,向一流人物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反之,如果总是跟消极悲观的人、气量狭小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容易变成那一类人,即所谓的“近墨者黑”。
例如,尼采将小人比作“苍蝇”——指那些嫉妒他人的成功,把自身的软弱化作对他人的报复心理的人,并提出:“不能把人生用来拍苍蝇。”
话虽如此,可我们周围的人未必全是一流人物。为了与社会妥协,我们不得不接触一些“苍蝇”似的人,这就是现实。
对此,尼采说了另一句重要的话:“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这句话恰恰也适合形容读书。其含义并非指自怜自艾,离群索居。所谓“强劲的风”,是指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独自承受这种风吹,精神就能得到锻炼。
事实上,我们能真正接触一流人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书,任何人随时都能阅读。像经典作品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更可以称为“超一流”。我们亲近这些伟大的先驱,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启动自身的基因。
譬如,我们可以阅读《论语》,让孔子帮忙启动基因。这样的状态大概也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影响,因为《论语》尽管是两千多年前的书,但其中的许多规训仍极富现实意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第八》《论语·宪问第十四》)便是其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该干预那个职位的事。”牢记这句话,以后一旦想随便干预别人的事,就能在瞬间提醒自己自重,这样也能使自己免于麻烦。反之,这句话也可能成为推动自己采取必要行动的动力。
换言之,每遇见一位先驱伟人的格言警句,就相当于启动一个基因。不断接触格言警句,就能启动多个基因。同时,通过读书经常接触伟人,也会刺激“干劲”等姿态和意志,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样的状态若能长久维持,就会形成习惯,而一旦形成习惯,这之后,就全在于自己想把心态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了。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読書のチカラ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
书知识非生命的客观存在,既不会主动给人造成伤害,也不会有意干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倒自身的不足,从而是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的发芽。
书的力量若能达到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面貌应该是会有所改观 的。
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做读书这样麻烦的事了。可是,如果因为麻烦而不加重视,自己得到的知识就会极其有限,精神也很浅薄、脆弱,最终难免吃大亏。
目的是使自己精神稳定。简单来讲,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事情重新确认一遍的度数。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知名教育学家,从各个角度阐述读书的本质意义。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用读书掌握“深潜力”,汲取人类精神的宝贵清流。书中更有作者多年经验总结,带给你新鲜大胆的读书方法。翻开这本书,你会更深刻地了解读书的美好。
前言
前 言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日渐消亡的读书文化
2010 年末,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 2009 年的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结果。这项针对世界各国 15岁儿童的调查,每 3 年举行 1 次,这是第 4 次。
其中,关于读书的调查结果颇为耐人寻味。在 2000 年的首次调查中,“不因兴趣而读书”的日本儿童占 55%,而在本次调查中,该数值降为 44.2%。这一结果似乎表明,日本民众对于“宽松教育”的重新审视,以及学校每天早晨固定进行的“十分钟读书”活动,都对儿童的读书行为造成了影响。究其原因,或许是经济长期不景气,使人们产生危机感,觉得必须抓紧时间学习才行,于是对读书更看重了。
不过,这种所谓的“读书”,其中也包括了看杂志和漫画,可惜就连这些“闲书”,也有 44% 的 15 岁儿童从来不看,可见情况很严重。至于读书的体裁,新闻报纸骤减,小说成为主流,即便是小说,人们爱看的也尽是些科幻、推理、“煽情故事”等类别的小说。当然,这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想必不止我一个人会产生疑问:曾经存在于日本的读书文化,究竟到哪儿去了?
在人类构筑的文化当中,书大概算是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了。在只有口头语言文化的远古时代,人类耗费了无数年月,也未能实现文明的大进步。直到后来文字出现,人类才掌握了积累、传递知识的技巧,继而四大文明诞生,社会开始飞速发展,直至今日。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载体”从石板、木简、竹简进化到纸,终固定为“书”这种极其便利的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由书构筑起来的,也是由书传承下来的。
书的重要性,值得人类永远铭记,哪怕今后电子书普遍取代纸质书,这一点也不应改变。
正因如此,读者自身的蜕变才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读书,为什么需要读书,以及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本书,重新审问读书的本质。
现代人的精神力量为何变弱了
在我看来,日本人现在的精神力要远弱于从前。在面对麻烦或考验时,从前的日本人具备坚韧的意志,能够冷静地判断状况,客观地思考对策。这在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而且现在的日本人也缺少战胜困难的积极心态。和我一样深有此感的人想必不在少数吧?
“精神力量”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从小锻炼出来的。可如今,孩子们很少还会忍饥挨饿,又没了过去的学徒制度,剑术和禅道的修行也变得寥寥,教育也迎来了“全民上大学时代”,
竞争不再像以前那样激烈。可以说,日本儿童面临考验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然而一旦踏入社会,情况就会变得完全相反,考验难度较之从前更高。如今日本就业形式严峻,甚至有“冰河期”之称,一旦失败,未来的出路就会骤然变窄,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会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
而且,即使暂时就业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前只要进了公司,就不会被轻易辞退,通过这种所谓的“护送船队方式”,每个企业都能受到行业规则的保护,各艘船上的成员也能齐心协力抱成团,在精神上相互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新职员自然能够稳步成长。
可如今,应届毕业生被要求的是拥有“立即战斗的能力”。一旦业绩不能提升,就会面临被裁掉的危险。因此,即使在公司内部,新职员也会步履维艰,如同在寒冬的西伯利亚平原上孤独跋涉一般。也就是说,以 20 岁为界,前后环境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前从未经过锻炼的人,此后就要突然身负重担。且不说担子本身有多重,光是前后的落差之大,就足以令人无所适从。正因如此,在精神上陷入绝境的 20—40 岁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多。
就算不喜欢,这样的现状一时似乎也没有改变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凭自己的力量战胜困境,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能成为治病良方、让人拥有力量的,恐怕还得是读书。考虑到当前状况,其必要性也远超从前。直到不久以前,精神力量的含义还同“毅力”几乎完全一致,只要身体强健、气力充实就行了。譬如抬着轿子翻越箱根山,其原动力就是精神力量。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与体力相伴的精神力量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即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 当代人必须据此给自己定位。
此外,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也很少来自饥饿、死亡等因素了,绝大部分原因均在于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
简单来说,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年轻人的“肤浅”
说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求思维速度要足够快。思维的速度加快,就能确保从容不迫,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判断。因此作为训练的一环,我常要求学生在 10 秒内完成思考并回答问题。
但光有速度还不够,想培养出直攫事物本质的能力,思想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深度。这也是我对于当代年轻人担心的一点。他们的思想缺乏深度,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总是轻易地或哭或笑,并且希望别人也像他们一样。
一旦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增多,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都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制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赚取观众的眼泪或笑声。结果不断催生出“廉价、肤浅”的作品,有些甚至会大受欢迎,进而导致廉价和肤浅愈发盛行。
譬如,我很喜欢日本的歌谣和 J-POP,但无法忍受某些歌词无数次地出现,例如“不要沮丧”“不要放弃”“我会永远陪着你”之流,其出现之频繁,简直可用“厚颜无耻”来形容。
当然,这些歌词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并没有错,但一言以蔽之,就是太庸俗了。 可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不知疲倦地极力追捧,这才是可怕的。
近还常有年轻歌手翻唱 20 世纪 70 年代的金曲老歌,但比起我当年听过的原版,这些翻唱可谓差距明显。
这种差距不光体现在歌手的表现力上。比如说,山口百惠演唱时的“重量级”,是由那个时代赋予她的,乐曲本身具有扣人心弦的悲伤和深沉,这是当代歌手无法拥有的,所以无论这些歌手怎样模仿,除了歌词一样,都只是流于表面,鲜少能真正打动人心。
可即便如此,这些翻唱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种现象或许意味着,现今已经不是追求乐曲要有深度的时代了。无论信息还是消费,都是因为我们自身太肤浅,才导致流于表面的东西盛行得势。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对于这种思想极其欠缺深度的现象,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视而不见的。
倘若放任不理,我们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肤浅,心境自然也会越来越肤浅。要想阻止这种趋势,我们只能重新唤醒坚韧的意志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就是读书。
事实上,只要观察学生就能明白读书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心地都很善良,若以善恶为标准来区分,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人。同时他们具备社会常识,头脑也不笨,一般都很规矩听话。
从教师的角度讲,现在的学生远比以前的容易对付。可是问题在于现在的学生读书经验太少,尤其是大一新生,从没读过书的竟也大有人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似乎是因
为高中生活在各方面都很忙,包括应试学习,所以他们根本没时间读书。
不读书,精神自然就很脆弱。 一旦别人把话说得重了,他们就会紧闭心扉,或者避不见人。 不过,大学生活足有四年之久,只要在此期间多读书,整个人就能逐渐发生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变得有深度。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说到读书的作用,很多人以为只是拓宽知识面。当然,这的确是读书的作用之一,但若是仅此而已,那么上网就足以取代读书了。只在意信息量的话,与其花一两周的时间读完一本书,不如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个小时,得到的信息可能更多。或者通过博客、推特等网络工具,可以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其他人的想法,互相交换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人正生活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用户的意识。如果自身修养确实达到了一定深度,在此基础上妥善获取平均水平的网络信息,作为判断的参考,自然毫无问题。但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换句话说,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办法是与杰出人物一起生活,成为其弟子,但在现实中不仅很难实现,而且风险也不小。正如我们在一系列奥姆真理教事件中所见到的,一旦拜错师父,很可能
被卷入大麻烦。
书籍介绍
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
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
※编辑推荐※
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在本书中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读书的本质意义。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用读书掌握“深潜力”,汲取人类精神的宝贵清流。书中更有作者多年经验总结 ,带给你新鲜大胆的读书方法。翻开这本书,你会更深刻地了解读书的美好。
...................
※内容简介※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显老套,但我们确实无法忍受没有书的人生。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乍看简单,实则难以回答。本书作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澈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清流,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
本书主要从根本上阐述“读书”的意义,更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细细感受作者阐述“读书”的力量,找回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本书能带给你更好的阅读体验。
精彩短评:
作者:戴蒙德 发布时间:2016-08-24 19:22:05
不读书是无法培养个人的思考能力的,没有思考能力就不会有进步。唯有向着深处潜入,找到一片混沌下的清澈。
作者:Rene 发布时间:2016-08-30 14:18:07
一个小时翻完的小书,有价值的实用内容不多,更侧重于讲当前时代下为什么要读书,比较浅显,但日本人的小书可读性都很好。最值得读的是序言部分重新审视读书的意义,现代人“思想缺乏深度,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总是轻易地或哭或笑,并且希望别人也像他们一样”,从而整个社会都在迎合这种肤浅。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作者认为,“如果书读的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总体来说,本书对于引发人们的阅读愿望,探索读书能够教会的“深潜力”意义较大,漫谈了一些选书的方向和读书的方法,个人认为并不实用也并不深入,相较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有较大的距离。
作者:英格丽德 发布时间:2018-07-28 02:21:10
在科学还没有应用在研究亲密关系之前,大众对爱情的理解基本源自诗人、作家、哲学家、神学家对亲密关系的通俗解读,而这种解读不是以偏概全就是大错特错,无非就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现在已经2018年了,请科学认识亲密关系,指路
作者:谢小迪 发布时间:2016-08-28 15:23:40
可以跟《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相结合看。
作者:爱啃骨头的猫咪 发布时间:2016-08-25 23:20:33
个人感觉斋藤孝的这本书翻译水平略差,书中章节安排顺序有些混乱和无逻辑,需要自己从整体上单独梳理出大的框架,然后根据书中举得例子去一一对照。书中讲述的观点很乱且杂,似乎作者并没有清晰地的写作方向的角度,有点“天女散花”似的全部铺开去讲读书,讲阅读。倒是在书的封底上梳理的大框架,帮读者理清了思路。
作者:金舒 发布时间:2016-08-30 16:08:02
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深度书评:
读完就忘?是因为你的阅读深度不够
作者:薛定谔的圆盒子 发布时间:2018-10-24 09:34:01
董卿说:除了吃饭,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我们,让自己成长壮大,变得更加得完美。
而这样东西,就是读书。
白岩松说: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读书,就是去远方的路,看不到路,如何走得更远。
股神巴菲特的最佳拍档查理·芒格也酷爱读书,他在他的著作《穷查理宝典》中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穷查理宝典
8.6
彼得·考夫曼 / 2016 / 中信出版社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地去多读书,可是,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虽然读了很多书,却好像什么也没记住?
我最近读完的一本书,让我找到了走出这一困境的方法。
这本书就是《深阅读》。
深阅读
7.0
[日]斋藤孝 / 2016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深阅读》的作者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的教授。他的专业很特别,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虽然我也不知道身体论和交流论是什么,但是他有一本比较著名的作品你可能读过,或者至少是听说过,叫做《学会学习》。另外他还著有《提问力》《规划力》等书。
那么,这本《深阅读》又讲了些什么呢?
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干货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五个习惯”
和
“十个技法”
。
一、“五个习惯
“五个习惯”指的是帮助你有效读书的五个好习惯:
这五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构建有效读书的框架。我们之所以读完就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书的方法不对,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呢?
1.带着
“问题”读,在读的时候“自问自答”。
让问题成为你阅读的向导,带领你去读书、去思考、去进步。在读书的时候,边提问题边阅读,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吸收书中的内容。
2.
重新审视“朗读”的好处。
我们在孩童时代刚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先是从听父母朗读的睡前故事开始,再到读小学每日朗读课文,朗读在我们的读书经历中可以说是第一步。但是在长大成人后,我们不再朗读,一些速读的书籍也告诉我们,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改掉音读(读出声或是在心里默读)的习惯,朗读对我们阅读的效果逐渐被我们忽略了。
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朗读者”可能让我们很多人都重新认识了朗读的魅力,朗读可以激起更多的情感共鸣,可以带给听者更鲜明的想象。各类音频读书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正是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正在越来越被大家重视。
所以,不妨再去品味一下朗读的好处吧,给你的孩子读读绘本,听听专业人士的有声作品,或者大声诵读一下你爱的诗词,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别样的体验。
3.
用书架促进自己阅读。
给自己买一个书架吧,把你的书分门别类摆放进去。书架就像一个记忆装置,一旦你站在书架前面,目前掠过一本本书的书脊,你就会自动回忆起书中的内容、阅读的体验,甚至是买书时的情形,你甚至还会突然想到,这本书虽然买了很久了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读完呀,这时候你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那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虽然现在电子书很风行,但是一些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或是对你有巨大影响的作品,一定要买纸质书。你自己做过笔记的纸质书,就像一位了解你过去的老朋友,每次重读,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4.
尝试“一天读一本书”。
这一条不是告诉你,读书越快越好,而是在强调,要掌握读书的节奏,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的速度。也就是说,就像开车一样,读书也要会“换挡”。对于一些简单易读的内容,大可以“略读”的方式用一晚上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读完,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书中信息,只要得到了你所需的信息,不用确保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字读到,对于一些难懂又不需要的内容大可以放心“跳读”。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当你读书的时候,关闭网络,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做到以上几点,你会发现,“一天一本”的阅读速度,你也可以轻松达到。
5.
用“输出”检验阅读效果。
我们之所以会有“读完一本书,却什么也没记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只是读书,读完了就完了,没有进行“输出”。
那么什么是输出呢?最简单的输出就是,你可以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让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也能了解到书的内容。如果没有这样的讲述对象,你不可以写书评、写博客,与更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进行线上交流。还有一种很好的形式是“读书会”,你可以尝试参加或者举办这样的“读书会”,与其他共读这本书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这将帮助你更深一步地加强对书的理解。
二、十个技法
“十个技法”指的是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如果你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地使用这些技巧,你的读书效果一定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1.培养
你的“复眼”。
所谓复眼,其实就是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联结起来,尝试用作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拥有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这与查理·芒格提倡的多元化的思维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处。芒格指出,很多人习惯用一种思维模型来处理生活中不同的问题(如经济学思维),但是单一的思维模型并不能帮助你处理好所有事情。
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型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
2.
在输出时增加自己的想法。
叔本华说,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对我而言,写书评是实践这一条的一个最好方法。因为这个过程会迫使你重新梳理整本书的脉络,总结出概要,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写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我的经历也确实证明了,那些我在阅读之后写了书评的书,往往印象更加深刻、吸收效果也更好。
在读完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后,还可以写书单,这个过程可以把不同的书联系起来,形成更大的思维网络,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实践的方法。
写书评和书单还可以增加与其他读书的交流,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3.
“师事”阅读。
这一技巧指的是,可以围绕一位优秀人物阅读。比如系统地阅读该人物的作品,也包括与其相关的其他作品,从而系统地了解这位优秀人物,在阅读世界中找到一位自己的“师父”。
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多优秀、不凡的人物,仅仅是这些人,就已经足够我们学习和跟随了。喜欢哲学的,可以读尼采,喜欢投资的,可以读巴菲特,喜欢心理学的,可以读卡耐基,喜欢推理的,可以读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你都能在书籍的海洋里找到自己的老师。书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4.
“吐槽”阅读。
“吐槽”阅读是与“师事”阅读恰恰相反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技巧非常有趣,它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怀着一种唱反调的心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的观点严加追问。
这样的阅读过程里,我们不仅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也记住了当时的情绪,因而印象会更加深刻。
5.
“一生一遇”阅读。
相信人与书的缘分,就像你相信人与人的缘分那样。
如果刚好有人向你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找来阅读吧,就算是无聊的书,最多也只是浪费一点时间,但是你会有很大几率遇到非常好、而你又不太可能主动发现的书。
6.
“安定剂阅读”和“兴奋剂阅读”。
“安定剂阅读”指的是,把你已经知道的再重新确认一遍,如阅读占卜书籍。
而“兴奋剂阅读”则正好相反,是指导阅读那些让你进入异常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的书。
斋藤孝推荐了两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书,分别是《禁闭岛》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7.
“标签阅读”。
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都会分成系列,比如我曾经以中国妇女出版社的“亦舒新经典”系统为指引,阅读了亦舒的一系统小说,这套丛书共有23册,包括 《禁足》《艳阳天》《爱情慢慢杀死你》《伤城记》《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等。
这些分成系列的书,是出版社经过精挑细选,彼此有一定相关性的书,以出版社的这个书单来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很多选书的时间。
8.
“据点阅读”。
所谓“据点阅读”,就是指以某本书为圆点,去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比如有些书太深奥难懂,我们就可以从入门书籍读起。假如你读不进《圣经》,你可以先读赛珍珠的《圣经故事》。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一本书要推荐一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比较有难度,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而且里面写的又都是木心对各个不同时期文学的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把这本书作为自己阅读文学书籍的导读,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9.
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长篇小说时,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在阅读完前几十页后就读不下去了,特别是当我们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时候,常常在阅读其中的环境描写部分的时候就神游天外了。
针对这种情况,斋滕孝推荐了一种方法:只读人物对话部分。跳过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描写。当读到需要“停车”的地方的时候,再停下来阅读相关的其他内容。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阅读难以阅读的长篇小说。
你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重读一下你一直没有读完的那本《安娜·卡列尼娜》。
10.
学会“跳读”。
可能会有人说,“跳读”不是一种严肃的阅读方式,但问题是,很多三四百甚至更多页的书,我们如果想一页一页地精读,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大的,但这些内容却并不一定全是我们需要的。
我们阅读的目的应该是“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有目的地进行跳读,反而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效率更高。
尽管各种娱乐节目、音乐和影视作品迎合着年轻人的喜好,大量地生产和制作“廉价、肤浅”的作品,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赚取年轻人的眼泪、笑声,还有时间。但是也有一批年轻人,开始回归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喜欢阅读的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效”阅读方法。
在《深阅读》一书中,作者还讲到我们应该怎样读“好书”不读“坏书”,分析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如果你对这些内容也感兴趣,不妨也“深阅读”一下这本《深阅读》吧。
阅读,能带我们找到精神底层的清流
作者:Sunny视界 发布时间:2016-09-06 17:36:49
就是这本书了
假设我们正面对某些麻烦,工作中的也好,人际关系中的也好,如果我们眼中所见的只有麻烦,可能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可是,就算再痛苦,我们也不会比古今中外克服了众多苦难的人们更痛苦;了解了这样的事实,了解人类精神的强韧;至少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拯救,同时也能激励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
换言之,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需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读书需要逐字逐句的看,既累眼又费时。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确显得有些过时了。
然而,唯有坚韧地跨越这些障碍,我们才能寻见宝贵的清流。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行
如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所见的案例中,杀人犯在杀人的时候,凶神恶煞,冷酷无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可能会用链锯、砍刀、斧头等工具将受害者活生生杀害。
但是仔细观察,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完全像是另一个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的内向,有的还很胆小,对待审判员和受害者家属的态度,既认真又冷静。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审判员问他,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
这句话应该不是什么谎言,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往往在一审阶段就已表示接受死刑,不再上诉。他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博取审判员的好感,也不是企图获得酌情减刑,而很可能是不加掩饰地袒露了心声,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没能花时间读书,而感到无比遗憾;又或者,是因为他在收监期间看过的某本书?
大有感触之下,才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总之这个回答很有分量。
当然,一个人犯下罪行,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诱因,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人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和称赞,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或者也毫无意义,才会在某一时刻把自己的人生也豁了出去,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从而做出越界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书究竟有多少意志力,还真的难下定论。
但无论如何,书的力量若能到达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精神面貌应该是会有所改观的。
千万别“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通过读书,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年轻时就应该掌握的能力吗?
还记得以前,当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母亲经常一个人在背地里偷偷地流眼泪,我不知从哪儿看到了一本书《再苦也要笑一笑》,就去图书馆查阅后借到了这本书,然后拿回来递给母亲说:“妈,你有空就看看这本书吧!我看挺好的”。
母亲接过了那本书,还记得她后来也很喜欢徜徉在那本书的文字里。慢慢的,我发现母亲的哭泣少了很多,而且,她变得更加乐观、坚强了,我想这样微妙的变化应该就是这本书所带给她的力量。
也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临近毕业那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一个,依靠各自的家庭背景和各种关系,早早地就被家人和亲戚安排好了毕业后到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去上班?
而我在没有任何人帮忙,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哪儿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如饥似渴地深深的被这本书所吸引了。
是啊!本身所学的知识就能带给我们很多,只要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了,又何愁找不到好的工作呢?
认真读完那本书后,书中的文字带给我了更强大、更自信的力量,无形中深深影响着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做到了,我最终找到的工作并不比其他那些被安排的同学们的工作差,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好……
直到现在,我也非常感谢那本书,感谢它带给我的思考和力量。
以上这些都是阅读书本所带给我母亲的、带给我的改变……
事实确实会这样,当你不曾深入阅读书本,你可能会被一些日常的表面现象所伤心、所气馁,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真的不过是河流表层的一些浊水而已,当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找到了那股清流,也便不会悲伤,反而会更加坚强。
因为阅读,所以快乐
那么,怎样阅读才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什么样的阅读才能推动我们找到无形的力量呢!读完【日】斋藤孝写的《深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本书作者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学者,有关读书他个人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从本书中也可以体现出来,除一些他个人对于书的见解和想法的书籍外,他也出版了诸多商务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在本书中,他推荐了十种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很好,我总结了下分享给大家:
根据书中这个重点,自己做了个思维导图
一 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光用眼睛看字的不叫读书,读完文字要思考、要转换,要与伟人、贤人共享视角,将内容融入自身,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彩的。
所以爱因斯坦观察世界用的是“爱因斯坦转换”,梵.高用的则是“梵.高转换”,这就是人思考的轴心,简单地说,就是“世界”。
二 寻找自己的“f”
要想进一步巩固这个习惯,输出是最好的办法。想向别人说明某本书的内容时,只讲述梗概大意是很无趣的,应该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时只要存在稳定的轴心,就能形成自己的“f”。
三 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
所谓“师事”,指的是尊某人为“师”,随之学习。与其说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不如说是因为尊敬其思想和人格,才持续阅读其著作。
因此,也可以叫“尊敬阅读”。
当然,这样的尊敬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在书的世界里,同时拥有多位“师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 增强亲近感的“吐槽阅读”
这个方法其实说的是像相声一样,在爱着对方、理解对方的同时,敏锐地严加追问。
在这种“感情用事”的状态下阅读,大脑除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还会记住当时的情绪,所以有助于巩固记忆。也就是说,吸收率会提到提高。
五 瞬间偶遇也不错过的“一生一遇阅读”
与书的相遇,相信缘分也没坏处。
在一辈子的时间里,让人有“遇见你真好”之感的书越多,就越能带给你丰富而幸福的人生,而且人与人的相遇,有时会彼此造成伤害,而书就不会。既然如此,最好还是不要错过与好书相遇的好机会。
能遇见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种缘分
六 “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是“百药之长”
“安定剂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稳定,而“兴奋剂阅读”又可以带我们进入异常的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
这两种并无好坏之分,建议根据自己的状况,在不同时间适度地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最好事先准备几本分别适合两种方法的书,这是“特效药”,其效果应该胜过任何药剂。
七 “标签阅读”的“品牌目标”
每个出版社都有各自的“标签”,比如xx文库、xx新书。“新潮文库”“岩波新书”“讲谈社学术文库”就是其中的代表。
只要在如此丰富的变种当中找到“或许能刺激自己的未知欲”的标签即可。
八 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
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读书的广度,称之为“据点阅读”。
可以先以这些书为据点,然后再挑战原著。有了预备知识再去阅读,要比从零开始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解说书或入门书,书店里有很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标签即可。
九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并不是所谓的“速读”,不是一站不停地长驱而过,在某些“车站”还是需要停车的。
在读长篇小说的时候,很多人总是坚持不到高潮部分。这时,有种比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读对话部分,因为哪怕是再不容易读懂的书,描写对话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也会比较简单。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快速,而且也不会错失书中的重要内容。
十 “跳读”不为人知的优点
现实生活中,厚达三四百页的书要精读几十本,实在太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跳读”来实践,只读重要的部分,其它不重要的可以跳读。
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样你也并没有损失什么。而且这样的方法因为快速,还会给你带来很多自信。
越是厚重的古典作品,自信越能变成快感。
综上的十种技法,就是斋腾孝教我们的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方法。书,就在那里,我们并不孤单,好好学会了运用起来比什么都强。
此书真的很不错,值得推荐
只有我们具备了这种可以深潜的能力,才能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寻找到宝贵的真理,即隐藏在书背后的那些清流。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319+)
- 字体合适(552+)
- 品质不错(168+)
- 好评多(230+)
- 值得购买(106+)
- 经典(671+)
- 已买(635+)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4-12-13 05:26:40 )
好棒good
- 网友 孔***旋: ( 2025-01-08 00:59:3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敖***菡: ( 2025-01-06 23:31:0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利***巧: ( 2025-01-01 17:35:1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26 14:32:0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堵***格: ( 2024-12-13 11:07:54 )
OK,还可以
- 网友 詹***萍: ( 2025-01-04 19:16:2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芮***枫: ( 2024-12-12 03:13:2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濮***彤: ( 2024-12-21 04:36:0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谢***灵: ( 2024-12-28 10:44:0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隗***杉: ( 2024-12-27 18:52: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丽: ( 2024-12-14 11:26:0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龚***湄: ( 2025-01-01 12:49:0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中韩交流标准韩国语 权赫律、李红梅 尹允【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5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高频考点解析(供配电专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KET完美通关(词汇上)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艺用人体解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Love@work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笨”小孩也能上名校 阿德勒式家庭教育法 让孩子获得终生学习力 湛庐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教材帮 初中 九下 科学 ZJ(浙教)2024年新版 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电子基本知识及技能(建筑智能化专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愈忙愈要学求职英文(含CD)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现货 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 朱俞君著 房型、大小、风格不是重要的,贴近生活的家,才能住得舒适长久 家居设计爱好者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