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大学之路(第二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顶级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独到感悟,精心写就《大学之路》。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作者与美国许多大学有着密切联系,还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在招生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并重点解析了其中一些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者,作者详细阐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乃终身学习,而并非以获得一个名牌大学学位为终结。对大学教育这一严肃话题,作者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方式娓娓道来。上册主要介绍了英美大学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和招生特点。下册作者则以半游记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访十多所英美名校,既让人如身临其境,又通过一个个实例帮助读者了解各个名校的特点。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以及留学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序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I
序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VII
前言教育是一辈子的事/X
第一章大学的概念/1
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每个人都知道大学这个词,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去深究它的含义。在我看来,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研究的中心,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它还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第一节 大学的历史
第二节 精英教育
第三节 最好的大学
第四节 办学的理念
第二章两种高等教育理念/42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办大学和管理大学上喜欢认死理,他们一般坚持一种理念,而且一坚持就是上百年。因此英美名牌大学都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而不是按照某一些指标和公式排出来的。那些总想面面俱到、全面赶超的大学,反而会因为长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办学理念,而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第一节 纽曼式的大学
第二节 洪堡体系
第三节 美国近代大学的兴起
第三章我的大学之路/69
我的大学历程特别长,所读的专业换来换去,而且求学的过程并不顺利,中间不断地被打断不说,还经常遇到坏运气。但所幸的是,虽然我没有很多人跑得快,但是我能还坚持走得比较长远,当大部分人不再花主要精力读书时,我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或许真是因为有着这么复杂而漫长的读书经历,才使我终于受到了纽曼所推崇的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洪堡式精深的专才教育。
第一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四章剑桥和牛津/103
以剑桥和牛津所代表的传统英国式高等教育之精髓在于它们的学院制,美国的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名牌大学也借鉴了它们的经验。学院制强调学生们相互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过,由于资源的限制,在英国的大学里选择和更改专业并不像美国大学那么自由。
第一节 剑桥大学
第二节 牛津大学
第三节 英美大学的差异
第五章美国大学的管理/136
在美国,一流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从招生、教学,到科研和建设教授队伍等,诸多方面皆不受政府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办校理念行事,这与中国的大学完全不同。在私立大学的管理上,教授群体、校长和院长们,以及董事会,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这是美国能够产生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之一。
第一节 教授治校的传统
第二节 私立大学管理的变迁
第三节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结构
第四节 美国私立大学的财务管理
第五节 董事会
第六章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并不公平的竞争/179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过程相当复杂,但是,对学生的学业、全面发展以及特长的要求,则是私立名校的共性。不要单指望功课好就能被这些大学录取,要针对它们的特点,从高中阶段甚至更早便要开始积极做准备。
第一节 对不公平现象的剖析
第二节 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第三节 大学录取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申请过程
第五节 亚裔学生和家长所能做的努力
第七章田园诗般的常青藤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228
普林斯顿和耶鲁被视为亚里士多德式的本科教育的典范,实行的是通才教育,非常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并且给予学生在学业上充分的选择自由。它们也被认为是培养预科生最好的学校。
第一节 普林斯顿大学
第二节 耶鲁大学
第八章大都市里的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279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地处大城市:费城和纽约。这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大学所在的城市紧密相连。它们的教育理念和耶鲁、普林斯顿大不相同,这两所大学不仅务实,而且很接地气。
第一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二节 哥伦比亚大学
第九章标杆大学哈佛/327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对知识的渴望而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离开哈佛的一瞬间就结束了,而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时才刚刚开始。
第一节 从教会书院到现代大学
第二节 校园和专业
第三节 奇特的录取原则
第四节 上哈佛的意义
第十章世界上最好的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373
麻省理工最引以为自豪的不仅是它出了多少了不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不仅是为人类贡献了多少重大发明,而是它的“黑客文化”,因为这是年轻人创造力的源泉。年轻人将来即使打算在法学、医学或者商业领域发展,从麻省理工获得的带有创造力的工程训练,都将是受益终生的。加州理工则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就是为那些准备获得诺贝尔奖的群体而办学。
第一节 世界理工大学之最麻省理工学院
第二节 天才的摇篮加州理工学院
第十一章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425
约翰霍普金斯不仅是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而且至今依然是全美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并且保留了浓厚的科学研究风气科研从本科生开始。虽然人们对它的毕业生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医生”,但是,它的好专业并不局限在医学领域。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住宿和校园生活
第三节 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第四节 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
第五节 录取要求
第十二章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474
斯坦福大学有两点是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比不了的,即它是世界上那些伟大的科技公司的摇篮,以及具有最均衡的一流学科分布。而要想做到这两点,远不是简单地开办几个科技园,鼓励一下师生创业,或者引进几个大牌教授那么简单。第一节 充满传奇的大学
第二节 硅谷的支柱
第三节 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第四节 创业的孵化器
第十三章象牙塔般的文理学院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512
在中国知道女校卫斯理学院的人可能不比美国人少,因为从卫斯理学院走出了一位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卫斯理代表了美国一类优秀的大学,它们追求高质量的本科教育,而不强调科研。
第一节 卫斯理印象
第二节 为什么选择文理学院
第三节 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第十四章不在藤校里的藤校杜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529
杜克和华盛顿大学都是特色鲜明的名牌大学,它们后来居上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历程值得很多大学借鉴。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而不是名气最大的大学。这两所特色鲜明、一向对亚裔学生友好的大学,应该是很多中国优秀学子不错的选择。
第一节 杜克大学
第二节 华盛顿大学
第十五章教育改变命运公立教育的典范加州大学/551
“教育改变命运”和博雅教育这两句话,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国老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并且让很多年轻的学子们从中收益。但是,更多的年轻人在走出校门时却依然找不到他们所学和将来所做之间的联系,以至于有了被骗的感觉。实际上,对寒门子弟来讲,首要任务是掌握一门技能,这是改变命运的捷径,那种希冀一下子从社会最底层上升到最顶层的想法,多少有些脱离实际。而出身于中产家庭的孩子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仅需要掌握技能,还需要接受很好的通识教育。因此,美国私立名校和公立大学在这两方面是各有侧重的。
第一节 公立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美国州立大学系统的典范加州大学
第三节 全世界最好的公立大学伯克利
第四节 伯克利的招生和录取
第五节 伯克利的本科教育和学校生活
第十六章关于美国大学排名/605
美国有各种各样非常多的大学排名,由于采用的标准不一,因此结果相差非常大。同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大学中的同一个学院,在不同机构的排名中差别大得惊人。对于选择学校的学生来讲,如果理解了排名不过是一所大学在某个评价体系中的契合度,或许就不需要那么看重排名了。毕竟,找到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要比找到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来得更实惠。
第二版后记/628
索引/631
作者介绍:
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
吴军博士曾作为资深研究员和副总裁分别任职于Google公司和腾讯公司。在Google公司,他和同事一同开创了搜索反作弊研究领域,成立了中、日、韩文产品部门,设计了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领导了Google自然语言分析器、自动问答等研究型项目。在腾讯公司,他负责了搜索、搜索广告和街景地图等项目。作为风险投资人,他成功地投资了120家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吴军博士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大学之路》《文明之光》《硅谷之谜》和《智能时代》《见识》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在内的国家级图书大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今天中国的高考,和当年的科举考试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科举考试上。这些人认为,孩子们(或者自己)一旦进入一个好大学,就如同过去中了进士,似乎一切荣华富贵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在进了大学后,许多学生并不把入学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到毕业时还觉得国家欠他们一份好工作。这完全是科举思想在作怪。
教育的确能够改变命运,但不能保证你一步登天。。。。所谓改变命运,务实的看法当是:受过教育比未受教育生活过得好一点,人生成就大一些,对社会更有用一些。当然,作为回报,受过教育的人通常有着更高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为下一代占据一个更高的起点。
改变命运的教育,第一步是掌握一种谋生的技能。
在吴军看来,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四个角色。首先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的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现在,在尖子生云集的哈佛和耶鲁,都不再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因为学校认为培养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比成绩更加重要。比如,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耶鲁所培养的就是有社会责任感、有所担当的人,是具有刚毅而勇敢的耶鲁精神的未来领袖。
我父母当年的想法和做法代表着如今中国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年轻人容易有逆反心理,听长辈们说多了,即便觉得有道理,也会烦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被动地学习
很多中国的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大学的教育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 )”,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 )”。
今天的世界和纽曼生活的年代已经大不相同。在那个年代人类知识的积累并不多,一个人完成了通才教育后就能够胜任很多工作,但是现在许多工作(比如生物制药)都需要有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因此,在完成通才教育之后,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
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同时完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几乎不可能。
当然,学生个人的发展远不止是在学业上,还包括他们如何能从学生成长“社会的人”。说得更绝对一点,在大学期间,学习课程知识和了解社会同等重要。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成长,大学课程学习的负担不应该太重,比如不应该占到学生时间的2/3以上,最好像耶鲁那样,只有一半左右,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耶鲁大学堪称典范。上面这两点,今天中国的大学都没有做到。
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许多同学都感慨:要是当时能有人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更多指导,我们的大学生活会有意义得多。这是我对我的大学教育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因为受困于计算机资源的稀缺,反而因此练成编程一次成功的绝技,并且在后来图灵奖获得者之间的非正式编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像我们当时那样为缺少计算机资源而发愁了,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上,他们理应远远超过我们。
据我的观察老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既在这个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又善于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直白。但这类人并不多,因为口头表达的训练是许多大学的一个弱项。第二类老师是某一门课讲了很多年,他们不断思考如何改进上课的效果,并且善于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如今在中国大学里面第二类老师的数量都有限,因为资历深又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的老教授并不多,因此大学里第一类老师的数量常常决定了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好坏。
在大学里面我常常看到讲台上老师在辛辛苦苦讲课,下面的学生一双双目呆无光的眼睛,甚至很多人在开小差和睡觉,老师还不得不通过点名写条子来强制学生听课,我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悲伤。我在想将来要是自己有机会上讲台,一定要把课讲得像单口相声似的,让学生们每天来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许这门课根本就没必要开设。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顶级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独到感悟,精心写就《大学之路》。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作者与美国许多大学有着密切联系,还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在招生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并重点解析了其中一些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者,作者详细阐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乃终身学习,而并非以获得一个名牌大学学位为终结。对大学教育这一严肃话题,作者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方式娓娓道来。上册主要介绍了英美大学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和招生特点。下册作者则以半游记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访十多所英美名校,既让人如身临其境,又通过一个个实例帮助读者了解各个名校的特点。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以及留学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精彩短评:
作者:liaoler 发布时间:2022-05-23 23:27:08
赛前抽签,手冢归来。全国大赛开始,单双打交互进行,第一场六角VS比嘉,比嘉凭借冲绳武术完虐六角,最后一场比嘉打伤了教练老爹。第二场正义青学VS邪恶比嘉,龙马上场(比嘉的瞬移靠的是二次元移动,有种打破了第四堵墙的既视感
作者:鸣鸣的小yango 发布时间:2019-12-13 09:52:25
费曼讲物理,霍金讲宇宙之外,又一本神书,以诗意文字与洗练文笔,引领我们一探诗性自然主义。
作者:杨雅琦 发布时间:2022-11-18 09:39:53
威敏的必读书籍
作者:执素 发布时间:2023-02-16 14:28:52
无聊
作者:管中窥豹纹儿 发布时间:2021-01-26 05:01:00
看过以往描述古代战争的描写。本书少主观意识,尊重历史事实,但也因此少了几分勾引人兴奋的点。但历史不是玩笑,细细咂摸更有味道。建文在位短,施为空间不大。但从文章的对比编排上不难看出作者对他的看法。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呐!缺少强人在开朝初期,真的太难混了。
作者:Peterrobin 发布时间:2019-07-08 14:36:39
不推荐。Tips过多,脉络不清。初学者来记不住,学霸看了没帮助。
深度书评:
大学之路,人生之道
作者:stevenzhu95 发布时间:2015-08-23 22:08:57
吴军老师的书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之前已经拜读过《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内容丰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科学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已受益匪浅。特别是三册的《文明之光》,我只能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因此,当《大学之路》预售时,毫不犹豫的下了订单。
阅读《大学之路》,仿佛置身于书香校园,漫步在历史长河中,目睹着千年来的大学变迁。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到纽曼、洪堡,从吉尔曼、艾略特到中国的蔡元培、梅贻琦;从风景如画的牛津、剑桥,到美国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如沐春风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与对话。
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一本升学指南,或者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大全。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关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如何选择和接受教育的书。
作者首先介绍了大学的起源和发展,总结提炼了什么是“好的大学”;又着重分析了两种现代大学的模式——即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还把自己堪称范本的十余年的大学之路娓娓道来,让人认识到作者的功成名就并非运气,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虽然作者也介绍了英国剑桥和牛津两所老牌大学的学院制度,但由于作者本人及其身边大部分亲朋友好都是美国名校毕业,因此作者主要介绍了美国十二所顶级私立大学,让读者特别是打算申请这些大学的学生和家长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领略这些顶尖名校的风采和教学特色,了解这些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管理和课程设置上的主要情况。当然,作者也分析了美国名牌私立大学在录取上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也对中国学生申请这些大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作者介绍的这十二所美国顶级私立大学,都有悠久的历史,很多还有着传奇的发展经历程。虽然作者着重描述的是这些大学的教学特色和招生要求,但也穿插了介绍了与这些大学相关的杰出人物、优秀思想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贡献,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这些大学所培养的追求自由民主、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普世精神和价值观。
即使对我这种已经远离大学教育、而谈子女大学教育也尚早的人来说,也从本书中学到很多东西,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有了很多思考,也对自己当年从不奢想的美国一流名校有了认识。比如,美国的很多大学本科教育不限定专业,或者转换专业也非常容易;在本科课程设置上,不论什么专业,通常既要学习人文类课程,也要学习理工类课程,而不像中国的大学,不仅限定死了专业,对文科学生也不会开设理工类课程。比如,为什么在注重民主和公平正义的美国,其顶级私立名校对亚裔学生的录取却存在较为明显的歧视?作者分析到,其中一个原因是,是亚裔很少捐款,而这些私立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捐款,特别是校友捐款。如果录取的学生不能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你很难要求学校为这类学生奉献更多。比如,作者介绍的十二所大学中有不少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哈佛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3500多门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而唯一对所有学生提出要求的只有一门,即写作课。哈佛认为写作和表达能力对人一辈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实美国好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包括作者在内,都具有非常优秀的写作能力。相比人文学科,科学研究更难被普通人了解和掌握,所以更需要好的写作能力,来展示学术成果和工作成就。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需要科学家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理论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在这方面,吴军老师就是楷模。在《文明之光》中,吴老师将高深难懂的希格斯波色子做了很好的解释。再比如,作者提到,“我们这一代人在接受教育、选择专业时,不得不考虑未来的生计问题。但是,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更多的考虑如何成为更好的人,更有用的人,把教育看成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生计而学习。”这顿时让我想起了与单位一位领导前辈就其女儿选择大学专业时的对话。的确,当有条件时,我们的下一代不应走我们的畸形教育之路,而更应该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去找到合适TA的大学和专业,并一直走下去。
我想,如果能在大学时期读到这本书,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至少自己会在那时更加广泛的涉猎各类知识,而不是狭隘的局限在人文和经济领域,也会在自己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上做好规划。虽然已不可能重拾大学之路,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虽然起点人很多、很拥挤,但是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从《大学之路》思考我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失败?
作者:一枚小姑凉 发布时间:2018-03-24 19:18:18
我上个月在丹妮的推荐之下读完了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上下册,感慨万千。我大学毕业至今即将五年,工作和生活都磕磕绊绊的,完全没有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发。成长的阵痛剧烈地颠覆着我对生活的认知,也促使我不停地阅读,反思,试图找到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之上,《大学之路》对我而言就具有很具体的参考作用,我的经历、思路与作者的经历、思路两相对照,结论和结局就毋庸置疑。而我的状况和中国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是相似的,因此,此种思考就更有了参考和记录的意义。警示自己,也警示想要争取好未来的学生们。
一、关于大学教育的理念。
吴军老师在本书之初介绍了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理念,并分析了二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大学的基本教育理念有二,其一,纽曼的教育理念——倡导通才教育,本科阶段讲求知识面的广阔,要求更多的课外活动,而不要求专业的深度,专业的深造放到大四或者研究生阶段。具体像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本科生在入学时有足够多的课程可以选择,但不需要确定专业,本科学习的后期才要求确定专业,保证本科生能够在尝试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以确定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二,德国洪堡教育体制,强调专才教育,要求学生入学时就选定发展方向,讲求专业的深度。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就来自洪堡教育体制。在纽曼的教育理念之下,学生一毕业并不能马上达到专业工作的要求,但事业和未来发展会有后劲。洪堡教育体制则更适合需要迅速发展生产的时代,比如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科学家的美国。洪堡教育体制下毕业的学生能够迅速为国家所用,实现自身脱贫,有助于社会的迅速工业化。
对于以上理念,我认为,纽曼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帮助学生在尝试之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之下开展交流、学习,更能掌握学习的核心能力和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我在上周末刚听了一场耶鲁大学whiffenpoofs合唱团的合唱音乐会,该合唱团不仅历史悠久(成立于1909年),而且团员主要是耶鲁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演出过程中,报幕的帅哥用很标准的中文介绍说,他曾经参加过汉语桥比赛,他们的团员分别来自耶鲁的法语,生物,数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等专业,他们都是耶鲁大四的学生,学校专门给他们一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听完之后,我心想:还有这种操作?后来一回想,这就是耶鲁大学纽曼式教育理念最生动的体现。在苏联式洪堡教育体制影响下的中国大学,这种学习方式几乎是没有的。当然,纽曼式教育理念由于可供选择的机会多,学生必须广阔学习,对于在较早时期已经确定了学习方向的学生来说,广撒网会影响他们专业的深入学习。
在思考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优势和问题时,我想起高中时候关于文理分科的情况,觉得可以参照思考。大多数的高中是高一学习文理科所有的科目,在高二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文理分科不同学习方向的选择,有点类似于通才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一的学生要兼顾所有科目的学习,学习量非常大,但学生能习得文理科的不同思维方式,能够有机会通过尝试的方式找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与此相反,当年我所就读的高中要求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就确定文理科的学习方向,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深度和方向也有所不同。在文科班,理化生三个科目的教学不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老师的教学也以高中毕业会考的要求为标准。对于早期就确定好了学习方向的学生来说,这有利于他们在自己发展方向上的集中学习。比如我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更喜欢文科,更愿意从文科方向发展,因此高中三年就能轻松地忠于文科科目的学习,花更多的时间提高英语、地理这样自己喜爱的科目。但是对于最初不能完全确定学习方向的学生,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后期变换方向成本变大,在理科学习基础不够的情况之下,文科转理科基本上不可能,理科转文科的学生相对好一点,但也面临着知识深度需要查缺补漏的问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通才教育就像小时候密集的辅导班,要付出很多精力,但面对未来可以有更多选择;专才教育则像是主攻的一条路,学习深度足够,未来的方向选择上少一些,行业和专业的转换不是不可能,但会有壁垒。
吴军老师说过:纽曼的教育理念和洪堡教育体制很难简单地说谁更好一点,而是要看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尽快发展经济,类似于工业革命背景之下的美国,显然洪堡教育体制下的大学教育见效更快。社会发展趋于稳定之后,纽曼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后劲。我个人更喜欢纽曼的教育理念。
二、各具特色的大学。
根据吴军老师在书中的描述,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各个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校自身的特色及相对应的学生群体。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以通才教育见长,哈佛有针对本科生的6000门各式各样的选修课,哈佛的学生还能到麻省理工学院去选课,耶鲁大学的本科生到了大三才确定专业,学生可以自由更换专业,学校更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给成绩也相对轻松。相比之下,加州理工学院更愿意收天赋异禀的学生,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则会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划分学院。此外,根据考拉小巫在《考拉小巫的留学成长日记》中的记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社工学院有非常多的专业下属方向可供学生选择,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你还可以创立个性化的方向来满足自己的求学兴趣。
结合我所了解的信息,对比中国的大学,基于苏联洪堡教育体制的模式,学校都采取了入学时确定专业的模式,不仅在专业选择上相对固定,而且专业之间的壁垒也非常高,虽然近年来才用双学位等模式,但是均带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国内的综合大学有的被拆分,分为了各类专门学院,有的又被合并,先后盲目地开设了非常全面的专业学院,但实际上,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模式,都没有形成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包括一些全民皆知的名校在内,大多数学校都是面目模糊的,看不清脸,这有点像中国的文化特色,追求统一,整体,但缺乏特色。
三、如何选择大学?
在各具特色的英美学校面前,吴军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女儿进行大学的选择的?
首先,在阐述了大学教育不同理念的基础之上,吴军老师分别介绍了一部分英美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包括该校建校发展的过程,学校所在的位置,教学特色,住宿环境,在校学生特点,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等内容。其次,吴军老师由于身在高校,有很多与高校师生,学生家长的接触机会,他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分别向他们求证他自己所听到过的一些说法,以此了解不同的大学和他们的特色。另外,吴军老师还带着女儿去参观了不同的大学,听在校的学生们介绍他们的学校,观察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特点,由女儿来具体感受学校的氛围。再来,吴军老师还选择了一些报刊数据,对英美大学的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以及排名所采用的标准和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他自己相应的结论。经过以上的观察,吴军老师女儿的梦华最终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
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选择就容易多了。我读到过一篇文章,叫做《不喜欢自己专业,最后能做什么?》,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的高考志愿是从百度上来的。当时百度的内容是:女生最适合就业的工作类型有什么?就从教师、银行、公务员等等好几个职业里,挑了比较能接受的护理。真正到专业实习,才意识到不能再待下去了,不要这种体制内一眼看到底的生活。”这段话非常具体地体现了中国高中生的大学专业选择情况——那就是不假思索连蒙带猜地盲目选择。
我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基本也处于懵圈状态,对大学和专业没什么概念,决策基本靠周围的长辈和家长的口头传说(其实他们自己多半也是听来的,甚至有的都传变样了)。财经类是热门专业,英语专业做翻译要费口水陪奔波,法学专业对口公务员体制内,新闻专业做记者太有风险,师范类专业不想读,高中语文又让我觉得学中文没有前途。我就这样听着这些说法,凭着自我感觉,选择了法学专业。对比吴军老师细致收集学校信息和专业信息的方式,我显得草菅人生,跟百度出一个未来没什么区别。这些年来,我听到国内大学生说的最多的字就是“迷茫”,这跟学生和家长对大学教育的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如此草率的大学选择,如同一场博弈,选择对了的人,继续走预期的人生,选择不符合预期的人,将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除了专业之外,我在择校之中还考虑了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学校是否是综合大学这些因素。我当时非常渴望通才教育,设想在大学里能够跨地区多学院上课,开始自己疯狂的上课旅程,但上述考虑因素仍然是武断的,是没有经过信息收集的自以为是,仍然充满了博弈的色彩。
四、如何安排大学生活?
耶鲁的学生有非常多的课外活动可以参与,也有很多类型的课程可以选择。我曾经听过一位耶鲁学霸李思琳同学谈她的大学生活。和吴军老师在书里谈到的非常接近,她参加了生命之泉清唱团,去世界各地演出,到世界各地参加不同的项目,体验生命很多的可能性。我对此非常羡慕。在美国的欧柏林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的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学院所有的资源和课程,即便不能修学分,也能上课,还能听到一年500多场免费音乐会,见到各种大咖,想一想酷到爆。再加上美国的大多数大学都设置了学生到高年级才确定专业的机制,还提供了转换专业的丰富途径(哥伦比亚大学稍微难一些),学生来总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的考虑稍微少一些。以我自己所在的国内某个211高校为例,学校的学生社团非常鸡肋,更像是一群人在一起小打小闹,不专业,也缺乏发展的动力。我在大一的时候心血来潮加入过戏剧社,英语角,还在院社联做干事,但大二之后,我对这些索然无味的东西就厌倦了,因为我们从来没打算做出什么成绩,英语角也变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泛滥,我也不愿意再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活动也非常少,而且都需要自己支付高昂的费用,我当时作为一个穷学生,也就和这些机会无缘了。《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的作者考拉小巫和网红博主赵星都是因为获得去北大交流的机会从而受到了巨大震动而努力,最终改变命运的,我们学校也没有这种机会。我本科时就读的专业是法学,但开始学习之后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由于转专业难,我也偷懒,没有下定决心,就把专业这个问题pass了。当时我们专业只有转进没有转出,直到我毕业以后,才有第一个转专业的学妹,去了别的学院。可以修双学位的专业很少,基本集中在商学院,我也不太感兴趣。我在上大学之前幻想能够通过选课旁听等形式来学习音乐和文学,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校没有旁听的机制,且我所在的学院与音乐学院、文学院不在同一个校区,两个校区之间距离远,相互之间不开放选课,我根本不能利用综合大学的综合资源。转校在中国也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这样并不愉快地读完了大学。
五、关于学校的就业准备。
欧美的大学针对学生就业有相对应的项目。考拉小巫在她的书里写道:“美国大学的很多专业学习都是非常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的,不仅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来夯实自己所学的知识,老师也会要求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所得来完成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美国的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设立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实习职位,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另外,《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有一章叫做就业咨询,里面谈到了学院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行业的信息,并且和每位同学约谈,以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就业方向,再针对就业进行课业上的准备,比如巫师银行业要求学生学过算数占卜,圣芒戈的治疗师对草药学,魔药学等科目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从侧面反映了英美学校对于搭建学习与就业相互沟通的平台是相对重视的。
我们国内的学校似乎有就业指导科,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目前我也没有听到过有学生出来说自己接受过指导,我自己也没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就业方向大多数靠猜,一窝蜂考研,一窝蜂考公,一窝蜂做新媒体,每个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实习什么的基本靠自己,有目标的同学还好,暂时没目标的同学还容易荒废光阴。迷茫,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干什么能不迷茫吗?
六、关于事业发展的后劲。
吴军老师在书里这样写过:“虽然专才教育能够培养出很好的执行层面的人(无论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律师和医生),但是却很难培养出拥有广阔事业的领袖以及实业家。当一个国家已经处于稳步发现阶段,当一个学生来自中上产之家,正朝着精英目标努力,这个时候,倘若缺少博雅的素质教育,路就跟难走得远。今天,中国的高中生一进高中就开始专攻那些高考必考的课程,而一进入大学,他们就被限制在不允许修改的专业中,这不仅失去了得到通才教育的机会,甚至被剥夺了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可能,我自己在读高中时受到了很多的通才教育,以至于到今天我所具备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足以让我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可以说,没有好的通才教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就不会有后劲。”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毕业后来到社会,专才教育所交给我们的内容只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是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在这个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己在过去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能力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就变得更重要。如今的中国,一个产业从兴起到衰退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要求一个学生在四年前选择专业时就看准四年后工作的专业领域而不发生变动是不现实的,要求学生一辈子就待在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上也是不现实的。在国内的家长嘴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读了XX专业四年,竟然去做了另外的XX,你这个大学白读了。”但实际上,在离开校园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高效学习,如何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如何面对诱惑,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合作,如何选择和承担自己的人生这些能力才是大学时候应该培养的,超越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因此,我自己在大学时忽视了对自己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自然就得在社会上学习了,要补课,当然也就落后于那些在大学里较早顿悟,早作规划的同学了。
七、对终身教育的认识。
吴军老师在《大学之路》的序言里写道:“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大学教育使我们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最终的成功更多地受益于不断地学习。在我们读中学读大学的时候,都有不少一起竞争的同学,但是越到后来,和我们在一起接受教育的人就越少。到了博士毕业以后,还能像我们一样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并不多。回过头来看,一些过去比我们读书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当你大学毕业后,你们的同伴大部分不会再坚持学习了,只要那时候你们还在不断完善自己,你们就能赶上并超过别人。”
关于终身教育最生动的例子是不久刚发生的36岁收费员哭诉除了收费啥都不会,83岁清华学霸被阿里巴巴年薪40万争抢,有人说这件事说明:“学霸老了还是学霸”。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人家的终身教育完全没有随着她人生经历的变革和年龄的增加而停止。我们60后一代的父母,成长遭遇特殊时期,物质和精神都比较贫乏,缺乏安全感,热爱稳定,把考公当做人生唯一的出路,但他们不曾想过的是,如同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美一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许多职业,数码相机被不断更新的智能手机取代,纸媒被电子媒体冲击,房价节节攀升,教育投资成为了一个家庭的巨大开支……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决定了处于这个时代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学习不进步,不学习不进步就要被淘汰。就像我曾经和我父母说过的:大城市里的卖菜大妈为什么非得学会微信支付?因为你不跟着时代进步,别人就不来你这里买菜了。再反过来说回大学教育,大学时期学会的学习能力远远比知识重要,因为它是受用终身的,以不变应万变。
八、关于教育对个人的影响。
从吴军老师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出他理科思维,又做过学术研究的特点,他的用词非常严谨,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也都注明了来源,用语非常地平和,不具有攻击性。但与此同时,由于他还接受过比较完整的通才教育,又有多年的海外留学的背景,因此他的用语还显得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在另外一套书《文明之光》里,他还显示了他在美术、音乐、文化等多个学科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他使用的句子,成分非常地整齐,有一种受英语书面语影响的工整感。上述特点很充分地显示了吴军老师在他的教育历程中所得到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以后,整个世界都意识到了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性,世界的大学蓬勃发展。吴军老师的经历是教育对个人施加影响的缩影,对我们个人非常地有启发。教育对于个人的影响,不谈其他,只独立思考这一条,就能封锁掉很多广为流传的谣言。
所以,根据以上八个内容,为什么我的大学教育会失败呢?第一,不懂大学理念是什么,也搞不清楚大学教育要做什么;第二,不会收集大学的信息,不知道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发现对自己的专业没兴趣后不及时寻找其他出路;第三,没有认真研究该怎么度过大学生活,也没有通过尝试给自己规划适合的职业目标,荒废了大把的时光;第四,没有在大学时期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力,没有学会沟通、交际这些书本知识以外的能力,全都用毕业后来补课了;第五、在学校专才教育的影响下忽视专业以外的知识的学习,比如觉得毕业以后用不着英语就在学校就把英语丢了两年。以上做法都是极其短视的,导致我刚毕业的前几年过得非常痛苦,因为那些很重要的东西,到头来还是得补上。
最后,回到这篇文字初衷:警示自己,也警示想要争取好未来的学生们。希望我自己谨记教训,也希望看到我这篇文字的人,不要再重蹈我和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覆辙,未来可期,我们继续努力!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527+)
- 已买(207+)
- 引人入胜(655+)
- mobi(325+)
- 购买多(146+)
- 一般般(92+)
- 小说多(468+)
- 速度快(81+)
- epub(99+)
- 体验还行(659+)
- 书籍完整(229+)
- 快捷(435+)
- 不亏(393+)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2-10 12:07:4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詹***萍: ( 2024-12-31 03:40:5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郗***兰: ( 2024-12-31 00:46:4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汪***豪: ( 2024-12-20 11:14:4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龚***湄: ( 2024-12-23 12:58:5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邱***洋: ( 2025-01-05 10:39:3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23:25:34 )
不错。。。。。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03:35:1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车***波: ( 2024-12-25 14:54:5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屠***好: ( 2024-12-23 14:50:21 )
还行吧。
- 网友 隗***杉: ( 2024-12-31 11:16:5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21:29:3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养***秋: ( 2024-12-16 07:04:0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家***丝: ( 2024-12-18 11:12:52 )
好6666666
- 网友 寇***音: ( 2025-01-04 19:36:2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6 18:01:35 )
特好。有好多书
- 沙盘游戏疗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增广贤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哥谭重案组3 诡案现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最新版山西省党群机关考试-一本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赠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 RJ版 人教版 2019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窥见未来系列 哇!神奇的生命 6-8-10岁儿童启蒙科学绘本百科全书 少儿科普科技百科全书儿童想像力启发益智未来读物 海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11524140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MBA MPA MPAcc联考综合能力最后4套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毒品犯罪治理若干问题探析 张婷 向鹏 未成年人毒品犯罪 青少年毒品犯罪干预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