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三国演义(全四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09

三国演义(全四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三国演义(全四册)精美图片
》三国演义(全四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三国演义(全四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02473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5
  • 页数:182
  • 价格:79.2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09

内容简介:

中日韩公认最优秀的《三国演义》改写本。当历史与传奇相遇,历史将灰飞烟灭,而传奇永存!恣肆纵横的想象力,大气磅礴的叙事,使这部《江湖版三国演义》成为了演绎经典的经典。自20年前风行日韩起,影响逐渐波及全球。相信中国读者会从中体会到更加意外的惊奇与愉悦。与原著的帝王气象相比,这部书是平民版,现代版,大话版,欢快爽朗,机智辛辣,时而不管不顾,时而不依不饶,奇崛处令人亢奋,搞笑时令人喷饭,是为江湖版。传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黄色”俱乐部第二章 桃园结义第三章 十常侍之乱和尼禄董卓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日韩公认最优秀的《三国演义》改写本。当历史与传奇相遇,历史将灰飞烟灭,而传奇永存!恣肆纵横的想象力,大气磅礴的叙事,使这部《江湖版三国演义》成为了演绎经典的经典。自20年前风行日韩起,影响逐渐波及全球。相信中国读者会从中体会到更加意外的惊奇与愉悦。与原著的帝王气象相比,这部书是平民版,现代版,大话版,欢快爽朗,机智辛辣,时而不管不顾,时而不依不饶,奇崛处令人亢奋,搞笑时令人喷饭,是为江湖版。传奇


精彩短评:

  • 作者:Petrarca 发布时间:2023-12-29 21:24:27

    我的童年

  • 作者:Fatmaslim 发布时间:2021-09-26 10:31:23

    小志、大熊与小杰

  • 作者:蜗牛 发布时间:2015-09-06 11:05:05

    娃最喜欢过生日、看饭盒和散步这三本,这一系列的书画得很温柔又可爱,读了起码150遍之后我已经熟练的知道小猫吃大虾小兔子吃鸡蛋卷了。。。

  • 作者:飞鸿书店 发布时间:2016-08-06 10:33:37

    著名儿童文学名著,很不错,值得推荐,更多儿童优质图书可以点击https://shop156775244.taobao.com进入店铺查看!

  • 作者:Ran 发布时间:2019-05-13 00:34:24

    想象一下,一个人的一天如果这样度过:早上打扫卫生用了洁厕灵又用了消毒液,中午出门抹了防晒又抹驱蚊,晚上喝了酒又喝浓茶

  • 作者:最爱吃肉的小豆 发布时间:2011-03-25 18:59:02

    我主要是翻看美食部分,并且百度了下台币和人民币的汇率

      

      貌似字数不够~~~~~~~~~~~~~~~~~~~~~~~~~~~~~~~~~~~~~~~~~~~~~~~~~~~~~~~~~~~~~~~~~~~~~~~~~~~~~~~~~~~~~~~~~~~~~~~~~~~~~~~~~~~~~~~~~~~~~~~~~~~~~~~~~~~~~~~~~~~~~~~~~~~~~~~~~~~~~~~~~~~~~~~~~~~~~~~~~~~~~~~~~~~~~~~~~~~~~~~~~~~~~~~~~~~~~~~~~~~~~~~~~~~~~~~~~~~~~~~~~~~~~~~~~~~~~~~~~~~~~~~~~~~~~~~~~~~~~~~~~~~~~~~~~~~~~~~~~~~~~~~~~~~~~~~~~~~~~~~~~~~~~~~~~~~~~~~~~~~~~~~~~~~~~~~~~~~~~~~~~~~~~~~~~~~~~~~~~~~~~~~~~~~~~够了吧


深度书评:

  • 重建依恋 重建生命——自闭 因为生无可恋

    作者:来自星星的妈妈 发布时间:2018-06-17 22:06:00

    今年1月份,当我第一次看到易春丽博士提出的新假说: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就被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女儿在2016年10月份被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而女儿在婴儿期曾经多次遭受创伤,无论是她的经历还是她目前的自闭症症状,都与这个新假说极其符合。在经过三次手术创伤,并且因为病痛而与我形成的相依为命的依恋关系被家庭矛盾阻断后,女儿终于生无可恋,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愿意探索这个世界。

    作为一位十岁自闭症儿童的妈妈,看到这本书简直是得到了上天传来的福音,让万般绝望的我重新看到希望。犹如一个虔诚的教徒,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本《圣经》。也希望与我一样挣扎于自闭症痛苦深渊里的家长们通过这本书获益。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亿万家庭的育儿心理宝典。我也跟所有的妈妈一样,经历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伴随着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一天天长大,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费尽苦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时常与别的妈妈交流对于养育的困惑。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里,在衣食无忧的经济保证下,对于孩子的教育成为当今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而所有教育的前提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更多的父母通过这本书,理解孩子、认识自己,父母是孩子的模板,孩子则如同是父母的复印版,如果想得到心理健康的复印件,首先要从原件的心理健康做起。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家庭治疗的特点、理念、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举例说明,我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是把我感触最深刻的部分也是我感觉最痛苦的部分写下来。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我和女儿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践行,希望读者可以为鉴,更幸福地享受家庭生活。

    •认识自闭症

    本书的第一章对于自闭症的症状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正确的识别症状,对于找到相应的资源和及时有效的干预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因为症状不典型而没有得到及时干预,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不仅因为孩子年龄大了干预效果不好,而且也遭受了更多本可以避免的创伤。真挚地希望有更多的婴幼儿家长和计划养育孩子的家长早一点了解自闭症及儿童可能的心理创伤,以减少无辜的患儿和家庭遭受痛苦和折磨。

    我不得不说,女儿的经历和症状与易老师的新假说的契合度实在太高了。

    我一直不敢面对养育孩子,直到我跟老公结婚十年的时候,在身患重病、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孙辈的公公的催促甚至是哀求下才决定要孩子。当时的我刚刚从济南老家移居北京,面对一个全新的大城市、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我,知道如果怀孕生子对我来说意味着至少3、4年都要在家呆着,过上失去自己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而且可能最怕的是会因此而触及自己童年的痛苦创伤吧。

    从怀孕前3个月一直到孩子有胎动,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白天自己在家以泪洗面。我可怜的女儿、不被妈妈期待的女儿,在我肚子里是如何感受的?女儿至今经常会问我,为什么要生她,为什么不生下来就掐死她?女儿在胚胎期就感受到不被期待,该是多么绝望?怎么可能正常发育?

    当女儿有了胎动后,我的母爱终于被唤醒,可能也是因为激素的影响吧,新妈妈会产生特定的激素,让自己更好地照顾孩子。所以尽管我自己的婴幼期并没被养好,但我还是尽全力地照顾和爱护她。在女儿的眼里,我看到了小小的自己,有时我分不清是在照顾女儿、还是内心那个一直没有长大的自己。

    女儿从出了满月开始身体不适、日夜哭闹,在17个月之前做过三次先天性手术,一次是心脏室间隔修复术,另外两次是胆囊引流和切除术。

    女儿17个月,也就是第三次手术时,公婆从济南老家移居到北京帮助我们照顾孩子。我不希望跟他们一起生活,但是遭到老公的暴力反对。他说他发过誓不打女人,他的确没有打我,但他跑到厨房去摔东西时,我搂紧坐在客厅洗发上的女儿不再说话,实在不忍心看到已经遭受过两次手术创伤的女儿因为我们吵架受到惊吓。而公婆的到来,也开始了无休止的家庭矛盾和冲突。老公经常会与公婆一起责怪我,有一次还强行把我推出了家门。不敢反抗的我只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逃避家中的痛苦。而因为工作转行跨度太大并且是在一个全新的北京,工作异常疲惫、抑郁日益严重、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女儿从17个月手术出院后逐渐表现出自闭症或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日益严重。

    女儿3岁半才开始讲话,但刚开始讲话就被公婆送进了正常孩子的幼儿园接受与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我曾经给孩子找过一个专门接收发育迟滞的儿童的幼儿园,但是公婆认为在正常幼儿园里才可能正常发展,以我对他们的了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孩子在那里太丢人了,不肯去。女儿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受到过不知道多少来自老师的体罚和同学的霸陵。但是,因为女儿不会表达,我过了几年后才听女儿渐渐说出一些过去的被欺负的经历。

    女儿6岁半时,久病的公公去逝。去世的当天,老公跟婆婆睡在一张床上。我当时觉得,他是担心婆婆太伤心吧。但是后来,有外出旅游、回老家之类的机会时,他们还是会睡在同一张床上。而家里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柴米油盐,原本就主要是老公和婆婆在管理,公公去世后,他们配合的更加默契,我丝毫感觉不到自己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存在感,在家里的位置和权责完全被婆婆占据了,我绝望地认为自己在这个世上是那么的多余。

    女儿8岁多时,被婆婆严重的肢体暴力,虽然从此我没有离开女儿,一直陪护孩子,但是明显感觉到女儿被婆婆打后,症状加重。

    女儿8岁半春节假期时,我们四人一起去台湾旅游,因为女儿在陌生环境里哭闹的更厉害,老公觉得在外人面前没面子,对女儿进行了严厉的暴力的打压,我以跳车威胁才得以制止。但是,刚刚从台湾回到北京的家,老公就开始在家里对我大发雷霆。我清楚地记得寒假过后,女儿的症状再次升级,在路上总是说别人瞪她,有时还会故意碰撞别人,或者经常跟别人大声吵骂,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指责。

    女儿将近9岁即将放暑假时,遭受到性质极其恶劣的校园群体暴力——至少十几个同学把她从操场拖到男厕所门口企图脱下她的内裤,尽管女儿死死拉住门把手保护自己没被他们拖进男厕所里面而得逞,但是女儿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及其严重的伤害。向来不喜欢正面冲突的我,只是迅速把女儿转到了私立学校,并没有为女儿讨回公道。当然,我回避冲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希望女儿受到二次伤害。后来事实证明,如果我去找学校、找家长、找教委评理,真的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在学校更难受。半年后网上传的中关村三小的某家长,因对孩子受到校园暴力正面解决而带来的再次伤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后来总结这一系列的创伤事件,女儿从17个月第三次手术出院后,开始出现害怕封闭空间和陌生环境的症状,从大概2岁开始,不仅不愿意与小朋友玩,还经常会打小朋友,有时还会打奶奶,而且无论在家还是在公众场合随时都会哭闹不止。随着年龄增长,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狭窄的活动和兴趣也越来越明显。

    如果我能早一点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早一点了解自闭症,早一点着手解决自己的创伤从而敢于跟老公斗争,女儿也不至于受到那么多的创伤;如果能在她开始出现症状时就接受有效的干预,而不是在孩子3岁了不会说话我还以为长大些就会好,也许女儿会比现在要好一些。

    •家庭治疗

    第一次接触易老师工作室的家庭治疗是在2016年11月,我在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群里看到了关于家庭暴力的家庭治疗方面的访谈招募。看到访谈招募立刻让我联想到了血腥和痛苦,因为此前曾经在其他家庭治疗的课程或工作坊被无情地揭过伤疤,但是出于对北大的敬畏和好奇,我还是咬牙忍痛参加了,就算是当一次心理学的小白鼠吧。

    意外的是,访谈没有想象中的血腥与残忍,倒多了一些对自己的觉察与反思。尤其是当我画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图谱和目前受困绕的家庭关系图时,两个图的高度一致性让我惊呆了,也豁然开朗了。我童年的创伤未愈,必然会吸引现在的婚姻痛苦。在原生家庭里画到我的父母非常亲密的关系(童年的记忆里,父母经常在我和妹妹面前亲昵、爱抚、甜言蜜语,这在那个时代并不常见),变成了现在的老公和婆婆的异常亲密,我在原生家庭里被父亲忽视关系与目前跟老公的关系完全一致,我在原生家庭里与母亲的矛盾关系和现在与婆婆的矛盾关系也同出一辙。

    访谈者是易老师的在校生,我当时想,她的学生都明显高过市面上见过的家庭治疗师,易老师该是何方神圣、功底得有多么深厚,才能让未经世事的在校学生掌握到如此功夫。从访谈室出来,我便下定决心要在北大读心理学研究生。

    正如书中所写到,父母会在潜意识里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童年创伤,尽管我因为自己的创伤而尽量避免伤害女儿并极尽全力地保护她,但是,我们母女的童年创伤在时间上的吻合,女儿所受创伤在程度上的加重,实在是我的意识不能抗拒的。我在婴儿期(大概4-6个月)与母亲经历了一周的分离,因为父母闹离婚妈妈把我扔给爸爸自己回娘家了。在几乎同一时期,女儿5个月因为心脏手术在ICU住了10天,家长不能陪同,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看望十几分钟女儿,母婴被迫分离;我在小学期间每天被妈妈打骂,而女儿从小学开始也遭受了频繁的暴力;我在小学期间长达数月至数年的日子里把自己关在厕所、站在窗台上企图自杀的经历与女儿对于马桶的恐惧和校园群体暴力事件也有共同的要素——厕所。

    此外,书中所提及的代际传承,也在我老公的家族里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他们家的男人代代早逝,而且公公的父亲赌博,曾经在端着碗吃午饭的功夫就把家底输光了,在我公公几岁时就去世了,18岁时公公的母亲也离世,公公的二哥供他上大学,二哥的两个儿子:一个精神分裂已经发病后自杀、另一个痴呆。女儿的基因里就携带了毒性家族里精神类疾病的易感性。

    当我从两个家庭系统代际传承的角度来追溯问题时,对于女儿的命运多舛而导致的自责和对于老公和婆婆的愤怒也有所缓解。真心希望老公和婆婆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在家庭系统中所扮演的被害者的角色,并将他们潜意识里对女儿的伤害尽可能的减少。是的,他们本意是爱孩子的,只是他们爱的方式对于女儿来说是致命的伤害,对于我也是致命的打击。这些年,每天目睹他们伤害孩子却无能为力,对于生她养她、为了照顾病重的女儿几乎把命搭上的我来说,不异于每天遭受心灵的凌迟。

    公公在我家生活的4年半的时间里,因为已经接受过肾移植并伴随其他慢性疾病,每天都要吃十几种药,并且对于每日三餐的时间要求要精确到分钟,晚一分钟,公公都会很紧张并可能发脾气。我不能理解他对于死亡为什么那么恐惧,也许是因为家里的男性代代早逝吧,我也不能理解公婆之间怎能每天那么激烈的吵架。在我刚嫁到公婆家没有生孩子时,他们老两口吵架时,我经常会给他们劝慰和梳导,但那时他们还没退休,也还算健康,可是在公公最后的几年里,公公的情绪随时都可能失控,毫无规律可言。后来自己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才知道身患重症的人的心理痛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公婆每天都至少会吵一架,虽然严重程度不是完全一致,但每次持续的时间都至少20-30分钟。还记得女儿两岁左右时,虽然不会说话,但有时会帮着婆婆向公公表达不满,指着公公嗯嗯直叫,而这时的婆婆则拍手称笑,鼓励女儿干得好,帮她出气。我想起易老师书中写道,是家长养育孩子,而不是孩子养育家长,他们不仅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让孙女在情绪上养育他们。

    我相信公婆儿时的生活异常困苦,甚至有时得不到最基本的养育保障。我相信老公儿时也曾被婆婆当作她的情绪港湾,据说那时公公经常会打婆婆,但婆婆从不会因为被打服输而是一直对峙。我相信儿时的老公不敢象女儿这样公然坦护婆婆,只是躲在一边瑟瑟发抖,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保护妈妈。我相信婆婆可以不断地在感情上裹挟老公,来弥补自己婚姻的不幸。

    易老师书中关于中国传统家庭中最常见的三角关系代际传承的家谱图,简洁明了的揭示了这种病态家庭关系。看到我在这样的家谱图中所占的位置,心中释然了许多,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儿媳妇。我愿意承担在这个位置上需要承担的责任与痛苦,至少我是成年人。但是我受不了女儿每天所承担的精神折磨。在这个充满了战争、愤怒,弥漫着对于死亡的恐惧的气氛的家里,一个已经经历过三次手术创伤的女儿,是怎么成长的?女儿尚未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怎能不受影响?

    关于易老师书中提到的家庭中的慢性焦虑问题,是女儿经受的最弥漫、最持久的伤痛。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婆婆对于女儿大便堵马桶的过激反应。女儿胆囊没有了,消化系统多少会受到影响。还记得我单独带女儿时,因为她不喜欢吃青菜,我就带她去市场买了菜叶喂市场边上关在笼子里售卖的小兔子。可能孩子天生喜欢毛绒绒的小动物吧,每天看到小兔子吃青菜,回到家女儿也开始爱吃青菜了。每当看到女儿大便正常了,我就夸女儿拉的巴巴真漂亮,如果大便干了,我就再想办法调整她的饮食。

    但是!婆婆面对女儿大便干燥导致的堵马桶问题,立即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一边气急败坏地梳通马桶,一边对女儿发脾气,责怪女儿便密,每次都要持续20分钟以上的情绪发作。女儿越来越害怕大便,而越是紧张便密更严重,过了没多久,在女儿眼里,马桶就成了像炸弹一样可怕的东西,原本正常不过的冲水声,在女儿的世界里简直是比炸弹爆炸都可怕,女儿每次都会用力的捂住耳朵,躲地远远的观察自己是否又做了错事——是否又堵了马桶。后来女儿会说话后,除了捂着耳朵躲出好远,还会反复、紧张地问:马桶堵了吗?!天啊,连最基本的生理问题都能带来如此责备恐惧的女儿,怎能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

    后来上学后,早上成了女儿第一个高峰痛苦期。婆婆怕女儿迟到,每天早上都能听到像是在从纳粹集中营发出的起床令,不同的是高频率地重复。在婆婆的反复催促后,伴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反抗意识的增强,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婆婆和女儿对着喊叫。后来变成了女儿早上一睁天眼就开始喊叫、哭闹,而婆婆用更高的喊叫声镇压。

    在电影《美丽人生》里,那个犹太爸爸为了保护儿子,在集中营里无论自己受了多少折磨多么难受都用轻松娱乐的游戏的方式给儿子解读集中营里的种种规则和如何躲避被杀害,所以儿子在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活了下来,并得到了爸爸向他承诺的赢了游戏后的大奖——在纳粹撤离后看到最喜欢的坦克,并且坐在营救军队的坦克上与母亲相逢一起回到家里。如果真正地爱孩子,即使是在集中营,孩子也会如同在天堂般幸福;如果家长没有能力爱孩子,即使是豁出老命以自己认为爱的方式来严苛地对待孩子,也会让孩子生活在集中营里。

    最让感到倍受折磨的是晚高峰,婆婆辅导女儿作业的时候,因为晚高峰没有时间限制,不用担心迟到,也就更严重、更持久。甚至有时老公也会受不了,忍不住责怪婆婆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而老公真的是责怪婆婆吗?他小时的经历跟女儿有多大差距?老公会对婆婆的高压管制和斥责不满吗?还是反而觉得安全、舒适、习惯,因为这是他童年熟悉的场景啊,对老公来说,这才是家、才是内心“安全”的港湾啊。而且,老公也不会去想,其实他小时候要比女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因为那时的婆婆,很多精力要用在重点高中化学老师的拼命工作中,还有大量的家务,那时连馒头都要自己蒸的,那时的婆婆哪会有退休后如此充足的时间控制女儿?而且自从我出去上班后家里一直请着阿姨,家务基本不用管,婆婆那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毫不保留地在女儿身上“释放”。

    在公公临终半年被病痛折磨、身心痛苦的时候,公婆的战争也达到白炽化,家中最弱小的女儿也成了最无辜、最可怜、最严重的受伤害者,每当婆婆情绪失控时都会责怪是女儿把爷爷闹病的!

    公公离世后,我担心女儿心理受伤,把爷爷的离世描绘的非常美好,我跟女儿说爷爷去了天堂,过上了人间没有的美好生活,100年后我们也去天堂找爷爷,一家人团聚,无比幸福。

    但是,当孩子不能管理情绪而婆婆因此情绪失控时,竟然歇斯底里地跟女儿说:“你知道吗?爷爷死了!被你闹死了!别闹了!”我不记得她说过多少次,只记得绝不止一两次。女儿本来并不知道死亡的意义,但从婆婆狰狞的表情里,她一定明白了死亡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且后来,大概2年后的一天,我在老公口里听到了跟奶奶同样的指责——爷爷是被女儿闹死的……别再闹了!再闹也会把奶奶闹死!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什么是内化,婆婆的想法就是老公的想法,在老公眼里不仅婆婆是对的我是错的,而且他完全内化了婆婆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我不知道年仅6岁的女儿在面临爷爷去世的痛苦与恐惧的同时,又背上了自己害死爷爷的罪名,是如何承受、如何熬过来的;但是我知道女儿比我勇敢,比我有能量,面对婆婆的随时可能爆发的坏脾气,女儿始终与她对抗,尽管女儿用的是同样的攻击方式,不仅哭闹、有时还打奶奶,但女儿的方式至少比我要有能量,因为面对他们的指责和坏脾气,我只会攻击自己,并越来越想逃避,离开这个世界。

    直到我做好自杀方案准备实施的那几天的一天下午,被长年抑郁折磨地疲惫无力的我在卧室睡觉,女儿和婆婆在客厅连续看了大概2个小时的血淋淋的抗日剧,在女儿深深地卷入剧情没有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婆婆和女儿因为立即关电视去做作业开始了惨烈的战争。我在卧室里听到婆婆在打女儿,我原以为奶奶打孙女不会下重手,而且在与婆婆共处的日子里,我长期处于失败和逃避状态,不敢出去制止婆婆。我在卧室里煎熬了大概20-30分钟,听到婆婆打女儿越来越重,甚至还流了血,我清楚地听到婆婆把女儿拉到卫生间去冲洗血迹,可即便是这样,我不仅没有出去保护女儿,反而更加严重地攻击自己——我实在不配活在世上!

    后来,女儿的一句话竟然奇迹般地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因为被婆婆打得很重,两边脸都被打紫了,婆婆让女儿上学时撒谎是摔伤的。而当老公(老公其实知道是婆婆打的)问女儿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时,女儿撒谎说是被同学打的。老公让我单独问女儿倒底怎么回事,女儿开始不承认,后来我反复追问,她才告诉我:“妈妈,跟你说实话吧,不是同学打的,是奶奶打的”,我问女儿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实情,女儿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我说:“我都被打得这么重了,怕你伤心”。

    这句话对于我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决定要活下去,我决定从此好好保护女儿,而不是被女儿保护,我决定不再逃避,我决定改变!女儿用她一次次的牺牲唤醒了沉睡的我。后来过了很久我才想明白,我放弃自杀计划不仅因为感觉女儿需要我保护和陪伴,同时也从女儿对我的共情中看到了希望。这么多年来,女儿一直在哭闹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我第一次听到她用清晰准确地用语言表达了如此深厚的情感时,我终于知道,女儿是有希望的,女儿是有救的。

    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干预之路,在2年半的时间里,我找遍了北京的心理和精神科专家,但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对于女儿病症的令我信服的解释。在寻求治疗的同时,也开启了我学习心理学的漫长道路,目前在北大心理系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前些日子在北大心理系上易老师的家庭治疗课程。老师的生动鲜活、幽默诙谐却又思想深刻、针针见血的课程,把原本庞杂深奥的理论甚至有些沉重的话题,以学生最能吸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妙趣横生的同时又发人深省。感觉自己像一个饥渴了几十年的孩子,终于享受到了饕餮盛宴,老师还准备了各种助消化措施,以防止孩子们眼大肚子小,吸收不了。老师总是将抽象复杂的概念与生活结合,课程中穿插着案例视频和老师多年收集的影视片断,并让我们互动讨论,加深理解。而且,在上课开始老师说的第一件事是:听这门课程,要注意防御,不要把讲到的内容与自己联系,不然会很创伤,因为谁的原生家庭也不完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家庭治疗在这方面做的就不够伦理,过度暴露了来访者创伤又不给予及时处理,把伤疤揭开后不做处理就暴露着是非常危险的。

    此前,我曾经接受到海灵格、萨提亚的一些课程,往往是在上千人的会场里,导师公开为来访者家排或者雕塑(类似家排),来访者被公然揭开伤疤、痛哭流涕的同时,整个会场也是鬼哭狼嚎,甚至有人哭的声撕力竭,在这样充满了负能量的千人会场里,即使是在台下也让人感到窒息。而在易老师的课堂里,会把一切消毒、预防工作做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并让我们有所收获。

    遗憾地是不可能让每位家长都去听易老师的课,更不可能让每个家庭都得到易老师的治疗。当这本具有普遍意义的书问世时,我激动地久久不能平复。因为通过读这本书,读者也会得到同样的效果。在书中易老师仍延续了在课程上同样灵活易懂的教学方式,课上曾经讲解的录像、视频也都以文字形式呈现,虽然文字没有视频的多维度刺激,更文字的好处是精准、可以多次重读,以更好的领会其中意义。因为每个看起来微小的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即便在课堂上,老师也会对一些细节工作进行讲解,让我们了解其用意,在课堂上不可能对所有的细节讲解,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个人领悟的。但是,在书中的讲解更为具体、到位,好像一道道数学例题精讲,不但讲解了通过孩子及家长的细微的行为或者语言所反映出的孩子的需求和家长需要改进的育儿技巧,还会让读者得到启发,类似的情况如何应对。比如书中有个例子,老师通过孩子扭头这个细微的动作,解读到孩子不想让别人看,并解读给孩子妈妈听,孩子因此感受到老师是可以读懂他的,安全的,于是逐渐打开了心门。

    •聪明敏感

    书上提到孩子的自闭是有保护功能的,因为这类孩子生性聪明敏感,而如果家长不足够敏感,是无法通过行为解读孩子的需求的。本来就已经受过创伤的孩子,会因为不被理解反复受伤,直至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安全了,关上了心门。

    我生来就敏感,加上我的婴儿期的母婴分离和被打骂的经历,对于信息的捕捉极其敏锐,国为我要时刻看着妈妈的脸色,害怕她不高兴时会打我。而且我可能原本对于人际关系疏离,不太会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不喜欢与人过于亲密。但是,当我给女儿喂奶,看到她边吃奶边看着我的眼神,会下意识地给予回应,有时还会在女儿眼中看到心中的小小的自己,甚至可能在抚育女儿的同时,也在抚育那个创伤的自己。我会捕捉到女儿的极其微小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需求,并给予回应。在女儿两岁之前,因为女儿的病痛,我不得不日夜抱着她边走边摇晃,在她大概7个月时,有天夜里,我实在又累又困,生气地责问她为什么这么折磨我?我实在累地受不了了,我把女儿重重地摔在床上,但是她哭得更委屈了。我立即把她抱起来,向她认错,发誓以后无论多累多困,在她需要我的时候都不会放下她不管。虽然我因照顾女儿过度疲惫,身心俱损,但我几乎一直日夜抱着她,边走边晃,因为一放下她就会哭,可能是太疼了吧。当然,后期的我累成了行尸走肉,我再也无力对她微笑互动了。可能女儿也因此错过了咿呀学语的敏感期。

    但是女儿除了说话受到影响,17个月之前并没有情绪问题。即使在她17个月住院即将进行第三次手术时,刚刚会走路的她,身上插着胆囊引流袋、打着吊瓶,仍然不停地探索外界,她牵着我的手去看望每位病友,我一手领着她一手拿着吊瓶架,陪她去每个病房,虽然她当时还不会说话,但见了谁都是面带笑容,还咿呀与人交流。公婆去医院探望时,女儿跟爷爷学会了逗人玩,调皮地把手指放在长尾夹里,嗯嗯叫个不停。公婆先是吓坏了,以为她的手被夹了,反应过来才知道她居然是现学现卖,从爷爷逗她玩的方式,学会了逗爷爷玩。

    回想女儿17个月时,公婆搬到我家帮助我们照顾孩子以后,我忙于更多的家务而对女儿的忽视,公婆的不敏感,不能解读女儿的需求,公婆急于纠正孩子问题和训练孩子的大小便,公婆的每天惨烈的吵架以及我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和冲突里日渐抑郁,都是对女儿巨大的伤害。可能这种创伤比手术给她的创伤还要严重。因为在他17个月之前,除了语言发育迟缓,并没有情绪问题,身体发育略晚,但也基本上在正常范围,甚至很聪明。

    她在7、8个月时,也就是第一次手术后的恢复期,我做饭时会把她放在厨房门口,让她看到我并跟她互动,一边做饭一边欢快地给她读幼儿版唐诗。开始是读,后来是背,女儿有时会发现我背的顺序与书内容页数不符,会嗯嗯地指给我看,示意我页数对不上,让我重新读。她在9个月时已经可以自己用筷子吃面条,13个月跟我回老家济南时,见到陌生的姥姥可以在我的歌声伴随下有节奏地欢快地舞动,14个月第二次手术住院时可以专注地长时间地玩钓鱼玩具……可是,17个月手术出院后,女儿就不再专注、耐心地玩了,而是把鱼拿起来直接挂在钩上,甚至有时会生气扔到地上。我不知道她17个月出院回家后的各种情绪问题到底因为第三次手术的创伤,还是因为负性养育、家庭长期冲突、包括我的抑郁而致。

    想起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二战”期间在伦敦为幼童开设战时托儿所,开展研究。安娜和同事通过观察研究孩子与父母分离以及对战争的反应,他们发现,孩子们对战争带来的暴力不只是受到惊吓,还有感到兴奋,而破损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过战争的破坏性。在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在集中营里保护儿子的故事显然不是完全杜撰。更为真实的例子是,在女儿5个月第一次心脏手术后独自住在ICU的十天里,我从视频里看到,女儿安然闲适地玩弄呼吸机的管子或者四处打量,还会对护士微笑,看不出痛苦和焦虑。

    女儿的生理创伤已然存在,我们不能改变这样的现实。但是,女儿因为家庭问题所受的创伤,只要肯发现问题、承认问题、改变家长的问题,女儿至少可以以后不再被家人伤害,还会得到家庭的呵护与温暖,更为健康的成长。

    家真的可以伤人;家也可以疗愈受伤的心灵。

    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愿更多的自闭症或者其他心理问题的儿童得到帮助。愿象我一样生活在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的女性早一点了解家庭治疗,不再受到“中国式”家庭的伤害,即使受到伤害,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孩子,而不是攻击自己,自我伤害,甚至自杀或者带孩子一起结束生命。在我跟老公分居,带女儿在外面租房子住以后,好了很多,但一到放假,甚至是周末回去,抑郁都会明显加重。想起易老师上课时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活着,才有希望。

    勇敢地活下去,尽可能地陪伴孩子。

    重建依恋,重建生命。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温暖的庇护所,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生有可恋。

    •写在最后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不易,几次停下来无法继续。因为过去我的内心如同扎入了无数个钢针般疼痛,而书中写到的几乎每个问题都是内心症结所在,就象一边看书一边把那些钢针从我心里一根一根地拔出。钢针在心里太久了,已经长在了肉里,所以拔出的不仅是钢针,还有连带出的血肉。

  • 《史记》中的生死观

    作者:倪晓岑 发布时间:2012-02-09 15:32:59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颠倒(678+)
  • 体验满分(436+)
  • 中评(102+)
  • 种类多(519+)
  • 格式多(537+)
  • 情节曲折(288+)

下载评价

  • 网友 芮***枫: ( 2024-12-25 06:00:2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05:15:3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颜: ( 2024-12-10 12:47:5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田***珊: ( 2025-01-08 19:15:2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冷***洁: ( 2024-12-17 06:32:4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瞿***香: ( 2025-01-04 20:37:0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冯***卉: ( 2024-12-10 12:36:4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印***文: ( 2024-12-26 11:13:3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汪***豪: ( 2024-12-12 20:46:0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宓***莉: ( 2024-12-11 10:33:1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敖***菡: ( 2024-12-13 04:02:13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宫***凡: ( 2024-12-10 04:41:5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沈***松: ( 2024-12-13 11:14:01 )

    挺好的,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