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57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精美图片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365600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1.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57

寄语:

新东方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试卷全新上市,内含5套高质量详解预测试题,考前自测、冲刺方便实用,附赠答题卡


内容简介:

《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是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倾力打造的新版考前预测详解试卷,内含5套高质量预测试题,每套试卷独立装订,均配有答案速查,方便实用。

本试卷*突出的特点是高质量的命题和详细的解析。在选材方面,试题文章的题材、难度、结构、长度等都贴合真题。在试题命制方面,试题难度、考点分布和题型搭配等符合命题规律。在解析方面,采取正反双向推导答案,传授实用的解题技巧,对难词、难句、出题点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详细讲解,所有题型(包括作文)都配有全文翻译。

随试卷附赠实考样式的答题卡五张,每套题均可使用,更有助于体验真实考试场景,实用高效。


书籍目录: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预测试卷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预测试卷二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预测试卷三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预测试卷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预测试卷五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试题答题卡


作者介绍:

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下属的国内大学产品研发机构,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研发项目包括教学内容研发、教学系统研发和教学产品研发。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各类考试的准确把握,依托语料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同时参考测试学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所研发的辅导用书充分体现各类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趋势,实用高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此书有一个较新的版本,新版购买链接如下:新东方 (2019)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

 

继备受好评的《考研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之后,《考研英语一考前预测5套题》是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的又一力作。得益于新东方在考研英语研究领域的积淀和底蕴,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倾力打造的这一考前预测试卷能高效地帮助考生进行临考自测练兵。

在深入研究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编写了本试卷。本试卷力求在考前较短时间内帮助考生强化解题能力和技巧,查缺补漏,*后自测和冲刺。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语料库精选真题同源文章,并依据测试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命制试题,有效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此外,本试卷提供了全面到位的解析,篇章结构、试题讲解、词汇句式、文章翻译等版块环环相扣,有助于考生在完成每套题后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在考前提升信心。

相信本书能帮助考研学子有效地考前练兵和冲刺,提升信心,赢取高分,顺利圆梦!


书摘插图



精彩短评:

  • 作者:Ljiljan 发布时间:2021-06-01 22:32:15

    与其说是绘本,我更愿意称之为诗集。

  • 作者:简不易 发布时间:2018-05-20 19:27:23

    注意克莱因作为咨询师,说的是训练而来的专家直觉,不同于吉仁泽眼中进化而来的本能直觉。因此,克莱因担心的是机器智能的发展逐渐剥夺像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获得专家直觉的机会。

  • 作者:常无有 发布时间:2022-01-01 08:50:02

    补。还是所谓淮南子专家呢……

  • 作者:荆乐堂二爷 发布时间:2021-05-05 17:22:20

    三星半。

    有时候完全被腰封指引未必是一件好事情,本书就是这样。我抱着延续作者《幽灵》的故事的初衷而来,实际上,差的挺多。

    大半部分,都是在写他和有夫之妇的恩恩爱爱。搞外遇嘛,不外乎那么几桩事情,然后不得不分开后,还是在想着肉体,肉体和肉体(一个十来岁小姑娘都能产生幻觉?),然后找个女人嘿嘿嘿,还不舍得花钱。不过,贵在真实,不作假。

    再个,作者妥妥的是托马斯·曼的铁粉,从《魔山》到《布登勃洛克一家》,如数家珍。就连本书的结构,其实都可以看成《魔山》的微缩版。只不过《魔山》里面,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成果”,本书就是青出于蓝了。

  • 作者:pickapickle 发布时间:2023-05-09 17:19:26

    很努力的往后看,但由于翻译上的一部分缺憾和没能实战其中的操作,变得没有前一本那么有趣

  • 作者:ᵀ ᴬ ᴺ ᵀ ᴬ ᴺ 发布时间:2018-01-21 11:00:09

    喜欢这个黄色的颜色,书本每页以各种不同的镂空形状为主,形状周围有夜光线条层层包围。没有一句话,书名表达一切。


深度书评:

  • 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经典情节

    作者:涂启智 发布时间:2015-06-05 16:55:31

    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经典情节

    ——评《经典情节20种》

    书名:《经典情节20种》

    作者: 罗纳德•B•托比亚斯

    译者:王更臣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4-2

    ISBN: 9787300209623

    小时候看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很是佩服孙猴子的火眼金睛,也为唐僧的糊涂痛心不已;现在看《生死狙击》等大片,心绪仍随主人公波澜曲折的命运而跌宕起伏。那些漫不经心的场景、动作或对话描述,其实都与人物后来生活具有某种隐秘关联,这就是情节的魅力。优秀文学作品或者电影电视都无一例外地包含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为何令人如此牵肠挂肚,让大家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悲欢离合?《经典情节20种》对此进行了精彩解读。

    罗纳德在书中详尽分析了探寻、探险、追逐、解救、逃跑、复仇、推理故事、对手戏、落魄之人、诱惑、变形记、转变、成长、爱情故事、不伦之恋、牺牲、自我发现之旅、可悲的无节制行为、盛衰沉浮这20种经典情节,揭示成功的情节如何把所有故事要素结合起来,并告诉你如何在作品中有效运用这些情节,从而让读者或观众对你的故事念念不忘。

    作者首先阐述小说情节构织的普遍规律。隐形的小说——好的小说已经隐去小说之形,让读者感觉不到是小说,以为是真实的生活再现,而实际上“该故事纯属虚构”。之所以“戏如人生”,是因为很多时候“人生如戏”。生活不仅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也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情节的共同特性——要善用冲突推动情节发展,让故事前因后果看似随意,不要给人以生硬印象,要让“主人公待在舞台的中央”,让核心人物完成高潮部分的核心活动。强大的力量——所有情节都可以分为两大类:身体的情节(动作的情节)的头脑的情节。作品中采用哪个情节演绎故事,取决于作者讲述的是靠行动支撑的历险故事,还是讲述内心活动和人性。事实上,一部作品中两种情节都会存在,只是谁主谁次而已。深层结构——如果说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呈现的情节指向“浅层结构”,那么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就是“深层结构”,任何时代或社会的小说抑或电影作品,都会蕴含价值观或道德,它是作品的灵魂,结构是骨架、情节是血肉。三角关系——三角是一个既线条简洁又关系稳定的结构样式,小说或电影作品中普适“三角关系”或“三次法则”,前者使情节避免单调又不致于芜杂,后者让情节一波三折而又不拖沓乏味。

    接下来作者探讨了20种经典情节以及它们的构建。它们都从属于身体的情节和头脑的情节这两种基本情节。作者认为,虽然这些情节存在已久,但不等于它们不再有效,恰恰相反,我们今天使用的情节依然是那些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曾经使用过的情节。作者每提出一类情节模式,即对其内涵进行阐释,接着解说情节结构或推进规律,并列举大量小说与电影作品予以实证,每篇结尾以“备忘录”形式说明这种情节模式应牢记要点与把握原则。本书内容涵盖令人经久难忘的故事情节模式,是对情节经营艺术的一次审美梳理与理性回顾,给有志文学创作者以有益启示,也给众多读者以生动的文学常识普及。情节有章可循。

    20种经典情节模式显然不能包含文学作品中的所有情节,我们对此当有理性认识,作者可不想创作者将他的书籍奉为圭臬,他只是提供路径指引或者思路可能,正像作者所言“并不能因为我所讲述的20类情节中没有涵盖某类情节而否定其真实的存在。”况且,经典评判还会呈现见仁见智情况。情节构思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当你进入写作时候,假如对故事走向感觉不错,一般不要偏离既定的情节设计,但是如果你对情节发展不够满意,你就可以偏离情节设定轨道寻找新的路线。无论何种经典情节,其实都具有共同特质:呈现惊心动魄或者柳暗花明的故事结构,折射打动人心引人思索的思想内涵。小说或电影当然也应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要冲出经典情节的束缚创造出新的经典,然而打破规则之前必须了解规则,对现有规则烂熟于心运用臻于化境之后方能推陈出新。这或许是《经典情节20种》闪光价值所在。

    作者说作品追求创新不是找到一个从未有人用过的新情节,不然就超出了人类共有行为的范畴,创意不适用于情节本身,但是可以适用于我们展现情节的方式。对此我不能苟同。我认为创意同样适用于情节本身,不仅在于对情节模式命名因人而异彰显主观性,也不仅在于情节模式概括总结带有个人局限性,即便20种、36种或者69种情节已经涵盖人类创作全部模式,但情节模式仍可创新突破。思维总是带有时代社会局限,情节构思亦然。未来新生事物继续涌现,而社会走向更加开明开放必然为作家创作自由提供更多可能和更大空间,情节构思怎能不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那样纵横驰骋?

    载于4月26日羊城晚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04/26/content_694719.htm?div=-1

  •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作者:人在旅行 发布时间:2019-01-22 10:22:29

    注:本文已发在《经济观察报》上。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付如初

    应物兄是谁?

    2018年底,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出版。这部长达84万多字的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只是因为李洱一写写了十三年,更因为从他的上两个长篇《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后,文学界一直对李洱的创作水准有预期,有期待。当然,出版之前《收获》杂志的选登预热,第一时间获得了读者好评也是它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甚至有评论家因此预言2018年将成为“应物兄元年”。

    李洱来自中原,是60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曾在高校任教。他很熟悉读书人这个群体,很多小说都以他们为主角,都算知识分子题材,尤其是中短篇小说,比如《导师死了》《午后的诗学》《暗哑的声音》等等。

    在他笔下,读书人过日子,或者说,日常生活中的读书人,跟别的群体有很多不同。他们总想追寻生活的意义,于是就会面对形而上和形而下、知与行、俗与雅的矛盾;于是这个群体就有了鲜明的性格特征:一件日常小事,在他们那里可能会有微言大义、九曲回转,但一件大事,或许他们又处理得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他们“文人相轻”、互不信任,但在名利攸关的当口,他们又可能突然急转弯。某些时候他们聪明之极,直抵问题本质,某些时刻他们又不谙世事,冒着纯真酸腐的傻气。俗雅得当、大俗大雅,是“圣人”的境界,而大多数读书人,遍读圣贤书还是做不好一个普通人。书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也是横在他们和世界中间的障目之叶。

    有意思的是,不仅人物是这样的特征,李洱的小说也是这样的特征。他的小说通常都会有“三多”:细节多,知识点多,人物微妙心理多。而这些,全都靠掌控语言的多义性实现。李洱特别擅长“饶舌”,擅长在小说里制造语言的“烟雾弹”,制造前后矛盾、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效果。此前他的长篇代表作《花腔》,以瞿秋白为人物原型,从独特的角度写了近现代历史上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就是靠着语言本身的歧义效果,李洱踮着脚尖蹚过了历史的雷区和创作的雷区,充分展现了一个作家把握复杂历史,把握敏感人物的智慧。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他用华丽繁复的方式耍的历史“花腔”,仍难有出其右者。

    人文知识分子总是靠书本、靠表达谋生,离开了语言的喧哗和理解的歧义,他们就丧失了主体性。当然,语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手下的笔,嘴里的话,在特殊的年代曾经是他们被毁灭的由头,也曾经成为他们相互缠斗的利器和标记他们人格高下的尺度。即便现在,也有可能成为这个群体间矛盾的渊薮。如此说来,知识分子群体在小说中、历史中,天然地充满了戏剧性和命运感,难怪李洱一直在这个群体中开采自己的创作能源。

    《应物兄》写的还是这个群体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它立意更宏大,结构更庞杂,细节更密实,意味更丰富。它由表及里,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大学成立儒学研究院的故事,居然裹挟了当今中国的各个阶层,映照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光怪现实。这还不算,它的触角早已触探到历史深处,最后,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竟也露出峥嵘。一部小说有如此丰富的现实意味、历史意味、文化意味和人性意味,在当代文坛已是很久都没有过的情形了。

    整部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主人公应物兄像一只灰色的蜘蛛,缓慢爬行,所到之处虽没有情节上的大波大澜,情绪上的大悲大喜,冲突上的大破大立,却总是牵一发动全身,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牵扯全局,埋伏隐患。他织得如此认真,每打一个结都如刺绣一般,慢、优雅、细密、结实,但最终,他所有的心头翻滚都不过是杯水风波,一番风雅的设想也不过是几种俗趣的汇聚,象牙塔中的建功立业原来也只是权、钱、欲搅动的一阵红尘风雨。他命运的荒诞,就像名字从父母给的“应小五”,变成“右派”老师给的“应物”,又被出版商阴错阳差写成“应物兄”一样,让人啼笑皆非,难置一词。

    可以说,应物兄从一开始就是“缀网劳蛛”,逃不脱可悲的定局。可悲,却不是悲剧,因为他并不是被毁灭的“价值”。他是一只有名有利的中产阶级“劳蛛”,一个职业化的、合宜的知识分子,学术是他的谋生手段;不找麻烦,不跨出认可的界限是他的行为准则;同时,为了让自己畅销,让自己体面,他不与人争论、不涉政治,为人处世力求“客观”。他早已是没有知识分子生命的人,是另一种技术官僚。他与世界、与自己、与价值,没有不可调和的紧张感,因而,他的被毁灭没有悲剧的审美意义。

    应该说,李洱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写出了感伤,写出了遗憾,写出了克制和隐忍,却不碰血和泪。他不想让笔下的知识分子变成批判社会的媒介,因为跟社会变化的巨大扭曲力相比,知识分子自我扭曲的力道也毫不逊色。他们对名节问题的不忧不惧,早已与常人无异。

    置身其中而不可怜自己,是李洱作为一个作家的大高明、大智慧,或许也是他读懂了孔子“圣人”之志的表现。置身如此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下,中国作家倘若没有一点阳儒内道的精神,倘若不能把握又入世又逍遥的分寸,或许是无法拿起笔的。

    除了话语权,他什么都没有失去

    在坚守价值的时代,知识分子是有悲剧感的。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因为坚守让他们“穷酸”。如今,市场经济了,文化被重视了,文人有地位了,应物兄也变成受电视和出版商追捧的“学术明星”了。他面对的问题就再也不是是否安贫乐道的问题,而是名利场中道将焉附的问题了。事实证明,这个挑战更大。

    小说中,校长葛道宏责成应物兄主抓儒学研究院成立的工作,表面看,他是青年才俊、社会名人、学术带头人,他对研究院的总体架构、人事构成、研究方向等等,都有发言权。而且,他的岳父是自己的导师、德高望重的教授,同学是现任副省长,得意门生是省长秘书,学生中也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要做成这件事,他是不二人选,而且从一开始启动,就几乎是万事俱备,只欠海外儒学大师程济世回国这股东风。然而,就是这“等风来”的过程,搅动了所有的尘与土,灰与霾。

    这尘与土、灰与霾,牵扯着济州大学的三代知识分子、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四代知识分子,乃至一直可以牵扯出身处儒学源头的孔子及孔门弟子。这牵扯的背后,是自有儒学以来,“士”这个阶层非官非商,又不拒官不远商的特质,是他们“上不列于贵族,下不侪于平民”(钱穆语)的悬在社会半空中的宿命,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训诫与社会转型相遇时候,遇到的种种“原罪”般的问题。

    书中写,济州大学最老的一辈教授,最早的四大博导:研究柏拉图的女博导何为(芸娘),经济系研究亚当·斯密的张子房,应物兄的岳父、导师乔木,西南联大闻一多的学生,考古学教授姚鼐。除了人文学科的,这一辈人中还有物理学教授双林。他们曾一起去干校,后来一起参与新中国各个学科的草创。应物兄这一代,包括敬修己、文德斯、乔珊珊等,他们是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后来又赶上了出国潮,大多学历很高,还有“出口转内销”的经历。第三代就是应物兄的学生一代,他们是完全市场经济的一代,乖巧的实用主义是他们的行为特征,“精致的利己主义”(钱理群语)是他们的另一个形容词。

    除了这三代,书中还特意由1983年姚鼐的一节课写到了闻一多。这一节对闻一多学术成就和政治影响的关注和评价,非常精彩;对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角色的议论,更是妙笔生花。闻一多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最后作为“民主斗士”牺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象征意义和典型价值的知识分子。书中借姚鼐之口称他为“不发牢骚的屈原”,进而以“屈平沉湘不足慕,复生引颈诚为输”,劝解那时候对社会抱着过高理想化期待的青年学生,引发了一番争论。

    对西南联大的一代,李洱不无伤感地说“一代人正在撤离现场”;对自己置身其中的八十年代这一代,他无比感慨地说:“求知曾是一个时代的风尚”,如今风尚变了;而对市场经济的这一代,他似乎无话可说。李洱只是不停地讲述细节,讲他们的钻营,讲他们的妥协,讲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与钱、权、色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应物兄》用无数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讲述知识分子职业化、中产化之后,在权钱围剿下的坍塌甚至比意识形态的拨弄、比理想情怀的愚弄、比身处社会底层的困窘更惨烈、更致命。表面看,他们已是话语权在握,风光无限,但其实,所有的话语都只能转化成生产力,乃至GDP。这种转化反过来迷惑他们,让他们以为自己成了学术的主体,“道”的主体,依旧承载着感时忧世的社会功能。其实,他们早已工具化了,成了知识的贩卖机,社会庸俗化的助推器。

    英国学者弗兰克·富里迪在一本叫《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的书里认为,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做什么工作,而是他的行为方式,他怎么看待自己,以及他维护什么样的价值。由此,弗兰克对英国大学在学术官僚主导下的“去精英化”、职业化趋势痛心疾首,因为这样的主导,产生了真理和知识的普遍相对主义,加速了社会弱智化的进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多学者的职业化权威并不能拯救他们社会影响力日渐弱小的颓势,更不能避免让他们成为只关心物质和日常俗物的“庸人”。而且,更令人沮丧的,知识分子角色的贬值、媚俗、妥协甚至帮闲是结构性的、群体性的、趋势性的,难以改变。

    世界从来都是在更大的力量主宰下自行其是,知识分子只是以为自己有发言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物兄》虽然没有写出个体的悲剧感,却写出了一个群体,一种身份的大悲剧。应物兄的样子时常会让人想起《围城》中的方鸿渐,让人想起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无用之用”,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主体特征之一,尤其是儒家知识分子,不然也不会有“孔子是一只丧家狗”的说法。在一个相对健全的社会,或者说,曾经在孔子的时代,这种“无用之用”很有价值,甚至能够起到匡正时弊、矫正偏颇、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如今,外因和内因都变了,这个群体的“无用之用”,或许就只能在文学中了。

    文学头上悬着什么?

    如今的时代,显然不属于文学,甚至文学的声望极低,声称不读文学、不读小说的人越来越理直气壮了。其实,这声音不新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蒙就已经提出“文学失去轰动效应”的问题了,如今,连这样的问题也不成其问题了。

    追寻文学衰落的原因,或许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作为从业者,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文学衰落的结果。结果之一,就是小说失去了标准。一部有价值的小说很可能也无人注意,因为它得到的评价和赞美也可能像其他无聊之作一样,评价标准的混乱已经让读者对评论家、出版商那种靠形容词升级进行评价的方式极度不信任了。甚至有更极端的声音认为,不只是失去标准的问题,是小说的整个生态都坏掉了。

    就在这时候,《应物兄》出版了,而且其与众不同的价值迅速被识别出来。它的特质,它在把握现实的时候显示的,超越“问题小说”和“人性文件”的智力和创造力,让习惯于读经典文学的专业读者都兴奋不已。

    卡尔维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经典的唯一准则,是能不能禁得住重读;奥威尔认为,当代小说最值得操心的标准,是能不能流传后世。从可堪重读和流传潜力来说,《应物兄》或许具备经典化的潜质。它的庞大、丰富、复杂,它以儒学为纲,以知识分子角色转变为目,所呈现的社会转型期的生态,可能会变成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学标本。同时,它在美学上“无目的地合目的性”的尝试,以细节和知识为文本扩容的努力,都足以给它更多的空间和可能。多年之后,《应物兄》或许可以为这个阶段的小说,或者文学,挽回一些声望。不仅因为它的主题,还因为它的质量。

    奥威尔在评价狄更斯的时候说,狄更斯用细节叠加细节的方式,为小说增添寓意,似乎做到了对谁都攻击,而又不得罪谁。因为他“不是一个偷偷活动的灵魂拯救者”,不是以为修改一些规则、废除一些现象,世界就会完美的“好心的白痴”。也因为他的目标不是社会,而是人性。对人性,文学是没有建设性目标的。狄更斯创造了一种“狄更斯式的繁琐”,打破了悬在文学头上的各种理论和力量,靠独具一格的个性流传了下来。

    《应物兄》有李洱式的繁琐,也有《红楼梦》式的琐碎,还有《儒林外史》式的多视角叠加。它遍布机锋,“婉而多讽”;也遍布知识,曲而多义。《论语》等儒家典籍自不必说,道家学说、《易经》、柏拉图、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等,书中也是信手拈来,不惧读者耐心和知识构成。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写了很多动物,还无法克制地写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狗、马、驴、鸟、蛐蛐等等,其详尽程度堪称小型的百科辞典。这情形就像各种次要人物都有名有姓,李洱几乎是不厌其烦地让他们走马灯似地认真登场一样。读者一边被挑战,一边与他心照不宣:所有这些都是有所指的,有对应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李洱式的虚实相应。

    李洱不回避小说跟现实的对位关系,甚至有意为之。应物兄的代表作叫《孔子是条‘丧家狗’》,很容易让人想到北大学者李零的畅销书《丧家狗》。李零对孔子及其155个门徒(包括他儿子孔鲤)的细致梳理,对《论语》的当代化解读,显然给了李洱不小的启发。小说中的人物,甚至可以从孔子的门徒中找到性格上的对应关系。比如出资人黄兴,直接就被叫为子贡等等。同时,八十年代曾经发生的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比如李泽厚的大学演讲等等,都直接入小说。李洱故意让文化传统、多元现实、复杂人性、敏感区域,甚至读者的知识储备,这些永远悬在文学上空的力量直接出现,故意让它们一起把人物和故事压成碎片,但同时,他有能力让它们一起成就无所不包,又随处开放的小说。这是他的文学自信,也是他的美学顽强。

    说起来,小说的对应物和开放性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其中一个例子是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和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对话的时候,提到地下出版或许会帮助极权环境下的作家寻找到更有觉悟、更有思想、更有感受力的高质量的读者,在这种意义上,压制力量恰恰成就了作家的写作价值;而在美国的自由社会,表达的无限制让他感受到的也是接受的不严肃,娱乐化、庸俗化的致命冲击,让他很难找到精神动力。

    另一个例子是齐邦媛在散文集《一生中的一天》里提到的一次布拉格笔会。一个来自苏联解体后,使用极小语言的国家的作家说:解体之前,我们用俄语写作,读者很多;如今,我们自由了,用母语写作,却连出版都很困难,“我们的声音,只有寒风听见。”

    正像没有七十二门徒,就无法成就孔子一样,通过不加掩饰的对位,《应物兄》巧妙借重的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借重的是儒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含义,当然,它更巧妙地借重在于,以儒学为文化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的中国读者——其中的专业读者对它的阅读和阐释或许将是无止境的。

    钱穆先生在《孔子传》中如此形容孔子在齐鲁施教时候的景象:

    “当时孔子门墙之内,亦如山之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水之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所谓如天地之化育。”

    《应物兄》中的景象恰似这一番描述。在这样的天地之中,讲述人的是非得失,出入进退。而孔子所说的:“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也是李洱的一声叹息,所以,他才会让所有的人物,生的时候,无比繁复,死的时候,干脆利落;所以,他才会让丑陋的和美好的,值得重视的和不值得重视的,值得感动的和不值得感动的,并列而行。

    建儒学院就像滚雪球,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来推一把,最后,连拆迁和城市改造都被纳入规划范畴了,那它还建得成吗?程济世先生念念不忘的叫“济哥”的蛐蛐真的灭绝了吗?以生物学者的疯魔为代价杂交出来的蛐蛐真的是“济哥”吗?即便找到了原址,程家老宅真的能够复原重建吗?没有济哥和老宅,他还会回来吗?应物兄对美好女子陆空谷的情感落空了,他会跟乔姗姗复婚吗?突然,一切还没结果的时候,应物兄被一辆车掀翻在地,小说结束了……

    至此我们才会发现,悬在文学上空的重要力量,还有语言。是李洱式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眼前的世界。有意思的是,他喋喋不休,我们却不打算沉默以对。或许,这就是好小说的魅力,它让人有话要说,因为它与我们有关。

    《应物兄》果然是“我们的应物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522+)
  • 排版满分(266+)
  • 情节曲折(634+)
  • 方便(91+)
  • 目录完整(206+)
  • 藏书馆(260+)
  • 已买(172+)
  • 收费(431+)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4-12-24 11:07:0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仰***兰: ( 2024-12-22 17:45:0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瞿***香: ( 2025-01-04 21:12:5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林***艳: ( 2024-12-19 13:02: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宫***玉: ( 2025-01-08 22:30:25 )

    我说完了。

  • 网友 印***文: ( 2024-12-12 19:09:1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詹***萍: ( 2024-12-16 08:23:1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融***华: ( 2025-01-02 17:49:4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益***琴: ( 2025-01-07 12:51:0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陈***秋: ( 2024-12-26 16:49:1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