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手工宣纸线装3函13册 全彩印刷不带箱)芥子园画谱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芥子园画传(手工宣纸线装3函13册 全彩印刷不带箱)芥子园画谱天津古籍出版社精美图片
》芥子园画传(手工宣纸线装3函13册 全彩印刷不带箱)芥子园画谱天津古籍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芥子园画传(手工宣纸线装3函13册 全彩印刷不带箱)芥子园画谱天津古籍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50497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850.0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29

寄语:

全新正版,出版社直供,闪电发货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谷钱钱 发布时间:2022-01-26 21:13:06

    我竟然摘录了近五千字的内容,牛逼是真牛逼!

  • 作者:233 发布时间:2010-12-19 19:21:16

    随便翻了

  • 作者:逆旅客 发布时间:2020-05-31 17:48:32

    非常好用的词典,很多关于细节的解答,解决我了不少问题。

  • 作者:川端鲁慢 发布时间:2018-04-05 21:25:32

    买了其中几本,觉得比王财贵那个舒服,每天诵读道德经。其他的像楚辞这些拿来当拼音参考书,要是在多出些其他古籍就好啦(贪心)。PS:为什么开篇要有孔子像,还附加了几句恶心的字眼。

  • 作者:阿依土拉公主 发布时间:2018-01-04 14:25:37

    文字没看,当图册查的,很详细,就是当时译名和现在出入有点大。

  • 作者:咸南海東 发布时间:2024-01-10 00:43:01

    看完了图书馆借来的,还是决定扫描下来,部分观点虽然老了些,但确实相当清晰。


深度书评:

  • 唐宋八大家.韩愈

    作者:依然 发布时间:2010-03-09 13:23:59

  • 那个并非愤青的鲁迅

    作者:姬一鸥 发布时间:2009-09-22 15:16:43

                         

     

     一 引言

           最近读到些关于鲁迅的新闻:中学课本要减少鲁迅的篇目,他在北京的旧居也列入了拆迁的计划。新闻的出现,自然引来许多的议论。有人觉得无所谓,也有人极力反对。不论对鲁迅的态度有怎样的差别,有一点却是为很多人所认同的:鲁迅是一个批判现实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愤青。这样的印象大概来自中学的课本中那些鲁迅的杂文,和别人回忆鲁迅的文章。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充满讽刺意味,一方面,我们对官方教材所宣扬的观点,抱着怀疑甚至逆反的态度,他们歌颂鲁迅是一个革命者,我们就是不去崇敬他。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从别的地方获得知识,又不得不把从官方资料中获得的知识,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把鲁迅当作革命者和愤世嫉俗的人。实际上,为了支持其中的观点,教材选取的材料,往往也值得怀疑,至少也是不全面的。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鲁迅参加杨杏佛追悼会时,出门有意没有带钥匙,以示视死如归的决心。这个故事出自许广平在大跃进时代写的《鲁迅回忆录》[1]。近年来已有人认为,这本书,出于迎合时代需求的目的,添加了许多与事实相悖的记述[2]。即使不做历史性的考究,单从鲁迅本人的行事思想出发,这个故事就很值得怀疑。鲁迅向来反对无谓的牺牲,柔石被捕后,鲁迅立刻举家搬进租界,并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磐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逃走了。”[3]何况出门不带钥匙,更像是行为艺术,最后回家了,莫非还要撬锁进门不成?对于“刘伶喝得酒气熏天,使人荷锸跟在后面”,鲁迅一语点破说“虽然自以为放达,其实是只能骗骗极端老实人的”[4],他自己怎么会做这样哄极端老实人的事?这个例子不仅说明,我们印象中的鲁迅,未必就是真实的鲁迅吗,它也告诉我们,阅读鲁迅本人的作品,才是理解鲁迅,评价鲁迅的必经之途。

           

    二 娜拉走后怎样

        常看到这样的问题,如果鲁迅活到现在,会怎样? 他还敢揭露社会的黑暗么?会不会因文入狱,或者流亡海外?我想:如果活到现在,鲁迅也许还会批判社会,但绝对不会弄得身陷囹圄。某名人说要继承鲁迅的精神,至少要有两条命,鲁迅是不会做要两条命才能做的事。鲁迅自己说得清楚:“君子之徒曰:你何以不骂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呢?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这些诱杀手段的当的。”[5]鲁迅尊重那些为了理想、革命付出献血和生命的人,并在他们的坟头添上花环,但另一方面,鲁迅对待种种理想、革命和运动,却抱着冷静和怀疑的的态度。所以鲁迅沉痛的纪念刘和珍,却又说,请愿本身,意义是很寥寥的。[6]

    鲁迅的冷静和怀疑,源自鲁迅式的反问方式:革命胜利了、理想实现了、运动目的达到了,然后呢?阿Q高喊着“革命革命”,城头插上了青天白日旗,人们的生活却还像往常那样过。文学青年涓生和子君冲破家庭社会的阻力结合了[7]。他们在一起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壁上挂着雪莱的铜版像。这不是标准的理想爱情么?“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不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宣言吗?可这段恋情,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没有“实时更新,生长,创造”, 最终不得不以妻离夫散作结。鲁迅做过题为:《娜拉走后怎样?》[8]的演讲。娜拉的出走是女权主义的胜利,可“娜拉走后怎样”呢?。鲁迅的答案是堕落或者回来。

        通过“之后……又怎样”这些反问,鲁迅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人本身,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些人本身之外的东西,实际只是虚妄。单以社会的变革而论,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会有发达的生产力、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也会保障个人人性地充分发展。可即使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至多也只是一个起点,而远不是终点。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9]鲁迅是在说:如果人的蒙昧、麻木不改变,即便大家一并来到了天堂,天堂还是会有黑暗。就像祥林嫂、孔乙己的悲剧,并不只因为封建制度的黑暗,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所以鲁迅说:“中国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10]社会对人摧残,从根本上说,是人对人的摧残,是人既被吃又在吃人。因此社会的种种丑恶,是根植在每个人自身的东西,并不可能因为社会革命与运动而得到根本的疗治。而且事实证明,那些试图改造人精神面貌的政体,带来的往往只是思想上的专制。因此把社会改革当成包治百病的良方,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鲁迅不是把改良社会,而是把“改良这人生”,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为写作的目的。[11]

        既然社会问题的根源,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那么就没有谁可以逃脱其中的干系。鲁迅发现自己,也在帮着排吃人的宴筵[12]。所以鲁迅“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是无情面的解剖我自己。”真正的批判精神,正是指向人性和自己。

        可鲁迅的这种批评精神,却被肤浅的理解作了揭露现实的黑暗。甚至有说法认为,“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13]这种把责任完全归咎于社会与时代的说法,既低估了人的恶,也低估了人独立的力量。“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14]。“义”的含义,是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真的批判者,不会在宽松的年代才去批判,在高压的年代就放弃思考。即便他们会沉默,也绝不会被奴化。一个连底线都不能坚守的人,又怎么担得起批判二字。这个时代出不了鲁迅的说法,只不过给许多人放弃原则的借口。人们乐意听到这样安慰,他们做不来鲁迅,不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是因为没有生在一个好时代罢了。实际上, “说中国人失掉了批判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5]和古时一样,这个时代,同样有人在苦苦地探索,沉痛地批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汲取力量,而不是坐等好时代的到来。

        所以与其说社会把我们逼得很现实,倒不如说我们认识不到好的东西,或者对那些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缺少坚持的力量和勇气。民主制度不能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它只能制约人不做坏事,鼓励人多做好事。民主制度的绝对意义,是建立在承认人永远无法消除自身恶的前提上。这个前提显然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观点。个人如果放弃了个人的责任,只能是一方面抱怨社会吃人,一方面又帮着着排吃人的盛宴。试想现在的每个青年人,或者少年,都明了个人的责任,有正直的灵魂,等到他们成长起来以后,成为社会的主流,哪里还会有腐败和麻木。可实际上,大多数批判现实的人,做了家长的,回到家还是去教育孩子世故一些,刚工作了的,也依旧去做些惟实惟利的事情。这样下去,社会何时才有改变的希望?

        鲁迅说过:“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16]在温和的专制体制下,与暴力革命相比,每个人的默默坚持、默默改变身边的人,是更可行,更好的选择。不去阿谀上司,尽量说真话,不能说真话就沉默,底线是不说假话。即便没有完全坚持自己想法的勇气,也可以给那些坚持的人一点鼓励,至少也不要围观甚至嘲讽他们幼稚。至于觉醒的或半觉醒的,更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其他人,身边人做了好的事,鼓励他,不好的事,善意的劝解他。就像河流中立着的石柱,虽然会被冲刷掉棱角,但只要立在那里,也细微的改变了河水的流动。等到不倒的石柱多了,河流也就变了样子。

     

    三 和光阴偕逝,逐渐消亡

        一九零七年,鲁迅和一些留日学生,听说徐锡麟被杀的消息,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身为徐锡麟学生的范爱农却反对这一主张。鲁迅中回忆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17]

        显然,鲁迅也曾有做热血青年的时候:容不得半点的黑暗或者与自己理想不同的东西,恨不得立时就把这些黑暗、异见清除,否则便有生活无法继续的苦闷。这样的热情自然有它的天真可爱在[18],很多人也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他们大抵希望凭着一时的血气,就把地狱变作天堂。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通过制度的改变,政权的更替,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人不能一辈子停留在原地,还需要不断去反思,从而进步。我们被一些口号所鼓动,是不是因为必定胜利的前景的召唤。我们期盼立时的改变,是不是只因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分享胜利的果实。如果值得探寻的东西并不允诺光明的前途,如果推动人类社会哪怕小小的进步,也是需要长久、持之以恒,甚至没有止境的努力,我们无法等到完成的时刻,也不会被后人记起,我们还会有那么大的热情去参与吗?如果我们热情因此变得冷淡,我们那些所谓血性的行为,会不会只是一时冲动或者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呢?

    所以鲁迅一再引用裴多菲的话:“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19]既然人类的进步,在于人自己的改变,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可能。对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就在眼前的说法,不过是虚妄。而为了虚妄的希望去奋斗,难免掺杂着功利的色彩,倒是绝望中的抗争更坚决些[20]。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鲁迅并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经营传世之作上。鲁迅翻译了近五百万字的外国作品。这些译著,从信达雅的角度衡量,算不上乘的作品,只是让当时的人们接触到外国的文学和思想。待到更好的译本出现,便自然的退出历史舞台。鲁迅也写了大量的杂文,但鲁迅并没有把它们归为文学创作,并希望“自己的文章和文章中所攻击的现实都能够速朽。”[21] 从传世的角度上说,翻译和写杂文,也不过是做没有希望的事情。作为一个有创作天赋的人,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是没有痛苦的。在《华盖集》的题记里,鲁迅提及有人劝他少做短评,说自己也知道创作的可贵,“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 虽然“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22]可鲁迅把自己看作人类进化链条中的中间物[23],扫除行进路上的障碍,并与一起被清除的障碍一同消失,也就够了,不必留下千秋万代的丰碑。

        现在很多赞扬鲁迅批判精神的人,不仅没有意识到鲁迅在写杂文时甘作中间物的苦心,却以为批判当作了与泄愤等同的东西。实际真正的批判,不只是为了揭露,更是为了清除,至少也是提醒他人,不要堕入圈套或中了暗箭。现在那些列举出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然后呼号几句“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的写法,是算不上批判的。人人都知道“正龙拍虎”、“黑窑奴工”的荒谬,你也跟着骂几句,感叹某城某地的沦陷,显示自己的胆量和见识。如果你骂得比别人更狠一些,或许能赢得同骂者和看客的喝彩,可这又有什么深的意义呢?批判就是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么?何况在网络时代,码几行字,和众多网民一起,骂骂社会,是最不费成本的事,不过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24]的一例罢了。前面已经说过,批判少不了揭出人的恶,但更要探寻根源,反思自身,把自己和别人一同送上审判台。可有些人明明知道大众狂热、愤怒的背后是人性的弱点,不但不去唤醒、引导,却以说出人民心声,代表人民利益的名号,去利用这些弱点,煽动人的情绪,为自己积聚人气,满足振臂一呼,应者影从的虚荣。我们不需要这些伪批判者,我们需要的,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思想者,敢于表达和大众观点不一致的独行客,把青年的热情化作坚持不懈努力的动力的现代启蒙者。那些被批判的东西,才有渐渐消亡的希望。

     

     

    四 从柏拉图的“洞穴”到鲁迅的“铁屋”

        最后要提及的是鲁迅与启蒙者的关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段著名的“洞喻”。一群囚徒从小就被绳索捆在洞穴里,他们不能扭头,只能看到火把映照下,物体投到到洞壁上的影子。其中有一个囚徒挣脱了桎梏,逃出了洞穴,看到了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世间万物。于是他跑回洞穴,告诉其它的囚徒,他们看到的,只是幻像,真实的事物是另外的样子。可是剩下的囚徒不仅不相信他,还把他当作疯子处死了他。

         柏拉图用逃出去的囚徒喻指向大众宣扬真理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一样,那个囚徒被杀掉了。这是一个古典式启蒙者的悲剧。哲学家的个体遭遇是悲惨的,但哲学家本人对光明的存在,通向光明的途径,是确信无疑。对自己启蒙的举动,是无怨无悔的。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在临刑一刻的笑容。

        可现代的启蒙者,已经无法这样胸怀坦荡的走向刑场。甚至启蒙(enlightenment)者这个称谓,都有了疑问。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光在哪里。鲁迅和劝他作小说的钱玄同,有过这样的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25]

      从柏拉图的“洞穴”到鲁迅的“铁屋”,封闭空间中的黑暗是一样的,启蒙者的确信却没有了,“启蒙”还是不启蒙,对启蒙者竟成了一个艰难的人生选择。“启蒙”不可避免的意味着替别人做出选择。这件被古典启蒙者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了鲁迅等现代的启蒙者那里,却成为了需要反思的事情。鲁迅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炕,都由我自己负责。如果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途,我就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孽。”[26]别人的生命是别人的,替别人生命做出选择的责任,启蒙者是难以承担的。何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感觉,那些启蒙者心中的美酒,会不会是别人致命的毒药呢?对启蒙者来说,走出柏拉图的“洞穴”,外面是光明的世界。这是无可怀疑的。但 “铁屋”外面是什么呢?钱玄同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可是到了铁屋外面,就一定有阳光和充足的空气么?会不会依旧是一片黑暗呢?打破铁屋打破的是对个人的束缚,而不是人生路上的障碍。至于再怎么走,每个人都不清楚,都需要探寻。[27]被唤醒的者走上了适意的道路,唤醒者能收获几分欣慰,被唤醒者若是经历了很多痛苦,甚至身受重伤,唤醒者面不了有深深的自责。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启蒙者,不再坚定、勇敢、热忱,确信自己找到了济世的良方,而是犹豫、彷徨、甚至有些阴冷,生怕未熟的果实毒死了偏爱自己果实的人。他们在启蒙实践中,经历着抉择的苦痛,灵魂的拷问。古典启蒙殉难者,他们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被送上了绞刑架。,可鲁迅这样的现代启蒙者,却是每时每刻,都被钉在十字架上,承受内心的挣扎和煎熬。他们更像是《西绪福斯神话》中的荒谬英雄。在苦痛中呻吟歌唱。“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28],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反观现在许多以启蒙者自居的人,没有这种心灵的沉重感,却有“人生导师”的优越感。言必称现代性和普世价值,以为他们所指明的道路是人类进步的不二法门,反对他们的人俱是保守落后和无知的代表。我觉得,他们并不是真心的为大家好,不过是炫耀自己接触过现代文明,高人一等罢了。对这些人,鲁迅有段话说得好:“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29]

     

    四 后记

        在我出生的年代,家里找到鲁迅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第一次读课本之外的鲁迅作品,是上初三的时候。每晚九点半之后,我都会从课桌里拿出鲁迅的书来读,就这样读完了《野草》和《彷徨》,很多读得都不大懂,却依稀可以感到他行文的气势。上高中以后读了他很多杂文,大概所有结了集的杂文都至少读过一遍吧。不知不觉也学着鲁迅的笔法,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装腔作势的地方,也少不了为了讽刺而讽刺,打着忧国忧民的旗号,去谋求不花成本攻击的快感。一丁点的不平等,就成了浓黑的悲凉,细小的悲伤,便让着要挖一个小孔,供自己呼吸。那时候也喜欢鲁迅的散文,《纪念刘和珍君》、《 孩儿塔》的序言,我都能通篇地背下来。鲁迅他经常解剖自己,我开始在本子上记一些小杂感,大致也与读鲁迅作品同时,这两件事的重叠,大概不是偶然吧。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读到钱理群先生自选集《压在心上的坟》中的讲《野草》的演讲实录。钱理群介绍了鲁迅在《野草》中的“绝望哲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那个时候,由于对“马克思哲学”的逆反心理,我对一切哲学著作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钱理群的那篇演讲,对我接触哲学,有着开蒙的意义。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读一些存在哲学的作品,一些西方哲人的呼号,在鲁迅的作品中也可以听到回音。每次读鲁迅的作品,总能获得新的体验,有时也感到惋惜,他写给自己的东西,实在太少。最近一次借出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诗歌散文全编》,给这本书作书评,也成了我写这写文字的借口。如果这片花了三周业余时间写出的东西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就算是我对鲁迅、钱理群二位先生在思想上启发的报答了。注释中的链接只是提供查找的方便,有机会还是读文本的好。我会不断校改这些文字,它不断更新的版本在这个链接上。

     

    注释:

    [1] 《鲁迅回忆录》,《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五辑)》,三百七十页。

    [2] 比如:《文艺争鸣》02年第一期上王彬彬写的:《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

    [3] 见《为了忘却的纪念》

    [4] 见《写在〈坟〉的后面》

    [5] 见《〈坟〉的题记》

    [6] 见《纪念刘和珍君》

    [7]见《伤逝》

    [8] 见《娜拉走后怎样》

    [9] 见 《野草 影的告白》

    [10] 见《答有恒先生》

    [11] 见《我是怎样做起小说》

    [12]见《答有恒先生》 :“ 我发见了我自己是一个……。是什么呢?我一时定不出名目来。我曾经说过:中国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但我现在发见了,我自己也帮助着排筵宴。”

    [13] 陈丹青的演讲:《鲁迅是谁》

    [14] 见韩愈《伯夷颂》,亦可参看陈寅恪为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写的碑铭。

    [15] 改自《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 原文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以及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6] 见《娜拉走后怎样》

    [17] 见《朝花夕拾 范爱农》

    [18] 见《〈集外集〉 序言》 :“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现在是比较的精细了,然而我又别有其不满于自己之处。我佩服会用拖刀计的老将黄汉升,但我爱莽撞的不顾利害而终于被部下偷了头去的张翼德;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19] 见《野草 希望》

    [20] 钱理群关于《野草》的演讲,深入浅出的介绍的鲁迅“在绝境中抗争”的思想。

    [21] 这句话的出处存疑,或来自《野草 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我印象中鲁迅的确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查明后补上。

    [22] 见《华盖集 题记》

    [23]见《写在〈坟〉的后面》 :“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大半也因为懒惰罢,往往自己宽解,以为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动植之间,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都有中间物;或者简直可以说,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当开首改革文章的时候,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作者,是当然的,只能这样,也需要这样。他的任务,是在有些警觉之后,喊出一种新声;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但仍应该和光阴偕逝,逐渐消亡,至多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并非什么前途的目标,范本。”

    [24] 见《最先与最后》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5] 见《呐喊 自序》 。

    [26] 见《华盖集 北京通信》

    [27] 如《写在〈坟〉的后面》 :“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在寻求中,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而憎恨我的东西如所谓正人君子也者偏偏都矍铄。”

    可参看《野草 过客》

    [28] 《华盖集 题记》

    [29] 见《导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586+)
  • 格式多(367+)
  • 博大精深(310+)
  • 无广告(628+)
  • 好评多(361+)
  • 五星好评(554+)
  • 情节曲折(236+)
  • 体验好(564+)
  • 推荐购买(451+)
  • 愉快的找书体验(526+)
  • 引人入胜(157+)
  • 图文清晰(107+)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4-12-25 17:58:25 )

    好用,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4-12-19 09:29: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相***儿: ( 2024-12-11 08:29:39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居***南: ( 2024-12-27 23:21:0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利***巧: ( 2024-12-12 06:13:0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戈***玉: ( 2025-01-08 22:04:58 )

    特别棒

  • 网友 瞿***香: ( 2024-12-20 01:54:0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宫***凡: ( 2025-01-07 19:28:3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益***琴: ( 2024-12-25 13:06:2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01:40:0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郗***兰: ( 2024-12-14 21:41:1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18 21:00: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常***翠: ( 2024-12-22 03:51:25 )

    哈哈哈哈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