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明珂【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明珂【正版图书】精美图片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明珂【正版图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王明珂【正版图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305124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
  • 页数:241
  • 价格:82.5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15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王明珂是杰出的历史人类学家,现为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海峡两岸学术界极具影响力。这是他的首部随笔集,分为三辑。在“思亲怀人篇”,作者深情回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怀念恩师,重新发现边缘时代的边缘人 ,寻访学界前辈的足迹,观察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学术反思篇”是全书的重点,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学术反思与深沉的现实关怀。“学术访谈篇”收录了三篇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与研究经验。作者矢志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这使他的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达,深具现实关怀与学术反思力。


书籍目录:

思亲怀人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父亲给我的信中写道 “吾一生戎马,从未做出对不起国家社会的事,今受小人陷构……”我流着泪读他的来信——他说的不是真话,但我更能因此感受到他的痛苦。为了生活,为了让妻儿及村中朋友瞧得起他,他挣扎于做个正直的军人和有办法的大人物之间,而至死他仍相信自己是个军人。

在成都的一个小茶馆里

在他的学生与同僚心目中,K.C.更代表一位和善且平易近人的老师与朋友。

黎光明 一个边缘时代的边缘人

他在学术上并无伟大成就,屡经颠沛和事业波折,人格上或有瑕疵,死于一个有太多可歌可泣故事而使其事功难以彰显的乱世之中。

寻访凌纯声、芮逸夫两先生的足迹

凌纯声、芮逸夫等人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学术事业,都是近代国族边缘再造的一部分 他们的工作与论述,成为后来中国民族科学化分类、识别的先声。

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

在这样一个历史与社会变迁的边缘时空之中,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多种社会力量的牵引。此如同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彷徨四顾,我们可以观察其言行所流露的情感、意图及其抉择,我们因此能体认历史如何从过去走来,以及如何朝未来变迁。

学术反思

人类社会的三个层面

经济生业、社会结裙、文化表征三者及其交错关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以此三层面知识来了解人类社会,这是我长期从事田野与历史文献研究,以及研读相关社会科学著作所得。

许多个人如何构成社会

对于人文社会学者来说,最值得深入阅读的一本书乃是人类社会本身。它既有让人们依循的种种结构与文化,又处处可见个人对这些社会规范的选择与依违,如此在历史上人类社会有延续亦有变迁。

史料的社会意义

历史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过去”如何影响及造成“现在”,以及“现在”如何创造“过去”。

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历史人类学不能单单被视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事实上它弥补了许多人类学的不足而让此学科脱胎换骨。它不仅将“历史”纳入社会文化的考虑中,同时也尝试解释“事件”与“个人言行”之社会意义,以及它们如何造成社会历史变迁。我认为历史人类学对传统人类学的大贡献是,它不以文化、社会与宗教的结构性与相对性来合理化人类社会现实,而是说明造成社会现实的“过去”与变迁发生的微观情境,藉此让人们对现实有所反思。

文明的另一面相


作者介绍:

王明珂,952年生于,99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羌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与北方游牧社会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一幅为清代“苗蛮图”之类的作品,画中是几位身体粗壮的蛮夷男子;一幅为当代少数民族画像,画中是一位身材妙曼的少数民族女性。过去在中原帝国社会上层人士心目中“蛮夷”为具侵略性的异类,因而画师们以有野兽般身体的男性来表达此刻板印象。今日“少数民族” 为居于国族边缘的同胞,大众主流媒体经常以身材面貌姣好的女性来表现其形象,此多少也隐喻其顺服或被征服的特质。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作者王明珂是杰出的历史人类学家,现为“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海峡两岸学术界极具影响力。这是他的随笔集,分为三辑。在“思亲怀人”篇,作者深情回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怀念恩师,重新发现边缘时代的边缘人,寻访学界前辈的足迹,观察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学术反思”篇是《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的重点,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学术反思与深沉的现实关怀。“学术访谈”篇收录了三篇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与研究经验。作者矢志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这使他的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达,极具现实关怀与学术反思力。


书籍介绍

王明珂是杰出的历史人类学家,现为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海峡两岸学术界极具影响力。这是他的首部随笔集,分为三辑。在“思亲怀人篇”,作者深情回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怀念恩师,重新发现边缘时代的边缘人 ,寻访学界前辈的足迹,观察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学术反思篇”是全书的重点,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学术反思与深沉的现实关怀。“学术访谈篇”收录了三篇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与研究经验。作者矢志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这使他的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达,深具现实关怀与学术反思力。


精彩短评:

  • 作者:cho戈里 发布时间:2012-12-28 10:57:49

    三星半。学术反思部分所集文章有充数之嫌,不过借此可以简单了解作者研究思路和学术关怀

  • 作者:辄馨 发布时间:2012-12-28 10:51:45

    前五篇回忆录比较好看,虽然也是一些旧闻。。。其实那个“历史记忆”概念给老王吃药了,这个概念是只能用来解构历史的,却被老王用来建构。。。且听我细细吐槽!

  • 作者:安非 发布时间:2013-01-31 16:28:01

    除了开篇第一章《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之外,其他基本都是和个人学术相关的东西···感到深深深深深深地被骗了

  • 作者:kevinou 发布时间:2016-05-07 21:45:32

    #t# 这本书不知怎么编的,前两篇追忆父亲和张光直,与后边文章不大相干;中间一些文章,其内容大抵都已成书;倒是访谈可以窥其学术门径。 #kindle #听书

  • 作者:影随茵动 发布时间:2013-02-20 09:22:35

    定位失衡,回顾父亲的部分还不错,后面忆友人的部分就写的太一般了。而本书的重点还不是这块,而是学术反思 ,对少数民族,特别是羌族的研究方法上的反思,而不是研究内容上的披露,所以基本没什么太大的收获,除非对王明珂本人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读。

  • 作者:hayasi_sibako 发布时间:2023-07-30 16:45:03

    身体和心灵都无家可归的人才会问何以为家。

    我好怕《找不到母亲》中的情况,知道自己始终要面对父母衰老需人服侍的境遇,但真的怕遇到会让自己崩溃的状况。


深度书评:

  • 反思后的余韵

    作者:风君 发布时间:2013-01-07 23:08:07

    应该说,我读本书基本上是被书名和介绍忽悠了。看到开篇文章讲的是追忆父亲,加上作者父亲曾为黄埔军校军官,随蒋去台后作为外省人又曾备尝艰辛,便以为这大概是和《巨流河》或《大江大海》那样描写台湾外省人心路历程的随笔作品。然而拿到书一看,却发现全不是这回事。书的重点其实是第二部分“学术反思”,也就是身为人类学者的王明珂对自身学术理论建构上的思考和述说。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一文,更是只占第一部分“思亲怀人”的一小点篇幅而已,其余的“怀人”,怀的也是学术界的同仁,与“来台情结”一点关系没有了。因此,取这个书名并把“父亲”照片堂而皇之当做封面的图书策划绝对是有误导之嫌的。不过,本着“既读之,则安之”的态度,加上我对人类学也算小有兴趣,(大名鼎鼎的《金枝》也请来贡在了书架上,只是至今未曾读过)所以也就继续读了下去。好在本书主题虽然学术,但作者王明珂先生的文笔并不沉闷,论述也不算晦涩,内容上也并非正儿八经的论文,而是对自己理论学术的一些心得、导读、访谈之类,倒也的确称得上“接地气、通人情”。一遍读下来,不仅对人类学有了基本认识,更有了不少启迪和思考,可算“受益匪浅”。

    作者王明珂先生是台湾著名的中研院下史语所研究员,主攻领域为历史人类学,研究对象主要为羌族等西南少数民族及游牧社会。可以说,对这些领域我是比较陌生的。好在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其研究脉络和学术建构基本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早年修习人类学,但对典范人类学研究方法并不满意,困惑之中,前往哈佛大学进修,学习更为体系化的人类学知识,并尝试将历史学与人类学结合,并融入心理学和社会学,成为别开生面的一种研究方法。学成归来后,其在研究羌族起源及变迁等课题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族群历史建构进行了表相和本相,文本和情境的区分。亦即是说,被族群共同承认的历史文献或口述资料,其实并不仅是对“历史现实”的记录,更是群体出于自身目的(如认同,联盟等需要)而建构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不一定是历史事实,甚至可以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但是其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构建者本身的意图与情感,也就是其“历史心性”。而在解读了族群的历史心性,明晰了其规律后,我们就能透过文献和材料构成的“表相”,去窥见历史的“本相”。

    可以说,王明珂先生的这套“历史心性”理论是极具启发性的,其不仅对于人类学,更对我们的历史认知带来了不少教益。我们以往探讨历史,常强调其真实客观,反对出于政治目的任意篡改和伪饰。然而,记录历史的终究是人,其无论是出于某种目的,还是无意为之,都难免在叙事过程中带上主观印记。比如《史记》的地位那是举足轻重,但其中也多如今看来荒诞不经的记载,令人不可置信。又如《左传》中许多描述堪称生动,可又会令人产生“作者怎么能了解得这么详细”的疑问。即使在现代历史学方法兴起后,也未必就能令人不再有疑。我们所自诩的科学理性,有时也包含了自己不曾认知的偏见和盲点。也因此,我身边颇有一些对历史持不可知论的朋友。而王明珂先生提出历史不一定代表事实,也可以是历史建构者对其的一种展演以塑造共同历史记忆,但是这种塑造本身也暴露了当事人的意图,从中未尝不能领略真实。这对依旧困惑于历史“可知”还是“不可知”者来说,无疑是可以产生“当头棒喝”作用的高明见解。

    然而,这种“历史心性”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解决了,倒是让我有了新的困惑。首先,虽然这种建构给我们看待历史材料以新视角,但对于这种“历史心性”的探究,依旧是建立在研究者的主观解读之上。其实王明珂先生所说的历史心性,倒是让我想起了上世纪精神分析学科大行其道之时,不少学者以心理分析的角度介入神话传说研究的思潮。不过其问题也是一样:对同一文本,不同的学者解读出的可能是不同的情境,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本相”?同样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弗洛伊德、荣格和弗洛姆的解释都有不同,如果仅仅以自成逻辑为标准,恐怕还是会令人莫衷一是。其次,也许我们看待历史时不用再在“史料是否真实客观”的问题上陷入泥潭,但却难免陷入一个“历史记忆构建的合理性”问题。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人有“自我正当化”的倾向,作为族群来说这一倾向自然也存在。作者在书中叙述了一个两个游牧民族结盟,因而在其历史传说中塑造出一个“共同祖先”来强化联盟的故事,固然是对“历史记忆”易变性的精彩说明,但却并未回答这种对历史记忆的改动是否是合理的呢?也许,作为外在观察者的历史人类学家在这里只需描述既成事实而无需进行多余的价值判断,但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历史也在塑造我们自己所处的现实,两者并不是割裂的。事实上,在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中,依然有许多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与那两个游牧部落并无二致。如果说为了现实中的群体认同或利益考量而做此种塑造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韩国人认蚩尤为先祖之类的笑话和日本人对二战记忆的集体遗忘难道不也是一种“出于自身利益的共同历史记忆建构”?对此,仅仅描述出其背后的“本相”恐怕还不够吧。

    况且,历史学,人类学本身又是什么呢?不也是社会的“文化表征”?按照作者在“人类社会的三个层次”中所说,不也是为了维护和稳固经济生业和社会群集而服务的吗?人类学本身不就是在西方科学主义兴起后带来的自我优越和进步感中产生的吗?其以一种看似科学、理性的态度研究人种与种族问题,然而其预设的前提中已经包含了“观察者”优于“被观察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正如“植物学”“动物学”之类中所隐含的前提,唯有人这一“万物之灵”,进化树的制高点,才有资格去给其他生物分门别类,制作标本,而不是相反一样,“人类学”也一样是为了巩固“优等民族”之优越感而产生。而其在中国之肇始,也是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强势入侵造成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知识分子冀求通过西方人类学来进行国族再造,以救亡图存。包括对羌族以内的少数民族概念的重新界定划分,也是以现实目的为指导。既然如此,那么又何须对“典范的人类学”之类进行解构呢?如果从维护社会角度来看,其并无过错的话。

    其实,作者虽然在论述表相乃至历史本相时尽量限于客观描述,也并不全盘否定过去的研究方法,但他也毕竟认为其“有偏见和错误”。既然有“偏”,则有“正”,有“错”,自然有“对”。说到底这还是做了价值判断。他也强调不应重复历史记忆建构的轮回,不应“以新的典范历史造就新的社会不平等”。但是,“正与偏”“错与对”的标准何在?我们跳出历史构建的轮回,又将去往何处?书中虽强调建立一种“反思性”的社会,但其“反思”之后的做为,所谓“自我调节体系”如何建立?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在此书中。也许,其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人类学”的范畴。

    以我拙见,王明珂先生意图建立的是一种超越仅仅“维护社会集群稳固”而存在的学科,这也正是其强调“本相”而非陷于轮回的目的。然而,这种学说本身是否在“本相”之中?如果说人类社会的三层次是本相,那么“历史人类学”也终究只是“文化表征”,又如何超越?正如“三层次”的解析,也依旧带有生态学或物种论的残留一样。换一种说法,人要破除偏见,认识真实,然而我们的认识始终是受制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情境乃至认识框架的“茧”中,没有了这层“茧”,认识的主体是否还存在呢?作者虽强调“生活即田野”,但却又“不读抗日及国共战争史,因为那是他父亲光辉坎坷命运的一部分。”正如本书第一篇文章与之后文字相比所流露出的迥然不同的情感一样,这种个人情感和学术理性的矛盾,是否也意味着作者其实也了然其学术构建中存在着对个体情感和意图的忽视乃至漠然呢?于是研究的对象终究还是指向“他者”,而不是“我”。

    也许,唯有我们能够像对待自我一样对待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个体,而不是将其仅仅当做被制度操纵的傀儡木偶,我们才能认识到人的反思性和能动性,才能更接近“本相”并真正“规划更好的未来”吧。

  • 被“边缘化”的反思

    作者:云起半山 发布时间:2012-12-22 20:09:53

    这是一本有点带学术考察和研究的散文集,说实话,我对此书的最初兴趣却来自于旅游的爱好,那些作者留下足迹的地方对自己来说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很多地方也是今后想游玩的目的地。所以从历史、文化和人文的方面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和学习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认定这可以给今后的旅游与生活带来乐趣。然而读完全书,才感到其话题的沉重和有必要对人类社会这样的走向作一些真正的反思。

     

    由于民国近年来话题的热播,自己也被席卷了进去并看过些相关书籍,故而对书中有着很大关联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也不陌生,知道其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担当起的作用、做出的成就,也知道从史语所里走出的许多学术大腕。而本书的作者便是如今的史语所里一名学者,且书中有一些考察的足迹也是沿袭了过去前辈的轨迹在比较和分析,在释义和推理。但值得指出的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并不是继承了过去史语所的套路,相反是看似与之背离的途径,但这并不影响学术的公正性和创造性,也让大家明白了做学问需要的精神与思考方式,当然推之到其它领域也一样值得启发与借鉴。

     

    尽管我不是抱着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来读这本书,但书中有一些梳理问题的方法倒着实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学术反思那一章中,比如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与理解可以从经济生业、社会结群和文化表征三个方面来解析;对于历史人类学中,需要看过去怎样造就现在、现在怎么去想象过去,从新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人们常常以“过去”来合理化“现在”,或表现理想中的社会现实,如何能从史料、文献、口述等历史记忆中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密码并解读表相后面的真实等等,都是十分精彩的方法与思路。

    最意味深长的是作者把父亲与自我家庭的一段故事作为本书的开始,并起书名为“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斗”。同时也在书中通过对自己留美学习的一些回忆,让读者了解到其学术之路的起因与过程。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他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地理与文化边缘地带的羌族群体,是一个模糊而多元化的民族,其所处的地位和不公正的待遇是否也正是对其被边缘化父亲的遭遇、史语所曾经被边缘化一些学者的冷遇,甚至也是曾经被边缘化自己以前遭受的一切不公进行的隐喻?是否也是在呼唤文化与文明到底应该以如何的方式来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样想来,这场战斗的确是永不止息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264+)
  • 值得下载(313+)
  • 快捷(588+)
  • 赚了(302+)
  • 差评少(551+)
  • 二星好评(344+)
  • 经典(108+)
  • 超值(658+)
  • 五星好评(211+)
  • 图书多(650+)
  • 排版满分(424+)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2-29 14:00:1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常***翠: ( 2024-12-14 22:57:1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辛***玮: ( 2025-01-01 20:38:2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家***丝: ( 2024-12-21 03:03:33 )

    好6666666

  • 网友 石***烟: ( 2025-01-04 17:51:3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7 22:22:3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堵***格: ( 2024-12-15 06:29:45 )

    OK,还可以

  • 网友 曹***雯: ( 2024-12-31 23:06:4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戈***玉: ( 2024-12-18 14:04:53 )

    特别棒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