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塔利班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08

塔利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塔利班精美图片
》塔利班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塔利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90870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
  • 页数:376
  • 价格:5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08

内容简介:

塔利班是何物 你在三秒内能联系到什么?

9.11事件OR本·拉登?

错错错

你以为你了解,所以你一无所知

一部客观记录塔利班历史的权威著作

全球多国列为禁书 中国读者苦等14年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10年冒死采访,21年呕心著述,翻译成26国语言坊间秘传

全世界读者都在盛赞新华社驻外记者联袂写序力荐

立场客观、内容详实,国内首度批露

中文版《塔利班》再增10万字,新增内容聚焦9.11事件后全球新一轮大国博弈

《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最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它让读者清晰而真实地了解真实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认知相左的)及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该书以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为全书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鲜明立场。

《塔利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为作者修订后新增内容,突出911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利班。


书籍目录:

前言

编者按

第一部分 塔利班运动的历史

第一章 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

第二章 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无敌勇士

第三章 喀布尔,1996年:信徒的领袖

第四章 马扎里沙里夫,1997年:北方的屠杀

第五章 巴米扬,1998-1999年:永无休止的战争

第二部分 伊斯兰和塔利班

第六章 咄咄逼人的伊斯兰:塔利班的新型原教旨主义

第七章 秘密结社:塔利班的政治和军事组织

第八章 消失的性别:女性、青少年和塔利班的文化政策

第九章 海洛因之惑:毒品和塔利班的经济政策

第十章 全球圣战:奥萨马·本·拉登和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第三部分 新一轮的大博弈

第十一章 独裁者和石油大亨:塔利班和中亚、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的纠葛

第十二章 塔利班传奇(一):油气管道战争,1994-1996年

第十三章 塔利班传奇(二):油气管道战争,1997-1999年

第十四章 操纵者还是受害者: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角色

第十五章 逊尼派对什叶派: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争夺

第十六章 总结:阿富汗的未来

第十七章 卷土重来:2000-2009年间的塔利班


作者介绍:

艾哈迈德·拉希德(Ahmed Rashid),巴基斯坦人,主要关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国际媒体称他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的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他是一个超过20年的远东经济评论记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塔利班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塔利班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塔利班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在坎大哈,果园曾经有着丰沛的水源,灌溉系统良好。不过,这一切已经成为往事。苏军和圣战组织之间的混战让昔日的田野变成了地雷区,大批农村人口逃往巴基斯坦。果园纷纷荒废。如今的坎大哈是世界上地雷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坎大哈地势平坦,不易隐蔽。但是圣战组织的战士还是在果园和水渠中找到了庇护所,并很快控制了农村地区。苏军部队只能困守城市。为了扫荡圣战组织,苏联方面砍掉了成千株果树,将灌溉系统全部毁坏。所以,1990年难民们重归故园的时候,这片土地已经不适合发展水果种植了。但是,人们很快找到了替代物,那就是罂粟。由此带来的鸦片贸易,很快变成了塔利班的财源。


Traditionally Islam in Afghanistan has been immensely tolerant - to other Muslim sects, other religions and modern lifestyles. Afghan

mullahs were never known to push Islam down people's throats and sectarianism was not a political issue until recently.


The Taliban interpretation of Islam, jihad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was an anomaly in Afghanistan because the movement's rise echoed none

of the leading Islamicist trends that had emerged through the anti-Soviet

war. The Taliban were neither radical Islamicists inspired by the Ikhwan,

nor mystical Sufis, nor traditionalists. They fitted nowhere in the Islamic

spectrum of ideas and movements that had emerged in Afghanistan

between 1979 and 1994-


It could be said that the degeneration and collapse of legitimacy of all three trends (radical Islamicism, Sufism and

traditionalism) into a naked, rapacious power struggle created the ideological vacuum which the Taliban were to fill. The Taliban represented

nobody but themselves and they recognized no Islam except their own.

But they did have an ideological base - an extreme form of Deobandism,

which was being preached by Pakistani Islamic parties in Afghan refugee

camps in Pakistan. The Deobandis, a branch of Sunni Hanafi Islam has

had a history in Afghanistan, but the Taliba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eed

has no parallel anywhere in the Muslim world.


沙特阿拉伯支持塔利班的行为,让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十分失望,因为塔利班所崇尚的那一套完全曲解了他们的信仰。不过,西方民众越来越把两者混为一谈。批评的声浪不仅指向塔利班,而且直扑整个伊斯兰教。部分西方人认为,伊斯兰信仰缺乏宽容,而且反现代化。塔利班等原教旨主义分子只接受伊斯兰神学,而伊斯兰文化的其他部分——哲学、科学、艺术、美学和神秘主义思想则被通通抛弃。伊斯兰所蕴含的丰富多元性,以及古兰经的真谛——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自然也都被抛到脑后。


塔利班士兵对过去一无所知,对未来也毫无计划,残酷的现实占据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年轻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因为内战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安宁、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追求财富和知识的权利。他们十分好战,因为战争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依靠。他们都有着朴素的伊斯兰思想,这种充满清教徒色彩的意识形态完全来自村里毛拉的灌输和影响,也是他们唯一的精神食粮。他们没有任何专业技能,耕田、放牧和制作手工艺品曾是他们父辈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他们对此一窍不通。按照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的观点,这批年轻的阿富汗人很多都属于流氓无产者( lumpen proletariat)。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塔利班组织,互相之间以兄弟相称。由于多是孤儿出身,他们从小便生活在一个没有女性的环境里,母亲、姐妹、其他女性亲属统统缺位。有些人虽然亲人俱在,却一直生活在严厉的家规之中,或者身处宗教学校。这些地方从来不对女性开放,连亲属间的探望都是一种奢望。

毛拉常常苦口婆心地劝解学生要远离女人,因为那是诱惑的象征。真正的穆斯林必须排除杂念,全心全意地侍奉真主。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无怪乎年轻一代的塔利班分子能心安理得地干出下面的勾当:在坎大哈,他们将妇女禁锢在家中,不许工作、不许就学、不许购物。总之不能外出半步。他们不了解异性,对另一半的人类充满了恐惧。毛拉的话他们深信不疑,虽然这些充满性别歧视的原始观念在伊斯兰教法里找不到任何根据。他们认为禁锢妇女是“真正的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他们的前辈(80年代的圣战组织)并没有走到这一步。妇女问题也成为了前后两支圣战武装的主要区别。

对于塔利班里的年轻人来说,兄弟一般的情谊不单单给战斗提供了宗教上的理由,还代表了生命中的一切。有了这种兄弟情,自己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塔利班的这种军事宗教体系并非伊斯兰的产物,反倒是借鉴自基督教。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讲求纪律、富于煽动...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塔利班是何物 你在三秒内能联系到什么?

9.11事件OR本·拉登?

错错错

你以为你了解,所以你一无所知

一部客观记录塔利班历史的权威著作

全球多国列为禁书 中国读者苦等14年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10年冒死采访,21年呕心著述,翻译成26国语言坊间秘传

全世界读者都在盛赞新华社驻外记者联袂写序力荐

立场客观、内容详实,国内首度批露

中文版《塔利班》再增10万字,新增内容聚焦9.11事件后全球新一轮大国博弈

《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最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它让读者清晰而真实地了解真实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认知相左的)及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该书以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为全书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鲜明立场。

《塔利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为作者修订后新增内容,突出911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利班。


精彩短评:

  • 作者:战斗时代 发布时间:2015-04-05 22:43:57

    精彩,对巴基斯坦本国政府祸人不利己的脑残外交批判尤多,难怪在本国被禁。

  •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17 17:51:59

    实体书绝版,已上传电子版到libgen等地。

  • 作者:不協和音 发布时间:2021-08-16 09:31:10

    我恨战争,我希望历史教育和战争文学能教会人们恨战争。 而不是恨一个人种,一个民族。

  • 作者:靠墙根 发布时间:2023-07-14 18:20:38

    可作为工具书

  • 作者:Piglette 发布时间:2021-08-06 20:58:09

    阿富汗真惨,内部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外围又有各般势力虎视眈眈:巴基斯坦又蠢又坏又怂、沙特又蠢又坏又阔、美国又蠢又坏又横、苏俄又蠢又坏又疯、中亚五国又蠢又坏又穷… “另一个安理会大国”则在翻译的“润色”之下书面缺席了整场云谲波诡的大博弈。读这本书期间适逢阿富汗局势迎来拐点,美军人去楼空,“远东大国”和塔利班高调互动;各种信号都预示“神学士们”入主喀布尔只是时间问题。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将迎来的究竟是久违的和平,还是无尽的分裂和战争?

  • 作者:笑望江湖 发布时间:2016-01-09 09:58:00

    出乎意料的精彩!第一次读巴基斯坦记者的作品,却毫无违和感,大概因为作者多年为英国媒体担任记者,文风丝毫不晦涩陌生,完全是英美畅销书式的流畅(译文也极为精妙,不乏幽默与洒脱,可读性超棒),信息量庞大到不可思议(让塔利班高层自己写都未必如此详尽),塔利班的愚昧罪行确实令人痛恨,阿富汗的战乱复杂度堪称空前,尤其是后半部对塔利班周围的国际政治风云描述,各种勾心斗角和外交角逐内幕黑暗诡异无比,作者地图炮狂开,毫无偏袒,将美国巴基斯坦伊朗沙特各国政府的自私短视揭露的体无完肤(中国和俄罗斯侥幸被提及不多),抛开发人深省的政治内涵不说,单纯当做军政类纪实文学也颇具娱乐性!(书中多次提到的所谓暴恐分子来自“远东、东亚某大国”肯定是中国吧,日韩哪有穆斯林暴徒?估计是翻译时为过审的曲笔)


深度书评:

  • 阿塔卷土重来

    作者:弹尔簧之 发布时间:2021-08-19 21:32:45

    [cp]阿塔卷土重来

    近日,美国撤出了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开进了喀布尔,舆论热的不能再热。我不算跟风的人,但接触到的信息与原来的了解大相径庭,于是,再次打开了拉希德的《塔利班》,算是第三次阅读。

    “卷土重来”是拉希德新版新增章节第三部分最后一章的标题——卷土重来:2000-2009年间的塔利班。需要说明的是,旧版是十年前的事,新版是十年前的事情。

    “阿塔”是新名词,是这次塔利班真的卷土重来之后与“巴塔”的区分。很多网友以为是昵称,着实有些意思。

    遗憾的是,前两次读,对塔利班只是大概的了解。确切的说,连大概也谈不上。第三次读,也只能领略大概,其实严格说来,这大概也只能算大概的大概。按照这样子的逻辑,就是——塔利班,是永远弄不清楚的东东。

    不过,豆瓣在《塔利班》的内容介绍中说:《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最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单凭个人的感觉,这介绍相当中肯。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的感觉是主观的。因为仅仅看过一些视频读过一些文章,相关的著述几乎没有读过,所以观点和看法只是想当然而已。

    拉希德的《塔利班》很好读,因为条理明晰:第一部分是塔利班的历史,第一章,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第二章,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无敌勇士;第三章,科布尔,1996年:信徒的领袖;第四章,马扎里沙里夫,1997年:北方的屠杀;第五章,巴米扬,1998——1999年:永无休止的战争。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伊斯兰和塔利班,第四部分关注新一轮的大博弈,涉及石油问题和阿富汗既塔利班的未来。全书知识点很多,逻辑性也比较强。

    塔利班是什么

    拉希德在塔利班运动的历史中介绍,塔利班在波斯语中是“塔利卜”的复数,“塔利卜”在波斯语中代表“宗教学校的学生”。也就是说,仅从字面意义可以这样理解,塔利卜是伊斯兰学生,塔利班是伊斯兰教学生组织。

    那么,塔利班就不只是阿富汗的,巴基斯坦也有,并且先于阿富汗。这就是阿塔的来历。

    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不是伊斯兰的专属,更不是塔利班的独有名词。“塔利卜”原本是辛勤求学的学生,也可以说是一群热血青年,是圣战运动把他们推向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深渊。热血是青年人的禀性,穷苦是这些学生的底色,无知是他们的普遍状况,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奥马尔的眼中,塔利班运动的宗旨是,“我们举起武器,是为了实现阿富汗圣战的目标,并且打倒所谓圣战组织的统治,拯救饱受摧残的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对万能的安拉的信仰。安拉可以保佑我们获胜,也能把我们推入失败的境地。”从奥马尔的话中,谁能嗅出极端主义的味道?

    事实上,塔利班,典型的极端主义,毋庸置疑。

    ——北方的屠杀;

    ——巴米扬佛像事件;

    ——毒品经济;

    ——极端的文化政策:

    ——对女性的摧残;等等。数不胜数。

    内部冲突

    阿富汗的宗教斗争和民族冲突,最突出的是伊斯兰逊尼派与什叶派,哈扎拉人与普什图人的不可调和。

    伊斯兰教一直是阿富汗人生活的中心,是阿富汗不同文化、不同血缘人群之间的纽带。但是,1992年以后,虔诚的阿富汗人从来不敢肯定,自己身旁的人是不是自己的穆斯林兄弟。由此足见宗教斗争、民族冲突在阿富汗的激烈现实。

    曾经,可以说1992年前,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犹太教徒在阿富汗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中心的货币市场是他们的天下。95年,马苏德武装在喀布尔屠杀哈扎拉人,97年哈扎里武装在马扎里沙里夫屠杀塔利班士兵,98年,塔利班屠杀哈扎拉和乌兹别克平民。致使阿富汗的民族精神和宗教思想中的闪光点完全泯灭,荡然无存。尤其塔利班迫害什叶派的行径,严重玷污了伊斯兰信仰的名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几乎永远无法调和,普什图人与哈扎拉人的隔阂,几乎永远无法消解。这是阿富汗的症结之所在。

    外部干涉

    阿富汗问题,不只是内部的宗教斗争和民族冲突问题,更是地缘政治和经济资源问题。

    阿富汗地势封闭,但出于亚洲的十字路口。曾经,城市化的波斯文明和中亚南下的突厥游牧文明在此交锋、融合,成为了亚欧文明冲突的缓冲区域,有着诱人的辉煌。

    亚历山大东征,给阿富汗留下的是希腊文化。

    佛教文明,巴米扬石窟,足显其辉煌的程度。

    伊斯兰教的平等和正义,称为阿富汗文化的主脉络。

    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影响,至今挥之不去。

    可以说,阿富汗是不幸的,错综复杂的征服史,造就了阿富汗这个错综复杂的民族、文化和宗教综合体,也让这个国家的建设和团结变得十分艰难。近现代以来尤其如此,先是英国,然后是苏联,再是美国。百般干涉,把阿富汗弄成了如此这般的样子。

    十九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决议夺取阿富汗,发动了三次战争;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随后,美国方面扶持圣战组织以对抗苏联。塔利班的迅速崛起,不过是新一代的圣战分子罢了。甚至,塔利班的崛起,直接的后台就是巴基斯坦,同样,沙特阿拉伯和美国, 也逃不了干系。

    拉希德说,“伊朗、俄国印度三国都向阿富汗政府军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也加大了援助塔利班的步伐”,还说,“克林顿政权和塔利班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两者都施行强烈的反伊朗政策,而且塔利班在美方力主的中亚天然气管线路线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打压伊朗,美国国会向中央情报局提供了2000万美金的专项资金。伊朗方面认为,这笔钱完全流向了塔利班。”就从这点看来,美国是插手的。

    阿富汗和塔利班的未来

    连年内战,阿富汗人民陷入了流离失所的状态。阿富汗的分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部族之间、乡村和城市之间、受教育者和文盲之间、持枪者和手无寸铁的人之间,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国家的经济成了一个大黑洞,通过非法贸易、毒品贩卖、武器走私等活动,将邻国也一步步拖向经济崩溃的深渊。这是拉希德的对阿富汗的描述。

    “塔利班势力绝无统一阿富汗的可能,要想获得世界各国的承认,更是痴人说梦”,“塔利班不会彻底消亡”。这是拉希德给塔利班下的断语。

    看来,拉希德洞察力非同一般。“911”之后,本拉登死了,奥马尔也死了,美国进入了阿富汗,貌似塔利班走向了末日。20年过去,美国撤走了,塔利班开进了喀布尔。阿富汗何去何从,塔利班后话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最希望的是,再能读到拉希德的新作。[/cp]

  • 是什么“梦想”催生了塔利班

    作者:余秋秋 发布时间:2014-12-19 09:39:01

    是什么“梦想”催生了塔利班

    作者:六神磊磊

     

    http://dajia.qq.com/blog/465313089826201

    (来自: 腾讯大家)

    (一)

    如果一个记者劈头问一个塔利班头目:“为什么妇女不能工作?不能接受教育?”他会得到怎样的回答?

    在多数人对塔利班的固有印象中,有理由为这个记者捏把汗。但在《塔利班》一书中,该书的作者、同时也是记者的艾哈迈德·拉希德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答案。

    他战战兢兢地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塔利班头目卡拉穆丁,对方是大名鼎鼎的“促进道德反对陋俗工作部”的负责人。几乎就在提问进行的同时,这个宗教警察头子还在签署一堆限制妇女的禁令,比如严禁妇女走路的时候鞋跟磕出声音等等。

    面对记者拉希德提问,这个身形壮硕的警察头子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轻声细语”地给出了答案:

    “如果我们不开展妇女教育,肯定会招人唾骂。不过,安全是最大的问题。此外,妇女教育需要专门的交通工具、专门的校舍和基础设施。这些东西我们一应俱缺。”

    “我们之中有许多败类不知道如何与妇女礼貌相处。苏军入侵让200万同胞殒命,这都是教法缺位的恶果。”说完,他还为自己很国际化的措辞满意地笑了笑。

    从回答来看,记者拉希德得到了足够认真的对待。这很大程度上或许是因为他的巴基斯坦人身份。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曾是一手扶植和力挺塔利班的最大后台。

    今日的你我,包括众多的阿富汗人在内,都可以轻易地指出其中的逻辑漏洞:如果队伍里有太多不尊重妇女的败类,那么受惩罚的应该是败类,而不是妇女。

    然而,这就代表我们都很聪明吗?如果塔利班限制妇女的逻辑真的这么漏洞百出,当初人们为什么又支持和拥护它,让它从一股弱小的势力成长为庞然大物的呢?人们都是傻子吗?

    先把一句话按在这里:若要知叹息是从何而来?去问问当初的梦想。

    (二)

    1979年苏联军队的入侵,开启了阿富汗人的噩梦。在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中译本里,译者大约是出于无奈,煞费了苦心,把侵略者“苏军”统统译成“俄军”,一些读者弄不好还要以为侵略者是沙皇甚至彼得大帝。

    拉希德本人亲眼目睹了第一批苏军坦克的到来。但在写作《塔利班》时,他从不感情浓烈地铺叙侵略者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他仿佛身在百尺高空俯瞰,总是操着一种不紧不慢的调子,慢慢讲述一个个城市是如何变成地雷阵和废墟的。

    比如被抹掉的五千年古城——赫拉特。这座绿洲古城是中亚的明珠,文艺和手工艺之都,富饶丰足。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巴布尔大帝都对这里留下了赞颂。记者拉希德还特意记录了英国大探险家康诺利关于古城的日记:

    “……小村、花园、葡萄架、玉米田,四下流出无数条涓涓溪流,它们闪着银光,蹚过田野,把一切照耀得亮亮堂堂。”

    它几经劫难而重建。蒙古大军曾在这里大肆屠戮,拖雷——就是小说中郭靖的结义兄弟,他下令屠城,数月后蒙古军队又二次屠城,将35万—50万人口的赫拉特屠戮得只剩40人。

    两个世纪过去,高贵的文明浴火重生,古城又渐渐焕发生机,“一座座清真寺、经学校、公共浴室、图书馆和宫殿拔地而起,市场里应有尽有,地毯、珠宝、刀具、盔甲和瓷砖都精美之极”。天文台修起来了,历法和星象学成就斐然,细密风格的绘画也独步一时,曾任宰相的阿里·谢赫·纳瓦依甚至自豪地宣布:“在赫拉特,每跨出一步,都会踢到一位诗人。”

    然而记者拉希德笔锋一转:“1979年苏军的侵略,对赫拉特造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蒙古人。”

    为了镇压赫拉特的反苏暴动,苏军坦克从土库曼斯坦南下,滚滚而来。镇压使成千上万赫拉特人身亡,炮弹和航空炸弹毁掉了这座最古老的城市。被蹂躏后的赫拉特是什么样子呢?“瓦砾遍地、弹坑密布,形如月球表面。”

    阿富汗人梦想驱逐侵略者,让难民重返家园。此后十五年间,反苏的圣战组织遍地开花,全国战火熊熊。

    今天“圣战”一词常常被误解,一些极端组织也歪曲和滥用“吉哈德”一词,似乎“圣战”就是驱逐、杀死外国人或异教徒。事实上“圣战”的本意往往指自我心灵的斗争,从灵魂中清除低级欲望,获得高尚的品质。

    相比在国际上被孤立的苏联,阿富汗的抗苏组织源源不绝获得境外援助,包括美国、西欧及沙特阿拉伯等众多伊斯兰国家,据说总额达100亿美元。这些援助的主要形式是致命的武器。

    (三)

    15年反侵略战争后,阿富汗人的梦想似乎实现了:苏联认栽撤军。但眼前的国家却远不是人们当初想象中的模样。战争这种东西,一旦开始,就总有人不想它结束。

    各个圣战组织不断堕落,为了利益争斗不已。有枪的人互相混战,全国四分五裂,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彼此攻杀,军阀和土匪到处鱼肉百姓。

    在南部的坎大哈是什么情形?“其危险程度让国际救援组织望而却步。各军阀都习惯抢占民居和农田,原主人被强行逐出家门……无数男女青年横遭绑架,以满足军阀的兽欲。集市中的商贩……时刻面临着被抢劫的危险。”“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内容就只剩下残害百姓了。”

    1993年,抗苏战争结束已4年,《塔利班》的作者拉希德曾在从坎大哈到奎达的路上走了一遭,沿途130英里的路,至少有20股武装分子设卡拦路,索要财物。

    当初的梦想显得可笑——那些滞留在巴基斯坦的难民不但无法返回家园,更多的阿富汗人反而被迫背井离乡,踏上逃亡的道路。当今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国难,正是对当时阿富汗的最恰当描述。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此时有一个人、一个组织站了出来,斥责那些腐朽堕落的圣战组织,声称自己要救国救民,并承诺以下几件大事:建立和平环境、解除军阀武装、确保教法统治、捍卫领土统一,将会得到怎样的拥戴?

    于是,这个组织应运而生,它就是塔利班。

    揶揄当时拥戴塔利班的阿富汗人和普什图人,是没有意义的。人这种东西,往往是面向过去的智者,面向未来的盲人。

    (四)

    读着书中塔利班草创时的故事,每一页都让人唏嘘,甚至是感动。

    那些塔利班的创始人,许多是反苏圣战组织的老兵,几乎人人身带伤残,以至于后来塔利班有着世界上残疾率最高的领导层。

    苏联撤军后,他们有的一度解甲归田,有的回到故乡的宗教学校继续读书或者授课,但却都关注着时局。

    奥马尔、哈桑、高斯以及拉巴尼,这几位塔利班的创始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命运。每当说起人民的苦难、军阀的横暴,都非常气愤。

    读着他们的陈述,你会感到,他们正是我们印象中标准的仁人志士。

    “许多人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途径……原有的圣战组织无法实现阿富汗的和平大业……我们转道前往坎大哈,和奥马尔共商大计。”这是阿巴斯,后来塔利班政权的公共卫生部长。

    “为了扭转残破的时局,大家常常讨论到废寝忘食。举义之前,我们都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认为行动必将失败。不过,我们都相信自己是沿着安拉和圣徒的足迹在前进。”这是高斯,后来塔利班政权的外交部长。

    “我们举起武器,是为了……打倒所谓圣战组织的统治,拯救饱受摧残的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对万能的安拉的信仰。”这是领袖奥马尔。

    也和我们印象中的“仁人志士”一样,在经历无数次思想碰撞之后,他们草拟了一份救国救民的行动章程——建立和平,解除军阀,确保教法,捍卫统一。每一个词都让人热血沸腾。

    他们选择了一个朴实的词汇talib的复数形式来为组织命名,意为“宗教学校的学生们”,你可以理解为“学生军”。

    15年战乱后,阿富汗人的和平梦想,似乎正儿八经启航了。

    (五)

    人们拥戴他们。记者拉希德写道,一些阿富汗人认为塔利班是“和平的使者”,“在塔利班身上寄托着无限希望。”

    一个个除暴安良的故事在民众中流传:塔利班如何保护平民,杀死罪人,把他们的尸体悬挂在坦克炮筒上示众。《塔利班》书中描述,那时他们俨然是除恶济贫的绿林中人,奥马尔则成了阿富汗的罗宾汉,不求财也不求物。

    在他们的感召下,成千上万普什图族的年轻人、巴基斯坦的学生兵和难民对革命心向往之,自愿投奔塔利班,成为该组织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后来的事人尽皆知。他们闪电般攻城略地,数年之间击败了绝大多数反对武装,在阿富汗建立了全国政权。

    攻陷首都喀布尔,是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喀布尔的老百姓对这股新势力十分欢迎。

    当然,动荡时代里的选择,总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代价。

    新的占领者首先做了一件让其后台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脸上无光的事。他们找到几年前下台的前总统纳吉布拉,割掉了他的生殖器,打得半死后,挂上皮卡车拖行,直至奄奄一息,最后一枪打死。天亮后,好奇的市民在交通指挥亭上发现了他脖子上拴着电线的尸体。

    紧接着是严苛的禁令。所有妇女不得参加工作,所有女子学校一律关闭,7万多女学生被遣散回家。当时的喀布尔有2.5万个家庭没有男主人,妇女一旦不能工作,这些家庭只有坐以待毙。

    查阅1996年喀布尔陷落后塔利班的法令,比比皆是“女性无故不得离开居所”“男女医务人员不得同坐,不许聊天”“禁止裁缝为女客量体度身”“所有家庭的长者严格管控自己的家庭……否则违规妇女会遭到严厉惩罚,其家人也会被波及”。

    很快,这座首都变得和坎大哈一样,每周上演砍手、鞭打、石刑之类的公开表演。宗教警察甚至要求每户人家将窗户涂黑,以防止女性的身影暴露于外。电视机、录像带、象棋、足球、舞蹈、风筝等均被禁止。播放音乐也被认为是严重的错误而被禁止。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了音乐。塔利班的教育部长哈尼非说,禁止音乐是因为“音乐在头脑中制造的旋律打扰了伊斯兰学习”。

    (六)

    目光回到的古城赫拉特。数千年的文明传统,让这里的人尊重教育。1993年之前,当地的教育正在艰难地恢复着,学生之中半数是女孩。

    记者拉希德曾在一所学校看到,1500名女学生在这里上学,她们席地而坐,教学活动就在露天进行。

    塔利班攻陷赫拉特之后,大力逮捕异己,关停学校,推行禁锢。几年间的教育成果被毁弃了,学校全部停课,女学生遣散回家,并不准在家接受教育。当地妇女为了关闭公共浴室而抗议,遭到暴打,被全部监押。

    对于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双方,记者拉希德都不时流露出一丝悲悯的诗情。

    他描绘的塔利班战士是这样一群人:部分老战士对阿富汗的历史如数家珍,他们曾见过过去那个和平的、没有外敌入侵的阿富汗,他们“个个都怀抱着沉重的乡愁”。

    多数新战士则不然,他们不知道祖国的今昔,对过去一无所知的,对未来也毫无计划。他们在没有女性的环境里长大,对母亲、姐妹的爱完全陌生。他们没有任何专业手工技能。“战争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而对于被占领的赫拉特人,拉希德写道:“在外来者的武力威胁下,赫特拉人的唯一反抗途径,是到诗人贾米的墓前凭吊怀古,吟诵这位诗人最后的话语:

    当你的脸从我面前消失,

    好像月亮消失在深夜之中。

    我流下了星星的眼泪,

    虽然漫天星光灿烂,

    却也无法照亮我内心的黑暗。”

    前文中我说,若要知叹息是从何而来,去问问当初的梦想。但其实这话难以成立——当初哪里有什么梦想呢,不过是狼来了他们寄望于虎,虎来了他们寄望于豹。动荡中的人民没有资格梦想,唯有摆好姿势接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512+)
  • 无漏页(475+)
  • 超值(101+)
  • 推荐购买(351+)
  • 快捷(166+)
  • 全格式(640+)
  • 引人入胜(542+)
  • 情节曲折(90+)
  • 书籍多(363+)
  • 中评(422+)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5 02:11: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4-12-29 09:48:2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曹***雯: ( 2024-12-10 02:03:3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益***琴: ( 2025-01-08 16:03:3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辛***玮: ( 2025-01-03 00:47:1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寿***芳: ( 2024-12-19 04:09:2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郗***兰: ( 2024-12-21 19:13:5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8 17:18:1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濮***彤: ( 2024-12-30 03:11:5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权***颜: ( 2025-01-05 07:28:0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17:42:44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