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室内设计 娱乐空间INTERIOR WORLD Entertainment space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9:24

室内设计 娱乐空间INTERIOR WORLD Entertainment spac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室内设计 娱乐空间INTERIOR WORLD Entertainment space精美图片
》室内设计 娱乐空间INTERIOR WORLD Entertainment space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室内设计 娱乐空间INTERIOR WORLD Entertainment space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895770115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70-1
  • 页数:191
  • 价格:5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9:2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不顾。 发布时间:2021-01-04 09:27:19

    都是童年的记忆了,竹编大都被现代化冲淡了。现在竹子也有竹行。喜欢那种朴素生活的竹木的质感。也喜欢老师傅那种坦率真诚的感觉。

  • 作者:二口塘 发布时间:2020-06-27 00:33:04

    作为从业者,读此书,应该能提升整体行业认知格局。但又有几点不得不说

    1.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情远比英美日复杂,以此类发达国家做对标,大概率重蹈汽车工业专家们烙下的陷阱。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城市经济体更不足挂齿。笔者增加巴西来做对照分析更佳。

    2.借领袖的话说,当今世界,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当不能脱离不断加强的大国竞争来看。所以未来十年的城市化率,线性提升至70%,只怕是一厢情愿!

    3.长期看人口,中国总和生育率只会小于等于1.5,人口拐点很快到来。这一点,作者有保留的一笔带过了。

    4.中国之大世所罕见,分为十个不同的区域,分别研究地产形势都不为过。所以,请勿随意拿来即用,保持敬畏,不断学习当属上策。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4 00:19:58

    好有意思,很有内容,笔记多多。(真的好久没逛实体书店了,哪怕是我们这小破地方的新华书店也想进去转转)

  • 作者:K.Steen 发布时间:2022-01-25 18:44:26

    什么东西啊?

  • 作者:芬达海 发布时间:2018-01-10 00:28:53

    “在过去的十几天中,北平的商家,可以说是完全被抢,没有幸免的,不过平心而论,外国人抢的不过十分之三,本国人抢的总有十分之七,最初是只抢商家,商家抢完,接着就抢住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 作者:快乐狗狗 发布时间:2009-09-25 16:12:17

    典藏中国这一系列的书都非常棒,文案,图片,排版


深度书评:

  • 【轉】吳仰湘:皮錫瑞《經學通論》成書過程及初稿本述略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3-02-08 15:01:47

    原文载于《新经学》

    作者簡介:吳仰湘,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瀟湘學者”特聘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爲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代學術與思想史、湖湘文化史,致力於“皮錫瑞研究與著述整理”和“蔣百里思想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獻》《中國哲學史》《文史哲》《中國經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

    《经学通论》光绪三十三年思贤书局本

    在清末新政中,因書院改制與科舉停廢,經學教育驟然陷入困境,“今學堂因功課繁多,往往偏重藝能,反輕聖教,經、史、國文,鐘點甚少,或且並無經學、國文”【1】。新式教育重藝輕道,已使經學課程名實難符,更有崇尚西學新知、宣揚革命排滿的激進派鄙弃經學,正如皮錫瑞所指摘:“近日邪說流行,乃謂中國欲圖富强,止應專用西學,五經四書,皆當付之一炬。辦學堂者,惑於其說,敢於輕蔑聖教,民立學堂,多無經學一門,即官立者,亦不過略存餼羊之遺。功課無多,大義茫昧,離經畔道,職此之由。”【2】長期從事經學教育的皮錫瑞,“思殫炳燭之明,用救燔經之禍”【3】,相繼撰成《經學歷史》和《經學通論》,爲新式學堂實施經學通識教育提供理想教材,並在民國以來產生廣泛影響,迄今仍爲經學入門必讀之書。

    本文主要根據皮錫瑞日記和《經學通論》初稿本,對《經學通論》成書過程試作還原,對初稿本面貌及其價值略作評析,冀能有助於深化皮錫瑞晚年經學思想的研究,增加對《經學通論》及晚清經學教育的理解。

    《經學通論》的撰、刊經過

    皮錫瑞在其日記中【4】,詳細記載著《經學通論》各卷撰擬、添改、刊刻的情況,爲後人復原全書生產過程提供了翔實資料。茲據皮錫瑞光緒乙巳、丙午、丁未各年日記,摘取其中緊要信息,分述如下【5】:

    (一)撰作初稿

    皮錫瑞在乙巳年(1905)十一月廿一日記載:“連日檢書籍,《經學提綱》一書似不難成,須先閱《皇清經解》《續經解》二書,擇取摘出,加以論斷,有暇即可錄出,特需鈔胥之費,而刊板費尤重。”次日又記“錄《經學提綱》一條”,從此開始撰寫新書,稱作《經學提綱》【6】。在十二月的日記中,他不斷記下“錄《易》”一條或二條,初八日又專門記載:“考《易》義,見阮福引《繫辭》四條,以《繫辭》爲卦辭、爻辭,後世所謂《繫辭》者乃其傳,孔門弟子所作。此說如得一真珠船,可爲子作卦辭、爻辭之證。《史記》自序引《繫辭》則《易大傳》,亦其證。”翌日又記“將《繫辭》一條錄出”,此即《易經通論》第七篇。十七日皮錫瑞高興地記載:“錄《易》二條,駁宋人先天之說甚暢,要非予一人之私言也。”這兩條即《易經通論》第十七、十八篇。十九日又說:“錄《易》二條,似略備矣。”二十七日再說:“錄《易》二條,大約此一經略具矣。”《易經通論》至此成稿,約計18篇。

    丙午年(1906)正月二十日,皮錫瑞明言“錄《經學通論·書》一條”,已將書名定作《經學通論》,並開始撰寫第二卷。此後他多次記載“錄一條”或“錄二條”,至二月初八日記“錄一條,《尚書》粗畢”,《書經通論》成稿,計有18篇。

    皮錫瑞接著在二月十一日記:“閱《詩古微》,頗有心得,改《史記》‘周道缺’爲‘商道’,未免強古人以就我。”所說見於《詩經通論》第八篇,可見他已著手編撰第三卷。他在三十日明言“錄《詩》學一條,以此經尤難明也”,《詩經通論》開篇即“論《詩》比他經尤難明,其難明者有八”。三月初四日又記:“錄《詩》四條,解《關雎》自謂有把握矣。”《詩經通論》第三至六篇均論及《關雎》,與此相符。至四月初八日記“錄《詩》一條,《詩》粗畢矣”,《詩經通論》成稿,共25篇左右。

    《春秋通論》始作於四月十三日,十八日特記“錄《春秋》二條,用《公羊》說,解以平正之詞”,顯示出對《公羊》學說的偏重。閏四月初二日又說:“錄《春秋論》。……《公羊》義有可疑者,如鄫季姬、單伯淫子叔姬、叔術妻嫂之類,皆不見於董子書,或後師附益之說也。”此處對《公羊傳》某些記載的疑惑,在《春秋通論》第三十八篇有所體現。至十一日“錄《春秋》一道,畢”,翌日又“補《春秋》一篇”,可知《春秋通論》已成,約計有20篇。

    皮錫瑞在閏四月廿一日記“改《詩論》一條”,緊接著說:“檢《西河集》閱之,其特識真可佩,而如士昏禮之舅姑迎婦,則誠如百詩所云私造典禮矣;廟制多一遷廟,亦未是。恨古人不見我,誠然。”此處對毛奇齡禮學的批評,部分見於《三禮通論》第三十八篇,可見他又在準備編撰新的一卷。隨後在廿八日記“錄《禮論》一條”,從此正式編撰《三禮通論》。皮錫瑞五月十七日還說:“錄《禮》二篇。覺心力不給,然此書不可不成,成此書後當靜養也。”可見頗耗心力,但仍堅持撰作。至六月十八日記“論《禮》粗畢”,《三禮通論》約成30篇。

    皮錫瑞從創擬《經學提綱》到撰成《五經通論》,前後不到八個月,可謂神速。其實當時他還要在湖南高等學堂、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等處授課並編寫講義,無法將全副身心用於《經學通論》。如丙午年四月初五日記載:“到師範,講二小時。歸錄《詩》一條,未畢。燈下閱《揅經集》,說‘頌’字極是,而以《肆夏》爲詩,似非。”九月十六、廿七日又記:“錄講義二道,續《通論》二篇。”“錄《易》一道,二道未完。到高等,講二小時。”皮錫瑞日夜不懈、奮力撰述之勤苦情形,於此可見一斑。

    (二)添改、增補

    皮錫瑞在撰寫各卷初稿時,就不斷進行修改、補充。如丙午年正月十二日記“連日在轎中看《困學紀聞》,有可入《經說》者”,翌日“補入數條”,《易經通論》有4處引述《困學紀聞》,應即此次所補,此處“經說”實即數天後定名的《經學通論》。又如七月十二日“閱宋人經解,大都得失參半,亦有可補入《通論》者。……以鄭樵說補入《通論》”,此次所補可見於《書經通論》第二十九篇。

    對《經學通論》初稿,皮錫瑞最重要的修改有二:一是爲各篇添加題目,二是對各卷增補篇目。前者發端於陳慶年,據皮錫瑞四月十一日記載:“下午善如來,取《書論》閱之,云須立題目,加圈點,分段宜短,乃便人閱。段有可分,有不可分,惟題目可立耳。”五月十五日又記:“善餘還書來,以爲宜分段目,列標題,甚是;圈點仿西河,可不必。”【7】陳慶年所提建議中,皮錫瑞認爲“列標題”最合理,稍後即付諸行動,如五月十九日記:“錄《禮》一篇。爲《易》《書論》做題目,甚不易。”廿四、廿五日又記:“爲諸論添題目,未完。”“爲《詩》《書論》補題。”他在編撰《三禮通論》的同時,抽空對《易》《書》《詩》已成各篇費力補擬標題。對各卷內容的增補,則始於六月十八日,皮錫瑞當天記載:“論《禮》粗畢,補《易》二條。”完成《三禮通論》初稿後,立即補作《易經通論》二篇。此後他陸續撰文,對各卷大作增補,如八月初一日“續作《通論》一道”,十月十四日“補《書》一條”,廿九日“補《詩論》二道”,十二月十三日“補《禮論》二道”。據日記所載,增補工作集中在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九月中旬至十二月下旬,各卷新增篇目,約計《易》7篇、《書》10篇、《詩》13篇、《春秋》11篇、《三禮》20篇,另僅載《論》《通論》而不能確知屬何經者14篇,共計75篇左右。

    以上《經學通論》初撰稿及續補稿合計,約有186篇,與刻本209篇相較,僅差23篇。皮錫瑞日記中對《經學通論》撰作情況的記載,可謂細緻入微。

    (三)謄抄、刊刻

    《經學通論》各卷陸續成稿後,皮錫瑞隨即請人謄錄,爲後續刊刻作準備。他在丙午年二月十六日記“校《易》一過”,二十日又記:“劉璞山來,以《易》一卷付之,使人鈔。”可知《易經通論》一經初校,就交付鈔胥。他在三月廿二日再記:“校所錄《經學通論》,其後半行書,更以《書論》付之,屬勿行草。”此《經學通論》實指《易經通論》,可見謄錄已畢,另將《書經通論》付抄。此後類似記載不斷,如四月初三日:“唐某又錄《書》義一卷來,付洋弍元,並《詩》義一卷使錄之。”六月十二日:“抄字人送《春秋》一卷來,字太不工,取洋乙元去,計尚須找半元。檢存款票銀有四百五十,尚不彀也。閱所鈔一卷,伊又攜《禮》一卷去。”可見除《春秋通論》未記付抄日期外,其它四卷書稿付抄、抄畢均有明確記錄。

    對於編撰新書,皮錫瑞起初憂心鈔錄費錢,刻貲更是不菲,但成稿甫及一半,主持湖南思賢書局的王先謙即慨允刊刻。他在四月初十日記載:“葵園後至,云《經學歷史》已發刻,《經學通論》成,許並刻。四年未刻書,積貲多矣。”王先謙接下來還對《經學通論》書稿逐卷加以批閱,滿懷感激的皮錫瑞在八月廿五、廿六、廿七日連續記載:“葵園看完《易》一卷,批示送來,亦甚難得。”“得葵園送來已閱《通論》一卷,批示甚細,乃致函,屬其餘詳批。”“葵園送來《書論》。”九月初十、十六日又欣喜地記載:“葵園來書,極恭惟。”“葵園來函極恭惟,有胸羅衆家、掌運千古之語,屬即送交手民。”王先謙甚至迫不及待,緊接著兩次登門催稿,見於皮錫瑞廿七、廿九兩天的日記:“葵園來拜,略及學務,屬將《通論》先交一、二卷。”“葵園來,索刻《通論》。”此時《經學通論》尚未完全定稿,只好分卷交付思賢書局發刻。

    《經學通論》各卷書稿交付刊刻、寫樣本與校樣本覆校的情況如下:

    《易經》卷:皮錫瑞十月初一日函致王先謙,“將《易論》送栞”,十二日即收到第一批寫樣本:“葵園送《易論》來校,無書,校十紙,攷廢龜論出唐李華。”皮錫瑞覆校時,還就廢龜論的倡導者作了補充,見於刻本《易經》卷末篇。廿三日“葵園送《易論》,校一過”,寫樣本至此全部覆校完畢。十二月廿九日,“葵園送來《易論》,已栞成,覆校一過,刻頗好”,翌日續校,校樣本也覆校完畢。

    《書經》卷:皮錫瑞十月廿四日記述“校《書論》,當繼刻”,翌日又說“校《書論》一過,更加刪改”,可知是付刊前的校改,但此後未記何時送交王先謙發刊。十一月十五日“《書論》上卷送來,爲校一過”,廿四日又“校《尚書》半卷”,兩次所校應即上卷和下卷的寫樣本。皮錫瑞同樣未記刊成日期,至丁未年五月初一、初四日“覆校《詩》《書》”,推知已是檢對校樣本。六月初七日“致葵園,以《詩》《書》二冊呈繳”,則校樣本全部覆校完畢。

    《詩經》卷:皮錫瑞十一月十八日致書王先謙,“以《詩論》付之”,十二月十六日“覆校《詩論》上卷”,可知付刊書稿及覆校寫樣本均指上卷。十二月十七日皮錫瑞又說“以《詩論》並《春秋》送葵園”,此《詩論》應指下卷書稿,但下卷寫樣本的覆校時間失載。皮錫瑞丁未年五月初一、初四日兩次覆校之《詩論》,應指校樣本,並於六月初七日與《書經》卷校樣本一起送交王先謙。

    《春秋》卷:書稿於十二月十七日付刊,至翌年三月初一日“葵園送來《春秋論》,攜至公所閱一過”,廿三日又記“到公所,校《春秋論》一過”,可見《春秋》卷的寫樣與校對費時較久。皮錫瑞八月十四日記述“葵園送來《三禮》《春秋》刊本,爲校閱之”,十六日又記“校《春秋》一過”,完成校樣本的覆校。

    《三禮》卷:《三禮》部分成稿最晚,皮錫瑞未記付刊日期。他在丁未年四月十七日說“校《禮論》一卷”,五月初一、初二日又記:“校《禮論》一卷,增數行,而二卷續處又須做數行。”“增入二百餘字,使《禮》各爲卷,與諸經一律,不分上下。”應該是對寫樣本作了較大調整,將原來的上下卷合成一卷。八月十四日王先謙送來《三禮》卷刊本,皮錫瑞隨即覆校,十八日“校《通論》畢”,並於當天送回。

    皮錫瑞另在丁未年正月初三日“擬作《經學通論自序》”,兩天之後“錄出序文”。隨著《經學通論》各卷相繼刻板,九月十八日“葵園送《通論》來,屬書籤”,全書告峻。十月間,皮錫瑞又兩次函致王先謙,“請催開刷《通論》”。十二月初九日,“葵園來書,寄《經學通論》一部”,終於在丁未歲末問世。

    綜上所述,《經學通論》的成書過程可表列如下(日期均爲舊曆):

    細檢《經學通論》編撰、刊刻的經過,還有以下兩點值得一提:

    第一,皮錫瑞撰書,依次爲《易經》《書經》《詩經》《春秋》,最後爲《三禮》,刊刻也是先《易經》,次《書經》《詩經》,再《春秋》《三禮》。《經學通論》刊成後,卻以《春秋》卷殿末。今《三禮》卷第五十一篇言及“《左氏》不可盡信,如‘君氏卒’‘曁齊平’‘衛宣烝夷姜’之類,皆失實,說已見前”,但批評《左氏》失實之說,其實在刻本最後一卷。又末篇“論《禮經》止於十七篇,並及群經當求簡明有用,不當繁雜無用”,由評析歷代禮學得失,進而講論治經要旨,篇末還說:“今科學尤繁,課程太密,即上智之士,亦不能專力治經。是以大義不明,好新奇者詆毀舊學,至有燒經之說。故作《通論》,粗發大綱,俾學者有從入之途,而無多歧之患。條舉群經之旨,冀存一綫之遺,觀者當諒其苦衷,而恕其僭妄。以敎初學,或有裨益。若贍學淵聞之士,固無取乎此也。”實際是爲全書所作總結。若不明瞭《三禮》卷最後殺青的事實,就會質疑《經學通論》最後兩卷倫次失序。

    第二,皮錫瑞記“《詩》義一卷”“《禮》一卷”付抄後,仍在續撰《詩經通論》《三禮通論》,因此當時交付謄錄的書稿實是上卷。丙午年四月廿一日“校《詩論》,未畢”、閏四月初二日“下午校所錄《詩論》”,應指《詩經通論》下卷初稿。六月廿六日“唐姓交《禮論》一卷”,正指《三禮通論》上卷,而皮錫瑞七月十四日抱怨“所鈔三《禮》不送來,可惡”,八月初二日又說“抄《論》來,校一過”,則指《三禮通論》下卷。至於十一月十五日說“《書論》上卷送來”,十二月十六日又記“覆校《詩論》上卷”,均指《書經通論》《詩經通論》的寫樣本,既明言上卷,則必有下卷。可見,《書經通論》《詩經通論》《三禮通論》從初稿到發刊,一直分作上下卷,但最終在刊刻前作了調整,一律不分卷【8】。這一重要變動,直接見於丁未年五月初二日對《三禮通論》寫樣本的處理,“使《禮》各爲卷,與諸經一律,不分上下”。在此前後,他又多次覆校《詩》《書》校樣本,直到六月初七日才返归王先谦,應該也是對原有分卷作了改动。

    《經學通論》初稿本及其價值

    皮錫瑞《經學通論》有一批稿本存世,記錄有部分篇目的修改情況,因而彌足珍貴。對這些文稿細作研讀,並與刻本比照互參,能從文本層面進一步展現《經學通論》成書的若干細節,對於校正刻本訛誤也能有所裨益。

    (一)存世七冊稿本概況

    現藏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經學通論》稿本,裝訂成5冊【9】,書根標冊數,內葉分欄,四周雙邊,雙魚尾,版心下端印“松雲閣”【10】,所有框線、魚尾、文字均爲紅色。半葉9行,墨筆行書,每行24至30字,夾注小字雙行。各冊第一頁留空。正文前後篇換葉,自爲起迄,無頁碼。各冊正文葉內容有異,略述於下:

    第一冊正文葉首行頂格寫“經學通論”,第二行退格將近行底寫“善化皮錫瑞”,第三行退一格寫“易”,第四行頂格寫“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爲《易經》卷第一篇。此後各篇均有標題,依次是:《易經》卷第二十五、二、四篇,《書經》卷第十二、十三篇,《春秋》卷第五十一、五十三、四十九、五十、四十八篇,《詩經》卷第三十三、三十二篇。合計13篇。

    第二冊正文葉首行頂格寫“經學通論”,第二行退一格寫“書”,第一、二行行線中下端添“善化皮錫瑞”五字,第三行頂格寫“兩漢經學有今、古文之分,今古文之分以《尚書》爲最先……”,實爲《書經》卷首篇首句,但無標題,又較刻本多“今古文之分”五字。此後各篇同樣無標題,根據內容依次爲《書經》卷第二至九、十五至二十四、十一、三十三篇。合計21篇。

    第三冊正文葉首行頂格寫“經學通論”,第二行退一格寫“詩”,第三行頂格寫“《詩》爲人人童而習之之經,而《詩》比他經尤難明……”,爲《詩經》卷首篇首句,無標題。此後各篇亦無標題,根據內容依次爲《詩經》卷第二至十、十二、十四、十五篇,另有2篇不見於刻本,知爲定稿時刪棄。合計15篇。

    第四冊正文葉首行頂格寫“經學通論”,第二行退一格寫“禮”,第三行頂格寫“三《禮》之名,起於漢末,在漢初但曰禮而已……”,第二、三行行線頂格添標題“論漢初無三《禮》之名……”,實爲《三禮》卷首篇。此後各篇均有添加的標題,依次爲《三禮》卷第二至七、三十至三十六、九、十篇。合計16篇。

    第五冊正文葉首行頂格寫“經學通論”,第二行退格將近行底寫“善化皮錫瑞”,第三行退一格寫“春秋”,第四行頂格寫“《春秋》有大義,有微言……”,爲《春秋》卷首篇首句,無標題。此後各篇同無標題,根據內容依次爲《春秋》卷第二至七、二十二至二十四、二十七、三十至三十二篇。合計14篇。

    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另藏有《師伏堂經學雜記》稿本3冊【11】,書根標冊數,內葉與《經學通論》稿本相同,各篇文字也自爲起迄。其中第一冊收文24篇,主要是皮錫瑞癸卯(1903)年在湖南師範館讲授“经学家法”课程所編講義原稿,另有書札、譜序、呈文;第二、三冊所收各篇內容並不雜亂,實爲《經學通論》初稿,具體情況是:第二冊16篇,均在各篇首行邊框外添加標題,依次爲《三禮》卷第十三至十六、二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三、二十、四十至四十三篇。第三冊14篇,前11篇無標題,根據內容依次爲《詩經》卷第十七至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八篇,後3篇有標題,依次爲《詩經》卷第二十八、三十、十三篇。

    以上七冊稿本中的《經學通論》,各篇標題存在顯著不同,有三類:第一類,《經學通論》稿本第二、三、五冊各篇,《師伏堂經學雜記》第三冊前11篇,均無標題;第二類,《經學通論》稿本第四冊、《師伏堂經學雜記》第二冊各篇,標題均爲添補;第三類,《經學通論》稿本第一冊各篇、《師伏堂經學雜記》第三冊後3篇,均原有標題。皮錫瑞自丙午年五月十九日起補擬篇題,可見現存這些文稿分屬不同時段:第一類屬較早成稿(《經學通論》稿本第三冊第三至六篇均論《關雎》,《皮錫瑞日記》丙午年三月初四日記“錄《詩》四條,解《關雎》自謂有把握矣”,二者相合,此4篇確屬第一批文稿),第二類爲稍後的修改稿(不過各篇正文的成稿時間仍同第一類),第三類最晚成稿(其中《經學通論》稿本第一冊《春秋》卷第四十九篇“論《春秋權衡》駁《左氏》及杜解多精確”云云,皮錫瑞在丙午年八月廿七日明載“劉原父《春秋權衡》論《左氏》甚佳,錄之”,此篇正屬後期補作)。後兩類文稿上,時有“夾行”“夾行小字”“另起”“從此起”“從此止”等提示抄胥的眉批,第三類16篇文稿中仍有9篇(《詩經》卷4篇、《春秋》卷5篇)出現較多的文句增刪,可見均爲擬付謄抄之稿。因此,這批稿本應定作《經學通論》初稿本。此外,《經學通論》稿本第一冊所收有《易》《書》《春秋》《詩》四經,篇次也雜亂無章,與皮錫瑞分經撰稿、付抄、發刻的記載完全不符。至於《師伏堂經學雜記》,不僅誤將《經學通論》30篇專題文稿歸入“雜記”,第三冊還將分屬不同時段的《詩經通論》文稿混在一起。據此可知,這七冊稿本並非皮錫瑞書稿原貌,應是皮錫瑞辭世後,家人整理其遺稿,未細檢內容,匆促裝訂而成。

    《經學通論》七冊初稿本的基本情況,可見下表:

    顯而易見,《經學通論》初稿本的篇數及其次序,與刻本相差較大,說明皮錫瑞後續不僅對內容作過較多增補,對篇次也作過較大調整,而現存各卷初稿篇數與皮錫瑞日記所載也有差異,說明原稿有些篇目在裝訂前已散佚。如日記所載《易經》卷文稿與現存初稿相差20多篇,現存4篇成稿時段屬第三類,則較早時段的文稿應已散佚。再如《師伏堂經學雜記》第二冊所收第二十七篇論古代明堂、太學,力譽阮元學識精卓,但仍有瑕疵,“特以爲太學在城內,與《王制》不合耳”,稿本“不合”下有小字注“辨見後”,可知皮錫瑞當時另撰有一篇,專門辨析古代學制(即刻本《三禮》卷第二十八篇“論古制不明由於說者多誤,小學、大學皆不知在何處”),但現存初稿中並無此篇,無疑已在裝訂前佚失。

    (二)從初稿本看《經學通論》的修改

    現存100多篇初稿,每篇都有文字或語句增刪、變換、移動的痕跡,爲後人探究《經學通論》從初稿到定稿的變化提供了豐富細節。初稿本中的變動,大多屬即時性修改,諸如糾正失誤、潤飾文句、添加例證,少數屬後續性修改,往往對文稿作較大變動,關涉內容調整、材料增補或語意變化等。如《詩經》卷第二十篇“葢笙詩本有聲無辭,如金奏、下管,皆樂歌而非詩”【12】,“聲”字原作“義”,文意有誤,因此隨即旁改糾正。又如《春秋》卷第三十一篇刻本有一句:“然《左氏》記載誠善,而於《春秋》之微言大義實少發明,則陸淳《春秋纂例》嘗言之矣。”【13】句中“陸淳”初稿本原作“趙匡”,皮錫瑞從旁作了改正,爲即時性修改,而“實少發明”四字,初稿本原作“全不相關”,應是後來定稿時所改。現存初稿中,《詩經》卷變動最大,尤其《經學通論》稿本第三冊第六、九、十三篇均論述如何解說《關雎》之義,與第三、四、五、七、十篇多有交叉、重複,經與刻本對照,發現第九、十三篇全部删弃,第五篇自“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分出(眉批“子曰以下另起一篇”),与第六篇後半部分組合为一篇(即刻本第六篇),其前半部分也被刪削。皮錫瑞曾在丙午年九月初三日記載:“得葵園書,付《詩論》來,云說《關雎》太多,又有意測,似宋人。其言甚是,當刪去之。”這些文稿的刪省、合併,顯然是接受王先謙批評後所爲。皮錫瑞在日記中另載修改《經學通論》某些篇目,也能在初稿本中得到印證。如四月十二日載“《列女傳》‘太姒’一條可補入《詩》,記之”,刻本《詩經》卷第五篇最末有夾行小注:“《列女·太姒傳》引《詩》曰‘大邦有子’,又曰‘太姒嗣徽音’,不引《關雎》,是《魯詩》不以《關雎》詩屬太姒之證。”【14】初稿本無此夾注,可見皮錫瑞根據日記提示,後來增添此注。又六月十五日記:“閱《雕菰樓集》,有可采者。林昌彝襲其說而沒其名,可鄙。”《師伏堂經學雜記》第二冊所收《三禮通論》第四十三篇初稿,引述“林昌彝曰:《周官》《儀禮》,一代之書也”長段文字,並作案語“林氏於三《禮》軒輊太過……”,“林昌彝”三字旁改作“焦循《禮記鄭注補疏序》”,案語“林”字旁改作“焦”,根據日記所載,可知皮錫瑞發現林昌彝抄襲後,即對文稿作了糾正。

    經對照,《書》《詩》《春秋》《三禮》各卷多篇文稿中,均有過內容上的重大調整,往往初稿中有大段文字被刪除,但主要內容尤其核心文字出現在下篇或後面某篇。以下試舉三例:

    例一,《書經》卷第九篇論馬、鄭古文《尚書》說解多不可據,在“今馬、鄭注解猶存其略”下,初稿有一大段:“今考其說,多不可據。如以羲、和四子爲《周禮》六卿,不爲司天之官,而治天文與治民事之官制亂。二十二人,馬不數皋陶而數四岳,鄭不數四岳而數殳斨、伯與、朱虎、熊羆,而九官十二牧之官制亂。‘若時登庸’,馬云‘欲用以代羲、和’,遂啟孔疏求賢而薦太子之疑。‘揖五瑞’,馬曰‘公、侯、伯、子、男所執’,《白虎通》圭、璧、琮、璜、璋之義遂失。‘同律’,鄭以爲陰呂陽律,誤用《周禮·典同》之文。‘四罪’,鄭以爲‘禹治水畢,乃流四凶’,未免王肅進退失據之譏。‘弼成五服’,馬、鄭皆曰爲方萬里,亦致王肅《書傳》無稱之誚。‘于今五邦’,馬、鄭不以爲遷殷後作,以爲商、亳、囂、相、耿而不數殷,與‘于今五邦’之數不符。‘沈潛剛克’,馬曰:‘沈,陰也;潛,伏也。陰伏之謀,謂賊臣亂子非一朝一夕之漸。君親無將,將而誅。’其說慘刻,非王者之道。‘罪人斯得’,鄭曰:‘罪人,周公之屬黨與知居攝者。’王肅以爲橫造,江聲謂荒誕不可從。‘其在祖甲’,馬、鄭皆曰武丁子帝甲也,與今文以爲太宗不同,與《國語》以帝甲爲亂君亦不合。鄭注《成王征》序,云:‘此伐淮夷與踐奄,是攝政三年伐管、蔡時事。’不知踐奄在致政後,致《多士》《多方》編次皆亂。《君奭》,馬、鄭以爲周公既攝政致太平,不宜復列在臣位,故不說,似以小人之心度召公,不知是公居攝時作。此皆馬、鄭《尚書》傳、注之不可據者也。”此段不見於刻本,但其中關於“羲和四子”“揖五瑞”“同律”“弼成五服”者見於第十二篇初稿,關於“羲和四子”“若時登庸”“四罪”“于今五邦”“罪人斯得”“其在祖甲”及《成王征》《君奭》的內容,基本上移入第十三篇初稿並成爲主體內容。此爲初稿本各篇之間發生的內容調整。

    例二,《春秋》卷第二十七篇初稿篇末說:“《左氏傳》創通於劉歆,昌明於杜預,二人皆不忠不孝,正孔子《春秋》所誅者。故自歆有章句,預有集解,不但《春秋》經爲所亂,即《左氏傳》亦爲所亂。歆,楚元王之後,其父向極言劉氏、王氏不並立,歆背父而助莽篡漢,劉逢祿以凡例爲歆增竄,故凡例有可疑者。預,杜恕之子,其父不附司馬氏而幽禁以死,預背父而助司馬篡魏,爲司馬懿之壻。焦循作《左傳補疏序》,謂杜預爲司馬氏飾,並爲己飾。《釋例》於弒君‘稱君,君無道也’一條,亟揚其波,於鄭伯‘射王中肩’之類,曲解其罪,非止諒闇短喪倡爲邪說也。”此段文字在刻本中消失,卻出現在第二十八篇後半部分【15】。究其緣由,第二十七篇專論杜預解《左氏》“別異先儒,盡棄二《傳》”【16】,而第二十八篇一並批駁劉歆、杜預,此段文字與下篇主旨更合,因此整體移入,並略作改寫。此爲初稿本與刻本之間內容有所調整。

    例三,《三禮》卷第四十二篇“論《王制》爲今文大宗,即《春秋》素王之制”,自“鄭注皆以殷制解之,正與《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相合”以下,初稿本寫道:“特鄭君未明言《王制》爲素王之制,故見其與《周禮》不合,故無以釋後儒之疑。自漢以後,古文盛行,今文師說中絕,說《春秋》者專據《左氏》以駁《公》《穀》,說《禮》者專據《周禮》以駁《王制》,一聞素王改制之義,皆瞋目扼臂以爭之,於是六經之義不明,孔子刪定六經爲後王立法之旨沈霾終古。國朝昌明漢學,漸推漸著,近人乃知《王制》一書即素王所改之制,發前人所未發。於是《禮》與《春秋》二經,始有可通之機;《王制》與《周禮》二書,亦無淆雜之患。治經者得此要訣,可以事半功倍,如昭青天而覩白日矣。竊謂治經讀注疏者,當從《禮記》始;讀《禮記注疏》者,當從《王制》始。《王制》體大物博,乃孔子所定素王之制,以治後世之天下者。其法簡便,比《周禮》之繁重者爲易行。學者誠能通曉其義,仿用其法,以治今之天下,不必井田、封建,已足以甄殷陶周矣。”此段對《王制》性質的認定及與《周禮》優劣的比較,在刻本中得到強化,不僅篇幅遽增,語意也大變,對《王制》推崇更高,並借此暢發《公羊》“素王改制”之義,與皮錫瑞隨後有意改定《王制注疏》而撰作《王制箋》,在學術思想上一脈相承【17】。此爲初稿本與刻本之間內容不斷深化。

    綜觀皮錫瑞對《經學通論》的眾多修改,從內容到形式,還有以下幾點引人矚目:

    斟酌篇題:皮錫瑞在日記中特別提及補擬篇題“甚不易”,現存多篇初稿即有標題改易之跡,雖僅一二字的增刪、變換,卻足以見出篇題頗費斟酌。如《書經》卷第十二篇標題“論古文《尚書》說誤以《周官》解唐、虞之制”,“誤”字屬添加,批駁之意流露無遺。又如《三禮》卷中,第二十三篇標題“論古人行禮有一定之例,拜禮分別,不厭其繁”,“拜禮”後改作“九拜”,與篇中內容更相切合;第三十二篇標題中“不知《儀禮》十七篇乃孔子所作,不可詆毀”,“作”後改爲“定”,一字之別,文意大異。

    增加例證:皮錫瑞往往隨文增添例證,或後續補加注文。如《書經》卷第八篇論《白虎通》“多載今《尚書》說”,旁添“陳壽祺曰:《白虎通義》用今文《尚書》”,並眉批“夾行”,是援陳壽祺以立說;《詩經》卷第三篇引述兩漢諸家言論,分析《魯詩》解《關雎》爲刺周康王詩,其中《漢書·杜欽傳》一條材料爲旁添,第二十篇論“六笙詩本不列於《詩》,故《史記》《漢書》皆云三百五篇”,“《漢書》皆”三字爲旁添,則屬增補證據。又如《三禮》卷第五篇論鄭玄《三禮注》“注極簡妙,並不失之於繁”,皮錫瑞案語原引《檀弓》經、注文字作對比,指出“鄭注止數十字”,卻使當時情事歷歷如繪,稱贊“其文法如此簡妙”,後來又在此例前以小字旁添一段:“《少牢饋食禮》經二千九百七十九字,注二千七百八十七字,《有司徹》經四千七百九十字,注三千四百五十六字,《學記》《樂記》二篇經六千四百九十五字,注五千五百三十二字,《祭法》《祭義》《祭統》三篇經七千四百六十字,注五千五百二十三字,皆注少於經。”增加這些數字作爲例證,言簡意賅,鄭玄注經精簡之妙更爲突顯。

    明晰條理:如《書經》卷第一篇論及“今古文以《尚書》爲最糾紛難辨者”,分別叙述《史記》引《書》究竟是歐陽今文抑或孔氏古文,漢代古文《尚書》有孔氏壁書、張霸百兩篇、杜林漆書本,以及歷代有關古文《尚書》的真偽之爭,從初稿上可見,皮錫瑞在敘述中依次增添“此難辨者一”“此難辨者二”“此難辨者三”,立即變得條理井然。又如第十七篇論述今文《尚書》“二十九篇篇篇有義,學者當講求大義”,撮述各篇大義及其內容要點,繼以“觀此,知……”作闡述,諸如“《堯典》見爲君之義……觀此,可以知作史本紀之法矣”“《西伯戡黎》見拒諫速亡、取以垂戒之義。觀此,知天命不足恃,而人事不可不勉矣”,極其扼要、清晰,而據初稿本,29處“觀此,知……”全爲旁添文字,由此可見修改之效。

    凸顯觀點:皮錫瑞每作評議,習慣以“案”字領起。從各冊初稿本中,發現“案”前往往從旁添入“錫瑞”二字(不過偶有遺漏)。也有將“愚案”“愚謂”“竊謂”改作“錫瑞案”,或將引出評議文字的“然”“而”“不知”等改作“錫瑞案”,或徑直補入“錫瑞案”。這些細微增改,反映皮錫瑞後續修改時有意突出其一家之見。少數文稿本有“錫瑞案”,並無添改痕跡,可知此類文稿撰作時間稍晚。還有多篇初稿並無“錫瑞案”,刻本中卻有此三字,應爲皮錫瑞定稿時所增。由此細節,更見《經學通論》屢經修改,決非一蹴而就。

    校核引文:今人點校古籍時覆檢引文,每見文字、語意出入較大,認爲前賢引書多憑記憶。但從《經學通論》初稿本中,發現引文時有校正,推知皮錫瑞必定核過原書。如《易經》卷第1篇引董仲舒對策“爲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甚”字原脱,旁添;《書經》卷第十六篇引龔自珍《說中古文》“中古文之說,余所不信”,“余”原作“予”,旁改;《詩經》卷第四篇引《史記·外戚世家》“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紂”上原衍“而”,後刪;《三禮》卷第四十一篇引《史記正義》“《樂記》者,公孫尼子次撰也”,“次撰”原作“所作”,旁改。此類改動極多,其實於文意無關緊要,卻顯示皮錫瑞對所引原文的尊重。特別是《春秋》卷第二十三篇引《六經奧論》列舉八證力辨左氏非丘明,其中第七證提到“《左氏》序呂相絕秦、聲子說齊”,據《左傳》所載聲子史實,“齊”字應作“楚”,初稿已纠其誤,卻從旁回改作“齊”,並添夾注“當作‘楚’,此誤”,如此忠實原文,可謂嚴謹之至。

    (三)初稿本的校勘價值

    《經學通論》在丁未年十二月印成行世,皮錫瑞先在廿七日閑中翻閱,自覺“譌字尚少”,但第二天重閱一遍,發現“尚有誤字”。事實上,全書文字訛、脫、衍、倒者較多。商務印書館1920年依據思賢書局刻本加以排印,略有校正,中華書局1954年采用商務館原紙型重印,又校改了少數訛誤。此後,潘斌、周春健和筆者的整理本也相繼作過校訂,校勘質量得以不斷提高。但因《經學通論》除思賢書局刻本外,並無他本可供參校,以往校勘主要通過覆檢引文、細審上下文及根據相應常識進行判斷,多屬他校、理校,必有局限。因此,現存100多篇《經學通論》初稿,無疑可爲校勘提供寶貴參校。筆者2017年底至2018年初有機會查閱全部初稿本,得以對《經學通論》重作校勘,糾正刻本訛誤30多處(詳見中華書局2018年繁體版)。通過檢對初稿本,既能對原來覆檢引文、審讀上下文時發現的訛誤加以確認,還能分辨這些訛謬是作者之失抑或手民之誤,使原先的他校、理校變成對校,更爲堅確可信。如《詩經》卷第十篇“論三家亡而毛《傳》孤行,人多信毛疑三家,魏源駮辨明快,可爲定論”,篇末案語說“三家亡,毛《傳》孤行,多信毛而疑三家”【18】,“多信毛”句無主語,可據標題補“人”字,其實此案語原爲第十二篇初稿之首句,本有“人”字,則校補更有依據【19】。再如《三禮》卷第三十五篇引《鄭志》趙商問《祭法》云“大夫立三廟,曰考廟,曰皇考廟”【20】,顯然脫漏一廟,可據《禮記正義》校補【21】,而初稿本“曰考廟”下有“曰王考廟”,可見脫誤之咎不在作者。又第四十二篇論及《王制》建國、立學、稅民等制度,“鄭注皆以殷制改之,正與《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相合”,【22】“改”字於文不通,初稿本作“解”則文從字順,可據以校正【23】,刻工或因“解”“改”二字湖南方言讀音相近而致誤。

    筆者最近對初稿本細加檢核,發現刻本訛誤仍有數處漏校者,補述如下:

    《書經》卷:第五篇引《後漢書·杜林傳》“雖遭難困,握持不離身” 【24】,“難”字《後漢書》本作“艱”,初稿本也作“艱”,應校改。第七篇針對《漢書》所謂“遷從孔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多古文說”,引述段玉裁之說,再作案語:“史遷從安國問故,《史記》所未載,不知班氏何據。若《史記》所引《尚書》,多同今文,不同古文。班氏所云,惟‘方六千里’同於賈、馬古文,‘思曰睿’與‘曰涕’同於馬、鄭古文。……皆不足爲《史記》用古文說之證。”【25】其中“方六千里”“思曰睿”云云,乃段玉裁爲班固所作辯護之詞,刻本作“班氏所云”,顯然有誤,初稿本實作“段氏”,當據以校正。第二十篇批評毛奇齡作《舜典補亡》:“采《史記》本紀之文列於其前,又取魏高堂隆《改朔議》引《書》‘粵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建皇授政改朔’冠於篇首,以代二十八字。朱彝尊《經義考》所說略同。不知高堂所引乃《中候·考河命》文,見《太平御覽·皇天部》引。”【26】初稿原無“朱彝尊”句,爲旁添小字,同時眉批“夾行”,則此句本爲皮錫瑞添加的夾注,刻工卻誤作正文,當校正。

    《詩經》卷:第三十三篇列舉刺詩,其中“《匏葉》刺幽王”句【27】,據《毛詩序》,《小雅·瓠葉》为“大夫刺幽王”,刻本“匏”當正作“瓠”,初稿本已將“匏”字旁改作“瓠”。

    《三禮》卷:第十三篇論《儀禮》不皆士禮,“若祭禮,則《少牢饋食》《有司徹》爲大夫禮;《鄕飲》《射》,士、大夫所通行;《燕禮》《大射》《聘禮》《公食大夫》,爲諸侯禮;《覲禮》,爲諸侯見天子禮,並非專爲士設”【28】,句中“《射》”上初稿本有“鄉”字,刻本脫失,今應據補。同篇又引《士冠禮·記》“無大夫冠禮,而有其昏禮。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禮之有?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猶士,天下無生而貴者也”,然後解釋:“據此,則天子之子冠,亦用士禮,其後乃別有諸侯之冠禮。”【29】從天子之子冠用士禮,到其後諸侯別有冠禮,文意明顯相隔,中間跳躍過大。今查初稿本“亦用士禮”後,另行寫“五十命爲大夫,未有大夫而未冠者。天子、諸侯未冠而立,蓋亦用士禮冠”,直到行底,再另行寫“其後乃別有諸侯之冠禮”,文意豁然貫通。因此,初稿本此一整行文字,疑爲抄刻者脫失,今應校注說明。第二十一篇“論宋儒掊擊鄭學實本王肅,而襲爲己說,以別異於注疏”,篇末說:“宋人寡學,不盡知二家之說所自出,取王說之淺近,疑鄭義之博深;又以其時好立新說,鄭《注》立學已久,人多知之,王說時所不行,乃襲取之以爲己說。陳氏《禮書》大率如是,皆上誣前賢,下誤後學。”【30】初稿本於“陳氏《禮書》大率如是”一行有眉批“夾行小字”,即改成夾注,作爲“宋人寡學”的例證,又刪“皆”字,刻本均未從,今當校改。

    《春秋》卷:第三十二篇論《公羊》《左氏》之爭,言及鄭玄“雖先習《公羊》,而意重古學,常軒《左氏》而輊《公羊》,重其學者意有偏重,遂至《左氏》孤行”【31】,其中“重其學者”,初稿本作“承其學者”,較刻本爲優,當作校注說明。第四十八篇論經、史分別,引劉敞之說:“經出於史,而史非經也。史可以爲經,而經非史也。譬如攻石取玉,玉之産於石必也,而石不可謂之玉;披沙取金,金之取於沙必也,而沙不可謂之金。魯國之史,賢人之記,沙之與石也;《春秋》之法,仲尼之筆,金之與玉也。金石必待揀擇追琢而後見,《春秋》亦待筆削改易而後成也。謂《春秋》之文皆舊史所記,無用仲尼者,是謂金石不待揀擇追琢而得,非其類矣。”【32】覆檢通志堂本、文淵閣四庫本《春秋權衡》原文,兩處“金石”均作“金玉”,初稿本兩處同作“金玉”,可知屬抄刻之誤,應加校正。

    結語

    皮錫瑞身處晚清變亂之世,親歷經學教育由盛到衰的劇變,痛感“近世異說滋多,非聖無法,至欲以祖龍之一炬,施之聖經”,因此趁在湖南高等學堂講授經學之機,用心編寫《經學通論》,期使新學後生“能窺治經之門徑”【33】。在新舊教育過渡之際迅速撰成的《經學通論》,縱論五經流變,推闡經學要義,無不深入淺出,“不難使天下生徒皆通經術”【34】,不僅成爲新式經學教育的開創之作,而且成爲經學通識教育的經典之作,看似出乎意料。然而,通過翻閱皮錫瑞的日記,再研讀《經學通論》初稿本,深入了解《經學通論》從創始、撰寫、修改到謄抄、發刻、印行的完整過程,切身感受皮錫瑞的勤苦不懈、精益求精與謹嚴篤實,就會對這部看似快速編纂、實則精雕細琢的經學教科書充滿崇敬,不致信口雌黃,詆斥皮錫瑞“逞矯誣臆斷之能”【35】,卻自蹈淺薄不經之弊。

    *本文發表於《古典文獻研究》第二十五輯下。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皮錫瑞《經學通論》注釋與研究”(15ZDB010)的中期成果。

    【1】皮名振《皮鹿門年譜》,商務印書館1939年,第100頁。

    【2】皮名振《皮鹿門年譜》,第101—102頁。

    【3】[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自序》,光緒丁未思賢書局刻本,第2頁。

    【4】皮錫瑞從光緒壬辰年(1892)正月初一留存日記,直到辭世之日,16年間從未間斷,記事翔實,史料豐富。日記原稿藏湖北省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根據縮微膠卷影印出版《師伏堂日記》6冊,2021年又出版《湖北省圖書館藏稿本日記四種》,其中第三十七至四十三冊爲皮錫瑞日記。中華書局2015年出版筆者所編《皮錫瑞全集》,其中第九至十一冊爲《日記》整理本,2020年又出版修訂本《皮錫瑞日記》4冊。

    【5】下文凡引皮錫瑞日記,隨文標出日期,不另注頁碼,以免繁瑣。

    【6】陳慶年丙午年正月十五日《復皮鹿門》談及“《諸經提綱》能以次編就,誠為曠代快事”,引見《橫山鄉人尺牘》八,上海圖書館藏稿本,原無頁碼。陳慶年(1862—1929)字善餘,號石城鄉人、橫山鄉人,隸籍江蘇丹徒,肄業南菁書院,獲學政王先謙賞識,選爲優貢生。陳慶年後來又受知於湖廣總督張之洞,長年聘任武昌兩湖書院教習,編撰《兵法史略學》等講義,1898年撰《衛經答問》《衛教答問》,力駁“康學”。1905年,陳慶年經湖南巡撫端方邀聘,擔任省學務處提調,並一度代理湖南高等學堂監督,在長沙定王臺主持創建中國近代第一家公共圖書館。陳慶年在湘期間,與執教湖南高等學堂的皮錫瑞頗多交誼,皮錫瑞即受其囑托,撰成膾炙人口的《經學歷史》。

    【7】陳慶年丁未年九月初四日《與皮鹿門書》中,談及《經學通論》,仍強調“標題固不可少,若仿西河諸書,並加圈點,尤便後學”,引見《橫山鄉人尺牘》十,上海圖書館藏稿本,原無頁碼。

    【8】按,《易經通論》篇幅最少,一直未分卷,《春秋通論》篇數最多,皮錫瑞卻未在日記中留下分卷的記載,他似乎是因《易》《春秋》兩經而將《書》《詩》《三禮》取消分卷,以使“諸經一律”。

    【9】《經學通論》稿本的著錄,見常書智、李龍如主編《湖南省古籍善本書目》,嶽麓書社1998年,第39頁。《經學通論》稿本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參見湖南師範大學編《湖南師範大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8—19頁。

    【10】根據皮錫瑞日記所載,松雲閣爲長沙城內一家商號,主營紙筆文具等。

    【11】《師伏堂經學雜記》的著錄,見常書智、李龍如主編《湖南省古籍善本書目》,第39頁。《師伏堂經學雜記》同樣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參見《湖南師範大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16—17頁。

    【12】[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詩》,第38頁。

    【13】[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春秋》,第52頁。

    【14】[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詩》,第8頁。

    【15】[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春秋》,第47頁。

    【16】[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春秋》,第44頁。

    【17】[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72—73頁。按,皮錫瑞在丁未年二月初十日記載:“閱《王制注疏》,欲改定一過,以《王制》爲孔子素王之制,可解周與夏、殷之紛,不知書能成否。”翌日又記“奮志作《王制箋》,錄一紙”,最後在八月間成書。

    【18】[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詩》,第19頁。

    【19】[清]皮錫瑞著,吳仰湘點校《經學通論》,中華書局2018年,第171頁。

    【20】[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58頁。

    【21】[清]皮錫瑞著,吳仰湘點校《經學通論》,第322頁。

    【22】[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72頁。

    【23】[清]皮錫瑞著,吳仰湘點校《經學通論》,第339頁。

    【24】[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書》,第9頁。

    【25】[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書》,第13頁。

    【26】[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書》,第37頁。

    【27】[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詩》,第61頁。

    【28】[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21頁。

    【29】[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21頁。

    【30】[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第35—36頁。

    【31】[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春秋》,第54頁。

    【32】[清]皮錫瑞《經學通論·春秋》,第81頁。

    【33】[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自序》,第1頁。

    【34】[清]皮錫瑞著,吳仰湘點校《經學通論》,第98頁。

    【35】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自序》,《徐復觀論經學史二種》,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3頁。按,對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通論》中某些公羊學主張的批評,民國年間頗不乏人,本屬近代經學今古文之爭的餘波,但近年有人完全否定《經學通論》的主榦思想,實則眛於中國經學之真精神。

  • 【笔记】服务于交易,而非法律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4-12-17 15:48:18

    0p

    合同肯定不完美,但必须追求完美。这是因为,完美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它依靠的是思维方式的突破和持之以恒的不断完善。荣耀归于神,平安归于神所喜悦的人。

    6p

    中国合同习惯的形成,是基于“重义轻利”的中国传统道德影响,社会并不赞赏个人逐“利”,以至于在处理争议时须商情第三方协调、裁定。由于当时的交际圈相对较小,一旦哪一方违约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赔偿,还要承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且其日后的经营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如果双方都能信守承诺的则可免去这一麻烦。当诚信的商家多于违约的商家,商人们一般就无须约定违约责任,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里更是如此。

    9p

    强制性规定不明确,导致法律后果的不确定性,更让一些特定情况下无所适从。影响可预见性以及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12p

    合同工作内容:审查、修改、起草、出具法律意见书、谈判。

    17p

    多数汉译的文字用在了汉语中不太使用的长定语等长句,不仅读起来十分拗口,也不便于理解。在中国的法律环境及语言习惯下,与其说其专业化有余,还不如说其本地化不足。

    18p

    合同是企业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企业只能听天由命。律师在诉讼中面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在合同中面对的则是需要预测的未来,需要前瞻性地预见问题并设解决之道。所以合同工作需要更宽的知识面、更细致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对合同中的实体及程序问题谨小慎微。许多工作理念上也有不同。

    24p

    合同是艺术也是技术,空有好的理念而没有合适的表述,合同质量仍旧无法保证。合同的外在质量问题(条例、错别字、逻辑、清晰度等)最易被人诟病的。几处非专业人就能发现的缺陷足以失去当事人的信任。

    24p

    从当事人、履行情况和历史这三个角度来进行质量反馈,并循环改进。

    24p

    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的诚意及相互谅解的精神比任何完整的法律文书都更为有效,不完善的合同只要遇到诚信的双方也会履行的很好。

    27p

    合同首先属于商务行为,以营利为目的。其次才是合法性与文书性。从事合同工作虽然需要法律商务知识,但首先需要的是合同本身内在规律的知识。企业并不需要评价合同合法与否的专家,而是需要熟练运用合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其交易目的、确保其交易安全的专家。

    29p

    评判与制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合同工作不仅需要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还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1p

    记录双方所达成的一致只是合同的一项功能。合同的字里行间还应充满了对双方利益平衡点的锁定、对交易秩序及安全的促进等考虑。具体来说,书面合同的使用功能主要包括:固化约定内容(权利&义务);保留交易证据;具备形式要件(符合法定要求);固化权益平衡;增强可预见性,确保交易安全。

    32p

    合同是当事人进行利益博弈后所达成的一致,体现了双方的相互妥协和利益平衡,也体现了各种因素对合同条款的影响。这些制约限制合同最终形态的因素包括:双方议价能力(经济学上);法律环境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员工);人员认知水平(决策者&投资者);机会紧迫程度。

    33p

    企业的决策只能由企业完成,律师只是对法律风险进行控制并善意提醒当事人。

    34p

    篇幅与质量不一定成正比,长篇大论可能会言之无物或隔靴搔痒;而短小精悍也可以武装到牙齿,一切取决于交易特点及实际需要。事实上,最令人头痛的不是合同的长篇大论,而是合同的条理不清。只要安排合理,长篇大论的合同也非常容易理解。

    34p

    合同文本难以一劳永逸,但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标准化的合同在规范大部分条款之余,只要为特殊的个性化留下“接口”,就可以兼顾两者间的平衡。

    36p

    合同需要具备的8个基本内容:当事人姓名/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者而去、解决争议的办法。还可能包括包装方式、检验标准、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38p

    合同条款的四大基本锁定功能:交易平台(谁和谁);交易内容(做什么);交易方式(怎么做);问题处理(出了意外怎么办)。

    45p

    阅读理解的有限性: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阅读时间。这些造成了阅读的难度。这也要求合同的制定要满足专业严谨的基础上要追求简洁清晰,易于理解。

    49p

    合同的“取”有时是为了强调或弥补,而遮遮掩掩的“舍”有时也同样充满杀机。

    50p

    合同附件的内容与正文的内容分属不同的层面,前者多为证明性的内容或技术性的内容,而后者直接用于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56p

    合适的质量才是最好的质量。合同质量无法达到当事人的要求自不必说,质量过剩不仅意味着制作时间的浪费,还会导致阅读、理解时更多时间的浪费。

    59p

    合同内在质量:主体资格合格;约定内容合法;合同条款实用;权利义务明确;交易需求满足。

    61p

    合同外在质量:结构体系清晰;功能模块完备;整体思维严谨;语言表达精确;版面安排美观。

    70p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杜绝各种不明确性,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出现任何必须先断定是否“合理”才能解决的问题,对合同履行的效率都是一种损害,也是未能充分行使意思自治权的一种体现。

    81p

    一逗到底容易使不同意识、不同内容的句子相互干扰,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理解方式,产生歧义。所以每个句子结束都应使用句号。甚至为了切断句子间的负面关联,有时必须将不同的句子以分行的方式表述。

    83p

    合同中的任何权利义务都是有限的,必须划定各类界限(时间、空间、责任)以使于自己所希望的或所能承受的相一致。

    89p

    不能双赢的合同里不会有持久的交易伙伴。从谨慎原则出发,不应将希望寄托在合同争议处理时,而应在合同中直接明确。

    93p

    虽然律师介入合同事务的目的是控制其中的法律风险,但单纯的法律问题审核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从法律及商务的双重角度,促进交易更好的实现,才会使合同及法律服务增值。这就需求律师突破传统法律服务的习惯性思维,开拓视野。比如,只在合同文字上做文章只能实现合同条款上的利益最大化,却无法实现当事人经营成本的最小化。因此合理安排交易中的税负将是律师行业未来的必备技能。

    94p

    以有权控制的方式去控制合同的履行,其操作十分灵活,而以有义务控制的方式控制合同履行,则操作比较复杂但更踏实。

    100p

    以人为本:合同是给人看的,文本不仅要考虑如何设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还要充分考虑人在阅读合同时的规律及感受,并为阅读提供各种便利。不光是合同双方,还要考虑法官或仲裁员等人。尤其要注意合同主题、措辞避讳、礼仪尊重、合理组织、排版质量等。

    101p

    忌讳在所有的文化群落中都普遍存在并沿袭至今,而且与文明的发达程度无关,与是否科学无关。当然,过于委婉会影响表述的精确性,所以要用异曲同工的措辞来解决。

    103p

    像待君子一样的尊重,像防小人一样的堤防。

    107p

    审查的目的是发现合同中所存在、可能导致当事人“利益受到损害”的权利义务条款,并以“合适的方式”报告给当事人。这一过程中需要包括法律在内的综合知识,而不是仅限于《合同法》。

    109p

    合同行为首先是经济问题,然后才涉及法律问题。合同工作必须服务于交易,而不是法律。从企业来说,宁可选择一个虽然有风险但也有盈利机会的交易,也不会选择一个没有法律风险但根本无法操作或根本没有盈利机会的交易。

    118p

    头脑清晰的法律规范分类和良好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远比一字不漏地记下几部法律更为重要。不会使用检索,任何人的知识面都不可能达到实用的广度和深度。不经检索就提供法律意见,结论极不可靠。

    152p

    只要是提供担保,便存在风险。

    156p

    企业函与声明都是针对利益冲突的,而且很容易上升为诉讼,因而需要措辞严谨、语气庄重、态度明确。而审查这类文件要注意对事实、法律规定的表述是否言之有据,不能漫无边际随意发表意见而是要仔细斟酌留下余地,更不能因函中的内在或外在缺陷而授人以柄。

    157p

    与口头提供的咨询意见不同,以书面形式提交的工作成果会持续经受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角度的检验,它的任何缺陷都会在不特定的对象面前暴露无遗。而律师的执业风险,也伴随着工作成果的提交而正式形成。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式提交工作成果。

    159p

    宁可对内容另行解释也不能轻易为了阅读的便利而牺牲专业性。因为大部分的专业性内容一旦用非专业的方式表述,其逻辑性、严密性等会大打折扣。

    159p

    说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是律师的职责,而是否交易则是由委托人去决定。无论任何情况下,律师都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利,最多只能提供个人建议,但与律师身份无关。委托人是否采纳,是否接受,都不在律师的职责范围内。

    160p

    审查意见的表述方式:说明、建议、疑问、提醒和警告。

    167p

    相对于审查而言,合同的修改与调整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要充分运用语言文字、逻辑体系等综合性的技巧,从最为微观的词汇到整个合同的结构体系我,都可能需要仔细校正才能使合同工作的各种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条款。而这也正是合同水准的具体体现。

    191p

    精确的表达代表着理解的唯一性,无论是各类术语、合同关键词、语句表达等,其解释都必须是唯一的。

    218p

    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实理解;只有动手实践,才能培养感觉和经验。这些财富光凭学习根本无法学到,至少是很难学会。

    227p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物化,是围绕交易目的而设计的双方权利义务体系,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实现交易目的而进行具体事项的安排。律师必须在合同成立前就发现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否则难有补救机会。

    229p

    由于交易目的与合同目的并不总是一致,律师在工作中不能总是将交易目的当成是为了取得交易的对价,有时取得交易对价只是非常次要的目标。

    232p

    从事合同业务,关键在于参透合同文本内在规律及原理,认真制作每份合同。基础文本在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会降低思维能力与经验的积累。

    235p

    产生争议的合同未必是坏合同,只有当产生争议的原因或受到损失的原因源于合同缺陷时,合同才是问题合同。而建立退出机制,则可以进一步分散法律风险,使企业以较小的代价推出不利的合同履行。

    262p

    合同内容始终围绕着两条主线,一条是静态的履行内容,一条是动态的履行内容,掌握着两条主线就会非常容易对模块进行扩展。

    304p

    专业素质的提高永无止境。

    305p

    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都产生于特定的条件下,因而有着特定的界限。与之相对应,合同条款必须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以体现这种特定性。

    314p

    法律文书中没必要采用非中性词,而且要避免对当事人人格进行修饰。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虽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但并不精确,无法更客观、更准确地陈述事实,表达观点。

    314p

    法律语言的严谨并非日常语言所能替代。在合同中,与其称谓上“人性化”,不如在结构和阅读难度上的“人性化”更为实在。

    322p

    采用固定主语并通过调整主语的施动与受动状态的方法,保持语序的流畅,维持阅读时思维的连贯性,避免主语宾语来回切换给阅读理解带来的不便。

    331p

    表明中心词领属的定语,一般放在多层定语的最前面;其次是表示时间、处所、数量的定语;最后是与中心词所属范围、性质属性最近的定语,具体视表述需要而定。

    344p

    单句再复杂也不过是规模增大的单一兵种,而复句再简单也是不同兵种组成的集团军。不同的关联词、不同的句间关系会对复句的句意产生巨大影响。

    353p

    除了文本之内,在合同文本之外,围绕着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还有许多工作与交易安全有关,即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而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是从谈判阶段开始到履行完毕或争议处理终结时止,自始至终关注并处理所有的相关法律问题,最大化利用资源和法律及合同所赋予的权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法律风险损失的最小化。

    356p

    所有的制度都有可能因执行者“照葫芦画瓢”而背离初衷,并因此而走向形式化、表面化。

    357p

    合同管理应当是业务人员、法务人员、专业律师相互配合、梯次搭配,共同实施合同的法律风险管理:业务人员负责交易的内容及方式,法务人员处理常规问题并负责与律师沟通,而律师则分析其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问题并从法律风险控制的角度设计应对方案。

    358p

    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体现在刑事与行政处罚(公权)、民事法律风险(违约或侵权)与单方权益丧失。而单方权益丧失是由于企业本身所造成,因此没有任何法律救济途径,不利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360p

    法律风险管理强调以事前控制为主,从事后补救转换为事先预防,是法律风险控制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

    361p

    只有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更好地空中法律风险。而交易安全与获得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在不掌握稀缺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制造稀缺资源的方式增强优势,从而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以便于控制法律风险。

    361p

    合同怎样管理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它的理解。实际上。管理的过程是不断根据问题的性质在理想化的方案与现实情况之间进行择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动态跟踪并适时调整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69p

    应对效力待定合同,主要依靠加强交易主体行为能力审查、代理权限审查、标的物权益归属审查等方式。如果这些审查都未能避免效力待定合同的出现,还可以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催告权和撤销权,避免因合同长期无法确定而导致损失扩大,也避免被视为存在恶意而导致无法得到有效救济。

    371p

    高质量的合同并不只保证正常履行时能够实现预期的交易结果,还要在合同出现非正常履行的情况时,通过合同的约定迫使对方按约履行或提高足够的赔偿,以将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转嫁给对方。

    383p

    要想妥善处理合同中的“违约”问题,就必须细化合同中的“约”,使任何“约”和“违约”都具备可识别性并易于识别,以避免因约定不明而加重自身责任或使双方纠缠不清。

    395p

    标准合同文本的生命力在于其符合企业需要、便于企业操作,所以在制作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交易内容、交易程序、客观需求、发生过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而且不同的合同要进行不同的调研。

    398p

    企业制度化包括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以及个人行为规范,构成了一个以企业目标为交易目的的完整“合同”。这个“合同”的制定执行虽然会增加管理和工作难度,造成劳动效率下降,但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益:一是降低企业风险;二是提高整体效率;三是建立运行秩序。

    406p

    汉语简练有余而精炼不足的特性并不适合对法律条文进行精确去、完备的表述。而法律是国家基本的“游戏规则”,也是在一个国家中从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说明书”,稍有不慎就会打破和谐并产生重大影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402+)
  • 全格式(306+)
  • 一星好评(530+)
  • 不亏(194+)
  • 简单(544+)
  • 无缺页(429+)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 2024-12-17 14:39:5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寿***芳: ( 2025-01-08 06:36:3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菱***兰: ( 2024-12-24 13:45:3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01:54:1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曾***文: ( 2025-01-09 12:28:0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石***致: ( 2025-01-08 15:15:2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4-12-29 20:51:0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敖***菡: ( 2024-12-19 00:52:3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扈***洁: ( 2024-12-22 07:01:5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宫***玉: ( 2024-12-19 19:51:52 )

    我说完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23:14:4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