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16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精美图片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全四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423683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7
  • 页数:2608
  • 价格:36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16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学家司马光领衔修撰的一部历史名著,记载了战国初年至五代末叶1362年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气势与规模,不仅在古代中国,就是在中世纪的世界史坛上,都堪称无与伦比之作,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以及知古鉴今的借鉴价值,值得所有人阅读。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把握《资治通鉴》全书脉络,精选秦汉、隋唐两个历史时期,跨周、秦、西汉、隋、唐五个朝代,分为四册。本书对所选史事做简洁明快的今注与今译,附录重大史事人物的评说。本书的新绎体现的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读史方法,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让读者了解到历史全貌,又把握了重要历史细节,从而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当下。


书籍目录: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一)目录

卷第一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烈王七年(前403—前369)

卷第二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前321)

卷第三 周纪三

周慎靓王元年至赧王十七年(前320—前298)

卷第四 周纪四

周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前297—前273)

卷第五 周纪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前272—前256)

卷第六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至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前228)

卷第七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至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27—前209)

卷第八 秦纪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前208—前207)

卷第九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至二年(前206—前205)

卷第十 汉纪二

汉高帝三年至四年(前204—前203)

卷第十一 汉纪三

汉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2—前200)

卷第十二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至汉惠帝七年(前199—前188)

附录 人物与事件

提速历史转折的长平之战

秦皇汉武 千秋评说

论项羽论刘邦

论三杰归汉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二)目录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吕太后元年至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87—前178)

卷第十四 汉纪六

汉文帝前元三年至前元十年(前177—前170)

卷第十五 汉纪七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至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69—前155)

卷第十六 汉纪八

汉景帝前元三年至后元三年(前154—前141)

卷第十七 汉纪九

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元光元年(前140—前134)

卷第十八 汉纪十

汉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前133—前125)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前124—前119)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汉武帝元狩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8—前110)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汉武帝元封二年至天汉二年(前109—前99)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至后元二年(前98—前87)

附录 人物与事件

论汉文帝

论汉文帝创建的贤良文学

论“文景之治”

论汉武帝征伐匈奴

论张骞凿空西域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三)目录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至陈长城公至德元年(581—583)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

陈长城公至德二年至祯明二年(584—588)

卷第一百七十七 隋纪一

隋文帝开皇九年至十一年(589—591)

卷第一百七十八 隋纪二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至十九年(592—599)

卷第一百七十九 隋纪三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至仁寿三年(600—603)

卷第一百八十 隋纪四

隋文帝仁寿四年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4—607)

卷第一百八十一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四年至八年(608—612)

卷第一百八十二 隋纪六

隋炀帝大业九年至十一年(613—615)

卷第一百八十三 隋纪七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至隋恭帝义宁元年(616—617)

卷第一百八十四 隋纪八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

卷第一百八十五 唐纪一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卷第一百八十六 唐纪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卷第一百八十七 唐纪三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附录 人物新传

隋文帝杨坚传

隋炀帝杨广传

隋权臣杨素传

瓦岗英雄翟让传

义军首领李密传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四)目录

卷第一百八十八 唐纪四

唐高祖武德二年至四年(619—621)

卷第一百八十九 唐纪五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卷第一百九十 唐纪六

唐高祖武德五年至七年(622—624)

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纪七

唐高祖武德七年至九年(624—626)

卷第一百九十二 唐纪八

唐高祖武德九年至唐太宗贞观二年(626—628)

卷第一百九十三 唐纪九

唐太宗贞观二年至五年(628—631)

卷第一百九十四 唐纪十

唐太宗贞观六年至十一年(632—637)

卷第一百九十五 唐纪十一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至十四年(637—640)

卷第一百九十六 唐纪十二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至十七年(641—643)

卷第一百九十七 唐纪十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至十九年(643—645)

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至唐高宗永徽六年(648—655)

附录 人物新传

唐高祖李渊传

唐太宗李世民传

长孙无忌传

魏徵传

房玄龄传

李靖传

秦琼传

尉迟敬德传

程知节传


作者介绍:

张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主要学术论著有《三国史》《司马迁评传》《史记全本新注》《〈史记〉文献研究》《中国文献学》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种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学家司马光领衔修撰的一部历史名著,记载了战国初年至五代末叶1362年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气势与规模,不仅在古代中国,就是在中世纪的世界史坛上,都堪称无与伦比之作,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以及知古鉴今的借鉴价值,值得所有人阅读。

《资治通鉴精选新绎》把握《资治通鉴》全书脉络,精选秦汉、隋唐两个历史时期,跨周、秦、西汉、隋、唐五个朝代,分为四册。本书对所选史事做简洁明快的今注与今译,附录重大史事人物的评说。本书的新绎体现的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读史方法,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让读者了解到历史全貌,又把握了重要历史细节,从而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当下。


精彩短评:

  • 作者:James-Bingo 发布时间:2023-04-13 12:20:59

    豆瓣第一评,供后来者参考修正。经部分片段对比,应为三民书局《新译资治通鉴》的简横选本,其翻译部分在商务印书馆《资治通鉴(白话本)》的基础上有修订完善。

  • 作者:她的一个世纪 发布时间:2015-12-10 11:06:20

    好玩 好看 有意思 字如人生

  • 作者:马小璇Em 发布时间:2019-05-09 17:37:04

    一种思路!

  • 作者:为清欢 发布时间:2018-06-05 07:35:41

    其实还是比较浅的介绍,关于上海的德国建筑师、德国媒体等都还不错。

  • 作者:与英雄为敌 发布时间:2009-08-18 06:34:01

    我的欧洲环游,不能没有它的帮助~

  • 作者:小鲸鱼想吃炸鸡 发布时间:2020-08-23 18:33:43

    “有人说苦难可使人变得高贵,但这话说得其实不对。使人做出高尚之举的通常是幸福和扬扬自得,苦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使人心胸更狭窄、报复心更强。”


深度书评:

  • 读后感

    作者:MR.XU 发布时间:2023-12-31 22:50:50

    我是属于内心不坚定,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的人,这样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一个合格的经营者。而我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带着团队,一起走过了十年。

    十年来,每次参加完一些培训,内心总会很亢奋,斗志满满。可是过两个星期又不行了,就像一辆没了油的车。我知道作为一个经营者,公司的领头羊,应该是像一辆开不完汽油的车,哪怕真没油了也要创造替代品,但是我的能量还够强大。

    上周三在周例会的时候,一位跟了我八年的老员工说:家人因为她职业的一贯性,对私企的观念都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早些年家人一直劝她重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觉得我们这种私企小店不靠谱。对于一个幼师专业的女孩子来说,所谓稳定的工作,无非就是传统的观念:到幼儿园里当老师。听了她的话,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这么多年的困难坎坷似乎得到了第三方的认可。我和团队曾经都一至认定,我们是要做百年教育企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米可的二代们会承接起我们传递下去的那份责任。

    京瓷哲学的第8条就是“为伙伴尽力”,字面意思就是拼了命也要守护员工,无论是物质精神还是安全。经营者虽然是孤独的,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仅要率先垂范,内心的不安情绪必须自己消化。在员工面前,始终是那个热情又充满能量的老大哥。稻盛先生说企业的发展空间绝对不可能超出经营者的素质,因此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换句话说,我想要成就多大规模的企业,我的心性就得是多么的高尚。

    京瓷哲学的第19条是“在相扑台的中央发力”,凡事要做充分的准备。我个人做事比较拖拉,什么事都留到最后才做。任何事情都喜欢留到最后才火急火燎的,草率完事。就像写这篇读后感,也是在最后一天,下次一定提前完成。做事情要提前完成计划,不能拖拉至最后期限了才去完成。这样的结果是万一出点小差错,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的,都会导致无法按期完成。要时刻反省,改掉这个坏习惯。

    以前看书喜欢一口气看完,就要那种爽感。但是稻盛先生的书,前辈都说要慢读、反复读。一天读一条京瓷哲学,需要2个多月才能看完。内容值得仔细的口味和领悟,就如这本书封面的副标题:人生和经营的原点。我认为这都是稻盛先生,几十年的阅历总结,浓缩的精华。如果我们对照条目,从0%到99%一条条去践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以及遇到问题该如何应对的指引。

    经营企业其实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人生,人生和经营无法分开。前段时间我们在周三例会上,学习《京瓷哲学》里的“构筑信赖关系”条目,有些员工分享到团建可以让员工之间,从单纯的工作层面到个人生活层面的了解。也正因为彼此的深度了解,构筑了员工之间如家长般的关系。可是记得我创办企业的前5年,我总是把家庭和事业分的很清晰。我几乎不让我老婆参与公司的任何事情,孩子也很少来公司。在我的固有思维里,工作就是工作,家庭就是家庭,要分开。员工对我家庭的了解甚少,都不知道我住在哪,家长对我的了解就更少了。从来不主动去加家长的微信,家长甚至都不知道我是这个公司的经营者。这就导致员工、客户和经营者很有距离感,没办法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员工还坦言,以前她们在聊天,看到我走过来都立马散场,因为老板除了找我们有工作上的事情,不会有其他事。

    读了经营哲学,就像戴了一副“能看清事物本质的眼镜”。看懂了为什么以前跟员工关系很紧张,甚至还出了员工集体离职的事件。我们的员工其实都不差,一个个都有擅长的能力,有时候我看着不顺眼,觉得她们有问题,那一定是我自己的心态出问题了。率先垂范,我自己先要从各个方面做到哲学里要求的经营者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慢慢的她们都能看到我的变化。

    “玻璃般透明的经营”不仅是经营数据的透明,还有制度的透明,工资体系的透明。没有灰色的制度,没有灰色的人情关系,才能行得正,坐得直。在工资架构上,以前总喜欢被员工谈条件额外加一些灰色的奖励,但是真的到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慢慢地朝着透明般经营的方向去调整,只有光明磊落,才能有勇气去面对任何问题。从24年1月份开始,月初我都将向全体员工公布上个月的各项经营数据,让所有人了解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管好的坏的。希望更多的人,因此而了解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希望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 《四书章句集注》读书报告

    作者:项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16:06:31

    这是给陈声柏老师《“四书”选读》课程写的期中作业,ddl竟在儿童节。前一天晚上,还在喝着啤酒吃小龙虾,今早朦朦胧胧爬起来做了一半,剩余部分在下午写完。因此,这篇读书报告真的很水……

    [

    前按

    :这学期选修《“四书”选读》课,主要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为阅读底本,于古典注疏传统中,按需比照赵岐、孙爽(《孟子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焦循(《孟子正义(全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等注家,继而部分对读了杨伯峻《论》《孟》两册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中华书局1960年版)。参考相关今人专著,则不在此一一列出。近半年来最大感触是,晦庵云“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答陈抑之》),又曰,读书“如与古人对面说话,彼此对答”(《答张元德》),如此一前一后,自己到底两头不沾,顶多操纵某些“掮客术”,搬运资料,争做巴尔扎克口中庸人(mediocre person),应付了两次小组主题发言。首次发言,协调小组成员,以京都学派“唐宋变革”为立论之据,企冀爬梳“理学转向”的某些根底,然失之支离,没有什么建树;第二次发言就在上周,通过构建传教士对“四书”系统的译介语境,与其对19世纪德国自然理性(natural reason)思潮的影响,来表达中西思想传播的复杂局面。究其理据,往大了说,其实皆不满于中国古典文献的“旧学”体系,有意识无意识,都想跳脱出来。但这显然并非轻易而能为之。这篇读书报告便实则旨在部分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粗粗整理,也算是完成作业。]

    小组主题发言课堂一角(5.25)

    《四书章句集注》之成书

    南宋绍熙元年(1190)于漳州,朱熹刊出《四书章句集注》凡19卷。其间版本流变,话题庞杂,并非此读书报告处理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

    经部总叙论“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认为曹魏时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而至五代、北宋其间孔、贾、啖、赵及孙复、刘敞,“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2]

    ,而“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据此中清时期官修目录学体系对朱子之学的思想史定位,便可分出后人意见之岐正。与之相较,程朱学在东亚数百年之流衍,于今日亦已为学界重要话题。

    这一注本,分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及《孟子集注》14卷。《大学章句》部分沿袭了“伊川本”对《小戴礼记》中《大学》一篇的编排,分出“经”“传”,认为“经”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又据己意编出“格物致知补传”一则,置于文中

    [3]

    。《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言内之意,即发明了由孔子经曾参、子思传至孟子,复由二程和朱子本人继承的儒家道统

    [4]

    。至于训诂,朱子认为“某所解《语》、《孟》,和训诂注在下面,要人精粗本末,字字为咀嚼过。”然随文字学工作日渐完善,朱注愈遭质疑,又是后话。

    中华书局此版《四书章句集注》,据文前点校说明,以吴英、吴志忠父子本为底本,以清仿宋大字本校勘,避讳之处(如匡作正、恒作常、慎作谨、淳作厚、扩作拓等)一律不从,且不出校。

    “四书”与白鹿洞书院

    朱熹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开始重建白鹿洞书院,被认为是复兴私人讲学的传统。书院时期,他自叹“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白鹿洞讲会》)。陈荣捷认为,白鹿洞书院所授课程,代表朱子教学从一般儒家经典演进到四子书的一个过渡时期

    [5]

    。其中典例,是孟子地位的浮沉变化。在《白鹿书堂策问》中,朱子提出:

    孔子殁,七十子丧,杨、墨之徒出,孟子明孔子之道以正之,而后其说不得肆,千有余年。诸生皆诵说孔子,而独荀卿、扬雄、王通、韩愈号为以道鸣者。然于孟子,或非之,或自比焉,或无称焉,或尊其功以为不在禹下。其归趣之不同既如此,而是数子者,后议其前,或以为同门而异户,或无称焉,或以为大醇而小疵,而不得与之斯道之传者……是必有说矣。

    [6]

    黄俊杰则敏锐地指出,与朱子同时代的陆象山,也在讨论类似话题:

    孟子之后,以儒称于当世者,荀卿、扬雄、王通、韩愈四子最著。《荀子》有《非十二子》篇,子思、孟轲与焉。荀子去孟子未远,观其言,甚尊孔子,严王霸之辨,隆师隆礼,则其学必有所传,亦必自孔氏者也,而乃甚非子思、孟轲,何也?至言子夏、子游、子张,又皆斥以贱儒,则期所师者果何人?而所传者果何道耶?其所以排子思、孟轲、子夏、子游、子张者,果皆出其私意私说,而举无足稽耶?抑亦有当考而论之者耶?

    依照黄俊杰的论述,思路之相似,实则呈现出孟子思想体系中的“单位观念”(unit-ideas)或“观念丛”(ideas-complex)在理学概念观照下的共同的重新发明

    [7]

    。另一方面,如同《左传》之“君子曰”,《史记》之“太史公曰”,两汉书之论赞,《资治通鉴》之“臣光曰”,朱、陆的史思,亦不出《春秋》以降的循“迹”以求“本”、垂“变”以显“常”的史义传统。

    [8]

    然而,仅基于观念辨异来疏通白鹿洞书院之于“四书”学的作用,大概不足。杨念群在《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中尝试以社会史与思想史加以沟通,是为新解

    [9]

    。该读书报告在此不另行做出展开。

    朱注:以《大学章句》为例

    朱熹在其开篇解释到: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10]

    通常认为,这反映了朱熹自道统出发而论“四书”次第的方法论,与正文部分“三纲八目”之划分与鹄的一脉相承,这亦是下文注解中,引“程子曰:‘亲,当作新’”,使己意明彰的先声。在定“亲”为“新”后(暂且不论其中争议),朱熹便能自如地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为: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11]

    以“大人之学”释“大学”,这一解读广为后世沿用。关于“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句,历来有所争执。如果暂将旧学内部的讨论搁置,以18世纪传教士以基督教视野译介“四书”系统的角度出发,会对这一问题具直观感受。韩振华指出,“传教士们……在研读理学文献时发现,理学聚焦的‘理’‘太极’等概念在先秦原始儒学那里并不重要,而原始儒学经常提及的‘上帝’‘昊天’在宋代理学那里已几乎丧失了所有人格神含义……所以,即使主张‘适应’的耶稣会士,也强调区分原始儒学和宋代理学,他们编译《西文四书直解》时宁愿选用张居正的注释也不用影响更大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2]

    卫方济拉丁译本以ratio译“理”,在韩振华看来,这显然是循朱熹至张居正这一理解脉络而做出的处理。韩振华指出,ratio本为“比例”“比”义,在该经院哲学语境中,ratio普遍指称“正义之理”(recta ratio),经由启蒙运动,实则愈加指涉拒信“启示真理”的现代理性主义

    [13]

    。以此“自然神学”视角检视,则以朱子学问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系统愈显自然理性(natural reason)特征。因此,若依照耶稣会教士的理性视角,“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具有显然的启示神论视野。相关译介话题,这里就不再展开。

    对于朱熹对《大学》的阐释,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指出:《大学》则只是在形式上论说工夫纲领,不能作为儒学道统的延续者;尤其是伊川、朱子对于《大学》的诠释,开出了儒学的“别子为宗”。然而在《新编中国哲学史》里,劳思光则认为,代表儒学正统的只有《论语》《孟子》所讨论的心性论,因此认为以《易传》《中庸》为经典的周濂溪-张横渠是字宙论时期,以《大学》为经典的程伊川–朱子则是形上学时期,均非儒学的正统;而只有以《论语》《孟子》为经典的陆象山-王阳明之心性论,才是儒学的正统。显然,我们不能将后世之争直接回溯至朱子之学头上,但透过新儒学的争议而窥朱注,亦是一条进路。

    陈群在《明清之际的<大学>诠释研究》中给出了相关问题的梳理,他指出,“学者基本上都认为朱子主张心性有别,如牟宗三先生以其理气二分的判定,认为心以气言,是形而下者;性以理言,是形而上者;主张心性有本质之别,严辨心性。蒙培元先生早期的观点基本与牟说无异,但后来却认为由于朱子有‘心有体用’的说法,从而主张朱子的心性关系不当如牟说那样严加区分。陈来先生也认为心性之间有别,但不赞同牟宗三先生从形上、形下的角度来绝对区分二者,而是从心性的内涵、心能知觉、心有善恶等方面来区分心性。就三位的观点而言,应当以牟宗三先生的说法最为可取。因为此处所说的心性之别,是就心性作为哲学概念的本质而言的,因此在逻辑上不能混同。陈来先生显然也是承认了朱子在心性上有别,只是他是从朱子论心性的全部内容来讨论的,而不仅仅是在哲学概念上去讨论的,即不是在心性之本质的意义上去讨论的。蒙培元先生在后期所主张的‘心有体用’的观点,与陈来先生所论一样,均是将心性的本质问题混同于心性关系的全部内容。“

    [14]

    小结

    该读书报告尝试结合近期阅读所得,略为展开《四书章句集注》多样面目之数角:以版本学视角考察《四书章句集注》的文本流变,以目录学视角做思想史工夫,以文字之学探讨对朱注解读的历史质疑,以社会史视野研究“儒学地域化”对朱子学的影响,以西人译介来重构中西思想传播的历史语境,以义理辨析作为当代新儒家的争论题域。这些都是内在充实的题目,皆得益于学科各界业已成熟或有待完善的工作。

    当然,以上梳理无疑都是极其粗略而有所不足的。这份读书报告想要展开的工作,诚待于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完成。

    [1]

    转引自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叶平借库恩“范式”概念,指出唐末五代十国其间经学范式之变促进了“三教会通”范式之变。如啖助、赵匡、陆淳中等人的中唐新春秋学,开启了“会通”以“救弊”的经学范式,促使其它学术领域的迅速变化,参叶平:《唐末五代十国儒学研究:以儒学范式的转变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3]

    参陈群:《明清之际的<大学>诠释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4]

    参[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点校说明。

    [5]

    参陈荣捷《朱子与书院》,收入《朱子新探索》(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478-518页。转引自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6]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74《白鹿书堂策问》),第1369b-1370a页。转引自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7]

    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8]

    加贺荣治:《中国古典解释史》(劲草书房1964年版),转引自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9]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10]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3页。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书局此版《四书章句集注》,于上引“子程子”三字合用人名号,似乎有误,第一个“子”应当解为动词。

    [11]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3页。

    [12]

    韩振华:《他乡有夫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1-12页。原文引孟德卫《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与汉学的起源》,指出上述二者的差异实属夸大;另有梅谦立(Thierry Meynard)之《<孔夫子>:最初西文翻译的儒家经典》一文可供佐证。另一方面,耶稣会内部的分歧(如龙华民废除“天”“上帝”天主“”等原有汉语词的合法性,而改译音)亦难以忽视。

    [13]

    这一说法是有争议的。若查

    Collins Latin Dictionary

    ,ratio并无“比”义。Peter Shor指出,“The backformation from rational to ratio presumably happened in English.”“Anyway, the word ἄλογος was translated into Latin as irrationalis, and according to the OED, the mathematical sense of irrational is first attested in English in 1551, and the mathematical sense of rational in 1570. The mathematical sense of ratio is first attested in English in 1660, so it seems that the mathematical meaning of ratio was a backformation from rational.”

    [14]

    陈群:《明清之际的<大学>诠释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原文参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一一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33-43页;蒙培元:《朱子哲学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1-88页;陈来:《朱子哲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57-263页。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590+)
  • 无广告(293+)
  • 傻瓜式服务(338+)
  • 排版满分(615+)
  • 无漏页(186+)
  • 盗版少(455+)
  • 还行吧(553+)
  • pdf(377+)
  • 图文清晰(389+)
  • 下载速度快(61+)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30 23:31:4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 2024-12-15 18:32:0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丁***菱: ( 2024-12-12 22:15:4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仰***兰: ( 2024-12-26 20:03:00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5-01-05 09:45:1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冯***丽: ( 2025-01-01 08:33:2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20:57:17 )

    好棒good

  • 网友 潘***丽: ( 2024-12-13 03:46:1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11 02:19:2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习***蓉: ( 2024-12-20 10:43:19 )

    品相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