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规划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节水灌溉规划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高峰等编著的《节水灌溉规划》系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培训教材的第一分册。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可供水量分析、区域需水量分析、区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工程类型与布局、灌溉管理、工程概(估)算、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和附录等。
《节水灌溉规划》主要供培训基层水利人员及从事节水灌溉规划的工作者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中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高峰等编著的《节水灌溉规划》系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培训教材的第一分册。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可供水量分析、区域需水量分析、区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工程类型与布局、灌溉管理、工程概(估)算、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和附录等。
《节水灌溉规划》主要供培训基层水利人员及从事节水灌溉规划的工作者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中参考使用。
精彩短评:
作者:Iris 发布时间:2023-02-08 19:56:07
随心而画、随心而写、随心生活。
作者:Hannah韩琳 发布时间:2023-03-19 06:06:26
拿病人案例写书可以忍,但是写成狗屎真的忍不了
作者:Hyacinth·信 发布时间:2015-08-03 22:13:56
太深了 读起来有点吃力
作者:菊川升 发布时间:2023-08-01 14:00:53
美国阳光傻白甜。
作者:子子 发布时间:2022-11-07 16:09:05
鞋盒版好棒。
作者:彭小总 发布时间:2010-11-08 11:27:50
每篇的讲解都很详细,比如涉及到简单过去时的时候会把文章里所有的简单过去时用下划线标注出来。适合扩大词汇,加油!
深度书评: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培养你的高效阅读能力?
作者:悄言悄语悄悄说 发布时间:2022-10-18 10:01:10
在这个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家长们认识到,孩子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学习成绩;职场打拼者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好坏,对自己的个人的提升与后续发展影响巨大。
阅读虽然是我们从小就在学习的重要技能,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一直仅停留在能阅读,至于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则很难保证。有人会说,阅读也是要看天赋的吧,有的人天生就能读得快,还理解得透。
这或许真的有天赋问题,就像跑100米,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中国速度”9.83秒,是许多普通人一辈子也难以练成的速度。但若是从16秒,到12秒呢?这在掌握技巧,并通过科学的训练后,并非不可能。而阅读也是如此,强化阅读的效率和效果,是有方法与技巧的。
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通过著书立说曾帮助过约百万名学生提高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使他们在大学和职场取得更大的成功。《高效阅读:灵活、策略与技巧》(下文简称《高效阅读》)一书,就是其中一部专门揭秘高效阅读秘诀的智慧手册。
在《高效阅读》中,麦克沃特将专业阅读技巧,做了通俗化解析,将面对各种不同阅读任务时,通过调整策略和技巧,讲述实现阅读效率和效果的秘诀。
灵活:在需要快的时候快
虽然前面我们用了100米赛跑的比喻,但于阅读而言,人们通常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也就是并不只是在一个赛道上跑步,反而更像在不同道路上开车。
以阅读教材与阅读网络八卦为例,前者相当于限速60公里/小时的市区路面,后者则是限速12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我们如果在高速公路上,以60公里/小时行驶,就相当于一字一句地读八卦新闻,显然是在浪费时间;但同样的,非要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跑在市区路面上,则很可能出现交通事故,就像仅图速度快地翻完教科书,考试的时候就有挂科的危险。
简言之,阅读效率并非单纯图快,采取什么方式去读,比单纯的效果提升更关键,在需要快的时候快,才是真正的高效。
因此,麦克沃特在《高效阅读》的开篇前言中就提出了阅读的灵活性问题:建议读者要调整理解程度和速度,以便与阅读材料的目的、类型、复杂以及对内容的熟悉程度相适应。还用专业的章节内容将阅读教科书、短文、文章和科技材料的阅读技巧做了专门的论述。
比如阅读短文时,书中建议大家要注意作者提供的背景资料、确定作者的中心思想、密切关注新的术语;阅读学术期刊时,强调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建议使用索引卡片等;在教科书阅读中,甚至包括为什么要购买和学习教科书、有哪些学习辅助工具及具体的使用技巧。
灵活性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对阅读人本身,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学习风格,均有所不同。书中将众多学习风格划分为以下几类:听觉/视觉型、应用/概念型、空间/语言型、社交/独立型、创造/务实型。
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模式或者风格?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书中在一开始,就为了便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给出了分析调查问卷,让我们轻松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以便灵活地针对学习风格,在阅读技巧方面给出不同的建议与意见。
策略:阅读是个思考的过程
使用手机或电脑刷剧的时候,你可曾使用过快进功能?喜欢的剧正常看,不喜欢的剧则调成倍速;或者同一部电影电视剧,喜欢的关键情节正常速度播放,但不喜欢或者是能猜测到的剧情则更换成倍速,以便节省出更多时间,刷更多的剧。
阅读与刷剧其实可以采用相同的策略,以便提升阅读效率和效果,实现高效阅读,问题只在于,你要有能力判断,阅读的时候在哪里“快进”!而主动阅读与批判性思考就是实现阅读“快进”的关键。
麦克沃特在《高效阅读》提到:主动阅读不是一个打开书,阅读,再合上书的单一过程,而是一整套复杂的技能,需要思考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各项内容,同时,要想成为一名主动的阅读者,必须超越事实和文字层面去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是个思考过程。
曾连续6次获得“世界速读大赛”冠军的安妮·琼斯,曾经在47分钟时间内读完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不仅用时短,更能在阅读后正确总结出故事梗概。为什么安妮·琼斯能做出这样让人羡慕的阅读速度,奥秘就在主动与批判性思考上。
安妮·琼斯在阅读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之前就应该熟悉前六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因此在阅读这本第七部时,才能更准确地辨别哪些内容更重要,再通过批判性思考去猜测故事脉络,并通过阅读过程中的不断印证,在47分钟内掌握全书梗概。
虽然普通人想达到安妮·琼斯的阅读效率尚有难度,但通过采用正确阅读策略与技巧,有效提升阅读效率与效率,实现更高效的阅读却并非白日做梦,至于相应策略技巧,篇幅所限,还是建议大家自行去书中查阅吧。而最为大家关心的阅读技巧,在《高效阅读》一书中,自然更不会缺席。
技巧:略读、扫读等更快的方法
了解了阅读的灵活性原则与策略后,熟练掌握实用阅读技巧也是提升阅读的关键。除了前面提到的关于提升阅读速度与灵活性的技巧部分,书中几乎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几乎都会给出相应的实用技巧。
比如书中在讲到阅读基础构筑的部分,谈到专注力问题时,就给出许多帮助我们控制外部干扰的小技巧:关掉手机、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将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结合起来等。在关于加强阅读理解的部分,无论是找主题句,还是确定主题,也都附有相应小秘诀。
《高效阅读》更不乏提高阅读速度与灵活性的阅读方法:比如略读、扫读、关键词阅读等等。其中略读可以理解为有选择性地阅读;扫读则是快乐搜索特定信息的方法;关键词阅读更是直接跳过不重要的词语,只读能表达每个句子主要或核心意思的词语。
从这些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阅读方法在实现“高效”时,不是单纯以提升单位时间内能看更多的字为目标的,而更多是以单位时间内阅读更少的字,并且是以重点为目标去看的,就像捕鱼时使用与渔网与渔枪的区别:用渔网时,我们的目标是一网可以捞到更多的鱼,而用渔枪时的原则,则是哪条鱼大先瞄哪条。
用书中的原话就是,这些方法,都是“有选择地阅读某些部分,跳过其他部分,以获得文章主旨的方法。”
以扫读为例,大略步骤如下:首先在开始扫读前,先明确文章或材料是如何组织的,并通过形成特定问题,在脑海中明确阅读核心;其次,试着在脑海中预测词语线索,并辨别出想要找的信息可能出现的段落;接着,有节奏地扫读材料;最后,一旦找到我们的目标信息,一定记得再检查一遍,以确保其正确性。
除了灵活性原则、策略与各类阅读技巧,作者麦克沃特还在《高效阅读》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以便我们通过这些材料,可以自主评估自己对书中提供的各类技巧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它们,学以致用,让自己真正受益。
(ZZ)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入门
作者:小哒1 发布时间:2017-12-16 19:12:19
http://www.tceic.com/h1l339l450k2524jk4187k19.html
最后不全
第一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56—1939) (1856— 一、弗洛伊德继承的科学遗产 虽然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生于莫拉维亚的弗莱堡①, 死于英国伦敦, 但是他属于维也纳, 在那里他居住了近八十年。假如纳粹没有于 1937 午占领奥地利从而迫使弗洛伊德逃往英国的话,除了出生 后的头三年以外,他的一生就可能全部在奥地利首都度过。 弗洛伊德漫长的一生,从 1356 年至 1939 年,正是科学史上最富有创造成果的时期。弗洛伊德二岁时, 随家迁居维也纳,就在这一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这本书注定要在关于人的观念上掀起一场革命。 在达尔文之前,人被认为具有灵魂而与动物界截然分开。进化论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成为所有动物 中的一种。承认这一激进的观点,就意味着可以遵照生物学的途径来研究人。人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与 其他生命形式相比,人除了更为复杂些外,毫无区别。 《物种起源》发表的第二年,弗洛伊德刚四岁,费希纳①创立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这位十九世 纪伟大的德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在 1860 年证明,对人的精神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定量测度。 心理学从此跻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行列中。达尔文和费希纳对弗洛伊德的智力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他们对那一时期的许多年青人产生了影响一样。十九世纪后半叶,人们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热情空前 高涨,巴斯穗①和柯赫运用他们在细菌致病方面的基础研究,创立了细菌学,孟穗尔①通过对豌豆的观察, 建立了现代遗传学。各生命科学呈现出—派群芳争艳的景象。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对弗洛伊穗的震动更 深刘.这些影响来自物理学。十九世纪中叶,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①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这 个原理表明, “能”(energy)实际上是一个量,就如“质”(mass)是一个量一样。能可以转换形式,但不能被 消灭。当能在一个系统的某部分里消失时,它就一定会在该系统的其他地方出现。例如,随着一个物体的 温度降低,与它相连的物体的温度刚会升高。 研究能在一个物理系统里的变化,引起了动力学领域内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从赫尔姆霍茨提出能 量守恒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五十年里,是能的黄金时代。热力学、电磁墙、放射性、电子,量子理论 ——这一切都是在这至关重要的半个世纪内所取得的成就。麦克斯韦①、赫兹①、普朗克①、汤姆逊、居 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焦耳①、克尔文勋爵、吉布斯、克劳胥斯①,门德列也夫等,这里仅仅列举了少 数几位现代物理学中的巨人,他们对能的秘密的发现,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改变了整个世界。使人从繁重 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大多数机器,都是十九世纪物理学的丰硕成果,这些机器极大地改善了我们今天 的生括。这一黄金时代使我们至今还获得好处,刚刚莅临的原子时代就是明证。 动力学和能量的时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电器设备,电视、汽事、飞机、原子弹和氢弹,而且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关于人的全新的观念。达尔文认为人是动物。费希纳证明人的精神并不超然于科学之外,相反, 人的精神可以被带进实验室进行精确地测验。然而,正是由于新兴的物理学,一个关于人的更为激进的观 点才可能形成。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跟肥皂泡和行星一样,服从同样的物理规律。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里,弗洛伊德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工作者,专门从事生物学研究,他不可能 不受新兴物理学的影响。能量和动力论已潜人到每个实验室,渗透进每个科学家的思想意识中。弗洛伊德 是个医科学生,他非常有幸受到布吕克(ErnstBrfickc,1819—1892 年)的教诲和影响.布吕克是维也纳大学 生理实验室的主任, 十九世纪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之一。 他的 《生理学讲演集》 (Lectures on Physiology)于 1874 年发表,正是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第二年。布吕克在书中提出相当激进的见解,认为生命机 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弗洛伊德十分钦佩布吕克,很快就接受了选种崭新的 “动力生理学”(dynamic physiology)理论。 由于弗洛伊德的独特天赋能力,他注定要在二十年后发现动力学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躯体.同样也适 用于他的人格。发现这点之后,他就立即着手创建动力心理学(dynamic Pychology),研究人格中能量的转换 和改变。这是弗洛伊德的最大功绩,是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可以肯定,这也是心理学史上的一 个重大事件。 二、弗洛伊德开创动力心理学
1
尽管弗洛伊德受过医学训练,并于 1881 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但他并不愿意开业行医。他希 望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实现宿愿,弗洛伊德于 1873 年进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他当时 17 岁。1876 年, 他开始进行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他想在这首次考察中找出鲤鱼的睾丸。结果,他成功了。在以后的十 五年中,弗洛伊德一直从事神经系统的研究。当然,并不完全如此,因为他发现科研工作的报醐远远不能 供养他的妻子和六个孩子,还有亲戚。加之,维也纳当时处于反犹太主义气氛的笼罩中,弗洛伊德无法从 学校获得任何财政支持。因此,他不得不违背意愿,采纳布吕克的建议,开业行医。即便在行医期间,他 也挤出时间来从事神经学的研究。最后,他终于赢得了作为一位前途远大的青年科学家的声誉。 从某种意义上说,弗洛伊德被迫从医是件幸事。假如他一直是位医学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创立动力心 理学.跟病人的接触,促使他不断地从心理学的现点考虑问题。如果考查一番当时的知识背景,就不会感 到奇怪为什么弗洛伊德一开始行医,就专门在医疗精神疾病上狠下功夫。这个部门在那时非常落后,人们 对于精神失常几乎是无计可施。法国医生夏尔科(Jean Chareot,l825--1893)依靠“催眠术”(hypnosis)取得一 些成功,特别是在歇斯底里症上。弗洛伊德在巴黎用了一年时间(1885--1886~-)学习夏尔科的治疗法。然而 弗洛伊德对催眠术并不满意,他觉得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暂时的,不能触及病根。在另一位维也纳医生布劳 伊尔(Joseph Breuer)那里,他了解到“导泄疗法”(cathartic form nf therapy)的优点,这种方法也称为“谈出 问题法’(talking·out·your·problems),即病人讲,医生听。 虽然弗洛伊德是在后来才大大发展和改进了医疗技术, 但是‘谈出法” (talking—Ou) “自由联想法” ”或 (free—association meth—od)的确为他提供了有关异常行为的内在原因的丰富知识。 他以真正科学的好奇心和 热忱,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探索病人的精神状态。他的探索揭示,正是机能动力的作用产生了那些需要他治 疗的异常症状。弗洛伊德在心中渐渐形成这样一个想法,即大多数这样的力都是无意识的。 这是弗洛伊德科学生涯中的转折点。他把生理学和神经学放在一边,变成一个心理学研究者。治疗病 人的房间成了他的实验室,躺椅是他唯一的设备,病人的胡言乱语则是他的科研资料。除这些外,再加上 弗洛伊德不知疲倦的敏锐头脑,这一切就是使他能最终创立动力心理学的全部东西。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以他特有的彻底精神开始精确分析他自己的无意识力,借以校对从病人 身上获得的资料。通过分析自己的梦和自言自语地道出一切想法,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内在动力的作用。根 据来自病人和他自身的资料,他开始打下人格理论的基础。对这个理论的发展,占据了他以后生活中的大 部分创造性工作。因此他后来写道, “我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论出或猜测出精神装置究竟是怎样构造 的,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其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 他的《释梦》(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一书在九十年代写成,但该书一直到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天才 出版, 而且书上印的出版时间是 1900 年。这是新世纪的吉祥开端, 这本书被看成是现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它不只是关于梦,更主要的是关于人的精神动力。特别是最后一章,叙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此书刚 刚问世时,几乎没有外行读过,就在医学界和科学界也遭到轻视。第一次印刷的六百本书,用了整整八年 时间才售完。但是, 《释梦》的首次失败并没有使弗洛伊德丧气。他充满信心,毫不怀疑自己的道路是正确 的,他继续运用“心理分析法”(method ofpsychoanalysis)探查人的心灵。他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病人则帮助 他扩大对无童识力的认识。 尽管《释梦》受到冷遇,弗洛伊德用他的笔在以后的十年里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著作和文章。1904 年, 他出版了《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The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Life),它提出一个新沦点,认为失言、 差错,事故和误记等都是由无意识的动机造成。这之后的几年里,另外三部更重要的著作出现了。一是《一 例歇斯底里症》 Case of Hysteria),它详细介绍了弗洛伊德追究导致精神紊乱的心理原因的方法。其次是 (A 《关于性欲的论文三篇》(Three Essays on Sexuality),它陈述了弗洛伊德对性本能发展的见解。许多权威认 为,除《释梦》之外,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不管人们对这一评价赞同与否,(笔者就不敢苟同), 《论文三篇》给弗洛伊德带来一个毫无根据的头衔, “泛性欲论者”(pan—sexualist)。第三部著作是《谈笑 与无意识的关系》(Wit OnJ Its Relation,o Unconscio.s),它揭示出人们通常开的玩笑都是无意识机制的产 物。 虽然在若干年里,弗洛伊德在科学界和医学界中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但是他的著作以及用心理分析
2
法治疗精神病人的成功,使他的名字引起了一小群人的注意.其中有荣格(Carl Jung)和阿德勒(Alfred Adler), 他们后来都放弃了对“心理分析学”(Psy—choanalysis)的支持,并发展了各自平行的学派。但是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前的年月里,他们是弗洛伊德的主要追随者,并且帮助把心理分析学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1909 年,弗洛伊德第一次获得学术界的承认,马萨堵塞州鸟斯特市的克拉克大学二十年校庆时,他应 邀在会上作了讲演。克拉克大学校长斯坦莱.霍尔(Stanley Hail)是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意识到弗洛伊德对 心理学贡献的重要意义,竭力将他的学说引入美国。 更多的赞誉接踵而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洛伊德已为世界各地数百万计的人所熟悉。心理分 析学风靡一时,生活的每一侧面无不受其影响。文学、艺术、宗教、社会风尚、道德伦理、教育,社会科 学——全都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冲击。人们认为最时髦的就是使自己心理分析化,交谈中竞相使用潜 意识,受压仰的冲动力、抑制,情结、固定作用之类的术语。人们如此广泛地对心理分析学感兴趣,就在 于它跟性的问题密切相关,弗洛伊德一生都在不停地写怍,几乎没有一年他不发表至少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或一篇重要的文章。现在出版的他的标准英文版全集,就有整整二十四大卷。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写作散文 的巨匠.他措辞恰当巧妙,是其他科学文献作家所不能相比的。他从不以艰深的词句压倒读者,相反,他 尽量用生动有趣、清晰易懂的方式表达出他的看法。 弗洛伊德从不认为他的工作已告完成。当他从病人身上或者从同事那里得出任何新的证据时,他都要 扩充或修正他自己的基本理论。例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弗洛伊德 70 岁时,他将自己的一系列基本 观点作了改动。他修改了有关动机的理论,全面改写了关于焦虑的论述,建立起一个以伊特(id),自我(ego), 和超我(superego)为基础的新的人格模式。任何人都无法料到,一个七旬高龄的老人竟能有如此惊人的灵活 性。僵化是老年人较为普遍的特点但是不能用寻常的标准来衡量弗洛伊德。他早在青年时期就懂得,科学 上的固循守旧只能意味治学上的愚蠢。 三、弗洛伊德是什么人? 弗洛伊德是什么人?从职业上看,他是医生,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医疗病人。在今天,他会被称为精神 病学家。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科,治疗精神病变和异常.弗洛伊德是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虽然弗洛伊德不得不靠行医治病来挣得收入,但他不是一个心甘情愿的医生。1927 年,他坦率承认, “尽 管从医四十一年,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即就其本来含义而言,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我是被迫 背离自己的最初目标而成为医生的” 他的最初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弄清一些自热之谜,要为解谜而作出贡献.他写道,达到这一目标的 最有希望的途径似乎是使自己成为一个专职医务人员;但在当时,我一直在从事不成功的动物学和化学实 验,直到最后,由于布吕克的影响,(在我的一生中,他给我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我开始专心致力 于生理学的研究,虽然生理学那时候还仅仅局限为组织学。 弗洛伊德可以更恰当地被称之为科学家。当他作为一个青年医科学生时,以及后来在各个医院的工作 中,他认真研究了各种生理现象。他学会了怎样通过观察收集资料,怎样将各种发现联系起来并从中得出 结论,以及怎样通过进一步的观察验证自己的推论。虽然弗洛伊德在生理学方面并没有作出什么重大发现, 但是他早期在实验室里的经验使他在科学方法上受到了出色的训练,使他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弗洛伊德认识到他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 “心 理学是我的目标,它在远方不停地向我召唤。 ”在他一生的以后大约四十余年里,他一直是位心理学家。 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有什么关系呢?弗洛伊德在 1927 年回答了这个问题; “心理分析学属于心理学,它 不是旧观念中的医学心理学,也不是关于病理过程的心理学,而是纯粹的心理学。当然它不等于是整个心 理学,但它是心理学的“下层结构”(substructure),也许可以说,是心理学的全部基础。 ”弗洛伊德此处说 到心理分析学时,指的是他的人格理论。但是,心理分析学还有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法, 包含有医治情绪障碍的技术和方法。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分析学的医疗方面与理论方面相比是次要的。 他不愿意看到医疗方法淹没科学理论。因此,较为明智的作法是进行如下的区分:弗洛伊德心理学就是指 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而心理分析学则是指他的心理治疗法。在这本入门书里,我们就作了这样的区分。
3
医生,精神病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这就是弗洛伊德。但他远不止此,他还是位哲学家。从他 在 1896 年写给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对哲学知识的渴求胜过其他一切,而现 在,我既然已从医学转到心理学,因而得以实现研究哲学的宿愿。 ” 十九世纪的科学家们为哲学所吸引是毫不奇怪的。事实上,对他们中许多人来说,科学就是哲学。哲 学不正是“爱知识”的意思吗?①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方式能比作为一个科学家更能表明自己对于知识的热爱 吗?这就是歌德对每一个德国知识分子所说的话中的真正含义。在十九世纪德国的意识和偶像中,哥德的声 音最富有影响力.弗洛伊德不可能不受哥德的影响。事实上,他正是在一次公开讲演上听人大声朗读了歌 德激动人心的短文“论自然”(On Nature)后,才决定献身科学的。 弗洛伊德对哲学的兴趣与职业哲学家和学院哲学家的兴趣不同。他的哲学是社会性的和人道主义的。 形式上,他的学说是在构筑某种人生哲学。德国人对此有个专门字眼“weltansghauung” ,意思是“世界观 “(world—View)。弗洛伊德坚持的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哲学,而不是以形而上学或宗教为基础的人生哲 学。他认为值得接受的人生哲学必须建筑在对人性的真正认识之上,而这种认识只能靠科学的调查研究获 得。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分析学不是为了发展一种新的世界现,而只是需要将科学的世界观扩展到对人的研 究。他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源于科学的知识”。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精深认识,使他对人既悲观又苛刻。他对大多数人的评价不好。他认为人性中的非 理性力量太强,理性力量几乎没有机会占上风。少数人也许能过一种理智的生活,但大多数人不是靠真理 生活,他们依赖幻觉和迷信过得更舒服。弗洛伊德曾经目睹过许多病人是怎样竭尽全力地维护他们的幻觉, 以致他很难相信人们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力量。 人们拒不正视关于自己的真理,这种悲观见解在他题为 《一 个幻觉的未来》(The Fu-ture of anIllusion)一书中,发展到顶点,尽管这本书不过是表达了他在许多著述中潜 在的情绪。 弗洛伊德也是一位社会批判家。他相信由人形成的社会充分反映了人的非理性。结果,每个新的一代 都因为出生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中而给败坏了。人影响社会,社会又影响人,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只有少数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超脱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形可以通过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对儿童的哺养和教育中得到改善。当然,这就 意味父母和教师首先得接受心理学的再教育,才能成为理智和真理的有效传播者。弗洛伊德并没有缩小这 个任务的艰巨性,但他认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能够塑造一个较好的社会和人类。弗洛伊他对社会的批判 主要见于他的《文明及其不满》 (CivilizationondltsDiscontents)一书中。 那么,弗洛伊德究竟是什么人呢?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批判家—— 这些都是他的本职。的确,不论是分开来看还是合起来看,这些头衔仍然不能真正显示弗洛伊德弗洛对于 这个世界的重要性。虽然“天才”一词已不加选择地用在很多人头上,但是对于弗洛伊德,我们不可能找 出更恰当的称号。他是一位天才。人们也许跟我一样,愿意将他看成是历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个人之一,他 们拥有无所不能的头脑,像莎土比亚,哥德、达芬奇等。弗洛伊德博学睿智,在其所涉猎的每一领域,他 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二章人格的组织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它们是伊特、自我和超我,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 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有效而满意地进行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 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反之,当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他既不满意自己, 也不满意世界,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 一.伊特① 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高度的兴奋(能量释放或紧张状态), 伊特的唯一机能就是直接消除机
4
体的兴奋状态。 伊特的这种机能履行了生命的第一原则。 弗洛伊德称之为 “快乐原则” pleasure principle)。 (the 快乐原则的目的是消除人的紧张,或者在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事实上常常如此),把紧张降低到一定的 水平,并且使之尽可能稳定在低水平上。紧张是一种痛苦的或不舒服的体验,而紧张的消除则使人感到愉 快和满足。因此,快乐原则的目的也可以说是避苦趋乐。 一切生物都具有这样一种普遍倾向,即力图排除内部和外部的干扰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快乐原则便是 这种普遍倾向的例证。伊特的最初形式是一种“反射装置”(reflex apparatus),它通过运动通道立即解除任 何传递到伊特的感觉兴奋.当一束非常强烈的光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时,眼睑立即闭合,挡住光线。 结果,光线引起的神经兴奋由此得到解除,机体也恢复安定。机体具有许多这样的反射装置,正如它们的 本身含义所示,反射的目的就是自动释放因刺激感官而产生的能量。运动释放能量的典型结果就是使刺激 消除。例如,打喷嚏通常是驱除对鼻内感觉神经层产生了刺激的东西,流泪则是为了冲出进入眼睛的异物。 刺激可来自机体内部也可以来自外界。一个内部刺激的例子就是,当膀胱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膀 胱的“瓣膜”(valve)就会张开。膀胱通过张开的瓣膜排空尿后,因压力产生的兴奋(紧张)也就随之消除。 假如机体内部产生的一切紧张都可以靠反射活动来消除的话,那么在原始反射装置之上的任何心理方 面的发展就完全没有必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紧张产生后,并没有相应的反射性缓解。举例来说, 婴儿的胃因饥饿产生收缩时,收缩本身非不能产生食物;相反,却产生烦躁和哭喊。若是不给婴儿喂食, 胃收缩的强度会不断地增加,直至过度疲乏而消失。当然,到一定时候婴儿也就会被饿死。 饥饿的婴儿不具有能够满足食欲的必要反射,要是没有人给他食物,他就会饿死。当适合婴儿的食物 送到他的口边时,吮吸、吞咽和消化等反射就会自动发生,饥饿产生的紧张也随即终止。 假如婴儿每当感到饥饿时就立即有人来喂他,假如体内所有其他的兴奋都可以靠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 和天生的反射而得以立即缓解,就根本不会有其他任何心理方面的发展了。然而,尽管父母心疼孩子,他 们多半不会提前满足婴儿的需要。事实上,出于使用时间表,由于有严格的训练和纪律,父母既制造紧张 又消除紧张,婴儿不可避免地耍体验到某种程度的挫折和不快,这类体验刺激了伊特的发展。 伊特因受挫而产生的新的发展,叫作“原发过程’①(the primary process)。为了理解这一心理过程的本 质, 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人的心理潜力。 人的心理机构有一个 “感觉端” sensory end)和一个 (a “运动端” motor (a end)。感觉端由专门接受刺激的感官构成,运动端由专管行为和动作的肌肉构成。要进行反射活动,只须具 备感官、肌肉和中介神经系统即可,这个系统以神经脉冲的方式传递从感觉端到运动端的信息。 除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外, 每个人还有一个 “知觉系统” (aperceptual system)和一个 “记忆系统” memory (a system)。知觉系统接受来自感官的刺激,并且在心中形成一幅图画,即“表象”(representation),显示出感 官中的对象。这些心中的画面在记忆系统中被保存下来,成为“记忆痕迹”(memory traces)。当记忆痕迹被 激活时,一个人就可以得到他最初看见过的事物的“记忆意象”(a memory image)。凭借记忆意象,过去的 经历就可以呈现在眼前。 “知觉’(perception)就是事物在心中的表象,而记忆意象则是保存在心中的知觉表 象。当我们注视现实世界中的某物时,就形成知觉,当我们回想起曾经看见过的某物时,就形成记忆意象。 现在让我们回到饥饿的婴儿上来。在过去,只要他饿了,最终会有人来喂他。喂食时,婴儿看、尝、 闻和触摸食物, 并且将这些知觉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经过不断重复, 食物就眼 “减轻紧张” (tenoion reduction) 联系起来。于是,只要婴儿没有立即得到食物,饥饿紧张就会产生与之相联的食物的记忆意象。因此,伊 特中存在着能够减轻饥饿紧张的事物的意象。这种产生为减轻紧张所必需的事物的记忆童象的心理过程, 就叫作原发过程。 原发过程就是通过形成弗洛伊德所说的“知觉的同一”(anidentity“perception)来消除紧张。所谓知觉的 同一,弗洛伊德的意思是伊特把记忆意象看成是与知觉同一的。对于伊特来说,回忆起食物就跟吃食物完 全一样。换句话说,伊特不能把我们关于对象的“主观”(subjective)记忆意象和我们关于对象的“客观” (objective)知觉区分开来。一个人们熟悉的原发过程的例子是,干渴难熬的旅行者常产生看见了水的幻觉。 原发过程的另一例子是夜间作梦。梦是一系列连续的意象,通常具有清晰可见历历在目的特点,其作用是 通过复活过去的事或物来减轻紧张,这些事物都以某种方式与欲望的满足发生联系。饥肠辘辘的人梦见食 物或与吃东西相关的事,而性欲勃发的人则梦见性方面的活动,或者有关的事情。形成能减轻紧张的事物
5
的意象,叫作“愿望满足”(wish。fulfillment)。弗洛伊德确信,所有的梦都是愿望满足或企图达到愿望的满 足。我们总是梦见自己欲求的东西。 显然,饥饿的人不可能凭借食物的意象做出一顿美餐,干渴的人也不可能依靠意象中的水解渴。弗洛 伊德认为,一个进人梦乡的人如果梦见他所希求的东西和事情,就可以使他沉睡不醒。甚至在觉醒的时候, 原发过程也并非完全无用,因为一个人应该首先明白他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即有一个意象,然后才去寻 找。一个饥饿的人如果在心中已具有食物的表象,那么在满足食欲上,他与一个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寻找什 么的人相比,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假如没有原发过程,一个人就只能靠漫无目标地反复尝试和摸索。即 只能靠“试误行为”(trial-and-error behavior)来满足其需要。由于原发过程自身并不能有效地减轻紧张, “继 发过程”(the secondary process)就发展起来。但因为继发心理过程属于自我,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弗洛伊德对伊特还有一些论述,伊特是“心理能”(psychicenergy)的基本源泉,也是“本能(instincts)的 中心所在。(关于能和本能的讨论,请看第三章“人格的动力状态” 。)伊特与身体及其活动过程之间的联系, 远远超过它与外界的联系。与自我和超我相比,伊特缺乏组织性。它的能量处于动态,随时可能释放出来, 或者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伊特并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不因以往的经验而削弱,因为伊 特与外部世界不发生联系。但是,它可以受自我的控制和调节。 伊特不受理智和逻辑的法则约束,也不具有任何价值、伦理和道德的因素。它只受一种愿望的支配, 这就是遵循快乐原则,满足本能的需要。任何伊特的活动过程只可能有两种情形。不是在行动和愿望满足 中把能量释放出来,就是屈服于自我的影响,这时能量就处于约束状态,而不是被立即释放出来。 弗洛伊德说伊特是真正的“心理实在”(psychic reality),他的意思是,伊特是最原始的主观实在,是在 个体获得外界经验之前就存在的内部世界。人不仅具有先天的本能和反射机能,机体的紧张状态使人产生 的意象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意味着一个饥饿的婴儿并不必须事先学会将食物与饥饿联系起来就能形 成食物的意象。弗洛伊德相信,以高频率和高强度反复出现的经验在连续几代的多数人中发生后,就可以 在伊特中永久地存积下来。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伊特又产生新的存积,这就是“压抑机制”(the mechanism “repression)的结果。(关于压抑的讨论,请看第四章“人格的发展” 。) 伊特是古老而又长存的,从种族遗传史的角度看是如此,从个人的一生看也是如此。伊特是建立人格 的基础,它终生保持着幼儿时期的特点。它不能容忍紧张状志,希望立即得到满足。它不断地提出要求, 它易于冲动、非理性、孤僻、自私、偏爱快乐。它是人格中宠坏了的孩子。它无所不能,因为它有神奇的 力量,即能依靠想象、幻想、幻觉和梦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有人说它象浩瀚的大海,因为它无所不包。它 不承认自身以外的一切。伊特是主观的实在世界,它的唯一机能就是躲避痛苦,寻求欢乐。 弗洛伊德承认,伊特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对它少得可怜的一点知识也是通过研究梦和神经 病症状得到的。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伊特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出于 冲动将石块扔进窗户,或惹是生非、或强奸妇女,这时他就处于伊特的奴役之中。同样,一个人若老是沉 溺于白日作梦和构造空中楼阁,那么他也就是在伊特的支配之下。伊特从不思索,它只是愿望和行动。 二、自我 伊特解除紧张的两种活动过程,即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愿望满足),还不足以达到生存和繁殖这一重 大的进化目的。反射和愿望并不能给饥饿的人提供食物,也不能给有性欲冲动的人提供一位伴侣。实际上, 冲动行为可能由于招引外界的惩罚而导致紧张(痛苦)的程度增加。人必须寻找食物、情侣以及生活所需要的 其他东西,除非人有一个永久性的保姆,就象幼儿时期一样。为了成功地履行这些使命,人就不能不考虑 外界的现实(环境),不是靠适应它就是靠支配它来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东西。这种人与外界之间的“交往’ (transaction)要求形成一个新的心理系统,即自我。 在一个调节良好的人身上,自我是人格的“行政机构”(theexecutive)。它控制和统辖着伊特与超我, 并 且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满足人格长远的需要.当自我精明地履行职责时,和谐 协调就居主导地位。倘若自我对伊特、超我或外界作过度的退让和屈从,不和谐与不协调就势不可免。 自我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the reality principle),而不是快乐原则。现实即存在。现实原则的目的
6
就是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对象被发现或产生出为止。举例来说,儿童必需懂得肚子饿 的时候,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他必须学会识别食物,要待到发现了可食的东西时才张口。否则, 他将自讨苦吃。 推迟行动就是说自我能忍受紧张,直到紧张被恰到好处的行为方式解除为止。设立现实原则并不是要 废弃快乐原则,只是迫于现实而暂缓实行快乐原则。现实原则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尽管一个人在寻求现实 时,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快。 弗洛伊德所说的“继发过程”就是为现实原则服务的,这一心理活动过程是在伊特的原发心理过程之 上的发展。为了理解继发过程是什么意思,有必要看看原发过程是在哪一点上满足个体需要的。原发过程 仅仅使人达到这样一步.就是使他能够对可以满足需要的事物产生一个图象。第二步就是要找到或者制造 出该物,换句话说,使其存在。这一步就得依靠继发过程来实现。继发过程包括根据行动计划去发现或制 造现实对象,这计划是通过思想和理智(认识)发展而来的。继发过程正是通常所说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将计划付诸行动以便看它是否有效时,他就是在进行“现实检验”(reality testing)。如果检验 表明计划无效,也就是说,如果欲求的对象不能披找到或制造出.新的行动计划就会制订出来并付诸检验。 这种过程一直要持续到正确的解决方法(现实对象)被找到为止,紧张也就同时因适当的行动得以解除。以饥 饿为例,适当的行动就是吞吃食物。 继发过程可以完成原发过程所办不到的事,这就是,它能够把主观的心理世界同客观的现实世界区分 开来。继发过程不会象原发过程那样错误地将事物的意象当作这事物的本身。 现实原则的形成,继发过程的作用,以及外界在个人生活中开始发挥的重要影响,这一切刺激了知觉、 记忆,思维和行动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并使之不断完。 知觉系统的发展使辨别能力更为敏锐,因而使人能够非常准确地观察外部世界。这时,知觉系统学会 了迅速地扫描外界,学会了如何从杂乱无章的外界刺激中只是选择出与解决特定问题有关的东西。除了通 过感官得到信息外,思维还利用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由于信号系统——语言的发展,记忆得到了很 大的改善。人的判断力也变得敏捷起来,很容易就能断然判定某物究竟是真是假,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人 的运动系统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改变。人学会了更熟练地控制自己的肌肉,完成各种更复杂的动作。总 之,这些心理机能的适应性变化使人的行为举止能够更明智有效,能够为了更大地满足和快乐而控制自己 的冲动和征服外界。可以认为,自我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组织机构,是一个活动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 的媒介。 自我的主要活动是满足人的现实需要,但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与伊特的原发过程相类似的机能,即 产生幻觉和白日做梦。这一机能活动不需要经过现实检验,它附属于快乐原则。然而,这一自我过程不同 于原发过程,因为它能区分幻觉与现实,而原发过程则不能做到这点。自我产生的幻觉被认为是赏心悦目 的想象。虽然这种幻觉不会被当作现实,但是能使自我在严肃认真的工作之余得到休息。 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它们发展趋势却为遗传所决定,并为自然生长进 程(发育成长)所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先天的思维和推理的潜在能力。这些潜在能力的实现取决于 经验、训练和教育。例如,一切正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思维。有效的思维就是指 能够达到真理,而真理的定义就是存在。 三。超我 超我是人格的第三个主要机构,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提出的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理 想。它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现实或快乐操心。超我是人的道德律,他发源于自我,是儿童受父母的是 非观念和善恶标准“同化”(assimilation)的结果。由于儿童吸收了父母的道德标准,因而父母的道德准则也 就成为儿童自己内心世界的道德准则。这种把父母的道德权威内在化的作法,使得儿童能够按照父母的愿 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争取他们的赞扬,避免他们的不快。换言之,儿童不仅要学会服从现实原则以避 苦趋乐,而且要学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父母的道德要求。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儿童依赖父母生活,这就 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超我。
7
超我由两个次级系统组成, “自我理想”(ego-idea)和“良心”(conscience)。自我理想与儿童心目中父母 的道德观念相吻合。当儿童的行为符合父母的美德标准时,父母就于以奖励。以这种方式,他们把自己的 标准传给了孩子。例如,一个孩子若是不断因为整洁受到奖励的话,整洁就很容易成为他的理想之一。另 一方面,良心则与儿童心目中父母的丑恶概念相一致,这些概念通过惩罚在儿童的心灵中扎下根来。假若 一个孩子常常因肮脏受到惩罚的话,他就会把肮脏看成是件坏事。自我理想和良心就象是同一枚道德钱币 上的两个不同侧面。 父母借以控制儿童的超我形成的奖励和惩罚是些什么呢?主要分物质生理性的和精神心理性的两种。物 质生理性的奖励是儿童欲求的对象,如食物、玩具、母亲、父亲、抚爱和糖果等。物质生理性惩罚是对儿 童进行体罚,如打屁股和耳光,或者是剥夺儿童想要的东西。精神奖励主要是父母用语言或表情来表示的 赞赏,赞赏就意味着爱。同理,精冲惩罚主要就是撤回对儿童的爱,其表达方式既可能是以言语训斥,也 可能是作出一副难看的脸色。当然,物质生理性奖惩也可以表示爱和撤回爱。当儿童被打时,他不仅尝到 了皮肉之苦,而且还感觉遭到了抛弃,即丧失了爱。然而,父母之所以能靠给予或收回爱对儿童产生威力, 首先还在于这跟能否满足基本需要相关。孩子希望妈妈的爱,因为他知道一旦妈妈不爱自己,就意味得不 到食物,紧张的痛苦也要延长。同样,孩子尽量避免招致父亲的不满,因为他知道父亲不满时可能揍他从 而造成痛苦。归根结底,无论是什么原因带来的奖惩,都不过是减轻或增强内心紧张的条件。 为了使儿童的超我能象父母那样控制住儿童,有必要使超我具有强制实行其道德准则的力量。跟父母 一样,超我也依靠奖惩来强迫儿童履行其道德准则。这些奖惩都是针对自我的,因为自我控制着人的行为, 它必须为任何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为负责。如果行为符合超我的伦理标准,自我就受到奖励。不过,自我 并不一定要让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为发生后,才受到超我的奖惩。自我可能仅仅因为想到要干某事而受到奖 励或惩罚。在超我看来,一个念头跟—个行为之间毫无区别。就这一点而言,超我与伊特相似。它也不能 区分主观与客观。这就说明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道德高尚的人,仍然会时常感到良心上的不安。自我因为 不好的想法而受到超我的惩罚.尽管这些想法可能永远不会变成行动。 超我可能具有的奖惩方法又是什么呢?同样它们既可能是物质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精神心理性的。在实 施中,超我可能对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说: “你洁身自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你可以让自己尽情地享 乐一番。 ”这可能是一顿美餐,一次长时间的休息,或者是性欲的满足。这就如同休假总是艰苦工作后的报 偿一样。 对于违反道德的人,超我可能说: “你已经变坏,现在你得承受一些痛苦作为惩罚。 ”这不幸可能是一 次肠胃不适,受伤,或者丧失一件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弗洛伊德对人格复杂微妙的作用的深刻剖析,它揭 示出人们身体不舒服,出事故和丢失东西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切不幸中,或多或少都有因作错事而自我惩 罚的成份。例如,一个青年男子与一位少女发生关系后不久,他的汽车就被撞坏了。当然,人们通常并不 知道内疚与事故之间的联系。 超我的精神奖惩就是使人感到骄傲自豪和感到内疚自卑。当自我的行为和思想符合道德时,它就感到 骄傲欣喜,当自我屈服于诱惑时,则感到羞愧难言,无地自容。骄傲自豪等于自爱,内疚自卑则等于自恨。 它们分别是父母的慈爱和厌弃在儿童内心中的再现。 父母把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传授络儿童,超我就是这些观念和理想在儿童人格中的重现。应该 注意,在这种传递联系中,儿童的超我与其说反映了父母的行为举止,不如说反映了他们的超我。一个成 人说的和做的可能是两码事,但是,形成儿童伦理标准的东西正是他所讲的。他总是用威胁或物质奖励来 促使儿童接受他灌输的东西。除父母外,其他社会因素也对儿童的超我形成起作用。教师、牧师、警察— —事实上任何对儿童有权威的人——都可能产生与父母一样的作用。不过,儿童对这些权威的反应如何, 主要取决于他最初从父母那儿吸收了什么东西。 超我服从的目的是什么呢?它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如果这些冲动不加控制地发泄出 来,就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这些冲动包括性欲和攻击欲.一个孩子若不安分守己。不服管教或对性方面 感到好奇,就被看成是道德败坏。一个成人若在性生活上乱七八糟或者因仇视社会和破坏成性而触犯法律, 就被认为是邪恶堕落。由于超我是出于内心对目无法纪和无政府主义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它能使人变成
8
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 如果把伊特看作是生长进化的产物,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如果把自我看作是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 的结果,是较高级精神活动过程的领域,那么超我就可以说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工具。 读者应该记住,这三个系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不同的名字并不意味它们是截然划分的实体。伊 特、自我和超我这三个名称本身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这不过是一种简捷的方法,以指示出入格整体中的 不同过程、功能、机制和动力而己。 伊特中产生出自我,自我中又产生出超我。它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溶合的状 态。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溶合,以及相互对立,构成了下一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人章格的动力状态 我们在前一章讲述了人格的结构,以及人格中三大系统,即伊特、自我和超我的主要过程和功能。这 一章的目的是要说明这三个系统是怎样活动的,是怎样彼此之间以及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 一、心理能 人体是是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同时又为了种种目的而消耗能量,如:循环、呼 吸。消化、神经传导、肌肉活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没有理由使人相信,驱动人体的能跟驱动宇宙的 能布什么本质区别。能有多种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并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 一种形式。操纵人格三大系统的能叫做心理能,这个概念并不具有任何神秘论、活力论或超自然的色彩。 它跟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做功,或者说具有做功的能力。心理能做心理功——如思维、感知和记忆等——正 如机械能做机械功一样。 人体本能可以转换成心理能,同时心理能也可以转换成人体能。这种转换经常都在发生。如先思(心理 能)而后行(肌肉能)。又如,我们受到一阵声波的刺激(机械能),于是听见(心理能)有人说话。不过,这些转 换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至今还是个谜。 二、本能 一切用于人格做功的能,都来自本能。本能被定义为决定心理过程的方向的先天状态。举例来说,性 本能决定了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方向是性欲的满足。本能像一条河,沿着特定的河道奔流。 任何本能都有其“根源”(source)、 “目的”(airn)、 “对象”(object)、和“动量”(impetus)。本能的主要 根源是人体的需要或冲动。一种需要或冲动就是人体的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这一过程将储存在体 内的能量释放出来。例如,饥饿的生理状态用能量激活了饥饿本能。这种本能的能量就规定了感知、记忆 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目标和方向。一个人寻找食物时,总是努力回忆以前发现食物的地点,井制定获取食 物的行动计划。 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例如,饥饿本能的目的是消除饥饿的生理状态。当这一目的 达到后,人体的能量就停止释放,饥饿本能也随之消失,同时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也恢复静止状态。换种说 法,任何本能的目的就是消除该本能的根源。 除了恢复静止这一最终目的外,弗洛伊德指出本能还有其他从属的目的,这些目的实现必须先于最终 目的。饥饿解除前,必须先找到食物并送进口。找到和吞吃食物从属于消除饥饿这一最终目的。弗洛伊德 把本能的最终目的称为“内在目的”(interalaim),把从属目的称为“外在目的”(external aim)。 本能被认为是“保守的”(conservatire),因为它的目的是让人回复到受兴奋过程干扰之前的静止状态。 本能的活动路线总是从紧张状态过渡到松弛状态。在某些情况下,特别引入注目的是性冲动的满足。紧张 总是在不断加强后才得到解除。这并不说明本能的一般原理无效,因为性冲动的终极目的仍然是让兴奋得 到放松,不管在最后解除以前紧张会加强到何等程度。事实上,人们都学会怎样使紧张逐步加强,因为突 然大幅度解除紧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换句话说,本能总是极力向早期状态“倒退”(regression)。本能这种从兴奋到平静的反复循环倾向, 叫 作“强迫性重复活动”(repetition compulsion)。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强迫性重复活动。例如,觉醒与睡
9
眠之间具有周期性和定时性的轮换交替;一日三餐,性欲满足后又产生新的性欲,等等。 总之,本能的目的具有保守性、倒退性和重复性这三个特点。 本能的对象就是指本能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所采取的手段。饥饿本能的对象就是吞吃食物,性 欲本能的对象就是性结合,而攻击本能的对象就是拼搏。在本能中,最容易产生变化的就是其对象或手段, 因为本能可以利用许多不同对象和采取多种行动来达到目的。本能为达到减轻紧张这一目的而精心炮制出 各种手段,这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第四章“人格的发展”中看到. 本能的动量是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心理能的多少来决定。饥饿越甚,对心 理过程所产生的冲动也就地强。一个人非常饥饿时,他的整个心思都集中在食物上,完全不考虑别的事情。 一个人堕入情网时,也是如此。 本能的中心是伊特。由于本能构成了全部心理能,所以伊特可说是心理能的储藏库。为了形成自我和 超我,能量不断地从库中汲出。至于是怎样汲取的,就构成了下一节的中心论题. 三。心理能量的分布和配置 1.伊特 伊特的能量是用来使人的本能得到满足,而本能的满足是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这两种方式实现的。 在反射活动中,如吞吃食物,排空膀胱,性乐高潮等,能量通过机体运动桩自动释放掉。在愿望满足中, 能量被用于形成本能欲求的事物的意像。这两种心理过程的目的都是通过消耗本能的能量来解除需要状态 从而使人回复到平静。 投入能量以形成某个事物的意像,或者消耗能量以针对能满足本能的事物发出动作,这两种能量消耗 的方式被称之为能量的“对象选择”(object-eheice)或“对象性发泄”(object-cathexis)。伊特的全部能量都消 耗在这种对象性发泄作用上。 伊特投入在对象选择上的能量并不固定专二,就是说,能量可能轻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桩称为“移置”(displa-cement)。假如一时得不到食物,饥饿的婴儿可能把木塞或手指头放进嘴里。对婴 儿来说,在他学会区分事物之前,食物、木塞和手指都是一样的。只要事物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具体的相似 之处,彼此就被队为是相同的。像一瓶奶和一块木塞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事物之所以被婴儿感知为同一的, 是因为它们都可以被手抓住送进口里。伊特的能量很容易移置,因为伊特不能很好地区分事物。 伊特将不同的事物看成是彼此等同的这种倾向,产生了一种曲解性思维,叫做“臆断性思维”(Predicate thinking)。例如, 在一个人的心目中,一棵树可能跟男性生殖器等同, 因为它们都具有向外突出的物理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在进行臆断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梦中特别常见,这就是梦具有象征性的原因。 骑马或犁田可能象征性交,因为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动作。臆断性思维在觉醒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这种思维使人不能很好地区分事物而引起大量的思维混乱。种族偏见就常常源于臆断性思维。黑人的皮肤 是黑色的,而黑色常与邪恶和肮脏联系在一起,于是黑人也就被认为是又坏又脏。同样,人们认为红发人 的脾气暴烈,因为红色是一种强烈而刺人的颜色。 当本能能量的流动方向被自我或超我过程阻断时本能就竭力想冲破阻力,使自己在幻想或行动中释放 出来。如果冲破成功,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就遭到破坏。一个人在说话、书写、交谈、感知、记忆等活动 中犯错误,或者发生事故,都是因为与现实丧失了联系而变得糊涂起来。由于冲动性愿望的侵入,他解决 问题和认清现实的能力都遭到了削弱。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饥饿时,情欲冲动时或怒火中烧时,要想全 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困难。如果伊特没有成功地找到直接发泄本能能量的途径,自我和超我就接过 能量,以便为自我和超我这两个系统的活动提供动力。 2 自我 自我没有自己的能量。的确可以说,只有当伊特的能量改道注入构成自我的潜在的心理过程时,自我 才真正存在。当新的过程被赋予能量后,自我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开始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发展过程。这 些新的活动过程是识别、记忆、判断、推理等,它们在这之前只是先天潜在的倾向,存在于人格之中。
10
自我的这些潜力开始被激活的起点是“求同”(identification)机制。①为了理解这一机制的本质,有必 要回头再看看已经讲过的内容。我们已知道,伊特不能区分主观意像和客观现实。当伊特的能量发泄于一 事物的意像时,即当能量被投入到形成一事物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中时,就如同将能量发泄于这事物本身一 样。 对伊特来说,作为意像的事物和作为外界现实的事物是完全同一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实体。 伊特在解脱紧张上的失败使新的发展方向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自我形成的基础。这时候,事物的意 像和事物本身不再被看成是同一的,二者开始被区分开来。这一区分的结果就是使伊特的纯粹主观世界变 成了两个不同世界;主观的内部世界(精神)和客观的外部世界(环境)。如果一个人想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自我 调节和控制,他就得面临这样一个任务:让两个世界彼此协调起来,使内心世界与客观现实相吻合。 举例来说,饥饿的人有了一个食物的记忆意像时,他就得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一个与这记忆意像相当的 实物。如果记忆意像很清晰,所发现的东西就会是食物。如果记忆意像并不是食物的清晰表象,它就不得 不经过修正,直到变清晰为止。否则,饥饿的人就会被饿死。人们一度都相信地球是平的,但是哥伦布和 其他探险家证明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这样,原有的观念遂得到修正。一切科学知识的进步,都使人 们心目中的世界表象能够越来越准确地描绘出世界的真实面貌。 把外部世界的内容在心中忠实准确地复制出来,这便是继发过程的任务。当一个事物的观念与该事物 相吻合时,我们就说这一观念与该事物相一致。思想观念与现实之间的一致性必须相当接近和相当准确, 只有这样,我们预先拟定的行动计划才能真正保证自己达到目标。 伊特无视现实,甚至对此毫无概念,而自我却能使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出于自我的这种 求同机制,原来由伊特投放在形成事物意像中的能量被转移了出来,运用于准确地在人心中复制出现实世 界的真实面貌。这时,逻辑思维取代了愿望满足。能量从伊特向认识活动过程的转移标志着自我在发展进程 中迈出了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主观世界<精神)与客观世界(物质)的区分,人格中的这种新的适应性变化也就无从 产生。 伊特不能进行这种区分, 因此, 伊特不可能拥有求同机制。 在伊特中, 意像和事物的 “同一性” (identity) 可以看成是原始的等同一致性。不过,最好还是用同一性来表述伊特中的情形;而用等同一致性表述自我 中的情形,即精神内容和外部现实之间的区分已经得到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等同一致的。 由于在满足需要上受到挫折以及进一步学习,人得以把精神世界和现实的物质世界区分开来。正如我 们前面说过,伊特仅靠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不可能达到生活的需要。因此,一个人要想活下去的话,就不 得不学会区分意像和现实。毫无疑问,人具有区分内心状态和外界现实的先天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必 须依靠经验和训练才能发展起来。从很小的时候起,婴儿就开始学习区别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而且,避 过经验和教育,他进一步学会使内心存在与精神之外的真实存在相吻合。换言之,他学会使两个世界相互 等同一致。 举个例子就可以把“同一性”和“等同一致性”这两个术语的不同之处清楚地揭示出来。当一个人梦 见一头猛狮在追逐自己时,一般说来,他会感到似乎真有其事。在梦中,意像并不与它们所表现的真实事 物相区分,二者是同一的。因此,作梦的人会体验到一中与屿真实情况下相同的情感。与此相似,产生幻 觉的人并不把幻觉与现实相区分开。另一力面,一个觉醒的人在看电视或读书时,他决不会认为电视和文 字就等同于它们所表现的真实对象。他明白,这些不过是现实的表象。他可能认为电视节目或书中内容与 现实是一致的,但他很少会自欺欺人地将它们看成是现实本身。 由于自我使事物的主观表象与外界的客观事物相等同一致,原来由伊特投入到客观事物的心理能现在 便运用到主观表象上。这种新的能量发泄被称为“自我的能量发泄”(ego-cathexes),以区别于伊特的本能性 “对象选择” 。由于求同机制。能量就可以用于发展现实性思维(继发过程),取代幻想性的愿望满足(原发过 程)。这样,原来属于伊特的能量便转移到了自我之中。这种能量的重新分配是人格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它为这一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由于自我的理智功能是如此成功地满足了本能,越来越多的能量从伊特的能量贮藏库中汲出,注入到
11
自我中。在力量强度上自我盈则伊特亏。但是,如果自我不能满足伊特的要求,自我的能量发泄作用就会 回复到本能的对象性发泄作用,早期的愿望满足就会重新登上统治地位。睡梦就是这种情形,因为自我在 睡眠中不能有效地起作用,于是原发心理过程被激发,并且制造出幻想来。就是在觉醒的生活中,当人的 自我无法直接产生结果时, 原发过程也可能再次活跃起来。 这种情形就是 “我向思维” “愿望性思维” 或 (autistic or wishful thinking)。 当人们十分渴望其事物是真的时,他们常常自欺欺入地以为它果然是真的。我们都知道,偏见和欲望 是多么容易左右我们的思路,就连非常客观的科学家也必须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在理论上的倾向性影响 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这就是科学家为了确信他第一次所见的的确是真实的,总要为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安排 恰当的对照标准,总要再三重复的原因。愿望性思维不时给我们设下陷阱。 在正常情况下,自找能充分垄断贮存的心理能。当自我从伊特那里取走足够的能量时,它可以将能量 用于除满足本能之外的其他目的。能量可以用来发展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注意、学习、记忆、判断、 区别、推理和想像等。由于自我对能量的控制,所有这些心理过程变得日益精密有效。一个人学得越多, 世界就越具有新的意义。知识的增长赋予他有利的地位,使世界屈从于他的意图。由于能量从伊特的非理 性心理过程转移到自我的理性心理过程,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与日俱增,不仅从个人的发育成长上看是如 此,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上看也是如此。 自我必须把部分能量用于抑制或延缓企图靠鞋运动系统外泄出来的兴奋。延缓的目的是让自我能在行 动之前制定出一个现实的计划。当能量用于阻止能量的最终释放时,这些起阻止作用的力就叫作“反能量 发泄’(anti-cathexes)。反能量发泄作用就是与能量发泄作用相对立的一定量的能。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 直接与伊特的能量发泄作用相对立,因为后者迫切要求立即消除紧张。自我与伊特之间的界线可以比作是 两个国家间的分界,其中一国总是企图侵犯另—国。受侵略威胁的国家筑起防御工事(自我的反能量发泄), 以抵御侵略者(伊特的能量发泄)。当反能量发泄作用失去了阵地时,伊特的对象性发泄作用就会压倒自我而 产生冲动性行为。这就是一个通常有自制力的人大发雷霆时的情形。 自我的能量也可以用于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这些对象并不能直接满足机体的需要,尽管它们与 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有种种联系。例如,饥饿本能在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可能寻求各种不同的途径,这就 可能导致人产生许多并不能满足饥馈的行为。收集不同寻常的食谱和烹调书籍,搜寻精致的瓷器和银餐具, 安装电器炊具,发现供应外国佳肴的餐馆,阅读或谈论有关食品的文章或问题,以及其他各种各佯偏重食 品或与食品相关的兴趣嗜好,占据了许多人的能量,虽然其中没有一种爱好能真正单独减轻饥饿。 自我之所以拥有足够的能量用于非本能的日的,是因为自我的工作极富成效,它能在满足了生活基本 需要之外,还剩余一部分能量。自我用于满足人体需要的能量越节约.它就有越多的能量用在消遣性括动 上。那些被称为自我的兴趣嗜好是如何产生的,将在下一章讨论。 最后,自我的能量还用来“综合”(synthesis)或“整合”(integration)人格的三大系统。综合的目的就是 建立人的内心和谐以保证人能够与外界进行顺利的交往。当自我恰如其份地发挥其综合作用时,伊恃,自 我和超我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组织良好的整体。我们将在以后的几章里更多地讨论自我的综合作用。 在伊特中,能量流动不居,与此相反,自我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约束性,约束能量是指把能量 全部投入到心理活动中,而不消耗在冲动性行为或愿典满足上。自我约束能量的手段是将能量引人心理活 动过程中,将能量投入反能量发泄作用上,形成自我的种种兴趣嗜好,并将能量用在综合作用上。随着自 我的发展,它把越来越多的能量投入到这些机能活动中。 3.超我 由于畏惧惩罚,渴求奖励,儿童极力让自己与父母的道德观念相一致。这种仿效父母的“求同作用’ ①导致了超我的形成。与自我对现实的相一致不同,作为朝我基础的求同作用,就是把父母理想化和万能 化。父母拥有巨大的权限奖惩儿童,因此,超我也拥有奖惩权力。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分别掌管奖与罚。 良心的“禁止作用”(prohibitions)就是抑制作用或反能量发泄作用,即阻止本能的能量直接在冲动性行 为和愿望满足中释放出来或间接地在自我机制中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良心与伊特和自我相对立,并且竭
12
力中止行使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一个有坚定良心的人时刻提防着不道德的冲动,他把大量的能量都消耗 在抵御伊特上,因此不能有足够的能量做出有用的令人满意的功。结果,他变得寡言少动,过着约束压抑 的生活。 良心的反能量发泄作用与自我的不同。自我的阻力所服从的目的是要推迟最后的行动,以便制定出一 个使人满意的计划。而良心的禁止作用则企图取消任何行动的念头.良心对本能的命令是“不准” ,自我的 命令却是“等一等” 。 自我理想的奋斗目标是至善至美,其能量均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这些理想都是父母的道 德价值观念在儿童心中的内在模本。表现了至善主义的对象性选择。如果一个人把大量的能量约束在自我 理想中,他就是一个品质高尚的理想主义者。他的选择和兴趣为道德价值所决定,而不受现实价值的支配。 他关心的主要是善恶,而不是真假。对这种人来说,美德重于真理。 当自我与自我理想的伦理性对象选择相一致时,自我就体验到骄傲和自豪。骄傲自豪是自我理想对自 我的道德行为的奖励。这种心情与儿童受到父母表畅时的心情相类似。另一方面,当自我与那些被超我认 为是毫无价值的事物形成一致或对之作出选择时,超我就会惩罚自我,使其感到羞愧和内疚。这跟儿童因 顽皮捣蛋受到父母的惩罚一样。 骄傲是“继发性自恋”(secondary narcissism)的一种形式。自我因行善而爱自己。 “善者自乐” ,同样, 恶者自罚。 这样,我们已经看到能量是怎样通过求同机制从伊特被引入自我,然后又进入超我。自我和超我可以 用能量促成或阻碍伊特对快乐(解脱紧张)的追求,以及时痛苦(增强紧张)的躲避。我们也看到自我是怎样同 伊特联合起来以满足本能的。超我却似乎因为仇视那些偏爱快乐的不道德的本能,而总是与伊特相对立。 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伊特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672+)
- 服务好(336+)
- 中评多(410+)
- 种类多(294+)
- 字体合适(442+)
- 书籍多(509+)
- 无多页(72+)
- 超值(440+)
- 值得下载(129+)
- 好评(418+)
- epub(386+)
- 盗版少(140+)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15 01:26:41 )
五星好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02:01:33 )
好用,支持
- 网友 国***舒: ( 2024-12-16 02:35:0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田***珊: ( 2024-12-16 17:03:4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01:19:1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4-12-14 08:17:2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游***钰: ( 2024-12-21 22:13:1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曹***雯: ( 2024-12-26 08:29:0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08:13:2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沈***松: ( 2025-01-09 06:16:23 )
挺好的,不错
- 大临大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钢琴<业余>考级教程(附光盘7级-9级)/新编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教程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增500词【新东方官方店】备考2024 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第3版 考研英语一二单词记忆法道长英语可搭恋练有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艺术体育)— 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吐蕃地名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猫咪家庭医学大百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探索自我 201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3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19秋计算能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尔夫概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