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47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精美图片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3043195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1.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47

内容简介:

  本习题集是以目前医学院校本科使用的人卫版《儿科学》教材(第八版)为蓝本,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中心编写。全习题集每章有内容点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内容。内容点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练习题主要为目前国内各类病理学考试的常见题型,紧扣教学中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的理解,能够更好地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参考答案是根据教材内容而做,但突出重点和关键点,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成人学历教育习题集:儿科学(供成人高等教育医学相关专业使用)》不仅适用于成人教育的本、专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也适用于全日制本、专科护理学专业学生自学以及护理工作人员培训使用。


书籍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断原则

第五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第六章 青春期健康的特殊问题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八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

第十八章 儿童急救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北落师门 发布时间:2017-07-14 11:16:48

    印刷精美,本子很好看,就是内容太少,极进凑页数之能事

  • 作者:鹿可維 发布时间:2009-11-23 23:25:38

    可怕的企业晕染文化...跟洗脑似的...

  • 作者:接近美 发布时间:2018-06-16 17:53:00

    本科教材

  • 作者:çhamillion 发布时间:2019-11-09 10:28:08

    或许在那个时代并不算什么,只是时间赋予了价值。

  • 作者:提拉米苏 发布时间:2010-08-21 21:50:12

    好男人之代表 林徽因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选择了梁思成

  • 作者:TimeOfMyLife 发布时间:2019-12-24 20:14:02

    精美的照片,珍贵的记录。


深度书评:

  • 这本书,开启了绘本之路

    作者:悠悠夏天 发布时间:2014-12-30 18:57:23

    为什么这本书没人评价呢?那我抛砖引玉。

    念绘本绝对是个考验耐心的活儿。大概七八个月开始,我给小朋友买了这套纸板书,此书是套数中的一本,没有什么特别,我甚至是有些抵触,因为念这本的时候需要全身运动起来。我不是个主动型妈妈,念的时候甚至是有些敷衍,每念完一本就像完成一种任务。小朋友的反应也没有别的妈妈描述中的,会笑会有眼神交流,我家小朋友始终是一脸严肃,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遵循着《朗读手册》的宗旨,我一直坚持着这项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情。每天上各种妈妈的论坛,向高手们求教念不同绘本的经验,对不同绘本的评价,然后回去面对一脸严肃的小朋友。

    为什么要特别感谢这本书呢?我已经记不得大概是几个月的时候,大概念了有一个多月吧!我坐在地上,和往常一样和他念着,“我是企鹅,我会摇头,你会吗?我是长颈鹿,我会……”念叨“我是海豹,我是拍手”的时候,小朋友忽然自己拍手。再念一次,还是拍手,说明没有眼花。有人教过拍手吗?没怎么刻意做过,但是他大概知道拍手的含义。

    这次之后,我就开始了疯狂的绘本事业,小朋友在我的刺激下,也爱上了许多绘本《小熊宝宝》、《蹦》、《捉迷藏》系列等。但是宝宝对于这本书的热爱一点都没有降低,他喜欢我每天给他表演摇头,歪脖子、捶胸,但是他最爱的还是大象跺脚。作为一个极度怕生的小朋友,陌生人对他表演跺脚他就会非常开心。

    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讲其他绘本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联想到这本书,《动物动物捉迷藏》里面最后一个动物是大猩猩,我每次念完之后,会加一句“我是大猩猩我会捶胸”,然后他吭哧吭哧地爬到他的书堆中,从一堆书里面找出这本,然后从头开始念,当然必须加上表演。

    最后一页是“我是我”,我会动动脚趾头。夏天的时候,他会和我一起做这个动作。冬天穿上了鞋子,作为没有暖气的南方狗,想要做这个真不容易,小朋友每次都会很执着的脱掉我的棉拖,要求表演这个动作。哭笑不得!

    明天满17个月,他依旧爱的疯狂。不过,对于鳄鱼的扭屁股、驴子踢后腿等个别动作还是不太理解,坐着讲故事的时候表演下半身的动作有些困难(现场情况大家脑补)。

    有几个不好好吃饭,和他说“我是大象我会跺脚”,立马变得乖乖的,简直变成了哄饭利器。本来我妈妈还非常反对我买那么多书回来,但是有了这个奇效之后,虽然嘴上会唠叨几句,但内心也不排斥了。

    这本书的作者有许多有名的绘本,小朋友爸爸说为什么他画的画那么奇怪呢?从美术学的角度,真的不是很理解画风(不专业,见谅),但是挡不住小朋友的喜爱。有什么比小朋友喜欢和开心更重要呢?

    与其说喜欢这本书,不如说感谢这本书。让我一直有动力去坚持。

    PS:念这本书其实还蛮类的,每次都要动起来,就当做给每天面对电脑工作的妈妈一种锻炼了。O__O"…

  • 全书读书笔记

    作者:削发为尼 发布时间:2022-01-28 15:26:32

    前言:父母们,请控制你的保护欲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感觉到自己拥有了新的力量/技能,这种力量/技能会对他的世界造成影响。

    为了认识这种力量/技能,他产生了主宰世界的冲动。

    调整/控制这种力量/技能,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能感受和使用这个力量/技能。

    掌握控制这种力量/技能的方法,他就慢慢形成了自我意识。

    依据孩子自身的发展阶段管教孩子

    根据其心智发展所处的阶段,推测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比如,2岁的孩子还做不到自我控制,我们管教时就要考虑到孩子自我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5岁的孩子们已经形成或开始形成两只,和自我控制能力,那我们我们就可以用良知来教育他。

    只有这样,在管教他时,更容易做到教导他,而不是由上而下的灌输。从“我们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做”会变成“让我们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一幕:魔法岁月里的秘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取决于生理需要、本能和外部世界要求之间的平衡,但一定不能将这种平衡视为静态的。按照社会规范调节本能、欲望、愿望和追求纯粹自我中心的过程,发生于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中。

    心理健康不仅需要通过人类自我中相对和谐的部分所占的比例来判断,还需要根据一个文明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社会价值的程度来判断。

    什么是焦虑

    焦虑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必要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孩子能对危险进行自我抵御

    在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中,危险能够被当做孩子假装游戏中的老虎来处理。 运用想象和想象中的人去解决自身问题的孩子,是在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他能在维持其想象世界的同时,保持与他人和现实世界的有益接触。

    但是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所爱的某个人会给他带来“危险”,而且他有害怕这个人的理由,那么孩子在处理自己的这种恐惧时,就会有很多困难,因为这种恐惧至少部分是真实的。

    换句话说,一旦现实强化了孩子想象中的危险,孩子就会更难客服这些危险。因此,尽快父母并不认为打一下屁股就是对孩子的人身攻击或侵犯,但孩子可能这样看。 而且他们会借此来确定自己的恐惧,那就是大人在某些情况下真的会伤害自己。

    因此,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尽量不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危险。

    E.G. 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邻居或学校里其他同伴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受某种幻觉的驱使才这样做的。在这种幻觉下,他认为自己有被攻击的危险,为了自卫他必须首先出击。

    第二幕:“魔法师”上场了

    最初的18个月

    什么是违拗期?

    “违拗期”表示宝宝开始要求独立,表现得任性和在精神上的紧张不安,还开始偏爱父母中的一方。违拗期一般从14个月开始,18个月之后到达顶峰,24—30个月结束,但每个孩子有所不同。

    不要打击这种新出现的独立精神,而是要把它引向其他方面,鼓励他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有益于其人格发展的地方,理智地约束自己并遵守禁令。如果错误地把这个违拗期视为一场危及政府的革命,而不是孩子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我们就会陷入与孩子的斗争之中,这种斗争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常常导致孩子的行为举止就好像如果他屈服于父母任何小小的要求就会危及他做人的尊严一样。

    我们应支持他的独立,又不会为了让他更加独立而向他施加额外的压力,而且, 如果他想到话,有时允许他做个小宝宝。

    如何克服婴儿早期的分离焦虑**?**

    在整个童年早期,儿童常做的一种类型的梦就是焦虑的梦。而且,在婴儿期和童年早期,孩子会认为梦里发生事是真实的。在梦中,白天醒着时遇到的可怕经历会一再重复。孩子在梦中会再次体验到那种焦虑,惊恐地哭喊着醒来(这既是对梦的反应,也是对父母的呼唤 )。

    其中的一种焦虑为分离焦虑,这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消失和重现”原理的理解还不透彻。

    怎样克服分离焦虑呢? 通过捉迷藏之类的游戏,或者把尿布或围嘴蒙在脸上,然后快活的叫喊着把它拽下来的游戏。 宝宝通过在自己可控的条件下,一再地重复“消失和重现”能帮助自己克服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焦虑;同时这个游戏能把他现实中遭遇痛苦的情形转变成愉快的经历。在游戏中重复体验“消失和重现”,那么,她或许能在白天而不是晚上解决她的问题,用游戏而不是做梦来重复她的经历。

    由于“消失和重现”的游戏是可控制的,但控制做梦和夜醒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游戏提供了比梦更好地控制焦虑的机会。

    不对孩子说“不”,是纵容吗?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对各种东西主动摆弄,这其实是对他发现和熟悉自己周围的世界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限制和禁止孩子,而是要把“不”留在确实需要的时候采用。

    但是,这难道不是可怕的纵容吗?难道孩子不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吗?

    是的,孩子当然需要学会自我控制。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婴幼儿还没有掌握自我控制的方法。 他只知道父母不允许自己做出某些行为,但他还无法对自己下禁令。 而童年早期,极端的限制和禁止孩子摆弄和体验物品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导致孩子失去语言能力。

    第三幕:奇妙的咒语

    18个月到3岁

    孩子何时意识到他不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最初,孩子会把所有的东西和事件看成他自己行为的结果。拨浪鼓自己不能发出声音,他摇晃它,让它发出了声音。世上并没有泰迪熊,只有他看见它时,它才会在“那儿”。他把自身之外的物体和事件看做是他的活动、抓握、看和听的结果。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

    在出生第二年的上半年,他已经通过一些观察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那就是在他之外的物体可以独立于他对它们的感知而存在,他能够富有想象力地再现它们在空间的运动。相比之前的观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过,他在心理上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他仍然是万物的创造者,因为他必须为了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去操纵外界的物体和申请。

    .

    父母就像是传教士,要给这个野蛮人带来高级的外来文明,以便能让他发挥想象力,形成更高级的思维模式,让他的行动和文化成就摆脱生理需要的束缚。因为,只要原始思维受生理需要,以及满足生理需要的迫切性控制,心理活动就会受制于生理需要及满足他的手段上。

    .

    而父母对孩子(魔法师)的要求是,效忠于现实原则,把魔法存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我们允许被免职的魔法师实战名为白日梦的魔法,我们在现实世界里为他提供一座岛屿,在那里,他能用游戏统治他想象中的生灵。

    控制冲动的咒语是语言

    之所以只有人类能够做到控制、延迟甚者放弃满足生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让高级心理过程成为可能。人类能够有意识地抑制某种行为,放弃愿望的满足,哪怕只是暂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判断力和理性。如果没有语言,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

    而一旦孩子开始学说话,他有时会通过对自己说出父母的禁令来控制自己的冲动或避免危险。 语言,从而使孩子有可能内化父母的口头禁令,并把禁令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事实上,一个人道德成就、所有与两只有关的复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2岁孩子的焦虑由何而来?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之所以我们未能保存童年早期的回忆,是因为在这段时期我们还不会说话或者只有只言片语。语言是心里意象的定影液。

    .

    两岁孩子的世界有时候仍然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朦胧之境,它更接近于梦而不是现实。 做梦的人醒过来了,他深感星宇:“那只是个梦!” 现实感像潮水般涌来,把他带回到安全地带,远离那些黑暗和可怕事件。但是,孩子生活在魔法和现实这两个世界之间,他不明白这两个世界互相排斥。他认为,这两个世界同时存在,出现在客厅的怪物,或者出现在厨房里的食人蚁,并没有侵犯到理性。而是他的现实感还没有强到能做出判断, 并把某些现象排除在显示世界之外。

    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第一步

    在这个早期成长阶段无法满足的“我”,这个与紧张和放松、愿望和即时满足这些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我”,开始逐渐转变成一个一照现实要求来限制自我欲望的“我”。 一边是生物的力量,即源自于生理需要和满足生理需要的强烈愿望;另一边是现实的力量,物质条件和社会冲突。 当现实需要抗衡生物需要时,自我就会出现冲突。这就是自我要承担的一项特殊的工作:判断和思考。自我要通过判断和思考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去协调这两股相反的力量。解决办法通常是妥协,自我作为调解人兼顾争吵的双方。自我就像一位法官,通过部分的满足双发,并要求双方都放弃自己的某些诉求,来解决权利对等的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纠纷。

    .

    在每一个我们能看到纵容犯罪、贿赂和狡猾地变通的案件中,都存在一个明显的事实:这个两岁大的自我已经开始考虑现实的要求,即便在它运用计谋想要绕过现实要求时也是如此。比如,当孩子往地上扔鸡蛋,并因此而责骂自己时,她摇摇晃晃地向自我控制迈出了第一步。在迈出这第一步时,她的行为在前,自己的批评在后。但很快,批评便会出现在行为发生之前,并且会阻止、禁止行为的发生。再比如,不论我们何时开始教一个非常小的孩子学会控制排便,你都会发现有与上面同样的机制在起作用。开始接受排便训练的孩子一般都会在尿布里大便了之后,才会告诉我们他要去便盆。这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此时就可以期待他很快就会在排便之前告诉我们他要排便

    .

    在这个年龄,我们无法与孩子谈论任何类似于愧疚感的东西。孩子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已经有了内疚感,但这种内疚感只有在其行为被发现时才会出现。大一点的孩子所形成的愧疚感是,即使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被别人发现,他也会为自己的淘气行为感到自责和羞愧。因此,大一点的孩子就能够听得进去批评。这种批评会进入孩子的自我,在那里它相当于良心的呼声。但是,这些两三岁大的孩子只有在感受或预料到外界的批评时,才会有负罪感。这么一来,他们就向道德感迈出了第一步。不过,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外部的警察才能变成内心的警察。

    .

    在任何情况下,终其一生,那些需要否认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冲动的学习都是最为困难的一种学习。在文明社会,这种学习是必需的。教育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和自己作对。有时候,对本能的控制可能只是要求延迟满足;有时候,需要我们有能力接受部分满足;还有些时候,要求能够接受替代满足;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机制来阻止本能的满足。

    .

    孩子深深地、温柔地、不顾一切地爱着他的父母,把父母的爱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宝贵。为了公平起见,他也非常非常爱自己。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的冲突是导致他这个年龄许多问题的根源。但在面临考验时,胜出的将是对父母的爱。如果他惹得父母不高兴了,他就会闷闷不乐,甚至他对自己的爱也会减少。他想变好一点儿,以赢得父母的爱和认同,这样他才能爱他自己(这就是我们在后面要说的自尊)。他通过内化父母对自己不可接纳的行为的态度,开始他的社会化进程,他自己也开始不喜欢这些行为。他通过把自己与这些行为脱离干系,并将其归咎于别人或其他东西,来处理自己不被接纳的冲动。这是他的第一个进步,但我们很难立刻识别出这一点。

    孩子寻找“替罪羊”,是否需要担心?

    孩子或许会把想象中的伙伴作为替罪羊。

    .

    其第一个作用,代表孩子开始自我批评了,开始对抗自己的不可接受的冲动行为了。

    .

    其第二个作用,孩子可以维护他对自己的爱。 若他承认自己心里住了一个淘气的孩子, 也就是他自己,他也许就不能爱自己了。

    .

    其第三个作用,意味着孩子感到了他的人各种的两种力量的冲突, 一种是我们称之为本能和欲望的力量;一种是我们称之为理性和判断的力量。后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人格中这两部分对抗的结果,取决于理性的一面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压制生物性的一面。

    .

    其第四个作用,是为了让自己出局。因为尽管在某个发展阶段,他能够服务于特定的目标,但显然他不是那种你想永远与之相伴的人。因此,孩子必须为他想象中的“替罪羊”担起责任,承认无论内在的自我如何不和谐、无论与自己的顽皮冲动做斗争有多么不愉快,事实就是,“替罪羊”并非存在于自己的人格之外,他和自己是同一个人,或者,他们是自己的两个部分。这一步自然而然地发生,是父母对“替罪羊”态度的结果,因为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允许“替罪羊”这样一位虚构的人物来掩盖真正的问题。

    孩子的良知来自哪里?[18个月至3岁]

    我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人们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通俗地说,人们常常把这视为一种蜕变,认为这是生命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新阶段,就像毛毛虫最终会变成蝴蝶一样。不幸的是,人类的孩子不会蜕变,如果只是耐心地等待奇迹出现,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感的形成袖手旁观,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热爱享乐的小家伙完全满足于顺其自然。必须注意,不要混淆了孩子生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即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便无法形成。除非我们要求他,否则小孩子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

    说到幼儿“道德感的形成”,我们只能遗憾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便父母采用了最好的教育方法,让两岁孩子在他满三岁时,自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仍然不能说他形成了道德感!因为这时孩子的自控能力仍取决于外部的因素,即父母对其行为的赞同与否。而道德感,就其本意而言,是由人格掌控的行为准则和禁令构成的,并从内部约束人的行为。这种内在的准则通常不受外在控制的影响。当一个人有道德感时,无需外部的“警察”,他也会禁止自己做某些事情,约束自己的冲动,对违背道德感的行为感到内疚。这样的道德感直到孩子五六岁时才会出现;到9岁或10岁时,才能在孩子的人格中稳定下来;在青春期的最后阶段,孩子开始独立于父母,他们的道德感才能完全摆脱外在权威的影响。

    .

    幼儿能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实现情感满足而牺牲自己的快乐之前,我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对同一类事情进行多次重复。

    如何跟孩子说“不”?【18个月至3岁】

    2岁的孩子在学习自我控制时,很难做到违背自己的愿望。一个很聪明的两岁孩子可能会理解相当多的话、会做相当复杂的智力游戏,但他却无法“理解”“不”的意思。这种困难并不是由于孩子智力的不足造成的,也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倔强”。而是因为,他的欲望非常强烈,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说“不”。

    .

    那些还不能熟练运用语言的两岁半孩子来说,如果在采取“阻止”措施(直接禁止和说“不”)时比较温和,并且以提供“替代品”的办法为主,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为其提供另一种满足,他就能够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育。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慢慢地教孩子学会控制,以这种方式学会自我控制的孩子以后会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

    同时,如果我们能为孩子必须放弃的幼稚行为提供新的目标或替代活动,我们的训练就很容易成功。尽管要让年幼的孩子放弃其幼稚的追求并不容易,但最后他会接受替代目标,因为毕竟他的欲望还是能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即便是很强烈的攻击倾向,其攻击目标也能转移到替代品上。

    .

    理解但不纵容【18个月至3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很多恐惧都是因为他们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冲动。

    .

    一旦孩子开始说话,就要开始教他不要只是释放攻击情绪,而要逐渐要求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同时,我们要以一种巧妙、有时也要坦率的方式避免让乱发脾气的行为得到奖赏,不能让他因为发脾气而得到什么;与此同时,当他用语言表达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并尽可能地实现他的愿望。

    .

    一旦语言承担起构建心理机制的功能,我们就开始看到一个类似于控制系统的东西,它允许一些冲动“通过”,把一些冲动转移到其他方面,还会在危险的十字路口阻止另一些冲动。

    .

    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纵容,会让孩子觉得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父母不愿意批评孩子,或者不期待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孩子当然没有动力去承担责任。如果孩子感到即便自己随心所欲也不会降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那么,这个追逐快乐的两岁孩子有什么理由要克制自己的行为或批评自己呢?

    第四幕:最后的魔力

    3岁到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

    开始进行理性思考;但是如果他的思维被强烈的情绪所支配,他就可能歪曲客观事实。

    “我”是独立于客观世界而存在的

    如果婴儿魔法师一直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万物之源,他就无法认识外界的因果关系

    逐渐形成“社会敏感性”, 即人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关,并且尊重别人的感受和权利。

    孩子的“教化”是双向认同过程

    许多父母相信孩子会“度过这个阶段”,因此,他们对“这个阶段”采取一种斯巴达式的容忍,指望到这个阶段结束时,孩子自然而然就获得成长或进步。尽管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确实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他们通过持续发展而取得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举例: 如果玛西亚从破坏中得到了乐趣,却没有受到她所爱的父母的责备,她就没有理由放弃这种快乐。不放弃搞破坏的乐趣,道德感的形成就会受阻。但是,要让孩子放弃施虐的乐趣不能只靠批评,而是需要让孩子发现,放弃破坏行为能让自己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而这些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快乐。通过内化父母的标准,他变得更像父母,并形成对父母的认同。

    总之,孩子的“教化”是一个双向认同过程。

    他需要具备超越自我限制的能力,能设身处地地“知道别人的感受”,这构成了我们称之为“认同”过程的一个方面。

    但是,他还要能够接纳他人的自我,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或者吸收他人的人格特点并使之成为自己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就道德发展而言,孩子所爱的人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被孩子所接受,并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这也是“认同”。

    性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必须是:教孩子实现自己的性别角色,让他为自己身为男孩或女孩感到恰当的满意;与父母的情感联结必须足够亲密、有力,以确保孩子将来有可能拥有自己的爱情生活,但这种情感联结也不能过于强烈以至于吞噬一切,以免妨碍孩子成年之后的爱情和婚姻。

    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性知识,还要让孩子现在和将来都能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以及性别角色。

    孩子**时

    每一位明智的父母现在都知道,在孩子自慰或玩性游戏时,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也不能威胁孩子。如果与生殖器有关的羞耻感和焦虑感过高,会严重扰乱孩子人格的发展,并且有可能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

    先考虑孩子的理论

    我们承认孩子有好奇的权利,也没有说孩子的好奇很危险或不好,我们只是要求她说出自己的好奇,以此来代替直接观察和检验。

    在向孩子介绍新的事实之前,先考虑一下孩子自己的理论。“妈妈,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丹尼,跟我说说你认为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你试着猜猜看,然后我再帮你弄清楚。”这样,我们就能先了解孩子的理论,再帮他弄清楚事实。

    接纳自己的性别

    在很大程度上,人格的完整是通过接纳一个人的生物自我,即性别,来实现的。当一个人的人格目标与其生物性别协调一致时,这个人的整体人格才有可能最为稳定。

    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男孩不是女孩,不能用女人和女孩的行为规范束缚他,他的生理基础使得他倾向于参加更剧烈、更具攻击性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教育计划中结合男孩的生理特点,适当地允许他们通过体育活动直接释放自己的精力,通过学习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也需要男孩运用攻击能量)间接释放其精力。

    我们要教导男孩避免用原始方法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比如欺负别人、发脾气、破坏东西和施虐,我们要把他们的这些精力转移到那些升华活动中去。而且,我们永远不要指望根除或彻底逆转男孩的这些倾向,以免男孩为了赢得我们的赞同而变得被动和女性化。

    良知的定义

    一个好的良知要能调整和控制人类的本能以适应社会要求,它包括一切道德价值观、理想和行为标准,并为人们提供自我评判和自我批评的可能。

    管教的含义

    因为做错事而感到内疚对于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必不可少。之后,内疚感会成为一种警报信号,当孩子再次出现淘气的冲动时,他自己就能发出这种信号。当不论大人是否在场,他都能自己发出这种警报信号,他就已经开始形成良知了。内疚感对于良知的形成而言不可或缺。

    对于那个朝自己的敌人扔石头的孩子,让他的内疚感达到阻止他扔石头的程度就足够了,而不必让他感到自己像个潜在的杀人犯,不会因为恐惧自己的攻击欲望而否定所有的攻击行为,就像那个连传球也不敢的小男孩那样。由此,我们得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某些时候,孩子需要感到我们的不赞成,但是,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孩子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自己一文不值和被人厌恶,我们就是在滥用父母的权利,会导致这种被夸大的内疚感和自我厌恶影响这个孩子的人格发展。

    有效的惩罚

    但当孩子控制顽皮冲动的这种动机源于一种对外界权威和惩罚的恐惧,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良知就非常不可靠。如果危险信号是由孩子对外部惩罚的恐惧发出的,而不是由孩子自己的内疚感发出的,孩子就会有很多的借口。他可能只需要确定自己淘气不被发现就行了;或者,在权衡“快乐–痛苦”的风险之后,他决定先做了再说,哪怕以后会为之付出代价。与那些控制系统属于“外部”的孩子不同,有良知的孩子不需要身边有位警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位“警察”。

    惩罚要适度:

    对于父母或老师来说,在孩子做出某些不被允许的行为之后,有时候很有必要剥夺他的某种特权。这种惩罚包含一个基本的原则:惩罚不是、也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或反击。如果这种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那它必须是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合理的、必然的后果。

    我认为,跟孩子讲道理最好等到他发完脾气,至少恢复了一部分的理智之后。

    **惩罚要有逻辑关系:**在事件与观念之间建立逻辑关系能够让各种学习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惩罚要想有效并且能教给孩子东西,也必须要建立起逻辑关系的原因。在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占据主导地位,超越了他的魔法性思维时,孩子也想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吃饭时的行为让人无法忍受,大人可以警告他,如果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话,就必须到另外一个房间独自用餐。如果他仍然我行我素,就应该立即执行这个惩罚。这是孩子在吃饭时捣乱的一个必然结果,不会让他产生控诉不准自己吃饭的愤怒。实际上,我们这是在说:“如果你不能和大家在一起好好吃饭,今晚就不让你和我们一起吃。”这个惩罚强调的是全家人一起吃饭的社交意义,这是比不许孩子吃饭更符合逻辑、更合理的惩罚。

    不需要惩罚:

    若孩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他的罪恶感对他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让他完全被自己的内疚感所影响,这样会更好。

    这个孩子如何才能形成对偷窃行为的道德判断,以阻止他以后再偷窃呢?有些父母拿警察要抓他、关进拘留所或引来地狱之火来威胁孩子,让这个犯错的小家伙觉得自己是一个危险的罪犯,这样也是不对的。我们不用这些残酷的方法也能教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对于那些与孩子感情很好的父母来说,表达出他们对有过偷窃行为的孩子的失望和深深的担忧就足够了。

    孩子有感受痛苦和表达愤怒的权利

    在我们努力保护孩子免于痛苦时,我们可能就剥夺了他适应痛苦经历的最佳机会。

    如果道格能够在看牙医、做阑尾炎手术和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之前,就能为这些事情感到担忧,他就不会反复做噩梦了。由于某种原因,道格没有形成可以帮助他面对危机的预期焦虑。

    孩子有权感到气愤,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当孩子失去自我控制而打自己的父母时,他也会很害怕地发现自己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攻击性,父母阻止他的行为会让他感到如释重负。

    如果要让一个孩子学会爱,并且是像成年人那样有能力成熟地去爱,父母们必须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告诉他们,父母们也应该要求得到孩子的爱!

    即使是小孩子,也要承担起爱的义务。爱是被给予的,但也是赢得的。在成长中的每一步,孩子都不得不缩小自恋的范围以赢得父母的爱和赞同。要能舍弃许多自私自利的愿望,孩子必须更加看重父母的爱。

    第五幕 很久很久以后

    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 尽管童年早期经历为人格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童年早期并没有办法能预测这些经历会如何影响人格的发展。

    ◎ 无论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心智禀赋多么的卓越,如果得不到母亲的精心养育,缺乏强烈而且有意义的情感联结,孩子人格的某些方面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 世界上所有的育儿智慧,其本身都无法代替人类亲密的情感联结——也就是家庭关系,它是人类发展的核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420+)
  • 强烈推荐(521+)
  • 不亏(136+)
  • 赚了(313+)
  • 体验好(85+)
  • 全格式(113+)
  • 还行吧(230+)
  • 无盗版(297+)
  • 简单(315+)
  • 藏书馆(351+)
  • 购买多(135+)
  • 体验差(204+)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31 04:09:53 )

    特别棒

  • 网友 索***宸: ( 2024-12-16 22:23:3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养***秋: ( 2024-12-09 22:18:1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家***丝: ( 2024-12-23 00:45:03 )

    好6666666

  • 网友 宫***凡: ( 2024-12-23 16:10:1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07:27:23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蓬***之: ( 2024-12-20 03:03:43 )

    好棒good

  • 网友 苍***如: ( 2024-12-22 07:31:1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曾***文: ( 2024-12-14 06:38:3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印***文: ( 2025-01-03 16:09:1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龚***湄: ( 2024-12-22 22:57:5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晏***媛: ( 2024-12-14 00:50:06 )

    够人性化!

  • 网友 潘***丽: ( 2024-12-20 21:21:1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