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978751413441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27

9787514134414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9787514134414精美图片
》9787514134414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787514134414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13481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27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514134414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514134414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514134414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逸世凌虚 发布时间:2019-10-22 07:50:01

    还行吧,入门可用,transport 讲得还是不清楚,FQHE 记得讲的可以。大三读的

  • 作者:山无中 发布时间:2022-04-28 22:52:01

    case不少,干货不多,每一章内容可以用一句话而不是一个思维导图概括

  •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10 17:56:25

    依然是小学看过的系列,重翻后把以前没搞懂的都过了一遍哈哈哈。不得不说里面的两性观念实在比大陆超前太多了,而且其中部分篇幅又十分具有舞台剧的叙事和张力,不清楚台湾是否有专门针对他作品的剧场呢。

  • 作者:李小空 发布时间:2023-11-05 21:29:23

    胡涂涂真的很糊涂呀。《糊涂老妈》不是老妈傻,是许媛媛糊涂。《电子小恐龙》吴小倩好惨啊,花了那么长时间攒够100块钱,最后一到玩具店,发现电子小恐龙已经卖完了。《小小粉刷匠》胡涂涂你画的确实很好,但是老妈嫌你画的难看时,你能不能跟老妈解释一下啊。

  • 作者:地中有山 发布时间:2022-06-25 08:37:41

    一点历史意义。

  • 作者:江海一蓑翁 发布时间:2018-07-24 14:32:43

    金光耀和戴建兵两位老师主编的关于个人生活史的论文集,正如某位豆友的评论所说,感觉从纸张到内容质量都非常一般。就纸张而言,感觉用的是质量相当差的近乎草纸的纸张,尽管距离出版面市仅有两年多,但已经非常陈旧,而且有强烈的粗糙感,阅读体验很差。就内容而言,其序言抒情大于学术,简单而空洞;收录其中的论文,大多仅仅满足于对个人档案、日记、书信等史料的简单整理与归纳呈现,而田野调查方法几乎很少得到采用,也严重缺乏对于史料的深度考证与辨析,更谈不上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和应用了。整体而言,戴建兵老师和张志永老师合写的书中的第一篇论文——关于个人生活史这一分支学科研究主题、方法与现状评述的论文最为精彩,也最有参考价值。其他的大部分论文,就只能大致翻翻,作为背景资料了解之用了。


深度书评:

  • 与马师对言

    作者:周寇楚 发布时间:2024-01-30 23:48:22

    我:昨日堪堪将《平屋》细读毕,感触真是非常。能读到自谓“作文章不努力”“读书浅泛”的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怹的曲折人生,艰难求学经历。先生原名“勉旃”,一生也都是勉勖的。能读到那个时代先生们所关注的社会事件——小到卖浆贩食的叫卖,路上听闻的屠宰声响,大到“知识阶级”的未来,女性运动的反思——都围绕着教育、启蒙。鲁迅如此,丏尊亦如此,为人生的作家都如此。要和过去的旧的完全脱开,因此才特别与“改头换面”的东西对立。启蒙所带来的教育、理性,能够给到五四浪潮之后的知识分子以希望吗?旧的空气仍在弥漫的时候,(包括丏尊先生)他们如何能自解呢?先生们不大谈宗教,常谈艺术和美——孑民先生真是长远的学者啊!前面老师说《平屋》在平,平者,实也。丏尊先生执笔,是亲而近的,去旧成见的;文章是直而作于用的,紧对当下生活的。为教育事的细谨、执着、刚强和敏感,个人修习的温朴谦和,生活中处处自得怡趣,何以不想到怹自谓的“妈妈的爱”?

    马师:平屋简朴,也是理想国,平屋理想国的要义在“平”,平,是平静,是平实,是从容之人生大道。我们是生活在小时代的人,很容易像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导言》中所说:咀嚼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以这小悲欢为全世界。读点“大先生”们的书,跟着先生们思考点“大”,人生格局,眼光,胸怀也跟着大一点。

  • 马原和他的弥诺陶洛斯迷宫

    作者:微暗的火 发布时间:2022-10-24 02:04:20

    马原的书,重点全在于叙事的诡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了。无论是叙述角度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情节的变化、人物的变化,都是为了叙事诡计而服务的。在这样一个叙事诡计之下,马原擅长写实的能力才得到了最好的释放:写的越像真的,才能在告诉你这一切都是虚构的时候越有震撼力。可以说马原的叙事就是为了叙事本身,而这样一种叙事诡计的奏效,既要归功于技巧的纯熟,又得归功于虚构文字本身真实的质感。对马原小说的审美,不止要审美叙事本身,还得对情节、人物、文字细细琢磨。

    在马原如此刻意营造的叙事诡计中,作者、故事叙述者、故事亲历者往往是混乱的,他们可以都是马原也可以都不是(《虚构》《中间地带》),马原也可以是他们也可以都不是(《拉萨河女神》《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我们可以说:马原在构造着一个迷宫,同时把“我”也丢到这个迷宫里了。马原小说的读者就像是误入迷宫的旅客,东奔西走、跌跌撞撞,哪怕终于走到了出口,也不过是一头扎入了“我”这个弥诺陶洛斯的血盆大口之中。

    一、 虚构

    《虚构》开篇就告诉我们:

    “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

    在这里,作为作者的马原将自己投影在了故事中了。

    接下来,故事叙述者马原告诉我们:

    “我其实与别的作家没有本质不同,我也需要像别的作家一样去观察点什么,然后借助这些观察结果去杜撰。天马行空,前提总得有马有天空。”接着陈明:“比如这一次我为了杜撰这个故事,把脑袋掖在腰里钻了七天玛曲村。”言下之意在于,这篇故事是虚构的。

    再往下,故事叙述者马原又告诉我们:“实话说,我现在住在一家叫安定医院的医院里;安定医院是对外名称,所有知情的都知道这是一家精神病院。”他说:“实话说,我当初不知道麻风病的潜伏期最长甚至会有二十年以上。我刚刚出来三个月,现在我还没有呈现任何病兆。”最后他还说:“我不敢夸口我是唯一敢这么干的人。因为我进玛曲村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另一个这么干的。他说他也不是第一个。”之后就往下接入到故事中了。这段叙述是想告诉我们,这篇故事是真实的。

    那末,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这里,故事叙述者认定的真实和虚构已经开始产生矛盾。安定医院是精神病院,读者在这里不能不把他的精神状态向精神病去想象。于是开始怀疑下面叙述的真实性。

    然而整篇故事是现实主义的写法,尽管粗糙,但是细节是非常真实的。只有几个地方在玩弄花招,开始。时间叙事的诡计。老国民党究竟是在第一天碰到的还是第一天碰到的?故事亲历者马原,是先碰到的女人还是先碰到的老人?

    故事本身的真实让人对故事产生信服,但中间时间叙事的混乱又让人产生混沌的想象,再加上开头第一节对于精神病的所指、真实和虚构的混淆,让人不由疑惑,这究竟是一篇真实的经历还是一篇虚构的故事?这是精神病的想象还是大梦一场?

    时间是混乱的。

    在麻风村,老人告诉故事亲历者马原:“我没。我没去计算时间。时间没法计算。昨天跟今天一个样,今天跟明天一个样。你记不住重复了许多次的早上或晚上。山绿了又黄。”

    在麻风村,女人告诉故事亲历者马原:“山绿了又绿。”

    和女人发生关系后,故事亲历者马原想计算时间:“我想知道我到玛曲几天了,我以为这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可是我掰着手指算了又算,仍然算不出个一二三来。” “我记得我是过了“五一”从拉萨出来的,五月二日,路上走了两天应该是五月三日。” “我凭直感断定,我在玛曲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我就假设是四天吧。那么今天应该是第五天。”

    离开麻风村以后,作者马原写:“ ‘我想问一下师傅,今天是什么日子?”’块头大的说:‘青年节。五月四号。’我机械地重复了一句,五月四号。”

    认知是混乱的。

    刚进麻风村的时候,故事亲历者马原说:“房子都是石块砌的”。

    要找珞巴人的时候,故事亲历者马原说:“村里有两幢木头房子”。

    唯有预感是准确的。

    关于老人和他的枪,故事亲历者马原说:“我有一种预感。我要证实这种预感。我的预感没有错。我找不到它;或许它根本就不存在。或许它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

    离开老人和他的枪的时候,故事亲历者马原说:“我心情紧张,加上累,总感到心里抖个不停。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因此又一次产生了毫无来由的不安。我眼也花了。我看着整个砾石滩正滑离大山。我恨这种感觉,我宁可累一点再累一点。”

    在整个故事的结尾,故事亲历者马原离开麻风村后,他看到:“那个块头大的告诉我,说夜里有泥石流,北边的山塌了半边。我一下窜起来跑到门口,只见满眼铺天盖地的漂砾,不过漂砾已经不再滚动了。我再也没看到马区村,我想泥石流一定也把那两棵大树翻到漂砾下面去了。”

    作者马原在文章中所有关于麻风病人的描写都可以细细琢磨;女人、老人、男人的形象刻画,也基本都是精准而无赘笔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处非常特别的妙语值得一提。

    “那个瘦小的回过身拧开了收音机,我却心不在焉看着北面。‘……我们现在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在这里向广大观众朋友转播——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北京五四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开幕式的实况——朋友们,这一次参赛的有世界足坛劲旅意大利队、西德队、巴拉圭队……’等等,是我说的等等。‘等等。’我发现有什么东西不对头,是什么呢?对了,时间。我知道又出毛病了。”

    这个“等等”,简直妙极。

    到了第19章,故事叙述者马原告诉大家下面的结尾是杜撰的,他住在安定医院是暂时的。他不想让大家以为故事是真的,所以要告诉大家结尾是杜撰的。他告诉我们石浮雕刻像确实存在,但是不是珞巴男人送的;关于麻风村的故事,是自己的妻子告诉自己的,是自己看书看到的,是自己到西藏远远望见的。他告诉读者他没去过麻风村,上面的故事都是杜撰的。

    但是他又跳出来了,他说:我还得说下面的结尾是我为了洗刷自己杜撰的。

    然而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因为最终的结尾是一个时间诡计,告诉大家故事亲历者马原在路旁醒来,发现时间只有5月4号,意思是麻风村的一切不过大梦一场。这个结尾本身就是对上面故事的洗刷。而强调这个结尾是杜撰的,其实是强调上面故事的真实性。这与故事叙述者马原极力想证明故事虚构性的意图又产生冲突了。

    虚构耶?非虚构耶?在这里搅拌得泾渭不明。

    故事叙述者马原说:“说一句悄悄话,我的全部悲哀和全部得意都在这一点上。”

    这可能也是作者马原想说的。

    二、 拉萨河女神

    1、智力竞赛1,编号都是谁?

    《拉萨河女神》这篇文章,作者马原将所有的人符号化,以1~13的阿拉伯数字来称呼,其实就是一种去背景式的写作方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梳理这13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因为哪怕没有这些身份,故事仍然是成立的。但凡拿出纸和笔去仔细记了,最后可能都会报怨自己这一做法的徒劳无功,而这正是作者给读者下的圈套所在。(而实际上我不觉得受骗的只是读者而已,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难道不会拿纸和笔去把梳理好再写吗?)

    2、智力竞赛2,我是谁?

    而这篇文章中时常出现“我”,即故事叙述者马原的主观描述,暗示有一个故事亲历者马原也参与了这次聚会。那他是谁呢?是哪一个编号呢?作者马原没有明说,读者便有无穷的空间去猜测。可能是13?作者对他的描述是“他是藏区最好的作家”,像极了马原的自恋。但是在探险的过程中,作者也明说了“13还在看杂志,4和12还在洗衣服,2和6捂着深颜色制服在树荫下打瞌睡。还走了两个,10和9有约会,吃过东西向大家抱抱拳。用这减法读者可以知道参加巡视的有六个人。”13没有参加,但探险过程也有主观体验描述,那故事亲历者马原想必不会是他了。那会是谁呢?读者会问,因此便掉入了作者刻意引导的迷宫。这就和上文所述的记录每个编号都是谁一样,是作者特意为读者设置的智力竞赛,意义有无暂且不论,其实是一种没有恶意的嘲弄。

    这个智力竞赛,作者也亲自下场参加了:

    “这条只有五十米稍宽的河流,居然从来没有人能横渡过去。做第一个的想法对我是个大诱惑。要不是1执意拉我,我怕早就或是英雄或喂鱼鳖了。我是谁?一句只属于二十世纪的时髦话。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弥诺陶洛斯,“我”是所有人,“我”是没有人。

    3、智力竞赛3,请不要忘记时差

    这篇故事哪里有关于时间的重点叙述?没有,但是故事叙述者马原在开篇提醒我们:

    “读者应该首先知道几种简单又很要紧的事实。拉萨东经91度,北京东经116度。也就是说这里经度向西偏大约30度,也就是说拉萨与北京的时差是二小时左右。一种。第二种,海拔。空气稀薄算第三。据传,这里空气约相当于北京的百分之六十。空气稀薄的好处是空气透明度好因而能见度好,拉萨的天空也就格外蓝。比想象的要蓝。但也有坏处,缺氧呼吸困难,所谓高山反应和高山病;心脏负担过重。最后是气候,高原地区气候多变,这在故事里要谈。”

    他还强调了一点:“他们在早晨十点半进入拉萨河(请不要忘记时差)岸区,骑着自行车,带着桶、挎包、录音机、凉帽。”

    然而,不仅是时差,哪怕把这上面三种“简单又很要紧的事实”全忘了,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也基本是无关紧要。

    4、一本正经vs胡说八道

    读一下这段:

    “应该历数一下罐头种类。菠萝、枇杷果、桔子、桃子。水果类。茄汁青鱼、五香凤尾鱼、红烧带鱼。辣椒菜头、榨菜肉丝、盐水青刀豆。红烧鸡、鸭、排骨、猪肉、羊肉。回锅肉、午餐肉。不能再写了,我正在流口涎。请原谅。”

    5、矛盾

    《拉萨河女神》这篇文章还充斥着大量的矛盾:双环石和打死老虎的那块石头有什么关系?顺河而下的死猪和溺亡的游泳者又是什么关系?被沙子盖住的蛛丝和被沙子埋起来的疤有什么渊源?毛人折下的树枝和8折下的树枝有什么关系吗?

    文章一开头介绍了1和2的职业:“1是剧作家,也是西藏中世纪史学家,和2是一对老朋友。2是民间文学研究家和作家,是国内有数的西藏民研民俗专家。” 2有满肚子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吗?还是作家编的假故事呢?故事又为什么会和现实产生勾连和相似呢?

    而刚刚列举出的这几项《拉萨河女神》故事与嵌套故事中的矛盾,细细想来,简直每一个都蕴含大恐怖。

    三、

    喜马拉雅古歌

    《喜马拉雅古歌》一篇,从开头就表明了虚构性。在开头的题记里,作者马原写:

    “林达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珞巴族小村。林达村居喜马拉雅山北麓,植被繁茂风光秀丽。林达的准确位置在北纬94°与东经29°交汇点上。”

    没有北纬94°。一个虚构的地点。故事的虚构性自此而始。

    这篇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故事亲历者马原和诺布前往林达,见到了盲眼老人和他裂嘴的夫人。诺布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父辈的故事,然而“我”从细节中判断出这个故事或者有另外一个版本。死去的究竟是诺布的阿爸还是珞巴猎人?现实中我们遇到的究竟是珞巴猎人还是阿爸?裂嘴的老妇人究竟是阿爸的妻子还是珞巴猎人的妻子?裂嘴是谁所为?所有的疑惑、亦真亦假,就集中在对于身份的拷问上了。

    而这些作者也从未掩饰。在第五章里,他写:

    “我终于说:‘他就是那个珞巴猎人。’诺布没说话,他默认了。”

    然而他又写:

    “我说:‘他,就是你阿爸。’他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竟微笑了。”

    这两个可能性都是真的,这两个推测都是真的,这两个故事也都是真的。

    到了林达这个地方,人们就活在双重现实之中,活在这双重虚构之中。

    四、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则是一次马原对自己以往写作的大清洗。《佛陀法乘外经》,很熟悉的一本书吧?熟悉马原的读者,可能对此都不会陌生。《虚构》那个著名的题记:

    “各种神祇都同样地盲目自信,它们唯我独尊的意识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它们以为唯有自己不同凡响,其实它们彼此极其相似;比如创世传说,它们各自的方法论如出一辙,这个方法就是重复虚构。——《佛陀法乘外经》”

    早已是马原小说的名片之一。但事实上从未有过《佛陀法乘外经》这本书。在《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里,作为读者、故事讲述者、故事亲历者的马原三位一体地坦诚了这一点。在这一篇的题记里,他写:

    “有些人出于自尊意识,喜欢用似乎充满象征的神兮兮的语言,写可以从后面从中间任何地方起读的小说,再为小说命名一个诸如——《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这样莫测高深的标题。他们说为了寻求理解,这话同样令人难于理解。——《佛陀法乘外经》”

    一篇经文中或许可能记录“这个方法就是重复虚构”这样的话,却怎么也不可能写出“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这样莫测高深的标题”之类的话。作者在这里虽然标注引用,但直接就暗示这本所谓经文的不真实、或者说虚构性了。下文以《佛陀法乘外经》作为贯穿全文的标志,其实也在暗示整个故事的不可靠。

    同时,《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引用《佛陀法乘外经》,《佛陀法乘外经》又引用《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这就形成了一种闭环:一种预言,一种占卜,一种阐释循环。所以我说,作者马原制造的叙事圈套,不光是给读者的,是给故事亲历者马原的,是给故事叙述者马原的,也是给自己的。

    回到这一篇。

    正文说:姚亮死了。熟悉马原的作者都知道,姚亮和陆高其实就是他自己,就是他本人的化名。姚亮死了,代表着什么?

    在姚亮的遗物中,陆高找到了《佛陀法乘外经》这本书,作者写道:“陆高终于发现这部手稿与他正在读的另一本阿根廷人博尔赫斯所著的叫《沙之书》的书非常相似同样没有接续的页码没有逻辑序列的叙述有的只是一节一段的跟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叙述”。

    哪里是《沙之书》,这简直就是“阿莱夫”:“包含着世界一切” “无限的崇敬,无限的凄凉”。这是《佛陀法乘外经》的谜底,但同时也拎出了一个新的谜面。

    《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融会了马原以前很多文章的人物,细节、内容表述显得愈发模糊不清。作者马原在这篇文章里写:“我下决心在这个故事里不出现我。也许我只是其中的某个令读者可怜的角色,但那个角色必定也有几分可爱。那个角色不会是我。他叫姚亮,叫陆高也行。”

    他又写:“我叫马原。这里,我不是角色,我是个背景,叫道具什么的也行。姚亮自己才是角色,陆高也是。”

    这本集子后面还有一篇小说叫《中间地带》,直接署名就是姚亮和孙效唐。

    也就是说:姚亮其实就是马原。而马原又以陆高的名字去发表诗作,陆高也是马原自己,马原在开头提出“我下决心在这个故事里不出现我”,姚亮和陆高都是“我”。故事叙述者换成了陆高而不是马原,马原变成了故事的隐藏人物、一个客体,这都无关紧要。在这篇小说中,所有人物可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也可能都是马原,这就产生了一种身份上的多重矛盾。《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事实上是马原所有小说中主体身份最为混乱的一篇文章。这里不多加赘述了,提一个点,可能也是最多人关注的点。

    姚亮死了,怎么死的?

    第三章里作者马原写:“不是自杀,不是他杀,不是暴病突然亡故。”那是怎么死的?这是一个谜面。

    最后抖露出了谜底:在第十四章里,陆高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是年轻女子吗?是青罗布吗?是马原吗?是陆高吗?)转述了姚亮的一番话:

    “他说他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终于没办法改变这个结局,他明知道马原谋杀他可他对此无计可施,他想过要指控马原也知道结果还是一样。所以他决定在最后的时间里不再斤斤计较,他说他最终宽恕了马原。”

    “他说他高兴这个结局,高兴就此退出马原的小说,他说他再也用不着受这份洋罪了,这使他高兴。”

    这里的马原是作为作者的马原,不是作为叙述者、也不是作为亲历者的“我”。姚亮是被作者杀死的,因为作者想让他死,作者写下了姚亮死了的情节。所以不是他杀,不是自杀,也不是暴病突然死亡。这是一个从外向内打破第四堵墙的叙事。多么零度啊!

    附一篇2019年马原接受《文学报》的采访摘录:

    记者:《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拉萨河女神》这批作品出来后,有人就说你“先锋得登峰造极”了。因为想到《冈底斯的诱惑》,我就想到虚构对你构成了很大的诱惑。在这篇小说里你放在前面的题记,应该是摘自拉格洛夫的小说,但放在《虚构》前面的题记,你标明出自《佛陀法乘外经》,我开始以为真有这么一部经书,回头看的时候觉得不对劲,这应该是你“虚构”的。

    马原:我写题记,就是觉得好玩。我编个经什么的,也是给自己看的。古往今来,人们讲故事,也都喜欢找一个出处,我也算继承传统吧。而且我就是特别喜欢戏弄读者,要是把你带偏了,我会很开心。我很多篇小说都写题记,对我来说是顺手的事,也不用刻意去找啊。我就是喜欢把读者往沟里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着意为之的东西。

    五、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

    作者马原从未在这篇文章中写过今天。他先写明天,再写昨天,在明天和昨天中反复交叉叙述具体的内容,有很多暗示的对应点,但都是作者留下的圈套,没有什么完全对应的说法和完全准确的解答。

    即使有解答,也是表面的。自家天花板异响的解答是有了:可怜的兢兢业业捕捉老鼠的黑猫贝贝。那么午黄木家天花板的异响呢?那些会走路的羊肋骨呢?看似齐全的解答,其实只是部分,更多的未知被隐藏了。这里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说:在马原的小说中寻求确切的解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很多时候因果不一定一致,它会有因无果、有果为因,甚至倒果为因、无因无果。对于一件事情的解释也许能解释另外一件事情,对于所有事情的解释也许不能解释一件事情。马原会刻意将很多故事很多细节写得非常真实,有种血淋淋的、毛茸茸的质感,但一旦陷入尝试去解释、去共情的时刻,就是掉进弥诺陶洛斯的圈套了。

    比如康巴汉子究竟是在何时认识故事亲历者马原的,又为什么要送他银饰?这根本就是一桩无头悬案。

    起初,我还会为故事的结尾感到难过,黑猫贝贝死了。但是突然想到:这里叙述的是明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一定是真实的吗?明天的时间尚未发生,并非定论。残酷性因此而被稀释了。

    然而这种罕见的安慰,再倒回去读题注的时候又被作者马原击了个溃不成军:“你们中有人复返于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以致他在有知识以后又变得一无所知。——《古兰经》第16章·第70节”

    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因而是循环的。康巴汉子认识马原,是在明天;所以他认识了他,会在昨天送他银饰。明天的时间已经发生,明天的故事已经重复。残酷性因此而变得更加残酷了。

    六、游神

    《游神》是关于契米、我、大牛和印度小姐的故事,这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有着挺浓的藏味。在这里,关于故事的故事成为了重点,关于叙述的叙述占了上风,时间反而不够重要了。故事本身被拎到了案前,这也是这本集子里最需要故事去表达的作品。其他的要么着重叙述,要么着重人物,只有这一部着重情节。如果丢掉了情节,整个故事就不奏效了。

    而对于其他的故事来说,不是这样。《虚构》里,作者也可以不写麻风村,去到一个什么别的村落,甚至不在西藏,也可以将《虚构》的文体结构换个内容写出来;《拉萨河女神》也不一定非要在拉萨河边;《喜马拉雅古歌》换座山也能成;《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更是无关故事,无关地域,更加重视意识的流动和未知的全知;《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在哪生活也都一样;《中间地带》更是只剩下一个年代背景,拉萨河成为了陪衬;《死亡的诗意》倒是重视故事,但是人物明显大于故事,故事是因人物而驱动的。只有这一部《游神》,是在故事之上去讲故事,如果失去了故事,这讲故事的意义也就变得空泛了。

    七、《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署名是姚亮和孙效唐。在这里,马原不仅在更替故事叙述者或故事亲历者了,想虚晃一枪替换掉作者。哪里还有比这更“元小说”的做法呢?

    伴随着叙述视角和叙事时间的变化,马原有意戏弄读者。故事伊始,叙事重点在马清水身上。这组对话:

    “刘二宝:‘那先给谁家放水呢?’次巴珠:‘从上面来吧。马清水、你,我们家最后灌。’马清水:‘我后灌。’刘二宝:‘行啊,怎么都一样。’马清水:‘不一样。’”

    当马清水说出“不一样”的时候,第一章结束。这个人物似乎变得神秘了起来。但从第二章明久开始抱怨马清水开始,一切的重点又都转移到了明久身上。明久因为调了钟表被老次巴珠打了,他会怎么样?会报复吗?

    第三章的结尾,马原写:

    “明久当时一声没吭,以后的那几天他变得十分沉郁。谁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次巴珠清楚记得,明久是脸上带伤走的。”

    明久会干什么?

    第四章开头,“细心的刘二宝问莫扎桑:‘明久到哪里去了?’莫扎桑说明久到县里去了,去买胶管。”真的去买胶管了吗?还真的去了。因为“当晚,明久赶回来,胶管没买到。”

    之后白玛出场了,“就在这段时间里,白玛为明久怀上孩子。”一切似乎充满希望。翻过页来,第六章:明久死了。

    怎么死的?

    第七章倒叙:“那是引水开工的第七天。”开始写明久点炮炸山,这一章的结束是雷声轰轰、白玛顾着祈祷没有回头。”这次雷声显得短促,是她们离得远了?戛然而止。明久死了吗?

    紧接着第八章开头:“明久是天亮前被布穷老人背上去的。天葬师早已在石台旁燃起火堆。”

    如果认为明久死于爆炸,就又被马原迷惑了。第九章反过来将我们一军:“第三炮带来的虚惊使白玛心神不宁。毕竟崖上的工程都搞完了,白玛从心底感谢菩萨。下面主要是开沟了,她再也用不着担心了。这一个星期,明久瘦多了,白玛心疼他,跑回家拿了十几个鸡蛋给明久煮了塞进口袋。”

    “再也用不着担心了”。然后是:

    “白玛从上面下到河滩,喊男人们去吃饭。白玛先到了蓄水池坑边。疏松的沙质坑壁给白玛踩滑坡了,白玛叫了一声扑倒,总算没有随沙石滑下去。坑边的石块滑下去许多。明久没来得及叫一声就给沙石窒息了。第一个跑过来的是马清水,随后是次巴珠和刘二宝;哑巴在河边,又聋,根本没发现这边出了事。明久没有抢救过来。”

    明久死了,没有死于复仇、没有死于父子冲突、没有死于开炮炸山,死于未过门媳妇的一次失足导致的塌方,活生生地窒息了。故事这里就结束了。

    《中间地带》玩儿的就是这样一个叙事圈套。用如过山车般上上下下的情节发展与冲突并置调动着读者的胃口,又先因后果调动起读者阅读侦探小说般的野心与好奇欲,将读者在不知觉中引入歧途,在迷宫里撞来撞去,使得结尾格外力量十足。

    马原学博尔赫斯、学马尔克斯、也海明威。从海明威那儿偷师来的技巧,在这个结尾的有力感中暴露十足。

    七、《死亡的诗意》

    这本集子中最长的一篇,人物最丰满的一篇,也是故事情节最完整的一篇。

    我一般很少下定论,眼下却要破例一次了:《死亡的诗意》中的林杏花,是这整一本《拉萨河女神》中,最让人同情和惋惜的角色。而且我得说,马原一定也同情和惋惜她。

    一向有人批评《死亡的诗意》,认为它讲了一个烂俗的故事:一个男人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自以为高尚;所有的性爱驱动着男人的举动,所有的女人都受了伤。说这一篇里明显体现出马原作为直男作者对女性的窥探与意淫,男性视角的赤裸与庸俗,但这错的彻底。

    马原写《死亡的诗意》,是站在女性的视角写的,他在歌颂女性。他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写女性的高大,写性爱本身的可能,写男性的肮脏,写女性为了追求自由会付出些什么、男性为了追求自由会从别人那里抢夺挖走些什么。只要读者读完,对林杏花产生同情,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就表达到了。

    正如很多人难以理解的:《虚构》一篇中,作者马原为什么要写作为故事亲历者马原和麻风病人发生关系?因为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关于性别的话题、关于灵与肉的话题、关于自由的话题。批评界一直说马原为了叙事而叙事,把故事的意义抛去了,其实这些就是马原想表达的意义所在,他的小说一直是有着自己坚持的表达的。

    马原一直以来最大的期望,就是在小说中写出诗意来,写出那一份不为年代、不为地域、不为性别、不为阶级所局限的东西。因此,马原写作的高峰期都在西藏,他是西藏的儿子,没有西藏就没有马原的文学,但马原不是一个藏地作家或一个藏语作家;马原写知青、写文革,但他不写伤痕文学、不写反思文学,写的依然是文学本身;他写男性写女性,写男性龌龊的各种小九九,写男性对女性上流或下流的各种所思与所想,却不是为了写这种心理与行为本身,而是探讨更多的可能。那些虚构的、混乱的、魔幻的,是圈套也好诡计也好,都是马原文学简单的能指,复杂的是其所指,而这所指往往被批评家所忽略掉了。马原说:我渴望一种质感。马原说:我慕求一种诗意。马原说:我的小说三百年后读也是一样的。这里所提的,不是作为“先锋”的什么技巧,更不是什么三位一体的“元小说”(作家写作的时候,难道就有这样一种“我要创作‘元小说’”的意识?),而是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所指”,这个留在迷宫最深处,张开血盆大口的弥诺陶洛斯之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死亡的诗意》是唯一一篇在题目上就加上“诗意”两个字的小说,重要性毋庸再谈了。从这个集子来说,这篇的重要性,甚至还要超过大名鼎鼎的《虚构》。

    说回《死亡的诗意》。诗意很明显了,怎么体现死亡?马原的套路是,上来第一章先写林杏花死了,再往后写她死的过程。结尾非常轻飘飘:

    “征询司法部门的同意,死者手指上那枚赤金戒辗转回到它的主人手里。而李克专门跑后藏带回来的金灿灿的矿石标本,经工业有色金属实验室鉴定,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金云母矿。到此为止,需要讲述和交代的事件及其后果就都完成了。我要多说的一句话是——借真实事件来编撰我的人物,虚构我的故事,这第一次经验带给了我永远的激动。”

    “肥猪”没有亏掉戒指。李克赚到了一切,他有了女儿、解决了前任女朋友的问题、解决了情人的问题、还拿到了金云母矿。小埋堆和两个梦寐以求的女人都发生了关系。而“我”也写出了文章。

    男人大获全胜,所有的女性都吃了亏:要么付出了身体的代价,要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作者展示的,而他的所指和表达,恰恰是与这展示完全相悖的反讽。

    最后林杏花的死真的是意外吗?还是李克蓄意而为之?作者结束的突兀,其实是将思考题直接丢了出来,扔到了读者的眼前。答案不言自喻。这篇小说尽管写自80年代,但意外的非常贴合现实。

    2004年,马原自编自导过一部电影《死亡的诗意》,根据这一篇和《游神》改编。47人、四年、辗转西藏艰苦跋涉,最终和《中国作家梦》一样,难逃没能上映的结局。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360+)
  • 好评(129+)
  • 在线转格式(608+)
  • 好评多(574+)
  • 体验满分(347+)
  • 服务好(129+)
  • 简单(575+)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4-12-22 22:26:4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沈***松: ( 2024-12-20 01:01:32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宓***莉: ( 2024-12-11 01:25:5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利***巧: ( 2025-01-08 16:01:4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18 01:26:0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堵***洁: ( 2024-12-27 18:10:43 )

    好用,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4-12-15 23:34:4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康***溪: ( 2025-01-03 09:15:36 )

    强烈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4-12-30 22:29:3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05:48:5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16:24:21 )

    还不错啊,挺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