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01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精美图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009295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8
  • 页数:640
  • 价格:6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01

内容简介:

★ 第五代导演吴子牛执导,马少骅、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于笑等众星加盟

★ 全景呈现1976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如果你是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如果你是“77级”“78级”,经历过恢复高考;如果你曾是“个体户”,经历过摆摊建工厂;如果你曾是“特区人”,经历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历过的人该去回味,没经历过的人,去看看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一下父辈们的“致青春”。

★ 48集电视剧全国震撼热播!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为祸四方。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 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接纳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的变迁,它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是故事,却远远超越故事,它是历史,充满反思。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它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欢迎关注“新华文轩”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086/,获取更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资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你在哪里?”

没过几天,邓小平请求参加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的报告就被转递了上去。转递者是住在他宅院前面那排房子里的两位中央办公厅人员。这两个人既负责警卫更负责监管,他们负责及时向上报告“右倾翻案风头子”邓小平的一举一动。

第二章 不是一个人的复出,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复出

邓小平心里一动,叶帅这一次把他从医院请出来,果然是要谈这个事。他知道,关于他是否重新出来工作,已经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在明里暗里关心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心里想,这件事已经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进退荣辱,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某个方向的驱动力,众人的关心也就是在这个方面。

第三章 向科学致敬,向教育致敬

邓小平点燃一支烟,笑了一下,然后慢腾腾地说,恢复高考,如果非要说是翻案的话,那就是翻案吧,关键要看这个案该不该翻。科教座谈会你们也都参加了,既然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案应该翻,翻这个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实行四个现代化有利,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翻这个案。

第四章 “第四只鸭子”是个严肃的问题

邓小平说,你们的宝安县,向农民提出一个标准,宣布养三只鸭子,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超过三只,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据说,省委没有出台这样的文件,是各市、地、县自己搞的,是不是这个情况?

第五章 骑上了快马,还必须挥动马鞭

为高考的事情忙得团团转的教育部长刘西尧,接到了王秘书的电话,说小平同志从外地回京了,请他赶快过去一趟。刘西尧知道他的教育部又要接新的任务了,心里一阵紧张,邓大人实在是个一边骑马一边不停挥动马鞭的人。

第六章 高考!高考!

五百七十万领了准考证的年轻人,在这一夜紧张、兴奋、彷徨、忧愁、感叹,他们在电灯下、油灯前、星光里,以各自的方式掂量着这一天。

第七章 用春天来打比方,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邓林说,老爷子,您的眼光比画家还厉害啊,每年春天都是您先发现的。她想一想,又说,老爷子,我昨天听您说,我们国家要迎来科学与教育的春天了。您是不是指马上就要召开的那两个大会啊,一个科学大会,一个教育大会?

第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发直接轰向“两个凡是”的重磅炮弹,在五月十一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刊出后马上就激起了反响。很多嗅觉灵敏的人发现,这篇刊登在头版下半部分的文章不同凡响,有异样的政治气息。它与头版上半部分刊登的那则领袖活动消息,似乎在思想意味上很有些不相协调。

第九章 在东北“点了一把火”

有些话,在东北讲是合适的。而且,要讲就要讲透,要直接把“两个凡是”点出来,不能再打迂回战,而要打攻坚战。这样的话,让别人讲,看起来都不合适,只有自己来讲。

邓小平听着理发剪子在自己头上咔嚓咔嚓响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那理发剪子的咔嚓咔嚓声,似乎就是他未来的专列在东北平原上跑动时的呼隆呼隆声。

第十章 现在,应该注视大洋彼岸

邓小平听到方毅报告他与普雷斯会谈的情况后,笑了起来,说,这个互相派留学生的问题,原先是美国人想投石问路,我们呢,为了自身的发展,正好接过来做文章。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向美国大批派遣留学生的问题尤其重要。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需要安宁,国内局面需要突破

胡耀邦说,国锋同志顾虑太多。有的同志说,粉碎“四人帮”后这两年,我们实际上处在一种徘徊状态,这与国锋同志有很大关系。

邓小平说,中国不能再徘徊了。

第十二章 首都剧场震动了,京西宾馆震动了

戏至此处,剧场内的情绪早已不能控制,暴风骤雨般的掌声轰然而起。全场观众一排又一排地接连起立,大声喝彩,有人甚至站到座位上双臂挥舞着喊,“四五”万岁!全场跟着高呼,“四五运动”万岁!人民万岁!

第十三章 闭幕讲话其实是启幕讲话,是进军号

四位客人一坐下,邓小平就开门见山说,原来有一个闭幕会讲话的稿子,我看了一下,不能用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历史转折,我们正在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为了促成这个转折,我思考了几天,决定重新起草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第十四章 大国关系

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又接到了来自华盛顿的紧急电报,美国总统的想法在第一时间就传达到了北京。

伍德科克感到难办。他觉得向中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近乎荒唐,但是由于白宫的坚持,他也只能奉旨照办。而且他知道,如果要中国方面作出退让,也只有邓副总理能够决断。

第十五章 “让孩子们回来吧!”

这时候王震就噌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当然知道邓小平担心的是什么,我们国家由于“文革”已经损失太多,现在稍微有点起色,如果几百万知青一下子全部回城,哪里来的就业岗位?对整个国家的影响也太大了,社会能安定得了吗?

第十六章 中国可以这样敞开胸怀

哈默的激动也使座舱里的二十几位美国企业家惊成一片。这些美国企业家都是跟随哈默到中国来寻找商机的。哈默曾经信誓旦旦地向他们拍胸脯说邓小平是自己的老朋友,会像热情欢迎自己的投资一样热情欢迎大家的投资。这些企业家疑惑地发问,是不是邓小平改变主意了?或者是中国的政局又发生什么变故了?

第十七章 香港棋局,深圳棋局

撒切尔夫人会见麦理浩的时候,说话也直截了当。她说,麦理浩爵士,香港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及我国在香港的利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邀请了军方、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共同推演,讨论了香港前途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中国的态度决定着香港的未来。

第十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万里想,这种思潮,一定要想办法破除,尤其是在中央层面。《人民日报》的“编者按”结论,无论如何不能实行。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自己头上的乌纱不保倒是小事,好不容易才调动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保、庄稼地里那蓬勃生长的丰收作物不保,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第十九章 广东的事,上海的事,安徽的事,历史总结的事

其实邓小平就猜到谷牧近期一定会设法来找自己,因为这些天来他已经听说关于广东试办特区的争议声很大。邓小平心里当然清楚,特区是个新事物,要操办起来,经济上、意识形态上都会存在尖锐的斗争。这个试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的巨大,是可以想见的。谁也没有经验,各方面压力、阻力是难免的,这正是考验国务院、广东省的大批领导干部的智慧的时候。

第二十章 思索香港的百年回归,思索干部的新老交替

陪同在侧的港澳办副主任田志远,听到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时候,心里一动。他朝旁边的港澳办主任廖承志望了一眼,廖承志也意味深长地回望了一眼。一国两制是一个极有创见性的想法,以前田志远也从邓小平口中听到过几次。但是这次,邓小平是直接向英国客人明确地提到这个构想。

第二十一章 特区的乘风破浪,就是中国的乘风破浪

不仅中国国内的报章对邓小平的这一重要的题词发了头条,而且世界的主要媒体几乎都在头条位置报道了邓小平完全肯定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新闻。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中国在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之后,是不会再走回头路的。香港的舆论态势顿时也安定了许多,人心趋于稳定。

第二十二章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写有“小平您好”四字的横幅虽然在电视屏幕上只出现了短短的几秒钟,但却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反响。因为这四个朴素的、毫无距离感的字样,不仅表达了大学生们对邓小平的拥护,对他的理论的拥护,也最真实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这位领袖的诚挚的感情。


作者介绍:

龙平平: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影视作品有:电影《邓小平》,获第26届百花奖、第9届华表奖、第23届金鸡奖特别奖;纪录电影《丰碑》,获1998年电影华表奖、第18届金鸡奖提名奖;纪录片《邓小平》,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百年小平》,获23届金鹰奖特别荣誉奖;《中国1978-2008》《永远的小平》和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

黄亚洲:男,诗人,影视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诗集《无病呻吟》、《磕磕绊绊经纬线》、《父亲,父亲》、小说集《交叉口》、剧本集《老房子新房子》等文学专著九部,其中《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

电影文学剧本《R4之谜》、《开天辟地》等13部作品搬上银幕,电影《开天辟地》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特别奖。电影《红杜鹃白手套》、《邓小平·1928》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灯塔世家》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落河镇的兄弟》获第12届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联合国宣言奖”、第20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评委会奖。

张强:男,编剧。中国电影学会会员,中广协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代表作品:电影《铁流1949》获第22届“金星奖”一等奖、第十届“百合奖”一等奖。《红星闪耀》获第十三届“电影百合奖”特别奖。《邓小平在黄山》、《一号档案守护者》等;电视剧《北魏冯太后》、《望族》、《虾球传》、《火线》《邓子恢》、《远东第一监狱》、《血色沉香》、《拯救美军特使》、《邓小平》等。

魏人:男,作家、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职员,《啄木鸟》杂志编辑。现任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编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代表作品:《刑警队长和杀人犯的内心独白》获首届金盾文学奖、《刑警队长的誓言》获啄木鸟文学奖、《天镇老女人》获1985年全国青年文学奖、《龙年警官》获1990年电影百花奖、政府奖及1990年金鸡奖最佳编剧、《青春无悔》获1991年大学生电影节奖、《面对诱惑》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金盾工程一等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 第五代导演吴子牛执导,马少骅、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于笑等众星加盟

★ 全景呈现1976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如果你是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如果你是“77级”“78级”,经历过恢复高考;如果你曾是“个体户”,经历过摆摊建工厂;如果你曾是“特区人”,经历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历过的人该去回味,没经历过的人,去看看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一下父辈们的“致青春”。

★ 48集电视剧全国震撼热播!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为祸四方。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 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接纳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的变迁,它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是故事,却远远超越故事,它是历史,充满反思。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它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欢迎关注“新华文轩”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086/,获取更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资讯


精彩短评:

  • 作者:piggy 发布时间:2010-05-14 11:13:50

    对于没去过西藏,对那里一知半解的我来说,不错的普及教育,读起来也还算轻松,但体系性差些。

  • 作者:西瓜味 发布时间:2023-06-15 13:07:53

    书名也叫丛林巨蜥

  • 作者:milanpirlo 发布时间:2023-07-03 21:18:59

    梁武帝萧衍,“允文允武,多艺多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的一位盖世英雄,在其半个世纪的统治下,萧梁成功地达到了“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的繁荣景象,应该说自萧梁灭亡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并且集诗人、儒者、书法家、音乐家、奕者和佛教的狂热信徒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可叹和可悲的是,随着统治日久,梁武帝也失去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谨慎的进取心,这也许就是乾隆皇帝退位的一个考虑点吧。“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浮生如梦耳。

  • 作者:寧無邪✨ 发布时间:2019-06-06 12:29:18

    我听过不少男性包括做性别研究的大学男性教授扬言,女性当今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我总是呵呵的回复,连辩解都懒得辩解。他们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女生在长大的过程会经历怎样的不公、屈辱或者艰辛的抗争。使女的故事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男性朋友总说我想太多,社会的宠儿自然不明白被边缘化的痛。《圣母病》非常平易近人地道出了当代女性的困境,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却洞彻事理,给侯老师打call

  • 作者:补习者_DT 发布时间:2014-06-27 21:24:24

    你要知道你自己能毁了什么

  • 作者:小mo 发布时间:2023-10-18 09:04:48

    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到常德和沅水,写到各种不同的船,以此为“载体”,麻阳船、方头船、乌梭子等等,来描绘乘船人、划船人的各色人等,不失为一种以小见大的好的写作手法。


深度书评:

  • 叫魂——叫乌合之众的魂

    作者:Bigteeth 发布时间:2006-01-06 18:33:59

    叫魂,一个中国特色乡土气息浓厚的词语。孔飞力教授在他的大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这样定义这个名词以及清乾隆三十三年的这个事件:“1768年, 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某种带有预示性质的惊颤蔓延于中国社会: 一个幽灵—— 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上盘桓。据称,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 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己服务。这样的歇斯底里,影响到了十二个省份的社会生活,从农夫的茅舍到帝王的宫邸均受波及。” 从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时间里,整个帝国都被这妖术恐惧动员起来。小民百姓忙着自保或者乘机打击报复,全国十二省的各级官员忙着追缉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庙堂的弘历先生则寝食不安,力图弄清叫魂恐惧背后的凶险阴谋,并不断发出谕旨加以督促。折腾到年底,在小民不值钱的贱命和官老爷珍贵的乌纱丢了不少之后,案情真相终于大白,所谓的叫魂恐惧只是一场闹剧:没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妖人,没有一件不是冤案的妖案,有的只是自扰扰人,造谣诬陷,屈打成招。沮丧失望之余,乾隆皇帝只得偃旗息鼓。于是,这个事件就这样终结,不是“轰”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很显然,在这个全民运动中主角有三个:乾隆,大清官员,小民百姓。乾隆把这个事件翻来覆去,字里行间看见四个字:汉化、谋反(这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异族的统治者对“剪辫”这一行为所蕴涵的政治象征意义心存芥蒂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对普通的百姓来说,术师的妖术威胁到的是灵魂和躯体之间的脆弱联系,而对皇朝的上层人士来说,这种行为危害到的是皇朝同上天力量之间的脆弱联系。”如果僧侣道士或者乞丐也能作法与神鬼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会严重影响到君权神授的合理合法性。作为一个江南文化的崇拜者和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乾隆对江南感情复杂。愚民百姓的无稽之谈自然是不信的,他大张旗鼓的目的在于借机打击甚至根除因汉化而腐败堕落的江南的官僚们以及江南书生的桀骜不逊。而大多数大大小小的官员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经过科举的严格选拔,对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古训都是熟谙的,可能他们对怪力乱神也有敬畏之心,但是对于升斗小民的鬼怪故事无疑是不屑一顾的。作为地方长官,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他们推崇的是无为而治,不希望自己的管辖范围出现对自己声名不利的事情,即使真的出现了也会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乾隆朱批严加斥责的“化有为无之术”。中国封建政权对儒家的尊崇一方面形成了身后的儒家文化传统,同时也在不同的朝代造就了一大批这样的官员,即在肉身上他们是纯粹的奴仆,忠君爱国,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是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的浓厚情结,在社会结构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防止社会在疾风骤雨中偏离方向。所以,官员在这场大恐慌的闹剧中并不是积极的推动者,甚至他们起到缓冲的作用,是他们“尽力将来自君主的紧急、非常规要求导入习惯的、日常的轨道。”事实上,最后也正是军机大臣刘统勋劝阻了“十全老人”近乎偏执的行动。一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乾隆皇帝和他手下大小官员的作为完全符合他们的阶级理性,也就是说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都没有出乎人意料的地方,他们扮演了合乎他们各自身份的角色。

    真正让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在这场大恐慌的闹剧当中推动者与受害者都是同一个阶层——普通民众。所有的嫌疑犯都来自最低层,他们是乞丐,僧侣和道士(其实大部分出家人都不过是穿着制服的乞丐),而举报他们,将他们扭送衙门甚至执行私刑的英雄却同样是底层的农民、渔夫和小市民等等。普通民众制造了这场恐慌,并且在闹剧上演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1768年初春,丝绸之乡德清慈相寺几个贫穷潦倒的和尚因为嫉妒附近一座观音殿的香火旺盛,散布谣言说有石匠在观音殿附近“作法埋丧”,进香者若去该寺非但难得庇佑,反会遭到毒害。四个多月以后,谣言已经铺天盖地,山东巡抚富尼汉将消息报告给了皇帝。从浙江到山东,并由巡抚这一高级官员上报朝廷,而其间并没有什么公共媒体参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人际传播,竟然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可以想象,民众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谣言最初的形状是石匠在观音殿附近的不道德行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之后它的形状变成了:术士或者妖人能够通过发辫,衣物甚至是名字来摄取一个人的魂魄,使之为术士服务,同时极大损害被施术者的身心。显然,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了修改和加工。每一个参与谣言传播的人都是同谋,他们同心协力,将谣言中不合理的枝节部分削减,增加自己的细节,使之更加明确合理,更容易被理解接受然后更快更广的传播出去。当谣言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模样越来越清新可人的时候,几乎都可以看见这许多同谋者满足的笑容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取舍和细节的再造过程中,加工者充分考虑到了普通民众的习惯、兴趣、希望、担忧,并且投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所好,简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任何一个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一定不难理解“魂魄”的概念,即使并不能明确的表述它。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宇宙是“阴”和“阳”的双重构成,而在人的身上也同时存在着代表精神之灵的“魂”和代表躯体之灵的“魄”,并且和“阴阳”相对应。关键在于,在观念中“魂”和“魄”是可以分离的,这就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以可乘之机,并且使自己处在危险当中。《大清律例》中有一段话规定“采生折割”的具体行为应是:“谓将人致死,取其官窍,以行妖术或使术法邪道,采取生时岁月,将人迷入深山僻处杀死,割取形骸,剜其五脏生气,摄取魂魄,为鬼役使。今两广豫闽等处所市鬼葛,即是又一术也。”而采生折割在当时正是巫术的一种。由此可见这个谣言既有文化传统的传承,又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其力量之巨大是可以理解的。

    谣言本身的精美,以至让人爱不释手并且或出于炫耀或出于慷慨的与他人分享,这固然是谣言得到大范围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我们也可以指责中国普通百姓的愚昧,教训他们:当科学与文明不占领你们的思想阵地,你们的思想阵地就会被无知和野蛮占领;又或者像孔飞力先生解释的那样,“所谓‘盛世’,是一种惯用的说法,常被人们用来当作德政的护符,用来装点官方文件。”乾隆的盛世是镀金的假冒伪劣产品,实质是一个无法通过增进生产来解决社会的基本问题的“受困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境遇产生怀疑”,因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当陌生人闯入其领域并有可能对其资源形成抢夺之势,他们自然要自我保护,对陌生人——也就是社会边缘人进行驱逐。在这个社会主体挤压边缘群体生存空间的过程中,社会边缘人越多,流动性越大,谣言也就会相应的越来越多,流传越来越快。孔飞力把叫魂看作是三个版本的故事的综合,乾隆,官僚,民众是不同版本中的主角。可以发现,乾隆是个体,官僚是一个有组织的精英阶层,质量平均且数目不大,也可看作个体。三者之中只有民众鱼龙混杂,没有任何组织上的固定形式,“对于妖术的恐惧,并不是因为卷入其中的人数的多少,而是由于人们对此的想象产生”,也就是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了同一个方向,他们的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我们称之为恐慌。所以,处于叫魂事件中的民众其实也就是勒邦所说的群体,或者叫做“乌合之众”。我们相信并且事实上也确实可能,作为一个个体言行符合理智,冷静客观地判断人和事,对待某一个陌生的观点必然是科学而辨正地看到正反两面。简言之,个人应该受到理性和利益的支配和驱动。但是遗憾的是,古今中外的人们的血液里仿佛天生就有从众的红细胞,个人往往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意见和心理的趋同造就了一个个大小不一性质不同的群体。群体正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吸引着个体被磁化而成为磁场的一部分。在群体的力量显而易见的时候,个人会失去他存在的理由及其自我感觉。他成了一个局外人,在其他个人组成的极其上发挥一只无足轻重的螺丝钉的作用,甚至他都不是这个机器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当妖术谣言盛行的时候,一个人如果不参与到加工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去,他就将边缘化,他将会感觉到未知而充满敌意的目光包围在他的身边,迫使他做出抉择。当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底线的个人是有的,只是他们或者被私刑或者被官方的力量予以镇压,所以所谓的抉择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融入群体。或者你可以选择沉默,在谣言盛行的时候沉默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但是,同样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妥协,是与制造加工传播谣言者心照不宣的默契。糟糕的是,一个人一旦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他的行为举止观点想法仿佛立刻就经过了歪曲,与其自身的理性和利益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其自身的各种素质诸如自由的意志、对意见观点警惕的反思乃至洞察力都随之整个消失了。就像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中所说的那样:“事实上,人类群体的水准降到了其最差成员的层面。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集体行动并感到他们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群体中人的思想行为会接近那些最低水准的人的平均水平……地位最低的人的标准被用来判断非常普通的事情。总之,在一个群体中,第一名会成为最后一名。”罗马人的谚语说:议员们都是好人,但罗马元老院是邪恶的野兽。这是个悲哀而让人感到阵阵凉意的事实,“这个事实给人类带来多少苦难!它是所有战争和每一种压迫的根源,使得世界充满痛苦、叹息和怨恨”(爱因斯坦)。

    在群体中,个人是不会说话的,或者说他们说的并不是自己要说的,而是群体借他们之口发表的各种宣言。在群体中,个人是不会思考的,或者说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群体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群体的心理景象就是他们的心理景象。谣言也是一种信息,只不过是扭曲了的带有社会倾向的信息。它同样能够构建参与其中者的虚拟环境,民众并不会觉得妖术有什么荒谬可笑的地方,他们的恐惧和厌恶都是真实的,他们生活在众人齐心合力建造的山洞监狱之中,处于囚徒的困境,却每个人都想做点什么。在这样的集体意识或者说是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之下,“叫魂大恐慌向中国社会的观察者们凸现了一个特别令人难过的现象,社会上到处表现出以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在一个备受困扰的社会,在一个即将面对“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停滞帝国的镀金时代,人们不能确认通过自身的奋斗而改善自己的命运,这种情况由于捐税似虎、酷吏如狼的腐败政治现实,而变得更加无法让人容忍。统治者不提供制度性的正义,民众就不能从现实中获得公平的补偿,偏偏在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对妖术大理清剿,于是“妖术”这一术士们专用的武器突然就像“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不同的是,术士通过妖术作法获得利益,而民众则通过指认这种行为,控告他们的敌人是术士并使用妖术便可以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谋取私利。一个对权力始终渴求却始终不可得的群体,突然有了这样的机会,怎么会不紧紧抓住这样的机会,“攫取这种自由漂浮的社会权力”呢?这样的机会成长于谣言的土壤之中,民众又怎么会不对散播谣言乐此不疲呢?

    透过孔飞力对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观察,原来叫魂叫的是乌合之众的魂,我发现了在谣言传播过程甚至所有的社会进程中群体的可怕,其特点就是盲目而难以控制于是显得骚动而情绪高昂。在集体无意识的狂热当中,群体被压抑的欲望迫切需要释放,这个时候如果恰好提供给他们可以实现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渴望(比如权力)的工具,那么,距离一场灾难所缺的也许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的领导人了。“没有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 写给胆敢翻译的人

    作者:南腔北调人 发布时间:2007-09-19 16:31:28

    写给胆敢翻译的人

    ——读《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

    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想教书确实很困难,好为人师和误人子弟仅仅一步之遥。于是就决定买这本书。想感受一下弗雷勒到底有多大气魄。但翻看之后,有欣赏,也有失望。

    一路失望下来,当读到下面这几行字后我开始变得愉快。“他们要的是民主的,相互尊重的教学关系。他们拒绝专制主义的无限权力所要求的盲目服从。他们反对放任主义的不负责任。”“他们”我理解为是站在高处审视当下教育状态的前沿教育专家。无限的专制或者是绝对的放任,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处于相对协调的结果,是非常富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课题。因此我认为给教师提出这样一个明确的“他们反对”是很有警醒价值的。教师需要警惕的是在反对无条件的专制和放任的同时,怎样去达到专制和民主的有机统一。

    “如果教师始终是专制的,那么他们总是谈话的发起者,而学生始终被淹没在他们的言论中。如果教师是民主的,且其言行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那么他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虽然困难,但既有可能又充满快乐。”读了这段朴素的行文后,更加激发了我去思考教学民主和专断的动力,因为让学生的观点和言论淹没在教师的观点和言论中,是我所不愿意的。从而在另一层面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据——那就是先处理好教师自身的专制主义问题。

    我欣赏这些话,是因为它们有着几个共同的关键词:民主、承担和反抗专制。

    书中让我失望的地方,那便是翻译的文笔。语句诘屈生硬,我怀疑是翻译没有好好地去理解外文版本,并推测译者的中文水平欠佳,才败坏了相关读者的阅读口味。

    我斗胆求问熊婴、刘思云两位翻译是否真懂教育?如果不懂,那么是翻译不好教育类著作的。并且书名也起得实在有些哗众取宠。

    堂堂弗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这个样子,只剩下上文引用的几句稍流畅明白的句子,是翻译之责,也是我理解水平之责。我想说的是,翻译是创作的创作。用这条准则去评价《十封信》,怕有写本《写给胆敢翻译的人》的必要。

    二00七年九月十九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547+)
  • 五星好评(629+)
  • 格式多(563+)
  • 少量广告(326+)
  • pdf(455+)
  • 二星好评(396+)
  • 图文清晰(657+)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5-01-08 06:44: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戈***玉: ( 2024-12-19 10:41:43 )

    特别棒

  • 网友 冷***洁: ( 2025-01-07 19:22:2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冯***卉: ( 2024-12-24 12:46:4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02:14:0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06 19:05:1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陈***秋: ( 2024-12-27 19:39:1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师***怀: ( 2025-01-01 04:19:5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30 01:19:59 )

    不错。。。。。

  • 网友 蓬***之: ( 2024-12-12 04:59:28 )

    好棒good

  • 网友 康***溪: ( 2025-01-04 11:38:41 )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洁: ( 2024-12-25 18:34:57 )

    好用,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