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热锅上的家庭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31

热锅上的家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热锅上的家庭精美图片
》热锅上的家庭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热锅上的家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023890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5
  • 页数:432
  • 价格:6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31

内容简介:

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倾情作序推荐

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

40年长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

一个人或许无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家人不必孤军奋战,家庭可以有难同当

◎ 编辑推荐

☆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治疗。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

◎ 内容简介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

——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学》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 名人推荐

惠特克是一个梦幻般的大师。而你拿在手里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是他最负盛名的精神遗产。

—— 知乎大V、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 李松蔚

推荐序二 家庭治疗之前世今生 清 流

推荐序三 经得起考验的家庭 柯永河

译 序 解开心锁,奔赴明天 李瑞玲

自 序 奥古斯都·纳皮尔

人物介绍

第1章 结构之战——家庭对治疗师的试探

第2章 治疗开始——谁是罪魁祸首

第3章 源 起——在家人之间流动的电流

第4章 系统的概念——全家人都有份

第5章 主动开始——家庭是否有奋斗和尝试的意愿

第6章 基本的冲突——分离和亲密,能分也能合

第7章 外祖母的阴影——母亲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第8章 面对婚姻——情感转移是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

第9章 局部的解决——保护父母的婚姻,母女再起冲突

第10章 暂停治疗——停止替罪羊的游戏

第11章 潜藏的危机——外遇是夫妇共谋的婚姻出路

第12章 重返治疗——又一个孩子成了父母的替罪羊

第13章 愤怒——丹的自我膨胀,老医生陷入搏斗

第14章 治疗的时机——家庭肯冒险,治疗师纵身投入

第15章 冲突的过程——害怕付出与害怕独立的婚姻

第16章 卡罗琳——爬出谷底发现自我的妻子

第17章 痛苦的抉择——离婚,剪不断理还乱

第18章 大卫——拼命讨好的儿子,隐形的替罪羊

第19章 大卫的家庭——亚瑟和伊丽莎白的夕阳婚姻

第20章 结束治疗——妻子接纳沮丧,丈夫享受感性,孩子各奔前程

第21章 讨 论——谁来治疗,谁做治疗

结 语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 著者简介

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 译者简介

李瑞玲,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东吴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影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教于东吴大学心理学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热锅上的家庭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热锅上的家庭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热锅上的家庭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如果有任何一个离婚的种子是事先埋下的,那很可能就是在个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之前,便一头栽进婚姻这件事。虽然研究指出,晚婚的夫妻维持长久婚姻的机会较大,但年龄可不是唯一的变项。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结婚是两个人是否都已经历过一番心理空间的磨练;在这段历程中他们独自与生命格斗,四无依傍有靠自己,并且发现自己可以战胜孤独的恐惧。两个人都必须发觉他或她能够忍受最基本的焦虑,那就是,在这个可怕的世界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忍受”之中,个人将获得相当的自信、自觉及对自我的忠诚,这些都是与另一个人建立稳固关系的先决条件。即使童年时期曾经历若干不幸,这段独立自主的时期仍可看作是“生活经验的治疗”。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结婚时两个人是否都已经历过一番心理空间的磨练;在这段历程中他们独自与生命格斗,四无依傍只有靠自己,并且发现自己可以战胜孤独的恐惧。两个人都必须发觉他能够忍受最基本的焦虑,那就是,在这个可怕的世界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忍受”之中,个人获得相当的自信、自觉及对自我的忠诚,这些都是与另外一个人建立稳固关系的先决条件。


许多人因为太早结婚而失去了这种从孤独中净化自我,以及寻求更多自信的机会。他们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万火急地抓住一个伴侣。他们在婚姻中寻找足以替代原生家庭安全感的东西,即借婚姻逃离孤独。他们并不清楚,这么快从一个家庭逃到另一个家庭,很容易将他们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转移到新的婚姻里。


……一个人对认同感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这问题已经超越快乐或痛苦的范围。受虐待的儿童宁可待在施虐父母身边,也不愿到寄养家庭去,等到他长大后也一样可能虐待自己的子女,尽管他极其憎恨自己的遭遇。一个人所知道的形式就是——他所认知的形式。


她了解,一个童年时期受到父母强烈攻击的人,终其一生都将陷入沮丧和不断挣扎中。


我们的观点是,刚结婚时,一般人往往会幻想另一半是理想的典范——父母、心理治疗师、伴侣、朋友和伙伴等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我们对婚姻的渴望和需求的人。甚至会期望另一半能帮助我们结局那些成长过程中一些困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现代人的恋爱自然少不了“帮助”这两个字。

……令人困惑的是婚姻有时的确具有疗效。已婚的人平均说来都比单身的人长寿,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有人在身旁分担生活的担子和压力。……能与一个人坦诚谈论自己的问题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在和配偶分享生活苦痛和挫败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引发一些问题。

如果双方都是有安全感的人,相当独立和强韧,拥有基本的自信和自立,那么他们就不太可能向对方要求过分的帮助。他们接受生命的苦痛、孤单和压力,事情严重时,他们会自己处理这些事。虽然他们知道如果这时和别人分享一些压力,生活将愉快些,但他们通常不会逃避生命基本的要求,不会逼迫另一半替自己承担自己生命中必须担当的责任。

……但我们都抱着一堆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真是将太多需求带进婚姻中了。

假如配偶一方成长良好而且很独立、成熟,而另一半只是稍微有困扰和稍微不成熟,这种帮助的历程也许会运作得比较好。成熟的一方可以帮助不成熟的,然后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携手同行。但上述情况很罕见。似乎总有某种神秘的化学反应链将一对有类似心理问题的伴侣链接在一起。

……在“帮帮我”的历程中,还有一些并发症,其一就是在长期奋战中双方会开始将对方视为父母。这种将对方象征化的过程并非出于自愿,有时甚至不会被意识到。但是这种向对方求助的经验的确开始“诱发”他们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倾情作序推荐

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

40年长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

一个人或许无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家人不必孤军奋战,家庭可以有难同当

◎ 编辑推荐

☆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治疗。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

◎ 内容简介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

——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学》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 名人推荐

惠特克是一个梦幻般的大师。而你拿在手里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是他最负盛名的精神遗产。

—— 知乎大V、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


精彩短评:

  • 作者:十八爷 发布时间:2015-03-24 14:46:26

    中产阶级治疗手册 ≈ 无产阶级自疗手册

  • 作者:土呆 发布时间:2015-01-13 19:08:27

    本书把一个小家庭中,一群相爱的人的相互利用、结盟和权力争夺,不加掩饰地阐释了出来,作为身处家庭之中的人,觉得本书中肯、大胆,虽然未必严谨。作为电影编剧,觉得本书有太多改编的可能性。本书+《身份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多地意识到被自己忽视的来自最亲近的人伤害、和被迫接受的定位,从而为自己争取舒适的空间。所谓的人格独立必须在清醒感知与周遭人的关系时才可能真正存在。

  • 作者:林大洲游啊游 发布时间:2018-07-23 14:05:54

    讲了一个原来精神分裂的不是我而是我爸妈的故事。青春期大女儿叛逆暴躁,经常与妈妈大吵后离家出走数日不归在外乱搞,经过儿童心理治疗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应送精神病院。有人推荐了家庭心理治疗师,某大学精神科主任及其搭档。两位大神指出,问题不在大女儿,她只是替罪羔羊家庭危机的爆发点,实质是男女主人夫妻俩感情的日渐冷淡和问题重重的相处模式。大女儿如释重负很快好了,儿子成了新爆发点,男女主人方始直视他们自己的问题。大神又指出,你们的问题实质也不在你们自己,而是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原生家庭。爷爷奶奶也加入心理治疗,大家吵完了哭完了,夫妻俩重新做人重燃爱火,家里父慈子孝团结有爱,一家人从此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作者:凌晨 发布时间:2023-11-15 15:55:14

    通俗,连贯,丰富,全面!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西方史!神作

  • 作者:isismay 发布时间:2015-02-14 20:36:20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书其实也不多的,这本是看过的比较好的之一。相比之下结构式或体验式家庭治疗的书多一些。这本比较有特色的是协同治疗,治疗师之间的配合,以及整个治疗系统动力的展现,非常生动,属于想一口气读完的书。

  • 作者:懒人老猫 发布时间:2015-04-03 11:12:59

    对于非心理治疗方向的人来读的话,最重要的大概是需要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能量突破与父母相处带来的心理压力与习惯,一个人必须意识到只有自己能够独立地平稳生活,才能与伴侣生活的更好,而身为父母,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压力,双方之间的交流问题不能狡猾伪装成亲子问题。当然,这一切都意味着艰难的前行,反复的过程,以及寻找合适的支持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始终支持自己,不成为傀儡,不做一个单纯讨人喜爱的芭比。


深度书评:

  • 阳光下的秘密,共谋的罪行

    作者:芝麻小元宵 发布时间:2014-11-25 13:24:57

    不得不承认,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我自己基本观点推倒重建的过程,但这认知并不费力,深入地观察家庭中的问题后,我从内心认同作者的理念。个人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判断的是这问题源头是否来自于他本人,因为人的关系网络是复杂的,外部影响的威力不可小觑,尤其是当这影响来自于与自己忧戚相关的家庭和原生家庭时。在这种情况下,仅关注个体的治疗收效甚微,因为真正的源头——家庭并未做出任何改变,个体最终还是会回到治疗前的状态,甚至会因为尝试未果变得更糟。

    布莱斯一家的案例贯穿整本书,让我发现以前看待问题的眼光有多么浅薄。布莱斯夫妇紧张的夫妻关系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垂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上,他们对彼此怒气冲冲,却又互相依赖,畏惧冲破这道屏障后带来的结果,于是转而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一方面感知这紧张的气氛,下意识地配合自己在这个三角关系中的角色,试图转嫁冲突,缓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成为漩涡的核心,左右为难,陷入矛盾的自毁情绪中。这在中国的家庭中并不少见,父母间爆发激烈矛盾后,一方当着自己的孩子面前,大肆辱骂另一方,这种将孩子当做替罪羊或是同盟的方式是极不负责的,孩子突然被当成成人对待,与原本的父母的关系失衡。孩子长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也影响到了以后自己组建的家庭,这就是原生家庭对新建家庭的深刻主导力量,这种力量根深蒂固。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所感受到的缺陷和不足,都寄希望能在新家庭中得到满足,但在相处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会重复原生家庭中的状态,新家庭中的每一个挫折仿佛更深地印证了这种轮回。奇怪的是,我们在选择另一半时,会被自己想逃离的东西所吸引,像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心情,只是这最后的挣扎也不尽如人意。大卫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卡洛琳对亲密关系的渴望都深受原生家庭的桎梏,他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也不自觉复制了自己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了解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是痛苦的,也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布莱斯夫妇在付出努力前,都未经历过一次真正的争吵,他们有种“共谋”的默契,其实是已默默放弃了改变的可能。这个循环也不陌生,在一次次小的争端中害怕深入讨论后的改变,但对现状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离婚成了一个逃生口,但也只是暂时的错觉,因为深层次的问题未曾触及。

    我很惊讶于作者对外遇的分析,外遇可能是夫妻双方潜意识下共同做出的决定,是在“无辜”的一方怂恿之下发生的罪行,这是非常微妙的,外人所难以察觉的,本质还是消极的寻求改变的呐喊,但大多数家庭看不透这样的迷思,于是原本就脆弱的关系行将就木,情感上的脐带还在,却被现实的剪刀剪断。对于卡洛琳的绝望,治疗师建议她放弃共生,寻求独立,这是有些矛盾的,夫妻间本应相互支持,但要求会变得越来越多,逐渐将独立时能自我解决的问题加诸于对方身上,尤其当一方发现无力承担另一方的要求时,这种共生让人窒息。相反,了解了离开对方,自己也能够独立生活,对互相的关怀便脱离了依存对方而活的桎梏,真正让人从心底生出暖意。

    家庭治疗需要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积极配合,做出真正的改变是痛苦的,因为这虽然是个隐藏起来,为人所共知的秘密,但将它大白于天下,还是让人害怕和逃避的,家庭本身需要有壮志断腕的决心。对于治疗师而言,也无法游离在外层,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太投入自己的感情,扮演家庭中某一角色,甚至会因为与自己原生家庭的相似,在判断力上受到干扰,这时辅助治疗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动一静,一收一放,其中一人始终保持冷静自持的专业眼光,使治疗师能打入家庭这个私密的生态系统,而又不致迷失其中。家庭治疗的理念其实是对个人与团体联系的重审,我们大多数的问题都藏匿于亲密关系中。夫妻关系为何日趋平淡?为何从前心灵上的熨帖降格,只剩对平日琐事的调侃?为何表面上的一派平静与和乐让我们愈发不安?其实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绝不会毫无感觉,但屈服于现状,我们只能向最糟糕的方向走去。家庭治疗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比较新颖和难以接受的观念,但我们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共同的奋斗和协作。热锅上的家庭,战火可是殃及了每一个成员!

  • 家庭治疗之前世今生

    作者:清流~Nocturn 发布时间:2014-11-21 00:13:59

    文/清流

          我在美国主修的并非家庭治疗,但美国几乎所有心理咨询教育中都包含家庭治疗的课程,有时候作为主修课程,有时候可以由学生自主选修。不仅如此,美国还有许多专门教授婚姻与家庭治疗的硕士项目,婚姻与家庭治疗师更是继心理学家、精神卫生工作者(对应国内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之后,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第四主要执业领域——这就足见家庭治疗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家庭治疗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执业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它在操作上需要全家人参与的特点以外,还与它独特的治疗哲学有关。相比西方大多数主张个人主义的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流派及方法,家庭治疗将注意力从个人身上扩展开了。家庭治疗师们意识到个人并不能够单独存在于天地间,而需要作为家庭甚至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存在。每个人的行动和思维都不仅仅受他自己单独支配,还强烈地受到他所在的家庭的影响。

          考虑到人在家庭中受到的巨大影响,以及家庭成员互动的复杂性和关键性,家庭治疗师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如果希望从本质上去疗愈一个人,就不能把某个人从家庭中割裂出来处理,而要将他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去干预,去疗愈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关系——因为它们都是导致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一,也都有可能帮助问题改善。

          家庭治疗的这种整体哲学与中国以家庭为核心、注重集体主义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家庭治疗所提出的许多观点恰恰是国内家庭的客观事实。由于传统儒家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亲子、家庭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较西方更为紧密,而且家人、亲戚之间的互动对彼此的社会和个人生活都影响巨大,很多时候甚至远远凌驾于某个个体的主观意愿之上——对于生活在复杂的家族关系网络中的中国人来说,有时候个人即使想要做出改变也是身不由己,而只有整个家庭决定改变,改变才能真正发生。

          在国人普遍重视的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干预方面,家庭治疗的成绩尤其突出。比如本书中所描写的案例家庭,最初会进入家庭咨询,就是为了解决 16岁女儿的离家出走和自杀风险问题。但随着治疗师的剥茧抽丝,问题的核心矛头逐渐指向了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关系,至于三个子女(包括 16岁女儿)的各种行为,相当程度上只是孩子面对父母紧张的婚姻关系所做出的天然反应。当父母的关系问题解决后,家庭中子女的行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情况在儿童治疗和青少年治疗中屡见不鲜。一些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出、屡教不改,大多与孩子的本质并无关系,而与孩子所在的家庭结构、关系,以及父母的个性、行为模式关系更密切。只有当父母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治疗中来,甚至成为心理治疗的主体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自身和家庭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家庭治疗可以说是许多中国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福音。

          不幸的是,这样一种先进而又适合中国文化的疗法,在国内的推行相比其他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法来说却缓慢很多,这其中有很多非常现实的原因。既然要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干预,家庭治疗就经常需要家庭成员在咨询中全员到场。且不说在如今忙碌的社会工作生活中,要把一家人的时间全部排开,凑在一起有多么不容易。客观来讲,国内大多数中老年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本身的接受度很低,一般不愿参与到咨询中来,这导致家庭治疗理念虽然早已随其他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理念一起进入了中国,但在国内的实际操作方面却依然举步维艰。

          但随着新一代的 80后、90后逐渐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主流之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更多西方文化,并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中耳濡目染,因此对心理干预不再有老一辈人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不仅如此,由于长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传统家庭支持系统也在不断解体,而独生子女们在组建家庭、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就更需要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家庭治疗正可以成为心理工作者对当代中国家庭支持的重要一环,为当代国人和他们的下一代的健康生活和成长做出贡献。

          值此时刻,能看到像《热锅上的家庭》这样家庭治疗方面的重要书籍在国内出版,实在是一大幸事。虽然作为一本写作于上世纪 70年代的心理治疗书,书中的许多干预手法与今日国外流行的家庭治疗手法并非完全一致,但作为心理咨询的介绍普及读物,本书生动活泼的案例故事,和对家庭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清晰介绍,一定会成为更多心理专业人员了解和学习家庭治疗的契机,也可以为大众更多地了解家庭治疗这一优秀的治疗手法铺平道路。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593+)
  • 超值(353+)
  • pdf(606+)
  • 引人入胜(549+)
  • 内容完整(614+)
  • 一般般(207+)
  • 快捷(621+)
  • 四星好评(595+)
  • 品质不错(139+)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5-01-09 01:34:3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曹***雯: ( 2024-12-22 07:56:5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23:12:59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2-16 10:51:1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马***偲: ( 2024-12-21 21:16:4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19 05:14:3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辛***玮: ( 2025-01-05 20:35:4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国***芳: ( 2024-12-12 13:17:16 )

    五星好评

  • 网友 敖***菡: ( 2025-01-02 14:31:1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