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 (美)卡德勒 著,赵海燕 等译 广东教育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 (美)卡德勒 著,赵海燕 等译 广东教育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 (美)卡德勒 著,赵海燕 等译 广东教育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 (美)卡德勒 著,赵海燕 等译 广东教育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067596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12
  • 页数:284
  • 价格:7.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26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在童年时期和青春期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和考验。在这一部分我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童年时期次重大的创伤,创伤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越战时期的影响,自那时起便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接着我又讲述了自己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遗忘这些影响并将它转化为我的优势的方法,以及后来我又如何重新习得这种转化方法。当然我不得不学会如何面对并处理其他的困难和挑战,当我像其他的美国年轻人一样,不得不面临越战时期的挑战时,我就更加深深地感到这种困难并身陷其中。在这一部分我叙述了自己一生中最严峻的一个时期,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当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时,我明白自己将付出何等代价的时刻也就来临了。正是通过这种折磨,我开始走上一种精神道路,随后获得了流亡生活中的那些经验教训。

第二部分主要叙述我在加拿大的流亡经历,我将为大家讲述流亡时期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故事,随着我选择的道路,我也接受了其他的挑战和经验教训。很少有美国人知道或理解这一时期,除非他们自己置身其中,或是他们有朋友或亲人因抗议越战和美国政府的政策而被迫越境逃亡。我的这段流亡生活其实当我还在柏克莱时就扎下了根,并以一种反文化的启蒙形态表现出来。这一时期我也开始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尤其是其中一位女士,我一直认为她是我的个精神和生活导师。这部分还重点讲述了当我们实现一个梦想或愿景时学习到的教训,在此我被迫学习如何处理这种事情,这有时非常艰难。

第三部分主要叙述我经过多年流亡生活返回美国之后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事,其中着重讲了我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混乱,以及由此唤醒了我,从而进入我刚刚接触并逐渐熟悉的精神空间时的体验。我还讲了一下回家之后梦想幻灭的经历以及这种觉醒是如何促使我之后走上了全球旅程的。

在第四部分,也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讲述了将我导向全球性工作和行动的步骤和事件;随后就是我最终在四十多个国家进行奔波并广泛从事心理学工作的经历。这些工作都是在处于铁幕统治背后的南美洲,以及战乱频仍、游击队组织和黑手党猖獗活动的一些地区开展的;我还讲述了伴随着全球化导向的生活方式或临床实践而来的灾难和陷阱:这些甚至可能成为对我们生活的威胁和危险。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内容简介:我的目标和愿望是讲述自己如何成为一名巡回教师与治疗师,以及自己如何创造了自己的全球生活方式并持续十五年直至今日的故事,甚至我想好的题目也是“成为全球心理治疗师”之类的标题(尽管这个题目最终确实成为《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中某个章节的标题),但我也明白自己并不想这《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的内容只涉及治疗法,或者只写给全球的或其他治疗师看,毕竟大多数治疗师在他们的工作中旅行机会并不多,他们倾向于在当地开展自己的职业活动及执业。另外,这《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真的是关于整个生命的经验教训,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个片段。我在书中早早交代这一点,以便我能在后面详细解释为何如此。我还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发现自己的道路的形成过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迈出第一步以及如何治愈了我在道路的创造及形成中受到的某些创伤。我一直认为写作是整合经验的绝佳方法,有时甚至还起到某种更深沉的净化作用。但是,在完成了上百页的写作、重写、编辑及更多的写作之后,我逐渐明白全球经验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更早的起源,这个起源比我想象中或自己所能意识到的更早。事实上,我的全球经验起源于对我最终生活道路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的许多事件、抉择和行动,以及随着时光流逝其他许多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历的过程与冒险。


精彩短评:

  • 作者:心有猛虎 发布时间:2018-05-17 16:16:37

    一个与乔布斯同龄美国一代

  • 作者:西祠 发布时间:2011-05-29 00:16:46

    一位全球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手记。

  • 作者:Tough 发布时间:2018-11-11 09:56:33

    09年在广州参加过弗兰克的一次活动,当场签售了这本书。弗兰克给我的赠言是“face your fear”。后来没过几个月就有了弗兰克癌症过世的消息~

  • 作者:无忧的虎皮萌蛋 发布时间:2015-02-20 00:45:59

    永不跳的四格系列!

  • 作者:郭亮 发布时间:2014-07-12 13:41:16

    如果说镜子是用来照见我们的相貌,那么一名人格相对成熟的心理治疗师的传记则一定是用来照见我们的灵魂的。

  • 作者:Weapon 发布时间:2011-07-25 17:54:33

    一种强大的完整的生命力


深度书评:

  • 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何金水 发布时间:2023-08-14 09:51:07

    第一章 从你困扰的问题开始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要符合两“有”原则:一是有用,二是有趣。

    一种行为只有让人得到好处,这种行为才能够得到强化,并保持下来;没有好处的行为是很难保持的。

    在陪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陪学时,要帮助孩子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旁边再一直伴随着父母的唠叨、指责,这样学习行为是很难坚持的。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在旁边看书,和孩子说:“你写这两行字时,我想要把这页书看完,你别写太快哦,不要我刚看了半页你就写完了。”孩子想超过你,他一定会“小宇宙爆发”偷偷快写。我们还要帮孩子做好作业管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我们要帮他们理清有哪些作业,然后将这些作业列一个清单,确定当前要做哪一项,做完这项作业就在清单上打个钩,让孩子有成就感,然后开始做下一项。

    二、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认同他的畏难情绪。

    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时,我们常常喜欢跟他说“没什么难的”。孩子内心觉得“好难,我做不到”,我们却跟他说“没有什么难的”,这就有了冲突。同频之后才能共振,在孩子面对困难时,首先我们要说真话,认同孩子的畏难情绪:“集中注意力确实挺难的,我看到你刚才有的时候也会走神哈。”孩子说:“嗯,是的。”这样我们跟孩子之间就达到同频了。然后,跟他说:“妈妈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办法,你也很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是吗?”把孩子内在的愿望指出来。之后,才一起去找方法,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让注意力更集中。”

    三、当学习不顺利时,要帮助孩子想办法突破。

    我们可以跟他说:“妈妈小时候口算也总是出错,后来姥姥专门给我出了很多口算题让我练习,每天100道,练得我都快‘吐血’了,后来我的口算成绩终于提高了。”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练习会带来成果,会带来好的成绩。或者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们班丽丽这种题做得特别好,我去问问她妈妈,看看她用的什么方法,你在班级里也观察一下,看看她是怎么做的。”这两句话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就是陪他找办法突破,如果只是一味地帮助他逃避,让他远离痛苦,那他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突破这个障碍。

    孩子不是不爱学习,而是面对不够有用、不够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很难看到、体会到学习的长远作用,所以他会想逃避,那我们就要帮助孩子看到长远方向,给他指引正确方向。

    陪学时,压不住火怎么办

    陪孩子学习时,孩子不断地磨蹭,不断地跟我们对着干,我们觉得忍无可忍、被激怒时,情绪脑的“按钮”就会“嘭”的一下打开,这时情绪脑的部分就会支配我们按动物的本能方式来行事,让我们去战斗,身体中的肾上腺素迅速增加,心跳加快,让身体把血液更多地调动到四肢。血液到了四肢,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不够,进而导致思维能力下降,抑制力下降,所以这时我们就没有脑力来思考管教孩子的办法,而是被情绪脑控制,不断发火。

    我们发火时,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如果孩子害怕了,情绪脑的“按钮”也会打开,使他产生本能的想逃跑的反应,这时身体中的激素“皮质醇”会增加,也会将身体中的血液更多地分配给四肢,此时大脑中的血液就不够,大脑就会变得有些迟缓。所以当我们发火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常常变得更慢,导致特别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一首古诗半天也背不下来。害怕的情绪导致他思考能力下降,当然就更学不会了。

    家长打骂孩子后,经常会很后悔、很内疚,可是下次被激怒时,他们仍然没有别的方法,所以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压制火气的核心方法:“一慢一快”慢,就是当我们感觉到被激怒时,要对自己的自动化情绪反应喊停,这个时候要尽可能地克制自动化情绪反应,然后在心里数10个数,1、2、3……让情绪脑开始冷静下来。在情绪脑的作用下对孩子发火,不但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迟钝,还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坏处,就是因每次一学习就被爸爸妈妈骂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会积累起来与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结。下次学习时,那个负面情绪又随之出现了,所以很多孩子不是学习学不会的时候才哭,而是一坐在桌前准备学习时就哭了。所以,要发火时,一定要对自己喊停,让情绪脑“慢”反应,这样就为理智脑的思考留出了时间,让理智脑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快”,就是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智的办法。第一个要理智面对的就是,绝不能因为压不住火,要发泄情绪而打孩子,更不能在打孩子的时候还说一些很负面的言语,比如,“你咋这么差劲,你今晚别睡觉了”“不想学以后就别去上学了”……这些话,孩子在激动的情绪状态下会记得很牢固。他分不清楚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你是希望他效率高一点,他只记住了自己磨蹭,自己讨厌学习,并且会将这些特点牢牢地印到心里。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表达清楚自己内在真正的期许,要说清楚“妈妈希望你快一点写”“妈妈希望你能用心地读”。

    要使某个办法起作用,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办法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想出来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那效果就更好。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想,但最后要使孩子自己把办法提出来,然后我们来表示赞同。第二,在我们和孩子关系好的时候,而不是正紧张的时候找办法。如果我们生气地说:“你说怎么办?”我们之间还在对立,怎么能找到共同一致的办法呢?所以,要在双方都比较冷静的时候把这个对付发火的办法找好了,等到快发火时就能快速地拿出来用。

    “一慢一快”,慢发火,快找办法,就是让家长主动想办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又怎么要求那么小的孩子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呢?我们自己要首先学会成长,控制住脾气,然后用对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说“别磨蹭了”为什么不管用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明明10分钟能写完的作业,一小时还没有完成。这时我们往往都会说:“快点写,别磨蹭了!”但“别磨蹭了”这几个字就像一个魔咒一样,让孩子变得更磨蹭了,真让人困惑,为什么不管用呢?

    “别”和“不”这两个字正是我们的语言不起作用的罪魁祸首。

    人类的大脑经过上万年的进化,有很多项能力,但是它“听”不懂“不”语言。

    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项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额叶就是我们大脑专门负责抑制功能的区域。所以让一个孩子“别怎么样”很难做到。比如说今天我要出门,临出门对孩子说“妈妈上班了,你在家别吃冰激凌”。结果我出门了,孩子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冰激凌,表面上他写着作业,其实一直在惦记冰激凌,所以想用“别吃冰激凌”去压制这种冲动很难。当我们大声对孩子说“别磨蹭了”,孩子听到后,在大脑皮质里兴奋的是“磨蹭”二字,孩子只听到这个负面评价,并且他会用这个负面评价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父母和老师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这句话,孩子会将这个评价内化,成为他对自己的评价。他会给自己贴上一个“磨蹭”的标签。这个标签一贴上就麻烦了,当他下次再面对作业,有点儿想逃避的时候,这个标签就会跳出来发挥作用,就像电影脚本一样指导他下一步的行动,让他变得更加磨蹭。所以“别磨蹭了”真的像魔咒一样,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磨蹭。

    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需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的期许。成年人也是这样,大脑对“不”语言也常常没法识别,比如我有一个毛病,特别爱丢三落四,经常把东西落在出租车的后座上。我先生很生气,好几次教育我说:“能不能别丢三落四了,手机丢几个了?”过了段时间,他发现这种教育不管用,我还是继续丢东西,他就换了一个办法,对我说:“每次下出租车关门的时候,往座位上看一眼。”这句话很神奇,以后每次下车要关门的时候,“看一眼”就在我的大脑里兴奋起来,“往座位上一看”就把我那个坏习惯改掉了,我再也不会丢东西在出租车的后座上了。

    要想做到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还是要用到“一慢一快”的方法。

    当我们看到孩子做得不对,准备批评他时,在大脑里要先给自己喊一下“停”,让自己暂停下来,这就是“慢”,要慢速地做情绪反应;然后快速地问自己,孩子目前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刚才的行为中哪一点比较好,找到这个“好”,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拥有自信,然后再提出我们内心对他后面行为的期许。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溜号,正要批评他,这时在脑海中先给自己喊“停”,然后快速地想出合适的说法,可以说:“妈妈注意到你现在写作业有点慢,我看到你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特别专心,很快就写完了一页,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专心”两字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状态。讨论完之后再说:“很好呀,就用那样的状态来写,会写得又快又好。”

    我们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就要在批评和给建议时慢下来,不说负面言语,在找优点、找行为特点、想办法时快一点,能够真正抓住孩子的行为特点,用正面言语来表达内心期望,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暗示。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爱磨蹭

    孩子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和快乐,不喜欢艰苦的学习。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到既满足孩子内心需求,又符合家长长远要求的路。怎么做到呢?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看到他内心“想要学会”的力量。孩子内心的需求只是寻求快乐,只要享乐吗?不是!他还有更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内心想学习的力量和对征服感的渴望。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想要学习的。孩子哭着说不想学英语时,她不是真的不想学,这个“不想学”后面一定藏着一股“想要学会”的力量。

    其次,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掌控感。

    最后,要避免两种错误做法。第一种是爸妈强势,让孩子听话。第二种是放纵孩子,让他只看到眼前的快乐。

    孩子学会学习的道路很曲折,在这个道路上,孩子就是那头贪玩的大象,父母就是那个拿着地图能够看远方的骑象人。父母不能靠严厉、苛责去压抑孩子心中大象的力量,来让孩子听话,而是要树立长远的目标,在平常的陪学过程中放下焦虑,看到孩子对征服感的渴望,不断鼓励他完成任务,并在完成时建立心锚与征服感的紧密联结,让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困难时能够“召唤”这份征服感,有力量去克服困难,成为最好的自己。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集中注意力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对孩子来说,写作业也一样,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需要大脑神经的两个功能密切配合,这两个功能是一对兄弟,一个是兴奋,另一个是抑制。兴奋的功能发展得较早,从婴儿阶段就开始了,

    但是抑制功能的发展就比较慢,要到十三四岁才能发展好,所以当一个外界刺激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兴奋起来的时候,要用抑制功能把这个兴奋压制下去很难。所以你会看到孩子坐在那儿较多时间地专心学习很困难,但被别的事吸引注意力却很容易。

    面对孩子抑制力水平低的特点,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并且不断提升孩子的抑制力呢?一定要学会三个方法。

    一、排除干扰

    在陪学时,要观察通常是哪些事情让孩子分神,先把这些事情处理掉。比如学习前就应该跟孩子说:“先把上厕所、喝水的事情都处理好,一会儿学习的时候更专心。”也可以说:“来,学习前先看看需要什么学习用具,准备好。”之后问他:“准备好了吗?好了,现在开始专心地学习啦!”

    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对低年级孩子用桌面管理法。对低年级孩子而言,“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除了眼前的学习之外,孩子的桌子上没有任何东西了。要给他专门准备一张学习的桌子,这张桌子上只摆着他当前学习任务必需的物品。如果目前要做的是写字任务,那么桌面就只有笔、橡皮、语文书;如果要做的是口算任务,那桌面上就只有口算纸和铅笔、橡皮,也就是桌子上没有任何跟当前任务不相关的事物。

    对高年级孩子用作业清单法。高年级孩子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是要通过列任务清单,把他要做的所有任务写到一张纸上,这样就可以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清理出来,不受隐形压力的影响,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上了。

    我们可以说:“孩子,现在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来!快点写。”说这句话时,“来”字音调略微上扬,表达出邀请和信任;“快点写”,把“写”字的声音压低、拉长,唤起它在孩子头脑中的兴奋,给孩子一个暗示,把它印到脑海里。要让孩子看得到我们信任的神情和轻轻点头的动作,我们的语言和动作都是要让他了解到我们对他的期望和信任,并让他内心安定下来。

    孩子边学习边和我们说话,怎样用语言将其注意力拉回来?

    孩子有时写着作业,会突然说:“妈妈,今天班上有件很有意思的事,你想知道吗?”要看着他,说:“嗯,妈妈想听。”然后拉着他的手,或扶着他的肩膀,一定要有身体接触,停顿一秒说:“来,写完这个,一会儿休息的时候,好好讲给妈妈听。”

    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对孩子走神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为他排除所有干扰;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为低年级孩子清理好桌面,让高年级孩子列事件清单;第三,用温柔、信任的语言将他的注意力拉回来,并慢慢让孩子学会自我监控。

    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

    手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破坏延迟反馈模式。

    手机游戏都是特别及时的反馈模式,孩子每做对一个小的行为,游戏会立刻给出一个反馈。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时,他的大脑很难接受另外一种模式——延迟反馈,就是一种行为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反馈。

    怎么让表扬、物质奖励管用

    行为主义理论的最核心观点就是如果孩子的一个行为能够得到好处,这个行为就会保持下来。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处到底有什么?好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的,比如学习让他得到外在的赞扬、物质奖励、好的名次,这类好处会引发他学习的外部动机;一类是内部的,比如学习让他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正确率,或者学习语文后他能够自己读故事,不用求爸爸妈妈帮忙了,这类学习本身带来的结果会引发他学习的内部动机。很明显,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激活孩子的内部动机。

    通过两种情境,将学习动机引向内部动机。

    一是要找到学习行为的内在好处,让孩子看到。

    如果发现他做题做得很快,这时可以做出很惊讶的样子,说:“哇,这么快啊!妈妈注意到你刚才学习的时候特别专心,果然题目做得特别快。”这样孩子就听明白了,专心学习的好处是“题目会做得更快”。如果看到孩子的题目做得都对,就要问他:“是不是刚才偷偷检查了,怎么正确率这么高?”那孩子就明白,自己检查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如果看到他把难背的课文背了又背,终于背下来的时候,就要说:“真不容易,这么难背的课文你都背了下来。”下次他就知道,无论多难的任务,只要坚持就能完成。

    如果看到孩子把自己做错的题都标出来了,可以夸他:“你这个孩子可真有心,把错的题都标出来了,下次肯定不会再错。”孩子就知道重点看错题的好处了。

    把孩子学习行为的内在好处找出来再进行表扬、强化,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二是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要将外在奖励的原因引向内在好处。

    物质奖励可不可以?不太推荐。如果非要用的话,也要用得有技巧,并且强化奖励物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比如,不能说“你考得好,妈妈带你吃大餐”,考得好和吃大餐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要说:“看到你考试前就好好复习,努力准备,把知识复习得很扎实,还真的取得了好成绩!这段时间学习累了吧,带你去吃大餐,犒劳一下自己。”这样孩子就明白了,好好复习这个行为有用,能得到好成绩,这个才是内在好处。吃大餐是对自己辛苦复习的鼓励,它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样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关心他的,而不仅仅是在乎他的成绩。比如,他课文读得很好,特别有情感,不能说“读得特别好,奖励你多看10分钟电视”。课文读得好和看电视之间没有内在关系,而是要说:“你读课文让我看到一种情怀,那种喜爱祖国山水的情怀。让妈妈想起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叫《航拍中国》,它从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带我们看中国的各个地方。你早点做完作业,我们一起看吧。”这时一起看电视才会是对孩子读书行为的有效鼓励。不然他下次会为了看电视才好好读课文,而不是享受读课文本身了。

    什么叫内在好处?就是孩子这么做了,让他自己感觉好,某些技能得到了提升,这个好处是行为本身带来的,不是家长赋予的,但家长可以指引他一起发现和看到这个好处。家长在表扬和给予物质奖励时都要对孩子行为的内在好处进行鼓励,孩子就有了保持这个行为的内在动机。

    第二章 自信心
    成长性思维·夸“聪明”反倒害了孩子

    夸“聪明”对于孩子成长的危害是特别大的。因为孩子会把这个“聪明”当作自己先天的能力。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事情时他可以做到,这时这个“聪明”会让他扬扬得意,他会认为自己“不用努力的聪明才是真的聪明”。可是当孩子觉得努力是件很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当任务变难了,很难做得好时,他会怎么办?为了掩盖自己做不好,他会倾向于说“我干脆不做算了”。这样的孩子小学时靠自己的小聪明成绩还能不错,可到了初中,学科突然变得多起来,功课变得很难,学不会时,他怎么维护自己的那个聪明的形象?最省事、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学嘛!我不学,那妈妈最多批评我不努力,我还是个“聪明孩子”——你看,夸聪明是件多么要命的事啊!

    夸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找对方法就可以提高,我们把这种思维称为成长性思维。当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能力自己暂时没有,但如果学会它,找到方法,他就能具备相关的能力。

    当我们看到孩子今天把所有的错题全都抄了下来,抄在错题本上,这时应当夸他:“我看你把所有的错题都清清楚楚地抄了下来,下次这种题你再遇到就不会错了!孩子,你真聪明!”这个聪明是孩子可以学会的、可控的,可以成长的。这样说孩子就知道下次这样做有效。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学了一种题的新解法,在做下一道题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新解法给用上了,这时可以夸他:“我看到你刚才新学会的解法马上就能运用了,举一反三,孩子你真聪明!”这个聪明是孩子可控的,是可以成长的。以后他就会去注意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能力。

    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会时间管理、会列事件清单、会调控注意力、会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都变成夸“他好聪明”,这时的聪明就不再是一个僵固不变的概念,而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努力而成长的,那这个夸奖就是有用的,而且这个夸奖也会指导他下一步的行为。

    千万不可以空洞地夸孩子聪明,要将聪明“包装”一下,再夸孩子,让这个聪明结合具体的行为,变成可以控制的、可以提高的能力,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掌控性目标·好成绩不是盯出来的

    最重要的不是盯着结果,而是将过程与结果建立联系。

    破局·怎样根治各种“我做不到”

    孩子一旦在某件事情上有了“我做不到”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后,留下来的让他坚信的结论。所以我们要想打破这个局面,一定不要跟孩子死磕。

    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信念,打破“我做不到”的僵局?

    我们需给孩子植入一个“暂未获得”信念,也就是我不是永远没有这种能力,我只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但如果我找到办法、学会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就能够获得这种能力,那我就能够做到。这个“暂未获得”信念对于打破“我做不到”的僵局很重要!具体来说,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聚焦孩子具体做不到哪些方面。比如这个孩子不敢上台发言,就要弄清楚孩子是一上来不知道怎么开头,还是中间不知道怎么互动,还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找到一个着力点再进行改变。

    第二步:要植入“暂未获得”的信念。

    第三步:问如何获得。这时要问孩子:“如何能够开好头呢?”这个“如何”的问句动力是很强的。孩子会去找办法,把他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开好头上。

    找原因·引导孩子从失败中获得力量

    从三个维度对归因进行了分类:第一个维度是向内部归因或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归因或不稳定性归因,第三个维度是可控归因或不可控归因。

    征服·让孩子从困难中获得自信

    真正给孩子力量的,就是那段曾经的挫折。

    第三章 内驱力
    强化·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好处

    主动学习的唯一原因:体会到学习行为有好处

    如果因为一个行为得到好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坚持下来,这就是强化。如果因为一个行为得到了坏的结果,这个行为就不会再发生,这就是惩罚。

    如果孩子有一次特别快速地完成了作业,完成时的这种成就感,会让他发现:真好;如果家长又把后面的时间交给他来自由安排,那以后孩子回到家就会立刻写作业,因为完成的时候很快乐,之后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时候也很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坚持学习。但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任务本身就很枯燥,让孩子觉得很难受,家长还因为他学习状态不好而责骂他,这就相当于学习行为伴随着很多坏事,这个学习行为就很难坚持下去。

    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是什么?是在他学习的时候,要让他体会到学习行为的好处,不能让他觉得学习行为有坏处,如果我们过多唠叨、指责、批评,或者在他进步后不断给他增加新的任务或负担,那么孩子就会不爱学习。

    怎样对待孩子的“故意对抗”行为

    要让孩子明白:用做得更慢这种行为来对抗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们要跟孩子说:“如果你故意慢慢写,那妈妈是真的没有办法让你快起来。你想好好学的时候,我才会帮你找好办法。”

    问题行为矫正的关键:找到这个行为的内在好处

    要想矫正一个问题行为,家长就要问自己,这个行为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好处,让孩子的什么需求得到了满足,看到这个需求后,家长要教给孩子用有效的、恰当的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

    内部动机·怎样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

    每个个体都有一种天性,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自主决定自己做事的方式和节奏。当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时,他的潜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满足孩子的自主性需求。

    千万不要和孩子说,“你写完作业,妈妈奖励你吃冰激凌”,或者说“8点前写完作业让你玩20分钟游戏”。这种做法特别不好,因为它会干扰或影响孩子体会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我们的大脑很神奇,大脑中会分泌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一个是多巴胺,一个是内啡肽。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学会一种新知识时,他的大脑中就会分泌多巴胺,产生快感,这种“奖赏”和“激励机制”会让孩子以后更愿意去努力完成任务。当孩子非常努力,甚至超越了自己原有的身体极限而达到一个目标时,大脑垂体中会分泌内啡呔,这个内啡呔很厉害,不但有止痛的作用,而且会让个体有强烈的愉悦感,所以你看到孩子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时,他是非常欢欣鼓舞的。这个时候你就要让孩子体会到完成任务,尤其是经过痛苦和努力后完成任务的那种愉悦感,这会促进孩子以后有动力去完成和挑战更难的任务。

    完成任务时得到的愉悦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遗传机制,让个体有动力在其后发生类似的行为。所以当孩子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家长如果用一个外在的刺激去吸引他,中止了这种内在的奖赏机制的话,那孩子就体会不到成功后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孩子便没法爱上学习。

    当孩子很努力地完成了一项任务后,我们一定要说:“哇,孩子,你了不起呀!这个任务不容易,但是你做到了,好棒!”这就够了。或者只是简单地说:“哇,完成的感觉真好!”让孩子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内在好处,这样他下次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被这种完成时的愉悦感、自豪感吸引而坚持把事情做完。

    自我决定的需求和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感,当孩子能够体会到这两种需求,并知道如何通过行为去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时候,他就会有内在的学习动力。

    心锚法·如何让成功经验在心里打上烙印

    人类都有这样的天性,对不喜欢的事,尤其是危险的、恐怖的事,基本上一次就能记住。

    一件事情如果跟一个强烈的负面情绪建立联结,那么这件事就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害怕或讨厌。

    如果让一件事跟快乐的情绪建立联结,那孩子看到这件事就会有喜悦的情绪。

    心理学上把这种事件与情绪建立联结,通过事件可以唤醒情绪的方法叫作心锚法。

    第一种方法:“触景生情”

    要想避免学习行为跟坏的情绪建立联结,就要让学习行为跟好的情绪建立联结。比如孩子坐在桌前学习的时候,如果我们总是坐在旁边对孩子批评、指责,让他内心产生愧疚或者害怕、厌烦的情绪,多次以后,坐在桌前学习就和这种负面情绪建立了稳固的联结。以后孩子一坐在桌前学习,他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估计家长没开始批评、责骂,他就已经体会到了那种厌烦、害怕的情绪而无法学习。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去指责他,如果真的需要跟他讲道理,也要在学习之前或者学习之后,当心情平静的时候和他一起找办法。怎样建立好的联结呢?比如今天孩子学习很投入,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走过去,跟孩子说:“你学得很用心,一会儿做完这部分题就出来,妈妈买了水果给你吃。”刚才孩子体会到了什么?他体会到了那种轻松的心境和对他温暖的爱。

    第二种方法:锚定成功体验

    比如孩子在运动会200米的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他觉得这个成功与自己的努力练习是分不开的,当他内心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力量时,我们要通过语言或者一个动作把这个力量感锚定住。我们可以握紧右拳,对孩子坚定地说:“耶!”每一次孩子取得成功、体验到力量感时,我们都可以握紧右拳,用坚定的语气说:“耶!”那这个心锚就设定了。下一次当孩子面对困难,觉得不能再前进一步时,我们可以先跟他回顾他上一次取得成功的过程,然后握紧右拳,对他坚定地说:“耶!”这样,孩子的内心立刻就会调动起那个强大的力量感,他就会有信心、有力量去克服困难。在孩子成功时,通过一个典型的动作,就为他的成功体验设定了一个心锚,下次遇到困难时,通过这个动作就会调动出成功体验,获得力量和信心。

    第四章 自控力
    意志力·为什么孩子不能自控

    那些让我们失控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特点:符合我们的本能

    动物还有一种天性,喜欢和同伴在一起嬉戏。孩子也一样,每次当孩子和小伙伴一块儿去玩水的时候,他们太开心了,一起在水里打闹、扑腾,玩半天都不累,不需要控制。但是如果你让他为了锻炼身体或练习技术去50米的泳池里游上三个来回,孩子会很难做到,因为这个不是本能行为。所以,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祖先给了我们本事让我们快速去做符合本能的事情,在这些事情的学习上孩子不需要自控也很容易做到。

    为什么成年人常常能做到自我控制?有三个原因。

    一是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额叶的抑制功能增强了,所以能够对不想做的事情进行有效的抑制,保证了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行为上。

    二是成年人的语言能力已发展成熟,能够通过语言对行为的目的进行整理和不断提醒,并且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语言进行自我调节。

    三是成年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多次进行自我控制的练习,具备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体会到了自我控制的好处,所以成年人能够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进行自我控制。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习时坐得住

    延迟满足能力不是简单的忍耐,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权衡,即我知道我坚持了,在后面将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坚毅·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意志

    自控力是有限的资源,消耗后会产生资源不足。一个孩子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自控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而提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植入这个咬牙坚持后自控力可以增长的观念,让孩子咬牙坚持完成一个小任务时体会到喜悦,也在后面的任务中体会到自己的自控力越来越强大的感受,让孩子的意志力、自控力像肌肉一样不断得到锻炼。孩子以后不但不怕,而且会乐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成长中形成坚毅的品格。

    暂停法·让孩子的心思回到学习上

    自我控制需要大脑神经的“加油”和“刹车”功能共同作用。

    第五章 情绪管理
    积极情绪

    我们应该如何去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转换身份

    把自己从父母的角色中抽身出来,“把他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教育者。当我们以妈妈的身份陪学的时候,会有很强的投入感,这时面对孩子不学习就会着急、上火,情绪脑会占据上风,要知道情绪脑是先反应后思考的,所以妈妈会忍不住发火,让孩子也跟着陷入消极情绪中没法学习。

    方法二:记感恩日记

    我们和孩子分别说三件今天发生的好玩的事,或者有趣的事,或者别人帮自己做了什么让我们觉得很感激的事,用一个本子把它记下来。

    方法三:心锚法

    要避免将学习行为与坏情绪建立联结,要让学习行为与好情绪建立联结。我们不要在孩子发脾气或者难受的时候去说他发脾气不好,磨蹭不好。我们提醒他要调整好心情没有用,因为孩子还没有很强的调节能力,他真的做不到。我们要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将那个好心情标记保留下来,通过心锚在后面运用和调动。比如告诉孩子,在学习状态很好、很投入、做完作业很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握紧拳头向下一振说:“全神贯注,就是学得快!”下次他一坐在这儿学习的时候,就跟他一起用同样的动作,说:“全神贯注,就是学得快!”这样就把这种心情调动回来了,孩子就能有好的心情来学习。

    我们常常说学习要“刻苦”,实际上光有刻苦精神还不够,还需要激发积极的情绪,调动孩子最大的学习潜能。

    心流·孩子有挫败感,怎么办

    挫败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情感,是我们很渴望得到一个结果或一种状态,但却没能得到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当我们去对这份挫败感进行分析时,一定能够找到这个挫败感下面藏着的“渴望得到”的力量。

    “心流”是指那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跨越挫折是心流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挫折感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压制和掩盖它,还要去认同它,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方法去克服,才能体会到全然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在完成任务时体验到征服感,形成真正的信心。急于缓和挫折,未到时机就解除焦虑和逃避巨大挑战都会妨碍心流的产生。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和挫折感相处?先谈情,再说爱,最后讲理。

    “先谈情”,就是认同当前的情绪,共情。

    不要急于去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当孩子的这种情绪被接纳,得以表达后,就会慢慢平复下来(情绪是流动性的),这时——就像那个演讲被淘汰的孩子,她的内心想要讲得更好的决心才会开始冒出来起作用。

    “再说爱”,这就是要让孩子看到内在的力量和以往成功的经验,来让自我的能量变强大。

    “最后讲理”,要找到原因,找到方法。

    抗逆力·把错误逆变为学习机会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自然界中的河流都是弯曲的,当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些障碍无法逾越时它就会绕道而行。

    人生也一样,每一个障碍和每一段弯路对我们的人生也都有着重要意义。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波峰和波谷,一个波谷的负面经验,都能够挖深生命的河床,让生命容纳更充沛的水流,让人生之河变得更宽广。

    在整个童年时期,影响抗逆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父母的支持。

    很多家长问我:“孩子为什么犯了错不肯承认,非要撒谎?”孩子撒谎一定是因为他的观念中认为“错误是不可饶恕的”。如果错误不可饶恕,无法弥补,那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通过撒谎来表明自己没有犯错,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免受批评、指责和嘲笑。但如果我们能从一个小的错误出发对他进行认知引导,让他知道错误的意义,那孩子就不再怕犯错。他会真诚地说:“妈妈,今天我犯了一个错,对这个错误我是这么分析的,我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启示……”

    要想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不是要在生活中有意地制造困难、创造挫折来让孩子面对,而是抓住生活中一个个小的错误,对孩子进行认知引导,让他看到错误的意义,帮他找到方法去解决困难,弥补错误,孩子内在的抗逆力就会得到激发,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自主性·放弃威胁,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父母从小就告诉孩子,只有学习好才重要,别的都不重要,那就麻烦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如果成绩下滑,在学习中找不到意义时,在生活中也会感觉不到意义,因为从小他就知道“只有学习有意义,别的事没有意义”,这时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感觉没有意义,就会成为那种“空心人”,什么都不渴望,什么都不想做。到那时我们再去说“你如果不学习,也不要天天在家玩游戏,哪怕你出去跑跑步,和朋友玩玩也行呀”,就已经晚了。他从小就觉得这些没有意义,现在也不会有这些需求了。所以不要只说学习重要,要让孩子看到人生的多元性,在多元化的生活中体会投入感和胜任感,他才能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情绪调节·如何应对考前焦虑

    考试的意义是什么?

    考试的第一个意义是对以往学习的反馈。通过考试可以看到孩子哪里学得好,哪里还有弱项,让我们把弱项找到。

    考试的第二个意义是刻意练习考试技能。

    我们要引导孩子建立对考试的合理观念,把考试看成是平时学习的反馈,通过考试找出知识漏洞、方法漏洞和考试技能漏洞,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提升;把考试技能看成是可培养、可成长的能力,在每一次考试中不断练习。通过这两个方法正确认识考试,将考试中的焦虑水平调动到最佳唤醒水平,促进学习,取得好成绩。

    第六章 用对方法——让孩子自主学习
    启动原则·20秒内,让孩子立刻行动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快速开始,就要将它启动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比如要想培养阅读习惯,我们就要先选中一本很想看的书,然后放在桌子上或沙发边,让我们一坐在那儿“顺手”就能拿起这本书看,如果能做到“顺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选择,那么读书这件事就变得特别容易了。

    怎样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容易开始呢?如果孩子回到家,发现有一大堆作业,压力很大,怎么都不想进入状态,这时孩子就会逃避,不愿意启动。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是列任务清单,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二是把一系列事情变成行为习惯,形成动力定型。

    清单法·不再为作业纠缠

    清单法把孩子的大脑从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拯救出来,集中精力去一项一项地完成作业。

    第七章 有效反馈
    鼓励三步法·从行为到品质,再到未来

    鼓励三步法:要先夸具体行为;然后从行为中抽取出品质或能力;最后将这种行为品质或能力迁移到未来的行为中。也就是从行为到品质,再从品质到未来。

    首先,从行为到品质。比如,今天孩子应用题都做对了,家长就不能直接夸:“孩子你好认真,全做对了,太棒了!”这个“认真”是一个品质,直接夸品质没用,这种夸法除了让孩子一时比较高兴外,对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其次,从品质到未来。夸完具体行为并延展到本质后,要接着说:“你很认真,你掌握了这种认真读题和检查的方法,那么以后再做应用题一定能做对。”看,把这个方法迁移到未来做应用题中了,就可以让孩子心中有愿景,下一次会更认真。

    模仿卓越·怎样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

    很多家长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是希望他能够学到别的孩子的优点。但是这种夸奖不但没有起作用,反倒让孩子厌烦。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仇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效批评·你知道如何批评吗

    我们到底要怎样批评才有用,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有效的批评要用到两个方法。

    方法一:对事,不对人。

    如果孩子写作业写得很潦草,我们要怎么说?可不可以拿起作业,说“唉,你看你这个字都写歪了,你怎么这么马虎”?这么说不行。当我们频繁地用“你”这个称呼,而且用到“马虎”这样的对个人品质进行评价的词,孩子什么感受?他会觉得受到了攻击,你举起了矛,他就会下意识地用盾来抵挡。所以这时,我们先要调整方向,两个人一起面向作业,说:“我们来看看刚才的这份作业。这个字中线没有压准,这个捺短了,让整个字的重心不够稳。来,把这俩字改一下,看看怎么让它们的结构变得更稳定,字更漂亮。”这样,家长和孩子是一伙儿的,一起要对付的是作业,家长没有用矛指向孩子,孩子也就不用竖起盾,而是去想怎么把这个字改得更好。这就是有效批评的第一个方法:对事不对人。

    方法二:用否定词暗含正面含义。

    孩子这次成绩考得不好,我们不要直接说“你考得很差”。

    要把“很差”转化成“不够理想”。要跟孩子说:“孩子,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如果考试前再多一点针对性复习,就会考得更理想,我相信你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孩子听不懂“不”字,那他听到的是什么?他听到妈妈希望他成绩“理想”,孩子听懂了你的期望,而且也明白了下次该怎么做。

    有效批评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对事不对人,不能说“你怎么做得这么差”,而要换成“我们看看,哪儿做得不够好,如何把它改得更好”,或者“我们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怎么去把问题解决了”。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用“我们”来开头,说具体的问题怎么改进,让孩子放下盾,主动去找办法。有效批评的第二个方法是用否定词暗含正面含义,利用大脑听不懂“不”字的特点,将“很差”转化成“不够理想”,将“潦草”转化成“不够整齐”,让孩子听懂父母的期望和建议,积极地解决问题。

    第八章 智慧管教——与孩子共同成长
    共情·用共情说服孩子

    如果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的孩子把同学打伤了,人家头上起了一个大包,孩子还拒绝道歉。你要怎么跟孩子交流?

    共情就是带着关爱和好奇去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所以,她让自己先平静下来,说:“儿子,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说你把亮亮打伤了。我知道你俩平时关系特别好,妈妈想你那样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对吗?”

    这句“我想你那样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是我们亲子共情中最常用的一句话。她儿子一听到这句话,刚才那种倔强的神情一下就放松下来,说出了事情经过:“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我没有听清老师问的问题,所以我站起来答错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就觉得很丢人、很郁闷,下课后亮亮非拉我出去打水,我不肯去,他就说我‘干吗跟个大姑娘似的’,气得我就推了他一下,没想到他就摔倒了,磕在了桌角上。”

    听到这儿,妈妈就理解了儿子为什么去推朋友。是他自己觉得课堂上出了丑,正郁闷,朋友本想安慰他,可是方法不太好,一句“干吗跟个大姑娘似的”如同火上浇油,让他彻底怒了。所以,这时妈妈就能理解孩子当时的感情了,之后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体会他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

    共情的重点是比孩子看远一步,看到他情绪的复杂性和两面性。

    如果孩子不能学习理解别人的情绪,他的情商会很低。

    共情的时候主要的是先去觉察和理解孩子,用语言表达清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认同。情绪被认同、被看到后,才会慢慢平复下来,开始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共情完了,真正的教育才刚开始,这时要让孩子诚实地面对整个事情,看到情绪的多面性、复杂性,看到孩子情绪中的正面的力量,想要改变的力量,然后引导孩子去采取更好的行为,这才是真的共情。共情会让孩子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不断健康成长。

    父母情绪·怎样面对陪读中的挫败感

    工作和生活中越觉得挫败,在陪孩子学习时就会越容易发火。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是投入,有掌控感,在陪孩子学习时越能沉下心来,积极面对。

    当陪孩子学习,火气已经堵在胸口时,我们一定要去觉察内心的情绪,我们真的只是因为孩子学习磨蹭而愤怒吗?不是!在愤怒下面还有着一层很重要的情绪:挫败感。就是“我觉得我做不到、我管不好孩子、我没有办法让他高效率学习”。面对这种挫败感时我们会努力想办法去控制,教导他、责骂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孩子去写。可是都没有用,孩子不会因为我们的着急、发火有所改变。这种失控感就会让我们觉得更挫败,更想发火。

    陪学中的挫败感是一种会不断累积的情绪。如果这种失控的事不是出现在孩子身上,而是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呢?当我们自己的一些事情让自己觉得很挫败、很沮丧,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办法去控制,比如,让自己更勤奋一点,投入更多的时间,也可能是在脑海中骂自己,威胁自己,告诉自己再不做就完蛋了。这些严苛的方法放到自己身上常常管用,当我们内心骂自己很多遍,觉得自己无能时,我们会觉得失控,内在的安全感就会动摇,这时内心就会产生反弹的力量,让我们奋起直追地把事做好。这样事情就又回到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我们的安全感才会回来。所以每次失控时,我们都会用这些严苛方法来跟自己对话。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我们把以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放到孩子身上,突然间不管用了。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那么重视、那么用心,可是孩子学习的情况不能由我们来控制:他写得慢,越提醒他越慢;我们希望他学习时集中注意力,他偏偏做不到;我们用了很多时间陪伴他学习,希望他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可是往往不尽如人意。面对这些不能控制的情况,我们内心的安全感会被冲击。这时候,很多人的感觉不只是“孩子不行”,而是觉得自己也不行,自己无能,从而产生挫败的情绪。

    很麻烦的是,在人类所有的记忆中,情绪记忆是一种最稳定、最深刻的记忆,它很容易被再次激活。当我们在陪学中产生挫败的情绪时,它包含的往往不只是这一次冲突中的情绪,还会激活和联结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痛苦感和无能感。所以我们行为上是在骂孩子,跟孩子生气,但实际在内心里会骂自己,是在跟自己生气。

    怎样才能从这种沮丧和挫败的情绪中走出来呢?我们要自己去觉察自己,看清楚在失控中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当我们看清楚了:现在这种情况是我没法控制的,这让我有点沮丧,有点挫败的感受。那后面才会问自己:我到底想控制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要一直接着向下问,一直问到最核心的期望。

    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孩子“自信、有能力”,而不只是“高效率”。这时我们才会问自己:我对他发火,我指责他,我打他,能够让他更自信、更有能力吗?哪些时候行,哪些时候不行?如果以前的方法是让孩子觉得愧疚和自卑,那是不是背道而驰了?这时还要问自己:我要怎么表扬和批评,甚至怎么去打他,才能够让孩子明白我内心对他的期望,让孩子努力去达成这种期望,让他达成时内心觉得自豪、自信又有能力,而不是愧疚和自卑?

    管好“能管的”,接受“不能管的”,分清这两者。家长一定不要迷失在失控的挫败情绪中。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学习能力的最重要阶段,孩子的学习不是天生就会的,我们一定要给他支持,搭建好阶梯,让孩子在这个支持体系中更好地让自己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管。但是,只有我们内在有觉察,清楚自己的目的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哪些能控制,哪些不能控制。

    当我们因为孩子的学习而恼火时,不能陷入这种情绪之中无法自拔,用那种最原始的、最粗暴的方法去对待孩子。要清楚地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一定是跳出这种情绪,去自我觉察,看看我们失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内心想得到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有自信、有能力的孩子?这才是追随内心的、有目的的教育。

    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甚至是破茧重生。如果生活中我们对自己不够温柔,一直严苛地对自己,我们内在的自我是不知道去反抗的,因为我们从小就适应这种模式。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个敢于反抗我们的孩子,我们就知道我们的严苛,他不喜欢;我们粗暴地唠叨,他不喜欢,那就一定要找到他喜欢的、对他有效的方式去对待他。

    映射·你一说孩子,他就怼你,怎么办

    坚持界限时要做到“温柔地坚持”。当孩子怼我们时,我们不能情绪化地怼回去,而是要“温柔地坚持”。

    “温柔”对应的是映射情感,是敏感地看到孩子的需求,映射给孩子让他自己看到,并且帮助孩子找到办法,去满足他内心的需要。而“坚持”对应的就是界限,这个界限是事件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你对他的期望与要求,不能跨过。

    夫妻沟通·父母在管教中有冲突,怎么办

    在丈夫和妻子的观念中,有两个执念一定要破除。

    第一个执念是“我对,你错”。

    第二个执念是“你应该了解我的想法,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

    转换信念·解决隔代教养中的冲突

    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往往会与我们的发生冲突,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这个时候我们到底要怎么跟长辈交流,才能影响到长辈,让长辈的教育理念也进行认知升级?

    有三种方法。

    第一,对长辈的教育行为进行补偿性或创新性的解读。奶奶夸孩子“聪明”,妈妈觉得这样夸不合适,那可以对“聪明”这个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比如刚才奶奶说“我大孙子真棒,真聪明”。妈妈可以在旁边补充,顺着奶奶的话来接着说:“是的,亮亮这学期每天都做50道口算题,开始算得还没这么快,现在算得又快又准了。”然后转小声音偷偷地说:“妈,这孩子真的聪明,他特别能琢磨,他能够自己把口算的算法用到这个买菜算账里面。钱和口算不完全一样,它有元角分呀,可是这孩子转换得特别快,我都不知道他咋做到的。”你们在小声说话,孩子听到没?全听着呢,跟他自己有关的信息,他会竖着耳朵听。这孩子听到了,心里就明白奶奶夸自己聪明,妈妈也说自己聪明,他内心对自己的能力就很确定,夸聪明能让他自信也很好呀。但是,这时“聪明”的含义不再只是天生的能力水平了,而是变得深刻化了,变得不一样了。“聪明”的含义变成我每天坚持做练习,把口算做得又快又好;我还特别能琢磨,能把口算中的算法变成元角分的转换。那这个“聪明”的含义就不再是表现性目标:“我棒”或者“我不棒”,而是变成一个能成长的、可掌控性的目标,是我可以做哪些事情能够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个聪明就是可以通过孩子的努力去获得的能力。所以当长辈的管教方法不合理时,我们一定要用合理的方法去解释长辈的语言和行为,让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理念去领会里面的道理。

    第二,面对双方观念冲突时,要看懂观念的内涵,找到共同点。不要一看到长辈的管理理念和我们自己的不一样,就要立刻分清谁对谁错。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中间的差别,有时不一样的要求反倒能够让孩子对规则有更好的理解,更有弹性。比如,我家孩子4岁时,奶奶来北京,带她在小区里玩。玩了半天回来,奶奶跟我们说:“这孩子一出门就乱跑,追都追不上,叫她也不听,你们可得说说她呀。”奶奶的话表面上听起来是唠叨孩子不听话,唠叨我们的管教不到位,可是用心听就明白,这是奶奶带孩子的安全界线和我们的不一样。她对安全的要求是孩子要在自己的视线中,寸步不离,保证安全;而我们对孩子安全的要求是,你在这个区域里随便玩,只要别擅自离开这个区域就行,如果要转移到下一个区域要过来告诉我,然后就可以自己先撒腿跑过去,我们会慢慢跟过来。这两条界线画得不一样,奶奶的紧,我们的松,要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跟奶奶讲,让她改改观念,多给孩子一些自由?不要!那样会让奶奶跟不上孩子时,心里很紧张。所以我要回应奶奶:“是,她现在跑得很快,一转眼就跑远了,您一直追她,是不是很累?”这时再转过来跟孩子说:“孩子,奶奶带你出去很注意你的安全,要保证你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才能放心。奶奶年龄大,走不快,下次你跟奶奶在一起时要放慢速度,等着奶奶,保证她能看到你才行。”这样孩子就懂了,“安全”是全家人对我的一致要求,但是我跟奶奶在一起时的原则和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是不一样的,得区别对待。

    第三,在必须要统一观念的事情上,通过探求共同目的达成观念的一致。

    第九章 积极性格
    拓展性思考·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要想让孩子输得起,就需要通过拓展性的提问让孩子思考输与赢的意义。当孩子赢了的时候,不要指向结果地去夸他真棒、真厉害,而是要问:哪一着儿让你赢的?这着儿下次还能用不?你有什么进步?对方输在哪儿,你怎么吸取他的教训?如果输了,那更要问:刚才哪一步出错了?哪些问题没想到?下次可以怎么改?对方是如何赢的,怎么能把那种方法学过来?通过拓展性的提问和思考,孩子会慢慢地形成一个理念:胜败乃兵家常事。在赢中我有收获,我能成长;在输中我也有收获,我也能成长。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不执着于输赢,形成成长性的输赢观。

    开放·嫉妒也是成长的力量

    孩子通常对什么人的嫉妒最强?就是那些和他相似的人,尤其是他的朋友和同伴,因为彼此之间有可比性。这时要让他看到他和人家有哪些地方相似,找到相似之处就表明他已经有了哪些成功的基础,这会让孩子有信心去提升,然后再看目前跟人家比差在哪点上,把这一点找到,孩子才能化嫉妒为动力,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

  • 原来这才是白领生活

    作者:鸳纯水 发布时间:2008-09-11 16:55:04

    说起这本明显已经泛黄的书,还真是有段历史了的呢。应该是大二那年即2004年,估计那时候一心扑在读书社上面了,没看,慢慢地也就把它遗忘了。2008年的某天回学校看望鸭子,在她的书架上面发现了很多很眼熟的书,原来都是我的。呵呵,所以毕业一年后我还要千辛万苦地从学校背书出来。

    可怜的《MOON》,到了407之后又很快地被我遗忘了。直到被600挖走看了之后非得跟我交流心得,我弱弱地说我还米有看过,被暴打兼鄙视。我不得不开始看它。小菜一碟,一个半小说看完。

    我想600能够发出RT的感慨,完全是因为她们能够说出国旅游就出国旅游了吧。其实想想,这归根结底是因为钱的问题。就像我们现在不做月光美少女已经很好了,所以能请半天假决不请一天假。在这个从来不按国家规定放假的公司里,能出去玩的机会太少了。

    不过我想,总有一天我们是可以出去的呢。600,你听到了嘛?!不敢当着你的面说啊,怕你又要发牢骚半天哦。西藏要去的,三亚要去的,云南也是要去的,今后还要去马尔代夫,也要去马德里。。。。三年后我们也可以满世界飞了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多(250+)
  • 体验还行(578+)
  • txt(180+)
  • 已买(505+)
  • 还行吧(416+)
  • 三星好评(153+)
  • 中评(365+)
  • 无广告(225+)
  • 书籍完整(364+)
  • 藏书馆(516+)
  • 快捷(480+)
  • 服务好(634+)
  • 内容完整(313+)

下载评价

  • 网友 濮***彤: ( 2024-12-29 07:50:3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屠***好: ( 2024-12-09 20:37:43 )

    还行吧。

  • 网友 曾***玉: ( 2025-01-08 12:25:0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詹***萍: ( 2024-12-19 01:24:3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21:44:23 )

    好棒good

  • 网友 冉***兮: ( 2024-12-24 12:53:0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颜: ( 2024-12-13 00:18:2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居***南: ( 2024-12-23 09:41:0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隗***杉: ( 2025-01-09 18:42:5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印***文: ( 2025-01-01 08:47:21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15:00:1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