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由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引发的注意力障碍、道德恐慌、焦虑与抑郁、社会交往异化等社会现象为研究背景,对两岸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焦虑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建构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测评体系,探究两岸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现况、成因及影响,并基于研究发现初步提出社交媒体使用焦虑预防及治疗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素养、促进两岸青年健康的文化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侧面推进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并积极促进两岸青年文化传播生态的建构效能。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概述
第一节 社交媒体的定义与发展简史
第二节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症状表征与诊断
第三章 大陆地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一节 大陆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
第二节 裂变、反噬与迷失:“玩乐劳动”视角下青年社交媒介使用异化研究
第三节 社交媒体时代青年拼贴文化背后的焦虑、补偿与成因:以大学生“朋克养生”现象为例
第四章 台湾地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行为及两岸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台湾地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特征与影响机制:兼与内地大学生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与“圈层化”效应研究
第三节 社交媒介时代两岸青年“丧系”文化的多元意义解读:以“小确幸”与“小确丧”为例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胡冰,甘肃省兰州市人,传播学博士,华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广告学、媒介文化研究等。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5项,发表论文多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以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由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引发的注意力障碍、道德恐慌、焦虑与抑郁、社会交往异化等社会现象为研究背景,对两岸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焦虑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建构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测评体系,探究两岸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现况、成因及影响,并基于研究发现初步提出社交媒体使用焦虑预防及治疗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素养、促进两岸青年健康的文化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侧面推进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并积极促进两岸青年文化传播生态的建构效能。
精彩短评:
作者:小澪 发布时间:2017-09-06 17:58:08
有几篇还不错,不过多半是博客和另一本书里的内容
作者:小毛宸 发布时间:2011-11-13 22:10:31
古代科技说明文啊....真尼玛难读...
作者:水草女 发布时间:2022-01-26 16:11:26
记录和孩子一起的亲子阅读
作者:o(* ̄▽ ̄*)o 发布时间:2019-06-22 17:00:05
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推荐给我的,说老师就是这本书就像一个神迹一样出现在了我家的书架上,真的特别好看,里面有一些话,就是能戳中你的内心。
作者:赈早见i 发布时间:2022-08-13 13:50:42
网络玩家=网络玩工。
作者:Lumos 发布时间:2020-02-06 21:41:29
人在历史的巨轮中渺小的犹如沙砾。有的人死于时代的巨轮下,有的人沿着巨轮留下的车辙踉踉跄跄的前行。乱世之中的安身立命普通奢求,即便寻常岁月里,历来被膜拜的神祉也未尝让老百姓好过分毫。生于最动荡的那个年代的人,再无从说起的小人物,只要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一阙活着的史诗。
深度书评:
全书笔记
作者:明鑫 发布时间:2013-05-16 17:25:57
祈望神话
这本书与其他的神话学著作不同,不再执着于神话的定义,而是重视神话的实际效用。在对一系列不同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不同的神话模式凸显出来。对于一系列的文学作品的分析也很值得借鉴,可以一再重看。
这本书反映的是心理学的必要性。与克尔凯郭尔、尼采与弗洛伊德的哲学有直接联系。
第一部分:神话学基本原理
神话的定义
神话是有别于科学的另一种叙述真理的方式。是以历史事件原貌出现的戏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神话中叙述的是历史真实,它更多的某一个时代的人对当时历史的理解与表现。],是一种使人们与现实协调的特殊途径。它指向历史,指向整体性而非特殊性。神话指向人类经验的实质,指向生活的意义。在这种整体性与历史性中,人类获得认同。[ 这代表这神话具有给予个体以认同的功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神话与艺术的区别:虽然所有的艺术中都存在神话,但是神话并不等于艺术。神话展现这一种“原始生命力”,展现人们对于宇宙、对于同伴、对于独特存在的思考与感受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具体的戏剧性的表现方式的投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无法得到揭露与表达的恐惧与愿望。[ 比如浮士德行为打消了我们自己采取统一行为的动机,这表明神话具有的共同体和沟通性的力量,也可以净化人的行为。]
比如俄狄浦斯发出追问:我到底是谁?并且反抗现实。象征着一个人寻找自我的心理模式。
神话所思考的话题也使得它具有了超越时间的永恒品质,与试验室里不断验证的科学真理不同,它是一种永恒真理。
神话使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协调一致:意识与无意识、历史与当下、个人与社会[ 这意味这神话具有给人以社群感的功能。这也是神话原型性的体现。它代表着我们对相互联系着的外在世界与内在自我进行的自我解释。当这种社群感增加的时候也代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比如以色列古代历史的进步就是“像审判自己人一样审判陌生人的孩子”。这表明着以色列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神话并且有意建构它,针对陌生人也有了同情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寻找秩序与延续性[ 神话被一代又一代人依据自己文化的新情况与新要求加以重新诠释。所以不能认为神话非死既衰。]的需要。帮助人们将意识中内生或外生的感受、情感与理念合为一体。它成为价值和伦理的基础[ 于是它支撑其我们的道德价值。通过在由内或由外进入意识状态的感知、情感与意念之间引入秩序与一致性,我们创建了神话,也就创建了道德价值。而国家与群体在一开始就为我们做过此事。],赋予生活经验以意义。
二、神话的两个特性与产生:
神话具有主观性与个体性。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神话来指导生活。当人们的头脑中发生一些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在记忆中都如揉捏粘土般不断塑造它们,最后我们就把这些事情塑造为神话。弗洛伊德的阐释是:神话是个体脱离群体心理的途径。自我意识的呈现要归功于我们以神话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范式、假设或者其他类似的概念在弗洛伊德那里就等同于某种神话学。
儿童为了理解陌生的经验,就构筑了神话。神话组织起经验。让它各归各位并得出相应的而结果。神话诞生并成长与记忆的创造过程以及心智对同意的需求。[ 很多时候,神话是儿童心智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它会使孩子们的状况优于实际的经历。具备了一种抚慰的作用。]
神话有具备统一性与延续性。荣格认为,神话是前意识心理的创造性展现,是无意识活动的不自觉表达,神话与仪式可以触及无意识的最深层面,它沟通了人类精神与自然人,成为人类意识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神话由此成为一个哲学概念,成为解释艺术与科学中创世神迹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与人类的无意识之中。]
神话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发展、改变甚至增补着。从这个意义上,记忆从来不是非个人化的,而是基于个体的意义而发挥作用的。通过神话,记忆可以将我们引向上帝。心理分析是对人类肇始就一直存在的基本人际模式的一种反映。比如俄狄浦斯情结,那是每个孩子成长必须攀登的阶梯。又比如弗洛伊德的“本能”概念。
因此,每个个体的神话模式都是传统核心神话的几个变体而已。
三、神话的作用的形式:
1、神话的感知方式:梦。
2、神话的普遍形式:出生。5~6岁对父母的俄狄浦斯式神话。要求独立。爱情与婚姻。工作的存在。死亡。
3、神话与仪式:仪式是对神话的实体呈现。二者的结合给予这个变化不居、令人沮丧的世界以稳定的支点。神话有时先于仪式,有时反是。
4、神话作用的对象:A、没有一个自我可以摆脱社会的神话。人在一个社会中实际上是沉浸在语言与伦理当中——这些组成了神话与社会的经络与血脉。无论哪个社会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因此古代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将其流放于社会之外,使其与自己的祖先、宗教与家庭、祖国分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放逐能够使部分人处于一种创造力勃发的状态,你也可以称之于一种升华状态,他们可能在独居状态中重温神话。]
B、神话主要通过家庭传递,同时家庭式我们最先熟识社会神话的所在。很多人的道德缺失实际上在于他们的神话缺失,是他们在家庭上的无家可归的状态。
5、神话的集中体现——英雄:他承载着我们的意愿、理想、希望和信仰,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神话造就的。从深层次来看,英雄就是我们创造的,因为我们认同他的所作所为。英雄主义实际上反映着我们互相认同、我们共通的情感与我们的神话。[ 因此发掘新英雄对于构筑新的神话具有重要意义。]
四、神话在心理学上的具体功能:
1、神话的还原功能:神话让我们意识到那些被压抑的、无意识的、被遗忘的担忧、愿望、恐惧及其他心理因素。
2、神话的发展功能:弗洛伊德认为,神话妙在它的模糊性上,这使它可以有被阐释的空间,可以激发新的奥秘与可能性。神话集中地体现为人类在死亡与爱两者间的矛盾,在这个悖论中,我们被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从而创造了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话展现了新的目标与新的伦理洞见与可能性。使得原本那些不存在的伟大意义迸发出来。神话是以更高层面上的整合来解决问题的。
神话有助于我们接纳过去,进而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未来。我们能够在真正接受并克服早期婴儿期的剥夺,并且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再心怀怨恨。
总之: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心理旅途。与此相伴的另一过程,是将负罪感从神经官能症的层面转化到普通、生存的层面。而且,这两种形式的焦虑均可建构性的作为意识与感知的扩展。
第二部分:美国的神话
美国的神话是他的个人主义神话。那与《人权宣言》中的内容一致,即人人来到这块土地上,依靠个人的力量,创造幸福。民主、自由都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保障。
这也使美国人称为孤独的化身。美国人似乎一直被驱赶着寻觅什么,他们甚少有休息并且真正安宁的时刻。这是由于美国人没有历史根基,缺乏神话仪式所带来的归属感与延续感。
于是没有原点的美国人,没有根基、社会联系、宗教的美国人独自离开,迫切地寻找、想要改变自己。最后只做到了表面化的改变,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他们在不断地前进中感到空虚与徒劳,他们逃避焦虑,最后却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
他们发展成了自恋型人格,只关注自身的欲望,希望即时的满足。他们追求性、毒品与金钱。但是这种满足不会带来真正的宁静,于是他们越来越深的陷入不断寻找的焦虑中。在这种焦虑中,情感的正常表达渠道被阻塞,无法与人组成良好的社会联系。成为普遍的抑郁。
终于,他们变得矛盾重重,抑郁孤独。外表看起来独立自主,实际上会将人生寄托于种种非理性的运气之中。
这种希望感官立刻的满足无可避免的与金钱结合在一起,时代风潮、加尔文主义将个人主义与金钱结合起来。人们追寻的价值等于钱,彩票与赌博等盛行。这代表着人们并不注重实质生产力的提高而是执迷于财富。
盖茨比的神话就代表着美国人,相信金钱的力量。他追求不可能的爱情,但是金钱已经侵蚀了他的一切。他不会与人结成正常充满爱意的关系,也不能理解爱。他以为金钱一切都可以买到,甚至想要黛西忘掉过去。最后失意而死。
最后解决美国人问题的应该是西西弗斯神话,人生必须要承认失败,人生就是不断徒劳的努力。我们必定拥有一个令人的过去与最后的死亡。我们一遍遍想要破除这个困局,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结局与过去一切抛掉去把握现在,人生此刻的愉悦与宁静。进步或者没有进步,有没有别人的陪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生命最后是虚无。只要此时,你抓住自己与生活,就会有平静与愉悦。[ 比如,培尔金特:
他显示出一个标准的现代男人的困境。有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过去,他的母亲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成为他充满人性的爱的来源。他充满梦想,虚张声势。但是绝不只是做白日梦而已。他永远在奋斗,在路上。他不是没有才敢,但是他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只是一个印象,无法落到实处。
他的本质与自恋主义人格一样,只关注自己的欲望,而不断地行进,想尽一切方法成功。所以,他当上山妖王是依靠与女人的关系。他正常的情感途径被阻塞,于是只好通过与女人通奸来获得成就感。实际上被女人控制。他无法与女人结成稳定的联系,害怕她们看穿自己的内心后轻视自己,于是不断地换人。 但是最后,他还是无法纯粹做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妖,因为那是一个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没有世界与爱的自我。这实际只是一个在意愿层面努力形成的自我,自我封闭,缺乏意志、决断与责任。
他避免承诺,不敢把自己付出去来换得真爱。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希望摆脱母亲的孩子,但是又无法真正摆脱母亲。他的自由是以家作为基准的,正是一个强有力的存在使他敢于胡闹,正像一个孩子。他显示着自己的情感,但是没有情感。他渴望依赖,但是又不愿依赖,无力依赖。
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只是一张白纸,“想入非非,弥天大谎”。他渴望一切,但是又不敢付出。他是自我空虚的极致。
在绝望中,当他看到别人的幸福时,第一次感受到了嫉妒。这是一切的起点。它反映了自我的出现,第一次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在《胡桃夹子》里面,这种怨恨与报复性的权力需要被转化成为愿望和意志,它将会建设性地帮助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及实现自己的自由和责任所必须的东西。终于,当他直面死亡时,他体会到了自己需要爱,渴望重新整合。他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去接受一段真实的关系。他曾今是一个罪人,而且用了很大力量才成为罪人。母亲的始终在场让他真正体验到爱,与她结成了稳定的联系,解放了自己。]
第三部分:西方世界的神话
这一部分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入手,分析心理治疗中的种种情况。
一、由但丁的神曲引来:
精神治疗师的性质与角色:神父、友谊与科学性质。他发挥着“在场”的作用,这一“在场”有时被称作共情,或就是简单的关系。
心理治疗的过程:是穿越一个人病态的过去,向健康前进的行动。
A、精神治疗的宗教性与友谊性。患者会问:为什么是我遭遇这一精神问题。他问:你是明智的,你必能更好地理解我说的理由。这就是移情作用,表明他将情感移到治疗师身上。心理学家一定不能从病人的手中夺走至关重要的主动性,尤其是在治疗的初始。
治疗师回答:我是悬在半空中的幽魂中的一个。这就是共情。治疗师不必去安慰患者,也不必讲述自己的问题,只需要了解这一普遍的人性即可。与病人最好的交流是通过手势与态度,而非道德说教。
向导需要明白,治疗师与患者不能持有相互矛盾的目的,也不能共享根本不同的文化的神话。治疗师要是隐喻性的主人,提供的神话要具有稳定性,也可以被双方吸收。治疗师必须仍然得是一位谦逊的朋友,一个可信任的人。
我们需要安慰,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治疗的主动性交给患者,“我很高兴和你一起工作。” 在地狱的前厅,首先是机会主义者的悲哀。这些机会主义者没有任何立场,所以他们没有被给予任何地盘。这些人既不善良也不邪恶,就好像没有生活过。
在地狱的幽魂受难不会带来任何改变。炼狱中是净化心灵的手段。最后到达天堂。这就是精神治疗的过程。
B、维吉尔代表的理性,这种理性不是科学带来的工具理性,而是生活中广泛的范畴,在其中人们反思或者停下来质疑经验的意义,尤其是苦难的意义。最后罪孽的所有概念都被净化了。
C、最后的向导的角色是启示和直觉。用心灵感受真正的道德信念。到达真正生活的彼岸。在这里,他首先遇见一位女性。女性是共同体的象征,是母爱,是强有力的社会联系。
一个(女)人的诞生——《睡美人》的神话模式[ 神话与童话的区别:童话是我们在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神话,比如伊甸园里的亚当与夏娃。神话给童话加上了存在性的维度。神话要求我们面对的命运、死亡、爱与欢乐。神话加入了普遍性的思维。
当然,在《睡美人》这个童话中,我们仍要贯入某些人类的奋斗和意识再来审视。]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睡美人的童话标志一个女性的生理成长。被针扎象征着月经初潮,然后进入漫长的等待期,直到真正成熟。
1、在心理学上,睡美人的等待可以解读为创造性的梦想过程。被动也可以带来积极的功能,这也是转型的方法。她首先有一个愿望,然后有了女巫师的祝福,她们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女性角色。
小女孩认同了她们但是也必须超越她们,每个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存在,进而超越它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意识维度,就必须越过这生物性纽带。
她沉睡的时候,那些男人的到来可认为作蓄意的违抗。当枯草全部变为花朵,女孩子内在成熟,终于接纳了她的第一个男人。
这种等待也可看做绝望地《等待戈多》。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在场”,是否意识
到了自我的存在,上帝的存在与他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与尼采是先知,他们看到了自己与生活的疏远,自身已经变得枯燥、空虚、无力这一事实。海格尔德意识到了上帝之死,并且他生活在清醒之中,意识到这一在场的迷失。
自我的诞生和发展在一个人际的领域里发生,也可以在书籍、艺术与上帝间发生。
所以我们成长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在场。明白自己等待的是什么,对自己等待的理想等等负有责任。历经绝望的时期以等待孕育期的出现,而那孕育将会带领我们实现更高的层次,即凯罗斯。而非盲目地等待一个人来解救你。这只会增加人的焦虑,希望通过欲望的饱食来缓解。最后导致自我毁灭与空虚。[ 《荒原》中的女人就是如此,她在焦虑地等待,只好通过性的满足来麻醉自己。又比如培尔金特的性就是汉武意义的在场,反而成为了用来避免自我的其他层面的唤醒,避免面对关系的意义。]
三、个人主义的出现与毁灭——从三位浮士德谈起
1、马洛的浮士德[ 马洛在这部戏剧里表现的是每一位观众心中都存在并与之进行了斗争的各种欲望。他刻画这些精神上的怀疑与冲突,文艺复兴带来的机遇与邪恶在每一位观众身上都存在。在戏剧中,观众净化了自己的情感,得以避免浮士德时的欲望。]是个人的觉醒。它表现出当新的知识——“魔法”出现后,中世纪人们的心理。一方面,人们想要掌握它,知识带给他们极大的权利感。但是又感到自己将灵魂出卖给了路西法,人不应该有肉体上的快感与寻求知识。给他们造成了恐惧。
浮士德否定上帝,将自己置于上帝的背面。被自己的意念、获得上帝般控制的欲望而不仅仅是他的行为抛弃。[ 愿望而不仅仅是行动也是神经官能证的诱因。]在这一竞争中,他探索科学的自由,并且身上还希望拥有教会的绝对权威。
浮士德是逐渐涌起的父权制的代表,他渴望权力,以此为动机去对待这个世界,当他没有仁慈的时候,就无法去爱。[ 从这里我们可以与中世纪《神曲》中产生对比。在但丁那里,爱即仁慈,爱与天堂相连,是上帝的福佑。]甚至用权力买到性爱。[ 最后马洛的浮士德失败了,这是因为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样一种人的骄傲。当浮士德真正觉知自己的处境、关照自身时,他对骄傲的罪恶感令他陷入精神痛苦,最后毁灭了自己。]
歌德的浮士德反映个人独立后对于个人主义的质疑。个人主义意味着实现人生价值,人类学习着认识他们最为丰富的独特能力,并由此掌握生活并且活得更丰富。我们相信,进步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并且这一进步会有益于人性的发展。
这个时代的人极少平静地安于现状,总是在努力奋斗,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任务并把这个过程称为进步。[ 浮士德思考“太初有为”实质上把行动本身作为最终的结论。]我们信奉永远在路上。[ 通过歌德及那个时代的诸多阐述,康德、独立宣言等等,都在用特殊的方式阐释邪恶。人们不敢直接说自己渴望金钱与成功。经过这些阐释邪恶最后成为良善。]
在马洛的神话中人希望掌握至高的权力而不能,导致他的悲剧。但是在歌德的时代,人已经掌握了至高的权力。这种绝对父权制权力使得女性成为形式,与之相伴的工业主义的分
工使得性仅仅成为工具而非爱的载体。这使得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与矛盾之中。[ 所以最后歌德笔下浮士德的结局是女性带领他进入天堂。]同时,工业主要给就有伦理与幸福的破坏也令那个时代的人陷入迷思。
3、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反映的是二十世纪绝对的个人主义带来的毁灭。在20世纪,连艺术都已经变得庸俗,艺术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不能带来人的救赎。[ 曼认为,创造力因患病而得到极大的发展,疾病是一个有创造力改变形式的过程,他/她从无定形的状态中创造出新的形式。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正处于这个过程的中间位置,还没有找到一次新的文艺复兴,通过艺术的治愈性找到创造健康的方式。]
四、撒旦神话对心理学的意义
艺术家意识到了撒旦的存在,随后陷入了与撒旦的搏击与最后的否定中。在这一拉锯的过程中,创造力被激发,于是伟大的作品创造出来了。
让爱延续的力量
1、母性。父权制与工业主义使得女性被迫居于服从地位。于是在20世纪,女性希望成为男性。这是错误的,女性是生育的主体,对于不朽与永生的循环有着与生俱来的理解,凭借拥有母性的女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础性存在获得了认可。今天的女性解放以为这能够轻轻翘楚自己潜意识中的力量,如心灵感应与直觉。
2、对永恒的超越,对有限生命的达观。正因为生命短暂,我们无法实现所有我们想要完成的,这种甜蜜的忧伤才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在有限生命的瞬间寻求永恒的痕迹。在那些不朽之物突然闯入时间的瞬间,神话的两个维度诞生了。它既存在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经验中,并且也延伸到我们的世俗存在之外,给了我们一种过精神生活的能力。那些小小的蕴含永恒的生活瞬间将成为不朽的神话,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回忆都能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不胜收。这实质是对过程即进步的治愈。
3、对外太空的探索使得人类结为一体,我们要超越狭隘的国界意识,相信人类同在。
这本书中很多心理学上的原理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得来的。有很多精彩的评述摘录如下:
1、俄狄浦斯神话:俄狄浦斯神话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他寻找自我,还原自己的一生。然后是他思索自身的痛苦,然后超越他。他承认了人类的罪恶并不来自于行为,而来自与想法,所以人人都是有罪的。我们不必再自己的命运中自怨自艾,而应该去选择值得爱的事物来爱。
2、这本书中对浮士德的分析,不读原著无法确定,就此略去。
注解:1、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神话中叙述的是历史真实,它更多的某一个时代的人对当时历史的理解与表现。
2、这代表这神话具有给予个体以认同的功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3、比如浮士德行为打消了我们自己采取统一行为的动机,这表明神话具有的共同体和沟通性的力量,也可以净化人的行为。
4、这意味这神话具有给人以社群感的功能。这也是神话原型性的体现。它代表着我们对相互联系着的外在世界与内在自我进行的自我解释。当这种社群感增加的时候也代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比如以色列古代历史的进步就是“像审判自己人一样审判陌生人的孩子”。这表明着以色列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神话并且有意建构它,针对陌生人也有了同情的需求。
5、神话被一代又一代人依据自己文化的新情况与新要求加以重新诠释。所以不能认为神话非死既衰。
6、于是它支撑其我们的道德价值。通过在由内或由外进入意识状态的感知、情感与意念之间引入秩序与一致性,我们创建了神话,也就创建了道德价值。而国家与群体在一开始就为我们做过此事。
7、很多时候,神话是儿童心智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它会使孩子们的状况优于实际的经历。具备了一种抚慰的作用。
8、神话由此成为一个哲学概念,成为解释艺术与科学中创世神迹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与人类的无意识之中。
9、因此古代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将其流放于社会之外,使其与自己的祖先、宗教与家庭、祖国分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放逐能够使部分人处于一种创造力勃发的状态,你也可以称之于一种升华状态,他们可能在独居状态中重温神话。
10、因此发掘新英雄对于构筑新的神话具有重要意义。
11、比如,培尔金特:
他显示出一个标准的现代男人的困境。有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过去,他的母亲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成为他充满人性的爱的来源。他充满梦想,虚张声势。但是绝不只是做白日梦而已。他永远在奋斗,在路上。他不是没有才敢,但是他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只是一个印象,无法落到实处。
他的本质与自恋主义人格一样,只关注自己的欲望,而不断地行进,想尽一切方法成功。所以,他当上山妖王是依靠与女人的关系。他正常的情感途径被阻塞,于是只好通过与女人通奸来获得成就感。实际上被女人控制。他无法与女人结成稳定的联系,害怕她们看穿自己的内心后轻视自己,于是不断地换人。 但是最后,他还是无法纯粹做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妖,因为那是一个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没有世界与爱的自我。这实际只是一个在意愿层面努力形成的自我,自我封闭,缺乏意志、决断与责任。
他避免承诺,不敢把自己付出去来换得真爱。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希望摆脱母亲的孩子,但是又无法真正摆脱母亲。他的自由是以家作为基准的,正是一个强有力的存在使他敢于胡闹,正像一个孩子。他显示着自己的情感,但是没有情感。他渴望依赖,但是又不愿依赖,无力依赖。
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只是一张白纸,“想入非非,弥天大谎”。他渴望一切,但是又不敢付出。他是自我空虚的极致。
在绝望中,当他看到别人的幸福时,第一次感受到了嫉妒。这是一切的起点。它反映了自我的出现,第一次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在《胡桃夹子》里面,这种怨恨与报复性的权力需要被转化成为愿望和意志,它将会建设性地帮助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及实现自己的自由和责任所必须的东西。终于,当他直面死亡时,他体会到了自己需要爱,渴望重新整合。他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去接受一段真实的关系。他曾今是一个罪人,而且用了很大力量才成为罪人。母亲的始终在场让他真正体验到爱,与她结成了稳定的联系,解放了自己。
12、神话与童话的区别:童话是我们在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神话,比如伊甸园里的亚当与夏娃。神话给童话加上了存在性的维度。神话要求我们面对的命运、死亡、爱与欢乐。神话加入了普遍性的思维。
13、 当然,在《睡美人》这个童话中,我们仍要贯入某些人类的奋斗和意识再来审视。
《荒原》中的女人就是如此,她在焦虑地等待,只好通过性的满足来麻醉自己。又比如培尔金特的性就是汉武意义的在场,反而成为了用来避免自我的其他层面的唤醒,避免面对关系的意义。
14、 马洛在这部戏剧里表现的是每一位观众心中都存在并与之进行了斗争的各种欲望。他刻画这些精神上的怀疑与冲突,文艺复兴带来的机遇与邪恶在每一位观众身上都存在。在戏剧中,观众净化了自己的情感,得以避免浮士德时的欲望。
15、愿望而不仅仅是行动也是神经官能证的诱因。
16、从这里我们可以与中世纪《神曲》中产生对比。在但丁那里,爱即仁慈,爱与天堂相连,是上帝的福佑。
17、 最后马洛的浮士德失败了,这是因为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样一种人的骄傲。当浮士德真正觉知自己的处境、关照自身时,他对骄傲的罪恶感令他陷入精神痛苦,最后毁灭了自己。
18、浮士德思考“太初有为”实质上把行动本身作为最终的结论。
19、通过歌德及那个时代的诸多阐述,康德、独立宣言等等,都在用特殊的方式阐释邪恶。人们不敢直接说自己渴望金钱与成功。经过这些阐释邪恶最后成为良善。
20、所以最后歌德笔下浮士德的结局是女性带领他进入天堂。
21、曼认为,创造力因患病而得到极大的发展,疾病是一个有创造力改变形式的过程,他/她从无定形的状态中创造出新的形式。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正处于这个过程的中间位置,还没有找到一次新的文艺复兴,通过艺术的治愈性找到创造健康的方式。
两个相关豆列,是本书中分析的重要作品与参考书: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468472/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468467/
存量市场,掌握营销底层逻辑,打造新增长路径
作者:一林芳竹 发布时间:2023-10-04 12:59:02
2019年开始,人口增长乏力导致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受限;同时,大众消费能力的增长也有所放缓。当时,针对这个苗头,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和新加坡区域CEO曹虎就做出了一个论断——“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曹虎领导科特勒咨询中国团队,在市场营销战略、增长战略、品牌战略和国际市场战略领域服务了17个行业里超过120家国内外企业,曹虎善于思考总结,把诸多实战经验加以理论总结升华,汇集成书。
在2021年初,曹虎开始写作《新增长路径》,这个时间节点因为受YQ影响,除了少数几个行业,其他行业都面临着增长难题。如何解决增长问题就具有了很强的发展意义。在这本书中,作者遵循传统的科特勒营销的理念,但是又不照搬其框架,对于读者如何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传统营销的误区
传统的营销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职能部门,作者总结了营销驱动增长的三大困境。
一是营销过度部门化和职能化
企业的CEO希望CMO能够给企业带来创新的模式和显著的增长。但很多CMO在实际工作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这样的营销团队过于部门化和职能化,退化成为一个辅助部门或成本中心。
一些规模性的企业,横向的各部门之间连接有限或者没有链接,基于部门的内部视角展开工作。自然,这样工作的重心是围绕KPI和内部的优先度展开的,不是围绕顾客根本无法承担起企业增长的重任。
二是营销过度依赖短期战术手段
对CMO来说,在未来不确定性与短期的可掌控之间,自然会选择最方便、最容易被衡量的短期增长作为主要发展路径。
尤其是当今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不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概念,如果没有将战略和组织目标连接在一起,只是盲目追风地应用一些短期的技术手段,得到的结果必定是令人失望的。期望与真正实现目标之间将有很大的鸿沟。
三是营销无法直接驱动业绩增长
理解顾客、发掘顾客的新消费场景或使用场景、新的支出可能性、塑造新品牌、提升老品牌……这些事情往往都和战略思维、创新有关,而营销部门往往过度地变成了一个“执行”或远离结果绩效的部门。
曹虎博士在《新增长路径》一书中以是否需要重大投资、改变为标准,分为结构性增长和战略性增长两类五种增长路径。
2、结构性增长的三大路径—顾客、产品&渠道
什么样的增长是结构性的?
作者提出,“企业如何在不进行重大投资、不改变根本商业模式的前提下,用更好的产品组合、更佳的顾客选择、更高效的渠道杠杆实现增长。企业如何找到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实现以小资源、小资金撬动大增长。”结构性增长是由顾客、产品和渠道的优化升级以及协同匹配共同实现的。
在以往的卖方市场可以做到“一招鲜吃遍天”,一般将消费者按照传统的、抽象的性别、收入、城市、教育情况等静态指标细分和理解。
但是在今天的买方市场,供大于需,企业需要对顾客分类,一个企业的价值极大地取决于顾客构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没有顾客也就没有企业。
曹虎在《新增长路径》中洞察了消费者的五种新需求:分别是自我发展型消费:像学习、健身、美容、健康饮食等;心灵富足型消费:像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感情等;自我和解型消费:像美食、阅读、瑜伽、冥想等;家庭关爱型消费:像亲子、家庭时光、家庭保险等;居家享乐型消费:像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囤货等。
消费需求并未消失,但满足该需求的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结构性增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是产品,产品可以分为解决顾客问题的产品和创造独特体验的产品。作者将产品分为四大种类:基础产品、核心产品、增值产品和灯塔产品,并且指明了不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不同价值。
结构性增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渠道,渠道就像是一座桥梁,架在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渠道终端是消费者切身体验感受最多的环境,形成购买行为的重要触点,
过去买东西是一种经济行为,要去某个目的地购买具体的商品。今天,买东西渐渐包含了更多的娱乐、社交等行为。消费者的购物、交付和体验服务打破了以往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随时随地发生的。
所以,针对消费行为与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全真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场景融合,使消费者的生活处在一种生活场景、购物、服务、娱乐“混搭”的状态。随着时代变迁全渠道融合,打破渠道壁垒、实现价值共创,是营销结构性增长的重要方式。
就拿我们都很熟悉的零食来说,在过去,主要销售终端是商场,而现在,电商、量贩零食以及便利店已与商超并列为主要的销售渠道。
3、战略性增长的两大路径—品牌&数字化
什么是战略性增长?
“主要是通过改变企业的业务范围、商业模式或采用全新技术等手段实现增长”,战略性增长主要包括品牌和数字化两大路径。
作为消费者,人们并非完全了解关于品牌的事实,而且对品牌的认知也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品牌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
品牌其实是顾客心智当中的一系列的认知和感受。而且这种认知和感受极大地取决于顾客的身份、顾客消费的品类和产品、顾客和品牌在过去有过什么样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著名品牌专家凯文·凯勒(Kevin Keller)所讲:品牌资产就是通过一系列长期积累的营销活动,在消费者心智当中构建的品牌知识,并且由品牌知识推动的差异化行为和差异化反应。
企业的核心使命就是创造顾客,而企业创造顾客的手段就是打造强大的品牌。
针对传统营销的三大困境,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在《营销革命5.0:以人为本的技术》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5A顾客消费路径,即使用数字化把5A顾客消费路径连贯起来,并利用“以人为本”的智能技术进行实时的路径转化分析、人群资产分析和即时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形成反馈经济,更好地优化产品研发决策和营销战略投资决策。
品牌和数字化是营销驱动战略性增长的重要技术手段,品牌的打造和数字化转型都需要有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站在全局的视角来看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写在最后
原中粮集团董事长、著名企业家宁高宁在《宁高宁管理笔记》中有一句话:企业有没有变化,命运是大不相同的。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好产品、好渠道、好品牌和好模式的定义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增长新路径》一书在内容编撰上结构严谨清晰,在分析五大路径时,从基本概念的厘清、分类开始,然后指出该路径对于增长的价值,进一步拆解该路径的增长来源或机会点,在其中以案例辅助分析,指出该路径未来的趋势,最后以科特勒咨询的实战案例进行全面解析。
有理论有分析,有当下有未来,读书的时候,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悟。
企业高管可以从这本书学习从战略视角看增长的诸多路径,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去选择对应的增长路径。
企业中层可以从业务板块出发,学习对应章节,理解业务板块的增长路径以及在全局中的发展占位。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做一个理性消费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379+)
- 种类多(293+)
- 书籍多(274+)
- 字体合适(219+)
- 好评(181+)
- 购买多(630+)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20:32:4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田***珊: ( 2024-12-24 15:59:5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濮***彤: ( 2024-12-19 08:04:3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孔***旋: ( 2024-12-12 07:33:1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沈***松: ( 2024-12-19 04:11:5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龚***湄: ( 2024-12-16 01:59:1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敖***菡: ( 2024-12-22 23:19:3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05:45:19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曹***雯: ( 2024-12-25 12:26:2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文: ( 2024-12-22 12:50:1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谭***然: ( 2025-01-07 22:16:0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芮***枫: ( 2024-12-26 20:17:0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喜欢"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焦虑心理及行为研究"的人也看了
- 新编英汉路透金融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外面是夏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美国中学留学指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品读大连 风情寻根:大连民俗(平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OxfordWordpowerDictionary牛津英语学习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七年级思想(下)(教科版) 1+1轻巧夺冠 优化训练(银版)(2015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抖音直播带货实操指南+玩透小红书2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山海经》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优雅女人的花钱心理学 沈慧 金城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