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三部管弦乐作品:《学院庆典序曲》、《悲剧序曲》和《约瑟夫·海顿主题变奏曲》 Three Orchestral Works in Full Scor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勃拉姆斯三部管弦乐作品:《学院庆典序曲》、《悲剧序曲》和《约瑟夫·海顿主题变奏曲》 Three Orchestral Works in Full Score精美图片

勃拉姆斯三部管弦乐作品:《学院庆典序曲》、《悲剧序曲》和《约瑟夫·海顿主题变奏曲》 Three Orchestral Works in Full Score电子书下载地址

》勃拉姆斯三部管弦乐作品:《学院庆典序曲》、《悲剧序曲》和《约瑟夫·海顿主题变奏曲》 Three Orchestral Works in Full Score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勃拉姆斯三部管弦乐作品:《学院庆典序曲》、《悲剧序曲》和《约瑟夫·海顿主题变奏曲》 Three Orchestral Works in Full Score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048624637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4-06
  • 页数:112
  • 价格:118.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26

内容简介:

Johannes Brahms was one of music's greatest masters of classical forms, a composer whose individuality expanded and enriched those forms, giving them new variety of mood and a freshness of melodic invention. In writing for the orchestra, Brahms's independent approach brought unusual dramatic power and intensity to his compositions. Those qualities are strikingly evident in thre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most frequently performed works in the orchestral repertoire, reproduced here in full score: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Tragic Overture and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Joseph Haydn.

This volume reprints,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the scores of all three orchestral works from the authoritative Breitkopf & Hartel edition, still considered the standard source for the music of Brahms. Included is a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ditor's Commentary, which also appears in the original German.

The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built upon German student songs, is, according to 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a very successful and individual pikce de circonstance,'" while the Tragic Overture is described as "a gloomy and impressive movement full of that peculiar sense of foreboding that so many composers…have associated with the key of D minor."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Joseph Haydn is renowned for its spontaneity, melodic invention and delightfully varied orchestral coloring.

Students, composers and musicologists will find this handy, inexpensive volume of Brahms's great orchestral favorites a valuable addition to their music libraries and an indispensable reference.


书籍目录:

Editor's Commentary

Revisionsbericht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TRAGIC OVERTURE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JOSEPH HAYDN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This volume reproduces, from the authoritative Breitkopf & Härtel edition, three of Brahms’s great orchestral favorites. Editor’s commentary in German and English.


精彩短评:

  • 作者:Pandora@Random 发布时间:2015-03-16 00:07:02

    当我有能力独自旅行,便再不愿与人结伴。

  • 作者:树上的企鹅 发布时间:2022-06-05 14:04:40

    看了一半

    我要睡着了

    不想听这个英国佬吹逼 不过他确实有点东西

  • 作者:起豆名 累够呛 发布时间:2012-06-27 12:59:24

    待抛

  • 作者:龙泉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0-06-16 14:35:36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6日捐赠

  • 作者:就不吃 发布时间:2011-11-10 14:57:03

    动力来源

  • 作者:旋风小蛋糕 发布时间:2023-12-20 20:44:46

    挺厉害的一本儿童读物,内容很丰富,也引人思考

    故事里阿信一家的氛围真好啊


深度书评:

  • 论孔子

    作者:月自黄昏水自安 发布时间:2022-12-15 18:12:01

    《孔子传》可谓是一部关于孔子的信史。钱穆先生认为,司马迁《孔子世家》多有谬误,而《孔子家语》则是一部伪作。因此,关于孔子的史料,当以《论语》为主,加之以《春秋》三传、《礼记》《孟子》《孔子世家》《孔子家语》等为辅。钱穆先生是一名传统的儒者,对中国文化尤其敬重,对儒学更是一生信仰,所以他极推崇孔子。可是,钱穆先生作为一名史学家,以真实客观为原则,本书虽也可见他对孔子的崇敬之意,但这种主观想法非常克制,一切以史料为依据,所以钱穆先生抛弃了孔子删《诗》、编《易传》、诛少正卯等事,也算难得。

    孔子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可谓是古今第一圣人,钱穆先生作为传统儒者,在《孔子传》这本书中就极推崇孔子。可孔子的地位之所以这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世儒学的发展导致的。平心而论,就以孔子所处的时代而言,他与其他诸子百家并无不同。假如后世道家学说占了主流,那么老子的地位也会如孔子一样,成为至圣先师。所以,孔子成为第一圣人,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贡献,完全是因为儒学的发展需要“造圣”,如果孔子再生,看到自己成为至圣先师,一定不敢相信。此外,从“三不朽”的标准来看,孔子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都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将他作为第一圣人,值得商榷。说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实在是荒谬至极。

      但这也不是说孔子没什么大作为,我认为,孔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孔子让儒从职业成为学派。在孔子之前,儒士就以职业的形态存在着,那时的儒士以从事礼仪方面的工作为生,如朝会、祭祀、接待、婚丧等。此外,儒士还从事低级官吏的工作,孔子就做过仓库管理员、畜牧管理员等。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儒”——以职业为生。但孔子不满足于这种儒,他将儒进行改造,提倡儒士要遵守一种道义——仁,从而儒有了更高的追求——君子儒。这就好比有人将一门技术上升到科学的层面,或者是将“器”上升到“道”的层面。这是孔子的第一个贡献。

      第二,孔子首倡私学。孔子之前,以吏为师,学在官府。可是孔子以一己之力广收学生,传说共有学生三千多名,其中贤者七十二名,又有孔门十哲。孔子以后,诸子百家都收有弟子,不然百家如何争鸣。从这一点看,孔子可比苏格拉底。

      第三,孔子的教育理念很先进。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在当时是破天荒一般,即使在现在,也是公认的教育理念,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在实至名归,对后世影响深远。

      钱穆先生在《孔子传》最后的附录中,将《论语》重新整理归纳,形成《论语新编》,实在是功德无量之事。众所周知,《论语》一书的结构并无逻辑,虽分二十章,其实是杂乱无章的语录体笔记,各章名称也只是简单地选取前几个字为题,并无一个明确的主题。钱穆先生则将《论语》重新分章排序,分为孔子生平行事、立行传教精神及人格学养造诣、日常气象及处世应物之微、论学语、论道论德论言行论交友、论君子小人之辨、论士论善人论中行论狂狷论直论人品、论仁、论礼乐、论孝、论政、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评弟子贤否、弟子语,共十四章。这种分类,虽有诸多问题,不过也给我们一个学习论语的方法。只可惜钱穆先生的《论语新编》删了三十三段,应该是因为无法将这三十三段归入以上十四章中,不过也可以另立“其他”一章,以求完全,这样才不至于犯随意删除经典之误。

  • 自学素描--一个绘画爱好者的自述

    作者:Z 发布时间:2009-03-01 13:45:57

    小女孩:“妈妈,你是做什么的呀”。

    妈妈:“我是美术教授,恩,就是教哥哥姐姐们画画的”。

    小女孩瞪大眼睛:“你是说他们都忘了”。

                         --摘自我记忆中的一本书

    一,缘起

    先谈一谈笔者的背景,可能有助于各位读者理解这篇文章。我从事工程行业,平时与电脑为伴,大约有超过十年的时间没怎么碰过笔了。记得小学的时候,每次上美术课,都是草草了事,像鬼画符一样把一堆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图形扔在纸头上。我不怎么在乎美术成绩,从升学的角度看,美术是块鸡肋。那时候的我,比现在功利,轻视所有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砍掉了自己的枝枝蔓蔓”。

    中学,大学也是这样度过的,除了恋爱,和短暂的工作激情,其他都是淡而无味。工作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同事,他和我谈起绘画和雕塑。那时,我虽然对这两样东西没什么兴趣,但是出于礼貌,还是洗耳恭听。他是那么的激情澎湃,讲到自己绘画和雕塑的乐趣,滔滔不绝。他从小在少年宫学习绘画,工作以后,自费学习过雕塑。估计整个公司只有我表示出友好的态度,他像碰到了知音,把自己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都拿给我看,还推荐我去美术馆走走。

    一次,我和女友一同去美术馆,正好碰到欧洲艺术展,这一看便爱上了。我在高中的时候也有相似的经历,第一次在音乐课上听到Beethoven的交响乐,便到商店里将Beethoven的九个交响乐磁带都买了回来,等到吃完晚饭,一边洗碗,一边听磁带,跟着吹口哨。就这样听了三年(还有Mozart,Bach,柴氏还有其他大家的作品,不过Beethoven作为我的初恋,永远占据首席),以至于后来可以自己想听哪一段,便在脑子里“点播”,脑海里就会响起优美的旋律。

    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吸引了我,可能是那些线条让我蠢蠢欲动,我定定地站在那些画作之前,不愿离去。我想弄清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我,我仔细观察画上的笔触线条,比较色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我败下阵来。我发现理工科的素养无法帮助我欣赏这些绘画作品。在我的眼里,绘画是神秘的,一个二维图形具有的力量让我激动不已,同时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回到家,我立即将两本书翻了出来,其中一本是Richard Feynman的“别闹了,费曼先生”,Feynman是物理学大家,诺奖获得者,同时也是个老顽童,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绘画(他早逝的第一任妻子曾鼓励他这么做),竟然举办了画展,并且卖出了一幅画。他认为物理教学应该向绘画教学取经,他的绘画老师从来不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之类的话,只是教授他一些观察的基本技巧,然后鼓励他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并将其描绘下来。

    如果说Feynman的话是纸上谈兵,那么第二本书,Sven Hedin的“我的探险生涯”,则提供了最好的实例,Hedin先生是到达中国西藏的第一个欧洲地理学者,在长达十多年的旅途中,Hedin描绘了大量的人物,风景,建筑素描和速写,他的画到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生动。看着Hedin的画,我想我得到了答案,那是一种活力,创作者自身的活力和生活态度,它影响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伤心失望时,会说“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而在我们快乐时,“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响起了美妙的音乐”。我们面对着的是同一个世界,世界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观察者。相比之下,照片的主观性要小一些,无论如何,照片是通过镜头和底片看世界。就像老鹰的视觉能力五倍于人(相机的视觉能力一定能超过老鹰),但老鹰对于视觉美却可能一无所知,这一点有待动物学者确证。

    我发现我爱上了绘画,更具体一点是素描。我想学素描,而且要趁早。记得两位管理学大师Peter Deruk和大前沿一都表达过相似的观点,随着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在退休之后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老年女性比较合群,但是老年男性一般比较容易孤立,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不想到中年以后,只剩下看电视这个娱乐方式。虽然我离退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如果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曾经想去学乐器,但是由于环境关系,不得不作罢)。而绘画似乎符合我对于兴趣的要求,便宜,容易携带,不妨碍别人,这点尤其重要。让我比较忐忑的一点是,我是不是学绘画的料,不过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我已经下了决心开始,并且我的目标不是成为专业画家。

    二,开始学习绘画

    工程师做事情都比较教条,先要资料调研,也就是读书,包括Bert的素描的诀窍,还有Betty的右脑系列(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在Amazon的drawing栏目排名第一),还买了些Vincent的画挂在墙上,是不是有点儿迂。每天睡觉之前都会读一个小时闲书,我一遍一遍地读Betty和Bert,读他们的绘画教学理论(Betty偏务虚,而Bert偏务实,如果想研究绘画心理学,看Betty,如果想学素描,看Bert),并且很快生厌。我之前有较好的数学和心理学基础,所以Betty和Bert的理论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绘画难道就是这样的,那我也不需要参加什么美术班了,自学吧。我将Bert的书作为主要参考。

    我在网上选购了素描所需的画材:

    笔2支:2B,4B(数字越大,铅笔越软)

    橡皮2块:普通绘图橡皮,可塑橡皮(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成任意形状,比如可以擦出眼球上的反光)

    速写本1本:A4大小,110g纸(110g指单位面积纸的重量,越大越好)

    以上产品总计 15~20 元,可以在网上购得。因为都是耐用品,尽量选国外的大牌子。另外,美术刀,胶带纸有时也会有用,这两样共5元。如果还有闲钱,可以买瓶定画液和资料册,将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这两样共20多元。

    为了学画,还问朋友借了WACOM的数位板,用下来完全没有使用铅笔时的触感,这种感觉对于初学者掌握用笔力度与纸张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最关键的是,绘画的技巧不是靠数位板可以弥补的。数位板能使绘画高手画起来更方便,而不能使一个初学者成为大师。

    画材还没到,我就用家里有的铅笔(中华2B)和旧笔记本练了起来。第一幅画的是自己的手,也就是素描的诀窍,第一章的第二个练习。我把门关上,第一次耐心地开始勾勒自己的手,大概10分钟之后,我就忘记了时间,只有自己的左手,和纸上逐渐浮现的印象。

    完成最后一笔,签上名和日期,我抬头看钟,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仔细观察,发现大拇指和手掌画的还不错,中指有点儿比例失调,我又把画翻过来,透过灯光看,发现其他的一些比例失调问题和颜色的深浅问题。修改以后,我把自己的作品和书上的习作比较,发现自己画的还不错,心里一阵激动,看来这个兴趣没有选错。

    接着我又画了家里的椅子,一些水果蔬菜,以及瓶瓶罐罐。那个时候,我开始把Bert提到的目测法全部用了上去,帮助我绘画。但是我立即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画出来的东西不够生动,对了,我一直没有上调子,画中的物体没有光影的衬托,怎么行呢?在我的印象里,我从未学会上调子,在学校里,我画出的图总是一团一团黑乎乎,脏兮兮的东西,分不清是动物还是植物。如果我画一只狗,画面上的东西就像是一只刚在泥塘里打过滚的可怜的残疾狗。我想,我一定要学会上调子,它会给我的画作水平带来质的飞跃。

    Bert的书里第二章的一个练习是画色度条,一个很好的练习。可惜旧笔记本的纸张粗糙度不够,铅笔上的铅墨无法容易地附着在纸上,于是年龄大的好处渐渐显露出来了,我怀着极大的耐性一遍一遍地轻轻地让铅笔在纸上散步,我把这种方法戏称为“洒沙子法”,也就是说让铅笔的笔头在纸上散步,边走边撒沙子(铅墨),用力就撒得厚,不用力就撒得薄。每次撒薄薄的一层,几轮之后,我需要的色调就呈现在眼前了。我用铅笔和钢笔(交叉斜线法)画了好些个色度条,心里渐渐有底了。

    有了色度条的基本功,接下来就是Bert书中的黑白美女照片,我花了两个小时把她临摹了下来,可以说效果非常好,几乎可以乱真。后来我才知道,年轻女性是最容易画的,她没有皱纹,只有一个小小的酒窝阴影,而且眼睛是闭着的,所以省去了许多麻烦。

    为了巩固这些技巧,我又找了一些黑白照片来临摹,我发现老人的肖像细节难把握,他们的皱纹太多,脸上高低不平,在照片上留下阴影。不过只要我开始下了第一笔,慢慢的,这些画就能浮现出来。所以在开始作画时,要有耐性,不断发现问题,修改,这样循环往复。

    过了几天,收到了淘宝上买的画材,发现画起来是舒服多了。之后给家人,朋友看看,他们说,想不到你画画还有一套。听到这些,“心里可甜了”。

    我现在的计划是,先学会素描,等到技法比较成熟了,再练速写(就像写字要先练正楷,再练行书或者草书一样,补记,Bert认为速写和素描应该一起训练,见书中,第二章,自由笔势)。Sven Hedin和他的速写永远是我学习的对象。

    三,尝试肖像写生:

    画了一段时间静物后,有点儿于不满足于简单形状的物体,便劝说爸爸来当我的Model。他老人家经不起利诱(我同意帮他洗几次碗),同意给我2个小时。

    在画之前又一次仔细阅读了Bert第三章的“正面观察”,在脑子里把整个过程走了一遍,比如要注意哪些比例关系,等等。Model就座,我让他盯住我的眼睛。先把那些最重要的关系用目测法测试了一遍,画出大概的轮廓。轮廓还没画完,便发现A4纸实在是太小了,耳朵只能摆上半个。

    画完粗糙的轮廓,大概用了15分钟,爸爸已经坐不住了,开始左摇右晃,嘴里唠唠叨叨。我赶紧让他老人家休息,端茶送瓜子。不经意间,让他看到了草图,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太可怕了,别让人家看到我是这个样子”。我说“草图当然是比较丑陋的,我还没上调子呢,所以不生动,而且我是第一次做肖像写生,你看过第一次写字就能写出柳公权的吗”。

    休息片刻,考虑到他老人家的心理感受,又把轮廓改了改,重点突出老男人的阳刚之气。这样修修补补,1个小时就过去了,其间又休息了好几次。

    接下来就是上调子,这是轮廓之后的重头戏。我一改以前过于细致的“洒沙子法”(这种方法画出的调子逼真,但是所花时间太多,估计我爸不会给我这么多时间),而采用草笔,自由笔试和控制笔势交替(在一个映射块上先飞速画上几笔,看看效果,如果好,再用控制笔试的交叉斜线法微调)。

    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真的就像Bert说的那样,一直处在“观察-记忆-绘画”的循环中。我都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脑子里就是两张面孔(纸上的和真实的)。有的时候甚至出现幻觉,我爸真正的脸跑到了纸上,是不是很有趣。

    由于时间太短加上我技艺不精,画出来的肖像显得呆板,没有生气。老爷子说你应该让我摆出笑容来啊。我说,我让你笑2个小时,你能坚持下来吗。

    注:传说达芬奇在画“门娜丽莎”时,为了捕捉女主角微笑的美妙瞬间,给她讲了几个小时的笑话。

    四,自学绘画总结:

    0.学绘画从素描,速写,写生开始练起。练习观察世界的能力和手眼协同能力。即时想学漫画,也最好要有写生的基础,因为漫画上的素材,也是从生活中的物体夸张,扭曲,组合而来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外星人漫画,都有我们这个世界的动物和人类的影子。漫画可以参见Bert的另一本书“创意素描的诀窍”。

    1.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在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即使奥巴马先生来,我也不见。投入至少1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专心地画一幅画。先大致确定明暗,接着将大轮廓画出来,然后是更细节的轮廓,最后慢慢地上调子。不要想着每天花20分钟,一周画一幅,因为把你自己带入绘画的境界大概都要这么长时间,我有时会瞪着物体看15分钟,用目测法确定明暗和比例关系。20分钟以后,你会忘记了自己在作画,忘记了时间,沉浸在绘画的美妙世界里。

    2.相信你所看到的(在这一点上和杜威的实证主义的眼见为实是不是很像?)。把它画下来,即使你画上去的时候看起来不太像。等到画完的时候再看看,可能会觉得非常完美。所以说绘画的训练方法最好是写生,而不是描图,与其描别人看到的东西,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说到底,绘画最重要的是训练人的观察能力。

    3.写生的时候需要一些技巧和工具。比如技巧有目测法(素描的诀窍,第三章),透视作画(素描的诀窍,第五章),完全可以从书上学到,对于有初中几何基础的读者没有任何难度。工具都可以自制,比如取景器(将一个纸板中间挖一个框,框的长宽比等于你的画的长宽比,我记得在Betty的书上有取景器的改良版,即将两根线交叉,其中一水平,一垂直,这样就可以对准中点了),Betty还提到了比例尺和角度计,用上面提到的目测法都可以粗略地模拟这几种工具。

    4.如果觉得写生太难,可以从画黑白照片开始。翻翻家里的老照片,顺便欣赏长辈的花样年华,让照相机帮你看这个世界。比如,在素描的诀窍第二章有一个搭配色调的练习,是临摹一个女人的照片,尽量画地和照片上一样。顺便说一句,这张照片的构图也非常美,可以参考素描的诀窍,第七章,背景和图像的关系,以及图片裁切的技法。据我所知,有些一流画家也常常借助光学仪器看世界,但这不妨碍他们的一世英名。

    5.画完了之后,要检查画作。离远了看(这在一开始画轮廓的时候就要做,不要等画到细节了才发现比例失调,和透视问题),从各个角度看这张画,通过镜子看画作的像(丰子恺),或者将画翻过来放在灯和观察者之间(达芬奇的原话是把静物放在灯和画作之间,检查静物和画作的区别,我借鉴了他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看到画作的反像。我试过达芬奇的方法,比较管用。

    6.学习大师的风格。每一位大师都有独特的风格,将他与其他二流画家区别开来。Bert的书上就有好些例子可以模仿。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一般也借鉴过其他大师的风格。

    7.享受这个过程吧。如果觉得累,或者不想做,就不要勉强自己。绘画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从Betty的书中,我们得知Van Gough早期的作品有比例失调的问题,而他渐渐克服了这个问题。所以要耐心地对待自己不成熟的画技,只要坚持练习,总有飞跃的那一天。

    一个上午,终于写完了,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这里借刘谦的台词“如果您热爱绘画,如果您觉得有趣,我的要求不多,10秒钟的掌声加1个推荐”:)

     五,后记:

    一个月之后,当我又翻开这篇文章,读着大家的评论,心中混合着两种味道。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向大家公开,也给这篇文章一个结尾。

    其一是甜甜的高兴。看到我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帮助大家鼓足勇气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又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心里真是无比的舒畅。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认为,为人师表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我想Bert的书(也许还有我的文章,自己smile一下)绝对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其二是酸酸的惭愧。因为从两周前开始,钢琴已经代替了纸笔,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在购买数码钢琴之前,我仔细考虑过自己真正的兴趣。我不得不承认,我选择绘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环境不允许其他爱好。而我从高中起最喜欢的是古典音乐,可以说绘画对我的吸引小于音乐。就这样,我又去了解了乐器的现状,发现数码钢琴是不错的选择,价格是真钢琴的零头,音量可以调节,还可以用耳机,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了。

    注:数码钢琴的具体型号是Yamaha P85,总共3600大洋,音色是大三角钢琴,还有选择性延音踏板,这在一般的立式钢琴上是没有的。晚上一个人在房间里,把房门关好,弹高音,那正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练习曲从拜厄和车尔尼开始,挑着弹,目标是古典时期的贝多芬和巴赫。

    其三又是甜甜的高兴,我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又始终没有开始的事”总是困难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越是“想”做,越是无法开始,自己会给自己设置大量的障碍。反而一些不一定非常想做的事情,做起来没什么障碍。所以说,我的文章给了我自己勇气和暗示:我既然能开始绘画学习,我也一定能开始钢琴学习。顺便说一句,我现在已经能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我希望这个爱好能持续下去,成为一生的爱好。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爱,并坚持下去,谢谢:)

    另一篇,自学钢琴记

    http://www.douban.com/note/38444845/

    美文共赏:

    我与绘画的缘分 丘吉尔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879081/

    ====================

    二零一二年早春三月更新

    向各位爱好者推荐两本书,一为“渴望生活“,二为”亲爱的提奥“。第一本是欧文,斯通写的凡高传记,第二本是凡高写给他的胞弟提奥的信件。在读这两本书之前,我印象中的凡高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式艺术家。但读过以后才发觉以前的观点是多么错误。

    凡高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发疯缘于为了获得艺术创造力而做出的牺牲,而自杀是自认为失去创造力而成为胞弟一家的负担,这两次事故都可以被认为是相当理性的选择。他并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浪子,而是有牺牲精神的探险家,一个在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单纯的,朴实的,有这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一个少有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我不得不承认,在精神层面上,凡高超过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和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

    ====================

    如果想回应"mark",“顶”之类的词,请用点击“喜欢”或“推荐”代替之,谢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203+)
  • 方便(538+)
  • 无漏页(492+)
  • 简单(190+)
  • 盗版少(589+)
  • 一星好评(65+)
  • 不亏(293+)
  • 差评(294+)
  • 无盗版(635+)
  • 内容完整(82+)
  • 好评(498+)
  • 品质不错(300+)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 2024-12-23 06:05: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林***艳: ( 2024-12-22 18:51:0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师***怀: ( 2024-12-10 15:21:1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06:14:3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冯***丽: ( 2025-01-04 15:48:0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菱***兰: ( 2024-12-17 18:43:21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养***秋: ( 2024-12-15 13:59:0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谢***灵: ( 2024-12-12 10:44:4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苍***如: ( 2024-12-25 08:02:2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马***偲: ( 2024-12-25 03:43:0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2-25 09:13:56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敖***菡: ( 2024-12-22 09:22:1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訾***雰: ( 2024-12-11 10:40:5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国***舒: ( 2024-12-28 14:43:3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居***南: ( 2024-12-14 13:10:2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