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7:18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精美图片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80718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
  • 页数:301
  • 价格:22.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7:18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倪其育编著的《音频技术教程》介绍了音频系统及其构成基础、常用器材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音频节目制作和音质主观评价方法。内容主要有:音频声学基础;人耳听觉特性;数字音频技术;电声器件;音频放大器;节目源设备;音频信号处理与控制;室内声学;音频系统的声场处理;音质主观评价;音频系统的构成;音频设备的连接与安装;音频节目制作;音频软件概述等。另外,附录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资料。

《音频技术教程》内容系统全面,注重具体应用,可作为影视传媒、音像制作、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广播电视、唱片、电影、电化教育行业的音视频及多媒体技术人员参考,以及广大业余电子、电声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音频声学基础

第3章   人耳听觉特性

第4章   数字音频技术

    设备篇

第5章   电声器件

第6章   音频放大器

第7章   节目源设备

第8章   音频信号处理与控制

    环境篇

第9章   室内声学

第10章   音频系统的声场处理

    应用篇

第11章   音质主观评价

第12章   音频系统的构成

第13章   音频设备的连接于安装

第14章   音频节目制作

第15章   音频软件概述

附录1  分贝

附录2  常用隔声材料的隔声度及隔声效果

附录3  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附录4  声学的单位、名称及符号

附录5  常用声学量的级和基准值

附录6  常见各种乐器及男、女的声压级动态范围

附录7  常见声源的声功率

附录8  各种制式立体声拾音方式的比较

附录  IEC关于Hi-Fi音频设备及系统的标准(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压限器的电路形式有压控型和脉冲抽样型两种。图8-13是一种压控型压限器框图。它由检波器和压控放大器组成。

    检波器不仅用来检出与信号电平相对应的直流电压或电流(以便控制压控放大器的增益),而且决定动作时间和恢复时间的长短,因此检波器对压缩器的性能影响很大。检波方式有峰值检波和有效值检波两种,前者反应速度快,但是压缩量与响度的对应关系不好;后者反应速度慢,但是压缩量与响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好。当同时采用峰值检波有效值检波时,可以兼有两者的优点。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可从压缩放大器的输入端拾取,也可以从输出端拾取。

    压控放大器一般都采用压控可变电阻来控制增益,常用的电路方式有:①场效应管压控可变电阻;②光电控制型压控可变电阻。前者适合于小信号电路,而后者适合于较大信号电路,而且线性和频率特性都比较好。根据电路结构特点,使用压控可变电阻构成的压缩器可分为衰减型和负反馈型。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介绍了音频系统及其构成基础、常用器材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音频节目制作和音质主观评价方法。内容主要有:音频声学基础;人耳听觉特性;数字音频技术;电声器件;音频放大器;节目源设备;音频信号处理与控制;室内声学;音频系统的声场处理;音质主观评价;音频系统的构成;音频设备的连接与安装;音频节目制作;音频软件概述等。另外,附录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资料。

《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内容系统全面,注重具体应用,可作为影视传媒、音像制作、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广播电视、唱片、电影、电化教育行业的音视频及多媒体技术人员参考,以及广大业余电子、电声爱好者阅读。


精彩短评:

  • 作者:追随我心1802 发布时间:2019-06-28 22:09:17

    方便实用

  • 作者:木头大王 发布时间:2018-12-23 11:55:37

    作为一个魔都土著,三颗星真的给的很高啦。

  • 作者:zaza 发布时间:2015-05-03 22:18:00

    我曾经真心想做一个音频工程师

  • 作者:秋田木 发布时间:2020-03-30 15:36:52

    入门

  • 作者:owl 发布时间:2023-09-22 15:10:13

    看到讲 两个老人见面 即使变老了 得了阿兹海默 记忆错乱 也能认出自己的弟弟 怕弟弟挨骂 让弟弟躲起来

    太戳泪点了。。。 即使记忆失落 我也依旧会保护你 你依旧可以依赖我

    (╥_╥)

  • 作者:CaiDa 发布时间:2012-10-27 23:40:13

    非常“教材”得讲述了音频知识,但不失为一本好书


深度书评:

  • 书,是不一定都要读完的,但要广泛阅读

    作者:LazyLorna 发布时间:2007-09-19 10:12:59

    书,是不一定都要看完的,但很多书,是都可以看过的,而且很有收获。这本书就是阅读计划的一本经典作品,要将书中介绍的书目本本看完,需要好几辈子的时间。但是呢,如果挤出来一些时间,比方说每天0.5-2小时,你会发现,原来是可以读过这里推荐的大部分作品的。真的,读了,会很有收获,即使你只读过本书。

    原载地址

    http://lazylorna.blog.163.com

  • 历史的终结?

    作者:五花王 发布时间:2005-04-23 14:22:48

    “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的组织与制度,内中物品之生产与分配,以私人资本出面主持。大凡一个国家采取这种制度以扩充国民资本为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所以私人资本也在其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比重。”(P191)

    这是黄先生给资本主义所下的定义.实际上,即使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他也从未使用过Capitalism这个名词,而是使用“资本家的时代(Capitalist era)”。此名词之所见于学术界,是在宋巴特(Werner Sombart)爆炸性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Der moderne Kopitalismus,初版,1902)之中。由此,才被归结入马克思主义体系。很可惜,我到今天才只能看到《资本论》的第一卷,因而对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无从进一步探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资本主义这一词在某种情形之下的强烈意识形态蕴含,实在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黄先生对中国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相当不以为然。“如果说商业以远距离之姿态行之,批发商能干预零售及制造即能算资本主义,则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外放分工办法(Putting-out system)即曾在明末清初出现,可是这样的发展没有普及成一般现象,其间不上不下的情形只赢得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名目,因而局面更为尴尬。世界上 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可见得两方社会组织有根本不同之处,作者没有将资本主义之定义规划清楚,于是削足适履,产生一 个非驴非马之称呼”(P13)

    他也指出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出版了中译本)对此历史阶段缺少一个实切的定义,因而“丛碎杂芜,莫衷一是,可以供闲暇时翻阅,却难能在研究资本主义时提出南针。(P13)”

    由此,黄先生在书中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所谓资本主义体制是否曾在中国产生?如果未曾在中国产生,是否现在仍可及时添制,又,万一与中国的国情不合,是否有可以充塞的代替物品?“(P15)这也是我辈读此书,作者作此书最终的指向。很明显,黄先生对此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明确地指出,中国从未曾有过明确的“有效率的私人财产权”,直到今天依旧。而私有产权正是资本主义制度赖以产生的基础(参见张五常,《经济解释》:

    http://nnnooo.mblogger.cn/posts/21752.aspx

    )。正因为私有产权得以界定,社会下层的各种经济因素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进行公平而自由的交换,从而改造上层建筑,引发“三权分立”、“代议民主”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产生。而资本主义整个制度,“不论主权谁属,只能在商业路线、交易市场和契约关系之下,利润才能增值”,是一个完全出于商业的系统。在中国历史之中,商业的地位一直属于附属地位,故而从无产生资本主义的可能。

    “中国是大陆型的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因为她志不在此。她不仅不能产生,而且一向无意于产生。”(P16)

    “首先必需承认它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更要看清它的展开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时间表,于是它才能慢慢累积其成果。如此一来,资本主义才可视为一种绵延好几个世纪,至今尚未中断的全球性庞大组织与运动。

    所谓技术性格可以归纳于下列三点:

    1.资金广泛的流通(wide extension of credit),剩余之资本透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往来。

      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用(impersonal manage-ment),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3.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pooling of service facil-ities),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等,因此各企业活动范围又超过本身力之能及。

      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之成立必受政治体系的约束,行之于国界之外则赖治外法权。反面言之,资本家的地位亦必在政治体系中占特殊比重。

      以上三个条件的开展必赖社会内低层组织内各类经济因素的配合,盖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换,然后所有权(ownership)及雇佣关系 (employment)才能重重相因,构成一个大罗网。因为生产及分配都以契约关系为主,当中若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机缘,相对的也鼓励了自由竞争。各人的 私利观既为这组织力量的来源,于是利润成为一切事业的试金石。在这种大前提之下,资本主义也有将一切道德标准纳入体制之中的趋势。它在初期存积资本时常带 侵略和剥削的性格。这种体制一经展开,不可逆转,只有越做越大,因此资本主义也有纠正本身错误,树立在历史上长期合理性的可能, 这样看来,资本主义诚如亚当·斯密所言,是一种“商业的系统” (P31-32)”

    明确了资本主义的定义,接下来,黄先生以实例作为资本主义演进的历史脉络.按照历史的顺序来描述资本主义的演进.其中,威尼斯荷兰是早期的资本主义,英国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与德国则是特殊环境造成的后发优势.法国,俄国与中国,则是经过剧烈震荡与社会流血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大陆性中央集权农业国家的例证.此种方法明显不同于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笼统地系统加以简单批判,或是将其归结为宗教,地理等单一因素的分析,使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立足于中国的状态来观察资本主义的演进与扩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所发生的巨大影响.在这里,我想着重于美/日/俄三国.日俄是与中国近150年历史关联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目前的面貌,与日俄密不可分,而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对手和当前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国家,也有必要对其做一个专门的评价.

    首先是美国.黄先生在论及美国的时候,使用了这样一个标题: 自然地进入资本主义?是指美国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则先有资本主义之性格,次构成国家。她的农业早已与工商业配合,经济的展开也与“劳力价值论”(一切价值由劳力产生,详第五章)极为接近”(P307)。而美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地进入“资本主义”,中间也经历过南北战争,才使得近日至美国体制得以奠定。且美国之历史,一直是一个对外扩张的战争史,直至今日,几乎每任美国总统都有对外战争的举动。而美国今日的“自由”,也是由于“经济展开,各种事业有高度分工,个人有很多选择的机会”,非其它国家可以轻易仿效。美国从殖民地起创之时,便是一个巨大的股份公司,这也就是美国一切特色的根源所在。

    其次是日本。创造?模仿?黄在论述日本时,认为日本进入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地理环境。“日本因为受外界的军事威胁少,无需中国型的中央集权及庞大无比的官僚组织,而能让封建制度绵延至19世纪后期。一般观念认为几封建必落后。殊不知封建体制 之内,最有效之政府为地方政府。经过长期人文演进之后(如交通通信进步、印刷术广泛推行、识字率增高),日本下层结构之组织日趋绵密紧凑,私人事业中渗入 公众道德的精神,这种潜在的力量,与中国官僚主义之注重外表冠冕堂皇,完全相反。(P 312)”黄更指出明治维新的内在原因:“将明治维新讲成马克思式阶级斗争,是日本史学历来争辩的题目。本书无意在意识形态中揣测,只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日本在德川幕府后期构成资本主义体制之原则, 如资金流通、经理雇用和支持企业带服务性质之因素,都已大致俱在。而且城市经济的继续发展有利于将以上原则更具体化,使整个国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此时最 大之缺陷,即是缺乏一种法律上的系统,合理地支持此种组织与运动。幕府既不愿放弃本身存在之价值,也无力作180度大转变,则将天皇推拥出来主持这样的组 织与运动,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皇室过去无权无势,反能因之不受羁绊,符合新体制之需要。何况天皇也有蛰伏的威信。(“天皇”本为唐朝皇帝的尊号, 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即称天皇天后。)所以即称“王政复古”,“明治维新”,或者“尊王攘夷”,同有促成这样转变的功效。 明治维新可以算作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的转捩点,因为流动性之私人财产权由此更日趋巩固。(P 330),进而引申之“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也是外间军国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流行之日。新体制因外界压力而诞生,自此无法避免强度的功利主义和国家主义影响。很多当事人看不 清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总以为明治维新的成就出于领导人物的行止优越与道德高尚。况且资本主义的效率也容易与日本人传统的长处相混糅。所以不少人物总以为以 日本的领导能力加诸近邻各国,不难造成共存共荣的局面。这也就是大东亚主义和大东亚共荣圈种种设想动机之所在。因此从长远来看,江户开户、明治维新、甲午 中日战争以迄太平洋战事,都有密切关系。”(P332)

    因此,日本近代加之于中国的种种侵略以及近日的种种恶行,无非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要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唯有发展经济,而日本本国几乎无资源可用,只有以强力逼迫中国以及东亚屈服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呼吸之下,为日本的发展承担成本,日本才能保证本国资本主义的成长。第二,则是由于日本国内条件的约束,导致日本政府时刻面临危机,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自己的稳定及效率,只能以一种极僵硬的方式来处理外交事务。从幕府时代起,中央政府即极软弱,所以日本人一直期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式人物的出现。明治维新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实在是不可分离,而近二十年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右翼思想的抬头,也与日本政府对下层经济的 控制力减弱,政治动荡而经济不稳定,再加上一个事实上的“附属国”现状有关。

    再说俄国。俄国与中国之类似处颇多,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农民问题严重,尽管帝俄已经初步具有资本主义的某种结构,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其间有如一段死结;农业生产的方式不改变则不易产生新型的工商业;没有新型的工商业则无法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而一战加剧这种矛盾,终于引致革命爆发。 “传统维系社会稳定的系带,此时全被割断。”,社会陷入一个“所有人与所有人作战”的模式。此前黄在本书第五章中引用霍布斯的理论来解释政府的产生,在此则为 :

    “俄国在1917年,近于霍布斯(详第五章)所说,国体解散,全民恢复到初民之绝对自由和无政府状态。虽说实际并无“所有人和所有人作战”的状态,但群众各 行所是,不听约束。在很多情形之下,群众之激进,尚超过布尔什维克之意料。在这种情形之下,环境所需要的不是宽大温和的政治家,而是“巨灵”,一个带全能 性且具有经济性格的现代政府。列宁毫不谦逊地公开说这是他和党员的着眼。在十月革命之前他早已承认,志在夺取一切权力。不过在这计划实现之前,他先要获得 群众之支持。和以上各节所述其他国家比较,20世纪初年的俄国与彼等唯一相似之处乃是内外煎逼,亟须将一个旧式农业体制改换为一个新型的商业体制。此外不仅其背景和制 度上的因素不能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并且时间上之汇集尤为特殊。以沙皇之绝对政权,引发一个全民战争,不得不下台,是一切问题的焦点。因此所产生之后果称 为十月革命者,其范围必广泛,时间也紧迫。于是暴力必不可免。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思想,与法家所谓“天地不为尧舜而存,也不为桀纣而亡”的宗旨相 似。时至今日,我们不敢说同情或赞成,只有反复参照当日图片,看到农村妇女到战场上认尸,肠断魂移,才能在无言之中了解,布尔什维克之成功,不在他们理论 之真切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在行动中认识整个历史转动大方向之所在,而敢于接受此中的挑战。

      当日俄国之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维新人士和自由主义者数目稀少,力量低微,意见分歧。所以,从协商会议到军事行动,始终找不到出路,于是只有如列宁者,自 认带有阴谋性的职业革命家之登场,于是也有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说,在技术上讲,俄罗斯需要一个强人与一群法家死士。俄国投入欧战两年半而有二月革命,八个月之后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之后继续三年内战,这当中的意义还没有为中外读者透彻了解。只有从最近的发展来看,才能 体会到苏联的胚胎,不是十月革命产生,而系由三年内战而产生。二月革命算是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也仍只否定了西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一党专政。苏共因内战才能决定它本身的模型与尺度。这也非列宁或斯大林等人可以预见的。一位哈佛大学的专家曾说:

      我们已经看出布尔什维克因为夺取政权及保持政权,让他们的民主原则和一般的顾忌逐渐消失。在现下三年和内外强敌作战之余,这种发展不仅持续,而且只有 增强,更扩张到政治之外,及于社会生活之任何部门。那被包围的心理状态,那种“不和我们合伙就是和我们作对”的情绪,成为了共产主义的精神状态。

      尚不止此。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二月革命时共有24000人,至1922年内战结束后驻留于共产党内的只有此中半数,至1927年斯大林 停止新经济政策,组织集体农场之前夕,据称只有8000人。而共产党在内战后期1919至1921年间,党员数目即由30万增至70万,其中大多数为红军 军人。至1928年初,党员数目已逾130万。可见得在革命的过程中,其上级所操纵的机构业已变质。当初一个反战、反侵略、带国际性格、具有优秀分子之气 魄和理想主义的集团,至此已和以上所述条件完全相左。苏联的体制,由战时处理及战时状态造成。这种经济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使全民动员,强迫少吃多做,造成投资的全面社会化,高速地使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苏联一直没有脱离战斗经验,她不是备战,就是实际在作战。总之,共产党之编成与发韧与军事行动相始终。它继续了沙皇统治下的军事传统,也掌握了中枢的地盘。三年之内党员也曾遭到无数险阻艰辛,他们各人的事业成功也无不与内战有关,因此算是与列宁的革命哲学吻合,因为彼此都沉潜于军事思想与军事纪律之间。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回头再看斯大林的“一国之内实行社会主义”,在逻辑上为合理。本书一再提及,资本主义一行,一定要资金流通,经理人才不分畛域的聘 雇,而且交通通信保险等等服务性质之事业共通使用。这当中即有一个基层机构之中各种人力、物力都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原则,然后所有权与雇佣才能自分并离合 的程序中构成一个大罗网,而且越做越大。经济的组织,也是国家军备后勤的组织。其实社会主义的措施大致亦复如是,只是所有权可能属于公众,各人之职责可由 官僚机构调派,公平而自由的交换则可换成由上级指令出纳受授,应垮台破产的事业可予以津贴而继续维持,而且由分配原料、厘定价格、管制交通等等办法,使国 民经济受政府干预。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公平而自由的交换也有赖于信用,而信用不能没有法律支持,执行法制者则为国家机构。在实行社会主义时,政府之 干预愈深,只有使官僚机构的活动范围日益庞大。在这情形之下,如何能说“工人无祖国”?可见得正规之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不少布尔什维克在内,以为现代国家 纯系资本家剥削劳工之工具,因之对国家与军备存有轻视态度。斯大林无此幻想,他的规划有实际的功效。虽说他主持对希特勒的战事时的领导力量受到无数学者指 责,苏联在第二次大战时之作为与帝俄在第一次大战时之作为不同,有目共睹,而且当中相距只20年,斯大林能实际建设的时间更短。所以新体制有它的作用,无 法一笔勾销。只是下层之义务全由上级指派,上级只能出现为一种专制独裁的体制。而中层的官僚机构作风也与原始共产主义理想的自由与解放相去甚远。列宁的“民主集中”的真髓所在。其民主是以人民为主体,而必须集中,则只有优秀分子能了解,只有共产党由上致下的纪律才能掌握。这些说法都不曾出现于马克思的思想系统中。”

    最后的部分,乃是中国的革命史。黄仍将中国的革命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改造的表现,其最终得以结束的条件,必须是私人财产权的固定,在此之前一切的手段与状态,将互相交换的原由战时体制粗率组成,分配体制上以政治权力代替商业交换,也是出于此要求的必然演进,只属于过渡阶段。我们是否可以说,黄认为中国最终仍将走向一个商业社会呢?无论其名目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也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罢,在本书出版后十五年的今天,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些自己生活的变化,恰好作为这一结论的例证呢?起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459+)
  • 排版满分(415+)
  • txt(308+)
  • 内容完整(127+)
  • 傻瓜式服务(604+)
  • 内涵好书(120+)
  • 超值(103+)
  • 愉快的找书体验(74+)
  • 书籍完整(561+)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4-12-19 01:18:57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仰***兰: ( 2024-12-15 02:34:1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曾***玉: ( 2024-12-14 11:48:0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马***偲: ( 2024-12-14 00:58:3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22 03:23:2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康***溪: ( 2024-12-11 09:15:41 )

    强烈推荐!!!

  • 网友 曹***雯: ( 2024-12-20 08:57:1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18:32:5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隗***杉: ( 2024-12-18 02:26:5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晏***媛: ( 2024-12-13 02:23:48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冷***洁: ( 2024-12-20 21:52:5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沈***松: ( 2024-12-23 08:29:23 )

    挺好的,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