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体育健身广场舞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城镇居民体育健身广场舞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几年前我在美国公开赛的观众面前模仿他,惹得他有点不高兴:他在发球之前,一定要先把袜子高度拉到两边完全对齐,再来回拉拉裤子臀部的位置,然后开始拍球,20下、30下,甚至50下,直到球乖乖就范为止。我只要拉拉裤子,全场就知道我在学谁。另外,除非是在比赛进行中,否则他不会去踩球场的边线,一定要先用右脚跨过,然后再跨左脚。
他通过这些仪式让自己平静,其实同时也在使对手分心。面对像他这样的球员,你绝对不能分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小诺可爱
掷硬币的时候,我紧张得像根木头一样杵在那儿,纳达尔则像拳击手一样原地小跑步,这也是他的“仪式”之一。这也许是为了保持身体热度,也许是迷信,也可能是想用弹跳的胸肌吓唬我。如果我有这样的胸肌,也会没事跳来跳去。
这次对战纳达尔,我设定的目标是不要犯非受迫性失误,还有要让球持续快速移动。过去和他对阵,我总是失误,但这次的作战计划
031
爱,喜悦,快乐和健康:这些是我永远在找寻的,而且我努力不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我一直要自己去意识到自己,意识到人生,意识到他人,还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
我选择拥抱的循环是:好的食物、运动、开放心态、正能量、绝佳成果。
我不是医生也不是营养师,我只建议各位打开自己的心胸,尝试这些不同的观念,倾听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
保持客观,只有你能知道哪些食物适合自己,
只有你能翻译自己身体想对你说的话。
然而,有很多人被恐惧牵着鼻子走,尤其是保守心态的人,恐惧和愤怒是最负面的能量。保守心态的人害怕些什么?可能性非常多:怕自己错了,怕有人比自己更好,怕情况有所改变。恐惧会让你没办法好好生活。
游历世界让我看到另一件事:有些高层人士因为负能量而受益。在我看来,制药和食品企业希望大众感到恐惧,希望大众生病。看看,电视上有多少快餐和药品广告,这些广告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我们的产品会让你觉得自己比以前好。”不过深层的意义是:我们要让你担心,我们广告中所说的东西,你拥有得还不够多。
107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arche 发布时间:2021-01-10 14:15:51
拍案惊奇。虽然感觉与历史相关不大,但是对于古代中国风貌人情的描绘真形象。故事也很妙,谁能想到开头的算盘是迷底
作者:开心每一天 发布时间:2024-03-07 15:34:00
每次读都让人震撼
作者:白醉 发布时间:2024-03-26 18:16:32
不错。
作者:恶鸟 发布时间:2018-05-09 06:58:04
平淡见真诚乐观,更多传达的是处事态度而非方法
作者:Jane 发布时间:2020-03-23 17:37:08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就是缺乏一些实操性指导。
作者:狄俄尼索斯 发布时间:2023-11-05 23:59:10
至此,终于集齐了PhD、FRM、CFA。疫情三年,把这一“召唤神龙”的时刻从原本计划的“30岁生日礼物”硬生生拖成了“32岁生日礼物”,虽然也有自己失误一次耽误半年的缘故吧,但期间曲折艰辛也确实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深度书评:
綠色的溫暖
作者:零次方 发布时间:2009-09-03 23:21:45
成瘾社会与沉默个体:大卫·华莱士的后现代预言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24-03-21 10:51:36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美国最好的当代作家之一。1993年凭借《无尽的玩笑》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奖励,2005年《无尽的玩笑》被《时代杂志》评选为“1923年以来世界百部最佳英语长篇小说之一”。
然而,由于其众所周知的难度和体量,2023年,中文版《无尽的玩笑》才终于与读者见面,最终成书100万字,长达1138页。
2024年1月23日,豆瓣读书联合世纪文景,邀请本书译者俞冰夏、责编陈欢欢,与完整读完此书的作家赵松,聊聊他们与这片无尽之海相遇、搏斗的故事,以及这部作品带给他们的改变与慰藉。以下为此次对谈的文字精华整理,完整版回顾可在豆瓣读书视频号观看。
陈欢欢
: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参加这场由豆瓣读书、世纪文景共同举办的“月光穿过盐粒”2023豆瓣读书年度榜单系列对谈第三场活动,我是文景的编辑陈欢欢。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书是《无尽的玩笑》。我们请到了这本书的译者俞冰夏,她也入选了豆瓣读书年度榜单的年度译者;还有作家赵松。先请两位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俞冰夏
:
大家好,我是俞冰夏。
赵松
:
大家好,我是赵松。
01出版缘起
陈欢欢
:
好的。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围绕这本可能很多人没有勇气翻开的书。我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出版缘起吧。大概也跟豆瓣有点关系,因为2011年的时候,我是在豆瓣广播里看到一位友邻推荐了一部电影,叫做《对丑陋人物的简访》。然后我看了电影,之后就对原著小说的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产生了兴趣,搜索他的资料之后得知,他写过一本100万字的小说《无尽的玩笑》,当时并没有其他出版社引进这本书。我就报了选题,很快就通过了。之后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找译者,但是被很多人拒绝,直到我找到了俞冰夏老师。俞老师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故事,以及你是如何了解到这本书的。
俞冰夏
:
其实我跟陈欢欢认识是以前在2011年左右,我们在上海开了一个图书馆,书店、咖啡馆,叫2666图书馆;那是另外一本文景出版的大部头,《2666》,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作品。那个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因为我们当时一起开书店的一些同志们都是《2666》这本书的“拥趸”。我们当时还是对文学圈和国际上流行的一些书比较关注的。我之前有几年一直住在美国,所以我其实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是比较了解的。在整个九十年代,直到华莱士去世,尤其在他去世的2008年,是引起了蛮大的轰动的。因为一位46岁的作家——比较笼统的说法是因为抑郁症——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对很多人震动还比较大。
很长一段时间,《无尽的玩笑》这本书在美国是非常畅销的一本书,现在在美国应该已经卖了好几百万册了,这本书也是所谓的文艺青年圣经,大部分文艺青年,甚至不太文艺的青年,都会在家里的书架上放上一本。我一直说,这本书并不是说你一定要从头到尾看完它,这个是不现实的;而是说你在情感上与它产生某种共鸣,因为它写的是Gen-X这一代美国人所面对的一切:情感困境也好,心理困境也好,包括文化困境也好,尤其是在互联网或者说一些容易让人成瘾的电子消费品也好,包括一些物理消费品也好,这些东西开始充斥人的生活之后,人的心理状况发生的变化。所以Gen-X那一代会对《无尽的玩笑》有某种认同,他们会认为,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可以在这本书当中找到一个和他们相似的人;里面写了非常多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从我自己看来,在《无尽的玩笑》中,我能从当中看到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我也能从当中看到我当年在美国认识的很多人,他们的影子,所以这本书对我影响是很大的。
然后我在2666图书馆碰到了陈欢欢,她告诉我,她已经签下了这样一本书。当时我其实没有怎么犹豫就接下来了。但是实际上这份工作的难度是超过我的想象的,也耗费了我很多很多的时间。因为这本书我当时是觉得读起来非常有快感,但是翻译的时候就会发现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有很多词语你看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很一个很怪的词,但实际上它的用法一直都是很灵活。华莱士是一个从小背词典的人,他会用很多很多稀奇古怪的词语去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其实对我来说翻译难度是挺大的。后来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翻译,终于在2023年跟各位读者见面了。之前有很多人问过我说怎么还没出,但是实际上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感触是时间太不重要了,做一件事情花多少时间都没什么很大的区别、没什么很大的问题。
02 于无尽的信息之海中挖掘苦难
陈欢欢
:
好的。大家看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叫“沉浮于无尽之海”。事实上这个主题的灵感来源是赵松老师给这本书写下的一个读后感。赵松老师读了这本书1.333遍,请赵老师来谈一谈,读这本书跟以往读别的文学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吗?
赵松
:
从来就没有过这样一种体验。以前各种长篇超过百万字的其实也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各个时代的。但是这本书真的是超出了我的阅读经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才突然特别理解俞冰夏译这本书为什么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的精力。我以前只要想让俞冰夏尴尬一下,我就要问她什么时候这本书什么时候翻好,或者说什么时候这本书出版。
我这一见面、逢年过节就开始说,我其实是故意的。
但是我也确实特别想看到这本书,因为我能想象到他的写作方式在这本书里会达到一个巅峰吧。他写虚构、短篇的许多方式,我认为是一直是在一个生长的系统里,只是到了《无尽的玩笑》达到了一个爆发。说实话,这本书我尽管有心理准备——物理的厚度,巨大的文字量——但是在读的时候我发现它确实是跟我以往读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一样。我们也读过像《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一种很长篇的这种作品。但它们都没有像读华莱士这本书这样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它几乎更新了我很多对长篇小说的认知和概念。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极端,但是我认为它就是给我这样的一种感觉。
本来我确实是答应陈欢欢要写一篇书评的,然后我又有一个习惯,就是我每写一篇书评,我一定要读两遍。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两遍就会变得工作量巨大。第一遍其实并没有觉得压力很大,跟俞冰夏说的是一样的,阅读的时候是很愉快。这里我还要感谢俞冰夏,她能让我忘了她:我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基本忘了这个译者是俞冰夏、我的好朋友,不会想到这个事情,能让我一直在沉浸在这部小说里。但是当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我要去解析它,而我的阅读速度降下来之后,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
这个“复杂”不是说阅读难度的问题,而是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写作方式:他不是在简单地叙事,比如一个家族或者说一个人的生长史;他是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环境,像做当代艺术的装置一样组合在一起,而这里边有巨大的信息量。
俞冰夏刚才说,他是一个喜欢从小背词典的一个人,我觉得我完全能够想象。可能我通过中文感受不到原文的这种丰富性和对语言的这种执迷。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由文字生成的世界,他对信息量的挖掘程度和使用度是非常之庞大的。他的小说的密度不是文字量的密度,而是信息的密度。在制造人物的存在感、内心状态和行为状态的时候,他其实穿插了大量的环境性因素,还有来自于记忆的、想象的、视觉的信息。所有的人不断地掺杂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这种密度。实际上你读十几页的时候,就感觉就像读了一个长篇。绝对是这样的,越到后面越明显。但是这种庞大的信息量其实是让你去不断地去跟着他打开你的感官,去接受这些意识,接受这些意识之后你要去解读它,同时又还原到个人的体验中寻找一种对应,否则你就理解不了。这个过程就会导致你对这种庞大信息量的体验非常强烈。
摄影师:养云
我读了一又三分之一,但是你让我去讲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很难去复述。它不是一个线性的、可能也许很容易就可以讲完梗概的故事。这部小说不是由很多故事构成的,它是由人的体验状态构成的。所以后来我在想这个书评文章的名字的时候,当时是想的是《大卫·华莱士的<悲惨世界>和<神曲>》。你看这里头的几个生活圈子:网球学校、戒瘾康复中心、轮椅暗杀队和未指定服务局。这些东西是不断地交织在一起的,这里头所有人其实都在体验着这个世界,同时呈现为一种痛苦的状态,非常之深刻。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在华莱士的世界里,会发现个人的烦恼和痛苦会变得很小——这个并不是说我们好像没有什么痛感,或者说我们没有什么烦恼;而是说,我们没有能够像他这样深度地去挖掘出这些异常的世界、异常的人以及人所承受的痛苦。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没有一个幸福的人,或者说没有一个快乐的人,所有人都很悲惨。没有出场的老因坎旦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科学天才,又是一个实验电影导演,又创建了网球学校,最后他又是以那样一种方式了断自己,留下一个巨大的谜团。所有这些人不断让我们看到的,那是一个充满了悲惨意味的世界。
但是,如果他只是写悲惨,这只是最基本的层面。《无尽的玩笑》其实让我想到了《神曲》。为什么想到这么一部遥远的经典呢?《神曲》由三部分构成:地狱、炼狱与天堂。你看整个《无尽的玩笑》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与《神曲》有同构性。从网球学校到戒瘾中心,再到轮椅暗杀队的成员和未指定服务局的两个人,以及不断出现的在山上的对话,我认为这种结构的暗合是存在的。所以说我觉得,华莱士在写这样一本长篇的时候,他不只是要写一个悲惨的世界,还是要写在这样的悲惨世界中,所有人对这种拯救的可能的期待和绝望中的一点点希望。我觉得这是他很有深意的地方。这是我的一种整体感觉吧。
0“平庸”之壤中开出的“天才”
陈欢欢
:
好,谢谢赵老师。赵老师刚刚提到了这部作品有很高的信息量,还有华莱士对各种痛苦情绪的逼真还原。我们有必要去探究一下他的个人经历,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我们知道,俞冰夏老师在翻译这本书之前就已经读过华莱士其他作品。那么请俞老师来介绍一下华莱士的主要经历吧。
俞冰夏
:
我最近有一个体验,我这两天看新闻,我们中国人对“学霸”也有一种奇怪的崇拜。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学霸”有精神问题。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个天才在这个世界上怎样活着?其实他面对着重重困难。
华莱士自己生在一个美国大学城里的教授家庭。那里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不是生在纽约那种身边都是精英分子的社会环境。从他童年的环境来看,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比别人聪明一点的人;但是因为大环境并不是对“聪明”这件事情有过多的关注,而且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对体育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对成绩的重视。所以我认为,他大概青春期之前,背词典也就觉得背词典了,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很奇怪的人,身边也有很多在各方面比他更厉害的人。他一开始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天才,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自己背词典的这些语言能力,或者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面,已经是完全超过自己身边的一些同伴了。这个时候其实对一个正在度过青春期的少年来说,可能会带来不太舒服的感觉。
华莱士
所以这本书里面很大一部分讲网球学校,这一部分跟他个人青春期经历是有关系的。华莱士选择去打网球。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打网球不是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运动,属于比较小众的运动。后来很多人都说,华莱士网球水平虽然也还行,但绝对不到一个网球天才的程度。他在打网球这件事情上,经历了一些他在文字或者说别的他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中,没能感受到的体验:作为一名平庸的网球选手,他能看见场地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真正的天才,有完全不会打、却非常希望赢球的人。《无尽的玩笑》中网球学校这一部分里,他其实把很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描述得非常清晰,而且是有多样性的,不是在写某一个人的感受。
后来华莱士上了大学。在上大学时候,他的抑郁症比较严重。虽然他上了他父亲的母校,但是其实他已经决定自己要做一个作家了。我认为,因为可能也基本没有什么适合他的职业。他在亚利桑那大学上了写作班,实际上他一直在进行的都是实验写作。他继承了美国后现代的传统。我觉得凭着华莱士对文学史的超出常人的理解,其实他可能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继承美国后现代的传统,事实上他这一辈子也是这么做的;虽然从细节上来看,他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经历,但是文学肯定是他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比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从他二十五六岁开始决定做一个作家以后,华莱士其实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研究怎样把小说这种形式真正地跟人类的情感贴合起来。他用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实际上,我觉得他脑子里一直想的是如何用文字把人真正的感受给写出来,能写到百分百还原,甚至写出那些人言所不及的感受。华莱士希望他能够帮各种各样的人,把他们的感受用非常准确的语言全部都写出来。
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过很大的生活上的挫折,或者说也没有做过什么非常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是他选择了作家这个职业而已。他的成功其实也是很多在这个社会上被叫做“天才”的人都希望的一种成功模式:我要做一个最好的某某,不管这个某某是什么,是工程师也好,作家也好,各种各样都可以。
很多时候,读者喜欢把作者浪漫化为一个文学的殉道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一个天才在社会上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他能够把这样一本小说写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能够重复这样一种壮举才又变成另一个问题。我对他的人生的理解是这样。
04 在文学传统之外寻找人性张力
陈欢欢
:
好的,俞老师分享了华莱士作为一个天才的简单生平。我们回到这本书吧。赵老师在这本书的读后感里还提到,他能看到无尽之海里漂浮着一些幸存者。先请俞老师来先来聊一聊这本书的一些人物,我知道你之前也列了一些,觉得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面向,来聊聊这个书里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些人物吧。
俞冰夏
:
我一直说这本书里最感人的人物其实不是网球学校里或者因坎旦萨这一家人。
这本书里有阶级和社会群体上的划分:一些是精英的孩子们,他们在一个非常昂贵的私立学校里面读书;另外一些人在这个戒瘾中转站或者匿名戒酒会里出现,实际上华莱士是非常喜欢去这种场合的,因为他能接触到他实际生活当中接触不到的一些人,这些人基本上是蓝领,比方说卡车司机,或者说体力劳动者;还有一些算是世俗意义上比较成功的,但不是文化上的精英的那一类型的人,比方说会计。
它里面写到很多年纪大的、比较硬核的人,这些人的故事都是很感人的。当然,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唐·盖特利。我们是一些喜欢文学的人,所以唐·盖特利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种很陌生的存在。他是一个大块头,是一个混社会的人,什么都干过。华莱士是这么写的:他有一个巨大的方形脑袋,什么事情都是用脑袋去敲的。唐·盖特利完完全全不是一个用头脑处理问题的人,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处理问题的人,这样说可能不太对,但是我们生活当中其实是比较少接触到这样的人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为主流社会所知。
唐·盖特利是个有原型的角色,华莱士自己可能在匿名戒酒会上遇到了他。华莱士看到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华莱士用自己的视角去把唐·盖特利的人生写出来,其实让我觉得非常准确。唐·盖特利这样的人——我不是说每一个都是这样——的精神世界是从幼年开始就遭受各种磨难的。他在社会上这样生活是因为从小没有被给过机会。可能在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就已经开始酗酒,然后走上社会的时候身无分文,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予指导,一开始干的事情就不能够说是多么合法。世俗会认为这样的人没有情感,但是他还是有情感的,他不但有情感,而且能够非常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他哭是为什么,他笑是为什么,他被什么样的东西打动。
华莱士
实际上华莱士可能也观察了唐·盖特利的原型很长时间,我认为他的描述基本上是准确的。华莱士认为,唐·盖特利才是一个人真正应该有的样子。精英分子可能会把自己的感受用花里胡哨的方式掩盖住,或者说我们对外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形象。反而唐·盖特利这样的人的情感是真实的。
唐·盖特利是从书的中段开始出现,一直到最后,最后的结局是在唐·盖特利身上结束。我自己的理解是,华莱士会认为唐·盖特利的情感才是真正人的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理解所谓“人性”是什么东西。虽然我觉得这里面有个悖论:华莱士的生活方式跟唐·盖特利这类人的生活方式肯定是有天壤之别的,他能否完全理解唐·盖特利这样一个人也是不一定的。可是他尝试去把一个我们普遍认为简单的人,写成了一个非常立体、非常有人性张力的这么一个角色。我自己是觉得唐·盖特利这个人物是让我感受最深的。
陈欢欢
:
那我们来让赵老师说一说,哪几个人的故事让您印象最深刻呢?
赵松
:
我跟俞冰夏是一样的。小说最后以唐·盖特利为收场,在这整个光线比较暗淡的长篇里,他是一束光,可能不是很强,但是是一束光。他不管经历过什么,他都给自己找到了一种出路,我觉得他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出路;不管他以后要经历什么,他都在执着地朝向那个地方走,他本身就带着一抹亮色。这个人很感动我。
其实在俞冰夏讲的时候,我都很担心她讲完了我怎么讲。我觉得这个人物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里头的其他人物,说实话都属于我那个比喻,都是漂浮在海中的幸存者。但大家都知道,漂浮在海中的幸存者只是没有和船一起沉下去而已,并不代表他们真正获救,他们还是有可能还会被淹死。这里头是带有一种“悬浮感”的。我认为整本书试图通过唐·盖特利这样一个普通人的自我拯救,来表达一种可能,否则所有人都没有希望,都一塌糊涂,都在进入一种自我的黑暗之中,那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写这本书了,他还是在寻找一种光亮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本书让我想到《神曲》。《神曲》写那么多世间的丑恶以及罪与罚的东西,最后还是要寻找一种光亮的可能。我觉得就像《圣经》的开头:要有光。
其他的人物我觉得可能都差不太多,但这个人物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
05 华莱士与他的开放情感场域
陈欢欢
:
我也简单地给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节。
刚刚提到了几个名词,一个是网球学校,还有中途之家,也就是戒瘾康复中心,以及轮椅暗杀队。故事主要就是这三条线。
刚刚我们说到的主角唐·盖特利是康复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他少年时期非常喜欢橄榄球,他本可以成为橄榄球运动员,但是后来由于家庭的关系,他进入社会做一些不法勾当,后来也成了一个瘾君子。他在这个康复中心接受完治疗之后,为了挣钱还债,就留在那里成为了一个工作人员。
那么也有一个问题给两位嘉宾,如果要读这本书的话,有一个什么样的章法呢?如何进入这部如此厚重的书?有什么方法可以提供给普通读者?请俞老师先说吧。
俞冰夏
:
我们今天感觉好像很严肃的样子,但实际上这本书是很好笑的一本书。读书这个事情,你一定是要去找到你和一本书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我自己作为一名读者,我觉得基本上我会被这个作家他本身想要和读者产生的一个情感联系所吸引。华莱士是在写作上特别想要与读者建立联系的人,他不是一个自己在那里写自己的经历,然后沉浸在自己的某种情绪当中,而且他完全反对这样的文学作品;他是完完全全把把叙事打开了,从哪里进去都是可以容身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跟美国匿名戒酒会的形式有点像:谁都可以去参加这个活动,你坐下来就可以说,我叫俞冰夏,我是一个酗酒者。你可以坐下来坦白地讲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听别人说他们的事情。我认为《无尽的玩笑》是给了读者这么一个场域的:任何一个读者走进去都可以坐下来看看。
美剧《绝望的主妇》
比方说,一开始小说有一个瘾君子,他在电话边上等一个女人给他送一些东西。华莱士花了很多的笔墨写他的纠结:他既害怕自己接电话,又害怕自己不接电话。每个人都有这种纠结情绪,当你听到别人那么详细地描述自己这种纠结情绪的时候,忽然间就好像你的存在不是一种非常荒诞的东西。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本书?那一代的美国人至少对这本书是能够共情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场景。很多人觉得非常孤独,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更是这样。比方说,每天在手机上花很多的时间,你会觉得非常孤独,然后你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写出来的经历跟你是相似的,你就觉得好像受到了安慰。但其实这是假的,因为实际上你还是没有走出你的房间,这本书给你的感觉就是,你可以走进一个房间,坐下来,你可以坐在任何一张椅子上面,无所谓你干什么,甚至可能今天穿得非常邋遢,心情也很不好。你坐下来,别人也不会多看你一眼,他们对待任何一个参与阅读《无尽的玩笑》的人都是公平的。作者也好,这本书也好,对你的态度是公平的。它很难读吗?并不是说因为读的书多,这本书就对我来说更好读了。这本书对任何人都挺难读的,众生平等。如果你真的愿意坐下来跟这本书或者跟你自己分享,坦诚面对你的感情,我觉得这种联系是很强的。
很多书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就我自己而言,很多书都改变了我的人生,很多作者能够给我的情感上施以一种影响。我认为所有的优秀作者对这种影响一定是有的思考的,或者说有非常准确的把控力。华莱士就是这样的作家。他知道读者面对这样的文字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而且他把读者把握得非常准。他会告诉你,当你走进去了以后,其实这本书就是你的了,不再是他的。这是一个公平的事情。你可以坐下来,对着这本书或者对着跟你一起看这本书的伙伴,根据里面的人面对的一些问题,讨论你们自己的情感问题。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陈欢欢
:
请赵老师来谈一谈,读这本书有什么方法或者经验?
赵松
:
首先,华莱士他自己他曾经表达过对小说的一个看法,他认为有两种极端:一种就是所谓晦涩的“实验、先锋”的文学,普通读者看不懂,但达到了写作者的自我追求,他其实不是很赞同这种方式;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为了让读者看懂而写成的流行文学,类似畅销书,没有任何难度,只是去讨好读者,他也不是很赞同。他认为要写出可读、让读者能够读下去并且能够沉浸其中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尽的玩笑》这样厚的一本书,其实并不是一本和天书一样的书,它并不是一团乱麻,还是有很多的路径的。
华莱士是一个很开放的作家,他是敞开的,他并没有故弄玄虚。
摄影:丝绒陨
《无尽的玩笑》不是像传统的十九世纪小说那样,给读者提供一个故事的范畴、人物的生平,让我们大家去看故事,看人家的人生。他更多地是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其实是对应于他对美国认知的。他在访谈里就说过,他们那代人跟六十年代人、八十年代人都不太一样。他说,他们那代人就是“乌合之众”,不像六十年代的美国人,大家都有很多共同的思想或者观念;八十年代年代的人又很保守。他说,他们那代人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盘散沙,道德败坏,混乱无序,甚至说没有人能为他们那个时代代言。
他在创作《无尽的玩笑》的时候,是针对着这样的一个世界来构建这个文本的,而不是凭空地虚构。在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确确实实在经历着各种痛苦,家庭的,人生的,以及各种烦恼。网球学校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监狱,尽管里头似乎在培养着未来的明星,但是其实是大多数人是被牺牲掉的。
那么这样一本书读起来有什么方法吗?
我觉得,你应该把它当成一个巨大的城市,你进去就好。我们去一个巨大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你肯定要耐心地在那里住下来,慢慢地看。我觉得华莱士的这个文本,其实包括俞冰夏的翻译,没有为读者设置太多的障碍。读者唯一的需要,就是丢开那些不必要的先入为主。慢慢地体会,这个世界就会在你眼前展开。
这里头有很多黑色幽默的东西。同时,我觉得华莱士是一个很会调节节奏的作家。我举个例子。这里头还有很多描写景物的段落。当你在沉浸在人物的状态里时,慢慢地你会觉得越陷越深,而当你觉得空气开始稀薄的时候,书中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景物的描写。那些景物真的有一种像晴空一样透彻的东西,你会突然觉得轻松、平静了起来,不再会被前面那些沉重的东西带着。我觉得华莱士很善于调控节奏,否则这样一本100多万字的小说总是在很沉重的状态下是无法展开的。
还有一点,这本小说在具体的写法上,其实是围绕着一个个人物而形成涡旋的。我觉得它是一个涡旋,不是一个按照故事线展开的线性小说。小说是围绕着每一个主要的角色慢慢旋转,然后不同的涡旋再交叉。所以我觉得,其实这本书放在身边随时可以翻开,你其实翻开哪一页都可以,慢慢看下去就很有意思。我觉得这类小说的特点就是,它们在传达一种非常丰富的体验,可能会让读的人忽然意识到,我在日常生活中好像迟钝了很多,而没有那么多体验,没有感受到那么多的信息。
华莱士谈到这本小说的时候,他首先强调的基本面就是,其实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是互不了解的,无法打开彼此的内心世界,也接收不到别人的信号。这本小说的构建过程,就是在不断打开一个每一个人的世界和内心的状态的过程。这种存在的意识流动的书写方式其实是很有启发性的,它会启发读的人去重新认知我的存在以及我和外界的关系。这种丰富的体验有一种共感性,当你抬起头,离开这本书,看世界或许还是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的。
06 成瘾社会与沉默个体
陈欢欢
:
两位老师都把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形容成走进一个空间。如果我们如果抛弃复杂的时间线,把它当成一个个短篇故事来读,是可以获得赵老师说的那种独特体验的。刚刚赵老师也提到,这部小说不是建立在一个现实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华莱士构思这部小说是在八十年代,创作于九十年代,而小说中发生的故事是在2010年左右,是十年之后的世界。但其实在他创作小说的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已经预言了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请俞老师来谈一谈他在这部小说里的预言。
俞冰夏
:
对这个书稍微有点了解的朋友会知道,《无尽的玩笑》这个标题来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里面一句非常不重要的话。但是他讲的实际上是娱乐至死的一部电影,他认为将来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华莱士自己最大的瘾不是药物之类的,而是电视。他可以一直看电视,这本书里面有非常多有关看电视的叙述。在九十年代,看电视是最大的娱乐,看电视跟现在我们玩手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现在有时候发现,比如说在某一些视频网站上看一部比较老的电视剧,它会经常被切成很小很小的片段,一点一点喂给你,然后你就不停地刷,就像是在看电视。实际上,如果你在美国装了一部电视机,你就会经常有这种感觉:在不同的时段每个台都在放电视剧,到了半夜还会不停地重复播放。这其实跟现在刷视频网站的经验是很像的。华莱士一辈子被看电视的问题困扰,因为他发现他太喜欢看电视了。电视里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人和情节,哪怕很烂的电视剧在情节上也有很吸引人的地方。我认为《无尽的玩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在的短视频时代,算法不停地给你投喂这种视频,不停地、无尽地循环,华莱士脑子里应该是模糊地有这种想法。这其实跟我们现在生活里碰到的问题挺像的。他认为,这个东西会让人瘫软在一张床上或一张沙发椅上,或者任何一个平躺的表面上,然后你再也动弹不得,你不想干任何事情,基本上是饿死的。
图源:Are We Nearing the End of the Couch Potato Era? | NCTA — The Internet & Television Association
小说里有这样一个设定,这确实跟我们的现实是有相似之处的,但也不能那么简单地去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他所以把《无尽的玩笑》设置为这样一种娱乐的产品,是因为一个人如果在情感上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连接,那他一定会去寻找这样的录像带。小说当中设置了一个其实相当不靠谱的情节——加拿大爱国主义者。其实很多人认为这一段情节非常不合情理:这个魁北克分离主义者要用这盘录像带把所有的美国人都干掉。但是其实这个情节本身不太重要,他想说的是,这个东西强烈到具有政治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人都在寻找的无尽的自我麻痹的工具。更大意义上说,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你最后躺在一个平面上,这当中是有这么一种连接的。
华莱士有一本传记,是他的一个朋友写的,叫《每个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里面写了很多华莱士的情感经历。里面也谈到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九十年代末美国跟欧洲实际上是有比较大的割裂的,学术圈也好,文化圈也好。美国人理解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种无神论,抛弃传统观念。华莱士说现在我们已经把后现代主义变成一种符号化的东西,把人分成了某些身份上的区分,好像我们从符号意义上了解自己,或者说了解了你所谓从属的这个群体,你的身份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这些东西并没有让人更了解一个个体。他是一个比较坚定的个人主义者,但我们现在的整体语境是被一种“群体思维”给挟持了。其实从《无尽的玩笑》的角度来看,个体是更重要一点的。你会发现网球学校里每一个球员的心理活动都是不一样的;包括他写到戒瘾康复中心里每一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遭遇困难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无尽的玩笑》理解到这种现实生活状态。
华莱士在九十年代其实他就意识到这种符号化、简单意义上对人的归类是很糟糕的。现如今,平台算法每天给人们投喂一些东西,是因为一切都是被标签化的,这些标签是实际意义上存在的。每天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可以麻痹人的东西。华莱士对这个东西从一开始就抱有非常大的警惕性。他会一直接受采访,一直说到这种美国式的消费主义是一个非常大的陷阱,最后把人给麻痹了,会把人吃掉了。这些东西是华莱士通过复杂的小说一直在不停表达的,他一定要去告诉别人。他其实有这种很奇怪的“强制行为”,就是要去告诉别人这件事情。很多人会觉得,华莱士花这么大力气写一本这么复杂的书,去告诉别人这种听上去比较简单的道理,可以说是“事倍功零”,大部分人也不是很想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一直要热切地跟大家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他也其实已经完全预测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会越来越少,消费主义的一系列产品会把人异化,让人不能够在情感上沟通,或者说甚至会把你的情感彻底给消灭。我觉得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人的情感正在被消灭。以前你会觉得这是一件挺荒诞的事情,因为人当然应该是有情感的,怎么能被消灭掉呢?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它已经在发生的过程当中。
所以我觉得《无尽的玩笑》的整个思路就是:不要把你的情感喂给那个麻痹你的娱乐工具。
陈欢欢
:
赵老师呢?在读这个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跟现实的一些联想或者连结?
赵松
:
我觉得有非常强烈的现实连结。某种意义上讲,他预言的这个时代在我们今天看来其实还要更为剧烈。华莱士的时代还不知道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影响会达到这样的一个强度,手机就像变成人的另一个器官一样,甚至替代大脑都有可能,他是预见了这个趋势的。
图源:Wordfence
实际上他曾经谈过。他说,小时候,他妈妈跟他说,你不要撒谎。他说他花了很多年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有多深刻。他说人在不相信对方的时候,就会撒谎。那么回到小说里又可以展开。在这小说里,其实但凡提到的家庭基本都有很大的问题,比如酗酒、父母关系破裂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一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他们都有留下非常深刻的阴影和伤痛。这对他们在后面发生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种家庭的解体。
实际上美国是个新教的国家,新教国家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保守的国家,他们有很强的家庭观念、道德感价值观。其实真正的美国和我们所理解的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所理解的美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但其实美国是一个新教国家,它有一些很传统保守的因素。美国有一个学者叫丹尼尔·贝尔,他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里就特意提到一个时间点,他说就在1920年代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在纽约出现了信用卡,穷人们用他们的信用提前消费,再通过劳动去还借的钱。信用卡的出现其实是有一种颠覆性的。它把新教“先劳动后消费”的逻辑完全颠倒了,人人可以先消费,然后再去依赖信用本身的价值慢慢还上欠款。这其实是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甚至包括道德观。传统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但是到了20年代,所谓的“现代”,这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规模上来之后,生产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整个20世纪的前半叶,一直到“二战”结束,整个价值观的瓦解必然导致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的瓦解。那种瓦解体现在家族成员身上,尤其新生代的成长过程中。所以华莱士在《无尽的玩笑》里写的这些人物,他们几乎都是带着家庭的伤痕和阴影的。他们在自己的困境中寻求着某种东西支撑着自己。所以说这本书跟现实是有非常深刻的连接的。
丹尼尔·贝尔
华莱斯也认为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而且我们从这个作品本身去看,只要耐心地去深入阅读,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你会发现它与现实是有很深的一种关联度的,如果没有那种深刻的现实认知,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效果,不是靠想象就能完成的。
当然,他对人物的这种深层次的解读是需要他的敏锐和天赋。所以说,我觉得这本书跟美国甚至跟我们这个当代社会有很深的渊源。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是对人的一种禁锢,其实人已经变成一种越来越脆弱的存在。俞冰夏刚才说到人的情感被消灭。当然是这样的,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生产系统的目的,可能就是把人最终变成纯粹的工具,甚至是被弃之不用的工具,最后淘汰。可能人已经变得不重要。整个世界就是在朝向这一个方向走去。
大卫·华莱斯在《无尽的玩笑》里就是预言了这样的一个趋势,我们今天正在这个趋势的最强烈的一个点上,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具体的结果。
07 动人的“后现代实验写作”
陈欢欢
:
赵老师刚刚提到,这个书里有各种破碎的家庭。有很多故事,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对兄弟,他们父母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每天出去寻找婚姻咨询,也不管家里的孩子。一次出去的过程中,因为一场意外事故,他们的车被天上的直升机砸中,结果两个人就双双去世了。这就导致这一对兄弟就没有人照管。当他们长大之后,其中的哥哥会寻求匿名互助会的帮助,他在这个互助会里就会退化成一个婴儿,因为他觉得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教导或者帮助,这让他没有感受到一个成人的过程,也让他的心理始终处在一个婴儿的状态。这也是华莱士在这个书里反复会提到的一个词——婴儿。他觉得被娱乐侵蚀、控制的一个人,他的状态就是一个婴儿的状态,会不知饥渴,是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我想分享的是这个。
然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聊聊另外一个话题。因为两位都是写作者,其实俞老师也在写作,赵松老师也出版了几部作品。我想请你们从写作者的角度,来分享一下这本书写作方面的特别之处,不管是结构或是语言。请俞老师先来。
俞冰夏
:
对我来说,做翻译是学习,不是说我多么热爱翻译事业,只是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学完以后,我发现我是做不到他这样的。如果你跟华莱士在一起上写作班,我觉得你会发疯。因为他从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他讲他在一个大学的招生班里面接受面试。他把前面三张脸——招生处、教务处、体育处的三位主任——写得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他还把桌子、窗户、墙壁也写了,就光说耐心,我觉得我本人没有这个耐心去把一个场景写到这么事无巨细。
第二个,华莱士他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但他还老是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要听得懂他说的话。这个事情很可怕。《无尽的玩笑》中,他已经是在把他的想法用一个他认为简单的方法写出来,但还是非常复杂。有时候,他一个句子写到两三页才会换段。他甚至模仿黑人写东西——这个当然是被批评了——他模仿黑人写东西,一口气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一大段用的都是黑人的俚语。
华莱士
有人会说,这种写法在形式上登峰造极,有点像写作班里面给你一个范本,让大家模仿另外一个人去写一个东西,有点像实验写作。但实际上他这个要表达的东西,用这个形式跟不用这个形式,对他来讲区别其实不是太大的。但是他会去这样做,而且写得很动人?
这对写作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在做实验的同时还能写得动人。
我自认为是一个不传统的作家,或者说我在写自己写作的过程当中会想要尝试,希望在形式上创新。但是我在翻译完这本书以后开始放弃这种想法。我现在反而会觉得要把一句话讲得非常清楚,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是说把一句话写得简单就一定是好的,而是要把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用很复杂的句子写得非常清晰。我觉得这个是我想从华莱士身上学习的东西。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首先英语这种语言比较适合这样做,当然中文也可以这样做。华莱士他不是凭空从石头里蹦出来这样写的,他还是有一些前辈的。比如德里罗、品钦等都尝试过这种实验的后现代写作了。甚至如果去更角落的地方看,一些在我们国家可能不太有名的美国作家都尝试过这种形式上的实验。华莱士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再往前走的。我们中文写作中可能还缺一些经验,语言上你不知道这个句子能够长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可以被接受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用个很俗套的讲法——摸着石头过河。
这点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我认为那些把小说写得特别复杂,故意让人看不懂的,是非常不厚道的。对想要成为写作者的年轻人来说,不要盲目尝试这种写作,不然就很难对自己的写作产生自信。
赵松
:
其实像华莱士这样的作家,我们必须把他放在一个大背景里面。二十世纪的一百年,现代文学不同时段的大师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放在这个背景里来看,就特别有意思,你会发现,按照我们的感觉,八十年代以后,欧洲作家的创新动力已经消失了,大家可能又开始趋向一种偏传统一点的东西。但华莱士这本书是在九十年代出版的,我不知道当时美国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尽管他对这种所谓的实验先锋持保留态度,但是他还是在探究着小说文体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他给我最大的启发。
我读的是俞冰夏的译本,我不能去评价华莱士原文的语言,我只能从我阅读的译本来谈我对他的理解。
我觉得华莱士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在于,他能够让你注意到语言是如何生成世界的,就像很古老的希伯来传说,上帝是用语言创造世界。好像我们国内一谈论小说就是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法。但是你看华莱士的小说,它是一个生长的世界,小说的根基在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是这些人的存在使这些小说有了根基。这些人的思考、行动、感知和他人的关联生成了这部小说的世界。如果说华莱士的小说有技巧的话,那也不是一种通用技巧,他追随着人物的感知、想象,人物对这个世界信息的接收和反应,以此来形成小说的形式。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有一个人要吸大麻,为了吸大麻他要准备三天,他请假回家,把冰箱里的东西都换掉,最后他写了有十几页,但是所传达的体验是非常强烈的。我觉得一个作者通过文字在做什么呢?如果他不能够传达一种强烈的体验,那你这个写作是没有意义的,传达一般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作家必须用他的语言重构这种体验。他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而且让我们意识到,我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去体验过这个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华莱士非常有启发性。
很多时候在面对《无尽的玩笑》这样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在感官和认知上是懒惰的,我们没有那么深刻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每分钟都有巨大的信息量。华莱士就是要告诉你,你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的世界,就是需要不断地通过语言的重构来解读他、来打开他。
当然作为一个写作者,看到这种作家的作品,有时候是会沮丧。你会觉得这好像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很细微的掌控——整体上的完成度、力量与轻盈之间的转换。他有太多的是天赋的东西,我觉得并不都是后天修炼的。
陈欢欢
:
俞老师针对这个写作的问题有什么要展开和补充的吗?
俞冰夏
:
其实今年因为这本书的原因,我总是在讨论小说的问题。实际上,我自己的感觉是,在我们向读者推荐这本小说的时候,这本小说跟读者的预期差距是相当大。我不知道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还是因为后现代美国文学确实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出在哪一个层面上,有可能就是因为文学在中国可能最火的时候大家接触的是拉美文学、法国文学那种,简单来说就是接受了一些“新小说”以及“拉美大爆炸”小说的影响,我们习惯于两种不同的写小说的方法:一个是把乡土叙事魔幻化,第二个就是城市里的一些朦胧的东西,这个赵松比我更有发言权。普通读者对外国文学比较粗略的了解——有关上述两方面——可能会比较多,而对这种极繁主义的美国文学的接受程度就要低一点。
加西亚·马尔克斯
美国人就是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感觉,本身他们生活是这样子的。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时候,我觉得所有最好的美国作家都在争所谓的“最好的作家”的头衔,所谓“最伟大的美国长篇小说”。美国人认为要把一件事情讲清楚,一定要写一个稍微长一点的东西,所以美国的小说普遍会比较长。对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后现代写作的方法问题。我经常会说这种话,比方说“美国后现代”。但我后来也发现,普通读者并不了解这个概念。什么叫“美国后现代”?什么叫所谓的“文字游戏”?什么叫“知识分子小说”?
华莱士一开始就是要做一个现象级作家,他对大众是有渴望的。所以我说,从后现代发展到华莱士,可能华莱士也终结了“美国后现代”这么一种文学类型。他把知识分子的这些所谓的技巧也好,玩笑也好,变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东西,跟大众能产生情感上的联系的东西。
我始终是认为普通读者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什么,而是去感知作家在表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状态,以及这种情感状态是不是能让我看见另外一个人生活的样子。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这部小说是值得读的。
那么这本书可能让你看到了几百个人不同的生活的样子,那我肯定觉得是更值得读的。
但是从篇幅上说也好,或者结构上说——他把叙事全部都剪断了,变得非常不连贯——几件事情加起来可能让这本书就会变得非常吓人。
其实当年美国的批评家对华莱士最大的批评也是这个。他明明可以进行连贯的叙事,没有任何真正的必要切断叙事,而让很多东西都进入了《无尽的玩笑》。但是我觉得,华莱士他是在一个传统上的作家,他非常尊重这个后现代小说的传统。所以我觉得,我作为本书的翻译,为什么我要出来讨论这本书,是因为我需要让大家能够从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一个角度去看待这本书。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它不是脱离于这个一切而存在的。
我们评价小说不能说它好看不好看——这个可能是我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但是,我其实很希望对小说的这种探讨可以更深入一些:这本小说也许可以启发包括不是职业写小说的人,更真实地去讨论怎么去写,为什么小说是这种形式,它的前因后果,我们如今怎么去用这个形式;而不是进行一些很浅薄的讨论——谁文笔好,谁文笔差,我觉得这种讨论早已在二十世纪中被消灭掉了。
因为总是有人要说,看待一本书先从情节开始看起,然后问这个语言好不好。我个人反对这种方法。不光是这本书,我想说的其实是,这么一本长篇小说里面承载的东西是相当多的,也可以从这开始,希望不要把文学变成一个那么神圣的东西,也不要浅薄地去讨论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这个不是读书的人应该干的事情。
赵松
:
面对像华莱士这样的作家和《无尽的玩笑》这样的作品时,如果说有什么“障碍”的话,其实我觉得跟我们中国这个改革开放四十年——这四十年我们称之为当代——对当代欧美文学接受的时间错位是有关系的。
我们大家回想一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开始大批量引进西方的文学,先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然后就是二十世纪初的那一波,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等。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时间点,就是六十年代。其实中国当代这四十年对欧美文学最初接受的混乱的价值观,就是在六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的欧美小说都不好卖,到中国这都没有认知度,对那欧美作家的认识就止于六十年代,后面的基本上都不太会广泛接受。
我们这用整个八十年代把西方十九、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作品囫囵吞枣地引入了一大批。其实它们都是不同时代产生的,但是同时被引进的,所以就会有一种时间的错位、观念的错位。可能在西方它们的发展是有一个时间脉络的,但到我们这里是变成了一锅乱炖。
所以其实你会发现,我们对当代西方文学的认知有时候很含糊,包括很多作家在谈论西方文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很虚浮潦草的感觉。我们更像是一个局外人,无法理解西方文学的传统和变革。我们始终没有形成对现代文学真正的认知。
其实在中国现在最好卖的,仍然是讲故事的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很难想象经过一百年来现代小说的洗礼,有那么丰富的现代小说的成果,但仍然还要有人毫不犹豫地跟你讲,怎么把故事讲好。这是一种价值观上的设置。
事实上,像大卫·华莱士这样的作家创造了一部《无尽的玩笑》这样结构丰富、信息复杂的超高密度作品,它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写小说难道不就是关注一些人物和事件吗?不就是通过人物和事件加上命运来呈现这样的人生吗?是不是我们在通过小说体验着不同的人生?
所有事件之所以成为事件,是因为它最终一定是连接到个人的。如果跟个人没有任何连接,这个事件就等于不存在。华莱士就是这样做的,他把一个人置于一个事件中,然后他把所接受到的,甚至感觉到的所有信息都组织起来,生成一个真正丰富的事件。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很多时候以为我们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然而恰恰相反,我们可能被很多东西所遮蔽了,我们很多时候的判断都来自信息掌握的有限,而不是信息掌握的过度。
我觉得华莱士想要通过《无尽的玩笑》这样的一部小说揭示一个道理:我们要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其实就是要通过大量信息的重构,否则我们就只能像看媒体报道一样去潦草地看一个简化的世界。
后现代确实提供了很多在小说结构形式上的创新。到了华莱士这里,他其实又回到了人的情感层面,凸显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联。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观的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文字整理:谢政韬
修改:陈欢欢
感谢:豆瓣读书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192+)
- azw3(156+)
- pdf(286+)
- 博大精深(378+)
- 强烈推荐(435+)
- 在线转格式(198+)
- 差评(288+)
- 书籍完整(395+)
- 可以购买(77+)
- 下载快(627+)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26 13:29:41 )
五星好评
- 网友 薛***玉: ( 2024-12-10 06:39:5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潘***丽: ( 2024-12-24 02:16:3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相***儿: ( 2025-01-03 21:20:4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索***宸: ( 2024-12-29 11:21:1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宓***莉: ( 2024-12-25 02:40:0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谢***灵: ( 2024-12-11 06:01:2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隗***杉: ( 2024-12-21 17:32:3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谭***然: ( 2025-01-04 15:47:3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13 22:44:2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邱***洋: ( 2024-12-11 23:54:5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养***秋: ( 2025-01-05 10:26:1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Z富足的投资( 货号:75139186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3年秋 实验班提优训练+大考卷 语文人教数学苏教三年级上册 全套4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48天突破托业800分——阅读篇(21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起过夜的好朋友 Best Friends Sleepover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0421956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行家这样投资玉雕:大师教你不打眼的秘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网球王子 第1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全新】 SAT阅读真经21篇 许轶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42362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12120583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标准日语句型表达辞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