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诠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尚书诠译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该书虽名为“诠译”,但作者并未对全书文字进行诠释,而是摘取了其中不易理解、内容存在释读上的歧义、历来断句不尽合理等篇章,可以说是一种避轻就重的工作。该书对今、古《尚书》的编次、内容、断句等提出了真知灼见。可以说,《尚书诠译》一书在考订译注《尚书》的同时,也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这既助于我们理解这部艰涩难懂的“古书”,又有助于我们在追溯当时历史场景的过程中去把握《尚书》的内容。
书籍目录:
前言盤庚篇詮譯康誥篇詮譯梓材篇詮譯君奭篇詮譯大誥篇詮譯酒誥篇詮譯多方篇詮譯召誥篇詮譯洛誥篇詮譯多士篇詮譯立政篇詮譯顧命篇詮譯(康王之誥附)附錄一 略談《尚書·周書》的篇次問題附錄二 談談“井田制”附錄三 釋眾附錄四 封邑邦國方辨附錄五 金兆梓傳(1889—1975)
作者介绍:
金兆梓(1889-1975),字子敦,浙江金华人,著名学者、出版家。1912年毕业於北京大学预科,後考入北洋大学矿冶系。1920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後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文科教授,1922年任上海中华书局文史编辑。抗战期间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建国後曾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主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长。主要着述有《庵盒治学类稿》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 夷
yí 一ˊ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
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
4. 弄平:~为平地。
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7. 古代的锄类工具。
8. 古同“怡”,喜悦。
9. 古同“痍”,创伤。
10. 姓。
我想到我那已成神靈的先王當年勞動你們先人(的情形),所以我也能養護你們,來安定你們。如果我在政治上失策,永久住在這裡(奄)先就會重重地降下懲罰與疾病在我身上,説:为什么暴虐我的人民!你們民衆如不謀生,不跟我個人同心同德,那先王也會降給你們罪過與疾病,説:爲什麽不和我的小孫子相親近呢!'所以你們若有錯誤的行爲,那就會從天上來罰你們,你們没有辦法能够逃避。
古時候我們的先王既然勞動了你們的祖先及父親,你們同是我的好民衆。你們心中要是有作惡的念頭,我們先王(在天之)就會告訴你們的祖先和父親;你們的祖先和父親、是就會棄绝你們,不挽救你們於死亡。現在我有亂的官員共同在位,老是聚集你們的財寶。你們的祖先及父親,就會報告我的先王説:施行刑罰給我的子孫。於是,先王就會重重地降下災來。
不要越俎代庖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该书虽名为“诠译”,但作者并未对全书文字进行诠释,而是摘取了其中不易理解、内容存在释读上的歧义、历来断句不尽合理等篇章,可以说是一种避轻就重的工作。该书对今、古《尚书》的编次、内容、断句等提出了真知灼见。可以说,《尚书诠译》一书在考订译注《尚书》的同时,也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这既助于我们理解这部艰涩难懂的“古书”,又有助于我们在追溯当时历史场景的过程中去把握《尚书》的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Scipio 发布时间:2013-04-16 22:22:49
挺不错的,可惜对我帮助不大。
作者:Elliot 发布时间:2012-10-03 08:29:32
翻翻觉得诠释得比较细致到位的,可惜是遗稿未完。
作者:三難齋 发布时间:2022-09-29 11:43:24
断句和虚词的解释都比较糟糕……不过个别实词的脑洞还挺有启发性的。有时候虽然细节完全不对,但是对大意的掌握又出奇的准确……
作者:别来春半 发布时间:2012-11-07 23:08:41
读完之后依然对苏轼持保留态度。王安石、司马光和他性格上都是由缺陷的,不然也不会斗得你死我活。我目前依然认为宋代可称为名士的只有范仲淹。
作者:武 发布时间:2011-02-18 11:11:26
觀點比較詭異 訓詁水準不高 抉擇能力偏低
作者:四部居士 发布时间:2014-12-10 13:09:15
非专业治尚书者,敢于怀疑,说法也很妥当,稍微有些野
深度书评:
【转】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尚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18:33:06
《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人大多读《诗》。《书》,在《左传》上可看到。孔子以后,像墨子、孟、荀也都读《诗》、《书》。故可说《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家都读的书。但在今天来讲,《尚书》是一部很难读的书。《尚书》分虞、夏、商、周四代。后人把夏、商、周称三代,唐虞属于五帝,因此《尚书》也可说是一部五帝三代之书。从唐虞到现在,该已四千多年;从西周以来,也有三千年以上,《尚书》真该说是一部中国的远古书。汉代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中有《尚书》,照现代话来讲,《尚书》是那时一部国立大学规定的教科书。可是经过西汉到东汉四百年,实在这部《尚书》也并不能字字都讲通。我们说汉代“去古未远”,但这部《尚书》已没有能完全讲通,当然以后会更讲不通。唐代韩昌黎说过,周诰殷盘,诘屈聱牙,他亦说是难读了。直到清代,讲经学最为有成绩,训诂、考据,工夫下的特别深,但清代两百几十年,这部《尚书》还是没有能一字字的讲通了。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是当时同辈行中对经学最有工夫的人,但也就说《尚书》不能尽通。可见我们今天来读《尚书》,只求得其大义便好,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要讲得通。我有一位朋友顾颉刚,同在大陆的时候,他就想为尚书做一番现代白话文的解注和翻译。我想这工作会是徒劳无功的。据说此刻他翻译的《尚书》已经出版,但我没有看过。无论如何,他不能把《尚书》里难解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必然的。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这些都是做学问走错了路的,暂不讲这一问题。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刚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廿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廿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中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中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阎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诸位若读《尚书》,读蔡沈《集传》最容易了。《史记》上说伏生《尚书》廿八篇,古文比今文多十六篇,十六加廿八只有四十四篇,而现在的《尚书》是五十八篇,这里又有问题。以后我每次讲一题目,只讲一大概,但诸位不能听了便算。如此不仅记不得,绝对要忘,而且记得了也没有用。当知做学问本来是要工夫的,没有不花工夫的学问。诸位每做学问,好问方法,做学问最大第一个方法就是肯花工夫。一学者花十年廿年一辈子工夫来解决一问题,本是寻常本分之事。或许诸位现在没有工夫,不妨留待完成硕土博士论文,职位解决了,再来读书,再用工夫。
现在再回头来讲《尚书》有今文古文,古文《尚书》是假的,只有廿八篇今文《尚书》伏生传下的是真的。孔安国所传本也是真《尚书》,可是后来掉了。孔安国《尚书》并不假,只因为不立博士官,流传不多,就亡失了。到东晋由梅赜所献本才是假《尚书》。但我此刻要讲另一问题,那今文《尚书》廿八篇也不完全是真的。讲到此,就要讲到所谓辨古书之真伪这一问题上去。古书有真有伪,我们该懂得分辨。这不是今天的新问题,从来学者都注意此一问题。依照我们现在眼光来看,我们该进一步说,今文《尚书》也未必全是真,也多假的。可惜当前没有人能进一步来研究此问题。这因民初以来,一班讲学问的讲过了头,即如辨伪,像顾颉刚的《古史辨》,他认为夏禹也无此人,这大讲过头去了。其实也不该专怪顾颉刚,在前清末年早有讲过了头的,像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以及《孔子改制考》。照康有为讲法,所谓经学汉学,其实只是新莽之学。“新”是王莽的朝代名。清儒都讲汉学,康有为却说是新学,经则都是伪经,由刘歆替王莽伪造。此书出版后,经清政府禁了,把书销毁,不准发行。但民国以来,大家喜欢讲新,就看重了这部书。顾颉刚《古史辨》就是承此而来。后来康有为从事复辟,失败了。但这只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失败。他在学术上并未失败。他跑进北平东交民巷荷兰公使馆,就在里面叫人再翻印他的《新学伪经考》,果然在北平市上还有很多人买他这书。他在学术思想上还是领导着一个新的方向,然而辨伪过了头,其实是荒唐的。《孔子改制考》更荒唐,说孔子所说的以前,只是孔子托古改制,孔子自要创造一番新制度,而把来假托之于古代。这样一讲,全部中国历史,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便是刘歆,却都是造谣作假的。这样的讲下去,讲到夏禹是一条虫,才引起人家讨厌。辨伪之学,便不再讲了。实际上,辨伪不该过分,但有许多真伪还是该辨。如说《尚书》,我觉得即在今文廿八篇里还有很多不可信。如《尚书》第一篇——《尧典》。近代有人写文章,辩护《尧典》里所讲大文如“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昂。”等类,这些廿八宿中的鸟星、火星、虚星、昂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是要转移的。据现在天文学考据《尧典》所云,却是中国古代尧舜时代的天文;至战国时候,则并不然。据此证明《尧典》不假。大概这一套学问,在日本比中国研究的人多,因一般的科学知识,日本比中国发达,中国学者在此方面还是根据日本人讲法。可是在我认为,科学知识比较专门,中国古人称之为畴人之学,譬如种田,父亲种的田儿子继续种下去。古人研究天文学历法,此种学问,大概都是世袭的专家之学,父亲传给儿子,故又称为畴人之学。畴人之学也许可以是先生传学生。尧舜时的天文,也可以是从古传下,或在文字上,或在口传上。我们不能只根据这一点知识便认《尧典》全篇可信,只能说《尧典》中这些话有来源。其他的话,并不一定全可信。如尧传天下于舜,舜命禹作司空,同时兼百揆(就是兼宰相之职)。命弃作后稷,这就是农业大臣。命契掌五教,这是教育大臣。命皋陶做士,是司法大臣,也兼掌了兵。命垂作共工,是工业部大臣。命益做虞,是畜牧部大臣。命伯夷典礼,命夔典乐,命龙叫他做纳言,掌皇帝命令。共凡九官,这一点便大大靠不住。首先是年代问题。禹是夏代之祖,契是商代之祖,弃是周代之祖,此刻都在舜下面变成同时的同僚。这且不讲。特别重要的,舜时已有一个宰相,又有管土地、管农业、管教育、管司法、管工业、管畜牧、管乐、管纳言的,共九职,此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像样、极有组织、有规模的行政院。倘使在尧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已有那么九部大臣,为何下面夏、商、周三代,乃至于春秋、战国下及秦、汉都没有?这不是历史上一大退步吗?舜时大臣分九职,为什么下面从来没有?单据这一点,从舜到秦两千年的历史,变成无法讲、讲不通。所以我只能说《尧典》是战国人伪造,舜官九职,是战国末年人一个理想政府。他们懂得政府里该有管教育、管农业、管司法、管音乐的等等官,那是一番很高的理想,这正如康有为所说的托古改制。不过康有为不能拿这话来讲孔子,说孔子以前,根本没有尧舜,没有《尚书》,没有周公。但托古改制确是有的,先秦诸子中多有,儒家中间也有,但不能说过了头。诸位当知,读史不能辨伪,便会有许多说不通处。但辨伪工夫中寓有甚深义理,不能轻易妄肆疑辨。如康有为顾颉刚辨伪疑古过了头,又更多说不通。上面是说尧舜时代不能有这样一个政府,像《尧典》中所说,这些材料不可信,只有说到中国古代的天文或可信。
我试再举一小例,如《尧典》篇首有“玄德升闻”四字,舜之德被尧所知,但为什么称“玄德”呢?“玄德”两字连用,在古书中极少有,只在老子书里才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玄德”二字,只可用老子书来讲,不能用孔孟书来讲。下面魏晋时代讲老庄之学的就叫做“玄学”,为何在《尧典》里用此玄德两字,这便可疑是战国末年人看过老子书,来伪撰《尧典》,才用了“玄德”二字。我们可凭文字使用来衡定年代,如我们此刻好说中国文化字样,但前清末年人断不会用此四字。
《尧典》以外,再讲到《禹贡》,这是讲中国古代地理一部最重要的书,其实也决不是夏禹时代的书,而应是战国时代的书。如《禹贡》里划分荆州、兖州、豫州等九州,如何此九州字样不见于夏代、商代、周代,直到春秋时代也没有,到了战国初期还没有。什么人把此禹分九州的制度废掉的呢?为何有此九州而书中从来没有用这九州的字样呢?那又就讲不通。只举此一例,便见《禹贡》不是一篇可靠的书,它是一篇晚出书,我此刻不能详讲。在我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便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只有《西周书》或许才是中国尚书的原始材料、原始成分。下到东周也有书,但也恐是后人添进。主要真可信的是《西周书》。若使我们把一部《尚书》即今文廿八篇再分析到只剩一部《西周书》了,那么我们也须对此十几篇文章有一个简单而明晰的了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名《西周书文体辨》,便是要把此来看中国最古历史文体是怎样写出的?现在此一问题,我也不想同诸位详讲。但到此另有一重要问题,便是要讲到书背后的人。既然讲到《西周书》,那么《西周书》中显见有一重要人物跃然欲出,那便是周公。《西周书》中有很多文章便是周公所作,或是周公同时人或其手下人所作。要之在当时,周公在此集团中,并传至此后,有大影响。孔子一生崇拜周公。而我们要来研究周公的思想理论及其政治设施,当然这十几篇《西周书》成为了主要材料。我在上一堂已告诉诸位,做学问当从一项项的材料,进而研究到一部部的书,而在每一部书的背后,必然当注意到作者其人。倘使这部书真有价值,不专是些材料的话,则书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此刻我们说中国第一部最早的史学名著就是《西周书》,而《西周书》的重要作者,即发明此体裁来写出这东西的就是周公。当然可以有几个人,不专是周公一人。那诸位试拿此意见去读《西周书》,看此许多篇书之内容是否一篇一篇的分裂着,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言论,抑或可以看出是一套。让我姑举《西周书》中召诰一段话来说,这显然是召公说的,不是周公说的。它篇中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亦敬。”此是说皇天上帝把它元子改了一个,从前大国殷之命,现在给你成王的手了,商代变成了周代,好的固是没有完,可忧的也同样没有完,你要当心呀。下文又云:“古先王有夏,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今时既坠厥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这是说古代中国有一夏朝,上帝不喜欢它了,它不能再做王朝共主;接着又有殷,现在也不能做这王朝共主。下面才接到我们了。我们获得此天命,也正如夏殷一般。那些话,在《西周书》里屡见不已。首先可知中国古时有夏商周三代,那是真历史。现在我们虽因地下发掘得了商代的龟甲文,而没有见到夏代的,却不该说有没有夏代成了问题。只能说我们没见到夏代的文字,不能因此说没有了夏代。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就讲过。我们固然承认龟甲文,但我们也须承认《西周书》。至于把王朝共主称为“天子”,认为是上帝命他来作天下共主,这个天命不给一族一人,给了夏,夏不好,又给商。商不好,又给周。周再不好,当又另给别人。故说无疆惟休,亦是无疆惟恤。当知我上引一段话,固是召公所说,其实乃是周公所说。在当时,周公可以涵摄召公,召公也有时可以代表周公。周公是当时一位名世的圣人。读《西周书》,便该领略到西周精神,同时便该领略到周公精神。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传到下代后世。孔子一生崇拜周公,主要应该在此等处认取。若我们只把十几篇《西周书》当一堆材料看,不能看到整部书之结集和其背后之时代精神与人物精神,即是失却了其意义和价值。
周公的天命论,周公的共主论,影响后世甚大。周公首先提出天命无常的观点,从前天命在夏,夏人不要了,天命又在商,后来又给周,但天命给周是为文王,不为武王。天命所与,只在文德,不在武功。这一层在《西周书》里也可看得明白。明明是周武王打了天下,但周公不那样说,定说是上帝为周有了个文王,才给周以大命。可是周公这番思想和理论,其实也并没有说错,而且可以说在中国后代历史上也一向发生了大影响。因此可知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堆材料或一件件事,却不看重历史上一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现在总结说,中国第一部大的史学名著应该是《尚书》;准确言之,应该是《西周书》。《西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是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着几千年。我今天所讲,将到此为止。下面第二部史学名著我将讲到孔子的《春秋》,孔子春秋精神便从周公与《西周书》中来。如此而下,周公孔子,不仅为中国史学主要的创始人,也为中国文化主要的创始人。我不认为中国从唐虞时代就有了历史书;下至商代,可能有,但如今文《尚书》中《盘庚篇》之类,还只能当史料看。若论中国像样的史书,则应从西周开始,而且又是从周公开始。
原载《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一读尚书笔记
作者:老白额 发布时间:2022-01-25 12:27:41
总述:唐虞夏商周
唐部:尧,
虞部:舜-皋陶,
夏部:禹,太康,启-有扈氏,仲康-胤
商部:汤-仲虺,太甲-伊尹,盘庚,武丁-傅说,纣-祖伊-微子
西周部:武王-箕子,成王-周公-微子-康叔-召公-蔡叔子胡-君陈,康王-毕公,穆王-君牙-伯冏-吕侯
东周部:襄(平)王-晋文公(侯)-鲁僖公-秦穆公
禹贡:治水之实在治土,治土之实在治人
可见九州原是大禹治水时便于管理而分设的。每州有二至三条主水,记交汇处为重要城市。疏水之法不但合于治患,亦能加强开发,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故禹行水法,其端的在治民。治民的细节藏在土壤中。禹根据水患的严峻程度,及当地开发程度评定土壤等级,又根据与王畿远近关系,控制力关系,综合其他物产的情况,确定了赋税。不由感叹远古就有如此智慧!
誓部:杂霸道
帝舜时三苗叛乱,怒而陈师于彼,却没有用兵,而是听信忠言,班师回朝,反躬自省,转而勤于王政。“七旬,有苗格”;夏桀无道,成汤誓师时用词非常谨慎谦逊,甚至有些笨拙:“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整个誓辞也非常简短,主要内容无非强调自己无奈顺从天命,以顺讨逆。放桀于南巢后“惟有惭德”,实则担忧“以台为口实”。仲虺在政治上仍劝其“缵禹旧服”,但已经开始发表相当肉麻的颂辞:“攸徂之民,室家相庆”。至于周武王三作《泰誓》,篇幅肉眼可见的变长了,甚至高度地格式化。内容也开始向煽动、战术指导等实操层面跟进。《牧誓》作为战地现场的动员,已经是单纯的饯行之语。
诰部:治乱由卜而礼
商制崇尚华美,追求享乐,爱好舌辩,国之大事咸决于卜。盘庚迁殷时嘴皮子就非常利索,既有名为自掊实则倒打一耙:“予乃拙谋作乃逸。”又有转移矛盾的一套说辞“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既有以理劝导:“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又有先王加成:“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既大画其饼:“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又有事先承诺:“无有远迩”;既有威逼:“我乃劓珍灭之,无遗育。”,又有利诱:“承汝俾汝,惟喜康共。”迁殷后赶上洪水,盘庚依然强硬坚持:“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叹其志之余也可想而知其迁都的阻力。
周制克勤克俭,时时惕厉自省,大有深追尧舜之治意。新制礼仪,周而不浮,受到孔子的赞誉。另一方面,《洪范》箕子明确告诉武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可见此时阶级分野已经十分严重。无论是箕子所述的占卜仪式,还是出于自然现象的理解“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或是《周官》对礼仪官制的详察,都使专制不可回头地走上制度化。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臣子的讽喻逐渐从“面刺”到“作诗训”转化,周代尤甚。
再来看一看臣子们:尧舜之皋陶,汤甲之伊尹,武丁之傅说,直至纣之微子、箕子,如果从后世之见,他们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流派。或许从盘庚半胁迫半欺骗性质的迁都行动,或许从箕子以贵贱之别劝武王,又或许是周公金縢锁书开始,远古从善如流、不拘一格的氏族公社精神已经亡佚殆尽,代之以起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的恶的启蒙。人对权力的欲望越发丧失节制,“礼”被制作成面具,拿来维持一种大家还生存于远古治世的假象。思想被分为流派,被形容为统治工具,帝王再也不能凭教化维持稳定了,继而必须凭借束缚。春秋,就该凭借杀戮了。
另,君权越是不够强大,天人就越呈现出父母-子女的关系,一种无条件交换关系。《泰誓》将文王之德而非文王比做日月,《诗经》多有咒骂老天的语句。而随君权加强,君王自封为天统人之信使,越发宣扬“天发天杀”之理,人在天的面前地位也越来越低,直至完全成为天的奴隶。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mobi(516+)
- 收费(497+)
- 实惠(294+)
- 值得下载(303+)
- 内涵好书(166+)
- 少量广告(80+)
- 藏书馆(317+)
- 中评(599+)
- 盗版少(643+)
- 一星好评(643+)
- 体验满分(516+)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17:25:25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融***华: ( 2025-01-08 23:29:47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温***欣: ( 2025-01-02 12:18:2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常***翠: ( 2025-01-03 21:58:3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康***溪: ( 2025-01-01 16:42:57 )
强烈推荐!!!
- 网友 冯***卉: ( 2024-12-10 07:31:0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印***文: ( 2024-12-21 02:37:2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权***颜: ( 2025-01-05 14:38:4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3 16:40:5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菱***兰: ( 2025-01-09 00:12:3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后***之: ( 2024-12-20 22:54:5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波: ( 2025-01-08 03:39:0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利***巧: ( 2025-01-04 01:59:0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1996-201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职业礼仪 舒志华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菜根谭全集(全6册精装绸面珍藏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实验班提优训练 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 人教版 2022年秋新版教材同步强化练习题尖子生题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意大利语基础语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商务英语常用信函文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语用策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版·2016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9年全国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用书(试卷2册套装)19新版期货法律法规汇编+衍生品基础期货基础知识真题试卷与上机题库 新大纲版教材搭配考前冲刺必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