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智能特征的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智能特征的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集了“智能问题研究的沿革与现状”、“研究目的和基本假设”、“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一般智力特征的研究”等五个专题的文章。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文集收集了“智能问题研究的沿革与现状”、“研究目的和基本假设”、“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一般智力特征的研究”等五个专题的文章。
精彩短评:
作者:我的事说来话长 发布时间:2013-01-31 23:54:41
只有我觉得这书无聊吗?啰里八嗦害我少睡两个小时!
作者:执鞭人 发布时间:2019-05-02 20:04:34
所有的题都是抄的,抄了几米多维奇习题,蔡燧林,陈文灯,还有北大版习题指南,亮点就是第一张很多公式总结的很好
作者:Emma吃酒少女 发布时间:2022-06-16 22:58:20
读了半本,越读越乱。还是要先了解道再来了解术才好
作者:夜行山人 发布时间:2017-07-23 22:43:44
抓住头,拿住尾
作者:软糖 发布时间:2008-07-20 18:53:13
太喜欢了
作者:舒涵 发布时间:2010-12-02 23:03:37
西方与中方教材优点的结合,思路清晰
深度书评:
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剧作家
作者:spencer 发布时间:2006-11-17 20:21:20
读完这本书花了我几乎两周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花了太多时间用红铅笔在书上划下史蒂芬·茨威格的那些或美妙或雄壮的词句,它们有的是绝妙的比喻,有的是经典的论述,光是这些生花妙笔下的语言,就可以让此书名垂千古了。
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来,茨威格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作为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国籍并未在他的书中烙下太多的印记,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显然反对沙文主义。书中倒是能看出他对于整个欧洲的自豪和热爱,恐怕这也是他最后自杀的原因——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毁灭的痛心。
茨威格相信历史是多数人在多数时刻写下的是编年史,平淡无奇,但是少数人在少数时刻“群星闪耀”,却是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他认为“虽然历史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它也不可能持续不但地进行新的创造。”而且,“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意见,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但是,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书中的这些时刻:
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这篇所写的是欧洲人发现太平洋的经过,巴尔沃亚在发现太平洋的时候几乎是一名逃犯的身份,他把探险也当成一次出逃,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2、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这篇所述的事件,在茨威格眼中恐怕是一次悲剧,基督教世界的一次惨败,而这惨败却恰恰是由于他们的互相猜忌而导致。茨威格毫无顾忌地赞美这位土耳其苏丹征服者的智慧和勇气,当然,作为人道主义者,他也痛斥了他的凶残。此篇尤其精彩的是,茨威格使用了文学的手法,记述了那座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的失陷,从而让君士坦丁堡的悲剧,更显出十足的戏剧性,让人为英雄们的大意扼腕。而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此篇的一个中心,感人的战前弥撒和战后所遭到的劫掠以及被改成清真寺,则现出了历史的残酷与顽皮。
3、韩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韩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我想说的是:茨威格在这一篇中的描写可一点都不像一个出身于无宗教信仰家庭的人,而像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我认为这是他真情的表露而并非什么写作技巧。
4、一夜之间的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因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
此篇最戏剧化之处,就是鲁热在那一晚的不朽和之后的平庸,他“仅仅作了一夜的诗人”。可是《马赛曲》却成为法国国歌而被永远传送,让人感到这历史确实让人捉摸不定,它赐予一个平庸的人伟大的天赋,仅仅几个小时,也许只是为了让这激扬的旋律,带给法国人民胜利,带给自由胜利。“《马赛曲》就像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在法国的所有战场山翱翔,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和死亡。”
5、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这一篇恐怕是全书中最为不“群星闪耀”的一篇,因为在这一篇中,没有什么人性发光,主角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生生葬送了自己皇帝的伟业。对此,茨威格说: “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茨威格把历史的这一秒钟充分的戏剧化:就是这一秒钟,格鲁希虽然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但依然决定不去支援;就是这一秒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按照这一战的历史意义以及法国在大革命后独特的世界地位,这一秒钟确实至关重要。
一个平庸的人葬送了一位天才的事业,茨威格评论道:“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是,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是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6、玛丽恩巴德悲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离开疗养院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74岁的老翁不但爱上了19岁的少女,而且还请人代向她求婚,以现在人的观点看来,幸亏这求婚遭到敷衍,否则那婚姻才是真的悲歌……此歌写完后,“歌德从此永远告别了爱的激情带来痛苦的时代,而进入心境平静、勤奋写作的暮年。”
7、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
茨威格其实在此篇着重笔墨在于苏特尔对于加利福尼亚的开发,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淘金热之后,四处涌来的人民霸占了他的田产、房产和牛羊,而这广袤的土地本是他的私产。苏特尔状告1722万名在他的种植区安家落户的农民,要求他们从私自强占的土地上撤走,并向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各索赔 2500万美元。汤普森法官判定他对于土地的拥有权合法,苏特尔几乎又一次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这个判决却没有被执行,愤怒的人民害死了他的三个儿子,而他剩下的残生就一直在华盛顿的法院大厦附近晃悠,乞讨,为了食物,也为了公正。
他死的时候口袋里藏着一份申辩书,他要求按照世间的一切法律保证给他和他的继承人一笔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财产。
开发加利福尼亚的人就得到了如此的下场,历史确实是无情的,人民的怒火很多时候,也并非那么正义。
8、英雄的瞬间:1849年12月22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在枪响前一霎那,传令官送来了沙皇的赦免令,把刑罚从改枪决为苦役,在生死界限上走了一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从此转折。
这是全书中唯一一篇诗歌形式的历史特写。充满了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描写和暗示,很难相信茨威格没有宗教信仰。经历此转折,“陀思妥耶夫斯基摒弃了社会主义信念,用宗教的精神来解释人民的理想,提倡弃绝个人欲望、逆来顺受,宣扬人人都有罪孽,罪犯就是“不幸的人”等观点,并试图用道德感化来替代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幻想求得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和解。”
有趣的是,译者对此种转变唏嘘哀叹,而茨威格却保持着肯定的态度,仔细一想,还是与茨威格是人道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有关,不用说,他一定反对暴力革命。
9、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1858年7月28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的推动下,人类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通话,实现了。
这篇历史特写歌颂了勇敢的冒险精神以及菲尔德不屈不挠的努力。在第一次电缆的铺设中,失败了两次,浪费了大量的金钱,但是在菲尔德带领下,人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终于,在7月28日开始的这次铺设为人类在大西洋海底建立了一条电的通途。而不幸的是,这条通途很快就出现了故障,原先狂喜的人们把愤怒发泄到了菲尔德身上,说他是骗,菲尔德沉默了。六年后,他用成熟的电缆技术,又一次铺设了大西洋海底电缆,这次不但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而且还找到了上次的故障原因,使美洲和欧洲之间,有了两道桥梁,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此篇中茨威格毫不留情地讽刺了那些在成功时欢呼,失败后怀疑的墙头草、以及他们的闲言碎语和无理重伤,与他们相比,菲尔德无疑是时代的英雄。在此篇的最后,茨威格写道:“由于战胜了空间和时间,但愿人类永远友好团结,而不被那种想不断去破坏这种伟大统一和用战胜自然的同样手段来消灭人类自己的灾难性的狂想所一再迷惑。”
当然,这只是一个梦而已,茨威格自己的自杀就是这个梦破碎的时刻。
10、逃向苍天:1910年10月末,列夫·托尔斯泰终于摆脱了束缚自己近30年的精神枷锁,离家出走,把自己的信仰和言论用行动来证明,最后,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与世长辞。
要承认茨威格的想象力,用续写《光在黑暗中发亮》这一托尔斯泰遗作的方式来描述这段历史,实在是让人惊叹。这篇三幕戏剧用最恰当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记述了托尔斯泰在人生的尽头,被大学生们震动,终于下定决心出走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经典对话:
“隐秘的事愈多,灵魂也就愈不高尚。”
“通过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种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会在产生暴力。一旦你们掌握了武器,你们也会很快建立起新的专制主义。你们不是破坏专制,而是使它永存下去。”
“即便是罪人,也还是我的兄弟。”
“-如果他们把托尔斯泰也抓了起来……
-不,他们不敢。这是一个只要讲讲话也要比他们所有的人有力量的人。不,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会用自己的拳头把他救出来。”
“(指托尔斯泰)因为象他过的那种生活是违背他自己的言论的,这当然是一种耻辱。他们逼着他扮演着伯爵的角色,时间够长的了,他们用阿谀奉承扼杀了他的声音。”
“(警长)-要是能知道最高主宰对列夫·托尔斯泰(指沙皇)的态度就好了。
(站长)-(十分平静地)我相信真正的最高主宰对列夫·托尔斯泰始终充满善意……”
“经常是这样,妨碍一个伟人和他使命的人恰恰是那些爱他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之中的生活都与其的思想矛盾,正如大学生们所说,他用着银质的餐具,写着人间的苦难,因此,他出逃了,也因此:“走得也正及时,因为只有这样死去,才算完成了他的一生,使他的一生更加高尚。”
对于托尔斯泰的仁慈、人道主义以及对上帝的崇拜,茨威格明显抱持赞赏的态度。
11、争取南极的斗争:1912年1月16日,英国上校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本篇是此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而茨威格在记述人来到达南极点这一历史时刻的时候,并没有去写那位第一个达到此目标的挪威人阿蒙森,却挑选了比阿蒙森晚了近 1个月才到达的英国人斯科特。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斯科特在整个探险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气,更因为他和他的四名队员一起,牺牲在了回程的路上,因为“看来徒劳的事情会在此结出果实,一件耽误了的事情会变成对人类的大声疾呼,要求人类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尚未达到的目标;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因为,“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更因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起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此篇中最感人的部分是斯科特上校一行人被暴风雪困在帐篷中,心知生还无望,开始在日记上写下一封封的信,给妻子,给朋友,给祖国,茨威格盛赞这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然而是说给全人类听的;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本篇中把斯科特队长以及他的队友们的勇敢、爱国表现得淋漓尽致,斯科特在信中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最让人动容的是,最后一篇日记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妻子手中!”但他最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寡”。
这确实是人类精神最伟大的时刻之一,这确实是将永远照耀我们世界的时刻之一。
12、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很明显此篇中茨威格赞赏列宁的国际主义和反沙文主义立场,对于暴力革命倒是没有多提。客观地说,列宁回到俄国确实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回到祖国后的列宁,很快发表了《四月提纲》,之后的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开始了。
以上就是本书中的12个段落,写完这些摘抄和感想,我不禁由衷感叹茨威格说得非常对,最戏剧化和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发生在历史之中而不是剧作家的笔下。最后,表达一下对于翻译者舒昌善的敬意,这本书翻译得非常出色,让人体会到了茨威格的语言之美,完美的表现出了一个个史诗般的场景,满含深情,让人叹服!好的作品需要好的翻译阿!
群星闪耀的时刻并不经常出现,但毫无疑问,在我们的时代,它即将来临。
欢迎光临我的BLOG:
闲话小记:
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
电影与书籍:
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新制度经济学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静水流深 发布时间:2022-10-14 21:45:28
许成钢
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自从亚当·斯密时期的政治经济学以来,其研究主体就是制度。从政治经济学一产生,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制度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后来在经济学不断地走向社会科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引入了科学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讨论制度相当困难。当把制度抽象掉之后,许多经济现象分析起来更容易。因此到了19世纪末之后,在经济学逐渐走向经济科学的转型过程中,为了避开分析制度带来的困难,经济学者们就用假设的方式把制度固定住,对制度不予讨论。这样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制度都是一样的假设条件下,去寻找“没有制度”的经济中的规律性现象。
科学地讨论制度的主要困难在于定量化。任何科学都始于定量的观察,由此得到系统的严密的结论,并由此使理论可以得到定量的验证。当经济学变成科学的时候,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定量地度量其研究对象。比起离开制度的“纯”经济和金融现象,度量制度更难度。因此,从20世纪初以来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最重要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把制度固定住(或称为没有制度),只探讨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现象。
在那个时期,经济学界还存在一个和新古典经济学有所区别的制度学派,或奥地利学派。严格地说,所谓的制度学派或者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政治经济学的老传统,因此并不是新的学派。
今天讨论的所谓新制度经济学,区别于奥地利学派,区别于老的制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是科斯和诺思。其核心内容是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定理,以及诺思的路径依赖理论等。用这些新的概念、新的分析工具讨论制度。但是,从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来讲,无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还是20世纪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传统,都是一脉相承的。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就是指上述的新概念和新分析方法。但是,当我们讨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时候,如果强调的是新概念、新分析方法,那就不局限于科斯和诺思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在科斯和诺思那个时代,他们提出的概念是新的。到现在,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和方法了,已经不再是新的了。所以,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着和整个经济学的主流融合及共同发展的趋势。
当人们用新制度经济学来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种倾向是清楚地区分新制度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但如果我们关心的是对制度的研究,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不真的有明确的界限。因为主流经济学自从70年代以来系统地引入了博弈论(尤其是非合作博弈论)和制度设计理论(又称机制设计理论),此后制度就成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比如说制度设计理论,顾名思义研究的就是制度。而且制度设计理论产生的直接背景就是兰格和哈耶克关于市场社会主义制度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辩论的延续。这一辩论的内涵就是最大、最基本的制度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设计理论与制度经济学在许多方面重合。只不过它和传统的制度经济学使用的方法不同,它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科斯的理论、诺思的理论看上去也不同,但整体上,研究对象是一样的,都是制度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主流学术界通常将制度设计理论视为博弈论的一个分支,而博弈论本身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对象。在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前,经济学者们把制度假设掉,在不看制度的情况下分析市场经济,中心问题是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由此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用这个理论框架去讨论市场经济。但是,引入了博弈论以后,讨论的对象就扩展到人和人之间在社会上的任何博弈,超越了单纯的市场供求。
如果我们来看一下诺思关于制度的定义,就可以看到制度经济学在概念上与博弈论的重合。诺思将制度定义为社会博弈的规则,而博弈论讨论的正好是人的社会博弈,在不同规则下的博弈。当我们讲社会博弈的规则时,指的就是制度,并讨论什么样的制度下博弈会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正好就是博弈论要讨论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博弈论和制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来,主流经济学已经为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制度奠定了基础或者部分基础。就此而言,新制度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日益融合,而不是相互分野。
除了理论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验研究。在最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新制度经济学还是在新政治经济学中,经验研究都有了巨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制度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中东欧国家,包括中国、越南,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段时间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制度变化,极大地刺激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技术的变化,包括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与制度相关的数据在过去很难获得,但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获得。有没有数据实际是科学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任何科学的经验工作的第一关就是数据,而互联网的发展为获取大量数据奠定了重大的技术基础。另一个重大的技术基础就是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这使学者们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变得极其容易,人人都可以在家里对数据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上述两个因素相结合,在最近二三十年里,使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领域的经验研究蓬勃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领域在很大范围内是互相重叠的。经常很难清楚地划出界限,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划清界限。
经验研究的迅猛发展告诉我们,新制度经济学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实际上,已有的这些发展是为下一步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在理论上,引进了博弈论和制度设计理论;另一方面在经验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从大量经验研究中发现的规律性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好的理论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推动
新制度经济学至今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原因之一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科斯定理,诺思的理论,包括对制度的定义和路径依赖理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不仅有概念上的推动,也包括经验研究上的帮助。下面我分别就诺思的理论和科斯的理论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首先,是诺思关于路径依赖的理论。概括地说,路径依赖理论是指在制度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中不同制度的演变和过去的制度相关,进而可以分析,过去的制度,在什么意义上,会决定后来演变成什么样子。例如一个关键的制度因素是,过去的制度能否使这个制度本身有兑现承诺的能力。过去的制度如果使得其统治者能够兑现其承诺,那么制度就会向良性循环演进:从具备部分兑现承诺的能力到承诺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如果过去的制度里没有这种能力,这个制度可能很难向良性循环演变。在一个统治者完全没有承诺能力的制度中,可能一直发展不出来统治者兑现其承诺的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上的讨论。诺思和他的合作者应用这个概念讨论了宪政的发展,为什么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出现代宪政的国家,为什么很多国家发展不出宪政。诺思认为,在英国产生宪政之前,在封建君主制下,封建贵族们实际上能在一定程度上强迫君主兑现一些他的承诺。也就是说,在英国的封建君主制度中,存在部分使君主兑现其承诺的机制。从13世纪的大宪章运动起,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这个制度显现了良性循环,君主在贵族的集体制衡下,被迫越来越多地兑现其承诺。从一开始能承诺一点点,到后来越来越多地兑现,最终建立宪政。宪政归根结底就是以分权的方式,迫使统治者必须兑现他许下的承诺。
有不少经济史学家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诺思的理论甚至对博弈论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诺思关于制度决定承诺兑现能力的讨论,后来在博弈论中成了一大类的主流问题,即所谓的动态博弈论问题。
科斯对经济学主流的影响更大。例如,交易成本理论不仅应用非常广泛,有大量的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它反过来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从理论的角度讲,交易成本理论是一种化约形式(reduced-form)的理论。所谓化约形式的理论是相对于从经济现象最基本的原理(first principles)出发的理论而言的。所谓最基本原理相当于公理,是大家公认而不用解释的基本出发点。而化约形式的理论是以直觉为基础的从中间假设或中间结果出发的。
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都是从最基本的原理产生出来的,尤其是物理科学。例如牛顿力学定律。经济科学也试图这样做。但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极其复杂,所以一切都追求从最基础的原理或公理出发来构建理论,往往在难以实现的时候,把人们陷入技术陷阱里,看不到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相比之下,科斯定理把称为“交易成本”的中间结果作为起点,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由于交易成本不是最基础的原理,作为黑匣子,它启发人们如何去构建更基本的理论。面对化约形式的理论,到底什么是交易成本,什么东西决定了交易成本?市场上和企业内部这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为什么带来的成本不同?到底哪一种类型的交易成本更高?
进一步看,无论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易,都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合同和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易的合同,到底有什么差别?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质的差别,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存在企业和市场的差别。在现实中,人们感到(或者观察到),在企业内部交易和在市场上交易有质的不同。有企业和没有企业也有质的不同。如果是质的不同,到底是什么不同?这里面涉及合同理论(博弈论的一个分支)和产权理论。什么是企业?任何一个组织被叫作企业的时候,意味着整合在一起的一组产权。所谓市场指的是人们在市场上互相交换和买卖产权,如果买卖的只是一个产品,那是关于这个产品的产权,如果买卖的是股份,就一定在交易产权。所以,人们在市场上交易的内容和在企业内部交易的内容是有质的不同的。
为什么会有产权?有产权和没有产权到底会不会造成差别?为什么产权重要?这些是从交易成本理论受到启发提出来的基本问题。奥利弗·哈特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的启发下,打开了交易成本理论这个黑匣子。其出发点是合同的不完备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剩余控制权如何分配的问题。所谓的剩余控制权分配就是产权的分配,因为谁有产权,谁就掌握了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存在的原因,既包括了合同自身不完备的特性,也包括人们为了控制产权有意设计的不完备合同。这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发展对今天主流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金融学,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除了科斯和诺思之外,威廉姆森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也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姆森的理论是对科斯理论的直接延伸。在哈特的工作之前,交易成本理论之所以变得威力巨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贡献是威廉姆森。科斯的写作并不多,他只是原则上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并在概念上说清楚了,但如何应用这个概念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大量是威廉姆森的工作。此外,刚才讲到从不完备合同理论的角度解释产权,这个基本思路也是源于威廉姆森。当然严格的理论构建工作,是哈特。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贡献,在科斯那里更像哲学概念,而威廉姆森把科斯的抽象哲学概念具体化,而且他有大量的观察。威廉姆森基本上不太使用系统的数据,而是根据经验观察,他用哲学概念把大量经验观察串在一起,然后又哲理性地讨论为什么要有产权,产权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发现它和合同的不完备性是相关的。
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议程
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分为方法论方面的,其中包括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和制度方面的。从大问题的角度来看,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发达经济还是发展中经济,制度的问题都是最基本的。先讨论发达经济,然后讨论发展中经济,包括中国的问题。
发达经济的制度问题少一些。但即便如此,在发达经济中,今天面对的所有最困难的问题几乎都是制度问题。一个例子是不平等,一个例子是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中的不平等问题,如同前不久出版的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经济学界、在社会上都引起巨大的轰动。无论人们辩论的观点是什么,有一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忽略的:整体上在发达经济里,除了北欧国家之外,不平等在扩大,尤其是美国的不平等在迅速扩大,而不平等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最基本因素。这是发达经济面对的一个最大挑战。这个挑战的问题是制度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熟练劳动力和不熟练劳动力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教育水平高低的问题,或者掌握的是资本还是劳动力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如果制度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不平等会更快地扩大,进而严重冲击社会稳定。之所以把不平等问题中最困难的部分视为制度问题,就在于在高度自动化无限制地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会替代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被替代的劳动力在社会上怎么办?在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时,要么人工智能、自动化会遇到严重的抵制或导致社会不稳定,要么不适当的解决方案会带来大量的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与此相关的制度问题,一面是有抵抗,另一面是道德风险,财富的二次分配就解决不了,社会不平等就解决不了,技术的变化就可能使社会变得不稳定。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产生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制度也决定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非常不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爆发后建立的金融监管制度,相当成功地保证了几十年来没有重大金融危机,每一次爆发的金融危机都相对小,容易处置。直到2008年,爆发了和1929年那次可以相提并论的危机,其原因就是制度上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为什么过去的制度已经在几十年里避免了重大金融危机,后来又不行了呢?原因是技术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变化,使过去建立的制度在一些方面过时了。技术变化中最突出的是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的变化。这是产生重大金融危机的制度原因。至今相关的学术研究仍然不充分,更没有寻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发达经济中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和发达经济相比,发展中经济面对的制度问题远更为严重。世界上为什么存在不发达国家?为什么在过去一百年里,能从发展中经济演变成发达经济的屈指可数?长期以来,这是经济学关心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制度差别,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在几十年里,世界上所有的经济都应该大体趋同,换言之,不应该有发达经济和不发达经济之间的巨大差别。道理很简单,因为在没有制度障碍的情况下,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投资一定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就应该有大量的资金技术进入不发达国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所有不发达经济都会变成发达经济。之所以世界上大部分的经济是不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制度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简单地说,一个经济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严重的制度障碍。当我们讨论中国改革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就是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国的改革成绩主要是中国在制度改革上的成绩;而中国改革出现的最大问题,也在于制度改革上存在问题。与此相似,所有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所有发展中经济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和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最重要的研究议题,就是制度的问题。
以上讨论的是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新制度经济学既有巨大的机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从理论上看,刚才我们提到了博弈论和制度设计理论,都是研究制度非常重要的基本分析工具。但这些并不是问题本身。如同偏微分方程和欧几里得几何在物理学里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但不是物理问题一样。与物理科学必须要面对物理现象和物理数据一样,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也一定要面对数据和现象。如何从现象出发,利用这些分析工具来构建能够被定量验证的解释制度的理论,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挑战。
如果把理论的起点严格限制在基本原理上,至今在绝大部分的制度问题上,我们还很难构建出能够定量验证的、基于博弈论或制度设计理论的理论模型。这是制度问题的复杂性带来的重大挑战。在面对这个重大挑战时,一个可行的步骤可能是,暂时放松或绕开以基本原理作为构建理论的起点,而发展化约形式的理论。实际上,科斯的理论、诺思的理论、威廉姆森的理论,都是化约形式的理论。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经验研究。其中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等,都涉及巨大的挑战,需要巨大的创造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从来就受制于如何度量制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对于如何度量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例如,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是法治。作为学术研究,什么是法治?怎样度量法治?如今,经过社会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很长时间的集体努力,收集了多种数据,发展了若干种度量的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基本缺陷。与此相关的例子还包括对产权、司法独立、宪政、民主等的度量。这些都是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挑战。在经验研究方面,作为经验研究基础的度量和数据,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当年库兹涅茨发明GDP度量市场经济活动那样的突破。
青年学子在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这些挑战,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机会,尤其是有兴趣在新制度经济学方面做研究工作的年轻学者。不过,要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甚至突破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实际上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的所有领域,甚至覆盖了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作为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覆盖很宽,很全面。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知道其内容。因此,作为每一个学者,一定有其偏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新制度经济学方面做出贡献,需要有好的经济学基础,包括理论的和实证的。理论方面包括前面讨论过的博弈论、制度设计理论。即便不是做这方面的研究,不在这方面创新,也应该熟悉这方面的基本文献和基本理论。经验研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体。在经验研究中,经济计量学的方法论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
当然,新制度经济学面对的是很多巨大的挑战,简单机械地应用教科书或者文献里的方法,是不能应对这些挑战的。仅仅熟悉方法论并不能保证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学者。在我们面对的制度现象中,只有少数从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得到解答。制度现象的绝大部分,至今都是没有得到解答的。所以,到处都是挑战,到处都是年轻学者可以取得突破的地方。问题是,必须要有创造性。但创造性从哪里来?创造性是从对现象的观察来。对现象的观察有多种角度,多种方法。以数据为例,哪些尚未被认识到的数据是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利用的;在已有数据和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如何构造(construct)数据,例如库兹涅茨构造的GDP数据。对制度的深入研究,依赖创造度量制度各个方面的指标。
今天有了网络,有了大数据,有了人工智能,如何利用大数据,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用大数据来构造度量制度各方面的指标,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可以做出许多突破的巨大机会。相关度量的突破,会带来经验研究的突破,甚至带来理论的突破。多数理论的突破都不是从数学上推出来的。理论的重大突破,其起点都是概念上的。而概念上突破的起点,多数是经验上的观察。给定现在的技术发展,年轻学者从理论上、从数据上、从经验研究上都有非常大的空间去实现突破。
对于关心中国制度的年轻学者而言,应该看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对之前太过于严重的制度障碍进行了改革。但是,中国遗留的制度阻碍仍然非常严重。探索这些问题,既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机遇。
现在的年轻学者从事理论的比较少,而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中,更多人侧重数学,更少人面对制度问题。相比之下,远为更多的年轻学者从事经验分析。表面上,很多人能熟练地将文献上和教科书上已有的方法,运用到比较现成的数据上。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新的想法,机械地应用工作很难在学科上有突破。
真正重要的突破性工作,要么就是发现了其他人没能发现的重要问题,要么就是提出了其他人尚未知道的重要方法。发现重要问题,依赖直觉,或者称为洞察力、眼光。而洞察力需要学者有更宽广的视野。新制度经济学的每一个奠基人,科斯、诺思、威廉姆森和奥斯特罗姆,他们的开创性突破都是来自他们对制度现象的直觉。新制度经济学不局限在经济学范围,是跨学科的。好的新制度经济学学者,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历史都要有所了解。要站得比较高,你要知道重要的细节,但更要把握和理解整体趋势。没有高度,没有直觉,就抓不到大的问题。
除了与文献相关的直觉外,直觉的另一个来源是现实。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人的思想必须是完全开放的。当人的认识受到限制,有禁区时,当有很多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讨论的时候,就走不远。社会科学上能做出突破性贡献的,必须是完全自由的人。思想上没有限制,其中包括政治制度,因为讨论制度不可能回避政治制度。
对于选择只做技术性工作的年轻学者,应该限于机械地应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创造性的工作有两类:一类是创造性的数据构造。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领域的潜力特别大,突破的机会特别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包括文字处理以及对文字的理解)里面包括了巨大的,传统上人们没有想到可能使用的数据。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把大量文字变成数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沿问题。比如说与法庭相关的数据,现在大量的案件都在网上公开了,数据量非常大。如果能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把已经公布在网上的这些案件分门别类变成统计数据,就可能在理解中国的司法制度上,打开一个突破口。此外,中国各方面的历史文献更是汗牛充栋,这里有大量的领域等待着年轻人去开辟,打开深入认识中国制度的突破口。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可能对统计学、方法论带来挑战。现在已经有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在学习人工智能,以借此在经验研究的方法论上有所突破。而这些突破最有前途的就是新制度经济学。因为新制度经济学面对新数据。在新制度经济学里,一旦方法论上有突破,数据上有突破,就会带来这个领域的突破。这些对于年轻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技术固然重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大的想法更重要。让我们看看自然科学的大想法是怎么和技术连在一起形成的。在人类文明史中,第一门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是物理科学。而奠定物理科学的基础是天文观察,是历经数百年的巨大量的天文观察数据。这些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录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从这个背景下产生出来的物理学的第一个突破,就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然后,才有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而这两个突破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坚实的天文观察记录,不能确切知道行星是怎么运动的,而是天天读古希腊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就永远不会有突破,就没有物理学。突破的来源是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东西是别人没看到过的。
回到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行星运动规律”来自哪里?来自历史的记录!从大量国家的长期历史记录中寻找制度的规律性。现象会告诉你,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有什么东西对我们今天非常重要但我们并不了解,这些才能真正指导我们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里产生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突破。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560+)
- 收费(275+)
- azw3(140+)
- 图文清晰(469+)
- 少量广告(188+)
- 体验还行(387+)
- 盗版少(223+)
- 可以购买(240+)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22 09:20:0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21:22:48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薛***玉: ( 2024-12-23 06:11:2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20 01:37: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卉: ( 2024-12-21 20:57:3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24 20:49:21 )
还行吧。
- 网友 冯***丽: ( 2024-12-23 09:09:2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谭***然: ( 2024-12-14 04:56:5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孙***美: ( 2025-01-06 05:52:2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常***翠: ( 2024-12-25 20:16:1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家***丝: ( 2024-12-31 17:14:36 )
好6666666
- 网友 寿***芳: ( 2024-12-22 17:22:0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訾***晴: ( 2024-12-30 18:16:5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印***文: ( 2024-12-26 22:29:0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习***蓉: ( 2025-01-08 02:13:41 )
品相完美
- 网友 邱***洋: ( 2024-12-27 23:57:5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周易尚书(上下)(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莱蒙钢琴练习曲集 方百里 上海音乐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护理综合考研全真模拟试卷(第2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权威专家推荐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火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中税法知识读本(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语简笔画与板书设计(英语教育特色课程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5222496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编辑这种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