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仁仁 发布时间:2017-07-27 13:49:44
我中奖了500万
作者:智将-黑龙 发布时间:2020-11-12 17:43:24
第一本电销书
用处不大,但有点用
作者:闲处住 发布时间:2014-04-16 11:32:59
2014-4-16读毕。老外的课堂操作实践对我们往往可操作性不强。
作者:Dimmesdale 发布时间:2018-05-31 16:41:22
从字里行间,从第一章开始,就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语言深沉压抑又瑰丽饱满,这种张力简直要把人吸进去。人要把自己献给某种个强大的存在,某种秩序,可能是道德,可能是宗教,不然就只能是行尸走肉。
作者:文化不高的米姐 发布时间:2013-08-25 22:50:25
对自己很有帮助,很受鼓舞
作者:K.F.J. 发布时间:2009-12-08 14:07:16
明年4月的目的地
深度书评:
当小说看就好
作者:不木的木艮艮 发布时间:2021-07-12 03:55:10
2023年6月更新:之前后半部分只发在了知乎上,这次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本次修改删除了大量个人私货,尽量只讨论本书中的内容。
文章开头先下个结论,这本书就是作者一开始发布在博客上的连载小说,后来火了之后以科普的名义出版捞钱,我并不认为他是一本科普书。
在我看它之前,我对它的定义是:一本故事说得不错,顺便讲一点科学的基础科普书。但是,当我真正读过这本书后,我震惊于其中的错漏百出,并且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这其实是一本网络爽文。但是想到这本书在国内如此受欢迎,豆瓣评分如此之高,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说明其中的错误,为此我需要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去寻找相关材料。真正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下图是对前面25%内容的总结,以便没看过的朋友有个基础的了解,看过的朋友能回忆起来(也可以直接跳过看我之后的分析),标红的部分是存在错误和我觉得不合适的地方。
赫兹实验:
这本书在开头就有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对赫兹电磁感应实验的描述,简直就是离谱。书上部分原文是这样的:
这里面最大的错误是“赫兹合上开关,然后注视着电压升高直到电流击穿空气。”这一点放在今天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足以击穿空气的电压。但是在赫兹那个时代,也就是十九世纪,高电压并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得到的。真正的实验与本书描述的正好相反,是先对感应线圈通电,然后瞬间断开开关,使感应线圈中产生巨大的感应电压从而击穿空气。
古希腊对光的认识:
这一段中古希腊人普遍接受光原子论也是存疑的,现在的主流理论认为原子论并没有在古希腊被普遍接受。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这一说法是由留基伯提出,并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完善。但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没有成为古希腊的主流,反而是亚里士多德的五元素说(土,水,火,空气,以太)得到广泛传播。还有一点,亚里士多德的元素一词指的是连续的物质,他认为物质都是连续的,并且否认原子论中原子之间存在不连续的绝对真空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原子论的敌人,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对原子论的抨击,光原子论怎么就符合元素说了?所以说,作者这里完全是为了制造光波动说和粒子说的对立而进行的臆想。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
对于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作者忘记了普朗克研究的前提是黑体辐射。普朗克的理论是用来解释黑体辐射的,而不是作者之后举例的温度,化学反应等。作者的描述让人觉得所有能量的传递都是不连续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化学反应释放能量,温度变化改变能量都是连续的。作者忘了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共识——真理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无比重要。牛顿经典力学的前提是宏观低速系统,相对论的前提是接近光速,量子力学的前提是微观。拿着量子力学去解释宏观现象,并且还不及时说明,这会严重误导读者。就这句话还有几千个人标记,真是害人不浅。
康普顿实验:
这段话的问题主要在“冲量”,这个词在物理中并不常见 ,应该在工科中比较常见。冲量的定义是:力的时间累积效应的量度,是矢量,是过程量。冲量I 等于力F和时间t的乘积。而且,在物理学上,我们一般用动量。而运动拥有的能量和动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具有能量必然有动量,谁也不会废话说一个物体既有能量也有动量。所以这句话非常的不物理。我怀疑这句话是作者杜撰出来让康普顿‘说’的,或者其工科的认知把momentum翻译成了冲量,因为动量momentum另一个翻译就是冲量。
卢瑟福和波尔的原子模型:
这里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但事实上提出行星模型的是Jean Baptiste Perrin。汤姆逊的梅子布丁模型认为原子就像是梅子布丁蛋糕,带负电的电子(梅子)镶嵌在一个带正电的实体(布丁)中。1901年法国的Jean Baptiste Perrin第一次提出了行星模型的概念,1904年日本科学家Nagaoka提出了原子的土星模型,1911年卢瑟福在他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论文中提到了Nagaoka,之后采纳了Jean Baptiste Perrin的行星模型。而波尔作为卢瑟福的学生是在老师的基础上,通过对氢原子光谱进行研究才发现了电子能量的不连续,从而提出了电子轨道量子化的模型。(ps: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追溯到Jean Baptiste Perrin,甚至读了卢瑟福1911年的论文。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甚至书里,都是说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出了名后自己的成果才能被人记住啊。)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本书很多的物理描述都让我很别扭,比如这个“没有两个电子能够享有同样的状态”。你不能说它错,但是又不能说它对。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上应该是这么描述的:由于电子拥有自旋,自旋可以是1/2和-1/2,所以每一个能级可以同时存在一个自旋为1/2的电子和一个自旋为-1/2的电子,但是不能同时存在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所以它这里的状态如果只是指能量,那他就是错的,如果这个状态也包括了自旋那就是对的。
能级:
第四章part1
电子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物理学中称为“能级”,能级可以说是定态的一种,但是不能说电子能级就是定态。在量子力学里,定态(stationary state)是一种量子态,定态的概率密度与时间无关。
斯特恩-盖拉实验:
第四章part1
在第四章part1和part2作者提到了斯特恩-盖拉实验,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看了完之后我也没看明白这三个东西是啥,有啥联系。这就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好像学了几个物理名词,但又不明白这些名词到底是什么。由于我大学物理没学好,博士方向又不是量子力学方向,所以我一开始也不知道。经过自己一番研究才算弄明白,这里稍微讲一下。量子力学在描述电子的时候,除了主要电子层(主量子数n)(1,2,3,4,5,6,7)的分立外,在单个电子层当中还有能量的细分。这个细分是通过轨道角动量(角量子数l)的不同划分的,而当l相同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轨道磁量子数m细分,最后当m相同的时候又根据电子自旋(自旋磁量子数s)细分。波尔发现了主量子数n,斯特恩-盖拉实验发现了轨道量子数l,塞曼效应发现了磁量子数m,反常塞曼效应发现了自旋磁量子数s。这就是原子的四个量子数,可以很好的解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优势另一篇的内容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
第四章part4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博士方向就和这个有关,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对了。我直接贴个百度百科对这个实验的描述吧。
这里作者错在“本来的小晶体融合成了大晶体”,这就有点搞笑。做晶体衍射的都知道晶体的粉末也会有局部产生峰值的衍射现象,而粉末就是大量小的晶体。至于为什么戴维森之前没有成功,我没有去研究过,不过由于我对晶体衍射比较了解,我有一个猜想:只有排列规律的晶体才会产生衍射峰,而随机排列的非晶体是不会产生衍射峰的。当一块金属熔化之后降温凝固形成固体,这个时候金属其实是非晶态,要通过高温退火之后才会形成晶体。戴维森开始使用的镍可能是非晶态的,而后面的加热又冷却(退火)使非晶态的镍变成了晶体,所以后来产生了衍射现象。
自旋:
第五章part5
emmmmmm,,,不知道怎么说,自旋磁量子数是1/2是一个纯实验和计算的结果,就仿佛1+1=2一样,和转几圈完全没有关系。虽然它叫自旋,可是电子不是真的在自转。电子的自旋就像一个人重50kg一样,是一个电子的固有性质,没有那么多奇怪的解释。
有趣的小说情节。。。。。
电子半径:
电子并不是一个球体,电子像云一样分布在原字核的周围,而原子半径其实是电子云的半径。下图是现代物理仪器观察到的电子云。我们无法测定单个电子的半径,我再其他地方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说电子半径。
不确定关系:
能量和时间没有不确定关系,作为物理学生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描述。具体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49933/answer/224206530
狭缝实验:
这个实验就有意思了,在狭缝上观测粒子,粒子就被你的观测器吸收了,不会到达后面的屏幕上,条纹当然消失了啊。。。。。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共存的,不存在一个让另一个消失。只是人在测量的时候只能测一种。这适用于其他一切测量,你的体重仪只能测体重不能测你身体温度,你不能说你身体没温度吧。
冯诺依曼无限复归链:
在本书后面50%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意识对观测的影响,分别举了薛定谔的猫和冯诺依曼的无限复归链实验作为讨论对象。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两个实验都没有被写进量子力学的教科书。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都是思想实验啊!为什么它们只能是思想实验?因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甚至就是错误的实验啊!作者以这两个实验为基础去大谈特谈人类意识对观察的影响,真的是有民科那味了。
我这里先解释一下作者提到很多次“神奇”的单光子双缝实验,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一个发射光子也能产生干涉条纹。量子力学中这个现象是可以用波粒二项性和测不准原理来解释的。单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波动性,作为一个波它可以自己和自己干涉。而当光子打到屏幕上时,由于观测,光波坍缩成了一个粒子,形成了一个光点,体现了粒子性。而把光从波变成粒子的就是测不准原理。因为屏幕要去观测这个光子精确的位置,那么就无法观测到光的动量。而波动性包含了动量的信息,这个时候对位置的观测也就抑制了光子的波动性。所以,其实波动性对应着精确的动量,粒子性对应着精确的位置。
而对于这个耳朵都要听出茧来的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开始只是为了体现量子世界的奇特,但本身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当箱子里面控制毒药的探测器探测到粒子的时候,微观世界的叠加态就已经坍缩成宏观世界的单一态了,猫要么是死的要么是活的,哪里来的叠加态。这和上面提到的观测引起坍缩是一个道理。比如我们放一个半衰期是1分钟的放射性原子到箱子里,当这个原子衰变发生前猫是活的,衰变之后猫就死了。我们只能说猫前一分钟死亡的概率是50%,并不是说它就一直是不死不活了。
至于冯诺依曼的无限复归链实验也是一个道理,在第一个探测仪器对微观世界进行探测时,结果就已经坍缩成了不是向左就是向右。不过多次观测结果会有两种结果出现罢了,但是单次探测不会出现两种结果。这里面哪里需要人类意识的存在,观测就是指的仪器观测。(不知道我有没有解释清楚)
其实物理世界哪有什么神奇不神奇的,观测到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具体位置,而只能知道其出现在某一位置的概率,这也没有啥好神奇的,因为观测到就是这样。神奇不过是人类自己的感觉,物理世界就是如此冷漠。
多世界解释: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多世界解释,并在把其当作哥本哈根解释的对手,觉得他们两个是竞争关系。我只能说有点搞笑。哥本哈根解释已经成功预言和解释了无数实验结果,而多世界理论还停留在猜想状态完全无法被观测和证明,这怎么可能是竞争关系呢?它只是物理学家对现在无法解释的量子世界的一种猜想,就和地球之外还有外星人的猜想一样。
量子色动力学:
最后一章作者讲了很多高大上的名词,但是看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啥,只知道个名字,比如这个量子色动力学。这个名词其实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量子”,很好理解,量子世界。第二部分“色动”,“色(color)“其实也很好理解,它就是夸克的一种固有属性,和之前自旋是电子的固有属性一个道理。但是这个第三部分“力学”就比较有意思了。我们先看看一般的解释
力学的英文mechanics包括力和机械两种要素。但是这种解释已经比较过时了,它只适用于经典力学(牛顿力学)时期。我更喜欢这个解释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可以预测力作用于物体之后物体的行为。这里的关键词是预测,力学其实是一门预测的学科。在牛顿力学中,我们可以预测物体受到力作用之后的行为。比如我们抛出一个小球,利用牛顿力学我们不用看到它落地就可以计算出它落地的速度和位置。流体力学中,我们可以预测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而在量子力学中,对双缝发射一个光子,我们可以预测它在特定位置的概率。色动力学当然也是一门预测的学问,通过”色“这个夸克的固有属性,我们可以预测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很疑惑,理论力学,统计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流体力学等等为啥都叫力学,它们有些和力也没啥关系吧。直到看到这个解释我才明白,因为他们都是预测的学科。其实物理就是一门先观测,再归纳总结,然后推理,最后预测的学问,物理最终的目标大概就和神棍一样可以预测一切吧。
到这里我就写完了,本书中肯定还有一些我没发现的不严谨或者错误的地方,但是就如我之前说的,我不是量子物理方向的博士,很多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当然,我的描述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准确,希望读者也能够仔细辨认。
之前我被一些评论说服了,觉得这本书能引起大家对物理的兴趣,可能利大于弊。但是随着我读了更多科普的书籍,我现在觉得这本书只是当小说读,里面的内容一个都不要信。
欢迎大家在评论里面讨论,但是我本人基本不会看评论了。任何事情都有人讨厌有人喜欢。但是,对我来说,十句夸奖带来的快乐比不上一句批评带来的痛苦。这是我个人的问题,而且这本书也没有让我多花时间的价值了。
另外有人问我有那些好的科普作品,由于我看的科普作品实在不多,无法给出推荐。但是我发表一下我自己调科普书的方法。首先看作者,作者最好是有一定水平的相关从业人员,如果有译者的话最好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其次,就现在来说,外文翻译的科普书籍回优于国内作者写的。不是崇洋媚外,国内现在的情况,少有真正有水平的教授自己亲自写科普书。哪怕有教授写的科普书,大概率也是学生代写。
最后感谢大家能看完,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王德威:仿佛在痴昧/魑魅的城邦
作者:后浪文学 发布时间:2018-07-04 15:42:40
编按:
此文为王德威对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郭强生及《断代》的介绍。文章从郭强生此前的《夜行之子》、《惑乡之人》说起,再细梳现代中国文学对同志题材的描写……最后将《断代》与白先勇的《孽子》、朱天文《荒人手记》及邱妙津《蒙马特遗书》作比,引出一问——郭强生笔下的同志世界与其他关于同志题材的写作有何不同?王德威不急于给出回答,但言「对郭强生而言,推理的底线不是谁是同志与否,而是爱情的真相。 」 在《断代》中,「 郭强生创造了一个痴昧的城邦——也是充满魑魅的城邦。 」
仿佛在痴昧/魑魅的城邦
文 | 王德威
我需要爱情故事——这不过是我求生的本能,无须逃脱。——郭强生《夜行之子》
郭强生是台湾中坚代的重要小说家,最近几年因为同志议题小说《夜行之子》(二○一○)《惑乡之人》(二〇一二)以及散文专栏而广受好评。即将推出的《断代》代表他创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这些作品里,郭强生状写同志世界的痴嗔贪怨、探勘情欲版图的曲折诡谲;行有余力,他更将禁色之恋延伸到历史国族层面,作为隐喻,也作为生命最为尖锐的见证。郭强生喜欢说故事。他的叙事线索绵密,充满剧场风格的冲突与巧合,甚至带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内容总是阴郁浓丽的,千回百转,充满幽幽鬼气。这些特征在新作《断代》里达到一个临界点。
郭强生的写作起步很早,一九八七年就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作伴》。这本小说集收有他高中到大学的创作,不乏习作痕迹,但笔下透露的青春气息令人感动。之后《掏出你的手帕》《伤心时不要跳舞》题材扩大,基本仍属于都会爱情风格。九〇年代中郭强生赴美深造戏剧,学成归来后在剧场方面打开知名度。他虽未曾离开文学圈,但一直要到《夜行之子》才算正式重新以小说家身份亮相。
《夜行之子》是郭强生暌违创作十三年后的结集,由十三篇短篇组成。故事从纽约华洋杂处的同志世界开始,时间点则是九一一世贸中心大楼爆炸的前夕。这个世界上演轰趴、嗑药、扮装,还有无止无休的情欲争逐。但索多玛的狂欢驱散不了人人心中的抑郁浮躁,不祥之感由一个台湾留学生的失踪展开,蔓延到其他故事。这些故事若断若续,场景则由纽约转回台北的七条通、二二八公园。郭强生笔下的“夜行之子”在黑暗的渊薮里放纵他们的欲望,舔舐他们的伤痕。青春即逝的焦虑、所遇非人的悲哀,无不摧折人心。他们渴望爱情,但他们的爱情见不得天日。就像鬼魅一般,他们寻寻觅觅,无所依归。
《惑乡之人》是郭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借由一位“湾生”日籍导演在七〇年代重回台湾拍片的线索,郭强生铺陈出一则从殖民到后殖民时期的故事。时间从一九四一年延续到二〇〇七年,人物则包括“湾生”的日本人、大陆父亲、原住民母亲的外省第二代,再到美籍日裔“二世”。他们属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深受国族身份认同的困扰。他们不是原乡人,而是“惑”乡人。
Louis Michel Eilshemius - New York at Night
而在身份不断变幻的过程里,郭强生更大胆以同志情欲凸显殖民、世代、血缘的错位关系。对他而言,只有同性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欲望或禁忌,才真正直捣殖民与被殖民者之间相互拟仿(mimicry)的情意结。谁是施虐者,谁是受虐者,耐人寻味。《惑乡之人》也是一部具有鬼魅色彩的小说。真实与灵异此消彼长,与小说里电影作为一种魅幻的媒介互为表里。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郭强生经营同志题材的野心。他一方面呈现当代、跨国同志众生相,一方面从历史的纵深里,发掘湮没深处的记忆。当年以《作伴》《伤心时不要跳舞》知名的青年作家尽管异性爱情写起来得心应手,但下笔似乎难逃啼笑因缘的公式。阅读《夜行之子》《惑乡之人》这样的小说,我们陡然感觉作家现在有了年纪,有了忏情的冲动。他的故事夸张艳异之余,每每流露无可奈何的凄凉。他不仅诉说炽热的爱情,更冷眼看待爱情的苦果。荒谬与虚无弥漫在他的字里行间。隐隐之间,我们感觉这是“伤心”之人的故事,仿佛一切的一切不足为外人道矣。
也许正是这样“伤心”的著书情怀,促使郭强生短短几年又写出另一本长篇小说《断代》吧。不论就风格、人物,以及情节安排而言,《断代》都更上一层楼。《夜行之子》尽管已经打造了他同志三书阴郁的基调,毕竟是片段组合,难以刻画人物内心转折深度。《惑乡之人》虽有庞大的历史向度,而且获得大奖(金鼎奖)的肯定,却过于铺陈主题和线索,寓言性大过一切。在《断代》里,郭强生选择有所不为。他仍然要诉说一则——不,三则——动听的故事,但选择聚焦在特定人物上。他也不再汲汲于《惑乡之人》式的历史叙事,但对时间、生命流逝的省思,反而更胜以往。
《断代》的主人翁小锺曾是名民歌手,转任音乐制作人。小锺也是爱滋病阳性带原者。早在高中时期,小锺在懵懂的情况下被同学姚诱惑了。小锺暗恋姚,后者却难以捉摸,而且男女通吃。多年以后两人重逢,一切不堪回首。有病在身的小锺万念俱灰,而姚婚姻幸福,而且贵为“国会”要员。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与此同时,台北七条通里一个破落的同志酒吧发生异象。老板老七突然中风,酒吧里人鬼交杂。小说另外介绍超商收银员阿龙的故事。阿龙爱恋风尘女子小闵,但是对同志酒吧的风风雨雨保持兴趣,阴错阳差地卷入老七中风的意外里……
如果读者觉得这三条线索已经十分复杂,这还是故事的梗概而已。各个线索又延伸出副线索,其中人物相互交错,形成一个信不信由你的情节网络,环环相扣,颇有推理小说的趣味。郭强生喜欢说故事,由此可见一斑。识者或要认为郭的故事似乎太过传奇,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方向思考。用郭强生的话来说,“我需要爱情故事——这不过是我求生的本能,无须逃脱。”
恋一个人的折磨不是来自得不到,而是因为说不出,不断自语,害怕两人之间不再有故事。符号大师把爱情变成了语意,语意变成了文本,又将文本转成了系统,只因终有一个说不出的故事而已——《夜行之子》,页九二
爱情何以必须以故事般的方式演绎?就他的作品看来,有一种爱情如此“一言难尽”,以致只能以最迂回的方式说出。或者说爱情力量如此神秘,不正如故事般地难以置信?或更存在主义式的,不论多么惊天动地的爱情,一旦说出口,也不过就是故事,或“故”事罢了。
Salvador Dali-1934 49 The Ghost Of Vermeer Van Delft, Circa 1934
在《断代》里,郭强生俨然有意将他的故事更加自我化。尽管表面情节繁复,他最终要处理的是笔下人物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甚或是前世。小说的标题《断代》顾名思义,已经点出时间的“惘惘的胁”。以第一人称出现的小锺俨然是叙事者的分身。小锺自知来日无多,回顾前半生跌跌撞撞的冒险,只有满目疮痍的喟叹——一切都要过去了。检索往事,他理解高中那年一场羞辱的性邂逅,竟是此生最刻骨铭心的爱的启蒙。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欲是痛苦和迷惘的根源,也是叙事的起点。
但小说真正的关键人物是姚。相对于小锺,姚周旋在同性与异性世界、执政党与反对党,还有上流与底层社会间,是个谜样的人物。他一样难以告别过去,也以最激烈甚至扭曲的方式找寻和解之道。姚是强势的,但在欲望深处,他却有难言之“瘾”。小说最后,故事急转直下,姚竟然和所有线索都沾上瓜葛。如果时光倒流,小锺与姚未必不能成为伴侣。然而俱往矣。小锺和姚不仅分道扬镳,也就要人鬼殊途。
就此我们回到郭强生一九八七年的《作伴》,那青年作家初试啼声之作。故事中的主人翁无不带有阿多尼斯(Adonis)美少年的双性丰采,而当时的少年果然不识愁滋味。一切的罗曼蒂克不过是有情的呢喃。然而就着二〇一五年的《断代》往回看,我们有了后见之明。原来《作伴》那样清丽的文字是日后悲伤叙事的前奏,而那些美少年注定要在情场打滚,成为难以超生的孤魂野鬼。回首三十年来的创作之路,有如前世与今生的碰撞,难怪郭强生觉得不胜沧桑了。
现代中国文学对同志题材的描写可以追溯到五四时代。叶鼎洛(一八九七—一九五八)的《男友》(一九二七)写一个男教员和男学生之间的暧昧情愫,既真切又感伤。庐隐(一八九八—一九三四)的《海滨故人》(一九二五)则写大学女生相濡以沫的感情以及必然的失落,淡淡点出同性友谊的惘然。以今天的角度而言,这些作品游走情爱想象的边缘,只是点到为止。主流论述对同志关系的描述,基本不脱道德窠臼。重要的例子包括老舍(一八九九—一九六六)的《兔》(一九四三)和姜贵的《重阳》(一九六〇)等。后者将一九二○年代国共两党合作投射到同性恋爱的关系里,熔情欲与政治于一炉,在现代中国小说独树一帜。
但论当代同志小说的突破,我们不得不归功白先勇。从六七○年代《台北人》系列的《那满天亮晶晶的星星》、《纽约客》系列的《火岛之行》等,白先勇写出一个时代躁动不安的欲望,以及这种欲望的伦理、政治坐标。一九八三年《孽子》出版是同志文学的里程碑,也预示九○年代同志文学异军突起。在这样的脉络下,我们如何看待郭强生的作品?如果并列《孽子》和郭的同志三书,我们不难发现世代之间的异同。《孽子》处理同志圈的聚散离合,仍然难以摆脱家国伦理的分野。
相形之下,郭强生的同志关系则像水银般的流淌,他的人物渗入社会各阶层,以各种身份进行多重人生。两位作家都描写疏离、放逐、不伦,以及无可逃避的罪孽感,但是白先勇慈悲得太多。他总能想象某种(未必见容主流的)伦理的力量,作为笔下孽子们出走与回归的辐辏点。郭强生的夜行之子不愿或不能找寻安顿的方式。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喧哗里,他们貌似有了更多的自为的空间,却也同时暴露更深的孤独与悲哀——
夜晚降临,族人聚于穴居洞前,大家交换了踌躇的眼神。手中的火把与四面的黑暗洪荒相较,那点光幅何其微弱。没有数据参考,只能凭感受臆断。改变会不会更好,永远是未知的冒险。
有人留下,有人上路。流散迁徙,各自于不同的落脚处形成新的部落,跳起不同的舞,祭拜起各自的神。有人决定出柜,有人决定不出柜 ;有人不出柜却也平稳过完大半生,有人出柜后却伤痕累累。无法面对被指指点点宁愿娶妻生子的人不少。宁愿一次又一次爱得赴汤蹈火也无法忍受形只影单的人更多。所有的决定,到头来并非真正选择了哪一种幸福,而更像是,选择究竟宁愿受哪一种苦……——《断代》,页九十二、页九十三
郭强生的写作其实更让我们想到九〇年代两部重要作品,朱天文的《荒人手记》(一九九四)以及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一九九七)。两作都以自我告白形式,演绎同志世界的他(她)我关系。《荒人手记》思索色欲形上与形下的消长互动,《蒙马特遗书》则自剖情之为物最诱人也凶险的可能。两部作品在辩证情欲和书写的逻辑上有极大不同。《荒人手记》叩问书写作为救赎的可能,“我写故我在”的可能。《蒙马特遗书》则是不折不扣死亡书简,因为作者以自身的陨灭来完成文字的铭刻。两部作品都有相当自觉的表演性。前者以女作家“变装”为男同志的书写,演绎性别角色的流动性;后者则将书写酝酿成为一桩(真实)死亡事件。
Arhip Kuindzhi - Night Landscape
如上所述,郭强生的作品充满表演性,也借这一表演性通向他的伦理关怀。但他在意的不是朱天文式的文学形上剧场,也不是邱妙津式的决绝生命写作演出。他的对同志伦理的推衍,表现在对推理小说这一文类的兴趣上。《夜行之子》《惑乡之人》已经可见推理元素的使用。是在《断代》里,郭真正将这一文类抽丝剥茧的特征提升成对小说人物关系、身份认同的隐喻。在同志的世界里,人人都扮演着或是社会认可,或是自己欲想的角色。这是表演甚至扮装的世界,也是一个谍对谍的世界。双方就算是裸裎相见,也难以认清互相的底线。
对郭强生而言,推理的底线不是谁是同志与否,而是爱情的真相。这是《断代》着墨最深的地方。如果“爱情”代表的是现代人生“亲密”关系的终极表现,郭强生所刻画的却是一种吊诡。同志圈的爱欲流转,往往以肉体、以青春作为筹码,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同志来往“真相大白”的时刻,不带来爱情的宣示,而是不堪,是放逐,甚至是死亡。但相对地,郭强生也认为正因为这样的爱情如此不可恃,那些铤而走险、死而后已的恋人,不是更见证爱情摧枯拉朽的力量?
摆荡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断代》的故事多头并进。结局意义如何,必须由读者自行领会。对郭强生而言,《断代》应该标志自己创作经验的盘整。青春的创痛、中年的忧伤成为一层又一层的积淀,如何挖掘剖析,不是易事。早在《夜行之子》里,他已经向西方现代同志作家如王尔德(Oscar Wilde)、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以及佛斯特(E. M. Foster)等频频致意,反思他们在书写和欲望之间的艰难历程。借着《断代》,他有意见贤思齐,也回顾自己所来之路。荒唐言中有着往事历历;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他创造了一个痴昧的城邦——也是充满魑魅的城邦。
后 记
郭强生十八岁进入台大外文系,我有幸曾担任他的导师。大学四年,强生给我的印象是极聪明、极乖巧,风度翩翩,不愧是校园才子,读书则力求“适可而止”。大四毕业那年,强生出版《作伴》,应他所请,我欣然为之作序,期许有加。哪里知道当时的老师和学生其实一样天真。
九〇年代中期强生赴纽约大学深造,我适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于是又有了见面机会。记得他邀请我看了好几场百老汇戏剧,聚会场合也常看到他。我甚至曾安排他到哥大教了几年课。之后他回到台湾,我转往哈佛,逐渐断了联络。
强生回台后曾经热衷剧场编导,未料这几年他重拾小说创作;而且迭获好评。看强生的作品我每每觉得不安,倒不是内容有多少耸动之处,而是叙述者的姿态如此阴郁苍凉,和印象中那个年轻的、仿佛不识愁滋味的大学生判若两人。我不禁关心起来:这些年,他过得好么?
在新作中他对自己成长的世代频频致意,不禁让我心有戚戚焉。想起他大学英文作文写的就是小说,而且内容悲伤,以致我十分不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一回事,但显然有另一个作为小说家的强生,这些年经过了更多我所不知道的生命历练。虚构与真实永远难以厘清。阅读他的小说,还有他更贴近自己生活的散文,我似乎正在重新认识——想象——一个作家的前世今生。
也许这正是文学迷人之处吧。强生的新作定名为《断代》,似乎呼应了我们的今昔之感。曾经的少年已经是中年,谁又没有难言的往事?唯有文字见证着一路走来的欢乐与悲伤。谨缀数语,聊记三十年师生缘分。祝福强生。
断代
8.1
郭强生 / 2018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购买《断代》:
当当
|
亚马逊
|
天猫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593+)
- 速度快(579+)
- 方便(541+)
- 体验差(534+)
- 无盗版(617+)
- 无水印(564+)
- 无漏页(480+)
- 实惠(593+)
- 下载快(528+)
- 不亏(384+)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17:00:4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18:17:5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林***艳: ( 2025-01-04 10:22:04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晏***媛: ( 2024-12-26 15:50:00 )
够人性化!
- 网友 苍***如: ( 2024-12-31 14:35:3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孙***美: ( 2024-12-21 19:40:1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师***怀: ( 2024-12-29 07:40:41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温***欣: ( 2025-01-03 15:45:0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夏: ( 2024-12-16 18:04:3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11:44:0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利***巧: ( 2024-12-26 23:26:1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4 21:35:5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居***南: ( 2024-12-20 02:53:14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冷***洁: ( 2024-12-21 22:31:4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喜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的人也看了
- 节日实用校园板报手抄本/麦迪熊黑板报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驾考全套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恐龙复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流媒体中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苏东坡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哈佛女人气质课(全新珍藏版) 女性励志书籍 彩图精装珍藏版哈佛女人气质课 女人魅力修炼读本女性书籍心灵修养气质优雅时尚女人看的书青春励志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汉英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法律法规丛书:海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考志愿填报手册(2015年版)(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