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父与子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父与子》以彼得洛维慈代表旧派的父代,以伯扎洛甫代表新派的子代。父子两代的冲突——思想的冲突——就以彼得洛委慈与巴札洛甫之冲突代表之,揭示了面临社会变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这是俄国文学史上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和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品。问世之初曾在俄国引起争论,但至今一直为中外读者所喜爱。
书籍目录:
叙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附录 屠格涅夫传
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818—1883)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耿济之(1898—1947) 著名作家、翻译家。原名耿匡,字孟邕,上海人。1917年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宣传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俄专毕业后曾在中国驻苏联赤塔、伊尔库茨克、列宁格勒等地领事馆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隐居上海,专事俄苏文学译介。一生译有《猎人日记》《父与子》《白痴》《死屋手記》《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等二十餘部俄苏文学作品。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他开始读书,多半读英语的。总的说,他的生活起居大体上按英国方式。他很少与邻居交往,只在选举的时候才出门,但在那里他也沉默多于发言,偶尔说几句,他那自由主义的言论老惹得旧式地主又怕又恼,但他也不与年轻一代的代表接近。新老两代的代表都认为他自高自大,却又尊敬他出色的贵族风度;尊敬他,还因为听说他在情场屡屡得意,他衣着考究,常常住头等的旅馆、最好的房间,吃饭不乏美羹佳肴,甚至有一回曾在路易·腓力普①处与威灵顿②共进过午餐;尊敬他,因为他凡出门,总带着银制餐具和旅行澡盆,身上常有一股特别“高贵好闻”的香水味,他喜玩惠斯特牌戏却每回必输;最后,因为他的诚实无可挑剔。仕女们认为他具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忧郁气质,可惜与她们极少交往……
这时从屋里传来悠扬的大提琴声,不知谁在充满感情地演奏,虽然指法不太熟练,那是舒伯特的期待曲,蜜一样的旋律在空中荡漾。
从此以后,起初是有些胆怯的探访,吞吞吐吐的谈话,半嗔半喜的微笑,接着是疑惑,忧郁,激动,最后,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喜悦……这一切都消逝到哪儿去了呢?她成了他的妻子,他像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一样,是幸福的。
émancipée,脱离了偏见的自由的女人
『不』,阿尔卡季想,『这个地方并不富裕,它既不是以富足,也不是以勤劳使人倾倒;它不能,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必须进行改革……不过怎样实行改革呢,怎样着手呢?……』
阿尔卡季在心里这样寻思着……然而就在他这样寻思的时候,春天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魅力。四周一片金绿,一切物体——树木啊,矮树丛呀,青草呀,一切都在暖风的轻轻吹拂下宽广地、轻柔地荡漾,发出夺目的光彩……
此外,还有一个壁炉……他倒在沙发上面,双手放在脑后,一动不动地坐着,怀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情望着天花板。他究竟是不愿意让墙壁看见他的表情呢,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他站起身来,放下沉甸甸的窗帘,然后又倒在沙发上。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父与子》以彼得洛维慈代表旧派的父代,以伯扎洛甫代表新派的子代。父子两代的冲突——思想的冲突——就以彼得洛委慈与巴札洛甫之冲突代表之,揭示了面临社会变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这是俄国文学史上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和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品。问世之初曾在俄国引起争论,但至今一直为中外读者所喜爱。
精彩短评:
作者:amydobrev 发布时间:2023-10-30 22:04:33
前面争论很精彩,后面实在记不住名字了
作者:ShrikeKeats 发布时间:2022-03-02 01:22:25
巴扎罗夫和阿尔卡季两家父母对待儿子回家期待欢喜又小心翼翼的样子看得还是觉得很心酸
作者:Will 发布时间:2022-11-14 14:54:32
译文在多处有些拗口读起来不甚理解。主要感触深的地方是两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热烈又谨慎小心,其实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内心,有些心疼的感觉。
作者:bzdqsm 发布时间:2019-03-06 15:52:33
高中的时候有过这本,当时很喜欢,可惜后来搬家时丢了,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作者:大麦 发布时间:2021-11-27 21:36:50
这是这些年看过最别扭的一本外国作品了,不知是作者本人的能力还是翻译者的功力,读起来甚为拗口,在已经读过很多更为优秀的作品之后,已经品不出他更多的优点了,贫弱的人和单薄的内里,缺乏力量感和冲击力,但又不可否认看到最后真的感觉到了他传达了某种隐默的悲哀,生而为人无法言传的悲哀。
作者:我可真是个神仙 发布时间:2023-11-28 15:53:52
读的屠式的第一本书,这个翻译的版本一般,但也难掩原著文笔流畅,可读性很强,只要克服对于俄国长串姓名姓氏的障碍,就能读下去。故事是富有吸引力和趣味的,父与子之间的代沟和思想差异,正是在日新月异变革时代新旧社会激烈冲突的现实映射。饶是巴扎洛夫再理性坚韧,也逃脱不掉爱情的陷阱。最后结尾的死亡结局让我一时乍惊,是否所有难以安放的人物走向都用死亡作为编排?
深度书评:
我想屠格涅夫并不是巴扎罗夫那边的小伙伴
作者:炎さま 发布时间:2018-08-11 23:57:07
这一版的父与子我看的是译林的双版(一本英文,一本中文)。
依然是那个站在旧时代和新时代接点上的屠格涅夫,依然是优美的田园风光的描述,而他的男主角巴扎罗夫却不允许他的好朋友阿尔卡季自然而然脱口而出那些发自肺腑的感慨自然美景的“华丽词藻“,这些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最厌恶的浪漫主义。
屠格涅夫的美也好,讽刺也好,我们似乎都不能意识到他是站在哪个主人公的阵营,这种客观而模棱两可的态度总是遭到读者的种种争议和不同解读,各有各的考证和观点。而父与子使我想起了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同样有着两种对立的阵营。在这个父与子的故事里,笔墨在两对父子之间游走。一对是贵族世家的彼德罗维奇和他的儿子阿尔卡季,一对是军医和他的儿子巴扎罗夫。屠格涅夫的笔墨并不在阐述父子之爱或父子之代沟,比起对讲究,世故,浪漫主义,顽固的老一辈贵族的批判,不如说屠格涅夫是深深地同情他们,为他们感到遗憾和无力,他们无法控制流逝的岁月和社会的变革,无法控制年少的下一代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和成就,他们在最后的贵族尊严里用美和爱来挣扎,最后帕维尔在决斗里败给巴扎罗夫就好像这一代的人唯美泡沫被戳破那么凄惨而无奈。
温和的故事背景下,下一代的人中,只有巴扎罗夫是那个站在不一样角度的“虚无主义“者,这个扁平的角色带着犀利,凶猛又先知的态度冲进了老贵族的世界里,他们美丽的庄园里和处处讲究的日常里。然而性格和经历都不健全的巴扎罗夫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他是愤青,他有着本质卑微的灵魂,他用刚毅的面具用力的掩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情实感和软弱逃避,他不会爱,在爱情面前笨拙而无力。他是一个自卑到极点就变得自大的角色,站在制高点,唾弃“浪漫主义“带来的物极必反的效应,从而否定一切。因为角色的与众不同和冲击性,他一开始的言谈举止是新潮而吸引人的,他吸引了平凡而真诚的贵族男孩阿尔卡季,吸引了女主角奥金佐娃,然而他的冲击性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他的冲击性体现了他性格里极不坦率,不能真实面对自我,冷漠、执拗而多疑的部分。他的死去,也令人感到相当地可怜,甚至感到他的愤怒和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和世界的这一面,一方面是他过于强化自己的阶级所致(而本质上他两面不讨好,老贵族讨厌他,农民根本当他是个贵族),可另一方面,仅仅从人性的角度,却是他自己关上了一扇门,关上了去理解,去真诚,去感受,去爱的这些作为一个人最简单的真实。
这种否认,让他在遗憾中变得一无所有,而父辈们,尽管显得懦弱,无知而愚昧,却依然为此而咽下了深深的苦果。屠格涅夫,终究还是个,想要用真挚情感来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吧?这似乎和阶级,代沟都不再有那么明显的关系。好比他塑造的那对年轻人阿尔卡季和卡佳,他们的幸福。
浅谈《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者
作者:ZYYvette 发布时间:2020-06-01 09:15:44
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形象——巴扎罗夫。笔者想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文本浅谈一下对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的理解。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书中的人对虚无主义者的理解。尼古拉•彼得罗维奇认为:“这个词的含义,是一个什么都不承认的人吧。”帕维尔•彼得罗维奇则修正到“是一个什么都不尊敬的人”。而阿尔卡季则解释为“是一个用批评的观点对待一切的人……虚无主义者是不向任何权威折腰的人,他不把任何原则当作信仰,不管这个原则怎样受到广泛的尊敬”。
《父与子》的创作背景是在19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当时农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屠格涅夫在文中很好的形容了当时的农奴制改革情况:“不久前,在生产管理中开始采用新的方法,但它却像没有上油的轮子那样轧轧作响,又像用新木料做的家具那样咯咯有声。”可见,虽然采取了一些新的方式,但是收效并不可观。虚无主义者正是产生于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之下:旧的一切已经腐朽不堪,新的一切还没有建立。于是新旧之间的虚无主义者就这样出现,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作家在几段关系中向我们全面展现着虚无主义。
父与子两代人之间,自由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之间的冲突在巴扎罗夫和巴维尔的论战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斗争最先从科学、艺术问题上爆发。如今在我们看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比较孰重孰轻,但是就向中国古代时期一样,重文重礼,而忽视对科学的探索,所以我们才在近代开始被强制打开国门之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当时的俄国也是这样,贵族阶级推崇法国和英国的生活原则,把原则当作信仰,在他们看来文学、哲学、艺术、优雅的生活就是文明。他们可以大谈民主,可以朗诵普希金的诗篇、拉大提琴,但并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真正喜爱,而是为了保持他们贵族的气质,附庸风雅,这样的生活更显现出贵族阶级的寄生习性,他们连精神上都无法独立。而巴扎罗夫的出现就是要奋力批判这种思想与这种生活方式。他否认艺术,他鄙视艺术,“不是赚钱的艺术,就是治疗痔疮的艺术。”“一个正派的化学家比任何一个诗人有用二十倍。”
当俄国的军队以战胜国的姿态进入法国却感受到了自身的落后,俄国再也无法沉溺于发展的假象,先是贵族知识分子意识到要废除农奴制,但他们只是为了维护贵族阶级的统治。当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平民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学习先进的科学,巴扎罗夫便属于当时学习科学的先进人物。所以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在艺术与科学的问题上是肯定自然科学的,他总在做实验,宣传生物、化学方面的书,可见他十分注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第二次的争论则是全文的高潮部分,这次的争论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对于民主对于人民,父与子之间又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帕维尔认为贵族所推崇的就是文明的果实,“你们不要对我说,这些果实毫无价值,最拙劣的画家,或者舞会钢琴演奏者,他们都比你们更有益处,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代表,而不是粗暴的蒙古力量的代表。”然而虚无主义者否定这些:艺术、创作、议会制度、律师职业都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东西,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没有。
在当时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但不到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他们只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制度,而对于农奴制的根基,他们不能触动。帕维尔不能理解虚无主义者,问道“你们否定一切,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你们破坏一切……不是还得建设吗?”而巴扎洛夫的回答似乎点明了虚无主义的实质:“这已经不是我们的事情了……首先要对地面进行清理”。当时的社会就是需要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勇敢地否认那已经形成的固有的原则、生活方式、思想方法。一个根基都已经腐朽的木,就算还没有想清楚替代它的应该是什么,但推倒它却是必然的,因为任何重建工作,都需要对地面进行清理。就像鲁迅曾说:“我早就希望有人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这说得不正是虚无主义者吗?
两代人的对比从辩论的篇幅中也能窥见一二。整个辩论过程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帕维尔在夸夸其谈,他说得十分抽象,他谈文明、原则、信仰,听着高深,辞藻华丽,却从不涉及实际问题,然而这些就像一颗被掏空的树木,巴扎罗夫只需几句就可以给它戳几个洞,用实际问题让帕维尔恼羞成怒。
然而不得不说,虚无主义者有其局限性。
这首先体现在对农民的态度问题上,巴扎罗夫在与农民讲话的同时,却也鄙视着他们,他认为“农民恨不得把自己的钱也偷个精光,唯一的目的是在小酒店里喝的酩酊大醉”,他无法理解农民“相信打雷的时候便是先知伊利亚驾着车在天空跑过”。这一点倒是同帕维尔很像,帕维尔总是对任何人都乐于帮助,还常常为农民打抱不平,但是他在跟农民谈话时,常常皱着眉头,老是闻香水。巴扎罗夫始终是一个孤立的少数,他无法融入农民,更无法唤起农民的共鸣。
巴扎罗夫在同帕维尔的论战占了上风之后,屠格涅夫却在下半部分中将巴扎罗夫也拉下了神坛。而且早早地在文章开始不久便埋下了伏笔。在阿尔卡季给巴扎罗夫讲了帕维尔曾经为女痴狂后,巴扎罗夫鄙夷地说道:“一个人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押在女人的爱这张牌上,当他的这张牌输掉以后,他就垂头丧气,无所作为,这样的人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在他看来,男女关系不过是生理学上的互相需要,这种感情是他所厌弃的浪漫主义、无稽之谈、腐化堕落的行为。然而,巴扎罗夫自己却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他的虚无主义一旦进入人的感情领域,便失去了控制。从而也导致了巴扎罗夫的自我矛盾。他无法享受一段真正的爱情,当他爱上奥金佐娃时,他体会到的不是欣喜或胆怯,不是甜蜜或胆怯,而是一种激情,一种强烈的痛苦的激情,甚至类似于愤恨。他的高傲消失不见,让人看到的是他的可怜,他的矛盾。他无法控制自己所轻视的浪漫主义在自己的思想中扩散,他把否定发展到极限,虚无主义成就了他,却也亲手毁了他。本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可是他无法正视这种情感,他不断地抑制人的自然属性,终于在这种搏斗中他彻底的失败了。情场失败后他承受着单恋的痛苦和委屈,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心灵的欢愉和工作的情绪。“工作的狂热劲儿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苦苦的寂寞感,心绪不宁,他一举一动都显得那样疲惫,甚至他行走时也不再是迈着那种坚实的、勇往直前的步子。”这时他是真正的“虚无”了,空虚一点一点侵蚀他,也许屠格涅夫也不知道这样的虚无主义者该如何存在,所以最终安排了他的突然死亡。可是作者应该是相信感情的,所以他最后让巴扎罗夫放下了最后的骄傲,只求他的爱人给他一吻,所以在我看来屠格涅夫也否认六亲不认的虚无主义。
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也在友情中得到了阐释。《父与子》这本书中,贯穿全书的不是父与子之间的争论,也不是巴扎罗夫的爱情线,而是阿尔卡季同巴扎罗夫的友情线,我们也是从阿尔卡季口中结实的巴扎罗夫,从最开始的“他真叫人喜欢”,到之后的次次争论,阿尔卡季在书中一步一步同巴扎罗夫决裂。其实,屠格涅夫从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示着阿尔卡季不是一个真正的虚无主义者,他同巴扎罗夫亲近,不过是为了伪装成一个进步的人。他想体现出对待父辈的体谅之情和优越之感,他常常对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解放感到洋洋得意。然而,他出身于自由主义贵族家庭,他同巴扎罗夫亲近也是贵族家庭带给他的影响。当时的贵族都崇尚欧洲的社会氛围,愿意同有知识的年轻一代接近,去沾染他们的新文化气息。就好像阿尔卡季故意向巴扎罗夫靠拢,表面上是因为巴扎罗夫犀利的言辞、求实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吸引他,实际上只是为了像他一样成为当时社会的先进分子,阿尔卡季的父亲尼古拉也努力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他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安置农民,整顿农场,他千方百计去适应时代的要求,是为了同儿子拉近关系。其实这对父子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
他们俩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友情,只是恰好互相满足而已,在利益冲突出现时,感情自然会破裂。阿尔卡季需要巴扎罗夫带给他的先进分子的光环。那么巴扎罗夫这样一个虚无主义者,他非常清楚阿尔卡狄是个缺乏定见, 随波逐流, 并没有什么真正信念的人,在巴扎罗夫和帕维尔争论时,阿尔卡季偶尔符合巴扎罗夫的言论并不让巴扎罗夫满意,他是孤独的战士。他又为何需要阿尔卡季呢?一段友谊的维系需要平等的关系,但是巴扎罗夫却始终独来独往,将阿尔卡季看做是他的附庸。他对阿尔卡季说:“老弟,我看你还是傻乎乎的呢。就拿我来说吧,我就很需要类似的笨蛋”,他的那种极端强烈的自尊心刹那间暴露无疑,他需要谄媚和奉承,他的高傲使他丢掉了相互信任的纯洁的灵魂。在他看来不仅是农民有奴性,一切人都是有的,这些有着奴性习气的人们使巴扎罗夫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屠格涅夫很巧妙的向我们展示了阿尔卡季同巴扎罗夫渐行渐远。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让他们在遇到具体问题之后,分道扬镳,结束友情。
巴扎罗夫虚无主义的心灵危机还体现在他的悲观主义中。他和阿尔卡季躺在干草垛上想着:“我占据的这个地方跟没有我的存在,并且与我没有关系的其余的空间相比,是多么窄小啊!我得以活在世上的那段时间跟我出生以前和我去世以后的永恒相比,又是多么短促啊……可是在这个原子里,在这个数学的点里,血液在循环,大脑在活动,还怀着什么希望……多么荒唐!多么无聊!”虽然他深知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深知自然的伟大,但是他却将人的力量与自然完全对立,这样的悲观主义自然是当时社会的结果,但是却是无益于当时社会的。所以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也是非常无力、非常茫然的,在破坏一切的同时,也彻底地否定了自己的力量。他愤恨自己的“父”一辈,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难受。他的这种悲观主义,滋生出他对所有力量的否认与冷漠。
父与子的战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进步正是在一次次的子的思想推翻父的思想,子一代打败“父”一代中实现的。父辈与子辈无法互相理解是正常的,子辈在不断探索中打败父辈也是极其自然的规律,我们无法全面肯定“子”一代的思想观念,虚无主义确实有其局限性。所以在书中,屠格涅夫虽然喜爱主人公,但是他无法肯定他的全部观点,他把他的优点向我们展示,却也将他的缺点暴露无遗。但是重要的是这种革新推翻了旧的不适宜时代的思想,一步步在探索中寻找正确的出路。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都在三个地点之间周旋,其实这何尝不象征着这些主人公思想的三个点呢?玛丽茵诺农场是贵族自由主义的阵营,巴扎罗夫的家庭是巴扎罗夫的阵营,而位于中间的奥库佐娃的庄园则是一个关卡,一个验金石。它让阿尔卡季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面目,心甘情愿地退回自己安乐的贵族家庭,也让虚无主义的巴扎罗夫的缺点暴露无遗,灰溜溜地回到家陷入无尽的折磨。
巴扎罗夫所崇尚的科学理性当然不能代替人文关怀和情感,他对于一切传统文化的否定必然造成他对人类情感的误解,自然科学与理性无法填补一个人全部的内心,他的精神上的空虚造成了他对自身人生的全面否定。他的理智纵然为当时的社会改革所需要,但是这种理智在情感方面是无法适用的。也许屠格涅夫也无法理解,所以最后巴扎罗夫失去了朋友、爱情,最终只剩下巴扎罗夫所淡漠的亲人守在他的墓旁,也许在父与子的战斗中,他胜利了,可是讽刺的是,最后守在他身边的是他讽刺的、打败了的“父”一代。而在我看来,最终的结局让我觉得胜利的似乎是“父”一辈,在玛丽茵诺他们过着田园生活,他们的事业出现了转机,他们全部都获得了爱情和事业,他们还在坚持对农民进行“开导”,帕维尔这个贵族自由主义的代表仍是受人尊敬的风流人物。这样的结尾也许有些庸俗,但如作者所说:“庸俗的出现在生活中往往是有益的,它能使崩得太近的弦放松,它提醒那种过于自信或忘乎所以的感情,它跟它们如出一辙,使它们得到清醒。”
也许这也是作家矛盾思想的体现,他最终还是没有走上革命者的道路。但是对于虚无主义者,屠格涅夫或许也不知是该爱该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150+)
- 体验好(177+)
- 少量广告(478+)
- 愉快的找书体验(607+)
- 还行吧(168+)
- 内容齐全(64+)
- 强烈推荐(95+)
- 快捷(609+)
- 推荐购买(208+)
- 购买多(101+)
- 内容完整(130+)
- 下载速度快(462+)
- 方便(273+)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4 01:00:4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宫***凡: ( 2024-12-12 09:26:2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冯***卉: ( 2024-12-19 04:41:1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19 09:30:0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蓬***之: ( 2025-01-04 04:52:08 )
好棒good
- 网友 通***蕊: ( 2025-01-01 16:31:0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5-01-03 20:06:0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辛***玮: ( 2024-12-10 08:40:4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益***琴: ( 2024-12-26 21:05:5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龚***湄: ( 2024-12-25 20:25:08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马***偲: ( 2025-01-01 14:16:5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习***蓉: ( 2025-01-02 15:45:27 )
品相完美
- 网友 林***艳: ( 2024-12-19 02:50: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詹***萍: ( 2025-01-03 15:39:4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拉美、非洲跨境电商新平台开拓指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书画浅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New Apartment Book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华书店自营】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缩印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宋词三百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传世励志经典:执着的探索者(达尔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桥牌初级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逢魔时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文原版 The Sisters Club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Boys 姐妹俱乐部 多云与男孩的机会 儿童家庭主题小说 英文版 进口英语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