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论犯罪与刑罚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03

论犯罪与刑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论犯罪与刑罚精美图片
》论犯罪与刑罚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论犯罪与刑罚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14228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1-1
  • 页数:183
  • 价格:1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03

内容简介: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论犯罪与刑罚》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以来,《论犯罪与刑罚》已被列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黄风教授最新授权。


书籍目录:

致读者

引言

第1章 刑罚的起源

第2章 惩罚权

第3章 结论

第4章 对法律的解释

第5章 法律的含混性

第6章 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第7章 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第8章 犯罪的分类

第9章 关于名誉

第10章 决斗

第11章 关于公共秩序

第12章 刑罚的目的

第13章 证人

第14章 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第15章 秘密控告

第16章 刑讯

第17章 关于国库

第18章 宣誓

第19章 刑罚的及时性

第20章 暴侵

第21章 对贵族的刑罚

第22章 盗窃

第23章 耻辱

第24章 懒惰者

第25章 驱逐和没收财产

第26章 关于家庭精神

第27章 刑罚的宽和

第28章 关于死刑

第29章 关于逮捕

第30章 程序和时效

第31章 难以证明的犯罪

第32章 自杀

第33章 走私

第34章 关于债务人

第35章 庇护

第36章 悬赏

第37章 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第38章 提示性讯问,口供

第39章 一类特殊的犯罪

第40章 虚伪的功利观念

第41章 如何预防犯罪

第42章 科学

第43章 司法官员

第44章 奖励

第45章 教育

第46章 恩赦

第47章 总结

导读: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


作者介绍:

切萨雷·贝卡里哑(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杀死自己的同类呢?这当然不是早就君权和法律的那种权利。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操使呢?(个人意愿与事实是两回事,不愿意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交出去)每个人在对自己做出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如果说这已成为事实的话,它同人无权自杀的原则怎么协调呢?要是他可以把这种权利交给他人或整个社会,他岂不本来就应该有这种权利吗?

只有根据两个理由才可以把处死一个公民看作是必要的。第一,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中引起危险的动乱。第二,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唯一的防范手段。

历史上任何酷刑都从未使决心侵犯社会的人们回心转意。

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习惯是一种主宰着一切感知物的王权,一个人说话、走路、寻求生活需要,都离不开习惯的帮助;同样,道德观念只有通过持续和反复影响才会印入人的脑海里。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自己的来库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鉴戒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种行之有效的约束经常提醒我们:如果我犯了这样的罪恶,也将陷入这漫长的苦难之中。因而同人们总感到扑溯迷离的死亡观念相比,它更具有力量。

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

另外,很多人以一种安详而坚定的表情对待死刑。其中一些人是出于狂热,一些人是出于几乎一直伴随他走入坟墓的空虚。另一些人则是出于一种最后的绝望的试图:或者生存下去,或者忍受不幸。但是,在桎梏的束缚中,在轨邦的奴役下,既没有狂热,也没有空虚,...


神明启迪、自然法则和社会的人拟协约,这三者是产生调整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政治原则的源泉


任何雄辩,任何说教,任何不那么卓越的真理,都不足以长久的约束活生生的物质刺激所诱发的欲望


那些被曲解为“古朴”和“信义”的东西造成了怎样的结局:难以容忍的迷信压迫着人道;少数人的吝啬和野心用人类的鲜血涂饰着王位和宫殿;隐蔽的背叛和公开的残杀;每一个贵族都成了平民的暴君;布道福音真理的牧师每天都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抚摸慈善的上帝。


使我们追求安乐的力量类似重心力,他仅仅受限于它所遇到的阻力


犯罪界限的含混不清,在一些国家造成了一种与法制相矛盾的道德,造成了一些只顾及现时而相互排斥的立法,大量的法律使最明智的人面临遭受最严厉处罚的危险,恶和善变成了两个虚无缥缈的名词,连生存本身都捉摸不定,政治肌体因此而陷入危难的沉沉昏睡。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论犯罪与刑罚》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以来,《论犯罪与刑罚》已被列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黄风教授最新授权。


精彩短评:

  • 作者:剥洋葱 发布时间:2014-11-05 21:46:56

    翻译真的不太好,很多地方都很拗口。但即使这样的翻译质量下,还能窥得原著文字的优美。

  • 作者:robert 发布时间:2017-08-30 10:28:43

    读的是第三版

  • 作者:XFC 发布时间:2012-04-08 11:20:12

    rrdw,没人觉得译的很一般么?

  • 作者:榨菜饭团 发布时间:2012-07-05 15:25:15

    贝卡利亚25岁的时候就写成了这部书,皮亚杰22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说明读书越多越可能被条条框框束缚住而失去创造力了。黄风在书后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和总体评价很有意义。如果每一个中国的立法者,执法者都能读一读这个小册子,他们在审判良心犯和实施酷刑的时候会不会心虚呢?

  •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5-04-06 07:51:50

    “教育不在于科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当偶然性和随意性向我们的心灵提供道德和现实的摹本时,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心灵引向道德;而为了防止它们误入歧途,教育借助的是指出需要和危害的无可辩驳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令得来的只是虚假的和暂时的服从”

  • 作者:時代抗疫totoro 发布时间:2011-04-03 20:36:34

    看见这么多热血的正义之士在讨论死刑的问题,建议大家都认真读读这本小册子,先明确一下究竟什么是犯罪,惩罚罪犯的逻辑基础什么,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刑法和刑事惩罚手段的功能和局限又是什么,自己先理清当中各个命题和不同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拜托以后不要再大声嚷嚷什么”杀人偿命“之类的似是而非的话,别让自己老是困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的原始社会阶段。


深度书评:

  • 罗翔解读《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钟书峰 发布时间:2023-05-30 12:01:48

  • 读《犯罪与刑罚》有感

    作者:somewj 发布时间:2011-10-10 13:51:21

    在图书馆花了一天的时间翻完了这本书,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不厚,但由于是译本,再加上其内涵丰富,所以需细细品味。

    《论犯罪与刑罚》阐述了贝卡里亚关于刑法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些见解已经为当代人所接受、熟知和运用,诸如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说等等。但于1764年的欧洲大陆,还笼罩在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主义的乌云之下,所以贝卡里亚的学说和见解被视为异端邪说实在是罪正常不过的反应。

    就以今人之眼光,《论犯罪与刑罚》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越发焕发出他的魅力。这里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 关于刑罚的本质

    《论犯罪与刑罚》已经系统地接受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书中说“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地享受剩下的那部分自由。为了切身利益而牺牲的这一份份自由总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国家的君权。”

    而刑罚的本质就是作为一种“易感触的力量”促使人们遵守上述的这种自由的给予。所以贝卡里亚认为刑罚是保证臣民自由的工具。他这么表述到“刑罚越公正,君主为了臣民所保留的安全就越神圣不可侵犯,留给臣民的自由就越多。”

    基于上述原则,贝卡里亚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

    第二个结论是:代表社会的君主只能制定约束一切成员的普遍性法律,但不能判定某个人是否触犯了社会契约。由于国家可能分成为两方:君主所代表的一方断定会出现了对契约的侵犯,而被告一方则予以否认。所以,需要一个判定事实真相的第三者。这就是说,需要一个做出终极判决的司法官员,他的判决是对具体事实做出单纯的肯定或否定。

    第三个结论是:即使严酷的刑罚的确不是在直接与公共福利及预防犯罪的宗旨相对抗,而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第四个结论是: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

    贝卡里亚的第一个结论其实就是罪刑法定的论述,而第二个结论就是犯罪需要司法裁判,君主不能作为裁判者。第三个结论其实就是反对用残酷的刑罚,其违背了社会契约的本质。第四个是刑法的解释权在于立法者。

    贝卡里亚反对残酷的刑罚,主张宽和的刑罚。“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到这里,贝卡里亚关于刑罚的观点已经很成熟和完整了。他回答了三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有刑罚,刑罚是什么,刑罚怎么样。我认为他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刑罚是为了保证自由。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刑罚是“易感触的力量”。第三个问题是刑罚应当是宽和的,刑罚的目的仅仅预防犯罪。当然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刑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预防犯罪,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贝卡利亚所提出的预防犯罪是和其坚持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相一致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观点无疑是显明而正确的。

    2. 关于刑讯逼供

    贝卡里亚是反对刑讯逼供的,并且把它视为一种暴行。依据他所坚持的社会契约论的理论,他认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 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除了强权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权利能使法官在罪与非罪尚有疑问时对公民科处刑罚呢?” 如果犯罪是肯定的,对他只能适用法律所规定的刑罚,而没有必要折磨他,因为,他交代与否已经无所谓了。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应折磨一个无辜者,因为,在法律看来,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证实。”

      从正反两个方面,贝卡里亚论述了刑讯逼供的不合理之处。同时他认为刑讯逼供会使强壮者获得释放,而软弱者将被定罪处罚。

      尽管贝卡里亚对于刑讯逼供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法。放眼今世,刑讯逼供仍然是刑事司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我想到了这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改对于刑讯逼供所作的改进:如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等。全程参与刑诉法修改论证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表示,对于违法收集的物证、书证的排除,应当不仅包括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也应包括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情形。也许这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改能够稍微减轻一下这个问题。

    3. 关于死刑

    贝卡利亚是反对死刑的。他认为处理一个公民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是必要的,“第一个理由: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中引起危险的动乱。再者,当一个国家正在恢复自由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自由已经消失或者陷入无政府状态的时候,这时混乱取代了法律,因而处死某些公民就变得必要了。如果一个举国拥戴的政府,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拥有力量和比力量更有效的舆论作保护,如果在那里发号施令的只是真正的君主,财富买来的只是享受而不是权势,那么,我看不出这个安宁的法律王国有什么必要去消灭一个公民,除非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惟一的防范手段。这是死刑据以被视为正义和必要刑罚的第二个理由。”

    另外贝卡里亚认为“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 “大部分人眼里,死刑已变成了一场表演,而且,某些人对它怀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怜悯感。” “有人说,终身苦役同死刑一样也是痛苦的,所以,它同样是残酷的。我认为:如果把苦役的受苦时间加在一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这些苦难是平均分配与人的整个生活,而死刑却把它的力量集中于一时苦役这种刑罚有一个好处,它使旁观者比受刑者更感到畏惧,因为,前者考虑的是受苦时间的总和,后者则分心与眼前的不幸而看不到将来。在前者的想象中,刑罚的恶果变得昭彰了;而后者却从他那麻木不仁的心灵中汲取旁观者所无法体验和理解的安慰。”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解读出,贝卡里亚认为死刑部不具有延续性,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对死刑的畏惧并没有大过苦役。

    这里我也谈谈我对于贝卡里亚的死刑观点的看法,首先我觉得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那么现在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但是他的观点也是有局限性的,他的观点局限性在于他所处的时代,法律应当是社会的产物,不同的国家法律也会不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多数对于死刑还是很畏惧的,正是由于这种畏惧,才有了贝卡里亚所说的刑罚的延续性。中国人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说活着比死好。我的观点则是死刑在中国是段段不能废的。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又那么多的贪官,因为经济领域犯罪的死刑很少,很多人贪污了抱着最大的想法就是顶多坐几年劳,这是他在用犯罪所带来的恶果与益处想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如果有死刑,那么他肯定不会轻易堵上自己的性命。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436+)
  • 微信读书(402+)
  • epub(501+)
  • 速度快(496+)
  • 收费(381+)
  • 少量广告(488+)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 2024-12-18 00:27:4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饶***丽: ( 2025-01-06 15:05:5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7:53:2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03:54:2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融***华: ( 2025-01-05 22:43:0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冯***卉: ( 2024-12-26 05:39:3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潘***丽: ( 2024-12-21 19:54:4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4 23:42:5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隗***杉: ( 2024-12-18 15:48:3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