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词英汉词典(双色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50000词英汉词典(双色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50000词英汉词典(双色版)》由权威英语教育专家为读者编写,是一部专门的英语学习型词典,适合学生、教师、翻译工作者及社会学习者使用。50000余条单词、短语,注重收录日常用语、口语及新词。示例典范,译文简明扼要,精准通顺,符合汉语规范。1000余组同义词辨析,帮助使用者得体地遣词造句。2000余条习语,1000余条动词短语,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融检索、学习功能为一体,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丰富。
书籍目录:
序
凡例
词典正文
附录
英语常用不规则动词表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50000词英汉词典(双色版)》注重收录日常用语、口语及新词。译文简明扼要,精准通顺,符合汉语规范。帮助使用者得体地遣词造句。1000余条动词短语,重视语言运用能力。集学习功能为一体,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丰富。
精彩短评:
作者:曼芙 发布时间:2021-11-10 15:17:21
和《避税》的核心内容一模一样,怎么好意思拿这出书,而且还再版呢?两分,都给都江堰的治水机理和成都古代文明传说。万万没想到用了一整章讲成都及周边地区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传说,除了凑字数有啥用?
作者:bookbug 发布时间:2021-12-07 11:52:15
今年最重要的重读了
作者:衛藤美彩 发布时间:2017-10-11 13:31:53
太浅显了,很多也不押韵,无美感。二倍速。
作者:轻盈飞舞 发布时间:2015-01-04 18:46:51
比较简单的提示。学了一点,就是先上明暗,再上细节。而明暗和细节、色彩都不能绝对隔绝。回头练练。
作者:覆水难收 发布时间:2020-01-10 19:05:19
世上真的有爱情吗
作者:壬冬 发布时间:2018-03-29 12:03:25
总结了下外国各大法理学家的观点就编了本书,不读原著看完意义不大,读懂原著就可以扔掉了。
深度书评:
3.5星,回顾粟裕的军旅生涯,重点是指挥过的战斗、战役
作者:左其盛 发布时间:2020-02-20 22:10:06
“
当前总委及军管会进入上海时,大小汽车正一辆接一辆地在街上穿行,两旁店铺照常开门营业,人流熙熙攘攘,一派太平景象。整个上海市区,除了少数解放军押俘虏通过外,一点战争痕迹都看不到,粟裕和他的部队实现了预期的最佳结局。”
01
—
回顾粟裕的军旅生涯,重点是指挥过的战斗、战役。读后感觉是基于各种公开资料整理出来的,作者会讲故事,但是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不够细致。
南昌起义的时候粟裕是警卫队班长,负责保卫后勤物资。方志敏的抗日先遣队北上的时候,粟裕任军团参谋长。长征的时候粟裕在江南跟陈毅一起打游击。
粟裕指挥过的著名的战役有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
粟裕指挥的战斗与战役,胜多败少。国民党内跟粟裕对垒落下风最少的应该是胡琏。粟裕和胡琏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资历都不够做总指挥官,陈毅主动把指挥权交给粟裕,国民党一方则因为各种山头门派问题让黄维指挥,胡琏在战役后期才空降战场。
总体评价3.5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02
—
◆
第1章 不归之路
粟裕随教导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警卫队班长,主要负责保护后勤物资。
方志敏和刘畴西一心要打回老根据地,让疲惫的红十军团得到休整,这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俞济时已在前往苏区的路上设置了十几道封锁线,而且苏区内外地域狭小,实际已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
战场直觉告诉他,情况十分不妙,若是再苦等下去,先头部队也可能自身难保。粟裕率部离开了原定的会合地点。他的估计没错,方志敏、刘畴西及其主力再也来不了了。
◆
第2章 大家拼的是本事
罗卓英不敢轻敌,当时蒋介石共向四省边区调集了总计63个团的国民党正规部队,罗卓英拿出一大半来与粟裕进行较量。
四周围全是国民党正规军,不是保安团,这游击战该怎么打,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粟裕身上。粟裕不紧不慢地道出了4个字,这四个字就是他全部的“破敌要诀”。粟裕说:“敌进我进!”
刘建绪实施“拉网式”推进,粟裕就将部队化整为零,以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分队形式相向而进。大家跟太极推手一样,你梳过来,我钻过去,你要我的山头,我去你的后方。
03
—
◆
第3章 偏向虎山行
苏南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其实多如牛毛,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自从日本鬼子来了以后,每天就是拉屎撒尿,都能不小心撞到一个“江南游击司令”。
1938年7月,在粟裕的指挥下,第二支队伏击了当涂至芜湖之间的火车,结果再次获得成功:击毁日军军车1列,缴获大批军用品。
江南指挥部领导的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共计14000余人。江南指挥部成立的第二天,主力部队即在丹阳贺甲村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168人,生俘3人。这就是新四军战史中有名的“贺甲村之战”(又称延陵大捷),
◆ 第4章 大海从鱼跃
早在红军时期,粟裕就积累了许多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认为,一支部队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备一天之内连续打三仗、击垮三路敌军的能力,
李守维确实老到,在他和翁达都即将走上悬崖之前,他反过来又将对手逼入了死胡同——如果粟裕急调城外的一、二纵队回援,且不说围歼翁旅的计划可能功亏一篑,黄桥也未必就能保住。
第三纵队仅占粟裕所有主力部队的1/4,用1/4来为其他的3/4扛起重担,且无预备队,这是粟裕在黄桥之战中运用最大胆也最冒险的一招,突破了他历次指挥作战的惊险系数,对于粟裕来说,其面临的压力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04
—
◆
第5章 一物须用一物降
三仓保卫战共经历7次,每次粟裕都派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全力以赴,日伪军每进攻一次,也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实际上是粟裕最早的“七战七捷”。
丰利保卫战也先后打了5次,其中一次,新四军曾将进犯的日伪军予以全部歼灭,南部特派的督战代表被击毙,一名日军分队长主动举枪投降。
1941年12月上旬,南部对苏中实施“冬季大扫荡”,粟裕为确保两大战略点,也调动10个团,向日军守备薄弱的据点主动出击,称为“十团大战”。
◆
第6章 两军相遇勇者胜
1943年5月13日,七团实施黄庄偷袭战,仅用5分钟时间便消灭伪军一个中队,整个过程中,只有伪军哨兵胡乱放了一枪,其他人都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新四军的枪已经顶到了胸口。
小林在苏南的“清乡”经验是,不管“清乡区”外如何枪炮声连天,他都充耳不闻,也不肯从“清乡区”调出兵力,因为他知道,跳出外线的新四军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他调兵,那就上当了。
南部换防时使的那股小性子,让粟裕完全看透了南部和小林之间不可道破的隐秘关系。对南部师团和小林师团,他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新四军打小林师团时不遗余力,但对南部师团却是适可而止,能放他一马就放一马,能多给一点面子就多给一点面子。
05
—
◆
第7章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经两昼夜激战,第七十九师、突击纵队第一、二队大部被歼,第三次天目山反击战以李觉完败而告终。
高邮城是全国最后一座还在日军占领下的县城,而高邮战役也实际成为中国军队在本土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当粟裕到达高邮城下时,攻城部队已扫清外围,并将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奇袭李堡,是苏中战役的第四战,在短短20小时之内,华野便取得歼敌一个半旅的战绩。中央军委专门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第一次大胜利指的是在如皋发生的战斗)。
◆
第8章 棋逢对手
关键还是七十四师的元气和自信心被打伤了。一年后,爆发孟良崮战役,七十四师的老兵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涟水战役:“涟水一仗,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整六十九师完了,但整十一师还没事。不管吴奇伟怎么千呼万唤,胡琏都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打,退到有利地形后,便躲在里面死活不出来,使得粟裕也无法对他成功实施“切割手术”,最后只得收兵作罢。
战后的漏汁湖内,遍地都是坦克、汽车、榴弹炮,一眼望不到头。新四军缴获到17辆较为好的坦克,另外,美械榴弹炮1个团,以及配有辎重汽车的机械化步兵2个团,这些装备也全都落入陈毅、粟裕囊中,成为后来组建特别纵队的家底。
06
—
◆
第9章 砸碎珍珠换玛瑙
后来毛泽东在延安面告饶漱石:“陈粟不可分,陈粟合则胜,分则败。”他交代饶漱石要亲自向下传达。
除以往的张灵甫整七十四师,胡琏整十一师外,这些部队中还包括邱清泉第五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一下子聚齐了仨,成为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三大主力”。
就在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粟裕突然接到华野情报处的报告,称孟良崮还有电台在联络救援。粟裕警觉起来,命令缓发捷报,重新核对歼敌数和七十四师的编制数,核来核去,发现少了7000人。
◆
第10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对南麻、临朐两役进行检讨时,粟裕看似执拗,不懂变通,其实他的认识很认真很深刻,“过分乐观”也就是轻敌,确是失利的主因,抑或至少是主因之一。
作为一次战役性的决战,豫东战役在整体上又是成功的。它是解放战争以来华野所打过的最大规模歼灭战,无论是参战人员数量、持续时间长度,还是战斗的剧烈程度,都超过华野以往的任何一次战役。
1948年9月19日晚,吴化文率所部3个旅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将飞机场及周围防区全部移交解放军,使王耀武在西区的防线门户大开。
07
—
◆
第11章 风头如刀面如割
黄百韬只是觉得郭汝瑰水平低,杜聿明却直接怀疑“郭小鬼”就是地下党,认为他与解放军一定有联系,而蒋介石和顾祝同正是完全听信了他的话,才会造成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军那样糟糕至极的列阵格局。
历数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所指挥过的重大战役,有三个他认为最紧张的战役,除宿北战役、豫东战役之外,就是淮海战役。
指挥碾庄战役已经是心跳连连,但粟裕说,他在淮海战役中感到最为紧张的时刻,其实是第二阶段。
编组第十二兵团时,胡琏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团司令,但因为第十二兵团属于华中“剿总”的战斗序列,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讨厌胡琏,于是蒋介石只好改任黄维为兵团司令,胡琏屈居副司令。
其实郭汝瑰就是再受信任,也不能代替蒋介石下决心。实事求是地说,蒋介石戎马一生,并不缺乏军事指挥能力,但当解放战争进行到辽沈战役时,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挫败,已经让他逐渐失去了一个军事统帅所应有的自信心和决断力,乃至于连何应钦、顾祝同都认为“总统方寸已乱,再不能指挥了”。
◆
第12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
奉命防守上海时,“汤司令”实际上是个光杆司令,原先率领的部队都不在手上,因此此汤集团非彼汤集团,而且临时归属汤恩伯指挥的40多万人马,也根本不是淮海战场上40多万的概念,大部分都是被解放军歼灭后临时拼凑起来的“鱼腩部队”。
据说,对于国民党失去大陆,蒋介石不恨毛泽东,他一恨美国;二恨桂李(即李、白的新桂系)
当前总委及军管会进入上海时,大小汽车正一辆接一辆地在街上穿行,两旁店铺照常开门营业,人流熙熙攘攘,一派太平景象。整个上海市区,除了少数解放军押俘虏通过外,一点战争痕迹都看不到,粟裕和他的部队实现了预期的最佳结局。
全文完
相关链接:
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类好书43本
还原古代战争细节的9本书,好书8本
大历史观的书16本,好书12本
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9年读过评过的293本书
本号127个书单1127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19年12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叔本华暮年之思》译者序言
作者:没名 发布时间:2018-11-03 13:09:00
《叔本华暮年之思》收录了叔本华生前未公开的两部作品《老之境》与《自我拷问一沉思录》。这两部作品都是他直到去世前仍孜孜不倦地写作的“秘密”手稿,虽然字迹潦草难认,内容略显庞杂,但并不凌乱。之所以将这两部作品合成一本奉献给读者,是因为两者的撰写时间虽然重叠,但是在两种不同的写作意愿下,分别在两条互不干扰的思维主线上的思考和记录,由此可以窥见叔本华晚年依旧精力旺盛。在接待络绎不绝的仰慕者之余,他的脑海中的想法宛如大树生出的枝丫,他在每一根分叉上都辛苦耕耘。《老之境》与《自我拷问一沉思录》就是我们在这棵思想之树上摘下来的果实。
叔本华给一捆200页的手稿注上了一个拉丁文标题 ‘‘Senilia”,其中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就有150页。Senilia是形容词senilis的中性复数形式,意思是“那些老的、上年 纪的”。这是叔本华哲学思考的随笔和记录,是一点“老的、上了年纪的”想法,即《老之境》。另一本是以希腊文εἰἑαυτόν命名的小册子,意为“面对自我”、“观察自我”。 它的命运很坎坷,直到现在我们也没弄清楚底本究竟有多少页。这是叔本华对自己的告白,一个活生生的、倔强的 老头跃然纸上,即《自我拷问一沉思录》。
本书是依据胡布舍尔(Arthur Hü bscher,1897一1985)的5卷本手稿以下简称“胡氏手稿”翻译的。《老之境》是叔本华从1852年开始撰写的,其中每段话开头的 左边“「」”内的数字表示在原手稿中的页码:而每段话上面的数字是胡布舍尔所加,表示在该版本中实际的序号,胡氏手稿一共收集了108条。《自我拷问一沉思录》 选择从第22条起翻译,原因是从写作这一条的1831年起,叔本华开始隐居法兰克福。全书收录了1831年以后所写的17条随笔及17条箴言与座右铭。这两部作品被胡布舍尔编辑在第4卷中。后来,弗兰克·沃尔皮(Franco Volpi,1952ㄧ2009)重新整理了一本《老之境》,把原来被叔本华涂抹和划去,甚至不清晰的地方,统统还原了回来。所以实际上还有一个新版的《老之境》,比读者看到的这个译本的内容要多出许多,我希望有机会把沃尔皮的版本也翻译出来,这样读者可以两相比较,不失为一种乐趣。但沃尔皮的《自我拷问一沉思录》与胡氏手稿相同。
胡布舍尔倒颇具老派学者的风骨,兢兢业业地把一辈子都投入到浩繁的叔本华书稿的整理工作中他死后长眠在了叔本华身旁。下面请允许我把胡氏手稿第4卷的部分前言翻译出来,以帮助读者了解《老之境》手稿整理的来龙去脉。
那些老的、上年纪的想法
我们这个版本的《阿图尔·叔本华手稿》第4卷 是收录叔本华手稿笔记的最后一辑,在此把《老之境》编列入内。《老之境》耗费了他8年的心血,从1852年4月动笔直到去世为止,全部记录在这本札记中。《老之境》的篇幅较前作都更短,仅包含了150页纸,内容短小精悍,密布着插入语、改动段落与替换语句一一《老之境》似乎可以说是叔本华8年生命里的一小份收成。数年心血换来的这份收成,却播撒了叔本华修订出版的各本著作里。1854年,《论自然界中的意志》第2版1854年8月写出前言,并修订与扩充出版,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论文《论视觉与颜色》修订与扩充的第2版1854年11月写出前言也问世了。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3版出版,叔本华自1858年9月起,就着手修改这本著作,并大幅度地增添内容1859年11月写出了前言。这项工作相对耗时更长,因为叔本华把所有的手稿笔记重新仔细地审阅了一遍,期待找到能加进新版本中的东西。叔本华在编辑整理最后一本著作《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2版时,为了扩充内容与修正错误,认为同样有必要把手中所有的 手稿笔记都拿来梳理一番。1860年,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叔本华写出了《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前言。
假如把《老之境》里为各本著作草拟的前言都拿掉,那么这个遗稿新版本留给我们的材料便所剩无几了。叔本华此番又和从前一样,把许多拟就的前言都挪到了札记本里,方便每次提取搬用,统统塞到了《老之境》里。这些草拟好的东西,包括《论自然界中的意志》第2版前言第14、17、9、28、35、36一40、41一46、46页、《论视觉与颜色》第2版的简短前言第48页。第57页中的一些想法则放 到了《最终导论》这一标题下。然后就是第78和第 83页里构思了一个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3 版所写的前言,第147页中对《伦理学》的前言做了大幅调整。第138和第149页里,还夹杂着为预想中的“全集”的前言所拟的一些句子。
但是,《老之境》依然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手稿笔记的特点,其他的手稿内容依靠叔本华作品中现存各种引用所形成的网络,互相联结在了一起,而且 和其他手稿本里的内容能够环环相扣。但是,与叔本华先前写就的《摘录》(“Spicilegia”)一样,这类引用也鲜见于《老之境》中。叔本华曾想把这两本书中多出的内容,都放到《附录和补遗》第2版中,只不过他生前没来得及实现。他一定是交代给了弗劳恩施塔特和后来的编纂者,让他们在他去世后问世的新版本(1862年)中,在一个更庞大的框架之下,善用这些材料。在我们这个版本的第5卷与第6卷的附录里,有一些段落已经被证明就是从《老之境》和《摘录》里提取出来的。在上述那些卷的附录里,这些段落一目了然地排列在一起,紧接在一些相对而言短小精悍的段落之后,而这些小段落已经被摘录迸了新版的《论自然界中的意志》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关于“论糟蹋语言”
《老之境》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尽管《老之境》中也掺杂了别的笔记内容,但从第89页开始直 到结尾,却包含了许多段落,这些段落是为“论糟蹋语言”而写的:除去一些零星的残存笔录与简短的阐发,还有些更大篇幅的段落,其内容也是连贯相容的一一但从手稿的整体协调性上说,这些段落之间不仅杂乱无章,更因为充斥着数不清的补充和修改,某些地方几乎让人眼睛疲劳得无法阅读。
叔本华很早便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在1820 年的旅行笔记里,有一段谈及如何精炼地表达语言: “蹩脚和学生气的缩字会被人们斥责:用Hirn替代Gehirn,用Nachwis替代Nachweisung,《附录和补遗》第2卷第23章“论写作与文风”,就各种光怪陆离的语言错讹现象,有过翔实的综述。在手稿本里同样的内容进一步得到了补充。《老之境》里第一批完成的相关段落,可以确定被收入在了第23章,后来的《附录和补遗》也在叔本华去世之后将之添加迸去。叔本华在《老之境》第100页写过一个续篇,明显是想要插入到第23章:“总而言之,就是为《论现代德语中的邪恶(可耻)胡诌》专门写的一章。”第116页中,叔本华构思完一个引导读者的段落之后,贴上了“本章起开始谈论无耻”的标题,第118页强调成“专论《普遍与无所不在的以竞赛为手段的针对德语的摧残》”,到了第124页最终修改成《章首》,大标题则是《论多年来对德语有遭手段的摧残》。但是叔本华没能来得及加工锤炼这一新的章节。
因此,所有在《老之境》里出现的就都只是些“建筑材料”了,但是其中隐含的诸多线索,都指向了有目的的布局与有规划的构筑活动,并且假如我们说《老之境》所包含的内容,本身就可以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纯粹还原成内容之间的相互叠加,那么,这本册子几乎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然而,任何尝试重现《老之境》体系的做法都会冒风险,要让一个被叔本华规划中的整体框架在一个更大的轮廓中显现出来。弗劳恩施塔特在叔本华的提示下,在1864年出版的《阿图尔·叔本华手稿》莱比锡版中,就尝试以这样的方式来重现叔本华的文风。他给《老之境》取了一个标题是《为“现代德语中的邪恶胡诌”一文预备的材料》。后一位编者爱德华·格里泽巴赫,循着弗劳恩施塔特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格里泽巴赫依据《老之境》第124页的内容,把标题定为《论多年来对德语有手段的摧残》《阿图尔·叔本华手稿》,莱比锡1892年版,第118页,该版本仅在比较无关痛痒的细节上与弗劳恩施塔特的意见相左。格里泽巴赫在弗劳恩施塔特确立的分隔字母符号后面,加上了标注数码的段落,更改了段落标题,以更合理的方式调整了各段落之间的顺序。重要的是,他再次准确地核对了手稿,并据此修正与扩充了内容。格里泽巴赫的工作为后来的编纂者们奠定了一个有用的基础。他对材料加以分类,以及把无数小段落和残篇规整迸更大的群组,弗朗茨·默克豪尔的版本忠实地保留了这一 点杜尔森,1926年,全集版第6卷,正如我在编纂这个版本时一样。不过这个版本在细节上仍有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格里泽巴赫的理解在很多地方都需 要被纠正和完善,而调整某些分段之间的顺序也被证 明是有必要的。默克豪尔开始给《老之境》的散落段落添加了页码,此举最终使人们只需要看一眼,就不会再有《老之境》是自成体系的错误念头了。因为仅凭《老之境》的‘‘马赛克”特性,也就是叔本华思考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无法消融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许多重复和更改,都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地把人们重建体系的念头打消。
叔本华的秘密“沉思录”
严格说来,《自我拷问一沉思录》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为叔本华所著。叔本华晚年周围聚集着一群年轻的追随者, 叔本华辞世一个月后,亚当·冯·多斯跟朋友提及叔本华生前写过一本很神秘的书:
1850年时跟我言之凿凿,他赋予那个笔记本极其神秘的价值。尤其他还说,这本小册子注定只能在他死后公之于世,我根据其他一些对小册子内容的暗示,可以揣测出这本小册子肯定包含了部分涉及他的个性与主观状态的东西,也肯定包含了部分东西,如果生前就示人的话,会在客观上让人觉得过于辛辣与刻薄。
据说叔本华去世之前,把这本神秘的小册子交给了自己的 追随者格温纳,另一位追随者弗劳恩施塔特(叔本华第1套全集编辑者)曾去信要这份文件,想要加进《附录和补遗》中,但是格温纳这样回复:
《自我拷问一沉思录》不是什么有科学价值的手稿,只涉及一些私事,涉及一些他和别人的私人关系,掺杂了一些智慧准则和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那本小册子总共就松散的30页纸,他交给我的时候还特别嘱咐,一定要按照他的意愿,在他死后把这些都销毁掉。
弗劳恩施塔特没有相信他的话,威胁要公开这件事情。 1862年格温纳出版《叔本华其人其事》一书,书中一些段落的文笔像极了叔本华的文笔,弗劳恩施塔特更怀疑格温 纳剽窃了叔本华的手稿。这件事导致了叔本华的好友间的对立,一部分人站在格温纳一边,承认曾听叔本华说过要销毁《自我拷问ㄧ沉思录》。
《叔本华其人其事》1878年出版第2版时,格温纳又添加引用了一些叔本华的原话,这无疑间接地证明了他并没有如其所承诺的,已经把小册子销毁。再后来有人干脆从那本传记中把可疑的部分都找出来,还原成叔本华的 《自我拷问一沉思录》一书。胡布舍尔在编纂5卷本手稿的时候,根据之前的还原成果,再次逐条核定,最后确定了总共38条“自我沉思”以及17条“箴言”,可信度极高。 即便这样,与原稿相比,信息的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格里泽巴赫曾猜测,《自我拷问一沉思录》根本就不像格温纳说的只有30页,而是80页!
《自我拷问一沉思录》的原名以希腊文为标题,与奥勒留皇帝的《沉思录》几乎同名。沃尔皮据此在新编的《认识自我的艺术》内容与胡布舍尔版相同 中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哲人自省的传统, 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但是,我却以为,叔本华的“沉思录”(“εἰἑαυτόν”)的字里行间散发着对自己的懦弱、胆怯、神经质的坦诚与讽刺,乃至无奈,是一本回溯自我与挖苦自我的传记。在这点上倒更像是一本深剖内心的“忏悔录”。但是,如果说他只是在忏悔自己的性格与行为又未免过于牵强,他一生顽固坚持的想法与情绪,并没有在这本“忏悔录”中做出丝毫的妥协,也没有丝毫的悔悟。所以,我干脆将之译为《自我拷问一沉思录》。多数吋候翻译遵循的原则都是精简准确而达意,但有时候冗长的对应,甚至添加,反倒是更合适的做法,因为正如要描述这本神秘的小册子扑朔迷离的身世一样,简单的表达就显得草率与苍白了。
为了排版和阅读的便利,《箴言与座右铭》单列一篇。
书中几个概念与观点的解释
犹太神话学与基督教神话学
亦称“犹太有神论,在《老之境》中,叔本华对待犹太教的态度与在两卷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显然不同。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基督教与他的哲学已经互相和解,但是《老之境》中充斥着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批评和嘲讽。即便叔本华老了,也依然不满犹太有神论与基督教神话重合的部分,即《旧约》,而在他看来参见《附录和补遗》中的“论宗教”《新约》极有可能是借鉴东方宗教教义,与之融合而成的,至于基督教的本质,也就是基督教能够与他的哲学相适应的地方,同样也是古老的亚洲宗教婆罗门教、佛教优于希腊罗马哲学的地方,也就是通向解脱的道路。
古代欧洲,即使最具超越性(transzendent)的哲学家柏拉图(参见“论宗教”,杜尔森全集版,第5卷,第375 页),也远没有发展出解脱世界的学说,基督教弥补了欧洲世界的这一精神缺陷。欧洲并不一定缺乏实践解脱者,但是基督教并不可以因此凌驾于所有亚洲宗教之上。叔本华直到死1860年都坚守这一观点。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亚洲卷人了殖民主义的狂潮中。
《老之境》里出现了不少针对犹太教(基督教的根源之一)与犹太人的贬低与蔑称,比如,foetor judaicus就是赤裸裸的蔑视。但是,我请读者一定要考虑到彼时欧洲社会的背景。为了不让这样的历史文化差异产生不良影响,译文去掉了其中露骨的含义,读者如果觉得不满意,想要体会叔本华最真实的愤怒,那么,我必须提醒读者,叔本华并没有责怪犹太人,而是借用极端的词语来讽刺与藐视犹太神话学。
存在与存在
关于存在(seyn/sein)与存在(DaSein),叔本华并没有给出极其严格的定义,更不像黑格尔或海德格尔那样,有极其严密或者详尽的本体论(Ontologi)思想,甚至我们很难把叔本华的意志形而上学也看成是某种关于本体(to on)的学说。尽管叔本华认为意志本身就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意志的现象,但我们依然不能在意志的概念上建立起什么完备的理论来,意志的本质性是被我们体悟到的,还会展现为身体的盲目冲动与欲望,这已经与传统的“神性”存在有着天壤之别。如果硬要说意志就是存在(Sein),就是本体,那也是个离经叛道的本体。但是,意志同时也具有神圣性,拥有一切道德的最终解释权。假如我们把康德的物自体也看成本体的话,由于意志本身(Wille an sich)也是物自体,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了。
多数情况下,Sein在叔本华那里表示本质性的存在:Dasein则多指实际的存在,而且指人的实际存在,《老之境》第5、77、89,93、105、108段与之有关。存在着/存在者(Seiendes)这个词有时候也会出现,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我们必须从西方哲学的流变中,从哲学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否则,我们看到叔本华所讲所写的,貌似都是些很稀松平常的事。另外,提醒读者注意的是, 虽然本体论在这里基本被否定了,但是叔本华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这是他还没有完全脱古的地方,他的许多核心概念,比如理解为什么道德的根基是同情(Mitleid),就必须放在意志的形而上学中,用意志在自然界中的同一性(Identität)来解释,否则难免流于庸俗。
为悲观主义辩护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从认识世 界的角度出发,世界就是苦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而乐观主义无论怎样都是一种人为的添加。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全部哲学都是“消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他那里一切都是无关痛痒的颓废败落,“消极”,只是说他的理论更多的是描述性(deskriptiv)的(参见《叔本华手册》,2014年版,第40一41页),如实而客观地描述了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非积极地为世界寻找意义,从而构筑起这样或者那样的理论大厦来。另一层次是从形而上学与宗教出发,尽管叔本华公开宣称基督教非犹太有神论部分已经与自己的哲学和解,但《老之境》里所透露出来的他依旧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与犹太有神论针锋相对,基督教与他和解的部分不包括犹太神话学。而犹太教中的神选,在叔本华看来也是乐观主义的根基之一,所以,在《老之境》中受到了无情的嘲讽。
《老之境》第35段既从宗教也从美的角度挞伐了泛滥成灾的乐观主义,尤其是理性主义也与这种乐观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技术文明的昌盛极大地助长了人类的乐观。在他看来,路德改教以后的新教教义到处充斥着这种调调,与基督教的精神一一悲观主义根本上背道而驰。或许在他眼里,启蒙、理性、人本主义就像是一种新的迷信运动,假如“中世纪是人格化的迷信”(《老之境》第91段),那么工业文明以来的时代就是“迷信化的人格”了。
无论我们怎样为悲观主义辩护,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虽然悲观主义确实对人类有消极的影响,导致了颓败的情绪。可是请好好擦拭一下我们的双眼,究竟谁在过去的200年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与灾难,乐观主义与理性主义合谋杀戮了亿万生灵,再给悲观主义一万年也难以望其项背。
怪力乱神
《老之境》第27,32、68段似乎都讲了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如敲桌子占卜,美洲唤塊术,通灵神谕等。根据沃 尔皮整理的《老之境》(慕尼黑,2011年版,第27页)中还有下面这样一段文字:
也许有人愤恨不满,当他得知那常萦绕耳畔的悠扬音乐,无非是讨了我们臆想(Wahn)的欢心,这臆想便是生命意志,而我们曾臆想着(wähnen)音乐为我们诉说另一个世界,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世界。
另外,《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论天才”中天才
好似两个主人的奴仆……为了追逐自己的目标,他常把意志不合时宜地弃之不理,然后这天才横溢的个体,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变得没什么用处。他的行为举止时常让人忆起癫狂(Wahnsinn)。
一一“杜尔森全集版”,第2卷,第443页
第2卷“论癫狂”中更言明“精神的真正健康有赖于完整的记忆”(同上书,第454页),而癫狂就是线索破碎的记忆,丰满度和清晰度不断下降的记忆。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阅读《老之境》第27、32,68段,一方面,意志显现自身的现象界并不是一条天衣无缝的彩裙,倒像是处处打着补丁、线扣错置的破衣烂衫,从那些缝隙和漏洞里常常流露出一些神秘而诡谲的东西,事实上,这是意志自己在“泄露天机”:另一方面, 天才,尤其是天才艺术家,就是抡起剪子撕烂现象裙底的人,但是在正常人的眼中,对于完整的记忆来说,天才也就跟神经病没有区别了,所以天才常常狂狷放浪,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老者的固执
年龄的增长并没有抹去叔本华的固执与愤懑.他口中所谓的“教授哲学家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污蔑,即使在1848年革命失败,他逐惭地收获社会的认可与名声之后,但该骂他的还是在继续骂。《老之境》乍听上去像是一本老来充满智慧箴言的大作,事实上相反,他与世界的对峙并没有在这部书里终结,直到他把一切都带进了坟墓才算停歇。今天,被教授们实际统治的“德意志教授共和国”仍在继续回报着他们的轻蔑,从柏林到海德堡,没有一间大学为叔本华哲学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但是在山的那一边,到了阳光灼人的意大利,情形就完全不同,就连意大利文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封面都那么光彩照人,以至于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本严肃探讨宇 宙与生命的书籍,倒颇像某位伟大画家的传记小说。
人不如狗
喜欢动物的哲学家不少,但是以此为题大胆写成严肃文章的恐怕到今天亦不是很多,当然了,《老之境》毕竟也不是在叔本华生前发表的。他在《老之境》第25段赤裸裸地表露了自己对人类及其面目的憎恶之情,不过我们还是先把他的感情摆在一边,弄明白为什么“人类的面庞只会引起我无以复加的反感”。
人类骄傲地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我们拥有理性这种认识能力,叔本华或许承认在知识的获取上理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践的领域,在道德的领域,他早在20岁出头就和康德分道扬镳了。1813年叔本华写道:
实践理性是德行的条件,但不是根源。实践理性 也是持续恶贯满盈的条件。
一一胡氏手稿,第1卷,第53页
理性并不是我们一切德行的源泉,相反理性还是一切为人类独有的恶行的条件。要知道,那些可怖的行为永远不会发生在动物身上。人的自私自利动物也有有了工具理性的加持,无往而不利,于是,人的形象在叔本华眼中也就是最狰狞与最可怖的面庞了。于是乎,看人不如看狗。
意志不是意欲
我坚持使用“意志’’这个词来翻译WiⅡe,在我的第一本译著《叔本华论生存与痛苦》中我所阐述的理由,可以说仍然是站在消极避免错误的立场上。随着这些年的持续研究以及与日本学者的交流,我觉得现在可以把这个问题 解释清楚了,这一次是站在积极辩护与消除误读的立场上。
“意志”之所以比“意欲”更能贴切地说明WⅢe,我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是从学理,一是从汉字本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前提是,无论哪种译法都必须优先满足正确理解叔本华哲学这一要求,否则如果纯粹作为一种审美的演绎和诠释,则没有在这里讨论的必要。我们既要面向大众读者,同时也要经受专业人士的挑剔,那 么就必须首先明确,到底哪个词更适合表达叔本华赋予这个概念的全部内涵。其次,“意志”这个译法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意欲”的译法是最近才出现的,我们只要针对其理由逐一加以甄别,这样的做法才是更有效率的。完美 的译名是不存在的,而习惯又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条件,“意志”这个词已经与其他作品中的理解形成了一个丰满的网络,毕竟我们因此知道到底在谈论什么,而不会陷人“白马非马”的困境中去。
我们先看译为“意欲”的理由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意志”这个词,与人的认知、具体目的、决定和计划有关;第二,“意欲”这个词,与认知无直接关系,是无目的的欲望、意愿、恐惧等。
仅凭这两点,我们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第一,“意志”用于翻译普遍意义上的Wille是不存在问题的,也就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中的WⅢe可以用 “意志”来翻译,但叔本华的Wille有特殊含义;第二,对叔本华的Wille的理解不存在巨大的差异:第三,“认知” 在这里仅仅指抽象的认识,抽象的知识,也就是认识理由律(Grund vom Erkennen)支配的知识,否则,叔本华的认识/认知(Erkennen)也可以是直观的,直观的知识(intuitive Erkenntnis)就不需要理性,而是被我们直接意识到,直接地存在于我们的自我意识中,比如我们对意志的认识。
现在我从学理上提出反驳:第一,叔本华也在普遍的意义上使用过Wille这个词,最直接的证据可以参考《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叔本华的博士论文的前后两个版本,1813年版与1847年版,胡氏手稿全集本(1972)收录了两个版本,分别在第7卷和第1卷中。1818年之前,叔本华的思想并没有彻底定型,在1847年版的博士论文的前言里,他已经清楚地说过,修改了1813年版中的某些错误,反过来也就是说,他间接承认了Wille这个概念,曾有一段时间就是普遍意义上Wille,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1813年版《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47,其标题就是kausalität des wliiens auf das erkennen,Wille之于认识/认知的因果性,而1847年版的标题却换成了§44 Einfluss des willens auf das Erkennen ,即Wille之于认识的影响。关于这个区别的细节,我已经写成了一篇专业的哲学论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可以统筹全部概念含义的译名,很显然“意欲”是不适合的,它反倒只能反映一段时期的特殊内涵。
第二,如果说叔本华最终也放弃了Wille的普遍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用特殊的译名来对应特殊的概念内涵,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即意志自由。叔本华的自由是Wille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只有作为世界本 源的wille才有真正的自由。同时,叔本华的Wille具有一个二重性,即Wille可以自由地显现为现象,也可以自由地不显现为现象,前者就是Wille的肯定(肯定生命),后者便是Wille的否定(否定生命)。那么问题来了,在Wille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谁才是行为的主体呢?当然不能是个体的人,不然人可以否定Wille,也就是拥有比Wille还要大的自由,而后者不是已经拥有绝对的自由了吗?既然wille与身体是同一的,认识的主体(Subjekt)也在身体之中,那么认识者的主体也具有了一个二重性,亦即欲望主体(subjekt des wollens)与认识主体(subjekt des Erkennens)。简化来说,前者是肯定生命时的主体,后者是否定生命时的主体,但是后者已经不是只认识个体的主体,而是认识到世界与自己是同一主体,Wille便以这种方式否定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马尔特(Malter)在《叔本华:先验哲学与意志的形而上学》中已经提了出来,其实叔本华自己也曾经发出过同样的疑问,
WⅢe到底可不可以认识(erkennen)?Wille除了欲望(Wollen)以外,还可以是别的什么吗?另一方面,知识(Erkenntnis)可以引导Willen,但是这个Willen同时也是引导者,世界的创造者?
一一胡氏手稿,1814年版,第1卷,第169页
Wille这个绝对的自由者,宇宙中没有什么别的自由可与之相提并论,成为盲目的冲动与欲望只是Wille的一个方向,否则,请问“欲望,意愿、恐惧”如何否定了“欲望,意愿、恐惧”呢?欲望可以否定别的欲望,但是欲望不会反对欲望本身,欲望不反对成为欲望,要不然,因我们的世界由欲望构成,是不是哪一天欲望自己不想欲望了,世界因此就不存在了呢?显然,翻译成“意志,’极大地削弱了误读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会预设,“意志”中似乎包含了一些不完全是生命欲望的东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叔本华不直接写成欲望(Wollen),也没有重新生造一个词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再者,从汉字释义的角度看,我也认为“意志”译很非常好,许慎的《说文解字》说:
意者,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志者,意也。从心,之声。
既然我们的分歧集中在后半部‘‘志”上,那么请看,金文(甲骨文暂缺)里的“志”是(见下图),上面是(见下图),表示“之”,去到的意思,下半部则是(见下图),为“心”,隶书把‘‘之”错写成 “士”,才演变成今天的“志”字,意思可以理解为带着心去到某处。至于心者,既可以是欲望之心,也可以是成圣之心,所以一心可以上天堂,一心可以下地狱。意志既可以欲望不止,又可以彼岸解脱,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心,善化为万物的心。
为什么不结婚
《自我拷问一沉思录》给出了叔本华自己的人生秘密的另一个线索,比如,他无法与任何人相处,无论是在集体中还是与人独处,平等的人际关系着实令他难受,婚姻即意味着要把自己与另一半分享,是人格与自由精神的割裂,比起忍受女人,他更无法忍受失去了的自我。在现实中,他也感到自己丧失了待人接物的本领,或许他压根就没有过这一能力,思考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对本质的把握带来的悲观情绪填补了一切空隙。结婚便是不幸,直到去世,他都没有改变过这个想法,或者说生存本就是不幸,何必再添烦恼呢。
永远孤独
白发蓬乱的叔本华,身旁聚集着仰慕与崇拜他的年轻人。一个围绕着他的知识青年群体不断壮大,然而这并没有驱散他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相反,他对人类的厌恶日甚一日,对自己恪尽职守即将完成自然所赋予的使命教导人类何谓幸福,感到了欢欣鼓舞,
我终将在欢乐的意识里圆满。尔后,魂归我以纯洁无瑕之姿降临于世的地方,并终将善尽我的使命。
一一《自我拷问一沉思录》第38段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未曾停止履行自己的使命,期待与遐想着身后声名必将远播。可惜时至今日,他的“敌人”黑格尔依旧没有被人从宝座上赶下去,而且无论是他耳提面命的青年追随者还是他精神的仰慕者,如尼采、迈兰德、瓦格纳,都没有锻造起一座在现实世界中属于叔本华的英灵神殿。他的英勇的战士迈兰德与尼采,反都遭受了莫名的身体与精神侵害,陷入恍惚与迷离的癫狂之中。 34岁的迈兰德无征兆地精神虚弱,却宣称自己就是“弥赛亚”降世。一年后,他被人发现自缢于寓所中。尽管尼采曾奋力跳出他的悲观主义,呼唤生命,强力与重塑价值,可依 然没有逃离与迈兰德一样的命运。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长眠于法兰克福,他孤寂与颤动的血液渗入湿黑的泥土, 淌入滚滚的美因河,裹挟着流入了莱茵河,穿过成片成片 的葡萄园,经过成堆成堆的城邑,注入大海中去了。
这译本里的每个字,都是猛敲键盘兑来的。
齐格飞
2018年5月于莱茵河畔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中评(513+)
- 内容齐全(179+)
- 体验还行(337+)
- 体验差(100+)
- 排版满分(147+)
- 无盗版(401+)
- 书籍完整(571+)
- 一星好评(324+)
- 少量广告(61+)
- 无广告(480+)
- pdf(660+)
- 下载速度快(100+)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5-01-05 09:28:0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31 05:47:4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23 23:26:21 )
还行吧。
- 网友 晏***媛: ( 2025-01-04 17:44:40 )
够人性化!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12:50:0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苍***如: ( 2025-01-07 08:14:1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隗***杉: ( 2025-01-05 09:28: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菱***兰: ( 2025-01-07 15:40:3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冯***卉: ( 2024-12-28 12:17:5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5 08:18:4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00:27:0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2-24 16:04:52 )
品相完美
- 网友 融***华: ( 2024-12-15 18:09:4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宫***凡: ( 2024-12-15 09:03:3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国***舒: ( 2024-12-17 15:15:5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敖***菡: ( 2024-12-12 17:02:1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我优秀我烦恼-优等生的心理困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人类的涉他偏好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0226237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历年真题与过关必做300题详解(赠20元圣才学习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马林巴检定考试曲集 上中下共3册 上海音乐家协会打击乐检定考试教材 2021版 注意区分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三个火枪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看再看系列(全6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谁动了我的奶酪?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赢在开门红:银行行动学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5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轻松过关1 机考题库及高频考点精练?会计基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