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彗星划过夜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如彗星划过夜空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如彗星划过夜空(三版)/近距离看美国之四》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做了分析。其次,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显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书籍目录:
保守的革命
艰难的尝试行不通
到费城去开会
弗吉尼亚方案
民主的困惑
罗德岛的故事
难以调解的矛盾
的妥协
半神半人的会议
届
汉密尔顿的功绩
1804年的信号
告别古典政治
民主先知杰弗逊
林肯和内战
报纸的使命
麦克纳马拉和艾尔斯伯格
柳暗花明找报纸
《华盛顿邮报》
终于到达高法院
报纸为什么赢了
今夜没有星辰
资料来源
作者介绍: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在权力问题上,不要再信赖人,而是要用宪法的锁链制约他不做坏事。
如果信赖我们自己选择的人,认为他会保障我们的权力,这将是一种危险的幻想;那个信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专制之母—自由政府是建立在警惕而不是建立在信赖上面;是警惕而不是信赖,规定了限制权力的宪法,以制约那些我们不得不托付以权力的人。
——《肯塔基决议草案》
和许多18世纪思想家一样,麦迪逊的思考建立在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上。他接受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国家及政府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这个理论认为,权利起源于人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权利。人有权自由地处置它们的权利,他们相约联盟,这就是国家。然后,他们在自己内部达成契约,把一部分权利保留给自己,这就是政府不能侵犯的个人权利。
今天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的批判已经非常彻底,而对民众的弱点可能导致的暴力和非理性,却常常还是闭着眼睛绕开,或是为其寻找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越来越艰难。因为民主大潮的副产品,就是知识界日益把批判专制、强权,看做是为众人称道的独立精神,而没有勇气悖"民众大潮"而行,持独立思想言论与民众和知识界同行。
今天人们在讨论的民主,往往都是指政治制度。为什么要去牵扯出“民主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非政治领域的“生活方式”呢?我想,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在民主制度自然生成的国家,是文明的土壤长出了这棵制度之树,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没有这样的土壤,压根儿长不出这棵树来。
也许你会问,那么,对那些移植他人文明制度的地方呢?我想,制度是容易的,因为已经是现成的了,例如可以去抄一部宪法,可是制度之树生长的土壤,仍然是需要改良的。
没有一个自由的、获得了充分信息的新闻界,就不可能有脱离矇昧的人民。
所以,华盛顿总统在他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欧洲的利益冲突和美国没有关系,欧洲频繁的争议和冲突的原因与我们关心的理念很不同。所以,美国应该保持对所有国家的善意和正义,和所有国家和睦相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如彗星划过夜空(三版)/近距离看美国之四》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及付诸实现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了美国早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局限等做了分析。其次,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显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精彩短评:
作者:盐城呆子 发布时间:2020-05-28 13:06:34
如果哪天中国报业市场上能出现像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之“流”,中国梦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长门有希的消逝 发布时间:2020-08-15 16:26:35
没有前三本好,主要是对宪政的历史叙述..
作者:轩辕十四 发布时间:2021-03-21 16:32:41
该系列最后一本书,追根溯源,探究美国宪政之源,发展之路,并浓缩在两个故事之中:一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伟大妥协),展现了包括思想准备,历史机遇,政治家不同政治观点和智慧等美国宪政民主的理论基础;二是上世纪60年代“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事件,通过新闻界和政府围绕宪法中的“新闻自由”展开的角力,着眼于美式民主的实践操作和与时俱进。读完该系列,美国的轮廓更加清晰,形象更加立体,美国作为现代民主共和的先行者,是有些借鉴意义的:1.制度需要随着思想、社会、民意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2.不论制度怎样演进,全社会特别是执政者的规则意识是前提和关键;3.教育和政治训练对于夯实民主制度的群众基础至关重要;4.稳定的制度要能给不同利益集团以生存空间和斗争平台;5.人是不可靠的,制度可弥补这一点。
作者:螃蟹君君君 发布时间:2021-01-15 09:35:26
林达老师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四本书的最后一本书,如果说一讲自由的代价,二讲制度的平衡与制约,三讲种族主义,那么四讲的就是制度的起源与民主的发展。继续延续之前自然细腻的行文风格,告诉我们,美国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其他国家。
作者:钟楼不怪我 发布时间:2023-04-12 16:52:26
贵州风光拍得较少。
作者:大月巴 发布时间:2020-08-25 22:51:39
真渊博啊!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以及司法部对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那场官司,真的令人印象深刻!最后新闻自由胜利的时候简直热泪盈眶
深度书评:
心在路上——小记丁林(林达)
作者:古尔浪洼 发布时间:2007-02-08 12:22:20
丁林和林达的文章都爱读,前者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后者的书在读者中颇富盛名。但近日我却突然读出一团迷雾来。这迷雾不是因为两人的文章,而是这两人的关系。当初以为丁林和林达没有关系,后来发现不是,好像丁林就是林达,再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丁林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是林达夫妻两位一体的笔名。这真是一种奇怪的阅读感受。
林达出版过的书,我见过三本:《历史深处的忧虑》《 我也有一个梦想 》《总统是靠不住的》。前三部书被称为“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在读者群中影响巨大,其对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描写和阐述,深入浅出,耐人咀嚼。后来据说还出过一本叫《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文集,这本书出版较晚,较前三本书影响力要小的多。
作者很低调,书没有前言,没有序,没有跋,突然就开始了,而后突然就结束了。这种出书的方法,要读者选中和喜欢,就只能完全靠文字的功力了。但也正是作者的这种过分低调,引发了我的好奇,所以吃过了鸡蛋想看鸡的我,便到处找起作者的介绍来。结果找来找去,一无所获。后来,还是在朱学勤先生的文章中找到蛛丝马迹。在《从“五月花“到“哈佛”》中,朱先生有这么一段文字:
圣诞节到了,我的南方朋友从佐治亚 —— 即中国人很熟悉的小说《飘》的家乡,长驱三千英里,开车两天来看我。而他们夫妇写的两本介绍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书,那一年在中国也上了热点图书排行榜,《历史深处的忧患 —— 近距离看美国》和《总统是靠不住的》,已经为中国读书界熟悉。那两本书写得好,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抵美多年,他们以小贩为生,在草根层摸爬滚打,一点没有在美留学生阶层的那些坏毛病。夫妻俩遥闻哈佛大名,却总是自认为是南方的乡巴佬,轻易不敢来,这次乘着我在那里,就到哈佛来探头探脑了。因此,我戏称这一年的圣诞是“两个小贩到哈佛”,而他们对我的报复,则是带给我一本《总统是靠不住的》,扉页赠言居然如此回敬:“ 1997 年圣诞:哈佛不读书纪念 ! ”他们开车载着我东跑西颠,走了很多我平时因没车而到不了的地方。那一个礼拜,我果然读不成书了,这一对小贩夫妇开心得哈哈大笑。
这一对夫妇,就是林达夫妇。不过,从朱先生的文章中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林达夫妇竟然是一对小贩,这与我当初的想像大相径庭。我认为,这两位至少也是个学者,在某个著名的大学里当教授,或者做访问学者。但结果竟这样出乎我的意料。这多多少少在我的心理上形成了一个落差。不过我同时也对这对“小贩”夫妇存疑。若真是小贩,他们怎么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和闲情来写东西呢?可能是朱先生对林达夫妇太熟悉了,所以才有此戏称吧?!
后来继续寻找,在朱学勤先生的的著作《书斋里的革命》里一篇叫《小概率事件》文章中,再次看到了他对林达夫妇的描写,这次写的稍微清晰明白些:
我到了美国,去了南方,在佐治亚州一个偏僻农舍里,与写作《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个梦想》的林达夫妇畅谈了三天。
看起来这回没错了,竟而是在“偏僻农舍”里见到林达夫妇。看来不是小贩,也是农民了。
再找。我终于又在朱先生的《带一本书——从美国到巴黎》中,读到了关于林达的比较完整一点的叙述,其中肯定性地说明了,林达夫妇确实是一对小贩,他们就住在美国的乡下比较偏僻的地方,挣扎在美国生活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半年劳作,半年写作”。其中,朱先生对林达夫妇贩卖生活还有一段比较细致的描写:
车停稳,先搬出众多木板搭制简易货架,将待售的艺术品一一摆上;天一黑则把这些货架还原为长短不一的木板,收回车内。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他们笑话我是“中国干部参加美国劳动”。赶集的日子从五月到十一月,天冷叶子一落,数一数半年挣的辛苦钱够一年食用,他们也就安心收工不干。从秋天到冬天,他们是回到老屋,砍一点自家林子里的劈柴,点炉子生火,在火炉边阅读、画画,写作“我有一个梦想”或者“带一本书去巴黎”。
待确认清楚丁林夫妇确实是一对小贩之后,相反,我却没有失望,反而有一种羡慕和欣慰。“半年劳作,半年写作”,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心态,也是令我对当初产生那样的想法感觉到惭愧。这种“只是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劳动,自由地写作”的简单生活方式,其实比那些追逐名利的学者们的生活方式更令人崇敬。“见所见而写,闻所闻而写,随兴而起,随兴而止。”这种低调、平民的写作方式,也许更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追求,他们那种“清贫而丰富”的生活,其实更加令人相往。
2
我认为我的追寻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不料不独我吃过鸡蛋之后对下蛋的鸡感兴趣,其他的读者们也有类似的爱好。
今年年初,在关天,有位网友写了篇帖子,进行林达探秘。这位网友这么一招呼呼,一下子点燃了藏在大家心中的激情,呼啦啦,上来一大帮,各抒己见,各供材料。但可惜,各位读者对于林达夫妇的了解,也就仅止于我所了解的水平,再多,似乎也没有了。
不料,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却突然柳暗花明起来了。这所谓的“柳暗花明”就是:竟然因为这帖,引出了在关天潜水的林达夫妇。更让人们惊喜的是,他们非常难得的,在这里做了一翻“自我交待”,约略追述了自己的过去,还谈到了他们的现状。我读到之后,倍感欣喜。却不料,喜之过早,后来林达夫妇却要求版主删去了他们的那段“自我交待”。后经过百般努力,我终于获得了他们当初贴的那段文字,录在下面,供当初未能得见的网友一饱眼福:
诸位,别猜了,我坦白交代了吧。
我们夫妇俩,叫丁林也罢,叫林达也罢,都不过是为了发表一些话非要一个名字不可时,起的一个名字。男的原来姓丁,女的名字里有一个林。通常都是女的写头一稿,所以仔细的人看得出有女性的痕迹。之所以不怎么“秀”,实在是没什么可“秀”的。读者诸君读了,觉得有道理,对那些故事留一个印象,我们就满足了;觉得没道理,骂一声,也没什么不可。
我们俩是中学同学,朱学勤先生文中提到的刘海生老师就是我们上海复兴中学的老师。
我们俩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插过队,干农活,还放过马。后来回上海,男的是街道工人,女的干过几年建筑队木匠。文革结束进大学,学的都是“工科”。女的毕业后又考了研究生,师从陈从周先生。后来我们两人都在大学里工作,但不久就都辞职了。那是大概1987,88年的事情。此后就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当然,有点书本和技术底子,活儿比一般小工要轻得多,但是和工人们一起住工棚,却是当然的事。这样直到91年偶然的机会出国,机缘还是打工。
出国后,干的活在农业、仓库、建筑、运输等等的边缘,就是说,在老板手下你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也上过一点课,很杂。读书,也很杂。“小贩”一说,还真是准确的说法。在各地小镇的地方节庆上,摆一个“摊”,卖小玩意儿,比如自己做的小东西,工艺品之类。相当于赶庙会。如此谋生不易,所以我们俩还得有一人维持一份固定的job,每天上班。如此谋生的好处是,走遍了南方的小镇,习惯了黑白红黄乡下人。
最怕的是,编辑在我们的“名字”旁注:学者。非得是学者才有credit吗?不是学者能不能有常识?我们早不是什么学者。我们俩手上都是有茧子的。
最近我们俩在忙于自己动手盖房子,改善居住条件。DIY在这儿非常普遍。杰米·卡特总统是我们州的人,他老先生就喜欢空下来做做木工活的。我们觉得这挺好,你说呢?
记得曾经读到过何清涟一篇文章,说人生宛如在路上行走,但各自在路上的境界却不一样。大多数人是“身在路上”,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所累,最后都难逃恺撒之悲;少部分人是“心在路上”,他们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为人们留下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丁林,就是那类为人们留下精神财富的人。
祝福丁林,希望他们在DIY的日子里,过的富足快乐!也许希望他们能够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想起几年前写林达的旧文,搬过来,充数。)
读林达《近距离看美国》
作者:路遇 发布时间:2006-07-10 21:03:01
在看到《近距离看美国》之前,我以为我理解美国;在那之后,我发现我其实是误解了美国。
林达这套书,是了解美国的敲门砖,也是关于现代民主和公民权利的通俗入门教材。
林达以一个旁观的平民知识分子的视角,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国家的权力制衡、成熟的民众权利与自由等等。从《历史深处的忧虑》一直到《如彗星划过夜空》,事实上林达致力于阐述美国这个国家对内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运转的,这个国家建立于一种怎样的根基之上,这个移民大熔炉能够正常稳定是靠什么来包容或维系的。
今天,“民主”、“自由”、“公民权利”已经是很多人都可以随口说出的词,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地理会了“民主”、“自由”、“权利”背后的含义呢?民主的误区在哪里,存在着什么样的危险?个人自由包含了哪些方面?自由的代价又是什么?公民权利如何得到有效保证?
如果作个简要的总结,美国的根基就是它的立国精神、基本信仰,即“人人生而平等,并拥有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几句话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被美国人贯彻在了生活和行为中;为了每个个体的这些基本权利,才有了那部200年不变的美国宪法,而法律就是美国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这个国家的运转机器和纽带,这一游戏规则触及社会每一角落,不仅个体之间如此,个体与政府之间也如此,美国人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保证。
就这点来说,中国也有法律,但法律不是中国的游戏规则。难以言说的“潜规则”才是中国的游戏规则。
从潜规则到一个良性的规则,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水印(280+)
- 经典(654+)
- 愉快的找书体验(482+)
- mobi(607+)
- 还行吧(396+)
- 种类多(332+)
- 中评多(399+)
- pdf(675+)
- 盗版少(400+)
- 格式多(154+)
- 中评(448+)
- 少量广告(211+)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美: ( 2024-12-15 07:34:5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堵***格: ( 2025-01-08 17:39:53 )
OK,还可以
- 网友 方***旋: ( 2025-01-02 05:12:3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汪***豪: ( 2025-01-02 17:43:0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蓬***之: ( 2024-12-15 07:50:08 )
好棒good
- 网友 田***珊: ( 2024-12-31 19:42:0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国***舒: ( 2024-12-14 16:46:5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00:44:1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1 14:58:1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冷***洁: ( 2025-01-06 22:52:2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15:20:0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高校网球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雷锋的故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申论(2021版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海外直订Brussels Griffon Stickers: Do It Yourself 布鲁塞尔狮鹫贴纸:自己做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养车“防坑”秘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银行业改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Blackwell管理百科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遍过八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人教版 2024版全3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A Wish in the Dark 黑暗中的愿望 2021纽伯瑞银奖小说 英语章节书 儿童文学 悬疑探险 青少年课外读物 英文原版进口儿童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