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讲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府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权之分割
丙、君权之侵揽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内阁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监司官与督抚
己、明清两代之胥史
二、明代考试制度
甲、进士与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军机处
丑、清代的六部尚书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区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1]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总论
上面讲了五次,我想再对中国历代政治,说一点简单的看法: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再一陈述。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正取得。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著。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因此封建社会很早就推翻了。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这种平...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革命前后,人人言变法,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转变。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枯燥乏味,无可讲。而且已经明日黄花,也不必讲。
但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当时做奴隶,并不是出卖自由,只是出卖他对国家法规上一份应尽的职责(本人按:服兵役、服力役、交人口税)…...汉代的奴隶制度…...和西方罗马帝国的农奴完全不同,罗马的农奴多半是战争得来的俘虏,汉代的奴隶是农民自己游离耕土,来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集合。
否则一项好制度,若能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再不需要后代人来努力政治了。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要继续努力,永久改变。
中国政治上的传统观念,对一意见之从违抉择,往往并不取决于多数,如西方所谓之民主精神。而中国人之传统,则常求取决于闲人。春秋时即有‘闲均从众’之说。(见《左传》。)那一人贤,就采纳那一人的意见,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贤’属质,’众’属量,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精彩短评:
作者:银弩 发布时间:2020-11-14 21:25:21
如果大师的口语也能像文字这样高清就好了,也只有大师这样的积累,才能把主要朝代的各个制度浓缩成薄薄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觉得看过的几乎所有电视剧都不那么严谨了。今制应说几无创新,皆为古制的微调(否则六亲关系也不能准验)。装帧好,只是有点不耐磨。
作者:麦苗 发布时间:2021-01-24 23:51:33
政治制度就是需要根据时代不同辩证地看待,没有哪一种政治制度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改变的。钱老的这个思想,对标福山对民主制度的看法有点意思。
作者:念无音 发布时间:2019-12-04 09:33:39
1.政治是文化体系一目,应分为两方面:一是人事,一是制度。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2.中国少专讲政治理论的著作并非由于中国人对政治无思想无理论,而是中国读书人多做了官可以实践
3.日子久了好制度会变坏 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要继续努力,永久改进
4.汉和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 中国政治传统观念重质不重量,认为贤者的意见能代表多数,代表舆论和公共意见
5.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每一制度都留有活动变通之余地,不肯死杀规定斩绝断制
6.制度的背后都应有理论和思想 制度有其适用的条件,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必须针对现实时刻求变适应
7.不能把历史切断一味模仿外国制度、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名之曰革命 革命本质是推翻制度迁就现实
作者:唐小琬 发布时间:2019-03-04 11:51:40
这一版的装帧很棒
作者:高乔人的驴 发布时间:2019-02-04 00:13:16
只有钱穆这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才能把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制度变迁信手拈来地浓缩在这薄薄一百来页的小册子里。虽然这只是个演讲稿,但其信息量绝不亚于一部巨著。恨没有早点拜读,日后也必将再读。不过,就钱穆先生对清朝的评论而言,又觉得稍有偏见,试想几十万人的东北部落何以问鼎中原,延续国祚二百多年并奠定今日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局面,仅仅靠法术或伎俩恐怕难以解释。即便满洲统治者是出于维护自身部族利益羁縻压迫汉族知识分子,其制度安排不可谓不精妙不有效,而这如今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研究、扬弃。
作者:朝凪 发布时间:2018-12-17 13:21:28
聚焦了抗战时期的上海戏剧排演史,资料较多可惜线索并不明晰,尚停留在资料初步梳理上。可作为进一步挖掘的资料书。
深度书评:
简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idushu 发布时间:2013-08-11 18:42:06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其重要参考书目之一就是钱穆的这本。于是找来看,果然是两个层级的东西。撇开没看完的《中国近代史》,钱穆的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书中最为严谨的书籍了。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两百页不到,但却可以把中国五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得失讲析清楚,脉络明晰,可见其治学研究的功力。
这书是根据钱穆根据五二年时所做讲演资料整理而成,着重选择了汉、唐、宋、明、清这五个朝代,分别从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这四个方面对各朝的政治制度得失进行评析。虽然由于钱穆本人文风仍保留了一些国学古文风格,但全书脉络框架非常清晰,所以读起来并不费劲。
受到小时候的历史教育影响,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印象最深的便是专制统治。但是读钱穆的书发现,其实明清以前,特别是汉唐时期,中国政治其实是相对开明的,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的。整个中国历代政治其实是一个逐渐衰败的过程,犹如一个人的成长,从气血旺盛的壮年慢慢进入年老力衰的暮年。不能因为明清的专制,而否定前朝历代的政治功德。
尤其是汉唐时期,皇权和相权职责界定非常清楚,皇帝仅是国家元首,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而实际政权是掌握在以宰相为核心的政府手中。不论是汉朝的三公九卿,还是唐朝的三省六部,都是政府治理国事的相对完备组织体系。而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钱穆认为,汉的郡县制也是所有历朝中最优秀的。地方拥有相当的自主发展的权力,地方官职升转中央官员也较为灵活,可见地方和中央之间的政治层级相对较为精简。
而越往后,中央集权愈加严重,地方的发展逐渐被束缚,中央一旦被击垮,地方再无可反抗之力。
从政治主权转换的角度,也再次印证了历朝逐渐衰败的过程。在汉代、唐代,极少有特权。由于有完善的中央政府组织,皇室的权利被合理约束,政权没有掌握在刘家或是李家,而是由一帮知识分子在代表人民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但元朝、清朝就截然相反,政权落入了某个特殊集团手里,钱穆称之为“部族政权”。从那时开始,政府变成皇帝的私人专制统治。
结尾处,钱穆引用了罗素的话点出写作的目的,罗素说“讲哲学,至少有一个功用,即在减轻人一点武断”,而本书也是希望通过梳理历代历史制度得失,减轻人们对于政治认知的武断。所谓以史为镜,起码得用面客观完整的镜子吧。
汉唐宋明清之政府组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笔记
作者:吴寄北 发布时间:2016-01-06 13:33:47
原书讲述了政治制度的四个范围,即政府组织、考试和选举、经济制度(田赋)、国防和兵役制度,此处只整理出政府组织之要点。
一 汉代
(一)皇室与政府
两大主题:1、皇室和政府的职权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这两大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贯主题
皇权和相权
皇帝: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之统一
宰相: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秦始皇统一天下,封建制→郡县制
化家为国,家务→政务
宰相:家的管家→政府的领袖
(二)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文官首长,管行政(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武官首长,管军事(除军事外,不闻其他政事)
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包括政府和皇室的),是副丞相,隶属于丞相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官,管皇室的一切事,隶属于御史大夫
(凡具“中”字的官,都指驻在皇宫的)
九卿——隶属于丞相
(官位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示别于郡太守地方行政首长之二千石而名)
1.太常:管祭祀祖先鬼神,监管教育(因为古代学术都是在太庙的)
2.光禄勋:阍,门房
3.卫尉:掌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即皇室的卫兵司令(当时凡属军事方面的官都称“尉”)
4.太仆:皇帝的车夫
5.廷尉:掌法
6.大鸿胪:管交际,相当于外交部
7.宗正: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
8.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管田赋收入(为大宗收入),其收入支销国家公费
9.少府:管皇室经济,管工商税收,为皇室私用
(三)地方政府
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郡,县
全国100+个郡,1100-1400个县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至今未变
汉代郡的长官叫“太守”,地位与九卿平等,也是二千石
郡太守调到中央可做九卿,再进一级可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
汉代官级分得少,升转极灵活
“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
(四)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上计——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是各项统计表册,即地方的行政成绩
刺史:中央特派到地方来调查的官员
全国分13个调查区,每区派一个刺史
刺史是小官,原始官俸只有六百石
侍御史:15个,专事弹劾中央及皇宫里的一切事情
刺史+侍御史,隶属于御史大夫
二 唐代
(一)唐汉相权之比较
相权的变动
汉之“领袖制”→唐之“委员制”
东汉之后,宰相职权被皇帝夺去,皇帝把他的私属像中书、门下、尚书之类来代行政府宰相的职权
唐代把以前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亦即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
(二)三省
中书省:主发令;中书省拟定,皇帝下勅→最高命令/诏书(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
门下省:对诏书加予覆核,即副署权(门下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
尚书省:执行(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及右仆射)
中国政治上的传统观念,对以一件事之从违抉择,往往不如西方所谓民主精神那样取决于多数
中国人的传统,常取决于贤人
春秋时即有“贤均从众”之说:那一人贤,就采纳那一人的意见;假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
“贤”属质,“众”属量,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
(三)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政事堂:中书省和门下省举行联席会议,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中书、门下始称真宰相
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政事”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
唐制除三省长官外,也有其他较低级官员而得附“参知机务”或“同三品平章事”等职衔的,如是亦得参与政事堂会议
政事堂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记录讨论结果;这是唐代的宰相一职,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
(四)尚书省与六部
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共分六部
此六部制度,自唐至清末,推行了一千多年
吏部:掌人事及任用之权(五品以上官,由宰相决定,吏部可以提名,五品以下官,宰相不过问,全由吏部依法任用)
户部:掌民政、户口等
礼部:掌宗教、教育等
兵部:掌军事
刑部:掌司法
工部:掌建设
六部比于九卿
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似皇帝的侍从
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是一大进步
尚书省的总办公厅名为“都堂”,两旁为左右两厢
左:吏部,户部,礼部——左仆射分领
右:兵部,刑部,工部——右仆射分领
每部分四司,六部共24司。每部之第一司为本司,如吏部之第一司为“吏部司”,其余各司各有名称
尚书省各部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遇事易于洽商;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
如有“参知政务”或“同平章事”衔者,可去政事堂出席最高政事会议
中国历史上关于政治制度有两大名著
一为《周礼》:先秦时代人之“乌托邦”,系一种理想政府组织之描写
一为《唐六典》:是唐代实际的行政法规,为唐代政府所真实遵循,虽富理想,已成事实
(五)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唐代 好于 汉代
地方政府:唐代 不如 汉代
唐代已渐渐中央集权,逐渐内重外轻
地方行政最低一级仍为“县”
县以上为“州”,与汉“郡”平等;州设刺史,在汉代本为监察官,唐代的刺史则为地方最高行政首长
唐县分上、中、下三等,州也分上、中、下三级;唐代地方长官的职权比重降低
地方长官之援属:
在汉代,由郡太守、县令长自行辟署任用;唐代则任用之权集中于中央之吏部
唐代的行政分级较多,升转不灵活,影响行政实际效力
(六)观察使与节度使
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不属于三省
监察权脱离于相权而独立,此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汉代相异之点
御史台分左右御史
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六部每两部各设“御史监察”一人,谓之“分察”
(中央方面最要者为监察尚书省之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不在监察之列)
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谓之“分巡”,分巡则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御史最后称为“观察使”
观察使常驻地方,渐渐成为地方更高一级的长官,把州、县长官压抑在下面,如是地方行政本来只有二级,后来变成三级;遂形成一种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极有流弊
中央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是一大缺点
节度使: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对,临时得以全权支配
节度使在其地域,指挥军事,管理财政,掌握用人大权,于是形成“藩镇”
节度使制度本意在中央集权,而最终演变所极,为军人割据,尾大不掉
东汉末年之州牧既已如此,而唐代又重蹈覆辙,安史之乱即由此产生
军队首领来充地方行政首长,更是大毛病
中国政治史内外政权分合一大条例:
唐——节度使
清——总督,巡抚
三 宋代
(一)中央政府
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如有变动,只是迫于形势,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不能说它有建立
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二)相权之分割
中书省:行政
枢密院:军事
三司使:财政
考课院:用人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中书省称“政事堂”
枢密院:管军事
枢密院本是唐五代传下的一个新机构,宋人不能纠正,把它沿袭下来,成为一重要官职
“两府”:中书省+枢密院;中书为丞相,枢密与中书对立
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
“司”本是尚书六部下的官名,安史之乱后由宰相自兼司职。宋代也因其弊不能革,却变成政府财权专落在司的手里,三个司的地位提高,独立起来掌握全国财政
用人之权,本该隶属于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另设“考课院”
如是则不仅宰相和唐制不同,就是尚书成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也破坏了
(三)君权之侵揽
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显是相权之低落,反面即是君权之提升
皇帝诏书
唐代,诏书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印画”
宋代,宰相写一“劄子”,即意见的节要,送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注:劄,音“闸”)
(四)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
谏官不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须由皇帝亲擢
谏垣:纠绳皇帝→纠绳政府
(五)地方政府
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是中央集权
中国的地方行政,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太差
宋代地方政府分三级
最高一级称“路”,相当于唐代之“道”
中一级是府、州、军、监,相当于唐代之州、府
最低一级仍是县
自五代以来,地方行政长官全属军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其兵权削了,地方上的政务另派文臣去,为“知某州事”、“知某府事”
其本职是一中央官,而暂去管某州某府的事
宋代无地方官,只暂时派中央官员来兼管地方事
宋代的地方检察官为“监司官”
每路共四个监司官
“帅”:安抚使,掌一路兵工民事
“漕”:转运使,掌财赋
“宪”:提刑按察使,掌司法
“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
宋代的地方财政全部解中央,地方无存储
中央军权集中、财权集中,地方日趋贫弱;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四 明代
(一)中央政府
明、清两代,皇帝专制独裁,此为实
汉、唐、宋诸代,皇权、相权划分,其间比重有不同
明太祖废除宰相;中国古代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变,是宰相之废止
中书、门下两省都废了,只剩尚书省,但尚书令和左右仆射都不设了
尚书省没有长官,改由六部分头负责,叫做“六部尚书”
秃头的尚书,多头的衙门;六部首长,各不相属
都察院:由御史台变来,专掌弹劾纠察,全国各事都在都察院监督之下
通政司:掌管奏章,公文出纳的总机关
大理院:主平反
(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三法司”,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六部+都察院=“七卿”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院=“九卿”
明制,“有卿而无公”,多头政府,皇帝总其成
武官则有大都督,全国有五个大都督府(唐朝有16个卫)
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
有许多事,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
廷推:小官归吏部尚书任用,大官由七卿、九卿再加上外面的巡抚、总督开会公开推举
廷议:倘有大事,各部不能单独决定,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
廷鞫:大的狱讼,三法司解决不了,也有七卿、九卿开会定夺
给事中:对命令进行审核,发表意见,或原旨退还;遇到廷推、廷议、廷鞫也可出席
(二)明代内阁制度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内阁”;秘书是“内阁大学士”
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
这些处所都在内廷,所以称“内阁学士”
太祖时,内阁学士不过像是皇帝的顾问,作皇帝之参考;奏章批答,从前是宰相的事,现在是皇帝的事,皇帝不能一一亲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所谓“传旨当笔”
政治大权本在皇帝,不在大学士;后来皇帝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重起来
明代大学士由六部尚书和曾经的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来兼任
大学士,就管制论,绝对不能和汉、唐、宋时的宰相地位相比
其官职虽低,权任却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过他们的手
(三)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历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门名,非地域名;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当时中央的宰相府,一般称为“都省”;“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二人去镇压
“行省”是一个行动中的中书省
这是元代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原因是异族征服了中国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要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制,便于军事控制
(省区的“省”字,根本是一个不详的名称;最好以后能在新的地方政治区域划分下把这字革除,不再沿用)
如是,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中央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明代废去中书省,无行省,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官),全国13个“承宣布政司”(衙门)
(四)地方政府及督抚
地方行政分级
最高一级为省(即承宣布政司)
其次为分司
再次为府,州
最低一级仍是县
承宣布政使:管行政
提刑按察使:管司法
都指挥使:管军事
合称“三司”
总督、巡抚,为中央派到地方的;在布政使、按察使之上
唐之节度使,意在对外开边
明清之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
五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制度:指政治而言;出之于公的
法术:只是事情或手段,不能说是政治;出之于私的
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
唐代,是在建立制度,宋代,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
明代,有许多只能说是一些事,清代,可说全没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着明代,在其中加上许多私心
这种私心,可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一切从满洲部族的私心出发,所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自古至今,政权全是由集体来掌管的
神权:有宗教团体支持
王权:有贵族或军人支持,“贵族政权”,“军人政权”
资产阶级政权:有工商大资本家支持
无产阶级政权:有工农阶层支持
士人政权
中国历史从汉代起,就不能叫皇权,也不是贵族政权,已没有显然的贵族
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大权掌握在读书人“士”手里
从汉到明,都是如此;虽也有种种规定,但没有世袭特权
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可以代表着全民
读圣贤书,讲修齐治平之道,由国家加以考试,量才录用;此辈读书人的意见,则可代表全民
西方:公开选举;中国:公开考试
西方与中国——理念相同,方法不同
部族政权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变态的、特殊的政权,是“部族政权”:政权掌握在某一部族手里,即异族政权
蒙古人、满洲人的政府,是其蒙古、满洲全体部族在拥护此政权,于是蒙古人、满洲人是此政权中之特殊阶级或特殊分子
他们拿一个部族来控制政府,掌握政权,当然是私心的
(三)中央政府
清代沿用内阁大学士掌理国政,这对于满洲人是一种方便,因为废了宰相是利于皇帝专制的
雍正在三大殿(内阁)背后另设一个军机处,即“南书房”
重要政令在军机处,不在内阁;最高法令转变为军事统制
最高命令称“上谕”,分两种:1、“明发上谕”,2、“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为清代特有,不按程序,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清代比明代更独裁
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不能对下直接发命令,不成其为行政之首长
六部及各部均无首长,尚书、侍郎都对皇帝单独上奏
府学、县学里都有明伦堂,每堂都置有一块横躺的石碑,叫“卧碑”,上锲有几条禁令: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四)地方政府
明代,布政使是最高地方长官,总督、巡抚非常设
清代,总督、巡抚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首长
总督、巡抚——布政使——道员——知府——知县;总督、巡抚之上或有中央另派的经略大臣、参赞大臣
(五)清代的各禁区
关东三省——留作满洲人的退步
台湾——怕造反
察哈尔和绥远——目的是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
新疆——此处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
http://www.douban.com/note/414766576/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260+)
- 藏书馆(428+)
- 书籍多(667+)
- 五星好评(371+)
- 无颠倒(636+)
- 图文清晰(316+)
- pdf(283+)
- mobi(595+)
- 强烈推荐(657+)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5-01-07 12:58:0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印***文: ( 2024-12-16 20:29:3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濮***彤: ( 2024-12-15 00:29:1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戈***玉: ( 2024-12-14 15:17:57 )
特别棒
- 网友 芮***枫: ( 2024-12-09 19:59:2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陈***秋: ( 2024-12-23 11:25:3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潘***丽: ( 2024-12-10 04:33:0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22 05:46:1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索***宸: ( 2024-12-13 09:34:3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仰***兰: ( 2024-12-15 14:17:0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曾***玉: ( 2025-01-08 06:49:2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步***青: ( 2024-12-21 01:15:31 )
。。。。。好
- 网友 丁***菱: ( 2024-12-10 11:21:1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冉***兮: ( 2024-12-17 16:01:4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2014全国银行系统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2古董拍卖年鉴 杂项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华图2022公务员考试用书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题库行测申论国考省考公务员行测必做题库202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务员通关1200题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猎人笔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6511520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写给少年的水浒人物故事全套5册中小学生版正版三四五六年级的课外书写给孩子的青少年读物水浒传中国故事历史类儿童课外阅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二年级上册百变马丁大语文新阅读注音版施民贵编人教版2年级语文教材同步分主题提供百科式阅读童话故事书古诗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全两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春 全易通三年级下册 数学语文英语3本 RJ人教版 全易通教材辅导全面解读同步辅导知识点教材解析 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流行、经典电子琴弹奏曲集 : 五线谱、简谱对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