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新闻舆论学基础教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33

新闻舆论学基础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新闻舆论学基础教程精美图片
》新闻舆论学基础教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闻舆论学基础教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438123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9.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3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三缺一的小猪 发布时间:2014-12-30 08:21:03

    儿童识字

  • 作者:绵绵太空漫游 发布时间:2024-03-10 11:31:03

    这一个系列的印刷是真的舒适

  • 作者:克蒙其泽 发布时间:2012-07-10 03:22:33

    呵呵

  • 作者:大时 发布时间:2023-04-30 23:54:23

    终于三门都过一遍了,希望考试顺利

  • 作者:smile 发布时间:2016-05-18 09:12:32

    他的朋友如果都爱好仁义,淳朴谨慎,畏惧法纪,那么他的家就一天比一天富裕,自身就一天比一天安全。他的朋友如果都爱好骄夸,兴风作浪,结伙营私,那么他的家就一天比一天贫穷,自身就一天比一天危险。诗所说的“必择所堪,必谨所堪”,染料必选正,浸染要谨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天下一切祸乱,夺取,哀怨,仇恨等事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不相爱引起来的,所以仁人反对不相爱。

    用兼相爱、交相利的方法来改变它。爱别人的,别人就会爱他;使别人有利的,别人就会使他有利;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就是憎恶了;害别人的,别人也就要害他。

  • 作者:顺利啊 发布时间:2023-03-24 19:11:04

    “有时迷迷糊糊向前走,有时明明白白往后退。”

    从浦东图书馆借来的,在回家路上翻一翻~


深度书评:

  • [ZT]新版《新华字典》“满月” ——我们的感谢与回应

    作者:高达九成网友 发布时间:2011-08-06 18:19:38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1&treeView=1&view=2&id=111353928

    新版《新华字典》“满月”

              ——我们的感谢与回应

      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博:

    http://t.people.com.cn/261055

      《新华字典》第11版自7月5日发行以来,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社会反响热烈,我们衷心感谢广大读者的鼓励和厚爱。其间,也有读者对新版《新华字典》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广大读者的参与,对辞书质量的提高不可或缺。对于读者的意见,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归纳成类,借人民网的平台做如下回应,以表示对关心新版《新华字典》的读者们的尊重和感谢。

      一、关于字音

      1.“粳米”的“粳”jīng

      有同志建议,“粳”应该根据南方一些地方的读音改注gěng。“粳”,《广韵》古行切,平声庚韵,见母。此字为二等字,北方多读细音,南方多读洪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统读细音jīng,故现代汉语类辞书遵从《审音表》注作jīng音。

      2.荫yìn

      “荫”本有阴平yīn和去声yìn两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只能用于“封妻荫子”“荫庇”等词。这样,原来的“树荫”“林荫道”只能写作“树阴”“林阴道”了。此规定公布以来,很多读者出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不太认可,仍然使用“树荫”“林荫道”,网上对此问题反应强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做了变通处理(事前曾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得知语委将对《审音表》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荫”字下根据历史和语言实际收了yīn和yìn两个音,兼出“林荫道”和“林阴道”。我们认为应该尊重和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但是当少数规定明显不符合语言实际时,辞书可以做少许变通,为规范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预留空间,这恰是对待规范标准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括注读音的问题

      有网友认为,“韦长”(chàng)的释文“古代盛(chéng)弓的袋子”和“厕”释文中的“参与(yù)”的括注音应该删去,理由是其他地方这两个字的括注音都删去了,此两处是漏删的。其实,新版《新华字典》修订时商定了一个细则:一字多音,在释文特定语境中不会产生歧义的不再括注读音,如不容易判断或容易读错的话,可括注读音。这种原则既管一般,又照顾到特殊。“韦长”(chàng)字生僻,跟一般盛东西的器皿不同,读者很难想到它是盛弓的袋子,在释文中给“盛”加上注音,便于读者迅速理解字义(不必在chéng和shèng之间选择)。“参与(yù)”虽是个常用词,但很多人错读为cānyǔ,给“与”字加上括注便于纠正误读。我们认为有些原则不能一刀切,要以便于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为目的,该一致时一致,该个别处理时个别处理。

      二、关于异形词

      网友对新版《新华字典》中既有“制服”又有“制伏”、既有“脚趾头”又有“脚指头”不认同,认为二者自相矛盾;对把“叽里呱啦”写成“叽哩呱啦”不认同,认为后者的“哩”是个错别字。

      1.“制服”和“制伏”

      所谓异形词,是指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汉语书面语中异形词很多,目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只对其中的338组提出了推荐词形,属于柔性规范;另有几家民间机构对另外的264组进行了内部协商,约定了推荐词形,不属于正式的规范。“制服”和“制伏”既不属于338组,也不属于264组,两词貌似词义完全相同,实际在使用上仍有细微差别,不宜简单化处理。

      2.“脚趾头”和“脚指头”

    个别网友批评新版《新华字典》“脚趾头”跟“脚指头”混用,引用内容为:

      瘭biāo[瘭疽](-jū)手指头肚儿或脚趾头肚儿发炎化脓的病,症状是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发热。

      趾zhǐ 脚:~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脚指头:~骨|鸭子脚~中间有蹼。

      我们认为,仅根据上面的内容就得出《新华字典》将“脚趾头”跟“脚指头”混用的结论,理由不足。

      首先,字典释文应尽量避免重复词目,在“趾”字头下不宜用“脚趾头”做注,所以选用跟它可通用的“脚指头”来解释,这并不意味着《新华字典》主张“脚趾头”与“脚指头”混用。其次,“脚趾头”和“脚指头”这对异形词目前还没有规范,实际应用中“指头”也可以指脚趾,所以《现代汉语词典》【指头】条注:“……也指脚趾。”《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跟《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相同,注为:“趾:脚指头。”这样处理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3.“叽里呱啦”和“叽哩呱啦”

      个别网友说,“叽哩呱啦”的第二个字是音节衬字,无义,其规范当作 “里”。据我们所知,目前这两个词形还没有确定规范,写哪个词形是选择问题,不是对错问题。

      “叽哩呱啦”为四字拟声词,形容大声说话的声音。从词的结构上看,这是个逆向变韵重叠词,即“呱啦”逆向变韵重叠为“叽哩” (古“叽哩”的声母跟“呱啦”相同,韵母不同于“呱啦”[kilikuala])。所以,从词的结构和意义来源看,写作“叽哩呱啦”是不错的(一些小学老师来信建议:既然是拟声词,四个字都加“口”更便于掌握)。此类四字拟声词的第二个字现在确实已多写作“里”,为从众从俗,可以写作“叽里呱啦”。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对语言的词汇加以规范,有时应体现柔性原则。建议老师们别出此类考题为难学生,如果出了,也别以或对或错论处,把两个都算对的答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4. “栏杆”和“阑干”有网友指出,应该把“楯shǔn”字的释文“阑干”改为“栏杆”,这个意见可以吸收。虽然释作“阑干”并不错,但“阑干”毕竟不如“栏杆”好懂。

      5. “的”与“地”有网友指出,新版《新华字典》把“加以适当的整理、加工”改作“加以适当地整理、加工”不妥,我们同意,还是不改为宜。

      三、关于复音词或义项的增删

      1. 有网友询问:为什么要删去“合作社、马达、马力、煤油”等词?

      大家知道,“文革”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词典,《新华字典》为了解释字义和为大众提供方便,适当收录了一些复音词,一定程度上兼任了词典的作用。现在各类词典数不胜数,《新华字典》除了配合释义的需要列出一些复音词外,已没有必要过多承担词典的功能了。

      另外还有一个实际问题,新版《新华字典》新增加了800多个正体字和1500多个附列繁体字,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一些必要的新词新义,如不适当删旧,就会大幅扩展字典的篇幅,从而改变《新华字典》作为一部小型语文字典的定位和规模。删去一些现在已很少使用的词语不会影响释义,又能腾出篇幅,实在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2. 有网友质疑:新版《新华字典》增加一些网上“潮语”,是否不够郑重严肃?

      新版《新华字典》在一些字头下新增了近几年盛行的所谓“潮语”义项,如“门”(负面的事件)、“晒”(展示,公开透露)、“秀”(表演,展示)、“族”(比喻有共同特点的某类人)等。 此外,还在一些义项下新增了一些例词,如:“手”下增“手机、手包”,“族”下增“上班族、追星族”,“网”下举“网页、网站、上网”等。这样做是为了反映语言的新变化、新面貌,从而体现字典的时代特色。

      我们认为,向人民群众的语言学习,也包括网民的语言在内。网络语言新鲜活泼,其中有表现力、有生命力的词语已广为社会大众接受并在主流媒体上使用,辞书应从实际出发,适时收录。普通话词语只有海纳百川才有源头活水,永葆蓬勃生机。当然,把所谓“潮语”收入词典应该十分慎重,对于那些尚未立住脚的新词语,应该等一等,看一看,不必急于入典。至于我们在这方面拿捏得是否恰当,还请网友提出意见。

      四、关于社会生活类禁用词

      个别网友根据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中“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的通知,批评《新华字典》在“子”字下列举“瞎子”的例词是对盲人的不尊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会。请看《新华字典》670页:

      子(zi)名词词尾。1.加在名词性语素后:孩~|珠~|桌~|椅~。2.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语素后:胖~|拐~|瞎~|乱~|垫~。

    字典所举例词只是为了说明词尾“子”用在形容词、动词后能够构成名词,这些带“子”尾的名词都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辞书收词、举例不能一概回避。这跟对社会生活用语的文明规范或道德取向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正如词典为了全面描写词汇面貌,也要收一些脏字和骂人的话,这并不表明词典提倡人们去使用。

      实际上,生活中包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中免不了要使用这些负面意义的词语,词典如果不收它们反倒是不应该的。这里仅举《毛泽东选集》中的两段文字供参考:

      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五、关于字形

      个别网友对《新华字典》第11版少数字的字形提出疑问,为此,我们依据国家现有的字形规范标准,对这些疑点逐一做了核查。目前的核查结果是:无一例属于错字问题;无字形结构上的偏旁错位和部件错置;无笔画数的误差和基本笔画的错换。所提疑问主要集中在笔形上(如:横在某位置上是否改为提,竖弯钩在某位置是否改为竖提等等)。现举例说明如下。

      1.“艇”的部件“壬”末笔短的问题。(见附图)

      《新华字典》第10版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把“廷”中“壬”的末笔横调整为下横长;后来,国家语委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决定仍按照《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恢复为下横短,因此新版《新华字典》含“廷”的字中,部件“壬”的末笔横均改为比中间的横短,“艇”也做了改动。我们采用的是方正字库里的标准字形,“艇”字中的“壬”末笔横的长度比中间横略短。现附《新华字典》第10版和第11版两个“艇”的字形放大样,供读者比较。

      2.“黑”居左的“默、黔”等字第8笔是横还是提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黑”居左的“默、黔”等字第8笔是提,依据的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形符合规范。

      3. “徵”字中间末笔是横还是提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 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徵”字中间末笔是横,与现有的字形规范标准相合。

    4.“包”“仓”居左时末笔是否改为竖提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中的“刨、创、鸧、戗”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字形完全一致,符合规范。

      5. “瓣”“掰”中间“瓜”的末笔的捺是否改为长点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中“瓣”“掰”中间“瓜”的末笔是捺,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字形无差异,符合规范。

      6. “魅”中“未”的末笔是捺还是长点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中“魅”中“未”的末笔是捺,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字形一致,符合规范。

      7. “辱”等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的问题。

      新版《新华字典》中“辱”是上下结构,以它做偏旁的“褥、溽、缛、蓐”是半包围结构,其字形结构完全依据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縟”作为“缛”的繁体字,在《简化字总表》里附列于“缛”之后,新版《新华字典》中的字形与《简化字总表》里的字形相合。“媷、嗕、鄏”在新版《新华字典》中未收。

      以上是我们的简单答复和回应,如有不妥,请广大网友和读者指正,希望继续就《新华字典》提出宝贵意见。

                                    《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组

                                     2011-08-05

  • 【转】钱穆:后汉书与三国志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18:31:19

    我们续讲《汉书》和《史记》的比较。《汉书》也有比《史记》对后来影响大,该说是写得好的,就是它的十志。《汉书》的“志”,在《史记》里称做“书”。《史记》有《封禅书》,《汉书》改成了《郊祀志》。封禅是汉武帝时一件大事,司马迁的父亲就为对这事意见和当时朝廷不同,不见采用,抑郁在家病了,后来司马迁作《史记》,专记这事成一篇。实际《史记•封禅书》也不是只讲了汉武帝一朝的封禅,但班孟坚就把这题目改称《郊祀志》。“郊”是祭天,“祀”是祭地,祭天祀地是从来政府一项大礼节,封禅只是在此项目中的一件事。班书从上讲下,讲的是这郊天祀地的演变,其实讲法还是和太史公书差不多,只是题目变了,意义便别。以后历代正史都可有《郊祀志》,不如《史记》里的《封禅书》,却像只是当时一项特殊事件。又如《史记》里有《平准书》,《汉书》把来改成《食货志》。“平准”乃是汉武帝时一项经济政策,这是一项极重大的经济政策,太史公特别把来作“书”名。而到班孟坚,把平准改成食货。平准只是讲“货”,此又加上了“食”,国家经济最重要的两件事——便是“食’与“货”。这一篇志,便成这一代的经济史。后来每一部正史可以都有一篇《食货志》,但不一定都有一项平准制度。又如太史公有《河渠书》,因汉武帝时及其以前黄河决口,汉朝屡施救治,太史公就作了《河渠书》。渠就是渠道,班孟坚再把此题目扩大,改做《沟洫志》。“沟洫”是古代井田制度里的水利灌溉,当然治水害、开河渠,都可写在这里面。《史记》八书,每每特举一事作题目,而《汉书》则改成一个会通的大题目,不限在一件特别的事上。《汉书》虽是断代为史,而他的十志则是上下古今一气直下,从古代一路讲来,却不以朝代为限断。司马迁《史记》本是一部通史,而他的八书命题,偏重当代。班孟坚把他题目换了,就等于看成一个通的,上下直贯,古今相沿的事。我们讲过,历史上换了一个朝代,便换出一个样子,人物制度都可换,但在制度里有许多是从头贯通下来的,如像郊祀之礼、像食货经济情形等,在历史上一路沿袭,不因朝代之变而全变。班氏找出几项最大的题目来作“志”,于是此一体在历代正史中成为一特出的。一般学历史的人,觉得志最难读,不像读本纪列传等,读志才像是一种专家之学。学历史要知道历史中的事件较简单,如汉武帝时怎样、宣帝时怎样,都是比较简单。但要知道汉代一代的经济水利等,像此之类,题目较大,必要一路从上贯下,不能把年代切断。若照《史记》封禅、平准等篇名,好像只是当时一特殊事项,从班孟坚改换篇名,显然性质大变。

      

    而且也有《史记》里没有,而《汉书》添进去的。《史记》只有八书,而《汉书》有十志。如《汉书》里的《地理志》,此后讲到中国沿革地理的,第一部参考书是《禹贡》,实际《禹贡》只是战国晚年时的伪书,第二部书便是《汉书•地理志》,其效用影响甚大。地理内容又可分两部分,一是当时的政治地理,分郡、分国,共一百零三个,使我们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双代的政治区域大概划分,尽在这里了。以后历代政治区域划分不同,也几乎每一断代史里都有《地理志》。会在一起,就可以研究中国的沿革地理。而同时班孟坚又根据《诗经》十五国风,把各地民情风俗彼此不同处,都扼要地写上。这一部分却又是《汉书•地理志》里极重要的,惜乎后人不能根据此点继续班氏来写得更深更好。如我们今天,也都知道台湾和福建不同,福建和广东不同。每一时代之不同,如能有人学班固《地理志》写出,这将为读历史人贡献了一个极大重要之点。故自有《汉书》以后,历代学历史的人,特别对于《汉书》里的十志工夫用得大。如《地理志》,只讲清代一代研究它的,就不晓得多少,这在史学中已成了一种专门之学。又如《汉书》另有一篇《艺文志》,亦为《史记》所没有。《汉书•艺文志》是根据刘向刘歆的《七略》而来。刘向歆父子在当时是监管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外边看不到的书,尽在皇家图书馆里,他们父子把这许多书汇集整理分类,成为《七略》,此是一种有提纲的分类编目,班固根据这编目来写《汉书•艺文志》。虽然只是根据刘向刘歆,并不是班固自己所写,但这篇《艺文志》就变成了将来所谓目录校雠学最深的泉源,最大的根本。在中国廿四史里,就有八史有此同样的志。后人把此八篇汇刻单行,称为《八史经籍志》。从古书籍,任何一部书,从何时传下,有的直传到现在,有的半路失掉。如汉代有的书,到隋代没有了。隋代有的,唐代、宋代没有了。我们只要一查各史《艺文志》、《经籍志》便知。要讲学术史,有此一部两千年积聚下来的大书目,这是历代国立图书馆的书目,真是珍贵异常。可是从来的学者讲究《地理志》较易,讲究《艺文志》较难。直到南宋时代郑樵《通志》里的《校雠略》,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才把《汉书•艺文志》的内蕴讲得更深透。直到今天,成为我们讲学术史,特别是讲古代学术史的一个极大依据。当然普通读《汉书》的人,有的不懂地理,不会看《汉书•地理志》。有的不会看《艺文志》,不懂《六艺略》、《诸子略》这种分类的重要。但亦有人专门研究《汉书》十志中的一部分,如《地理志》、《艺文志》等,其所贡献也往往在研究《史记》者之上。

      

    《汉书》也有表,中间有一《古今人表》,很受后人批评。因《汉书》是断代的,而《古今人表》,则从古到今把一应人物都列上了,此与《汉书》体例不合。《史记》虽是通史,但古人人列传的并不多。第一篇是《伯夷传》,伯夷前边的人都不管了。第二篇《管晏列传》,从伯夷到管仲这中间还尽有很多人,也全没有了。而这个古今人表则网罗甚备。固然在当时应有书作据,而在现代,十之七八也还可考查得出。清代就专有人为此人表逐一查他出处。不过此表被人批评,重要的并不在这些人之多出在汉以前,而更为他把古今人分成了自上上到下下的九品。如孔子列上上,颜渊列上中,老子则放在下面去了。当然把历史上人分成九品,不会都恰当。然而大体上说,尧舜在上上等,桀纣在下下等,像此之类,也不必特别太严苛地批评。因有人批评及此,就讨论到《古今人表》是否班因所作,还是后人加上,我们现在不论这一点,只讲《古今人表》在《汉书》里也如《地理志》、《艺文志》等,都是超出于《史记》之上的一类文章,该认为这是班固《汉书》有价值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讲到下边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这两书,后人把来同《史记》、《汉书》合称“四史”,在十七史廿四史中特别受人看重的就是这四部。我没有查过“四史”一名究竟什么时人才提出,可是我们可想见,汉有前汉、后汉,既有所谓“两汉”,读了《汉书》,自会读到《后汉书》,因此班孟坚的前《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就常成为我们同时并读的书,这就成前后汉,或称“两汉书”,因此就有人把《史记》和两《汉书》并在一块称“三史”,这是历代正史里开头的三部,这也很自然。但照成书年代讲,则《后汉书》在后,《三国志》在前泻《三国志》的陈寿是晋代人,而写《后汉书》的范晔则是刘宋时代人。此两书又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如董卓、袁绍这许多人,《三国志》里有,《后汉书》里也有。因此读《后汉书》的人定会去读《三国志》。又且《三国志》里的蜀汉,国号也叫“汉”,是汉的宗室,有人认为要到蜀汉亡了才算汉代全体亡了,所以读两《汉书》的人自会再去读《三国志》,恐是因于这些理由。读历史的,读了《史记》、《汉书》,就会再去读《后汉书》与《三国志》。至于《晋书》,要到唐代人才写定下来,并且从汉到晋中间自然有个分别,告一段落了。或许正为这些理由,学历史的人开头一口气就会读四史。读了四史以后,或许没有精力读全史,于是喜欢治唐代的读新旧《唐书》,喜欢治宋代的读《宋史》,喜欢治明代的读<明史》,不一定要从《史》、《汉》以下一起读,这是一点。又有第二点,无论读哪一代的史,总该先懂正史那一个大体例,这就定要先通了《史记》。《汉书》,才能来读下边的。而读《史》《汉》的定会继续陈范两史,这已如上所说,因此从来学历史的人,基本都是先读《史》。《汉》,或先读四史。不像现在,一切没有了个基本。所以诸位学历史,最好还是先读《史》、《汉》,或四史,最好《史》、《汉》一起先读,读了《史记》不读《汉书》还不够,《汉书》才是断代史的第一种,但读《汉书》不读《史记》也不够,因许多大体例都由《史记》定下。至于今所要讲的《后汉书》与《三国志》,实际上已没有什么特殊可讲的。因他们都超不出《史》、《汉》这个大范围、大体例。照此一点讲,《史记》、《汉书》是创造的、特出的,而《后汉书》、《三国志》则只是摹仿、因袭的。固然《后汉书》、《三国志》里也有对《史记》、《汉书》变动的地方,如《史记》、《汉书》里只有讲经学的《儒林传》,而没有讲文学的《文苑传》,到范晔《后汉书》就有,这不是前面阙了,乃是历史演变,古代还没有专门所谓文章之士这一行,在《汉书•艺文志》里只有《辞赋家》,而《汉书》亦没有《文苑传》。如此之类,尚待我们讲了大的,小的自会看。所以我们只说《后汉书》、《三国志》是因袭,只《史记》、《汉书》是创造,开辟了史书一个新体例,但《后汉书》、《三国志》两书也有一个特别共同之点,应该在此提出来一讲。

      

    先讲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有裴松之注,那是很特别的。陈寿是晋人,裴松之是宋人,在经学上有“传”有“记”,史书则无,但因陈寿《三国志》叙事较简,篇幅不多,而当时的史书则已特别的多,裴松之便把其他人讲三国史的都采来注在陈寿书里。因此我们看了裴松之注,就可看见很多到今已失传的史书,在裴松之时尚存,到以后南北朝长期大乱,及到唐代,很多书都看不见了,幸而在裴松之注里有,差不多有一百几十种书。而裴松之对于这许多书都一段段全文抄下,不像经书里仅是解释字义般的注,乃是添列史料的注。大概讲裴注,大体可以分成六项:一、“引诸家论,辨是非”,这属史论方面的。二、“参诸书说,核讹异”,一件事有两说以上不同,他“参诸书说”来校核其“讹异”之所在。三、“传所有事,详委曲”,这些事陈寿《三国志》里有,或者太简单,中间委曲的地方,他来详细地补注。四、“传所无事,补阙佚”,在陈寿《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这事,他补进去。五、“传所有人,详生平”,《三国志》里有这人,可是生平不详,他补进了。六。“传所无人,附同类”,《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讲到这人,他就把这人附在同类人的传里。所以裴注比陈书不晓得要多了多少事情、多少人。在一部陈寿《三国志》以外,同时还有一两百部书,裴松之无不把来一起抄,可是他所抄的部分,都是从头到尾自成篇段。此种史注,前无其例,而此下也更无后起,所以裴注很特别。后来几读《三国志》的,无不兼读裴注,而且陈志裴注总是合刻,不再分行。在陈寿写《三国志》时,这一时期的史书,裴松之看过的就已有一两百部,现在拿来一比较,陈寿的不一定都好,裴松之引进的,有些是理论正确,事情重要,并不全出陈志下。

      

    我们试再讲到《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已在宋代,在范晔《后汉书》以前,写《后汉书》的就有七家。及范晔《后汉书》出来,这七家的《后汉书》都不传了。学术上大体还是有一个公平,可见范书是有价值的。只因范晔是犯了罪死在监狱里,他的书没有写完,因此只有纪、传,而无志。我们不能说范晔不想写志,只是来不及写,已经下狱了。范晔下狱而死,他的书又是一部未完之作,而后来其书独行,即据此点,可想以前的七家或许并没有他的好。唐初章贤太子为《后汉书》作注,在注里就有许多零碎历史事情为范书所没有。这虽不能比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可是也补进了很多历史故事。清代有一个经学大师惠栋(定宇),写了一部《后汉书集注》,他所补进的材料比章贤太子注还多了很多。清人还曾把七家《后汉书》合刻,但都是不全的,实际上这七家《后汉书》在惠定宇《集注》里也都有,不过是分散了,不是一家一家集合在那里。

      

    根据上述,可见读《后汉书》与《三国志》,读法要和读《史记》、《汉书》不同。《史记》中春秋战国还有很多材料没有收,但《汉书》,如要补进班因所没有收的材料,就很难。西汉史料流传到今可以补进《汉书》里去的,实在很少了。但《后汉书》、《三国志》,很多材料,在这两部正史以外,为我们可以看见的,当然也可见陈范两人的剪裁所在,但当时的历史,要之不尽纳人此两部正史内。因此《后汉书》章贤太子注不如裴松之注补进很多,但裴注也还有缺漏,此所缺漏,现在我们却反而大家知道。即此可见写史之难。如讲书法足称“钟、王”,王羲之是东晋人,钟繇是三国时魏人,陈寿有《钟繇传》,裴松之当然也注了,但钟繇在后代最大流传的是他的书法,而他之精于书法,陈志里没有,裴注里也没有,这只能说他们两人都缺,而且也缺得不应该。又如管宁、华歆两人年轻时同学,在院里锄地扒出一黄金,管宁连看也没有看,华欲则拿起来看了一下又扔下。有一天,门外有大官贵人过,听到车马之声,官宁没有理会,华歆就到门外去望了一望。等华歆回来,管宁就同他割席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陈志钟华在一篇传内,华歆亦做了魏国大臣,管宁则始终没有在魏国做过官。后人推尊管宁为三国第一人物,此一故事见在《世说新语•德行篇》,也成了一件传诵千古的故事,几乎是大家知道,但在陈志里没有,而裴注里也没有。其他所缺的不止此两事。清末王先谦,写了一部《汉书补注》,又写了一部《后汉书集解》。民国初年,卢弼写了一部《三国志集解》。《汉书》有颜师古注,出于唐,但清代研究《汉书》的人多,王先谦集来写《补注》,省人翻检各书。但王氏的《补注》还多靠不住,有些问题《补注》引了此说,没有引彼说,所引也不是全部,删节得还颇有问题。不过大体讲,《汉书补注》还是用了很大工夫,而《后汉书集解》就要差一点。至于卢弼,诸位或许不知其人也正为王先谦有了《汉书补注》与《后汉书集解》,而来写一部《三国志集解》。在裴注外,又添进不少材料,如刚才讲钟繇书法,以及管宁华歆同学时故事,他都补进了。卢弼这书,还是花极大工夫。可惜《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有近人作补注集解等,而《史记》则没有。有一日本人泷川龟太郎,写了一部《史记会注考证》。此书开始出版,我在北平偶然见到几本,中间错误很多,当时在北平图书季刊里写过两篇文章批评他。但目前大陆把此书翻印了。我们自己就没有人能来写一部《史记集解》之类,此事自不易。我们此刻讲史学的多不通经学,此是一难。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难。特别是战国史,太史公之《六国年表》就错得多,清人屡经研讨也无结果。要待我的《先秦诸子系年》始得一定论。不晓得哪一天,我们史学界或者有一个或几个人能来成一部《史记集解》,或《补注》,此真不易。诸位且莫看轻从前老一辈人的工作。如王先谦一部《汉书补注》,一部《后汉书集解》,对我们用处大。我们骂前人不懂历史,但他们至少已方便了我们。此间艺文印书馆所印二十五史,除上边几部外,此下还收有《晋书》斠注等好多种,都是清末民初人作,此刻我们连他们的姓名都不知,但他们的书究竟是放在那里,供我们阅看,但我们总不问他们这些人是怎么一回事,全不理会了,这也是我们目前学术界一个大毛病。

      

    现在我们再讲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的本身。刚才讲的主要是讲这一时代的史料,而这两书的本身则似无可多讲,因他们都是沿袭《史记》、《汉书》而来。《史记》有一篇《太史公自序》,《汉书》有一篇《叙传》,范晔《后汉书》就没有,只有一篇《狱中与甥侄书》,他没有儿子,这书是给他外甥侄儿的,书中写到他写《后汉书》的事。他说:“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他指出当时文章家毛病有此四项。一是“情急于藻”,写文总得有个内在情感,然而当时写文章的都要用力辞藻,遂使这个内在情感反而为词藻所迫,不平稳,不宽舒,这恐是“情急于藻”之义。一是“韵移其意”,文章必有个作意,而为韵所限,便“移其意”,失却了原来应有之位置。又一是“事尽于形”,文中事情为文章的外形所拘束。所谓尽,实则是不尽。“义牵其旨”的“义”字,该同“旨”字略相近,不当把自己写文章的大旨反为要该如何写文章之义所牵,而陷于不正确。这是当时流行骈体文之通病。其实即此四句,也见范氏自己不免正犯了此病。他又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写文章要情志,情志寄托故当以意为主。能以意为主,才能“以文传意”。可见他所谓“义牵其旨”这个“义”字是讲的文义,不该把文义来牵动文旨。我们若懂得文以传意,“则其词不流”,文章不会泛滥,然后才能“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芬芳”是词藻,“金石”是声调,此为文第二义,而非第一义。可见范蔚宗深悉当时人的文病。但看他这封书,向后不能比韩愈、柳宗元,向前不能比司马迁、班固,可是他已能在当时骈体文的重重困缚中要求摆脱。他的《后汉书》,文章写得也非常好。我今举此一例,想借以告诉诸位,将来若轮到诸位来写历史足有一番困难使诸位无法写,即在文字上。此刻白话文应用范围,其实也尚只在报纸新闻副刊乃及普通著作之类。如要写一传记,白话文反不易写。如要写一碑文,用白话,实不甚好。有时连日常应用文字也不能纯粹用白话,不得不转用简单的文言。若我们要来写一部历史,如《中华民国史》之类,单就文体论,便有大问题。我想诸位如要写史,最先便该重读文言文,至少三年五年,才来试写,不致的呢么啦,不成一篇史体文。范蔚宗父亲范宁,治《谷梁春秋》,是一个极有名的大经学家。范蔚宗学问有家传,他能看不起当时一般作家与文风,平心而论,《后汉书》也确不失为一部极好的史书。

      

    讲到《三国志》,有一问题很复杂。那时已是断代为史,汉代完了,晋代没有起,陈寿自己是三国中的蜀人,可是他在晋朝做官。照历史传统,是由魏到晋,陈寿不能不由晋而推尊魏。因此他的《三国志》,只魏帝称本纪,蜀吴诸主均称“传”,此层便有关后来史家所争的正统问题。陈寿尊魏,颇为后世所非。但他书称《三国志》,不正名曰《魏书》,不与《汉书》、《后汉》、《晋书》同例,既名“三国”,则是并列的,可见陈寿也有他不得已的用心。《三国志》里又有一问题,应该提出。此刻大家都说魏、蜀、吴三国,其实依当时历史讲,不应称“蜀”,应称“汉”。汉昭烈帝不能称蜀昭烈帝。当时蜀国人自称“汉”,不称“蜀”。此问题,诸位骤听似很无聊。但我们在今天也恰恰碰到这问题。其时吴蜀联盟,吴国人说:“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可见当时的吴国人也称四川是“汉”,不称是蜀。而陈寿《三国志》把这个“汉”字改成了“蜀”字,由写历史人来改历史,那真是要不得。汉昭烈帝决不能称“蜀昭烈帝”。诸葛亮《出师表》上的:“汉贼不两立”,也明明自称是汉,哪能改作蜀贼不两立?可见这一问题,也不仅是一历史问题,在我们当前,同样有此问题,在所必争。而且也不仅我们,在现时其他国家中,同样有此问题的也不少。近代有人说我们历史上所争的正统问题是不该再提了,认为此只是一种陈腐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才知道此等历史问题,同时还即是现实问题,不可不争。但我们也要为陈寿着想,他不能称三国为“魏、汉、吴”,因“汉”是王朝之名,所以当时魏人决不称蜀为“汉”,汉则已让位给魏了,在魏人定称它是“蜀”。而从吴国人讲,通称蜀是汉。到今天,我们讲历史到三国,开头就说魏、蜀。吴。那就是跟着陈寿讲,但当时历史上没有蜀国,我们不得已而称之,至少应称“蜀汉”,以示别于前汉后汉,而不能单称之日“蜀”。这问题在前有人讲过,特别是黄震(东发)的《黄氏日钞》里,提出这问题。我以前读《黄氏日钞》,对此大为佩服。但此刻翻查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它钞了东发《日钞》,又加上了宋代的高似孙,乃知提出此问题的还不是从黄东发开始。所以我要告诉诸位,在我们前代老辈人之工力,我们实不该把来看轻抹杀。

      

    我又想劝诸位,做学问不能只为写论文,也该学前人作笔记,笔记用处有时比论文大。我们尽要拿一个题目放大,好成一篇大论文,可以在杂志上刊载。但从前人考虑得周到,一条条笔记中,不晓容纳多少问题在内,易查易看,对后人贡献大。我们此刻写论文,尽求篇幅庞大,不想后来人哪能看这许多。即如卢弼,近人讲史学不会推尊到他,但究不能抹杀了。他一辈子成绩专研一部《三国志》,但也了不得。如我今天来讲《三国志》,一查《钟繇传》,又查《华歆传》,又查《黄氏日钞》论蜀汉这番话,他都有了。这些纵不说是《三国志》上的大问题,但也不能说不是问题。前辈人究曾下了实在工力,我们哪能存心轻蔑。这是我们做学问的一个态度问题,或说心术问题。若先已存心轻薄前人,又何能在前人书中做出自己学问。好了,今天讲到此为止。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546+)
  • 排版满分(568+)
  • 购买多(218+)
  • 愉快的找书体验(532+)
  • 书籍完整(656+)
  • 少量广告(341+)
  • epub(412+)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4 04:41:4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01:08:3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龚***湄: ( 2025-01-04 10:17:52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方***旋: ( 2024-12-21 20:43:1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隗***杉: ( 2025-01-08 08:54:0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02:23:3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17:29:4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冷***洁: ( 2024-12-28 18:04:1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养***秋: ( 2024-12-27 22:02:5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怡: ( 2025-01-04 07:17:5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