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收藏的旅程 刘丽芳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22

收藏的旅程 刘丽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收藏的旅程 刘丽芳精美图片
》收藏的旅程 刘丽芳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收藏的旅程 刘丽芳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412157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0
  • 页数:279
  • 价格:39.4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软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2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收藏的旅程》透过古今中外的历史帷幕,揭开人类文明目前有关收藏的神秘面纱。无论是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是扑朔迷离的传奇,皆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和世界收藏文化的岁月过往。从皇家宫廷到普通民间,从国家博物馆的珍奇公藏到个人收藏家的私房宝贝,无不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并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蜿蜒了神奇诡异的收藏旅程。《收藏的旅程》由刘丽芳所著。


书籍目录:

宫廷收藏篇

1.始皇帝焚书/3

2.因国宝而斩头的王后/6

3.独眼皇帝烧书画/10

4.唐太宗派萧翼赚兰亭/13

5.钟爱艺术与收藏的宋徽宗/18

6.蟋蟀皇帝和蟋蟀罐/22

7.高士奇赝品戏康熙/ 26

8.乾隆真假识瑰宝/30

9.被劫掠的圆明园/35

10.东陵盗宝奇案/40

11.溥仪出宫和神秘的东北货/44

12.《清明上河图》传奇/48

13.扑朔迷离的传国玉玺/53

14.历尽劫难的《永乐大典》/57

15.俄国大帝和女皇的收藏/60

16.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珍藏/64

17.中国瓷瓶和法国的杨贵妃/69

18.爱集邮的英国国王/73

19.古老钻石的宫廷传奇/76

20.文艺复兴和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收藏/82

21.哈布斯堡王朝的收藏家/87

22.捷克皇帝藏画失踪案/90

博物馆收藏篇

1.中国博物馆的出现/97

2.北京猿人头骨神秘消失/101

3.命运多舛的敦煌遗书/105

4.巨商捐献毛公鼎/109

5.西周散氏盘的真伪疑案/113

6.幸免于难的《快雪时晴帖》/118

7.故宫百万国宝南迁/122

8.王世襄追讨抗战被劫国宝/124

9.八路军保护《赵城金藏》/128

10.虢季子白盘的后归宿/131

11.潘氏家族护鼎记/136

12.张伯驹为国留奇珍/139

13.故宫追回“二王”法帖/143

14.废品堆里淘国宝/147

15.馆藏国宝盗窃案/150

16.博物馆的兴起/154

17.医生的收藏和大英博物馆的诞生/158

18.卢浮宫《蒙娜丽莎》不翼而飞/162

19.奥尔良大公怒毁馆藏名画/166

20.博物馆和文物盗贼的交易/172

21.揭开水晶骨真假之谜/176

22.普希金博物馆和特洛伊城黄金的奥秘/181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劫掠名画案/185

私人收藏篇

1.为石而颠的米芾/191

2.志趣相投的金石伉俪/194

3.柯九思吝惜苏轼帖/197

4.火眼金睛项元汴/200

5.和?强权抢珍宝/205

6.安歧和《雪景寒林图》的聚散/209

7.富有的收藏家陈介祺/214

8.王懿荣病中发现甲骨文/217

9.一语激为收藏家的端方/221

10.罗振玉卖假古董出丑/224

11.蓝眼睛福开森和郎窑红瓶/227

12.鲁迅先生和钱币收藏/230

13.徐悲鸿和《八十七神仙卷》/233

14.张伯驹为《平复帖》遭绑架/237

15.张大千和叶恭绰的书帖奇遇/241

16.少帅府门卫顺手牵羊得宝石/246

17.钻石之王哈里?温斯顿/249

18.和丈夫签约的女收藏家/253

19.亿万富翁盖蒂世界搜宝/257

20.石油大王哈默买手稿/260

21.五枚镍币的旷世奇缘/264

22.罗斯福是个邮票迷/267

23.汽车收藏家施兰弗/270

24.天价油画牵起的世纪情缘/274


作者介绍:

刘丽芳:198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1988年攻读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双学位,1990年毕业,任职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目前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并任《中国画观察》杂志编辑。已出版《陶瓷款识与装饰鉴赏》、《中国世界长寿文化》、《中国世界音乐文化》、《中国民居文化》、《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临潼民俗物语》等多部文化类图书,同时在国内报纸、杂志上发表人物专访、文物鉴赏、美术评论等文章多篇,共计百万余字。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始皇帝焚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争霸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当上了有史以来的靠前位皇帝,称为始皇帝。建秦之初,始皇帝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的策略,他把天下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国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力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以《诗》、《书》以及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对刚刚建立的秦王朝充满了威胁。坚持法制的丞相李斯斥责儒生们是各尊私学、诽谤朝政的不法之徒,很想找个机会整治他们一下。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正值始皇帝的生日,他借机在富丽堂皇的咸阳宫召开了盛大隆重的酒会,上下群臣都来庆祝。宴饮期间,70位有学问的大博士为始皇帝祝寿,始皇帝很好高兴,这时,仆射周青臣端起酒杯向始皇帝敬酒并逢迎地说道:“自古至今的帝王都不如陛下您德高望重呀。”

    在座的读书人听了这句话很有些不以为然,但有碍于皇帝的面子,敢怒不敢言。这时,恰恰有一位叫淳于越的博士是个书呆子,平素说话无所顾忌,他当面反驳周青臣的话,并转向了法今还是法古的话题,提出废郡县,立分封的主张,认为“凡事如果不学习古人就不能长久生存”。其实战国诸家就这个话题已经争论了不知多少次,儒家一直主张法先王,而法家则坚持以为审时度势的“察今”更为重要。淳于越的一席话惹得身为丞相的法家李斯大为不满,不住怒斥道:“儒生们不关注现在的局势而一味地效仿古人,认为现在的世道不好,这简直是在蛊惑百姓。”李斯截然不同的意见令酒桌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斯又说:“过去天下大乱,没有能统一全国的优选者,所以落得个诸侯纷争的局面,这都是用古人的道理害了现在,用虚伪的粉饰掩盖了当今的真实,人们都喜欢学习私家学说,但那不是皇上建立的。现在陛下拥有统一的天下,而私家学说则是法制以外的礼制。用私家学说讨论问题,心存各种想法,随便在街头巷尾议论,不是以皇帝的名义,一群人在下面随意造谣诽谤,如果不止的话,皇帝的威望就要下降,国家岂不是又要乱了吗?”李斯就此倡言:“史官除了《秦记》都要烧掉。没有担任官职的博士,敢有藏《诗》、《书》、百家语的,必须到太守和县尉那烧毁。有敢议论《诗》、《书》的必须丢掉书本,用古时礼制诽谤现在的一律株连九族。”始皇帝听着李斯的一番慷慨陈词没有马上表态,但心里一直在琢磨着李斯的话,觉得正是用了法家的严刑峻法才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和行政效率,很终得以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李斯的话是对的。想到这儿,始皇帝当即决定批准李斯的焚书建议。至此,在座的博士们不敢再说些什么,酒会也不欢而散,随后一场靠前的文化浩劫开始了。

    没过几天,秦政府发布诏令:除了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外,其他史书及《诗》、《书》百家语之类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掌管的图书和农书、医书及求神问卜之书外,各地所有一切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命令下达后30天之内不烧者,罚修长城4年;下令后如还有人敢议论《诗》、《书》的判处死刑;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揭发者治以同罪。焚书的诏令颁布后,他们在临渭这个地方设置了焚书台,把该烧毁的图书都集中在此,很快点燃了焚书的烈火。一个月内,咸阳城外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许多珍贵的典籍和文献都在瞬间化成了灰烬,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遭到了少见的摧残。这就是历目前有名的始皇帝“焚书”事件,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遭受的靠前次大劫难。始皇帝在民间焚烧《诗》、《书》、百家语(博士执掌的这些书籍还是被保留下来),其实质的目的就是绝私学,退回到学在王宫的旧时代。儒、道、名、墨等诸家学说在民间被,号召百姓学习各种法令,以期建立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法制的国家。就在始皇帝大肆焚书的时候,秦人便想方设法把珍贵的典籍藏匿起来,他们有的把书藏在大酉、小酉两山的山洞里,有的藏在芭蕉茎内,因此有些书籍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相传孔子故宅里的水井旁有一道夹墙,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所建。他为了逃避焚书的劫难,将孔子的《尚书》等经书悄悄地藏在夹墙中,这个秘密一直封存了几十年。直到西汉初,鲁恭王扩建他的宫室,拆除孔子故宅,才发现了这批珍贵的经书,后人在藏书旧址建墙刻碑,称为“鲁壁”。

    其实始皇帝焚书这一举动接近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史志尽记些个颁历告朔、战争祭祀的大事,事关国家的安危,任何一个王朝都是很好重视的。几千年后,一位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城墙与书》中揭示了始皇帝的内心:“在空间中修造城墙以及烧毁代表时间的书籍,犹如一道魔术的屏障,目的旨在阻挡死亡的来临。”由此可见,始皇帝焚书无非是统治者巩固自己地位的一个手段,透过焚书的烈焰映出了一代君王唯我独尊的狭隘和固执,也演绎着秦王朝外强中干的恐惧和疯狂。

    P3-5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收藏的旅程》内容简介:透过古今中外的历史帷幕,揭开人类文明史上有关收藏的神秘面纱。无论是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是扑朔迷离的传奇,皆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和世界收藏文化的岁月过往。从皇家宫廷到普通民间,从国家博物馆的珍奇公藏到个人收藏家的私房宝贝,无不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并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蜿蜒了神奇诡异的收藏旅程。

海报:


精彩短评: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8-09-15 22:29:15

    当作收藏界逸闻看看就好

  • 作者:红梅 发布时间:2012-11-23 09:28:08

    本来是去淘些专攻鉴定的收藏书籍回来,没想到会被这本书所吸引,真是意外~每一份收藏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比起那些专攻书籍,确实趣味十足~从西单带了一本回来细细品读中,真的给给力奥~

  •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24 20:20:37

    叙述的历史背景太过随意,不够严谨,错误百出。

  • 作者:Chungwingyin 发布时间:2021-10-23 20:33:36

    最日常的场景,最容易让人动容,正如文中的那句:针尖大的事,可是针尖最扎人。

  • 作者:深海里的蚂蚁 发布时间:2012-11-22 16:55:12

    漫步《收藏的旅程》,重拾那些美好的珍品回忆

  • 作者:静静 发布时间:2012-11-21 15:37:58

    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收藏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深度书评:

  • 成功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失败才是

    作者:澈言 发布时间:2017-06-10 19:12:01

    1.

    今天的你,刚走入社会,你存款为零,你没房没车;你住在郊区的合租房里,每天早上要跟一群陌生人比赛排队抢厕所;匆忙洗漱完毕后,你打着哈欠挤公交又换地铁的到了公司;你每天努力地工作,玩命加班,却只得到几千块微薄的薪水。交完房租后,你看着银行卡的存款余额,计算着还要存多少钱流多少泪,才能在北上广买栋房子。

    这时,有人告诉你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好吧,你忽然想通了,你说老子不买房了,老子不苟且了,老子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于是,你辞职穷游,你沿途搭车,一路艰辛,你终于到了西藏,你见了一路跪拜朝圣的喇嘛,逛了圈布达拉宫,便开始感慨自己的渺小,感叹生命的辽阔,你觉得洗涤了心灵,似乎收获了一个新的自己。

    然后,你又壮志满满地回到了北上广,想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人生的一切。

    可这个时候,你随手打开了电视,却发现镜头里明星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小;你一看新闻,发现某个你曾经看不起的90后创业者——又拿到了几千万的融资;你再看看你周围的同龄人,惊诧地发现,他们好像各个的工资都比你赚的多。

    你才发现,似乎这世界上,只要是个人,混得都比你强。

    你又迷茫了,你焦躁不已地泡在网上,开始整天不停地看名人传记,期望在励志故事中,寻找到能让你一夜暴富的经验;你翻遍了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却只得到一点点自欺欺人的心里安慰。

    你看着眼前飞速发展的世界,你眼红着别人的成就,羡慕着人家的生活,不停抱怨着自己的无能和傻逼。

    到最后,你只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

    我为什么混得不好?

    ——因为,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爹。

    怎么样,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真实?

    如果你也曾经活在这个场景里面,那就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就如封面上写的那样,这是一本写给每个焦躁不安分的年轻人的书,是写给每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困惑的人的书。

    希望你们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慰籍,在最难熬的时期调整心态。

    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

    2.

    这年头,知识付费很流行,鸡汤读物很好卖,放眼望去,市面上所有的书都在教你怎么成功,好像只要是个人都能教育你怎么做人,指导你如何出众。

    在我看来,知识付费和鸡汤读物的热销,无非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在忽悠另外一帮急功近利的人去给这个急功近利的人送钱罢了。

    所以,不同于那些给你打鸡血的鸡汤读物,《这世界正在遗忘不改变的人》是本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书”,书里没有屌丝逆袭走上人生颠覆的励志故事,也没有任何能帮你发家致富的小窍门,有的就是一个个平凡却充满失败的小故事,例如,作者写下了他职场八年来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故事,而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试图去提醒读者一个真相:成功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失败才是。

    这很残酷,但你得认。

    这本书希望告诉你: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飞黄腾达,因为别人的成功不能复制。在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要走,但在这条跌跌撞撞的路上,总有另一个同样失败的人在陪你颠簸。

    3.

    《这世界正在遗忘不改变的人》是我的第一本作品集,这书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原来叫《在不安的世界里,玩命地活》,其实那更贴近我真实的生活状态,但那个名字和那本书最终没有过审查。

    后来,我结合了我这些年的经历,发觉虽然很折腾,但却是一直在改变,甚至连这本书的内容都随着审查而一变再变,于是,最后索性破罐破摔,就叫《这世界正在遗忘不改变的人》了。

    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反鸡汤的文章,有部分曾经在网上发表过。

    呵呵,骂声一片。

    我说要珍惜生命不要穷游,因为穷游就是屌丝试图获得自我认同的最后一条底裤,于是就有穷游者组团要弄死我。

    我说年轻没钱的日子别着急,而且你着急也没用,又不能去死重新投胎,于是就有人说你这讲的都是废话,我就着急,我就迷茫,我就想要钱钱钱,你有本事就告诉我怎么赚钱没本事,就别逼逼。

    我说不要轻易的骂老板蠢,因为有些事你可能暂时看不透,于是很多人说我混好了现在开始替老板洗屁股了。

    我说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苟且,你搞不定眼前的苟且,也不可能搞的定以后的苟且,过不好今天的人怎么可能过得好明天,不然去了再远的地方,也只是换一个地儿苟且罢了。

    甚至我这话刚讲完,就直接被高晓松的脑残粉们喊着要爆菊花了。

    幸好我向来不太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为从小到大我招摇的性格和出了名的不识趣得罪过太多人,所以我这样的二皮脸死猪不怕开水烫,被人骂着骂着也就听习惯了。换个角度想想,既然大家都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人家花了宝贵生命中的部分时间临幸了我……的文章,想到这些字能让我短暂出现在你们的生命中,人家也只不过是骂我两句而已,我又不可能被骂死。

    想一想我也就释然了,可能这就是爱的代价吧。

    4.

    我不在乎别人骂我,我更在意我良心上能否过得去。

    逛豆瓣的人,相信大多都跟我一样是个爱买书的人,我们每次兴致冲冲地买一堆书回来,拆了塑封随手翻几页可能就把它扔在一角吃灰,真正仔细读过的书可能只是凤毛麟角。我们经常被精美的装帧和标题党吸引了眼球和钱包,导致买来的书最后只成为了书架上的一件件展览品。

    虽说这年头书价不贵,但毕竟赚钱不易,时间更宝贵,所以我真心希望我能对得起你——为了阅读这本书所耗费的宝贵时光。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后,觉得它就如同XXX、XXX、XXX和XXX写的一样烂,那请你赶紧烧了它,然后去我的微博里留言排队跟风骂我,并在豆瓣上狠狠的给我一个差评解恨。

    而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还行,认为在如今的茫茫书海里还有一丁点它存在的价值,或者我的某个观点让你有了一些启发,甚至干脆只是我的某个故事让你看完后也爽了一下,那也请你找个地儿烧了它,或许没准我会托梦跟你聊聊天。

    我不需要你给我打五星,我也不需要你给我写书评,我甚至不指望你能够记得我和这本书,我只希望你能好好地活着,享受这生命里得到过又失去的每一样人和事。

    人生里总有很多迷茫的过程,我们需要在黑夜中摸索前行,所以,希望这本写满了失败的书,能够给你一点安慰和勇气。

    祝彼此好。

  • 探寻最有效的笔记方法

    作者:M. Tong 发布时间:2019-04-14 22:19:24

    年少时想从文,最仰慕的就是能旁征博引的大文人。接触过的文人当中又以钱钟书、李敖最令我印象深刻。钱钟书的天才几乎无迹可寻,虽然杨绛提到过他也做了大量笔记 [1]。李敖倒是承认自己不是天才,而是靠方法来整理、记忆知识。第一次看到李敖介绍他怎么整理知识的时候,惊叹不已 [2]: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来,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类分出来了。那背面有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排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了。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的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的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本科头两年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不务正业」地看了很多文史的书籍,也断断续续按照类似的方法做了很多笔记。但由于最终选择了理工科方面的职业生涯,这种整理资料、素材的热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断掉了。直到大四很认真严肃地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才发现这种整理资料的能力对工程师、科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当然,除非你有爱因斯坦那般原创的大脑,可没人敢和爱因斯坦比吧?

    稍微踏进学术的大门,就知道资料整理的重要性。写论文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你拍脑袋想了个解决方案写出来就完事了。前人做了什么,有哪些优缺点,资料怎么取舍,都是很见功夫的事情。后来进入工业界成为了工程师,发现这种能力一样重要。除非真只是个「搬砖的」,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很系统地调研已有的解决方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有用的见解。

    随着学习、工作的需要,以及自己阅读能力、阅读量的进一步增加,我曾经试过重新启用李敖的方案来整理知识。但是很快就发现要维护一个像李敖那么复杂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会增加不少认知负担,这倒还好,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知识有时候会属于多个类别,如果只放入其中一个,则未必能保证在检索时能够找到(因为此时可能脑里想的是别的类别)。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放弃了资料「整理」,主要依靠资料的收集和电脑的搜索来完成需要的文献检索。得益于我对于文字、知识的结构还不错的记忆能力,需要的资料或者通过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自己的零散的笔记及存档,基本都可以检索到,虽然有时也花了不少时间(> 30分钟)。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种把一切交给检索方式的笔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本书作者提倡的这种笔记方法,是以写作,或者更广泛地说是输出为目标来构建的。笔记是为产出新的思想服务的,而写作(或输出,下文统以写作为例)则是你新思想的最终形式。因此对待阅读、笔记和写作,都应该以「如何通过学习和笔记,帮助自己产生想法,输出贡献」为目标,在一个整体视角下统一考虑。很多书籍只是从单点优化某个流程,比如应该用什么步骤看一本书,如何整理一本书的笔记。但思想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你需要把不同的书、不同来源的信息都串联起来。每本书的笔记都单独整理,从不复习,这种笔记并没有为产生想法带来太多的帮助。而到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凭记忆去找出所有相关的资料文献,这是一个耗时甚至痛苦的过程。

    同样地,有些书一味地去谈「论文写作」,其实也是本末倒置。在学校里应付作业的时候可能是老师给了一个主题,然后我们查找资料,最后完成论述。可真正新想法的产生完全不是这样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随着兴趣不断阅读,不断产生新想法,和其他想法比对,最后才能确定写作主题及内容的过程。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一个好的笔记方法应该遵循人脑的运作模式。而人脑对知识最自然的处理方式就是联想和对比,正如一段让年少时的我印象深刻并受益良多的一段描述所说 [3]:

    要想把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首先要克服对学习的畏惧感。要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学问都是奔一个目标来的,都是从一根藤上生长发展起来的。有的学生一听学习就感到头疼,但是,只要理解了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就会很轻易地理解,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衔接与内涵。

    例如,在古典音乐节目的广播里听到了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音乐。音乐一结束就听到广播员的解说:“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是全欧洲最上层的银行家家族。”这时候,你可以想象:在莱比锡一家豪华的办公室里,穿着19世纪德国的礼服,弹着钢琴作曲的形象。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服装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服装。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的建筑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那个银行建筑。如果知道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关系,一定会联想到和他一起作曲的姐姐范妮,还可以重温有关19世纪时尚模特的知识。

    如果你具有钢琴常识,那就会记得才华横溢的菲力克斯·门德尔松,和他弹过的英国伦敦约翰·布罗德伍德父子公司制造的钢琴。如果谈起钢琴制造商,那就会想起法国的普莱耶尔,美国的斯坦威。

    如果知道键盘乐器的历史,就很容易想起巴赫,想起巴赫,就会想起海顿以及他的老师波尔波拉。巴赫喜欢用羽管键琴,而海顿不是一位键盘音乐家,即便如此,在晚期创作中,他还是注意到了钢琴的广泛应用。如果知道巴赫和海顿通过数学和音乐来体现了神的意志,那就很容易联想到18世纪学问与神学的关系。如此下去,举一反三,浮想联翩。

    海顿一生洁身自好,一次都不曾与异性发生性关系,并以此为荣。如果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对性生活的哲学观点。

    本书提倡的笔记系统即是遵循这个原理,本书将需要记的笔记分为三种:

    - Fleeting notes: 类似 Inbox,平时一些灵光一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此。但需要定期整理到后面说的 Slip-box notes 中。

    - Reference notes: 阅读一本书、一篇论文产生的笔记,这些笔记可以放在文献管理系统里(如 Zotero)。这些笔记是相对孤立,但有上下文的(即这篇文献)。这里的笔记为下面的笔记提供了素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 Slip-box notes: 这是本书的重点。这里的笔记是从上面两种笔记再加工产生的。每个 note(如果是物理的笔记系统,就真的是一张卡片)记录一个想法或观点,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精简、提炼,加上必要的 reference,使得这些笔记离开原始文献也能被理解使用。这里的笔记大部分内容稍加修改就应该可以在具体的写作中使用。即把大块的写作拆分到平时一个个小的 note 当中。

    精彩之处在于 slip-box notes 利用人脑联想的原理进行排列。每个笔记有一个编号,新的笔记找到和它相关的笔记,放在它后面。例如新笔记和 21 号笔记内容很相关,那么它的编号就是 22,物理上也应该放在一起。如果已经有 22 了,那么可以用 21a 进行编号,通过这样的编号变化新笔记可以在任意位置插入。笔记中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编号互相引用。

    内容多了怎么找到相关的笔记呢?我们可以建一个索引表,与一般分类结构不同的是,这个索引表是你自己知识结构里感兴趣的一些「主题」,即未必需要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来分类,重要的是你的知识结构里感兴趣的主题有哪些,而不是这个知识点的来源。因此同一本书触发的想法可能记录在不同的主题里。不需要把所有笔记都放到索引表里,只需要放几个最相关的即可,也可以专门写一个 note 表示这个主题下的一些宏观的结构,把这样的 note 放入索引表中。

    这样系统的好处是,在新内容插入的时候,你会自然地看到相关「主题」里已有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你之前阅读产生的想法。这会帮助你复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的素材,很容易就能刺激出更多的想法,也因此会写更多的 Note。整个系统的思想是把知识外部化,利用大脑爱联想、比较的原理,自底向上地构建一个笔记系统。在形式上其实和 wiki 有些类似,区别在于不追求完备性,而是完全以自己关心的主题,产生的想法为核心。

    这样的思路其实和阳志平老师提倡的

    卡片式写作

    [4] 是非常相似的。Robert Greene 也使用类似的系统进行写作,并称其为 Notecard system [5]。本书则对这样一个系统如何帮助产生思想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细想之下,李敖的方法未必和本书的方法冲突,可能他的分类已经细到一定程度而变成独立的「主题」了。

    [1] 《钱锺书手稿集》杨绛作序:钱锺书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

    https://wxn.qq.com/cmsid/CUL2014111500869501

    [2] 《李敖有话说》,凤凰卫视 2006.01.09

    [3] 赵昇衍,《我是天才优等生》

    [4] 阳志平,《纳博科夫的卡片》

    https://www.yangzhiping.com/psy/nabokov.html

    [5] The Notecard System: The Key For Remembering, Organizing And Using Everything You Read

    https://ryanholiday.net/the-notecard-system-the-key-for-remembering-organizing-and-using-everything-you-read/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258+)
  • 下载快(236+)
  • 排版满分(291+)
  • pdf(483+)
  • azw3(396+)
  • 经典(597+)
  • 图书多(290+)
  • 服务好(413+)
  • 内容齐全(297+)
  • 书籍完整(659+)
  • mobi(507+)
  • 速度慢(344+)
  • 购买多(675+)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20 12:10:11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 2025-01-01 13:56:0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仰***兰: ( 2024-12-26 05:20:2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潘***丽: ( 2024-12-31 10:51:0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薛***玉: ( 2024-12-17 17:28:3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8 04:37:37 )

    OK,还可以

  • 网友 寇***音: ( 2024-12-12 00:20:3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3 01:37:11 )

    好用,支持

  • 网友 通***蕊: ( 2024-12-28 12:08:0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隗***杉: ( 2024-12-16 06:27: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