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内传 周易外传(全二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周易内传 周易外传(全二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点校所采用底本,为《船山全书》本。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文字处理、校勘工作,全书文字改用简体横排。书中收入周易外传七卷,周易内传发例,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四卷,周易考异。附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船山先生年谱简编。
书籍目录:
《周易内传》目录
周易内传卷一上
上经乾坤
乾
坤
周易内传卷一下
上经起屯讫否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周易内传卷二上
上经起同人讫观
同人
大有
谦
豫
蛊
临
观
周易内传卷二下
上经起噬嗑讫离
噬嗑
贲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周易内传卷三上
下经起咸记讫解
下经起咸讫解
咸
恒
遁
大壮
晋
周易内传卷三下
周易内传卷四上
周易内传卷四下
周易内传卷五下
周易内传卷五上
系辞上传起第一章讫第七章
系辞上传起第八章讫第十二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寻卦传
《周易外传》目录
周易外传卷一
乾
坤
屯
蒙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周易外传卷二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蛊
临
观
噬嗑
贲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周易外传卷三
咸
恒
遁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损
益
……
周易外传卷四
周易外传卷五
周易外传卷六
周易外传卷七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人,易学大师,思想家,史不家。学而农,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因居于湘西石船山,故称船山先生,由于生逢乱世,一生多有坎坷,于易学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点校所采用底本,为《船山全书》本。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文字处理、校勘工作,全书文字改用简体横排。书中收入周易外传七卷,周易内传发例,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四卷,周易考异。附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船山先生年谱简编。
精彩短评:
作者:水图腾 发布时间:2007-08-24 12:15:31
努力在读
作者:起司炭炭 发布时间:2022-08-21 15:38:16
On guard for thee
迎接特鲁多的自由时代
作者:一夕鱼 发布时间:2020-12-05 23:14:48
船山先生这是神遇之啊。千古知音,说的是这个人吗?
作者:葫芦娃 发布时间:2021-01-08 19:07:05
这个塞居尔伯爵夫人竟然和安徒生是同时代的人,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这种有些低龄的仙女风的故事,尤其是某些对话,我家娃说好肉麻……另外明显的说教,比如不允许有好奇、要百分之百听话、接受仙女的安排等等,我忍不了,我家娃更是忍不了。考虑到时代的特性,放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好的作品吧。
作者:soloye 发布时间:2023-08-23 13:53:41
听了一遍
作者:午睡 发布时间:2013-07-05 11:11:37
速度看完说明还是很对口味的。打四星完全是因为神烦的女生角色。
深度书评:
这本书相当不错!
作者:雨度翩翩 发布时间:2010-08-13 15:45:21
这里有中文高清影印版的!
http://www.8u15.com/read-htm-tid-62.html
【转】张学智:王夫之对《无妄》、《震》卦的阐发及其时代关切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6-27 18:23:18
[摘 要]:文章主要考察王夫之对《无妄》、《震》卦所作的阐发。对《无妄》的阐发, 王夫之着力彰显的是存在的真实性, 存在的辩证本性和复杂过程, 以此批评佛教道教所宣扬的“空”、“无”。对《震》卦的阐发, 王夫之彰显的是《震》所代表的能动精神, 以及动静互涵中动控御静、激活静、带起静的主导作用。通过分析装裹在易学语言中的哲学理念, 揭示王夫之在明朝甫亡、民皆疑惧之时, 倡导发起信心, 勇敢担当, 立体致用, 争取民族兴复的精神。
[关键词]:王夫之; 《无妄》; 《震》; 佛老; 动静;
对《无妄》卦的阐发:存在的真实
《周易外传》的《无妄》一篇, 是王夫之阐发他关于存在问题的根本见解, 以“有”的实在性、恒常性批判佛道教宣扬的“空”“无”学说, 恢复刚健、笃实的中国文化基调, 消除士大夫由浸染佛、道而有的软弱、委靡之气的重要篇章。本节结合王夫之晚年所作的重要著作《周易内传》, 分析王夫之《无妄》诠释中所包含的时代关切。
王夫之的诠释从解析卦名开始。他认为, “无妄”是相对“妄”而言, 没有“妄”, 则“无妄”无从谈起。无妄与妄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从卦辞说, 既有“其匪正有眚, 不利有所往”, 又有“元亨利贞”。“妄”与“无妄”, 出在同一卦中。要解通整个卦辞, 就要把妄和无妄作为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来解释。更重要的是, 王夫之想通过这样的思想方法, 引出他的一个深刻见解:之所以无妄, 乃是因为有妄。承认妄, 正视妄, 从而认识天理、顺承天时, 可以因祸得福, 化妄为无妄。王夫之先从《无妄》的卦体进行解说:
时当阴积于上, 阳秉天化, 以震起而昭苏之, 则诚所固有之几也。乃此卦天道运于上, 固奠其位, 二阴处下, 非极其盛, 而初阳震动, 非以其时, 理之所无, 时之或有, 妄矣。然自人而言则为妄, 自天而言, 则有常以序时, 有变以起不测之化, 既为时之所有, 即为理之所不无。理, 天理也。在天者即为理, 纵横出入, 随感而不忧物之利, 则人所谓妄者, 皆无妄也。君子于天之本非有妄者, 顺天而奉天时, 于妄者深信其无妄, 而以归诸天理之固有, 因时消息以进退, 而不敢希天以或诡于妄。故天道全于上, 天化起于下, 元亨利贞, 四德不爽。
这是说, 《无妄》震下乾上。在上之乾象征天道运行于上, 为万物奠定时位基础。震之初爻为阳爻, 其上二爻为阴爻。初九秉承天运化之机, 以天所奠定之时位为根据, 以震起六二、六三使之苏醒、鲜活为己任。但下卦之二阴爻, 尚未能积累至三阴达于极盛;初阳尚未阳气充盈, 其震动非恰当之时节。故可视之为理之所无, 时之或有。从一般眼光看, 是“妄”。但人视为妄的, 从天的视角看, 则非妄。天一方面有它的运行常规, 一方面有表面上不合常规的变局, 而变局实际上是常规的另一种表达, 不过神妙不测、不常见而已。王夫之此处一个卓越的理解是, 既然是客观存在, 就是理之所有的。理, “在天为理”, 既为天理, 就是合当有的。理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无意志、无目的, 纯按自己本性的必然性运动。则人所谓妄, 从天的角度看, 皆无妄。君子于此, 知天之无妄, 将浅见者视为妄的, 皆看做天理本来就有的, 万事皆顺天道天理而行, 不敢有半点侥幸。这样, 天的运行规则没有遭到破坏, 因而天的运化能够顺利进行。人间的灾祸, 都是人违背天道, 逞私意蛮干的结果。要说有妄, 都是人自取之妄。天本无妄, 理本无妄。这就是王夫之对“无妄”的根本看法, 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 对世间虚妄之事的批评, 皆以此为出发点。
此外, 王夫之还从卦变解释《无妄》卦义。《无妄》自何卦变来, 王夫之早晚年有不同的看法。在晚年的《内传》中, 王夫之解释《无妄》彖传“无妄, 刚自外来, 而为主于内”时认为, 《无妄》从《遁》卦变来, 《遁》九三之阳入而来初, 即为《无妄》。《遁》卦外卦皆阳, 阳与阳为类, 于是将九三带离内卦而与外卦之三阳为群, 有遁离之象。九三来至初地, 离开逃遁之地, 返归于内, 以一阳而主二阴, 为无妄之象。而在早年的《外传》中, 则认为自《否》卦变而来, 目的是为了说明无妄因妄而有:因为《否》之象, 上乾下坤, 代表“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外刚内柔, 外阳内阴, 代表“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 君子道消”, 为否塞之象。否塞, 就是“妄”。而《否》卦初六变而为阳, 则为《无妄》。初九为主动求变, 来为二阴之主, 从昔日的不交、否塞, 变为今日之无妄、有主, 变哀为乐, 变苦为甘, 故“无妄” 。如此解释, 是为了突出无妄是妄之否定, 是妄之改变, 为他批判佛道二家的“妄”做好铺垫。
王夫之在《外传》中, 将以上关于“妄”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对佛、道的批评, 认为佛道所斥为妄的, 实为无妄;而佛道所谓无妄者, 皆大妄。他首先批评佛教:
索真不得, 据妄为宗, 妄无可依, 别求真主。故彼为之说曰:“非因非缘, 非和非合, 非自非然, 如梦如幻, 如石女儿, 如龟毛兔角;揑目成花, 闻梅生液;而真人无位, 浮寄肉团;三寸离钩, 金鳞别觅。”率其所见, 以真为妄, 以妄为真。故其至也, 厌弃此身, 以拣净垢;有之既妄, 趣死为乐;生之既妄, 灭伦为净。何怪其裂天彝而毁人纪哉!
这里, 王夫之是以儒家立场来批评佛教的。从对佛教主旨概括的准确、深入来说, 王夫之对佛教是用过很深功夫的。他指出, 佛教为了寻求出世、解脱, 把世间一切看成空;为了证成这个“空”, 造出了许多理论和实践,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所谓万法因缘和合为假有, 故本性空;须勘破、离弃假有。而要达到此目的, 首先在打破人世间的既成条规, 包括社会伦理、身体、生死等, 一切视为虚妄而鄙弃之。王夫之认为, 佛教的这些做法, 从儒家入世的眼光看, 皆是以妄为真, 以真为妄,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颠倒了真实情况。
他又批评道家说:
若夫以有为迹, 以无为常, 背阴抱阳, 中虚成实, 斥真不仁, 游妄自得, 故抑为之说曰:吾有大患, 为吾有身;反以为动, 弱以为用;糠粃仁义, 刍狗万物。究其所归, 以得为妄, 以丧为真, 器外求道, 性外求命, 阳不任化, 阴不任凝。故其至也, 绝弃圣智, 颠倒生死;以有为妄, 斗衡可折;以生为妄, 哀乐俱舍。又何怪其规避昼夜之常, 以冀长生之陋说哉!
这里对道家的批评同样十分广泛、深入, 涉及本体论、方法论、政治观、伦理观、身体观、生死观等。中心是其以有为妄, 以无为常, 鄙弃身体, 破除世间一切伦理规范, 追求虚静的本体;抛弃普通生活, 追求长生这些虚妄的东西。王夫之对道家的批评, 仍在其视真实的人世生活为虚妄, 以虚妄的出世为真这个方面。
王夫之重点阐述的是人世生活的真实性, 以此批评佛、道的虚妄;而在其阐释中, 对事物的生成、壮大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刻画, 由此阐发出许多精辟见解。首先王夫之认为, 人是活生生的真实存在, 人必须依赖物质世界, 过真实的、属人的物质生活。人所依赖的物质世界, 是有自身的实在性和规律性的。靠此实在性与规律性, 人才能认识世界、取用世界, 维持人的生存与传衍。这个道理虽然简单, 但却是最基本的;人的一切识见、一切行为, 皆应从此最基本的地方出发, 他说:
若夫以粟种粟, 以器挹水, 枫无柳枝, 栗无枣实, 成功之退, 以生将来, 取用不爽, 物物相依, 所依者之足依, 无毫发疑似之或欺。……是故阴阳奠位, 一阳内动, 情不容吝, 机不容止, 破块启蒙, 灿然皆有。静者治地, 动者起功。治地者有而富有, 起功者有而日新。殊形别质, 利用安身。其不得以有为不可依者而谓之妄, 其亦明矣。
这是认为, 万物皆由阴阳为他们规定发展的潜在功能, 阳为预有之性质, 阴为其物质支撑。迨时机成熟, 万物蓬勃开展。动者, 应机而动, 无丝毫滞留;静者, 随动提供其质地, 无丝毫吝啬。质地, 是表现出来的, 万物之质地, 就是万物的可经验的现实存在;而此现实存在, 是动者见机而作, 不断提供新的可能性的基础。阴阳二者, 动静各别, 共同为万物的存在和传衍发生作用。由此机缘、质地之不同, 万物各各殊别。而由殊别的万物构成的世界是真实不诬的, 无丝毫虚妄处。
王夫之也论证了生死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可改易性。生死之理在一般层面上本来极其浅显, 也极易明了, 但道家道教的人为长生之说所迷惑, 置此基本道理于不顾, 并且自欺欺人。王夫之说:
既已为之人矣, 生死者昼夜也, 昼夜者古今也。祖祢之日月, 昔有来也;子孙之日月, 后有往也。由其同生, 知其同死;由其同死, 知其同生。同死者退, 同生者进, 进退相禅, 无不生之日月。……物情非妄, 皆以生征。征于人者, 情为尤显。跽折必喜, 箕踞必怒, 墟墓必哀, 琴尊必乐。性静非无, 形动必合。可不谓天下之至常者乎?夫然, 其常而可依者, 皆其生而有;其生而有者, 非妄而必真。故雷承天以动, 起物之生, 造物之有, 而物与无妄, 于以对时, 于以育物, 岂有他哉!
生死如昼夜, 昼夜如古今。有古即有今, 有昼即有夜, 生死乃世间至为明显、自然之事, 不容虚妄视之。人也是如此, 喜怒哀乐, 性情动静, 皆至为平常、至为真实之事, 亦不容虚妄视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王夫之在论证物与人的真实性时, 特别结合《无妄》卦的象辞点明人对万物之变化应取的态度。象辞云:“天下雷行, 物与无妄, 先王以茂对时, 育万物。”意思是, 《无妄》下卦为震, 象征雷;上卦为乾, 象征天。天下雷行, 指雷应时节发生, 惊起万物, 出蛰萌生。万物不管灵蠢, 各如其性质, 无有妄动。先王效法天道, 使万物各遂其生, 发育长养。对其中的“以茂对时”, 王夫之更有深入阐释, 他说:
以无择为盛, 以不测为时, 此其为无妄者。虽若有妄, 而固无妄也。先王不以此道用之以威福, 恐其刑已滥而赏已淫, 虽自信无妄, 而必有妄矣。唯因万物之时, 天所发生之候, 行长养之令。金、木、水、火、土、谷惟修, 草、木、鸟、兽咸若, 使之自遂其生, 则道虽盛而无过。然所谓“对时”者, 因天因物以察其变, 非若吕不韦之《月令》, 限以一切之法也。
“无择”者, 平等对待一切事物, 无有厚薄, 使万物皆得享受天地的润泽, 无有遗漏。“不测”者,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 自然地、应机地应对事物, 使之自然发展, 不有人力逆天强为。这就是“茂”, 就是天地的本来面目, 就是以人合天应取的态度。不以威福滥用刑赏, 就是要抑制人因为已“茂”而可能发生的骄奢。对《月令》的批评, 表示王夫之不愿把生动的、多样的天象物候, 框定在一个统一的、有限的图式中, 提倡以具体的、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事物。此皆“无妄”之意。
为了对“无妄”做更深入、更使人信服的肯定, 王夫之对事物变化发展一般规律也做了富有哲理的阐发。这一部分是他的《无妄》解释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他说:
凡生而有者, 有为胚胎, 有为流荡, 有为灌注, 有为衰减, 有为散灭, 固因缘和合自然之妙合, 万物之所出入, 仁义之所张弛也。胚胎者, 阴阳充积, 聚定其基也。流荡者, 静躁往来, 阴在而阳感也。灌注者, 有形有情, 本所自生, 同类牖纳阴阳之施予而不倦者也。其既则衰减矣。基量有穷, 予之而不能多受也。又其既则散灭矣。衰减之穷, 予而不茹, 则推故而别致其新也。
在王夫之看来, 万物都可以说是某种物质因素聚合的产物。事物都是某种物质因素进入此物因而其生, 出离此物因而其死的过程。在这一出一入间, 代表增加的势用的“仁”用事, 则事物增长, 此为“张”;代表保持此事物的限度的“义”用事, 则抑制其逾越规范增长, 此为“弛”。万物就是一个个张弛有度、出入有节的独立体。此中的“出入”, 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后王夫之数百年的现代哲学家金岳霖的“道、式、能”和冯友兰的“理、气、无极而太极”学说 (2) , 不过王夫之说得更加浑融、原始而已。对于事物的发展, 王夫之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胚胎”为阴阳二气聚合产生事物的最初基底, “流荡”为在此基底上发生的感与应。此基底为阴、为静, 其上之感应为阳、为躁。此感应为后一阶段的“灌注”之发生造下了契机。“灌注”指此事物接受外部的给予而生长壮大。形, 指事物的物质形体, 情指事物的性能, 特别是它想接受外部给予而发展壮大自己的内在欲望。二者皆事物本有。有此形体和欲望, 则此种接受和成长就是自然而然的。往下的阶段是“衰减”。为什么会有衰减?王夫之不抽象地从有盛就有衰这个一般性理解去解释, 而是从事物本身的质量界限与它的欲望之间的矛盾去解释。基量有穷, 指事物皆有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受体的数量限制。如果可以无限量地接受外部的给予, 则它可以无限增长或长盛不衰;但事物的数量界限限制了它的生长欲望。这一限制也是自然的, 无可奈何的。再下的阶段是“散灭”。衰减到极致, 其基量不能接受外部给予, 其生命力渐渐耗尽, 只好散灭形成其他新的事物。这一对事物的总体性说明和对事物生灭诸阶段的解释, 涉及气与理、内与外、度与量、出入张弛等形上话语, 充满了对事物的深切体察和富于哲学维度的思辨。
王夫之进一步说:
夫生理之运行, 极情为量;迨其灌注, 因量为增。情不尽于所生, 故生有所限;量本受于至正, 故生不容乖。则既生以后, 百年之中, 阅物之万, 应事之赜, 因物事而得理, 推理而必合于生, 因生而得仁, 因仁而得义, 因仁义而得礼乐刑政, 极至于死而哀之以存生理于延袤者, 亦盛矣哉!终日劳劳而恐不逮矣, 何暇患焉!……故贱形必贱情, 贱情必贱生, 贱生必贱仁义, 贱仁义必离生, 离生必谓无为真而谓生为妄, 而二氏之邪说昌矣。
这是说, 就人来说, 每个人的生命, 都有它的限度, 这个限度, 是由它本性的必然性规定的;它的生, 是在这一限度内的增长;它的死, 是这一限度的充其极。人在有限的生命中, 要经历很多事情, 有些事情是很繁杂的。人认识事物, 得到它的道理;上溯其过程, 推想此理, 必符合人的生命活动的轨迹。因有生命, 所以有仁爱, 因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有仁爱必有对它的具体实现方式, 这就是义, 因为义是仁的“断制”、仁的分别。有仁义之心, 必有它的外在表现礼乐、刑政, 因为心的内容必须实现为某种作为、制度。生死在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各种养生丧死的具体仪节。可以说, 丧礼、祭礼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动延续久远的一种迂回的、象征的文化形式。对人的一生的评价, 褒奖是人所喜欢的, 贬损是人所厌恶的, 所以代表人的盖棺之论的谥号受到普遍重视。从文化人类学来说, 丧祭、谥名这些活动, 也是有根据的、无妄的。而佛家道家轻贱生命, 侈谈出离。王夫之从人的文化获得、人禽之别的高度, 对这种对待生命的愚昧态度, 进行激烈批评:
且天地之生也, 则人以为贵。草木任生而不恤其死, 禽兽患死而不知哀死, 人知哀死而不必患死。哀以延天地之生, 患以废天地之化。故哀与患, 人禽之大别也。而庸夫恒致其患, 则禽心长而人理短。愚者不知死之必生, 故患死;巧者知生之必死, 则且患生。所患者必思离之。离而闪烁规避其中者, 老之以反为用也;离而超忽游泆其外者, 释之以离钩为金鳞也。其为患也均, 而致死其情以求生也均。
尤其是人的情感活动, 作为人一切活动的控御者、统率者, 代表人的现实存在, 是无法废弃的。王夫之把情感定义为“情者, 阴阳之几, 凝于性而效其能者”, 赋予极重要的地位。阴者, 身体的自然欲望;阳者, 人性之正理。阴阳之几, 指生于人性、表现人性的某种身体欲望。这里王夫之对情的理解, 虽有取于朱熹“性体情用, 性静情动”的思想, 但主要是出于对情的现实作用、其无妄的性质的肯定。
王夫之由此提出他对待生死的态度:
是故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 健以存生之理;尽人道者, 动以顺生之几。百年一心, 战战栗栗, 践其真而未逮, 又何敢以此为妄而轻视之以药哉!故曰:“先王以茂对时, 育万物”, 盖言生而有也。
这里的天德人道, 即《周易》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合天德, 就是以健动不息的天道为效法对象, 将人之所以为人者发扬光大, 使生命活动极尽其光彩, 从精神到肉体, 都展现其辉煌。这也就是他后来重点发挥的“践形”学说。尽人道者, 尊重生命, 按照发于人性的真实情感去活动, 保持这样的态度, 终其一生。珍视生命的真实无妄, 不敢违背。这也就是《中庸》的“率性之谓道”。合天德, 尽人道, 就是王夫之认为应该采取的“以茂对时”的态度和方法。王夫之所谓“无妄”, 解释方向在此, 行动的归结点亦在此。
对《震》卦的阐发:动的表彰
王夫之的《震》卦阐发, 重点与《无妄》不同。虽然也有批评道家的地方, 但着眼点与《无妄》大异。在《震》卦的阐发中, 接触到的哲学义理更为复杂深刻, 其中暗含的时代关怀更为激切。
王夫之首先阐明的是, 《震》的有主问题, 这涉及的一般哲学问题是事物有无主宰, 何者为主宰, 借以批评道家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王夫之先从“常”与“变”引出主宰问题, 他说:
天下亦变矣。变而非能改其常, 则必有以为之主。无主则不足与始。无主则不足与继。岂唯家之有宗庙, 国之有社稷哉?离乎阴阳未交之始以为主, 别建乎杳冥、恍惚之影, 物外之散士不足以君中国也。乘乎阴阳微动之际以择主, 巧迓之轻重、静躁之机, 小宗之支子不足以承祧也。故天下亦变矣, 所以变者亦常矣。相生相息而皆其常, 相延相代而无有非变。故纯乾纯坤, 无时也。有纯乾之时, 则形何以复凝?有纯坤之时, 则象何以复昭?且其时之空洞而晦塞矣, 复何从而纪之哉?夏至之纯阳非无阴, 冬至之纯阴非无阳。黄垆青天, 用隐而体不隐。……纯乾纯坤终无其时, 则即有杳冥恍惚之精, 亦因乎至变, 相保以固其贞, 而终不可谓之“杳冥”、“恍惚”也。且轻重、躁静迭相为君, 亦无不倡而先和, 终不可谓“静为躁君”也。
这是说, 天地万物皆变、皆动, 变动的根据是内蕴于自身中的各自的性质。性质是常, 无此性质则无此事物。具体的变化是此性质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表现。常是一个事物的主宰, 没有主宰, 事物既不能有其开始, 也不能有其继续。主宰无物不有, 无物不然。事物之有主宰, 就如家有宗庙, 国有社稷。由于有主宰, 事物皆处在不断的流行变化中, 生灭不已是其常态, 延续和替代之变化正所以表现其性质之稳定性。而老子的“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即主张在阴阳未交之始有一物为之主宰;其“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即主张有杳冥不可知之物为之主宰。由此看来, 作为隐士的道家不能做中国的统御者, 窃弄阴阳、玩弄机巧的道家思想, 也不能做中国文化的主体。天地间绝无纯乾纯坤之时。乾主产生, 坤主长养。有乾无坤, 则导致有潜在之机能而无形体之支撑;有坤无乾, 则导致有质地而无产生之机能。且既无乾坤, 此时之空洞浩渺辽远无际无从刻画。事物初生时的即有即无、恍惚难明状态, 在其发展壮大中, 其“有”肯定会被贞定保留, 其“无”肯定会被显现彰明。
此外, 王夫之这段话还涉及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即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问题。既无纯阴纯阳, 则阴与阳二者共同构成本体。也就是说, 本体只能是既阴又阳的, 如夏至时阳气最盛, 但此时亦有阴;冬至时阴气最盛, 但此时非无阳。即如天地为至大之物, 天与地二者中之任一物, 亦不能做万物之本体。万物之本体, 是天与地构成的共同体。王夫之所说的“黄垆青天, 用隐而体不隐”, 即指这个道理。意为, 天 (青天) 、地 (黄垆) 都是个别、具体, 而天地之共同体为一般。一般为体, 个别为用, 在说到天时, 就逻辑地包含地, 此时天为显, 地为隐;说到地时, 就逻辑地包含天, 此时地为显, 天为隐。作为用的天、地, 都有隐掉其对方之时, 而作为体的天地共同体, 则永无隐掉对方之时, 永远是天地并有。故“用隐而体不隐”。这一观点, 是与他以上“纯阳纯阴无时也”的思想紧密相关的, 是这一思想的直接推论。从远处说, 这一观点是与他的“乾坤并建” 、“阴阳向背隐显” 诸学说遥相呼应的。这是王夫之的重要义理, 在他的著作中是贯穿始终的。
王夫之在以上阐述中, 主张“有主”。何者为主?“动”为主。以动为主的思想, 在《无妄》阐释中, 已经充分表露, 并以此为批评佛、道的空无、虚静的根据。比如“不动之常, 惟以动验;既动之常, 不待反推。是静因动而得常, 动不因静而载一。一岁之生, 一日之生, 一念之生, 放于无穷, 范围不过, 非得有参差傀异、或作或辍之情形也。” 在对《震》卦的阐发中, 以动为主是中心观念, 其他论述, 都围绕此观念展开。并以此批评老子的“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之说。王夫之说:
轻重、静躁迭相为君, 亦无不倡而先和, 终不可谓“静为躁君”也。尝近取而验之, 人之有心, 昼夜用而不息。尝人欲杂动, 而所资以见天理者, 舍此心而奚主!其不用而静且轻, 则寤寐之顷是也。旦昼之所为, 其非窹寐之得主, 明矣。寐而有梦, 则皆其荒唐辟谬而不可据。今有人焉, 据所梦者以为适从, 则岂不傎乎?
这是说, 轻与重、静与躁皆可为君, 非如老子所说。凡物皆对立而统一, 如有独倡, 必定先和。比如人之心, 昼有所思, 夜有所梦, 此无息处;而欲望交攻, 天理常存, 此以动为主。心之活动, 其静且轻者, 唯睡梦之时。也就是说, 以静为主, 只有此时。人大量非睡梦状态的活动, 皆以动为主宰。睡梦中的大量荒唐怪诞之事, 是不能作为人的行为的根据的。故静不能为动之主, 无不能为有之君。老子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恰是以静为主, 是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情况相违背的。
王夫之认为, 能作为万物本体的, 是理与气的统合。他将此本体称为“帝”。引出“帝”这个概念, 是为了切合《周易·说卦传》的“帝出乎震”和“震为长男”等说法, 加强“震”的天理性、权威性、不可违抗性。王夫之在说明了静不能为主的道理后接着说:
夫理以充气, 而气以充理。理气交充而互相持, 和而相守以为之精。则所以为主者在焉。……今瘖者非无不言, 而终不能言;痿者非无不行, 而终不能行, 彼理具而气不至也。由是观之, 动者不借于静, 不亦谂乎?……自其为之主以始者帝也, 其充而相持、和而相守者是也。非离阴阳, 而异乎梦寐。自其为之主以继者震也, 其气动以充理而使重者是也。非以阴为体以听阳之来去, 而异乎瘖痿。帝者始, 继者震, 故曰:“帝出乎震。”又曰:“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以为祭主。”
这是正面说明以动为主的必然性。作为本体的帝既非如朱熹之理在气先, 也非有气无理。而是理气相互依持, 相互依赖, 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根据。这个本体不离阴阳, 不像梦境那样有气无理, 虚浮杂乱。继本体而有, 自本体一根而发者为“震”。震继承了、复制了帝的性质。除了本体理气交充的性质外, 王夫之这里更加重了动为主、阳为主这个方面。震的德行是动, 主动者、主阳者的气可以激发主静者、主阴者的理使之动、使之发生主宰、主导等作用。阴不能为主体, 阳也不是其临时的、外在的辅助。能为万象主的震, 是理气互相依持中的动, 不像瘖者痿者那样理至而气不至。帝是本体, 故为始;震是帝按照自己的样式产生出来的, 故为继。此继肖其父母, 理气完足, 动以带静, 故可为承祧之主。照《震·彖》的说法, 即“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以为祭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说卦传》中的“帝出乎震”, 是“帝”由震生出。其根据是“万物出乎震, 震, 东方也”。按照朱熹的解释, “帝者, 天之主宰” , 帝代表天地万物, 而东方为事物开始之地。故帝由震生出。而王夫之的解释与此相反, 是“帝”生出震。在王夫之的思想中, 代表万物本体的“帝”是最高的, 它不能由别的东西生出, 它的基本思想是“乾坤并建”, 即作为本体的天地生出其余62卦, 《震》是其中之一, 当然是“帝生出震”了。帝生出的震继承了帝的全部性质, 特别是阴阳互倚中阳与动的首出地位。
王夫之继而从《说卦传》的“震为长男”及父子承继关系来说明这一道理:
尸长子之责, 承宗社之大, 盖其体则承帝而不偏承乎阴阳, 其用则承乾而不承坤。何也?坤已凝而阳生, 则《复》是已, 是人事之往来也。未成乎坤而阳先起, 则《震》是已, 是天机之生息也。《复》为人事之改图, 故屡进而益长;《震》为天机之先动, 故再震而遂泥。帝不容已于出, 而出即可以为帝, 故言不言、行不行, 动静互涵, 以为万变之宗。帝不容已于出, 故君在而太子建;出即可以为帝, 故君终而嗣子立。受命于帝而承祚于乾, 故子继父而不继母;理气互充于始而气以辅理于继, 故动可以为君而出可以为守。借曰《坤》立而阳始生以为《震》, 因推《坤》以先震, 立静以君躁, 则果有纯《坤》之一时也。有纯《坤》之一时, 抑有纯《乾》之一时, 则将有未有《乾》、未有《坤》之一时。而异端之说, 由此其昌矣。
“尸长子之责”, 指《易·说卦传》所谓乾坤为父母, 《震》为长男之说。长男承嗣了帝的性质, 其体则理气交充, 阴阳至足, 无有或偏;其用则偏承乾父, 以动为主。《复》卦承坤母, 六阴尽而阳生, 但《复》多象征人事之否尽泰来, 非若《震》多象征天地万物之动的生机之不容已。但《震》为雷, 迅雷之初震轰然势大, 将散则缓而弱。《震》之九四为再震之象, 故有缓弱泥滞之意。作为本体的帝则理气交充, 动静互涵, 始终健动不已。《震》为帝之长子, 帝在则为储君, 帝歿则继帝而立, 为万物主。其为帝则彰显其理气调谐之性质, 其为继则主要彰显以动为主, 以气辅理的性质。故“动可以为君而出可以为守”。王夫之认为, 老子就是因为先立一虚静之本体, 故以静为动之主, 以无为有之宗, 不但导致理论上的有阴无阳、有坤无乾之时之存在, 实践上也会出现弱丧、退守的结果。王夫之因之强调动的作用:
《震》承《乾》而《乾》生于《震》。震之出于帝, 且与《乾》互建其功而无待于《乾》, 奚况于《坤》之非统而何所待哉?是故始之为体, 则理气均;继之为用, 则气倍为功而出即为守。气倍为功, 则动贵;出即为守, 则静不足以自坚矣。建主以应变者, 尚无自丧其匕鬯夫!
这里“不丧匕鬯”切《震》卦卦辞“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 指震之盛者, 百里皆惊。以此所象征之动为主而后感奋兴起, 则可不失宗统之祭。这是王夫之对《震》的主宰地位的总结性说明。《震》出于帝, 因而阴阳不偏废;《震》承于《乾》, 因而在阴阳两者中更加强调动的主宰、统御作用。此中王夫之明确说《坤》非正统, 即否定了道家“有生于无”、“静为躁君”之说。他强调的是, 离开了本体的理气互充, 动静互涵, 就没有其生出者、继起者。而动静互涵中, 更要重视动主宰静、激活静、带起静的主导作用。王夫之这里大张“动贵”之义, 主张以动为主、以气带理, 建立此原则作为应对一切的准则, 这样才能尽宗子承祧之责, 延续家国之慧命。
王夫之晚年在《内传》中, 在对《震》何以“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以为祭主”的解释中, 对此义有更加深入的阐发:
凡人之情, 怠荒退缩, 则心之神明闭而不发, 自谓能保守其身以保家保国, 不知心一闭塞, 则万物交乱于前, 利欲乘之, 而日以偷窳。唯使此心之几震动以出, 而与民物之理, 相为酬酢而不宁, 然后中之所主, 御万变而所守常定。孟子之以知言养气而不动其心者如此。嗣子定祚, 而孽邪之党自戢, 乃保其国而为神人之主, 亦此道也。
此中对《震》卦震动人心, 使之醒觉奋励, 免于荒怠退缩之意特别加以提揭。对当时一世人心皆晦否闭塞, 物欲充塞, 偷惰沉沦, 不能奋发的现状心怀殷忧, 主张有大震动, 大刺激, 大醒觉, 然后心有主宰, 历万变而常定。他的理想是既有震动、奋励之心, 又重视物理、民事, 两者相得益彰;理有心的震动而被激活, 心有理的镇抚而避免狂荡;而动的、激励的心常为主这样的状态。这就是心与理“相为酬酢而不宁”。王夫之向往的是孟子知言养气得到的心有常主, 心有大勇, 屹立不动的大丈夫精神, 认为是此时纾国难, 扶倾圯, 定人心, 戢觊觎, 振刷纲常, 重建中华文化的当务之急。
在《内传》中对《震》卦象辞“洊雷震, 君子以恐惧修省”一句的阐发中, 王夫之也说:
君子之震, 非立威以加物, 亦非张皇纷扰而不宁, 乃临深履薄, 不忘于心, 复时加克治之功, 以内省其或失, 震于内, 非震于外也。内卦始念之忧惕为恐惧, 外卦后念之加警为修省, 象洊雷之叠至。
“洊雷”者, 频来之雷。《震》内外卦皆《震》, 故有“洊雷”之象。面对迭至之雷, 王夫之想到的仍是雷的震醒人心的作用。人心之醒, 就要安定意志, 反省政治上、文化上、人心上的得失, 纠正造成亡国惨祸的诸多不足, 变初始之忧惧恐慌为复来之修省警惕。这是甲申国变后国人何以自处的一个良方。
《内传》在解说《震》卦卦辞“震, 亨, 震来虩虩, 笑言哑哑, 震惊百里, 不丧匕鬯”时也畅论此意说:
时方不宁, 而得主以不乱, 唯惊惧而必畅遂, 当勿忧其可惧之形声, 而但自勉于振作。……人莫悲于心死, 则非其能动, 万善不生, 而恶积于不自知。欲相暱, 利相困, 习气相袭以安, 皆重阴凝滞之气, 闭人之生理者也。物或以因而任之, 恬而安之, 谓之为静。以制其心之动, 而不使出与物感, 则拘守幽暧而丧其神明, 偷安以自怡, 始于笑言而卒于恐惧。甚哉, 致虚守静之说, 以害人心至烈也!初几之动, 恻隐之心介然发于未有思、未有为之中, 则怠与欲划然分裂, 而渐散以退。……王道尽于无逸, 圣学审于研几。《震》之为用, 贤知所以日进于高明, 愚不肖所以救牿亡而违禽兽。非《艮》之徒劳而仅免于咎者所可匹矣。
在此国家甫亡, 民皆疑惧之时, 以“不丧匕鬯”安定人心, 谋求兴复之道;以“震惊百里”震破疑惧, 发起信心, 以为处国难之主, 则能自勉而振作。此时最需要的是信心与行动。故就占易、学易而言, 《震》、《巽》所代表的能动与介入最合时需, 而与《艮》、《兑》所代表的止而不动、能言而不能行绝然不同 。前者所显现者为天地之动能, 后者所显现者为万物融结之静态定体。故君子虽可效法此四者立体、致用, 但当此天崩地坼、独握天枢与之争衡之时, 动与入最为当务之急。定静与畏止是最应屏除、最可批评的。故王夫之这里大力抨击“心死”对人的能动性的否定。心死之人, 其作为人的最本质的规定———能动性被放弃, 人的各种善的基础因而丧失, 恶行于不自觉间潜滋暗长, 人为利欲相困, 为习气相袭。此皆重阴凝滞之象, 急需大震动、大兴起、大洗刷。老子的至虚守静之说, 使人自我因循, 自我躲避, 自我销铄, 恬然安之而不思进取, 丧失了勇敢担当, 奋励行动的气概。在明朝宗社虽墟, 但仍投身于兴复之业的王夫之看来, 老子的主静、主无的学说恰是“拘守幽暧而丧其神明”, 是为“偷安以自怡”树立理论根据。故在明清之际需要激励奋迅的行动精神的时代要求下, 老子的致虚守静之说害人至烈!这就是王夫之亟亟表彰行动、表彰介入, 亟亟批评老子之用心所在。他将《震》之卦辞“震, 亨”解释为“天下之能亨者, 未有不自震得, 而不震则必不足以自亨也”, 他赞成朱熹《本义》说“震有亨道” , 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船山全书》第一册, 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
金岳霖著:《论道》,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36页。
冯友兰著:《新理学》, 载《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53页。
张学智:《王夫之“乾坤并建”的诠释面向》,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
张学智:《王夫之“阴阳向背”说的本体意义》, 《周易研究》2012年第3期。
朱熹:《周易本义》, 广州:广州出版社1994年版, 第199页。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313+)
- 图文清晰(354+)
- 书籍多(304+)
- 可以购买(626+)
- 图书多(656+)
- 体验差(191+)
- 无多页(167+)
- 一般般(329+)
- 无颠倒(188+)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12 05:43:45 )
五星好评
- 网友 陈***秋: ( 2024-12-29 07:21:3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濮***彤: ( 2024-12-13 22:34:4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谭***然: ( 2025-01-09 13:39:0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寇***音: ( 2024-12-15 08:22:0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晏***媛: ( 2024-12-15 19:42:03 )
够人性化!
- 网友 游***钰: ( 2024-12-27 13:12:4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邱***洋: ( 2024-12-17 23:21:1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芮***枫: ( 2024-12-15 20:33:4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利***巧: ( 2024-12-30 10:19:1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12 00:06:43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敖***菡: ( 2025-01-07 04:15:5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龚***湄: ( 2024-12-22 10:26:2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索***宸: ( 2024-12-23 21:25:5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堵***格: ( 2024-12-13 07:14:00 )
OK,还可以
- 网友 瞿***香: ( 2024-12-29 23:43:0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喜欢"周易内传 周易外传(全二册)"的人也看了
- 案头画范 周运昌画虾 周运昌【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庄子新义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昭烈帝刘备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版·2016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备考2019 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点精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预订】Trailblaz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t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18 年 第1 辑:总第18 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版·2017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综合基础知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上海鲁迅研究·100辑纪念(总第100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2021年版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考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