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房地产法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34

房地产法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房地产法学精美图片
》房地产法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房地产法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37118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4.2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3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房地产法学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房地产法学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房地产法学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嘿嘿云 发布时间:2012-09-05 16:11:34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育儿书,一开始我非常不喜欢主人公,后来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 作者:一口茶叶末 发布时间:2015-11-14 00:48:06

    教材……

    满是图画,确实没好好看

  • 作者:DrZou 发布时间:2019-05-23 20:47:41

    做了两套实在做不下去了 我还是去刷押题和真题吧 五星保平安

  • 作者:柳絮泡泡 发布时间:2024-04-12 07:20:22

    图书馆借到的,作者啰啰嗦嗦我文文盲盲,但不影响知识本身引人入胜//时不时一股臭学究的爹味扑鼻- -

  • 作者:feiandxs 发布时间:2015-06-16 15:30:38

    道理大多空泛,这些年已经被嚼烂了,但并不是说就一无是处。口水化的文字,在坐个火车什么的时候翻一翻还是可以的。

  • 作者:Silence 发布时间:2012-04-08 19:23:39

    难得一本还不错的教材~


深度书评:

  • 【转】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尚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18:33:06

    《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人大多读《诗》。《书》,在《左传》上可看到。孔子以后,像墨子、孟、荀也都读《诗》、《书》。故可说《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家都读的书。但在今天来讲,《尚书》是一部很难读的书。《尚书》分虞、夏、商、周四代。后人把夏、商、周称三代,唐虞属于五帝,因此《尚书》也可说是一部五帝三代之书。从唐虞到现在,该已四千多年;从西周以来,也有三千年以上,《尚书》真该说是一部中国的远古书。汉代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中有《尚书》,照现代话来讲,《尚书》是那时一部国立大学规定的教科书。可是经过西汉到东汉四百年,实在这部《尚书》也并不能字字都讲通。我们说汉代“去古未远”,但这部《尚书》已没有能完全讲通,当然以后会更讲不通。唐代韩昌黎说过,周诰殷盘,诘屈聱牙,他亦说是难读了。直到清代,讲经学最为有成绩,训诂、考据,工夫下的特别深,但清代两百几十年,这部《尚书》还是没有能一字字的讲通了。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是当时同辈行中对经学最有工夫的人,但也就说《尚书》不能尽通。可见我们今天来读《尚书》,只求得其大义便好,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要讲得通。我有一位朋友顾颉刚,同在大陆的时候,他就想为尚书做一番现代白话文的解注和翻译。我想这工作会是徒劳无功的。据说此刻他翻译的《尚书》已经出版,但我没有看过。无论如何,他不能把《尚书》里难解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必然的。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这些都是做学问走错了路的,暂不讲这一问题。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刚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廿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廿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中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中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阎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诸位若读《尚书》,读蔡沈《集传》最容易了。《史记》上说伏生《尚书》廿八篇,古文比今文多十六篇,十六加廿八只有四十四篇,而现在的《尚书》是五十八篇,这里又有问题。以后我每次讲一题目,只讲一大概,但诸位不能听了便算。如此不仅记不得,绝对要忘,而且记得了也没有用。当知做学问本来是要工夫的,没有不花工夫的学问。诸位每做学问,好问方法,做学问最大第一个方法就是肯花工夫。一学者花十年廿年一辈子工夫来解决一问题,本是寻常本分之事。或许诸位现在没有工夫,不妨留待完成硕土博士论文,职位解决了,再来读书,再用工夫。

    现在再回头来讲《尚书》有今文古文,古文《尚书》是假的,只有廿八篇今文《尚书》伏生传下的是真的。孔安国所传本也是真《尚书》,可是后来掉了。孔安国《尚书》并不假,只因为不立博士官,流传不多,就亡失了。到东晋由梅赜所献本才是假《尚书》。但我此刻要讲另一问题,那今文《尚书》廿八篇也不完全是真的。讲到此,就要讲到所谓辨古书之真伪这一问题上去。古书有真有伪,我们该懂得分辨。这不是今天的新问题,从来学者都注意此一问题。依照我们现在眼光来看,我们该进一步说,今文《尚书》也未必全是真,也多假的。可惜当前没有人能进一步来研究此问题。这因民初以来,一班讲学问的讲过了头,即如辨伪,像顾颉刚的《古史辨》,他认为夏禹也无此人,这大讲过头去了。其实也不该专怪顾颉刚,在前清末年早有讲过了头的,像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以及《孔子改制考》。照康有为讲法,所谓经学汉学,其实只是新莽之学。“新”是王莽的朝代名。清儒都讲汉学,康有为却说是新学,经则都是伪经,由刘歆替王莽伪造。此书出版后,经清政府禁了,把书销毁,不准发行。但民国以来,大家喜欢讲新,就看重了这部书。顾颉刚《古史辨》就是承此而来。后来康有为从事复辟,失败了。但这只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失败。他在学术上并未失败。他跑进北平东交民巷荷兰公使馆,就在里面叫人再翻印他的《新学伪经考》,果然在北平市上还有很多人买他这书。他在学术思想上还是领导着一个新的方向,然而辨伪过了头,其实是荒唐的。《孔子改制考》更荒唐,说孔子所说的以前,只是孔子托古改制,孔子自要创造一番新制度,而把来假托之于古代。这样一讲,全部中国历史,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便是刘歆,却都是造谣作假的。这样的讲下去,讲到夏禹是一条虫,才引起人家讨厌。辨伪之学,便不再讲了。实际上,辨伪不该过分,但有许多真伪还是该辨。如说《尚书》,我觉得即在今文廿八篇里还有很多不可信。如《尚书》第一篇——《尧典》。近代有人写文章,辩护《尧典》里所讲大文如“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昂。”等类,这些廿八宿中的鸟星、火星、虚星、昂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是要转移的。据现在天文学考据《尧典》所云,却是中国古代尧舜时代的天文;至战国时候,则并不然。据此证明《尧典》不假。大概这一套学问,在日本比中国研究的人多,因一般的科学知识,日本比中国发达,中国学者在此方面还是根据日本人讲法。可是在我认为,科学知识比较专门,中国古人称之为畴人之学,譬如种田,父亲种的田儿子继续种下去。古人研究天文学历法,此种学问,大概都是世袭的专家之学,父亲传给儿子,故又称为畴人之学。畴人之学也许可以是先生传学生。尧舜时的天文,也可以是从古传下,或在文字上,或在口传上。我们不能只根据这一点知识便认《尧典》全篇可信,只能说《尧典》中这些话有来源。其他的话,并不一定全可信。如尧传天下于舜,舜命禹作司空,同时兼百揆(就是兼宰相之职)。命弃作后稷,这就是农业大臣。命契掌五教,这是教育大臣。命皋陶做士,是司法大臣,也兼掌了兵。命垂作共工,是工业部大臣。命益做虞,是畜牧部大臣。命伯夷典礼,命夔典乐,命龙叫他做纳言,掌皇帝命令。共凡九官,这一点便大大靠不住。首先是年代问题。禹是夏代之祖,契是商代之祖,弃是周代之祖,此刻都在舜下面变成同时的同僚。这且不讲。特别重要的,舜时已有一个宰相,又有管土地、管农业、管教育、管司法、管工业、管畜牧、管乐、管纳言的,共九职,此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像样、极有组织、有规模的行政院。倘使在尧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已有那么九部大臣,为何下面夏、商、周三代,乃至于春秋、战国下及秦、汉都没有?这不是历史上一大退步吗?舜时大臣分九职,为什么下面从来没有?单据这一点,从舜到秦两千年的历史,变成无法讲、讲不通。所以我只能说《尧典》是战国人伪造,舜官九职,是战国末年人一个理想政府。他们懂得政府里该有管教育、管农业、管司法、管音乐的等等官,那是一番很高的理想,这正如康有为所说的托古改制。不过康有为不能拿这话来讲孔子,说孔子以前,根本没有尧舜,没有《尚书》,没有周公。但托古改制确是有的,先秦诸子中多有,儒家中间也有,但不能说过了头。诸位当知,读史不能辨伪,便会有许多说不通处。但辨伪工夫中寓有甚深义理,不能轻易妄肆疑辨。如康有为顾颉刚辨伪疑古过了头,又更多说不通。上面是说尧舜时代不能有这样一个政府,像《尧典》中所说,这些材料不可信,只有说到中国古代的天文或可信。

    我试再举一小例,如《尧典》篇首有“玄德升闻”四字,舜之德被尧所知,但为什么称“玄德”呢?“玄德”两字连用,在古书中极少有,只在老子书里才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玄德”二字,只可用老子书来讲,不能用孔孟书来讲。下面魏晋时代讲老庄之学的就叫做“玄学”,为何在《尧典》里用此玄德两字,这便可疑是战国末年人看过老子书,来伪撰《尧典》,才用了“玄德”二字。我们可凭文字使用来衡定年代,如我们此刻好说中国文化字样,但前清末年人断不会用此四字。

    《尧典》以外,再讲到《禹贡》,这是讲中国古代地理一部最重要的书,其实也决不是夏禹时代的书,而应是战国时代的书。如《禹贡》里划分荆州、兖州、豫州等九州,如何此九州字样不见于夏代、商代、周代,直到春秋时代也没有,到了战国初期还没有。什么人把此禹分九州的制度废掉的呢?为何有此九州而书中从来没有用这九州的字样呢?那又就讲不通。只举此一例,便见《禹贡》不是一篇可靠的书,它是一篇晚出书,我此刻不能详讲。在我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便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只有《西周书》或许才是中国尚书的原始材料、原始成分。下到东周也有书,但也恐是后人添进。主要真可信的是《西周书》。若使我们把一部《尚书》即今文廿八篇再分析到只剩一部《西周书》了,那么我们也须对此十几篇文章有一个简单而明晰的了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名《西周书文体辨》,便是要把此来看中国最古历史文体是怎样写出的?现在此一问题,我也不想同诸位详讲。但到此另有一重要问题,便是要讲到书背后的人。既然讲到《西周书》,那么《西周书》中显见有一重要人物跃然欲出,那便是周公。《西周书》中有很多文章便是周公所作,或是周公同时人或其手下人所作。要之在当时,周公在此集团中,并传至此后,有大影响。孔子一生崇拜周公。而我们要来研究周公的思想理论及其政治设施,当然这十几篇《西周书》成为了主要材料。我在上一堂已告诉诸位,做学问当从一项项的材料,进而研究到一部部的书,而在每一部书的背后,必然当注意到作者其人。倘使这部书真有价值,不专是些材料的话,则书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此刻我们说中国第一部最早的史学名著就是《西周书》,而《西周书》的重要作者,即发明此体裁来写出这东西的就是周公。当然可以有几个人,不专是周公一人。那诸位试拿此意见去读《西周书》,看此许多篇书之内容是否一篇一篇的分裂着,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言论,抑或可以看出是一套。让我姑举《西周书》中召诰一段话来说,这显然是召公说的,不是周公说的。它篇中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亦敬。”此是说皇天上帝把它元子改了一个,从前大国殷之命,现在给你成王的手了,商代变成了周代,好的固是没有完,可忧的也同样没有完,你要当心呀。下文又云:“古先王有夏,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今时既坠厥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这是说古代中国有一夏朝,上帝不喜欢它了,它不能再做王朝共主;接着又有殷,现在也不能做这王朝共主。下面才接到我们了。我们获得此天命,也正如夏殷一般。那些话,在《西周书》里屡见不已。首先可知中国古时有夏商周三代,那是真历史。现在我们虽因地下发掘得了商代的龟甲文,而没有见到夏代的,却不该说有没有夏代成了问题。只能说我们没见到夏代的文字,不能因此说没有了夏代。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就讲过。我们固然承认龟甲文,但我们也须承认《西周书》。至于把王朝共主称为“天子”,认为是上帝命他来作天下共主,这个天命不给一族一人,给了夏,夏不好,又给商。商不好,又给周。周再不好,当又另给别人。故说无疆惟休,亦是无疆惟恤。当知我上引一段话,固是召公所说,其实乃是周公所说。在当时,周公可以涵摄召公,召公也有时可以代表周公。周公是当时一位名世的圣人。读《西周书》,便该领略到西周精神,同时便该领略到周公精神。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传到下代后世。孔子一生崇拜周公,主要应该在此等处认取。若我们只把十几篇《西周书》当一堆材料看,不能看到整部书之结集和其背后之时代精神与人物精神,即是失却了其意义和价值。

    周公的天命论,周公的共主论,影响后世甚大。周公首先提出天命无常的观点,从前天命在夏,夏人不要了,天命又在商,后来又给周,但天命给周是为文王,不为武王。天命所与,只在文德,不在武功。这一层在《西周书》里也可看得明白。明明是周武王打了天下,但周公不那样说,定说是上帝为周有了个文王,才给周以大命。可是周公这番思想和理论,其实也并没有说错,而且可以说在中国后代历史上也一向发生了大影响。因此可知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堆材料或一件件事,却不看重历史上一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现在总结说,中国第一部大的史学名著应该是《尚书》;准确言之,应该是《西周书》。《西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是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着几千年。我今天所讲,将到此为止。下面第二部史学名著我将讲到孔子的《春秋》,孔子春秋精神便从周公与《西周书》中来。如此而下,周公孔子,不仅为中国史学主要的创始人,也为中国文化主要的创始人。我不认为中国从唐虞时代就有了历史书;下至商代,可能有,但如今文《尚书》中《盘庚篇》之类,还只能当史料看。若论中国像样的史书,则应从西周开始,而且又是从周公开始。

    原载《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 读‘第五讲 学习的方法与心态’心得体会: 内心里感什么,外面的世界就应什么

    作者:思诚 发布时间:2018-08-04 06:29:26

    「1」我们的‘虚妄’追逐与经文里的‘至诚感通’

    读完这一讲,虽是在说学习方法和心态,却从几个故事中再一遍地体悟到‘感通’这件事,经文里都说‘至诚感通’会‘光于四海’,这是通往‘至德要道’的不二法门,‘至诚’就是方法。

    而我们有什么呢?

    这一讲说了两个故事,一个苏东坡笑佛印禅师打坐像一坨粪,佛印禅师却答苏东坡打坐像座佛,苏东坡为此觉得很得意,回家后妹妹与他讲了一番话,大意是‘人家心中有佛,所以见谁都是佛,你是心中有粪,所以见谁都是粪’。

    另一个故事是则新闻,讲内心里‘好色’与‘虚荣’的因,与外界香车鬓影的缘才会勾的起来,因缘和合而生。

    因为内心有虚妄,这虚妄中可以是‘贪’,可以是被不公逼仄触动的‘嗔怒愤恨’,可以是不明事理的‘愚痴’,可以是我高人低之分的‘傲慢’,还可以是条件反射的‘怀疑’。

    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甚至是贪‘急功近利’的‘急躁’之心,任何一件‘欲’,就像得道高僧论投胎时的几种状态,他‘迷’那道虚妄的‘光’,他就入那个道的胎识,不是哪位上天使者推他进去的,是他本人自己‘迷’进去的,与我们现在活在这世上一般,我们心里的所谓‘至诚’是为‘自身’的‘财色名食睡’,那我们就感来各种‘财色名食睡’的缘,有好有坏,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自身命中该有的。

    而经文里的‘至诚’是什么呢?

    也有个故事,讲兄弟之间,哥哥对弟弟很过分,但弟弟没有任何怨言,蔡礼旭老师有段话这么说,‘他的大哥这么无理对待他,但是只要他不跟哥哥冲突,这个关系就不会再恶化下去’。

    由此他讲到,‘感化’别人,不是用道理,一定是做到让人家惭愧心很自然提起来,怎么提起来,就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能够让人提起这份惭愧心,所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从‘解’上来讲,这个‘至诚’里是没有‘自己’的,会委屈还都是有‘自己’,所以我们会有冲突,会被欲望所迷,并且不自察,常常都是事后来反省,当下那刻除不自察,还有察觉到但没有定力就被那个虚妄的自己捋走拐跑。

    老师在课前课后研讨部分都谈到了对治的解决方法:

    其一,这个功夫要在平常就提的起来,提什么呢?提的起正念,把正念保持住,境界来了马上可以提的起来去对治。

    其二,要念念想别人,为别人着想,所谓‘利己者私,为人者公,公则为真,私则为假’,所谓的‘自责自尽’,反求诸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自尽’,尽本分,敦伦和睦的尽分。

    我常常有种感觉,觉悟的深刻一来,生活里马上出现很不近情理的事,不合常理的让你来考试,有时是众人前冤枉和辱骂,骂你骂到狗血淋头,骂不动本人就来欺凌驱打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我现在想,这本身就像老天在考验你所谓明理了以后的道心,说实在话,我是常常不及格的。

    在研讨部分,蔡礼旭老师回答学生提问时,讲了段长文,他说,

    ‘人世间发生的事情,它的因素很复杂,很多因素有时候不是我们直观所看到的那部分,纵使人生遇到很多的磨难,他还能时时都保有一颗信心跟那一颗善心,就不得了的难能可贵。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我这一辈子都要做对的事,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这个我不改,不管任何境界都不改,这样才是真心’。

    另一番话是讲李炳南老师,雪庐老人。

    外界的众生无论如何不可理喻,不是众生的问题,他在考验我们的心真到什么程度。这句话与虚云和尚那句‘所有的磨难都是来考验我们的道心’一般。李炳南老师讲儒释道三十八年,与弟子净空法师如此教导,‘你们这一代,是跪着把正法接过去,但是得跪着把正法送出去’,因为现代人不懂,也不珍惜,但你还是要坚持去做对的事,才显得出你的真心。

    就这么一段话。

    「2」‘循序渐进’与‘居敬持志’,但要提的起可以‘观照’自己,遍数一定要够

    ‘循序渐进’出现了很多次,是与‘降得浮躁之气’一起提上来讲的。这个问题就好比人从我眼前过,我从来没发现一样,意识到这个问题跟我的毛病大有关系,表面上看人是静的,但因为外环境节奏很快,人事环境一扑上来,人没有深厚的定力,就会开始烦恼,没有信心,受各种假象迷惑,呈现在我自己身上我是开始犹豫和痛苦,明明不是我要去的地方,我该不该去,种种跟自己的拉锯消耗,因为没有深刻地了然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发展轨迹的真相,常年受‘以结果为导向’急功近利思想的熏修,总想着一下子就有成,都是因为没有被深刻教导‘循序渐进’和不可贪功名利禄的正确思想。

    我现在想这个问题,应该是‘立志高远’与‘积脚下跬步’两相结合,从小处最平实的小地方做起,做到‘至诚’,就好比以前在‘古董局中局’中提到的到深山里去学拓碑,拓到心里想的东西没有了,再去成,这世上没有鱼和熊掌可兼得的事,所以,还是要在这条路上去悟去做‘深流’这件事。

    再来‘居敬持志’,老师解释时讲到,志向要放在心里,每一步都朝跟目标相应的方向。遇到一些事,起了一些麻烦,要时时提醒自己,这个跟我的目标是不相应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赶紧放下习气、执着,人要时时提起利众的切心,情绪才能转得过来。

    再有,就是读经的遍数要够,量够了自然而然这些经文能在关键时刻提的起来,才能拿的起观照,根深蒂固的习气不是一日两日一丝两丝,可以说是丝丝扣扣。

    「3」只有我是学生

    这里应该包括了读经文每一句话,翻开来就好像夫子在自己跟前,都是对自己说的,说小人马上警觉这是在说自己,要力行。另一个面对,就从身边最亲的人开始,最近的人开始,遇到境界,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都是来考验我的道心的。

    2018.8.4 6.29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465+)
  • 体验还行(207+)
  • 引人入胜(239+)
  • 赚了(343+)
  • 好评(94+)
  • 五星好评(535+)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5-01-05 00:46:0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06:55:01 )

    还行吧。

  • 网友 郗***兰: ( 2024-12-12 23:38:5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家***丝: ( 2025-01-05 01:59:20 )

    好6666666

  • 网友 沈***松: ( 2024-12-16 04:33:1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戈***玉: ( 2025-01-03 06:03:04 )

    特别棒

  • 网友 相***儿: ( 2024-12-13 01:33:49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丁***菱: ( 2024-12-14 05:01:4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訾***晴: ( 2025-01-04 11:53:2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堵***格: ( 2025-01-07 03:42:34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10 10:37:4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冯***丽: ( 2024-12-25 08:52:5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瞿***香: ( 2024-12-20 22:56:0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