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 癸卯卷 邱春林 编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4:59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 癸卯卷 邱春林 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 癸卯卷 邱春林 编精美图片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 癸卯卷 邱春林 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 癸卯卷 邱春林 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39742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8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4:59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癸卯卷》由邱春林主编


书籍目录:

近代中国工艺美术业史略·邱春林/1

“对抗”与“反击”

——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徐琛/20

历程与嬗变: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学徒制沿革·李琛/41

《明实录》工艺美术史料述评·李琪芳/59

晚明工艺美术大师鹊起与市民阶层勃兴·王子彦/72

丝绸之路上的陶瓷贸易与艺术交流

——以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明清景德镇瓷器为例·牟晓林/79

从刘传到庄稼

——石湾新中国美术陶塑时期的艺术理论研究·纪文瑾/122

“以瓷为媒”的中西艺术交流

——以中国古外销瓷的金属部件加装为中心·李昂/145

传统陶瓷琢器造型设计研究·高相坤/157

从“浅绛彩”到“新粉彩”:晚清民国粉彩艺术发展与创新·汪凌川/182

身体:作为陶瓷的文化隐喻·马凯臻/207

……


作者介绍:

邱春林,1966年生,号南山,江西庐陵人,厦门大学文艺理论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中西美术比较博士、清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后,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已出版《中国手工艺的文化变迁》《会通中西:王徵的设计思想》《设计与文化》《圣徒与狂侠:徐渭、梵高比较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等12本专著,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是我国有名的美术理论家、文人画家、非遗保护专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工艺美术史论与批评?癸卯卷》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美所年度研究文集,收入论文约40篇,35万字,本论文集主要由三方面内容构成:工艺美术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工艺美术批评。三部分内容基本涵盖了工艺美术学科建设的三大板块,“史、论、评”,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下工美学科领域的学术风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精彩短评:

  • 作者:kayoko 发布时间:2020-02-16 22:49:28

    有词根的就不要用联想

  • 作者:罗杜莎 发布时间:2011-02-19 17:34:32

    可怜写了这么多好词怎么赞都不为过,最后还是被什么晚节不保给打败了,万恶的宋朝啊

  • 作者:蜉蝣 发布时间:2014-02-16 15:45:15

    卡在了信与不信之间。信的部分痴迷,不信的部分蔑笑。

  • 作者:冉某 发布时间:2016-05-13 14:12:36

    制作精良。可读性很高。

  • 作者:阿布 发布时间:2021-06-20 00:33:47

    市图借阅。感觉最好的是《南道纪行》第二篇《船老大老金》,该小说发表于1994年,回忆的是80年代全罗南道船家老金与汉城钓鱼客争论光州事件的性质与真伪,那时光州事件尚未正名,不过不知道是原文写错还是译错,把光州事件发生时间说成1980年3月;另一篇《三人行》发表于1976年,出租车上负责押送的刑警、被捕大学生及司机的对话,隐晦地又讽刺地钩勒出时代的压抑及荒谬,最后的反转又涮了大家一把。其他几篇也写尽各种暴力与世代隔阂,可惜中译本把各篇最初发表时间都删了,不便于读者联系时代背景去理解。另外,个别译文有错,如将利比里亚误为利比亚,

  • 作者:苏库里尤。 发布时间:2013-08-27 17:17:30

    通俗


深度书评:

  • (翻译)J.K罗琳万圣节新作:多洛雷斯·乌姆里奇

    作者:Indecent time 发布时间:2014-11-02 08:57:12

     做为一个童年与哈利度过的哈粉,自昨晚J.K罗琳新作:1700字的《多洛雷斯•乌姆里奇》推出后,我直接无视繁重的学业翻译出了这篇(翻译的略显生硬)的作品,放在多洛雷斯最后出现的电影的影评中,希望大家拜读~~有啥意见和bug尽管提(我是英语专业非常需要翻译方面的建议)我爱《哈利•波特》!

          -------------------------------------我是“要是学习也这么积极就好了!”的分割线

       多洛雷斯•简•乌姆里奇是乌姆里奇家中的长女同时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她的父亲,奥福德•乌姆里奇是个巫师;她的母亲,艾伦•克拉克内尔是个麻瓜,他们还有一个哑炮儿子。多洛雷斯的父母有一个不幸的婚姻,而乌姆里奇也暗自蔑视着自己的父母:她蔑视父亲缺乏雄心壮志(他一辈子都没有升过职,就一直在魔法部的魔法维护司混吃等死。),她也鄙视艾伦,自己的母亲的轻浮、不修边幅和和她肮脏的麻瓜血统。正因为艾伦的麻瓜血统,奥福德和她的女儿都将多洛雷斯的哑炮弟弟没有魔法能力的过错推到艾伦身上,这直接导致了多洛雷斯一家在多洛雷斯十五岁那年一拍两散:奥福德和多洛雷斯生活在一起,而艾伦和则带着她的哑炮儿子回到了麻瓜世界。从那以后多洛雷斯再也没有听到来自她的母亲和哥哥的消息,当然也没有在和她们有任何通信,从那以后她也向所有见过的人宣称:她是纯正的巫师血统。

       做为一个学业有成的女巫,多洛雷斯一毕业就进入了魔法部,在魔法滥用司做着级别较低的实习工作。尽管在十七岁时便挑剔苛刻、充满偏见并残酷成性,但在上司面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平易近人的举止,加上抢占别人工作成果时的果敢残忍与鬼祟行为让多洛雷斯平步青云。不到三十岁,她就成功升任了滥用司的头头,不久之后她就轻轻松松升到了魔法法律执行司的高管职位。她也在那时候劝服了自己的父亲提前退休,并为他弄到了财政补贴以保证父亲安安静静淡出魔法部的视野。从那以后,每当她被问起:“你是不是和那个扫地板的乌姆里奇有血缘关系?”的时候,她都会露出她甜蜜的微笑,并带着笑声否认任何与她父亲有关的联系,并声称她的“去世的父亲”是声名显赫的威森加摩法官。当有人问起任何关于奥福德,或是任何多洛雷斯不想谈到的问题时,一些肮脏的事情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而那些不想激怒她惹上麻烦的人们也只能装作相信了她的“祖先”的说辞。

       虽然多洛雷斯用尽了全力去维持在上司眼中的吸引力(她从来不在乎谁会和她在一起,她很清楚她的地位和安全感都能在一个有权有势的丈夫之下得到保证)但她的婚姻履历却始终空白。虽然她的辛勤工作和万丈雄心广受褒奖,但那些了解她的人却很难对她有多少好感:每当甜甜的雪莉酒一下肚,多洛雷斯就忍不住滔滔不绝地发表她毫无同情心的见解,即使是那些反麻瓜主义者也被多洛雷斯对私下虐待非魔法群体的“建议”深深震惊。

        随着年纪的增大,多洛雷斯依然卖力地在魔法部里攀升,也是在这个时段,她对小女生饰品的个人趣味也开始浮上水面;她的办公室变成了堆满折叠花边和俗饰品的地方,她还喜欢所有带着小猫装饰的东西(虽然她觉得真正的小猫会带来许多麻烦)。恰逢时任魔法部长的康奈利•福吉对阿不思•邓布利多的态度日渐焦虑偏执,多洛雷斯便开始煽起部长的虚荣和恐惧心理,并把自己表现成部长为数不多可信任的人,她也借此将自己的“猫爪”伸向了权力的中心。

       时任霍格沃茨高级调查官的乌姆里奇也第一次彻彻底底地暴露了她的歧视和残忍行为。在霍格沃茨学校,她俯瞰所有权力职位,还抓住一切机会对(在她眼中)与她作对之人极尽报复,然而她最终也没有在霍格沃茨快活下去。

       多洛雷斯对那些非人类,或不完全是人类的生物有(所谓的)恐惧症。她厌恶混血巨人海格,而她对半人马的恐惧也暴露了她对未知和荒野的恐惧。多洛雷斯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在她眼里,任何挑战她的权威,挑战她的世界观的人都要收到严惩。她还热衷于征服并羞辱他人。在这方面,除了效忠派别外,她与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也没什么区别。

        多洛雷斯在霍格沃茨的日子结束的十分悲惨,因为她越过了福吉部长交给她的权力,越过了她的应有权限,在一种狂热的自我意识中彻底忘乎所以。灾难性的霍格沃茨生涯结束后,带着战栗和顽固,乌姆里奇又回到了魔法部,那时的魔法部在大魔头伏地魔归来后已经陷入了混乱中。

       随着政权的转变,福吉的被迫下台,多洛雷斯逆流而上,成功地留在了她原有的职位上。新部长鲁福斯•斯克林杰正面临着许多比多洛雷斯•乌姆里奇更火烧眉毛的问题,他没有对多洛雷斯进行任何惩罚,这个疏忽也让他在日后付出了代价:他没有对乌姆里奇滥用职权虐待哈利•波特的行为做出任何惩罚,这让部长的行为显得过于自满和粗心。多洛雷斯的连任和她在霍格沃茨的罪行未收任何惩罚的事实也被哈利视作魔法部根基腐败的标志,从而拒绝了和新部长合作的要求。(除了伏地魔,多洛雷斯是唯一一个在哈利身上留下永恒伤疤的人:她在禁闭时强迫哈利在自己的手背上留下“我不应该说谎”的永恒印记。)

       很快,多洛雷斯开始更加享受她在魔法部的日子:当魔法部被傀儡部长皮尔斯•辛克尼斯接管并被食死徒(黑魔王的追随者)渗透后,多洛雷斯终于暴露了她的本性。在食死徒“公正”的判决下,出于她与食死徒而非阿不思•邓布利多气质相投,她不仅保留住了她的职位,还被赋予了额外的权力:她成为了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的会长。这个所谓委员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囚禁麻瓜出身的魔法师的非法法庭,理由竟是他们通过“窃取”得到了他们的魔杖和魔法。

        当又一个无辜女子在法庭接受裁断时,哈利•波特终于,在魔法部的中心地带,袭击了多洛雷斯并偷走了她无意间携带着的魂器。

       伏地魔倒台后,多洛雷斯•乌姆里奇由于与伏地魔同党积极合作接受审判,并因使许多人受折磨、囚禁甚至死亡(一些无辜的麻瓜出身的巫师被她投入阿兹卡班监狱并死于酷刑)而定罪。

          

       出生年月:八月二十六日

       魔杖:桦木和龙心材质,八英尺长

       所属学院:斯莱特林(霍格沃茨)

       特殊能力:惩罚人的羽毛笔(她的个人发明)

       父母身份:麻瓜母亲,巫师父亲

       家庭:无婚无子

       爱好:收集 “嬉戏的猫”装饰盘系列;往织物添加荷边装饰,往任何静止物体上装饰折叠花边;发明折磨道具。

       

      

       原文链接:

    http://t.cn/R7pObKv

  •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作者:Moonkissbook 发布时间:2019-04-27 16:32:07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罗智

    138个笔记

    前言:知行合一的智慧

    豆瓣这个信息不全,不知道是不是罗智版本。微信读书看了几个版本,这个还是比较有兴趣看下去。上周看完的,忘记标记了。

    读了些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发现很多跟国学很多相似之处。毕竟都是在探讨如何让人更加了解自己,帮助自己成长,成为真正的人。

    明理知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论深处什么环境,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内心不动,不影响自己情绪,坚持自己的方向,这也是我要慢慢学习成长的地方。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认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就是在道德、文章及功业方面均有建树,此为真“三不朽”。

    就一个人来说,能在道德、文章和功业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其实就很难得了,足以流传后世而不朽

    人称之为“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可说是明朝首屈一指的天才人物,他的道德修养和文才武功,已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外界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的人生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和苦难。而一般人不善思考,认识不到心与万物的关系,一碰到困难就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失去进取的精神了。

    殊不知从“心即理”的角度看,既然“人心即天理”“万事万物皆藏于我心”,事物之理都在我心中潜伏着,那么解除苦难的办法与策略当然也藏潜于心中,只是由于各种欲望太多,被蒙蔽住了而已。而“致良知”,就是要把心中过多且不切实际的各种欲望清除掉,让心停留在一种清澈澄明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如果说“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而“致良知”是其“用”,则“知行合一”则为体用兼备,是心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

    他认为知行的本体就是良知,是不能分开的,只要自己的良知不被各种欲望隔断,知行发生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

    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去行动,就能使这个想法得以实现;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第一章 立志乃万事之本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译文:只要念念不忘体悟天地宇宙的本质规律,这个过程就是立志。能够时时刻刻不忘记这个目标,时间长了,心自然就凝聚在这件事上了。

    一个人要想达到人生中的目标,首先得树立起坚定的志向。因为人有着很强的惰性,好逸恶劳是人性中的弱点

    志向,就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无比神奇的力量,它能帮助一个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我就当自己是已死之人了,还怕什么呢!”凭着这种“向死而生”的大智慧,他终于突破了最后一道关口,领悟了“心学”的要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够,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坚定,没有把所要实现的目标当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2.时时保持正向思维

    立志做学问是一个苦中有乐的过程,所谓的志向,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一定要经过一个亲身实践、艰苦奋斗的历程。

    而人只要一陷入这种怨天尤人的情绪里,不能及时调整过来时,正常的思维能力就会被各种杂念所干扰,本来具有的智慧和能力就会被乱七八糟的东西遮掩住,就连一件小事都无法很好地完成。

    他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法”,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古圣先贤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

    他也许想到了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于陈而弦歌不已的感人情景,古人在那么险恶的情境下,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乐观的心情,心安理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自己现在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3.培养过人的耐心

    王阳明认为,在为学求道的过程中,不能有过于急迫的心理,这也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十分急于学习一件事,在强烈的动机下,当时也许学得比较快,也有些收获,但如此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我们确立了一个志向,要在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下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说明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培养一种过人的耐心,专注于迈向目标的一个个具体的过程中,这样方能获得最佳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在骑马时,一心想赶超他人,心里处于一种很急的状态,会造成自己的节奏不能与马的动作相协调,从而导致各种力量被无谓地消耗,人和马的潜力都无法彻底地发挥出来。”

    王阳明认为,研究兵法,一定要达到理解、消化、融会贯通的地步,让这些知识了然于心,形成可以灵活运用的能力

    我们的心就是一种能力,能随着学习和磨练的程度而提升自身的境界。

    4.在头脑中看到自己的志向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如磐石呢?

    王阳明指出:“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想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须先想清楚圣人何以成为圣人,他们到底是凭什么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王阳明看来,志向,就是统帅神气(相当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心能量)的主宰,也相当人的生命,树木的根,水之源头。如果水源没有疏通就会断流,树的根须没有得到培养,树木就会枯死,生命没有得到接续,人就会马上死亡,同样的,一个人志向不立的话,那么他就会神气昏散,整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其实志向的确立,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化为一幅生动、逼真的心理图景,并让这幅心理图景活动起来,成为影响自己思维及行为的源泉。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想象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不断地想象能强化某一种思维模式,让你的信念和意志贯注到里面,从而使一个人具备很强的承受能力和行动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力量来。

    要确立自己的志向,可以按照下面几个要点来做。首先,在心中思索、想象自己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理想,要尽量想得清晰,确立一个具体的目标。

    其次,找出自己树立志向的动机或意义,想清楚为了实现目标自己要做些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以行动来实践、证明自己的志向,在行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志向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5.每个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

    “你能够征服世界,却难以征服自己

    而王阳明立下的要成为圣人的志向,实现的关键恰恰就是要通过修心养性,从而征服自己,超凡入圣,进入内心澄澈的境界

    植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正其心性。要想树长得高,必须开始时就裁去多余的枝叶。要想使德性盛隆,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去掉对外物的喜好。如喜好诗文,精神就会逐渐倾注在诗文上。其他爱好都会是这样的

    在从事一件事的时候,他总是调整好心态,让心灵进入宁静和谐的状态,以一种从容而美好的心情来享受这个过程。这样既达到了钻研某事的目的,又获得了修身的效果,而且因心境宁静,工作效率高,又可事半而功倍。

    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与成功无缘,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王阳明所认为的,我们大家的欲望和爱好太多了,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被这些欲望和爱好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沉浸于欲望和爱好嬉戏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自然就被它们所害,“荒于嬉”而一事无成了。

    问题是,你真的把这个梦想当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了没有?你为它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了吗?你肯为它毅然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欲望和爱好吗?

    你今天放弃了跳舞,明天还会放弃别的,因为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艰难。如果你决定去做什么事,你就要用尽全力去做,否则你会一事无成。”

    第二章 王阳明的修养心法

    人生修养的阶段中,静坐修心,保持镇定是一项很重要的课程。正如庄子所说:“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其意为,圣人的清静,并不是说清静是好的所以才清静;万物不足以搅扰内心才是清静。水清静便能明澈照见须眉,水平面合于规准,可为大匠所取法。水清静便明澈,何况是精神呢!圣人的内心清静,可以做天地的明鉴,万物的明镜。

    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最正确的反应,这就是良知的妙用,顺应万物的规律,而不将我的主观愿望强加进去

    人的心灵本来就有着很神奇的功用,能按照自然的规律思维运行,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

    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

    这种处事镇静自若的功夫,是通过磨练得来的。按照王阳明的说法,首先就要磨练自己的心性,沉得住气,守得住寂寞,才能真正地静下心来

    你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养得久了,漆黑的内心自然会显现光明。现在就要求见效,却是拔苗助长,并不是符合规律的功夫

    2. 凡事要小心谨慎

    2. 凡事要小心谨慎

    任何事物的改变,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修养之功与情绪变化也不例外。就一个人的情绪来说,如果稍有一点姑息之意,允许一些看似微小的不良念头在心中存留,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带来一连串自己不希望看到的消极后果,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3.怎样培养定力

    问曰:“学无静根,感物易动,处事多悔,如何?”先生曰:“三言者病亦相因。惟学而别求静根,故感物而惧其易动;感物而惧其易动,是故处事而多悔也。”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本心,是无动无静的。静,是说心的本体;而动,则是说心的妙用。所以君子修身做学问,不要拘泥于动静。

    静,乃心的本体,而我们去求一个静根,反而是挠动其体。动,是心的妙用,如果害怕心容易动,则是荒废其用了。

    因此遵循事物之规律叫做“静”,而顺从欲望则为“动”。所谓“欲望”,并非一定是声色利货等外物的引诱,那些浮思杂念都是欲望。如果能循“道”而行,即使需要交际应酬,处理繁复多变的事务,心也是静的。

    定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能否集中注意力。如果没有定力,就做不到在需要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做事情时就容易走神,难以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干一会儿事情就想去干别的事了,即使能勉强坚持干一件事,其工作效率也会很低。这样,本来很强大的能力,只能发挥出极为有限的一部分。

    要培养自己的定力,先要养成一种随时注意放松的习惯,很多时候,一个人处于紧张的状态,正是他易于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所谓放松,就是要保持身心的松驰和开放性,不必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物都做出反应,而是静静地任由它们在面前出现,然后从容自如地加以选择,不理会那些负面的信息,让它们带来的干扰慢慢地消逝。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平静地看完一本想看的书了,这就是没有定力的表现。但是,通过看书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用来锻炼自己的定力。

    4.不要让负面情绪折磨自己

    王阳明认为,对于做错的事,有悔恨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改正错误必经的过程,但必须要有一个“度”,有了失误察觉到了,及时改正就行了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自己的错误,悔悟之后能不能接受现实,原谅自己,尽快从纠结的情绪中走出来

    5.认识你自己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大脑意识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目前还不为人们所理解的意识存在,对于这个意识存在,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潜意识”,也有的称其为“无意识”。而根据古圣先贤的看法,这种更深的意识存在,就是人的另一个自我,也就是“真正的自我”。

    还没遇见娄谅前,王阳明待人接物都是很随便的,喜欢和别人开玩笑,一天他忽然悔悟到以前行为的不对,如果还是按照旧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过下去,自己永远不会真正地改变,也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抵不过想象的力量,其实就是因为:所谓的“意志”,只是大脑表层的想法;而当时的想象,则是由接近“真我”的意识层所发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写作,他改变了自己的很多习惯:开始跑步、彻底戒掉了已抽多年的香烟,从晚睡晚起改为早睡早起……这一切的改变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愿望:他要在40岁之前,尽己所能,写出一部令自己感到满意的小说来。

    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中,排除一切干扰,向内心的自我提问,在你的心目中,自己希望过着怎样的人生,什么东西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梦想有可能实现的话,自己为什么不去采取行动?当前是什么东西阻碍了自己?如果你一定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你会做些什么?

    6.释放怒气的方法

    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加了很多主观思想在其中,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所以心有所愤慨,便不能做到端正。如今对于忿怒这些不良情绪,它们来了,不要过分强加自己的主观愿望在上面,只是个顺其自然,心境自然不偏不倚、廓然大公,从而能够中正待物

    要想把握住情绪,平时的涵养相当重要。假如一个人的脾气十分暴躁,动辄暴跳如雷,摔东砸西,如果没有平时的锻炼,心灵没有一点定力,没有一点正能量的积累,在关键时刻要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是非常难的。

    而所谓涵养,就是平时对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进行调控,去掉其中过于偏颇的成分,使其比较接近宇宙运行的规律,看问题不那么主观过激,为人处事有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

    在情绪容易失控的人群中,在思想上主要有一种“受害人”心理,认为自己过得怎么这么憋屈啊,生活对自己怎么如此不公啊,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受害者,承受了太多的牺牲,遭受了太多的痛苦等等……

    而要改变头脑中的“受害人”心理,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一般来说,陷入“受害人”心理的人,大多数都是从自我的角度、物质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认为凡事只有顺遂我的心意了,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了,自己才算过得幸福,才算不枉此生。

    所以要扭转这种负面的想法,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要改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发自心底、持久的满足感和快乐,而对于“快乐”的定义,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什么是快乐?就是你能真正把心沉下来,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

    在这里所说的不与现实对抗,并不是要你不求上进,消极地认命,而是指在心理上不纠结于现实与自己愿望的差距,在保持平静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磨练自己的能力,也许这样才有机会改变当前无奈的现实。

    第三章 王阳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儒家的思想注重入世、济世,要求在“正心修身”的基础上,进而“齐家、治国”,最后达到平天下的目标。而要想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去应对现实,对待他人要把握好一个“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灵活的方式处理事情,让自己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如果舜只是简单地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就会尽看到象的不对之处。象是傲慢之人,必定不肯承认错误,这样又如何能感化他呢

    你今后只是不要去评论别人的是非,当要责备他人的念头出现时,就把它当作一个大私欲,坚决除掉

    王阳明认为,在平时与朋友相处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看到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如果老是对别人过于挑剔,就会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眼中尽是他人的缺点,而你持有这种老是给别人挑刺的态度,别人也会感受得到,肯定会奋起抗争,这样互相抬起杠来,就会把事情弄糟。

    2. 为人不可有傲气

    在王阳明看来,为人有傲气,是人生中的大敌,一个人不论如何聪明,只要他有了傲气,一辈子就完了。他对此是有亲身体会的。

    一个人有了傲慢之心,就会看不起别人,不管看什么、做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依着自己的性子去做。有时即使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也会因为态度傲慢及做事的方式不妥当而招致失败。

    如何去除心中的傲气呢?正如王阳明所说:“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 以柔克刚的奥秘

    王阳明认为,心即是道,道即是良知。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良知也是如此。在修养身心,体认良知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也就是功夫,也就是良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治学修身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障碍,其实也是道之变化,我们之所以迈不过去,其实是我们的心灵被暂时束缚住了,从良知包容一切的角度来看,我们如果能够接受这些困难和障碍,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就没有什么障碍可言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 有时候退让一步才是最好的选择

    儒家向来有“从权”之说,认为遇到特殊的情况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稍作变通处理某些事情,而不必拘泥成规

    道家云:“上善若水。”像水那样的品格和做事方式才是最好的,虽然水流行的路线看起来曲曲折折的,但它以很柔和、顺其自然的方式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王阳明不断修养自己的身心,决心今后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学习水的特性,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6. 做正确的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都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尽管看起来很忙,但并不是在做正确的事,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在“瞎忙”。我们被自己的爱好、欲望和恐惧等情绪控制住了,成了它们的奴隶,做的尽是与梦想无关、没有效率的事情,而不是走在尽力奔自己的前程的路上。

    7. 不要过多在意闲话

    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超脱世俗而内心无忧、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之心,排除烦扰,依照内心良知的指引,耐心地做下去,不理会别人的讥笑、诽谤、也不管别人是赞誉还是侮辱,任凭他功夫是进还是退,我只是抱定致良知的主宰,一心做功夫,没有片刻停息,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感到得力的地方,外界的一切事情也自然不能扰动自己的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当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只要你做出一点成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到的流言蜚语可能更多,这就要求一个人要有更强大的承受能力,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流言蜚语——不为它们所动,不去理睬它们,专心于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就可以了。

    第四章 领导力修炼法则

    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就像“权力”这个东西,掌握在君子手里,用得好能够造福于天下;如被小人窃取,用得不对就会危害天下。

    事,对中举做官是不太感兴趣的。现在他才认识到,权力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是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

    2. 有德方能服人

    王阳明认为,在获得权力,成为一个有权威的领导者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态和德行十分重要。

    3. 掌握好人脉资源

    3. 掌握好人脉资源【王阳明语录】

    王阳明认为,在政治上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天下百姓谋取幸福,就要掌握好人脉资源,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4. 有担当才能成长

    而治学为圣的功夫,这是一个向内心探索、降伏各种贪欲的过程,是一场对手是自己的战争

    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

    第五章 知行合一的智慧

    王阳明认为,其实知与行本来是合一的,但平常我们大家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知道而不能做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被私欲污染了。

    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知”,只是“知识”的“知”,是向外而求的,而“知行合一”的“知”,则是孟子所说的“良知”

    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真正的知行合一是一种非常纯粹、出自本能的反应和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由于心念非常单纯、专注,是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的。一

    王阳明说过:“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个良知是能知善知恶的,我们可以向内体验内心的感觉、状态如何,来作为是否处于内心真正想要的行为当中。

    不断用“心”的感受来把自己拉回正轨,久而久之,才能从中体会到那种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乐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丰富、更完美的人生。

    2. 循序渐进是必要的

    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心之本体,就是天理,就是道,致良知就是一个不断“悟道”、认识自我的过程。

    自我”的心理是分为很多层次的,认识自我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认为人类的意识可以分为显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层次

    认识自我,或者说是“悟道”的过程,其结果并不仅仅是以自己懂得了多少外在的知识为标准,而是通过心灵在宁静的境界中与万事万物的交融,领悟到宇宙自然乃至生命的奥秘和运行规律,从而在自己和整个天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生生不息的微妙联系,使自己的心和天地之心融而为一。

    这种“致良知”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修身治学上,同样也可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当你在事业的进取或求职过程中,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过于自我的心态,以认真的态度去做好当前该做的一件事,循序而渐进时,又何尝不是“知行合一”的一种体现呢?

    虽然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但要认识、掌握某一项能力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论干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3. 事上磨练

    假如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去做学问,反而会不着边际,没有下手的地方啊。” 在王阳明看来,他的心学是一种身心之学,必须在平常的各种事务中锻炼、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然就达不到变化气质,领悟良知的真实效果。 而一个人在人生和事业中,光拥有智慧、才干是不够的,沉着和冷静也是办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所谓沉着,就是镇静、不慌不忙;冷静,就是遇见事情不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而是能够认真地思考,缜密地分析,最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王阳明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次非常险恶的境地,但他都能处变不惊,以过人的镇静沉着应对,最后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化险为夷。

    首先要在“无欲”上用功。“无欲”并不是指一切欲望都没有了,而是指消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浮思杂念,

    4. 关键要先行动起来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5. 知行合一的奥秘

    5. 知行合一的奥秘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则意味着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完全和行动一致,由于摆脱了外在物欲的干扰,也摆脱了内在各种情绪的困惑,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隐藏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了,就能表现出近乎神奇的一些能力。

    6. 笃行才能出现奇迹

    6. 笃行才能出现奇迹

    我们大家做学问时,应当从心的深处极细微的地方用功,这样才能掌握得扎实,做到学问笃实生光辉。

    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达到大致会做的程度,能将此事的流程和操作要领熟记于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琢磨,反复学习、体会其中的奥秘,在反复练习中达到非常娴熟的地步,随后就进入“巧”的境界

    7. 顺其天而行

    要想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首先就得致良知,调整心态,使之渐渐进入宁静清明的状态,悟到天地自然的规律并与之合一,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而行。

    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拥有自然的心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只有摆脱外在的纠结了,进入到一种充满热情而又和谐的状态,才能既洋溢着充沛的斗志,又有条不紊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从而把自身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不要过于严苛地要求自己,凡事要想开一点,拿得起,放得下,人生重要的在于过程,要享受奋斗的过程,而不是将其当作生命的负累。

    所谓“顺其自然”,并不是像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是无所作为,没有一点进取心的意思,而是指做事要符合事物的规律,心要静,不乱动不妄作,这样正面的能量和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水的特性就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随圆就方,自自然然地向比自己低的地方流去,有时候虽然看起来慢,却总是能够最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3. 多一点理想,少一点欲求

    古代的许多圣贤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来源,当我们为了获得快乐,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满足自己的欲望上时,我们收获的只有迷茫和痛苦。因为追求的方向就是错的,又怎么可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呢!

    按照古人的说法,就应该选择一条相反的道路,在消减过多的欲望上下功夫,从竭力追求外物、满足欲望的着眼点,转向追求内心恬静、安适的境界上。

    认为“知止”“定静”是为人之本,唯有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对一些与目前所做的事无关的事、不必要的事能够止住不去想它,只有知止,思维之心定静下来,才能看清事物的规律,了解事情的缓急轻重,知道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处理问题才能得当,达到完善的境界。

    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无为是为了排除杂念的干扰,让自己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真义所在。

    在那些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人群中,有许多人并没有一定要赚很多钱的欲望,他们只是专心去干一件他们喜欢的事,这件事令他向往,令他痴迷,结果在干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他在这件事上已经成了专家,在自己专注的行业里已经成了卓越的领军人物!这个时候,自己本没有特别渴望的金钱就挡也挡不住,源源不断地涌到自己身边来了!

    4. 明理才能常乐

    宇宙和宇宙间的万物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所有人的心智都非常单纯,没有过多的欲望,他们的心境非常宁静,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对快乐的感受能力,一个个生活得非常快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的物品渐渐增多,人们的思想起了变化,内心的各种欲望也慢慢增多了,他们为了物质上的享受不断争名夺利,以致发动战争,最后生灵涂炭。

    ,我们就把快乐藏在人类的心里面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中找寻快乐,我们幻想能找到一样事物,能够使我们摆脱痛苦、烦恼的缠绕,让我们过上永久快乐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不断地在人生中追逐着金钱、地位和权利这些外在的东西,产生许多欲望,就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它们能带给自己快乐。但是,如果你渴望的东西没有得到时,你希望的事情没有实现时,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正因为我们一直从外在的层面找寻快乐,但周围的人和事物却是我们不可控制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测的,世界万事万物千变万化,它们不可能尽如人意,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对快乐的追寻一定会失败。

    寻找快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真正自我,也就是王阳明所强调的“致良知”的过程。说到底,所谓“致良知”,这也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我就当自己是已死的人了,其他的还怕什么呢?! ”

    人们常说要活得快乐,但是,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那是生命中一种忘我的状态,一种与万物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5. 活在当下的快乐

    平常心是道。”意思是心如明镜,事来就应,不作任何思虑,事过即止,不作任何计较。

    活在现在的时刻,对那些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以及将来的事,不去胡思乱想

    活在当下的人,内心是宁静而清明的,很清楚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正处于什么状态。他的心专注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之中,对于过去,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对于还没到的将来,他既不作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去作杞人忧天式的担心,只是平平常常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虽然极大提升了,各种享乐手段也层出不穷,但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诱惑也越来越多,选择和机会也随之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

    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如果不是在认真地做这件事,而是在琢磨别的事,或是经常不由自主地走神,一下子想到什么时候吃饭、晚上又有什么活动安排、节假日又去哪里玩这些无关的问题上,他就不能真正地进行思维,不仅工作效率很低,也体验不到专注工作的乐趣,心灵也无法成长。

    一个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具有的易于联想的特性,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浮思杂念,从而陷入烦恼之中。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烦恼。

    烦恼即菩提”,其意是说平常那些烦恼,看似是影响心灵宁静的障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却是修养身心、促进心境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

    2.《大学问》

    :“所谓的‘大人’,就是修养境界很高,达到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的人。在他们的眼里,天下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之人就像是一个人

    这种德性乃根源于生来就具有的自然属性,具有自然、光明、普照一切而不暗昧的特点,所以称之为‘明德’。

    所以,致力于学习大人之学的人,也惟有痛下决心除去私欲的蒙蔽,以彰显光明正大的德性,最后恢复那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来状态,如此而已

    止于至善对于明德、亲民来说,就像用规矩来画方圆,用尺度来衡量长短,用权衡来称轻重一样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516+)
  • 内涵好书(366+)
  • 可以购买(304+)
  • 推荐购买(620+)
  • 内容齐全(81+)
  • 无多页(212+)
  • 还行吧(469+)
  • 经典(457+)
  • 藏书馆(276+)
  • 速度快(538+)
  • 少量广告(611+)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4-12-30 20:47:2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05:36:29 )

    强烈推荐!!!

  • 网友 谭***然: ( 2024-12-31 11:31:4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益***琴: ( 2024-12-26 08:38:0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通***蕊: ( 2024-12-30 06:02:2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游***钰: ( 2024-12-21 03:44:4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18 06:27:03 )

    好棒good

  • 网友 堵***格: ( 2024-12-13 12:19:27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28 18:40:2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訾***雰: ( 2025-01-05 18:41:0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冯***卉: ( 2025-01-04 08:57:4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17 15:42:3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曹***雯: ( 2024-12-09 22:11:4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波: ( 2024-12-17 21:29:5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