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This title is suitable for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This is a three-in-one, updated compilation of Chris Hart's popular books "Draw a Circle", "Draw a Square" (9781933027708) and "Draw a Triangle" (9781933027722), now complete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and templates. The bestselling how-to author breaks down the drawing process into its simplest components, so it's easy and fun for kids to learn. Every child can master these basic shapes, and that's all they need to begin creating mermaids, superheroes, fire-breathing dragons, and a circus full of animals.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This title is suitable for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This is a three-in-one, updated compilation of Chris Hart's popular books "Draw a Circle", "Draw a Square" (9781933027708) and "Draw a Triangle" (9781933027722), now complete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and templates. The bestselling how-to author breaks down the drawing process into its simplest components, so it's easy and fun for kids to learn. Every child can master these basic shapes, and that's all they need to begin creating mermaids, superheroes, fire-breathing dragons, and a circus full of animals.
精彩短评:
作者:招财进宝大飞云 发布时间:2013-09-20 15:47:36
一般
作者:程胖Sir 发布时间:2022-06-16 15:42:37
内容非常详细,对于混音工作很有帮助!
作者:库库子 发布时间:2020-08-04 23:35:44
《魏书·孙绍传》:『往在代都,武质而治安;中京以来,文华而政乱。』以太和改革为分界,北魏可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北魏作为征服王朝,北部边疆的游牧骑兵是帝国军事力量的基础,他们是中原的征服者,边疆的守护者,享受从内地掠夺来的物资,养尊处优,受人尊敬。但迁都洛阳后 ,留居北方的代人渐渐失去原有的政治优势,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一生推迁,不过军主。备受歧视,“莫肯与之为伍”。而洛阳的士人皆得“上品清官”。一为“清路尘”,一为“浊水泥”,故『文华』的洛阳与『武质』的缘边诸镇之间的社会割裂日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爆发六镇之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亲爱的西瓜 发布时间:2013-08-13 18:21:07
部分,老爷爷本身不置可否。
作者:知秋一叶 发布时间:2014-02-20 19:40:40
delphi中面向对象的好书
作者:lucy 发布时间:2017-10-05 21:51:19
冥冥之中借过
深度书评:
粒子、人与宇宙
作者:J.T. 发布时间:2021-10-31 20:53:06
真正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或说宇宙与人类的本质是什么,一个是人应该如何活。如果一个人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是自杀,我们不妨先请他定义一下什么是哲学。古希腊人谈哲学的时候在谈些什么?φῐλοσοφῐ́ᾱ只是指“智慧”。难道数学、物理学,社会学与经济学不是智慧?这些可没人说是哲学。只是后人出于便利——我不认为是出于愚笨——才提出“哲学”的概念,如罗素所说,用于区别于相对特点鲜明的神学与科学,把所有不清不楚的“学问”归入到哲学里去。当肖恩·卡罗尔在《大图景》中称关于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是哲学问题时,他就是觉得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如你所知,他是一个物理学家,在超出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上发表看法时出现错误,也是意料之中,并非不能原谅。
是时候与“哲学”告别了,它已经临近终结——或许它本就不该出现。如果说古希腊人是在探索一切智慧,这种探索就不该被局限在神学与科学的领域之外。你或许会想到,这种探索只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实然”从何而来,为何如此;一个是“应然”,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我说知识只有两种,一种关于真,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一种关于善,也就是价值与意义。众所周知,我们所谓的科学,在提供关于真的知识,比如经典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来自大爆炸,而量子广义相对论对这一点还持怀疑态度;它不提供关于善的知识,真理常常并不让人感觉温暖反而常被人称之为冰冷,所以许多人对科学有些失望甚至不满。神学不同,宗教虽然也以关于宇宙与人的“真”为基础,其理论支柱都是某种形式的宇宙论或世界观,但是宗教的核心作用或动机,不是寻求真理,而是提供一种精神慰藉。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神学在现代科学面前如此灰头土脸还能获得大批信徒的原因。
人类以外的生命并不反思与探索宇宙的来源与生命的意义,不是因为它们堕落,而是因为智力上的欠缺。即使是人类,可能也只是在智人那里才出现这方面思考的萌芽,或许就是尼安德特人进行某种形式葬礼仪式的原因。这是就整体而言,毕竟即使在今天,相信也会有一些人一生都不会去思考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文化相关的研究总是说,一个文化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每个文化中的个人或许都可以看作构成一个频谱,处在一段的人只关心日常实际事务,多数人处于中间,处于另一端的人着迷于一些不务实的事情。你或许会想起走路看天掉进坑里的泰勒斯,他就是在研究天象。虽然遭到了嘲笑,但若真以为这样的人精神有问题或智力不足则是误解,你或许听说过泰勒斯与榨橄榄机的故事,但是这种“证明”没有任何必要。你若读过马林诺夫斯基,你或许会记得他在土著文化中也见到了这样的人,并称这些人若在现代文化中就会成为科学家那类人。
以宇宙论为基础的宗教神学,常常认为存在一个神创造了这个世界,或者同时也创造了人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些“理论”都像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依靠的是Lakoff与Johnson所说的原生智能的基本构造,即“喻”型结构,来创造一种延展到眼前真实生活经验之外的描述或者说“叙事”。如休谟在《宗教的自然史》中所说,当人们在自然中看到秩序,即使是在草叶上,由此而怀疑存在一个高级智能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秩序被反复发现,如机敏的亚里士多德,提及就像人的牙齿的安排——前面的尖牙用于咬后面的臼齿用于磨——显然带有一种目的性或丹尼特所说的intentional stance。如果不像康德那样把“自然”看作一种超级智慧,就会像盖伦那样,在发现动物内部的器官各有各的用处或目的之后,逻辑上的一个推论必然是有“神”设计了这一切。
我们现在知道通过某种所谓的自组织过程,在低熵向高熵迈进的过程中,随着复杂性的增加,会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秩序,比如生命。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就能知道这些。今天我们知道得更多,正如前人早就所说的,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忘记这一点或许会让我们嘲笑古人的错误,却不知道愚钝的正是我们自己。但这并不说明我们不能批评与扬弃前人的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来自任何个人或机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根据相同的逻辑与信息,我们最终必然会得到同一个结论,或说同一套理论,虽然说休谟认为拥有同样思维能力的人们之间的争议只是来自对词语的理解不同过于乐观。纵观人类的思想史,我们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在不断更新,无论是否能把这种“创造性破坏”称之为库恩所谓的“革命”,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的变换,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更新或升级。
古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与进化来的原生智能,自然而然地猜想存在一个神,然后发展出一整套的宏大叙事,比如把地球看作宇宙的中心,给世界的存在赋予一个目的,然后给自己安排一个侍奉神的义务,这些广受欢迎的宇宙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感染力不在于它有多真,如前所述,在于它给人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或心理满足。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科学家同时也信宗教。科学与宗教在逻辑上不可调和,但是无需调和,对于这些人来说,科学提供一种寻找某个真相的方法,而宗教则负责提供心理安慰。有些寻求心理满足大于寻求真理的人,比如被Sam Harris称之为心里始终有一个上帝形的洞的生物学家Francis Collins,亦或者是帕斯卡,宁愿放弃甚至篡改“真相”以求“满足”。当然也有相反的一些人,理性的尊严战胜了欲求的诱惑,宁选择令人哪怕沮丧的真实也要拒绝给人带来慰藉的虚假。
如何判断对错?笛卡尔当年说自己正是因为看到什么样的观点都有人知识,所以决定从头开始。这就是人类最为优秀的头脑的杰出表现。他没有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依据自己的直觉、感受或经验来进行判断,而是诉诸逻辑上的论证。如果你依赖自己的直觉,自然应该先确定自己的直觉是否可靠。这就涉及智力的工作原理问题,古人自然不知道,笛卡尔也不了解。通过他的第一沉思,笛卡尔把问题追溯至尽头,然后发现只有一个“思考着的东西”才是确定存在的。显然,这个思考着的东西就是“我”,故而“我思,故我在”。然后他又从思考中的理念相关问题一路推论出上帝的存在。由于他采用了这种逻辑路径,而不是宗教的故事路径,因而却被其他同样信仰上帝的包括Meletus的在内很多同志指控为异端,在1663年他的所有著作都被教会列为禁书。好在他那个时候已经去世。
笛卡尔的沉思触及了人类智能的一个显著特征,即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中,我们仅仅通过感官获得关于外界的“信息”。因而,直观上,我们并没有“直接”认知外界的物体,甚至永远无法直接认知它们。由于智力的这种特性,康德认为,我们永远只是知道一些信息,而不了解这些物体本身。后来的全部现象主义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希拉里·普特南之所以反对真理的符合论,既然无法了物自体世界,就不存在符合一说。这也导致笛卡尔提出的一个疑问,假如有一个魔鬼欺骗我们,给我们提供虚假的信息,让我们误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那么会如何?这个设想的一个现代版本是Gilbert Harman所设想的疯狂科学家,而我们是放在培养液中的一些大脑,这个疯子科学家给我们的大脑接上电极提供虚假信号。普特南以为如果我们能想到自己是缸中之脑,就不会是缸中之脑,这个论证的错误我在别处已经分析过。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流行的问题是“唯我论”:我知道自己有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但是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我只能看到别人的外在的行为,或许她们是像机器一样的东西,只是外在行为跟我一样,但是内在却什么也没有。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就假设了这样一种对趾人,而赖特在《非零和》中干脆认为人类本就应该进化成这样的“僵尸”。这种假设有趣,但是不太经得起推敲。笛卡尔提出人存在灵魂,聪慧的波西米亚的伊丽莎白公主就问他:非物质的灵魂,如何与物质的肉体产生相互作用?我称之为“打开黑箱”思维,即对于一些结论,不妨详细探究一下具体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发现这些结论或者可信或者可疑。笛卡尔当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尽管他猜想,灵魂与肉体通过松果体作为中介产生相互作用,依然没有回答灵魂如何作用于松果体的问题。除非像Nicolas Malebranche那样引入上帝作为中介,相当于把这种作用方式解释为神秘,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J. Eccles认为存在一个灵魂概率场,通过组成神经元的粒子上的量子效应进行作用,与笛卡尔的灵魂作用于松果体并无不同;此外,以量子效应对应意识或意志自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
对于“僵尸”问题我们也可以给出同样的问题,即僵尸如何实现或做出与有主观性的人类同样的表现或行为?主观性并非如罗伯特·赖尔所以为的多余之物,他或许只是对编程或算法相关的学问一无所知。如道金斯在《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中说,痛的感受系统显然是进化来的一种简洁而精巧的提醒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伤害的设计。塞尔在《意识的奥秘》中特意提出来说,计算机没有我们所特有的类似“疼”这样的主观体验,因此他认为我们的智能不同于计算机智能——他以为两种智能存在本质的不同,但是更可能的看法是仅仅是功能上的差异,计算机智能尚未设计出这种功能。或许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功能主义的看法,尽管Ned Block所说的用全体中国人模拟一个大脑只能看作一个比方,但是“痛”作为一种通过某种组织方式或说算法编程实现的功能,那么只要材料允许,理论上也可以在电脑或其他机器上设计出这种功能。我们并不需要去说,进化不会特意把你变为有主观性,而在你身边的人身上做了不同的设计。甚至不必让赖尔或罗蒂谈谈她们的僵尸人如何实现,因为她们未必懂。我们自己可以尝试打开“僵尸”黑箱,看看她如何能没有主观性而与人表现相同。
现在,或许我们应该放弃笛卡尔式的沉思,转变为贝叶斯式的考虑。在笛卡尔的沉思中,只有我思故我在还足够可靠。对于为何我能思、能感受,我的思想、感受从何而来,笛卡尔的沉思无法回答任何问题。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引入贝叶斯思维:我们知道一些东西,不管这些东西从何而来——我们自己的直觉、经验,还是从别人处、书本上得来,我们可以先持有它们,或者还赋予它们一些可信度,然后根据我们获得的新的信息,不管从何处得来,更新这些东西的可信度。你或许意识到这是一种认识论,并且无须关心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传统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都带有一种对人的智能了解甚少带来的误解。比如说,一方面,每个人生来不是一张白纸,平克写了本《白板》来解释这个问题。在《数字起源》中,你也可以发现埃弗里特提到婴儿生来就有一定的识数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并非有一种超验的可靠知识,这很可能是对人的system 1系统与人天生的一些智力等的混淆。
自动系统里的这部分知识或能力,无论是来自基因还是来自后天的经验,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构成了一种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直觉,被康德误以为是某种“超验理性”。但是,只是把经验材料累积起来,而不引入合理的逻辑框架或说加工策略,仅做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也难获得知识与智慧。我们智力有限,不能给出完善的思考,所以无法从笛卡尔的沉思开始。所以最好的策略或许就是贝叶斯方式。比如说“存在一个上帝”,我们刚开始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这不影响最终结果。然后,如果我们见证神迹,比如看到一个人分开了大海,或者是死而复生,那么我们就提高上帝存在的可信度,除非我们发现这些人只是在玩魔术,或者是我们自己出现了幻觉。假如我们在一本书上读到上帝的故事和许多人称见证了神迹,我们肯定不能直接相信这些内容,因为它们出自某些人之口,可能会有问题。帕斯卡选择相信,他只不过由于情感上过于急切,出现了帕斯卡·博伊尔所说的“理性的松懈”罢了。休谟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选择不信。
按照这种贝叶斯思路,在逻辑上就该选择指向证据讲求论证的科学,而放弃所有其他,无论是来自故事讲述的宗教神学,还是来自常常依据直觉与经验来进行推理的哲学。由于我们智能的特点,我们或许会觉得或许有一个外部的世界,但是或许这些信息来自笛卡尔的魔鬼或Gilbert Harman的疯狂科学家,甚至是如一些人所说来自上帝的精神世界,或者来自梵天的梦,以及我们自己的想象。即使最初赋予所有这些观点以相同的可信度,然后采用贝叶斯策略,根据新信息来检验哪个观点更为可信。这个问题对古人不友好,但是对我们来说变得简单:科学带来的证据都指向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同时关于上帝、梵天或其他什么神神鬼鬼的理论都不断地被证伪。不信神或者其他非科学的理论,不是说我们不喜欢这些理论,而是因为我们拥有智力,或者说intellect,或者说理性,它沿着逻辑无情地指向真理,不得不信。除非,有一天我们接到一个电话,指导我们如何逃出眼前的幻觉,然后给我们一粒蓝药丸一粒红药丸让我们选。
采用贝叶斯策略,我们得到的结论大体是,存在一个客观世界,因此我们坚持一种实在论。不过,我们认为所谓共相,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我们用于表征世界的模型中的“表征”,因此我们持有一种唯名论。我们的知识,不能来自我们自己的臆想,而是对来自外在世界的信息的加工,因此我们持有一种经验主义。我们不断根据外来的信息,纠正我们自己的认知,因此我们持有一种符合论。但是,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这些感觉材料之外的部分不同于经验,因此我们持有一种理性主义。我们的大脑能够通过它的“喻”结构,进行无穷的构造,通常被称之为想象,在知识与真理的问题上,这种想象如果不经逻辑与来自外部世界信息的检验,完全不具有可信性,因此我们持有一种实证主义。我们没有完美的智能,因此只能通过一些逻辑工具来笨拙地避免出现思考错误,如接受一个内部一致而不是充满矛盾的理论系统,所以我们也持有一种普特南所说的内在论。这么说吧,除了巫术与宗教,我们是一切主义者;见了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打招呼称兄道弟。当然,各种主义者很难说会把我们当作兄弟,要是在过去,更可能的情形是认为我们不纯粹且不虔诚而吊死、烧死或其他怎么死我们。王小波曾写道,
“那个来自内地的、长耳朵的善良动物来到草原上,看到了马群,以为见到了表亲,快乐地奔了过去;而草原上的马没见过这种东西,以为来了魔鬼,被吓得一哄而散。于是一方急于认表亲,一方急于躲鬼,都要跑到累死了才算。”
看起来我们的命运还不如驴。
现在,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科学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冰凉的陈述:存在一个客观的宇宙,我们与其他生命一样是进化过程的产物。最常见的疑问是:为什么会有宇宙?以及宇宙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实这个问题与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或那样做没有什么两样。就像追究你的想法、你最近的遭遇,你的人生经历、幼年的养育方式,你的基因与你父母的人格特征等来推断你的行为那样,我们可以根据宇宙演化遵守的规则,然后根据它当前的状态,来推断它全部的过去,甚至未来。你或许会想起拉普拉斯的超级智能,或拉普拉斯妖,它知道宇宙的一切当前信息,能根据这些计算出宇宙的一切。人们常常觉得拉普拉斯的设想是错的,但是错误仅仅在于,在拉普拉斯的想法里,这个智能的计算结果只有一个,就像1+1=2那样简单。而就我们所知,如盖尔曼所说,宇宙在本质上可能是量子的,所以它或许是某种程度上的概率的。有些人经常弄错这里面银行的决定性与确定性,并由此误以为存在或不存在意志上的自由。
关于宇宙到底是什么,肖恩·卡罗尔说:一个量子波函数。他是想说,我们可以用这个函数来描述宇宙,它正是按照这个公式中隐含的自然律存在与变化的。他还说,对宇宙的描述,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者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复杂的多模块系统。他是想说,宇宙不仅有一个基础的层次,其中只有粒子与场,或者只有场,亦或还有一些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比场更基本的东西,但这不是宇宙的全部,还有从中涌现出的更高的层次,这些层次都拥有自己运行所遵守的独特的规则。关于宇宙,肖恩·卡罗尔说,很有可能,宇宙会持续膨胀下去,因此它有一个惨淡的未来,恒星燃烧殆尽,与行星最终一起掉入黑洞,黑洞最终融合成一个大号黑洞,然后蒸发为一片稀疏的粒子薄雾。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其他我们尚未想到的情况,人类最终也会消亡。
在基本的层面上,我们都是一些微粒团,盖尔曼称之为一团夸克,而罗韦利称之为一堆量子事件。如前所述,这个说法没错,但是也不全对,因为生命不仅仅是一团夸克或量子事件。以此谈论人的“意义”问题不仅会让人困惑,还会把人引入误区。就像我们不谈一只猎豹在追逐小鹿,而只说有一个斑点在飞驰所引发的困惑那样。意义出现在涌现而出的另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此一团夸克组成了我们所说的石头,彼一团夸克组成了美洲豹。其中一团夸克是我,一团夸克是你。总有人觉得一定要在粒子的层面上解释才行,这可能是原生智能的bug。我们直觉上会希望在基本组成单元上“看到”原因,就像一些人尝试在大脑的神经细胞或化学分子上寻找对应或带来“意识”的属性;麦克金在《神秘的火焰》中什么都没找到,于是认为意识一定来自其他的神秘因素,而彭罗斯找到了蛋白微管,其上的量子相关效应带来了人的意识。
涌现带来的新属性在单元上并不存在,卡罗尔说可以对比水在一定温度结冰与蒸发这种相变。坚持纯粹还原论的人,或许会认为只有基本的单元才是基本、实存的,其他都是“幻象”:你看着像一个人,其实不过是一堆夸克罢了。这是一种顽固而简陋的原生智能直觉。当然,人确实是一堆夸克,这没有错;但是,人不仅是一堆夸克,还有别的东西。正如我们所常说的,部分加和有些时候并不等于整体,在整体的层面上涌现出了其他的特性。并不是说,你我身上的粒子存在差异造就了我们之间的差异,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并无什么不同;只是这些原子组织起来的方式带来了你、我、美洲豹与石头的差异。所以怀特海才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说,古典唯物主义只注意到了物质,但是在物质之外还有运动、关系等其他内容。
约翰·霍兰德在谈及涌现现象时,曾引用赫伯特·西蒙的说法,指出自然采用了积木式建造策略。就像原子先搭建成分子,分子再搭建为细胞,细胞再搭建出器官、有机体。生命就是这样一种组织的产物,而智能、意识与心灵则是由此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属性。这就意味着,如卡罗尔所说,生命只是一个“过程”,随着肉体的诞生而逐渐形成,随着死亡而彻底完结。细胞与化学分子维持你的肉体结构存在,你的生命就存在。结构失效,你就只剩尸体,随后土崩瓦解,分散成原子,弥散在宇宙之中。没有一种单一的非肉体元素造就了你,如道金斯所说有一种兔性,丹尼特所说的金性,或者人们一再提及的人性,你、我、柏拉图与金或兔子的差别仅仅是组织结构的不同,在基本层面上,我们都是相同的粒子。
在某种意义上,如丹尼特所说,我们可以把生命看作是生命算法的实现。我们现在逐渐理解了这些算法,不仅是在DNA上找到了对应的编码,甚至在现实中人类程序员也常常使用类似的策略进行编程,比如遗传算法。把生命看作是非生命物质的组织或编写方式的产物,常常会破坏生命给人的那种高大上之好感。我们觉得彩虹美丽而神秘,若要等价于仅仅是光在小水滴中的折射与反射导致的现象,这么普通的肇因难免无法匹配它那让我们为之震动的成果,也难怪为什么济慈会抱怨牛顿把彩虹的迷人的诗意,变成了庸俗的棱镜对光的散射。这里实际上是在谈智能的工作方式,某些特点对它产生吸引力,而另一些则不。同样是一堆夸克,如果外形俊美,就会让我们感觉心里一荡,为之吸引,长得丑则会让我们心生排斥;一个美人,你说她不过是一堆夸克,她的这个新特点并不吸引我们,甚至会减低她作为美人的吸引力;如果你说她还有才华,这个新特点会吸引我们,会与她的美人属性一起让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吸引。这是进化来的原生智能在起作用,在引导我们趋利避害,以成功地实现生存与繁衍。
我们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可以推知,我们进化而来的智能也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目标服务。我通常称之为原生智能。不难想到,原生智能是用于处理日常与生存繁衍相关的相关事务,所以平克在《心智探奇》中说,我们的大脑擅长寻求进化利益,而不是寻求真理。当它被用来处于超出日常经验的问题,比如关于世界与人类的来源,就如Mercier与Sperber所说这些能力被用在超出它们力所能及范围之外的问题上,得到让人感到滑稽的结论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也更让我们发现那些古代的智者的过人之处,如在世界构成问题上,赫拉克利特以之为火,泰勒斯以之为水,阿那克西美尼以为是气,而毕达哥拉斯以为是数——这很可能是误解,在《希腊的遗产》中芬利给出了一个澄清——显然这些人远远走在历史的前面,是始终站在人类智力巅峰的人。我们仅仅是比她们更加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科学给我们提供了靠天马一样的想象力也无法想到的宇宙图景的时代。
知道了我们原生智能的这个特点,就知道为何在近代科学动摇了宗教的基础之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忧虑宗教信仰的崩塌,而不是欣喜谎言被揭穿而真相被揭示。如马克斯·韦伯、迈克尔·贝尔、马丁·诺瓦克,并非是在关心真理的问题,反而是担忧没有信仰会导致社会腐化堕落,即使这种信仰是虚假与错误的。这些人,作为人类之中的“思想精英”,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推崇一种家长主义,即对民众进行某种形式的像对待不明事理的孩子式的管理。就像《妙法莲华经》中的宅子起火的例子,骗孩子说外面有好玩的,把孩子骗出房子来救她们,以之为“方便之法”。但是谁有资格担当这个驯驭民众的家长呢?是那些声称要拯救人的灵魂的宗教机构,还是声称要解放全人类的某个阶级?还是像柏拉图那样在构建城邦的时候有意无意觉得哲学王应该是由自己或像自己一样的人担任的学者?从历史上看,这些机构、阶级或领袖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灾难而不是益处。
原生智能擅长日常与生存繁衍相关的事物,所以人们常发现,在这些事物上,有时候直觉或者第六感比理性地深思熟虑更正确,所以人们才经常教导要“聆听内心的声音”或相信自己的直觉。但是对于超出日常经验之外的问题,这种直觉则常常贻笑大方。比如说,按照我们的日常经验,当我们推动一个杯子时,杯子会移动;当我们停下来,它们就会回到静止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因此从中得出,运动需要外力的推动才能产生或保持。或许亚里士多德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错误是因为雅典冬天不会结冰,以至于他没有机会被物体在冰面上的运动所提醒;不过,或许他也还是会遭受优秀智力的副作用即自负甚至傲慢的困扰,就像他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那样,过于相信自己的推论而较少去质疑与调查,由此也会对这种提醒视而不见。
麦克金在《神秘的火焰》中忍不住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宇宙在极点大爆炸之前如何,并以为人的意识或许来自或至少相关于宇宙在此之前的某种状态或性质。这就是把我们的日常经验推广到全宇宙的一个典型例子,误以为微观、宏观或其他任何情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不同。不妨把专业问题交给专业人士。肖恩·卡罗尔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解释说,时间是个涌现的属性,量子层面上没有时间,只是在粗粒化了的层次上时间才涌现出来;因此,没有大爆炸造成时间出现的“之前”,有了时间才有之间,没有时间怎么会有之前?甚至,他还补充说,也仅仅是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然而,在量子广义相对论中,我们还什么都不清楚,因为这套理论尚未成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神学家William Lane Craig,他对上帝存在的论证是:任何存在都有开端,都有原因。宇宙的存在有开端。所以,宇宙有一个原因。显然,把进化来应对日常生存繁衍事务的思维应用到经验之外的问题上去,带来的多是滑稽的谬误。
在关于人自身的问题上,意识或灵魂问题也是难题之一。我们直觉上不理解意识或灵魂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在进化关注的主题之外。就像丹尼特反复提及的the Need to Know principle,由于进化压力的存在,所有智能都只关心以最经济节省的方式实现生存繁衍。假如一个生活在原始部落里的原始人五迷三道地考虑意识,即使饿不死也恐怕也难以找到对象。历史上的哲学家不常常是这样的吗?苏格拉底虽然被泼了洗脚水,却也结了婚有孩子,那是因为雅典人是奴隶主,有几十万的奴隶为她们劳动。如前所述,原生智能的核心构造之一是“喻”,如Lakoff与Johnson所说,当两个对象共享有某种属性,于是就被联系起来,作为一种逻辑进行推论。以大卫·查默斯为例,他在《有意识的心灵》中也引用量子力学来解释意识,逻辑是“意识很难理解,量子力学很难理解,所以它们可能有某种联系”。我通常称之为一种巫术思维,在人类学著作中,你会看到许多按照这种逻辑发展出来的巫术:洒水以求降雨,因为洒水水滴四落,下雨也水滴四落,“所以它们可能有某种联系”;让不育的人在结满果实的树下走过以求子,果树结子,人类生育,或者出海打鱼,把果实繁茂的树枝插在船头,打到很多鱼,树上结出很多果实,“所以它们可能有某种联系”。破除这种错误也不难,按照“打开黑箱”原则,询问背后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就可以了。
除了直觉上犯错的倾向,其他的常见错误,往往都是一些逻辑谬误。比如,有些人喜欢说某些现象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想必这样的人对科学无比了解,甚至还了解未来科学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些人认为科学没有能够解释什么,所以科学不能解释的这个部分就来自上帝,作为上帝存在的证据。这就是一种更奇怪的思维——毕竟,如果科学在此处缺少证据而难以解释,你的上帝有什么证据?有些人则说,科学也不过是一种理论,因而也是一种信仰。我通常以为,很多结论带有明显的逻辑漏洞,这些观点根本不值得反驳。如费曼所说,反驳一个错误的理论没什么意义,除非如波普尔所说的那种深刻的高水平错误。很多人没有明白,如卡罗尔所说,科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方法。我们的智力能力有限,还常常出错,因此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深入思考、反复求证,然后才能确定我们对一个观点的相信程度,这就是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如格罗斯与莱维特在《高级迷信》中所说,科学是向任何质疑开放的;面对不断修正、进取与完善自身的科学,背后受利益驱动的宗教神学又如何能敌?
我们也会遭遇一些占星术及其他迷信,一些灵异体验,还有外星人、不明飞行物,或者灵魂出窍的经历——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我们不该在这个问题还持有别种态度。稍微了解一下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你就会发现大脑作为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很容易出现各种紊乱,比如通过饥饿或冥想会导致幻觉的产生,这是各地都有人相信“修行”的一个缘由;或者服用某些药品或其他东西,或者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也会让人产生幻觉,这是古今都有人喜欢服用致幻剂的一个原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头看所有那些科学所否定的“异常”现象,全都是个人的私人经历,没有任何公共证据与确证。以特异功能为例,那些证明特异功能存在的实验都被发现存在问题,而James Randi设立100万美元奖金给任何能够展示自己真实超能力的人,至今也没有人能够不被揭穿。按照贝叶斯法则,这些观点即使你相当宽容,也只能赋予极低的可信度。
我们现在知道,至少最可能的答案是,意识是我们的智能所实现的一个功能,或者也可以看作是在我们人类身上所涌现出来的一种属性。不需要引入一个假设而来缺少根据的灵魂,也无需找上帝帮忙。以量子的属性来对应意识是不理解涌现现象,而以量子效应来尝试给意志提供自由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意志的自由并不来自基础粒子层面。Robert Kane以为,当我们面对两个等价的选择时,引入量子效应从中选择一个,就打破了决定论,给了我们意志以自由。这个论证混乱到了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程度。Kane此处要打破的,是受传统上所谓机械因果物理定律的限制,而且他引入了另一种物理定律来代替因果定律,只是因为前者是被误以为的一对一的确定关系(想想三体问题),而他引入的量子力学带有概率性质。问题是,或者是让一个通过类似1+1=2计算出结果的机器做决定,与一个掷骰子的机器做决定,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再说,在选择等价的时候给我自由让我从中选择,这自由又有什么意义?
我已经反复重申,所谓的意志自由或说自由意志,传统哲学里的探讨并不正确。真正的自由意志或意志自由,并不在基础物理层面,而在人类这个被奎因称之为“中等大小”的层面。在这个层面,如肖恩·卡罗尔所说,我们遵守另一套规则。由于我们是进化的产物,实际上我们生来遵守的是进化规则,即以生存与繁衍为目标的原则。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行为是在进化视角上自私的,尽管由于繁衍的需要,我们会对算法上同我们拥有共同利益的人——即亲人——做出奉献与牺牲。我们进化出的这种道德,与“互惠合作”、集体合作对应的道德本能一样,骨子里都是为了增进自身相关的进化利益。从这些本能之上发展出来的社会道德文化,包括道德思想与道德规范,都带有缺陷。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道德,而在许多时代或族群中,一些明显的恶性也被社会当作是一种“道德”。
在M. Nussbaum的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中曾提到阿伽门农遭遇的道德冲突,竟然是要么杀死自己的女儿献祭给神,要么是亵渎神与背叛盟友。什么样的神,竟然要杀害一个无辜的人来作为礼品献祭?当然,如果真有神,这或许就是对神的侮辱。现在我们知道没有神,这自然是来自人类自身的愚蠢与邪恶。电车难题也是一样,里面的“道德冲突”,多数也来自原生智能的利益计算。Joshua Greene在《道德部落》中否定了道德直觉,但错误地引入了功利主义利益计算,在别处我已给出分析。肖恩·卡罗尔还在重复一个古老的错误,追问人类是否就是本性邪恶。我相信既然他理解宇宙自身是一个自然规律下的过程而并无因果之说,那么他也一定能明白人类作为进化的产物,也只不过遵守进化的原则,不讲善恶也就是不择手段地寻求自身对应进化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自然本身,无知无觉地在各种自然律的支配之下演化。
这就涉及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如前所述,如休谟所说,实然不等于应然。不是说,自然有某种倾向,我们就该顺从这种倾向。这种推论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宇宙的视角下,不存在价值与意义,所以我称之为只有事实,只有关于真的知识。价值与意义的产生,源自于生命进化出来的主观感受性与意识中自我的出现。前者带来了积极感受与消极感受,前者具有正面价值,后者相反;而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可能,即获得自主性,拥有自由意志,赋予自身的存在以价值与意义。本来,我们是进化的产物,我们的思想、行为,按照自然选择的“规定性”,是在进行生存与繁衍竞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是生物自动机,或者道金斯所说的基因打造的生存与繁衍的机器。人类的全部恶行正是源自于这种受进化利益竞争动机。如我在别处所说,只有当人类通过理性,自主选择一种新的思想与行为的原则与目标,即道德原则与增进全部有感受的个体积极感受并帮助人类个体获得自由意志的目标,才能避免做出新的恶性,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道德人类”。这是赋予我们存在以价值与意义的唯一途径。
我们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本身在很多时候是原生智能中的本能驱动所致。肖恩·卡罗尔说:“我仍然倾向于认为我们的一生是有意义的,即使宇宙没有我们也会照常运转。”卡罗尔此话隐藏的一个意思是,如果没了我们宇宙就不能照常运转,就会显得我们重要。但是,对谁显得重要呢?宇宙在乎自己是否能够照常运转吗?这是一种代入错误,是卡罗尔自己以为能够造成这么大动静很“重要”,或者保持宇宙正常运转很重要。进化来的智能,出于竞争的动机,给我们设计了一些基本的欲求,比如希望变得重要、有价值;这种本能的感觉,在只是让个体在进化竞争中获得优势而已。但是当我们开始反思自身在宇宙中的存在,依然受这种希望自身有重要性、有价值的动机的推动,因而希望我们在宇宙之中“显得”重要。除了我们,谁在乎宇宙是否运转?就像深山里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是留在枝头,还是脱落地面,没有差别。如果这时有一只虫子想办法把这个苹果留在枝头,然后觉得自己很重要?
原生智能,出于进化利益的计算,正如詹姆斯所说,会把一个人的妻子儿女、财产地位都算到一个人的“自我”当中。从中可以看到“自我”是如何为自身对应的进化算法服务的。实际上,真正的“自我”,仅仅是笛卡尔所说的“思考着的东西”。Derek Parfit与霍夫斯塔特、丹尼特曾探讨过“我”的问题,比如说,假如复制出一个一摸一样的你,那么这个复制品是你吗?把你分解为粒子,获取信息,然后根据获得信息制作出多个“你”,她们是你吗?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你?对于原生智能来说,我们把一个人定义为一个人,是通过关系确定的,因为这涉及利益计算。Phineas Gage在工地上遇到事故被铁棒射穿大脑,从眼眶进入,穿过头顶而出。前额叶的损伤导致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以至于熟悉他的人觉得他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但是,尽管有这种感受,没有人把他看成另外一个人,只是根据他的变化,改变了对待他的态度与方式而已。幸运的是,我们进化成一个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自我”。有了这一个自我,我们才可以尝试引入一种新的人生目标,掌控自己的人生。
接受生命是进化的产物,是一堆夸克通过自组织涌现出来的结果,意识只是自然选择下的一个功能,是智能的一种表现,我们就得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不存在死后的生活,当死亡来临,一切都会完结。我们只拥有当下,只拥有眼前。虽然不排除未来某一天能够通过生物学技术逆转或阻止细胞的衰老,或者把我们的精神以某种模拟的形式转移到机器身上,以此来获得长生不老,但是你我大概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没有灵魂,没有天堂。只有活,眼前的时空,片刻的体验;其他什么都没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我们拓展了我们的“思想”,超越了这种自身感官的存在,眼前的场景,片刻的体验,能够在大脑中营造出遥远的过去,我们不在场的此刻别处的世界,以及我们死后的、她人活在其中的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阅读,去看、去听、去想。在进化来的原生智能之下,我们只是生物自动机,同其他浑浑噩噩的生命没有什么两样。“自我”如何去掌控自身?正是通过吸收新的知识,对原生智能进行修正与改造,建立一个新的关于世界、自我的认知,引入新的价值与意义,并尝试控制自身。同样,我们也无法在肉体上超越,只能停留在一时一地,短暂地在世界上存在。但是,通过滋养精神,我们能够超越这种局限,进入广阔的时空。你会在亚伯拉罕·马斯洛那里读到,自我实现的人往往会有这种超越性,超越一时一地的存在,超越眼前片刻的不幸或欢愉,进入到永恒的时空。虽然说,我们无法脱离自己的肉身,无法脱离感官给我们提供的一片狭小的时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神超越它,来拓展自身的存在,从一个曾经令帕斯卡颤栗的渺小、短暂的尘埃般存在,到一个像是经历过人类全部可能历史、甚至全部宇宙历史的精神存在。
我们提到丝绸之路,往往是概念上的认识,真实的丝绸之路到底怎样?
作者:自有我在 发布时间:2023-04-12 20:38:29
丝绸之路,一定是当代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因为这涉及到了我国对外的重要政策,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也是重新建立友谊的开始。而现在,更是提倡把丝绸之路的精神不断的扩展,与全世界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贸易联系。
那么在我们使用这样一个词汇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把它聚焦于细微之处呢?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之中,丝绸之路就是我国从河西走廊连接中亚的一条古代贸易线路。更细微具体的地点,就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了。
最多也就能说上几个地名,比如西安,比如敦煌,比如喀什,可是是否全面,是否准确?也并不完全明了。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对于丝绸之路认知的大体情况。
但对于专家学者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发掘出丝绸之路最准确的信息,去了解古人在这样一条古路上到底留下了哪些落脚点。那它们在现在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准确的还原丝绸之路也是对丝绸之路最起码的尊重,而且从过去的探寻之中,我们对于丝绸之路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侯杨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他策划主持了首次对境内外帕米尔高原的系列考察,在数十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于丝绸之路首次进行了“精准复原”,研制出了第一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
而这样一本著作《这才是丝绸之路》,就是作者用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带我们重走丝绸之路,用今天的视角去记录古人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点,去复原丝绸之路的所有细节。
“精准复原”,当然要着重于精准。而在这一方面,侯杨方教授就是在大量古籍的参考下,亲身走入了丝绸之路的实地,根据一个个的地理地标,去确定丝绸之路上一个个具体的点,完成丝绸之路由点到线,由虚到实,由概念到现实的过程。
因此在这本书《这才是丝绸之路》中,就有了作者大量实地拍摄的照片。这是作者亲自走入这里,亲自考察的结果,当然也用这些照片带我们走进了历史的震撼之中。
那么丝绸之路具体的细节了,必然也落入于作者的考察经历里。因此在这本书中,也有了作者考察的亲身经历。你要具体还原某些地点必然是丝绸之路曾经经过的地方,他要找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现在已经荒废了的线路曾经是古人最重要的贸易线。而且这种考察一定要有理有据,一定要能够让人信服。
比如从敦煌前往汉玉门关(小方盘城),因为现在有了公路,就往往会造成一些误解。但古人的丝绸之路必然是一条“波河而行”的道路。在作者的亲身考察下,就重走了这样一条现在几乎没人经过的古道,“车队不时要穿过一两米的芦苇丛”,可是古人就是从这样的道路上穿行而过。
想了解丝绸之路更多的细节吗?就跟随着侯杨方教授的步伐,跟随着这样一本书构建起来的丝绸之路“精准复原”线路图,重走丝绸之路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pdf(469+)
- 四星好评(172+)
- 差评少(464+)
- 体验还行(509+)
- 强烈推荐(170+)
- 下载速度快(284+)
- 章节完整(80+)
- 中评(552+)
- 赚了(371+)
- 好评(100+)
- 盗版少(97+)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24 13:21:49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14:50:03 )
五星好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9 05:55:5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14 01:39:08 )
还行吧。
- 网友 索***宸: ( 2024-12-16 20:39:5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习***蓉: ( 2024-12-29 20:30:02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22:53:4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颜: ( 2024-12-22 14:23:2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家***丝: ( 2024-12-14 11:42:30 )
好6666666
喜欢"Drawing Shape by Shape 用简单形状绘制卡通人物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英文原版"的人也看了
- 2018启航考研思想政治历年真题正解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好新闻的诞生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专利文献研究 2019 宽带移动通信网和轨道交通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职高手17:挺进四强 蝴蝶蓝,天闻角川出品 羊城晚报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语·战国策( 插图版 注释 译文 )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优雅女人的投资理财术(入门与实战468招)/新手理财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清风扇语:杭州博物馆馆藏扇面书画精品集 杭州博物馆 上海书画出版社 9787547926604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好品德故事56则蜗牛成长树有声版伴读图画系列儿童品格培养教育常识绘本读物书籍全套小幼儿宝宝早教启蒙绘会壳童书少儿带拼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