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券立减100元 国学精髓上古五大奇书山海经 易经 智囊 素书 六韬三略正版 观山海修身悟道人生哲理修身齐家华夏文化国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领券立减100元 国学精髓上古五大奇书山海经 易经 智囊 素书 六韬三略正版 观山海修身悟道人生哲理修身齐家华夏文化国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精美图片

领券立减100元 国学精髓上古五大奇书山海经 易经 智囊 素书 六韬三略正版 观山海修身悟道人生哲理修身齐家华夏文化国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电子书下载地址

》领券立减100元 国学精髓上古五大奇书山海经 易经 智囊 素书 六韬三略正版 观山海修身悟道人生哲理修身齐家华夏文化国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领券立减100元 国学精髓上古五大奇书山海经 易经 智囊 素书 六韬三略正版 观山海修身悟道人生哲理修身齐家华夏文化国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181612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39.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1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BysTander5 发布时间:2019-05-28 15:17:49

    就是一本目录书

  • 作者:dust 发布时间:2013-03-02 08:25:27

    真的很水的一本书

  • 作者:彗星 发布时间:2012-08-21 23:57:01

    书皮不一样。。我这本也便宜好多

  • 作者:水龙吟 发布时间:2008-07-12 14:51:53

    附送的牌很差,书还可以

  • 作者:粉红丝绒肠 发布时间:2021-11-21 02:51:21

    看得我一惊一乍。

  • 作者:Rouge 发布时间:2015-07-05 12:46:12

    打一星支持一下伪心理学典范


深度书评:

  • 专访施展:越南与中国制造的未来

    作者:布谷传声 发布时间:2020-01-25 13:46:47

    澎湃新闻记者 丁雄飞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施展(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

    继《枢纽:三千年的中国》之后,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今年春节推出了他的新著《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为什么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的转移,并不是从中国转走,而是中国供应链网络的一种外溢,施展给出了他的解释。

    《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施展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出版。

    澎湃新闻:

    您的新著《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开篇以泰兴小提琴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在您看来,这一奇迹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您要强调中国制造业作为一个体系的力量?

    施展:

    我认为这个经济奇迹的秘密有两点。第一,它是依托于全球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而后者的核心拉动力量是美国最新一轮的创新经济。由于这一轮创新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它有一个比过去都强劲的大规模外包的需求。而有能力承接外包的一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生产上既有效率,又有弹性。没效率接不了这活,而效率要求专业化,太专业化之后又会被锁死在特定的上游的任务上,只要上游一变——上游在创新,随时会变——没有弹性的话,你就死了。但是弹性和专业化,换言之,和效率是相悖的,所以中国就演化出了一种供应链网络体系,把弹性和效率放在不同的位阶上实现。单个民营中小企业极度专业化,每家都只生产特异化、专门化的产品零部件,因为专门化到极致,这些作为基础生产元素的零部件的通配性特别好,可以和其他厂家的产品形成配套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大的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极具弹性,网络内部的企业可以不断的动态重组。

    中国能够成长为世界工厂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供应链网络的规模性。当供应链网络的规模超过了某个临界点之后,其中内蕴的效率和弹性都过了临界点,就带来一个质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在总成本当中占比大幅下降,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才是核心的成本控制能力所在。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我们有很多产业,即便技术含量很低,即便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比其他后发国家高得多,但仍然有巨大的优势。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大的规模,可以承接中国的整个制造业生态。

    除了物质环境,我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还有一个内部的、非物质性的人的发展动力。我在《溢出》里面提到了两拨overqualified(资质过高)的人群,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末的特殊历史原因,导致出现了两拨受过良好教育,却只能从事相对他们教育水平而言,级别过low的工作的人群。他们心里憋着股气,在给定的环境之下,一旦有一点突破口,就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这些人之外,还有个更庞大的人群,就是长期处在城乡剪刀差经济下,人工成本极为低廉的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我们的调研也显示出,这些渴望翻身、出人头地的农民工,恰恰是制造业起飞阶段里最有能动性、拼搏性的人群。这两个人群加在一块,形成了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他社会没有类似的政治原因,即便有overqualified人群,也没有中国如此大的规模,并且也没有那么庞大的城乡剪刀差经济所积累下的低工资农民工。所以这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即人口规模、劳动力工资、年龄结构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了,而是涉及某种非物化的人的精神层面的指标。这种种动力机制是别的国家无法复制的。

    一系列因素整合在一块,最终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脱离开西方的最新一轮创新经济的新逻辑,脱离开中国那两段特殊的历史情境,这些高速发展都无法解释;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中国这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难以复制,即便是中国自己也难以复制。我们不能静态地,而是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理解当下中国的经济奇迹。

    澎湃新闻:

    您能解释一下您所谓的全球经贸“双循环”结构吗?您认为在实体经济循环之上,还有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循环,这两层循环的关系是什么?

    施展:

    我在《枢纽》里提出了“双循环”结构。因为中国超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力量,世界各国的中低端制造业,但凡它对供应链有需求,以及对远距离物流成本不敏感的,多半都会往中国转移,从而造成了全球经贸结构的一个大的变化:西方聚焦创新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中国是中低端制造业,非洲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是原材料业,各自有比较优势,形成一个双循环结构。全球经贸循环必须得以中国为中介,完成全球经贸循环的完整运转,类似一个阿拉伯数字“8”字型。中国处在中间结点上,是枢纽的地位。当然这是从实体经济层面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枢纽,它衔接的上游、下游都是某种环节上的实体经济,但所有的实体经济都必须得有一个资本过程才能运转起来。全球资本秩序是由美国所主导的,没人能竞争这个地位。所以实体经济这个层面是双循环,但是一旦考虑资本秩序的话,它就是一个双层循环。实体经济里面中国是枢纽,双层循环里边美国是核心。

    澎湃新闻:

    您如何看待“双循环”结构在当下面临的挑战,比如政治民粹主义?您觉得“双循环”结构还可以为继吗?

    施展:

    当世界上相当部分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往中国转移之后,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力量。也就是说,即便你是在干体力活,但全世界体力活大部分都在你家,你也会获得一个特殊的谈判地位。当一个国家制造业规模太大,会对全球的经济秩序,以及一些国家内部的社会秩序造成影响,造成某种失衡。今天全球的各种贸易冲突,以及很多国家的民粹化转型,某种程度上都和这个背景有关。这是一个高度互动的结果,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可以说,中国、美国,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俄国,确实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对于一般国家,国际环境是给定的,而对于超大规模国家,国际环境尽管不是它自己设计的,也是由它在和其他超大规模国家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因为它的活动而不断演化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判断一般国家的理论和标准,来判断超大规模国家,必须分层次地处理。

    在我看来,民粹主义影响不了“双循环”,相反,它是“双循环”的一个结果。因为“双循环”引发了很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通过经贸谈判,使得贸易红利往这些国家回流,就会出现政治症状。民粹主义是“双循环”这个经济事物引发的政治表现。那民粹主义和它引发的贸易战是否会对“双循环”构成冲击呢?我在书里把“双循环”区分为“双循环A”和“双循环B”,前者是因为市场过程而自然形成的,是由中国的规模、效率等所引发的双循环,后者是由于中国的国家政策——诸如各种补贴等——而在国际上带来的不对称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的,它会降低综合成本,吸引各种转移,但同时也会带来某种程度上国民福利的损失,因为这种补贴肯定会带来资本的低效率使用。“双循环A”是内在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逻辑当中的,靠贸易战这种政治手段是改变不了的,但贸易战或许会对“双循环B”有影响。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未必不是正面的。

    澎湃新闻:

    您为什么会关注越南,去越南调研?在调研中,您有没有获得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的关于越南的地方性知识?

    施展:

    一年多来的中美贸易战似乎对《枢纽》提出的主张构成了挑战。在网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说法,认为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能保不住了,都会往外转移,替代中国的首要候选国就是越南。很多人提出越南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人口的规模不小,将近一个亿,又是儒家文明,比较有入世精神,比较肯奋斗,人口结构也不错,人比较年轻,另外它打过这么多年仗,其国家能力在东南亚首屈一指,虽然国家能力强有可能是双刃剑,但这在制造业上会有加分,然后它的各种要素价格比较低。基于这一系列优势,制造业可能会往越南转移。此外,还能看到一系列的数据,比如贸易战之后,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跌,越南对美出口大幅上升,看上去似乎越南正在取代中国。很多朋友就质疑我的“双循环”假说是不是站不住脚了,我们大观团队朋友们也在讨论,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出现一个变形的双循环:双循环的结构仍然存在,但循环的中间节点——枢纽的地位逐渐转移到东南亚。不论如何,这都意味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结构性位置会发生变化,对于全球秩序的演化来说,也同样是一个剧变。但在没有去越南调研之前,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究竟会不会转,必须得到亲自去看一下,于是就有了今年到越南的调研。

    在越南考察时,我专门安排了半天去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越南对于自我身份的表达上有三个口号:独立、自由、幸福,从历史博物馆的策展思路可以看出,它是如何理解这三个口号的。在博物馆里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叙事策略,就是越南在历史上长期面对着北方的强国,这是它理解世界时潜意识里的基础出发点。这就会带来一个效应,越南的政治努力,其底层的心理动力是一种民族主义——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自闭的观念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而是追求自身独立性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对越南来说,其他的意识形态便是其民族主义的某种手段,是实现独立的手段;而只要是手段,往往可以为目的让步。所以越南的改革,步子看起来可以迈得很大。但中国不一样,中国规模太大了,它在潜意识里是以世界作为自己思考问题的基础出发点的。以世界为出发点同样也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自己与世界之间是有一致性的,一种态度是自己与世界之间是相抗拮的。无论哪种态度,都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解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意识形态本身就不会是民族主义的手段,而是会呈现为一种目的。这是中国与越南的一个巨大区别。

    澎湃新闻:

    您在书中引用了一位受访者的说法:“越南能够发展的最佳状态,就是介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水准。”为什么您认为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的转移,并不是从中国转走,而是中国供应链网络的一种外溢?越南为什么难以发展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施展:

    我到越南实地调研后,发现从中国转过去的,主要是最终的组装环节,而且并不是所有产业的最终组装环节都转过去了,主要是那些对美出口的产品,它的最终组装环节会过去。那些组装环节工厂的上游供应商,不对美出口,所以并不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冲击,除非有下游厂商的强烈要求,就不大愿意转。因为要转了的话,一系列的供应链网络都跟不上,还会产生新的管理成本,语言、文化全都不适应。这就带来一个结果,组装环节越往外转,反过来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就越大。这个状况之所以能够出现,又跟全球生产逻辑上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有关。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各国之间百分之七十的贸易属于制成品贸易,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完成的。而到2018年,百分之七十的国家间贸易是半成品贸易,换言之,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在多个国家内部完成的。这种情况下,生产当中的组装环节跟它的上游环节,完全可以分布在不同国家,现有的全球经贸结构完全能够支撑这种分布。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中国向越南的转移,实际上就是中国供应链网络的溢出。

    在这个溢出当中,最主要的能动性要素都是民间经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越激烈,民营经济就越得想法自救,那些对美出口的民营经济会主动往越南转。但只有终端产品那个环节才真正面对关税问题,所以往外转的主要是这些环节,而越往外转它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会越强,相当于中国的民间供应链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海外市场。

    目前越南的重化工业跟不上,并且在可预见未来,越南也无法出现足够强的重化工业。因为重化工业高资本、低利润、长回报周期,以及就它的投资规模而言,低就业,这跟后发国家的比较优势正好是反着来的。后发国家资本匮乏,劳动力富裕,需要的是能够吸纳就业、低资本投入的产业。所以如果按市场逻辑来走的话,后发国家是不会自发地出现重化工业的,除非靠国家意志来扶持。但越南之所以现在对外贸易条件如此之好,就在于美国愿意把它纳入自由贸易秩序,但条件是,越南必须是自由经济。这就意味着靠国家意志来扶持重化工业这事儿,在越南很可能没有机会了。于是越南更多地就是聚焦在组装环节,衔接中国这边的供应链网络。因此,如果不出现实质性的技术变迁的话,枢纽结构、“双循环”结构都不会破,它会发生一个变形,但是其中的核心仍然是中国。

    澎湃新闻:

    您在书中分析了机器替代人的问题。您觉得最终在制造业中,机器能替代人力吗?

    施展:

    机器能替代人,但只是在特定的层面上。我们经常说“智能制造”,其实这个概念得拆分为“智能”和“制造”两个部分。“智能”的部分是指用各种AI、机器把人替代掉,但“制造”的部分里,却包含了大量机器无法替代的隐性知识。比如我去访谈的模具厂,对模具的加工过程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但是模具的设计过程,机器根本完成不了。客户需要实现一个什么功能,如何实现,模具该如何来设计,往往会涉及材料的误差范围,这是没有办法量化处理的,只能靠老师傅的经验来判断。最近跟一个服装业的资深人士深入访谈了一下,我们通常会把服装业想象成低技术行业,但其中隐性知识甚至更多。隐性知识基本上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像学游泳,你把游泳的所有动作、力度、角度说得再明白都没用,光靠给讲这些,永远学不会游泳,但是把人扔水里去,过一会儿就学会了。让人学会游泳的,不是显白知识,而隐性知识,后者无法言传,无法被规范化地提炼、传授,从而也无法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它只能靠足够多的有经验的师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机器会不断在可被显性化的知识领域里替代人,但这样一来,人就有更多的精力去琢磨那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在这些领域,机器是永远替代不了人的。

    越南工厂里的劳动者

    澎湃新闻:

    您能介绍一下越南外企中的“中国干部”吗?似乎您特别重视这一群体,把他们视为衔接起中国供应链与越南组装环节的微观载体。为什么您希望让海外中国人的声音进入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

    施展:

    前面说的供应链溢出,有具体的载体,“中国干部”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中国干部”是这样一群人:各种外资的企业——但其中主体是台资企业——只要它的工厂是从中国大陆迁到越南的,那么它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半都得用中国大陆人。台资企业管这些人叫“陆干”,即“大陆干部”,这些人会自称“中国干部”,在交往中约定俗成又被称为“中干”。中国干部这个群体在越南有几十万。著名的台资企业宝成鞋厂,在胡志明市附近的一个厂区里有九万多的越南工人,巅峰时期有大几千名中国干部,这些中国干部做了几年之后,陆续出来单干,做宝成的供应商,所以宝成能够完整地在当地完成供应链采购,但这些供应链有相当部分是掌握在前中国干部的手里的。前中国干部建立的工厂雇佣越南工人,但他们进行生产时也需要采购,这只能从中国大陆来完成,因为要采购的原材料基本上都需有重化工业的支撑才能生产。

    中国干部这个群体蕴含着对中国而言极为宝贵的海外智慧。因为他们特殊的生存处境,使得他们跟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那些到海外去做项目的大型国企、工程公司的员工很不一样。某种意义上,国企、工程公司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一块海外飞地,只是出去完成一个项目,它的资本、材料、大多数的工人都从国内来,跟当地社会的交往程度实际上很低,而中国干部必须得和当地社会有足够深度的嵌入关系,否则就无法开展工作。这就带来一个结果,中国干部是真正完成了在地化转化的,那些大的项目公司、工程公司在这方面则差了不少,于是,外国老百姓从类似于中国干部这样的人群身上,才真正感受到真实的中国人的面孔。我想,中国“走出去”要走得稳的话,必须得知道我们的这些项目如何惠及当地百姓,这得有一种在地化调适的能力:你得懂得当地人真正需要什么。这些智慧、这些在地化的知识,中国国内很缺乏,但是中国干部头脑中则有很多,他们实际上是中国“走出去”至关重要的海外智慧宝库。但现在国内基本不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他们应该被国内知道,公共舆论上需要有他们的声音,他们对中国这个民族而言如此重要。

    澎湃新闻:

    您在书中介绍了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越南的各种华人会馆所统领的人群,在祠堂祭祖时,进行的是公祭,祭祀的就是本群体公认的最早来到此地的先侨,不再追溯他们在中国的家乡。但是各家在自己家里进行私人祭祀的时候,可能会追溯到其在中国的祖先。您怎么分析这一现象?

    施展:

    对越南华人来说——尤其是老一代华人,新一代华人的状况我了解还不够多——公祭的时候,展示的是他们的一种群体身份。他们只往前追溯到来越南的先侨就不再往前追溯了,而先侨的身份也不再追溯回大陆的老家,先侨就是第一代。这就意味着这群人的群体身份已经在地化了,就在他们所居住的这片土地。但是他们的私人身份仍然跟老家——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会往更早的源头追溯。我们在中国大陆的人,具有某种公共性的群体身份和私人身份,在属地性上是同一的,但海外华人的那种群体身份和他们的私人身份,在属地性上分解成了两个空间。这两种空间的分离,是我们中国大陆的人不大容易体会得到的,但这背后有海外华人一系列值得深入挖掘与体会的微妙情感;过去大陆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不足,曾经带来过问题。

    澎湃新闻:

    您在书的最后提出了关于“新汉萨同盟”,或者说“东亚汉萨同盟”的设想,您为什么要诉诸中世纪?您认为当下和中世纪的相似性在哪?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循环?您认为“新汉萨同盟”也是一个商业-伦理共同体,它能对治当下跨国大公司获得不对称竞争优势的问题——这如何是可能的?

    施展:

    我们前面讨论的这一切都只不过证明了,今天,随着技术、生产逻辑、企业组织样态的演化,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日益分离了。如果我们把一个复杂产品,从最初的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生产流程,全部所发生的物理空间称为经济空间的话,这个经济空间是穿透国界存在的。当政治空间被经济空间穿透,政府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会和过去的影响模式大不一样。可以说,现有的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组织起来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和今天真实的国际经济秩序之间已经不匹配了。所以我在书里提到,在政治秩序之外,还需要有商人秩序站到历史前台,这不是抽象地谈什么价值上的偏好,任何价值要变成现实,必须找到底层动力机制,如今商人秩序的浮现,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必须了,否则所有这一切都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理。这种治理反过来同样也是商人的需求,他们需要规则,这些规则是商人们彼此之间不断互动磨合,自发地生长出来的。就东亚地区而言,我觉得需要东亚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的商人,以某种超越民族主义的心态来合作建构这一秩序。

    至于诉诸中世纪,是因为我们要反问,商人秩序独立出现,这有可能吗?几百年来的历史,让我们本能地会从政治秩序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忘了在此前的历史上,商人秩序和政治秩序一度是并行的。我想把这种并行的历史揭示出来,激发我们今天新的脑洞。中世纪和今天的相似之处在于,政治秩序都无法一统所有的空间,需要有商人秩序生成;而不同之处在于,中世纪有很大部分的物理空间是直接留给商人秩序的,而在今天所有物理空间都被政治秩序占据了,但是有一些规则空间则开始超出政治秩序的掌控。当生产过程、信息技术全都跨国地存在,就需要一种新的跨国性的规则空间出现,它是政治秩序无法覆盖、垄断的,是在另外一个维度、次元里面的空间。

    新汉萨同盟作为商人共同体,它的规则都是商人之间演化、累积出来的。历史上,我们看到这种规则,以及支撑规则的伦理的生成,都是在仲裁和司法过程中出现的,如果依靠立法过程,规则就很难是中立的、自生的。一个同盟的仲裁有公信力的前提是,仲裁必须足够中立化,一旦这种公信力被建立起来了,用户就会信赖这些愿意接受同盟仲裁的企业。于是同盟企业自然会在市场上有更好的品质和信誉,会带来品牌溢价。如今跨国公司有各种不对称的竞争优势,但将来,为了营造更好的品牌形象,它有可能会愿意加入同盟,接受仲裁,从而接受同盟的一系列要求。当然这不会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演化与竞争过程。今天,欧盟要求爱尔兰追缴苹果公司的税款,爱尔兰为了吸纳跨国公司的存款坚决拒绝,但将来对于一个商人自治组织,如果这样做公信力就没了,继而组织成员的品牌溢价也就丢了,这是违背它们利益的,于是这种做法反倒有可能受到抑制。

    澎湃新闻:

    最后,您能谈谈《溢出》和《枢纽》的关系吗?与后者的写法颇不同,您在《溢出》中似乎更关注微观层面的人和事。您接下来的研究侧重是什么?

    《枢纽:三千年的中国》,施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施展:

    《溢出》和《枢纽》之间有一个递进的关系。在写《枢纽》前,我发现,各种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讨论,基本上都是观念先行的,但是这些讨论始终忽略了一点,任何价值都得先有一个价值主体,没有主体空谈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在中国的语境下,价值的主体当然就是中国人,但要说清楚什么是中国人,首先又得说清楚究竟何谓中国。这是我在《枢纽》里核心想要回应的问题,因为在过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解释——对内,中国的中原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什么关系?对外,中国和世界是什么关系?许多既有的解释,在面对不同的事物的时候,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我们认为自己是谁,之所以许多问题解释不通,都是因为史观出问题了:比如古代史被等同于中原史,近代史被等同于悲情史,革命史被等同为对错史——此外还有当代史,涉及今天中国的力量根基何在,中国和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何在。所有这些,必须给出一个统一、连贯、系统的解释,把这四段历史贯通成一个史观,这样讨论的才是一个中国。所以《枢纽》的工作就是一个完整史观重构的工作。

    《溢出》是对《枢纽》的当代史部分的迭代。在“双循环”结构里,中国枢纽地位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走向?中国和世界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应该说,《枢纽》的大的理论结构、结论在《溢出》里都没有变化,但后者在细节上将前者往前极大地推进了,对未来给出了一个细节更加丰满的分析和想象。我在《溢出》里谈到了新汉萨同盟,它需要一些具体的物理空间来展开,我在书中提出,在亚洲各国的自贸区当中,进一步设置一些更加深度自由化、由商人秩序来主导的“共同市场区”,或许是一种可能性。当然,这需要包括中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在内的亚洲商人的共同推动,于是,这里的前提便是,中日之间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和解,使日本海变成一个“和平之海”。

    问题推进到这里,就涉及对于东北亚历史的重新结构性梳理,找到日本海变成“不和平之海”的机理——这便可以和我《枢纽》上篇的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部分关联起来了。所以我2020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最主要研究工作,就是从古代、近代的历史,从走廊地带(我认为观察中国史的切入点不应该是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样讲出来的历史还是中原史,而应该是河西走廊、长城-阴山沿线、辽西走廊等这些衔接不同板块的走廊地带),当然主要是辽西走廊,来观察东北亚的历史,由对日本海变成“不和平之海”的原因的考察,进而找到未来把它转化成“和平之海”的突破口。当然,说到“和平之海”的话题,不会局限在日本海,而应该是从日本海经东海直到南海的整个“亚洲内海”,但是近一两年内我的研究切入点会是在日本海这个方向上。

    我这几年的核心的工作都会是把《枢纽》里的研究,在特定的方向上不断细化、延伸、迭代。《枢纽》相当于我所尝试的一个范式革命,这个革命不知道它会否成功,但要让它向前发展,便需要在新范式下,做更多的具体、扎实的微观研究工作。《溢出》以及接下来关于辽西走廊、东北的研究,都是努力想要在给定范围下,把这个范式推进到微观化、精致化的研究,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解释体系。

  • 純女性社群能平安建立、不受破壞,是因為此刻男性衰弱滅絕

    作者:別有用心美少女 发布时间:2022-10-06 15:33:00

    作者:薛西斯(

    《塔納托斯的夢境》

    、多位作家合著的怪談小說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作者)

    來源:OKAPI作家讀書筆記專欄

    搬運,搬運,搬運。不是我寫的,不是我寫的,不是我寫的。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如有侵權,馬上刪除)

    原網址: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6044

    全球人類平均壽命女性高於男性三至五歲,不論國家貧富強弱,戰爭和平,大致維持此趨勢。不論原因是什麼,大概很難否定男女生理差異的因素。女人的長壽,是大自然的願望──這是閱讀

    金草葉

    《地球盡頭的溫室》

    時,第一個躍入我腦中的念頭。

    在這個地球被「落塵」覆蓋的末日世界裡,人們為了躲避有毒落塵,只能居住在地底或圓頂覆蓋的都市中。這些庇護所資源緊繃,生存競爭殘酷激烈。然而,

    還有另一批人類,不必依靠圓頂城市便能頑強存活。她們對落塵毒素免疫,被稱作「耐性種人」。

    耐性種人幾乎全是女性(需要躲避「耐性測試」的都是女人)。相對於此,捕獵耐性種人的獵人,則多以男性面目出現。為何耐性種女性多於男性?作家沒有多做解釋,或許也不需要,現實的大自然,早已默許這樣的法則存在。

    故事就在這個讓男性合理失聲的前提下展開。一對姊妹娜歐蜜、阿瑪拉為求活命,尋找傳說中的「普林姆村」,那是一個不需藏身地底或圓頂,大多數村人為耐性種人的神祕桃花源。女人們躬耕自食,並依賴神祕植物學家「芮秋」提供的分解劑,緩解落塵毒性。

    描寫女性桃花源的故事,很少見嗎?若不少見,就不會有知名的

    貝克德爾測驗(Bechdel test)

    了:故事能否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

    她們互相交談過。

    談話的內容與男性無關。

    在男人寫給男人的故事中,女人經常只做為一個「戰利品」登場,可以像

    碧姬公主

    一樣救回來,也可以像

    林詩音

    一樣讓出去,她是無足輕重的。但女人卻以德報怨,以女性為客群的作品,常以愛情為主軸,若不環繞一個珍寶般的男人(甚至兩個!)就難以展開。

    連女人的故事裡女人都爬不上王位,除了女同志、百合類作品,要找到純女性中心展開的故事,其實不如想像中容易。

    上一個令我強烈感受到女性連結的故事,來自日本作家

    櫻木紫乃

    ,她擅長描寫女性親屬關係(母女、姊妹)──若說她依賴的是女人誕生時、那血與臍帶構成的連結,那麼韓國作家金草葉創造連結的方式,就是死亡。

    地球盡頭的溫室,其實是女人依靠其強韌基因建成的溫室。故事中,純女性社群能平安建立、不受打擾破壞,正是因此刻男性衰弱滅絕。

    否則在一個男性社會裡,女人是十分孤立的。因為當她們成長後,連結便被男人斷開了。女人將被換上妻與母的身分,安家入戶,和男人一對一綁定。

    且看「安」字,家裡藏女。那為何沒有家裡藏男呢?明明男人也會成為丈夫與父親啊!但那之後他依舊是男人,他有家,卻也還有一個男人世界。彼得潘永遠要振翅高飛,男人至死是少年──而女人,除非妳逃進女巫的森林,否則只有在誕生與死亡時才能連結。

    但女巫的森林真能永久遺世獨立嗎?落塵期結束後,地球恢復生機。研究員亞榮因一種謎樣植物「莫斯瓦納」的異常生長,一步步挖掘出這被歷史抹去的「普林姆村」故事。

    在落塵風暴最激烈時,普林姆村依靠芮秋給予的「莫斯瓦納」藤蔓勉強存活下來了。這種藤蔓能快速繁殖,覆蓋村落並消解落塵。但莫斯瓦納並非上天賜予的神草,事實上,它能頑強對抗落塵的唯一理由,正是它與落塵的相似性。莫斯瓦納是頂級的繁衍機器,落地生根,為了存活不惜一切手段,養活莫斯瓦納的代價,便是加倍壓縮生存資源。

    面對內外夾攻的壓力,女性桃花源也陷入動盪,開始有人考慮投靠圓頂城市──為何要死守普林姆村呢?進入資源更多的圓頂城市,依附他們、與他們交涉,甚至加入他們,設法改變規則,不也是一種做法嗎?

    故事到這裡,金草葉再次提出一個無情的叩問:

    面對極端環境時,我們將如何回應?

    全球化瓦解的時代,不論政治、經濟或意識形態,人們都重新回到壁壘分明的世界。各種議題的衝突加劇,我們正在往兩個(或多個)極端走。而金草葉的回答是正面迎擊的,她直接問讀者:莫斯瓦納是一種選擇嗎?

    你說莫斯瓦納可怕嗎?在災難時代,它的生存能力一枝獨秀,能消解落塵最激烈的攻擊。但當地球恢復正常,環境不再極端,生物多樣性豐富起來了,它就不再具有優勢,自然慢慢消失了。

    百年來,女性主義在各國以不同樣貌開花。即使同受儒家文化影響,東亞各國的女性主義發展差異也很大。其中韓國性別衝突激烈,甚至成為總統大選攻防議題。在這種困難環境下,韓國女性主義發出憤怒的喊聲。其實《地球盡頭的溫室》並非典型的女性議題作品(如

    《82年生的金智英》

    ),但在金草葉的故事裡,我看見屬於韓國女性作家野草般堅韌又嚴厲的力量。

    首領智秀不願投靠圓頂城市,她說,

    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圓頂,而是外面的世界。

    是啊!世上最傑出的人都集中在圓頂城市了,但他們解決落塵的問題了嗎?不,他們最後都成為集中心力、只想著如何在圓頂活下去的人。

    因此智秀選擇去外面創造新的普林姆村,她與離開村子的女孩許下承諾,要將莫斯瓦納散布到四處。我能理解這個約定的意義,獨自一人或許無法消滅落塵,但以各自的方式持續對抗,必能支撐到落塵衰弱、瓦解殲滅的一日吧!

    上野千鶴子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中曾感嘆,為何女人們經過艱苦鬥爭才得出的概念、話語,經常沒有被下一代人繼承呢?我想那就來自女性的斷裂。而莫斯瓦納雖然殘暴,卻能覆蓋整片森林,能接起孤立的女人、接起母女間斷裂的臍帶。

    我很喜歡故事裡的一段話:莫斯瓦納是人工的,也是自然的。故事或許也是如此,當它的種子落到讀者手中,作家便不能控制它會長成什麼樣了。金草葉散播的種子,在我的花園裡長成了一片發著藍光的、美麗的莫斯瓦納,這是她所預料中事嗎?我不知道,但不論如何,我都樂於繼續種植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335+)
  • 四星好评(303+)
  • 好评多(73+)
  • 速度慢(229+)
  • txt(462+)
  • 品质不错(576+)
  • 体验还行(452+)
  • 已买(406+)
  • 推荐购买(404+)
  • 不亏(285+)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2-18 11:31:3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02:16:00 )

    五星好评

  • 网友 利***巧: ( 2024-12-12 23:40:5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权***波: ( 2024-12-12 07:31:0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曾***玉: ( 2025-01-01 21:08:4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敖***菡: ( 2024-12-28 08:17:5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屠***好: ( 2024-12-22 05:52:03 )

    还行吧。

  • 网友 詹***萍: ( 2024-12-11 06:11:3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01:37:29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养***秋: ( 2025-01-06 05:58:1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石***致: ( 2024-12-16 12:21:1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05:29:0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