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丛书序列之一 要点精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16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丛书序列之一 要点精编精美图片
》2016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丛书序列之一 要点精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16年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序列丛书序列之一 要点精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05749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2.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3:46

内容简介:

  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3版)教材为依据,参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编写五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在每章后附相关已考试题作为练习使用。


书籍目录:

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部分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乖宝鑫的主人 发布时间:2022-08-10 16:21:36

    黎戈老师的随笔集。能够看出黎戈老师看过很多书,并且吸收的很好。谈论某件事情或是某个作者时,她能够自然地引用很多书。读这本书后我打算读一下《夜航西飞》,而且我意识到要爱惜自己的目力,不然怎么去读更多的书呢!

  • 作者:九五 发布时间:2020-12-20 21:49:50

    我不喜欢民国文学,无论文笔好坏。文笔好的,书中阴霾积重更深,民生疾苦写来刀刀见血,读来压抑。文笔不好的,又充斥时代限制为作者带来的眼界瑕疵,迂腐闭塞之气满溢。

    这本书无疑属于前者。

  • 作者:纸鸢 发布时间:2021-11-06 15:32:48

    科科看着小狗的图片笑得打滚

  • 作者:John 发布时间:2023-03-27 18:09:44

    给孩子讲的,很好,了解霍金的故事,还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So, if you feel you are in a black hole, don't give up. There's a way out.

    想到了Oscar Wilde那句话-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 作者:Bodybuilder 发布时间:2024-03-15 16:55:46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训练的科学与艺术

  • 作者:颍原真吾 发布时间:2018-03-10 17:45:5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深度书评:

  • 围棋开局为什么要下在星位?

    作者:卓阅 发布时间:2023-03-31 12:41:25

  • 读《晋书》

    作者:丁陌上 发布时间:2016-06-15 13:42:01

    (一)王家

      《晋书》开头是十卷帝纪,二十卷志(《晋书》的志是很有价值的),这是符合正史体例的。接下来就是长达七十卷的列传,其中前两卷是《后妃传》。《后妃传》的位置原本可前可后,并无一定之规,因为西晋的兴衰与后妃关系甚密,所以要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此后渐成正史惯例。

      在《后妃传》后,排在最前的传主是晋朝几位元老,而其中排在第一的人物叫做王祥。按照我的理解,列传次序取决于人物所处年代及其地位,《汉书》列传中排第一的是陈胜、项籍,《后汉书》中则是刘玄、刘盆子。那么,这个王祥又是何许人也?

      王祥是晋室之元老。浏览其人生平,我们实在找不出任何丰功伟绩。汉末天下大乱,王祥隐居庐江三十余年。魏文帝时其母逝世,徐州刺史吕虔请其为别驾,这时他已近六十。此后他一路高升,直至为三公,可谓一帆风顺。

      王戎说过:“祥在正始,不在能言之流。”王祥于政事、言语俱无可称,剩下的只有德行了。高贵乡公入太学,王祥南面几杖,训其政化之要,俨然以师道自居。高贵乡公遇弑后,王祥涕泪交流,哭曰“老臣无状”。武帝为晋王时,众人谒拜,王祥只是长揖而已,武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王祥最著名的还是其孝行,王祥生母早逝,事后母极谨,有很多孝行闻名天下,比如冬天脱衣剖冰求鲤,奉母命守李树,每遇风雨辄抱树而泣。这些行为最符合古代的伦理标准,所以在《世说新语》的德行部中王祥排为晋人第一。

      王祥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王览,他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王祥遭其母虐待,他爱护哥哥,每每为其出头;因为担心母亲对兄长不利,母亲做的酒食,他要先行尝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家的繁盛就应在了王览这一系。

      王祥临终前预言王览其后必兴。王览有一个孙子,就是号称中兴名臣第一的王导。传说王导渡淮前,请郭璞卜筮,请郭璞曰:“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其后王氏之盛,果然延续了整个南朝(据说陈末淮水流竭,其时王家终于人才凋敝了)。

      我们来简单扫描一下王氏的谱系,看看王家如何繁衍壮大。王导有六子:悦、恬、洽、协、邵、荟。老大王悦无子,以二弟王恬子琨为嗣。老二王恬子嗣不明。老三王洽有二子:珣、珉,珣有五子(弘、虞、柳、孺、昙首),珉有二子(朗、练)。老四王协有一子谧,谧有三子(瓘、球、琇)。老五王邵有三子:穆、默、恢,穆有三子(简、智、超),默有二子(鉴、惠)。老六王荟有一子廞。王导的第二代有六人,第四代近二十人,再往后就无法计算了。这些子弟大多都担当要职,像王弘、王昙首等都是很重要的人物,而且又都开枝散叶。

      王氏之盛,又岂止在王导一门?王览共有六子,长子王裁传王导,三子王会传王舒,四子王正更是了得,王羲之就是其孙(也就是王览曾孙,王导表侄)。王羲之以后还有七子,大多皆出名。王正另有王暠、王彬两子,这两系日后也将出不少名臣,陆续占据南朝政治舞台的中心。东晋门阀政治,王氏集其大成。

      

      依正史体例,子孙的传记应附于祖宗之下,那么王祥传该有多长(《晋书》起码用了五个传的篇幅来记录王家子弟事迹)?

      相应于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一生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一个人的思想只要依托于一个共同体世代延续,就可以不死。个人的才智终属有限,不可能为后人包办一切。一个国家必须有数代英才相继,才可成就大业。最伟大的人物并不著书立说,而只致力于培养学生。只要子孙能成才成器,祖先的名声可以传得更远。反之,再伟大的思想,若无人响应,终会被人遗忘;再了不得的英雄,若是后继无人,则其事业也终归尘土。

      “‘要繁殖众多’,这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的祝福”(柏克:《论与美洲和解的演讲》。柏克此处引文见《旧约·创世纪》)。尽可能多的繁衍后代,这是人的本能。繁殖能力低下的物种终将灭绝。在古代,人口众多是国家强大的标志。柏克告诫人们,北美已经拥有了两百万人口,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小小殖民地,要征服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有穷国,也有富国。人口与贫富没有必然的联系。经济搞不好,更多的是制度和环境的问题。

      

      后世佳子弟如此之多,王祥兄弟当然应该排在第一。

    (二)晋代风流

      中国史的攘外形势是每况愈下。汉朝征服了匈奴,胡人铁骑绝迹于大漠以南。晋人多次北伐,就是无法驱除胡人。不管怎么说,晋人还四度收复洛阳,桓温、刘裕等人只是功败垂成。南宋只在过江之初,岳、韩诸帅一度恢复中原一部,而且未至开封,其余时刻,北伐只是奢望。不过南宋维持偏安的格局还有上百年,金兀术、完颜亮都望江兴叹,强悍如蒙古,为了征服南宋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明末则基本没有抵抗能力,都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保卫战,连偏安一隅都做不到了。

      是不是因为敌人更强大呢?不一定。以军事实力而论,蒙古人席卷欧亚,所向披靡,可就是拿不下襄阳,最后采取大迂回的战略才灭了南宋。相比之下,满清入关时,二、三万人,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这锦绣江山实在得来容易。

      若以异族统治者的才智而论,则当时雄主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已亡,满人并无名将如石勒之辈,论才谋机断,不如姚氏、慕容氏。且晋之五胡,浸染汉化既深,战乱时仍讲论经籍,刘渊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左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刘聪十四岁时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慕容皝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余人;姚兴与鸠摩罗什共译佛经,罗什持胡本,姚兴执旧经,以相考校。相比之下,顺治阅读汉文典籍主要依靠满文翻译(满人至康熙时才算达成对汉人文化的吸收),汉学功力就差得太远了,更何况入关时年纪尚幼,实在算不了什么雄主明王。既然满人不如前代胡人那般强大,夺取天下又如此容易,那么汉人的积弱不振也是呼之欲出了。

      王逸少曰:“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清人李慈铭亦谓人才莫衰于晋,堪称第一流者,只有二十人(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浚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壹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这种议论是典型的掘井自坟,有此二十人,足证晋代不缺人才。

      宋儒王应鳞谓:“僭号之国十六,而晋败其一(苻坚),灭其三(李势、慕容超、姚泓),不可以清谈议晋。”李慈铭指出此论是有慨于南宋之不振,这倒是说中了。平情之论,还是应回到拙文开头,东晋之活力强于南宋、明末,是不争的事实。晋人中不乏英姿勃发之辈,然而乱国败家之徒也比比皆是,有王敦、苏峻等人图谋乱政,也有温峤、陶侃等人戮力王室,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牵制,终成不上不下之局面。

    (三)王羲之

      晋代人物可圈可点者不少,而我最爱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古今为之倾倒。《晋书》号称御撰,因为李世民亲手写下了四篇论赞,其中就有一篇是论王羲之的。太宗用尽溢美之辞,极尽推崇追慕之意,“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王羲之的书名太盛,掩盖了他的文名。羲之文笔清丽,意旨深远,是难得的上品。《兰亭集序》感慨当时之乐,前后情怀之改,信为千古名篇。《遗殷浩书》戒殷浩莫图再举,当情慨所在,尽怀极言,其耿耿之心,皎如明月。

      王羲之的文章又掩盖了他的治国才具。羲之年少扬名,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殷浩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可见时人寄望之重。

      照我们现在的想法,王羲之属于艺术家,想必是天真浪漫,天马行空,不食人间烟火。其实王羲之不然,在政治上他淡定沉着,“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无一丝文人习气。谁不愿为君王了却天下事,为自己赢得身后名,只是“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他反对北伐,力主保淮,以为不可胜之基。殷浩兵败后,羲之直言保淮之志非复所及,当今之计莫过于还保长江,“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逸少熟悉经济,于漕运、征役诸事,亦有心得。其议论之得失,或许还有待商榷,然而其腹笥胸怀,诚非那些新亭对泣的名士所可比拟。

      王羲之去官后倾情山水之间,生活闲适潇洒,然而教养子孙又以敦厚退让为宗旨。逸少风流蕴藉,是名士中之翘楚,又无一般名士空泛虚浮之气。王羲之尝与谢安登冶城,安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除王逸少之外,羊祜、杜预亦可谓士君子之表率。论功业,论智慧,羊祜、杜预只在逸少之上。不过两人兼具命世之才,不必入名士一格,与逸少争锋。

      杜预平定吴国,使华夏在分裂几十年后重归一统,又为《左传》作注,成一家之学,唐人编入《五经正义》,使其具备了佛学所谓“宗经论”的地位,后代中还有一个叫做杜甫的。面对这样的人物,谁能不望崖而返?羊祜的才性器量或许还在杜预之上。他洞识先机,先定平吴之策;冲然自退,声名播于海内;都督荆州军事,吴人翕然悦服,称其为羊公而不直呼其名。史载: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羊祜之名其实已与此山俱传,如吾辈,则真湮灭无闻矣。

    (四)美德可否传授  

      希腊智者派的信条是“美德可以传授”。柏拉图即以智者派为主要对手,因此“美德可否传授”成为了《对话录》反复讨论的一大主题。即以《美诺》为例,该篇最后的结论是,美德既不是人本性所必有,也不可通过传授可取得,而是神明所赋予的。

      有人对或刘寔说:“君行高一世,而诸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过而自改邪!”寔曰:“吾之所行,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刘寔传》)轮扁的斫轮技艺不能传诸子孙,“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庄子·天道》)许敬宗曰:“护儿儿作相,世南男作匠,文武岂有种邪?”希腊世界中那些第一流的政治家的子女都没有学到父辈的本事,地米斯托克利、阿里斯提德的儿子都是平庸之辈,伯里克利让两个儿子接受了最好的马术和音乐训练,修昔底德(伯里克利的对手,并非那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了第一流的摔跤手。他们都没有子承父业。

      陶渊明《责子》诗云:“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李、杜二公也是如此啊。

    (五)性情中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天下三分,归于晋朝,乃是大势所趋。西晋君臣不过是顺天应人,自身并不能谋猷弘远。西晋根基原本不固,其统治者见不及此,又倡导和纵容了放荡淫侈之风。不待风雨之来,华夏已然倾覆。干宝曰:“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二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辨,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晋纪总论》),当时之大臣性奢豪,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好聚钱,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风气之邪辟,为华夏有史以来所无,于是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作矣”(董养语)。

      因为东汉讲求名教过度,魏晋就反其道而行之,将名教二字一笔抹杀,只是因为“恶天下有伪君子,因而昌言于众,相率为真小人”(章实斋语)。两晋名士贪财者甚多,时论不以为鄙,更不论是非,只问自己心下如何,若贪财而心无不安,则成高情雅致。祖约检视财物,意未能平;阮孚感慨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因其神色闲畅,为时人所重,以为在祖约之上。

      魏晋清谈,专务玄虚。老庄之学当然可以讲,但是位高势重、名播四海如王衍辈终日清谈,不论世事,实非社稷之福。《晋书》引《八王故事》:

    夷甫虽居台司,不以事物自婴,当世化之,羞言名教。自台郎以下,皆雅崇拱默,以遗事为高。四海尚宁,而识者知其将乱。

      夷甫真要讲老庄,大可遗世独立,退隐林泉,国家正多事之秋,怎可无所事事,坐待大乱之起?庾翼评曰:

    王夷甫,先朝风流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而始终莫取。若以道非虞夏,自当超然独往,而不能谋始,大合声誉,极致名位,正当抑扬名教,以静乱源。而乃高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长华竞。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寄命推务。而甫自申述,徇小好名,既身囚胡虏,弃言非所。凡明德君子,遇会处际,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益知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晋书·列传第四十七》

      王衍不以经国为念,专思自全之计,临大事不能担当,一味推脱责任,其后果然国事动荡,夷狄乱华,王衍也为石勒所杀,临死时终于悔悟(“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若干年后,桓温北伐时,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魏晋清谈的实质是纵情肆志,因为不愿受压抑,遂求摆脱理性的束缚。王坦之不为林公所知,乃著《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略云:“高士必在于纵心调畅。沙门虽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谓也。”佛家最为超脱,世间一切皆可其摒弃,可也最看重戒律,可惜高士们智不及此。

      杜预欲短太子之丧,曰:“君子之于礼,存诸内而已。”王船山斥之为野人之言,“直情径行,戎狄之道也。”苏东坡讲“任吾情即性,率吾性即道”,也遭到船山痛斥。现在讲的“性情中人”,不就是推崇的纵情肆志、直情径行吗?

      性情之辩是魏晋玄学的大问题,究竟是性其情还是情其性?情性本性是放肆而冲突的,放任情性,必至戕灭情性,荀子曰:“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荀子·礼论》)。

      古人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汉武帝亦云天子制礼殊途同归,都是因民而作,追俗为制。礼乐是为了成全人,而不是束缚人。如果说有所束缚,那也是束缚情欲,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和谐与安宁。王澄、胡毋辅之等皆以任放为达,甚至至于裸体,乐广笑曰:“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向秀、郭象皆谓“名教即自然”,可惜难挽世运之衰。有人谓伊川曰:“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伊川曰:“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

      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感情应如实表出,凡有文饰即为虚伪。其错误在于在文与质的关系中,片面强调了以质役文,仿佛人性是现成的,是已然决定的东西,因此外在的形式可有可无。殊不知文是可以影响质的,礼乐的作用是制住内心的狂悖。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礼乐一旦不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正确的原则是质以节文,文以存质,在世风浇薄之际,保留一些风俗习惯,保存一些民族血脉。

      莎翁名著《李尔王》中的Cordelia堪称美德典范,她在得知父亲的不幸后,心中虽然是痛断肝肠,然而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It seemed she was a queen over her passion,who,most rebel-like,sought to be king o'er her.”忍耐抑或悲哀,都不足以尽显她的绝代风华,“Not to a rage;patience and sorrow strove who should express her goodliest.”(King Lear,4,3)。如果稍有文饰,即是虚礼;稍加节制,就是矫情,是否意味着为了所谓的真诚,我们就应该歇斯底里、不加节制呢?处理这些问题最适宜的办法也许还是古人的中庸之道,即在情欲与美德的激荡之间把持住中道。

      一朝之学术风纪于一朝之兴衰关系甚大,礼坏乐崩未免不关于中原倾覆。总要亲身经历了战乱流离之苦,才懂得过往观念之虚妄。东晋的部分士大夫北望神州,痛定思痛,应詹云:“元康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卞壸云:“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范宁以为虚浮之风源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刘琨少年时也是洛阳雅集中之翘楚,后来奔走抗击外虏,乃悟昨非而今是,《答卢谌书》云:

    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困於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彫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於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於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於随掌?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

    注:本文依《晋书》、《世说》,并参考钱穆之通史,汤用彤之《魏晋思想史稿》。

    《礼记·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惑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高堂隆《上魏帝疏》云:夫六情五性,同在於人,嗜欲廉贞,各居其一。及其动也,交争于心。欲强质弱,则纵滥不禁;精诚不制,则放溢无极。夫情之所在,非好则美,而美好之集,非人力不成,非谷帛不立。情苟无极,则人不堪其劳,物不充其求。劳求并至,将起祸乱。故不割情,无以相供。仲尼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此观之,礼义之制,非苟拘分,将以远害而兴治也。

    (六)新人可否重用

      谁没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亚历山大大帝、罗马名将西庇阿、路易十四时代的名将孔代,初出茅庐时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事实证明他们都是真正的将帅之才。萧何举荐韩信,徐庶举荐孔明,事实证明他们真正能慧眼识珠。孔明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刘备阵营的二号人物;荀爽自布衣至三公只用了九十五天。

      新人可否委以重任,关键在于有无才能。晋人张耽曰:

    臣闻国以兵为强,以将为主。主将者,存亡之机,吉凶所系。故燕任乐毅,克平全齐,及任骑劫,丧七十城之地。是以古之明君靡不慎于将相也。今之所要,在于军师。然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也。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宜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晋书·列传第五十六》

    (七)当代著史之难

      《史记》中的七十列传其实不只写了七十个人物的传记,比如《樊郦滕灌列传》就是汉初四位开国功臣的传记。大家都是开国功臣,凭什么有的可以单独列传,而他们就得委屈的合在一块呢?当时也没见这四家人提出抗议。樊哙的孙子认识司马迁,还提供了祖父的有关史料,亦未见有何异议,可见司马迁完全主导了写作进程。

      不能摆平当时俊杰,必有性命之忧。袁宏在《东征赋》中列称过江名流,却不见桓温之父桓彝。此时桓温恰为其上司,于是忿然要讨个说法:

    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晋书·文苑传》)

      此外,《东征赋》也没有提到陶侃,陶侃的儿子几乎是拔刀相逼,袁宏用同样的方法搪塞了过去。这个事情告诉我们:遗漏尚且会带来麻烦,更不消说批评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270+)
  • 格式多(173+)
  • 差评少(513+)
  • 无漏页(491+)
  • 种类多(268+)
  • 盗版少(540+)
  • 目录完整(177+)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 2024-12-24 02:06:2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4-12-23 16:43:1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石***烟: ( 2024-12-28 20:48:1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师***怀: ( 2025-01-01 14:46:2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田***珊: ( 2024-12-21 10:17:1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冯***丽: ( 2024-12-20 16:57:02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宫***玉: ( 2024-12-22 12:22:49 )

    我说完了。

  • 网友 寇***音: ( 2024-12-25 08:39:5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4 18:49:37 )

    。。。。。好

  • 网友 詹***萍: ( 2025-01-04 09:17:3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6 10:22:0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家***丝: ( 2025-01-09 12:15:09 )

    好6666666

  • 网友 游***钰: ( 2025-01-02 13:20:2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曾***玉: ( 2024-12-31 01:06:0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菱***兰: ( 2025-01-05 03:31:3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汪***豪: ( 2024-12-17 18:53:1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