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马玉皇庙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山西北马玉皇庙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山西北马玉皇庙/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丛书》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贯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特色鲜明、理论完善、管理成熟、制度严谨、技术完备的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以选址、规划、设计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思想和理论,而且包括以各种建筑材料(包括木、石、砖、土、金属等)的加工和制作技术、装饰技术、防护技术和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营建技术与活动,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为此,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在多部委支持、参与下开展了“指南针计划”,并特别设立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研究”专项。“指南针计划”主要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对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纺织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全面掌握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基本情况,开展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示范工作。
书籍目录:
简介
第1章 测绘方法与计划
1.1 木结构实测计划
1.1.1 平面
1.1.2 梁架
1.1.3 斗拱
1.1.4 仪器测量站点分布
1.2 其他建筑工艺实测与调研计划
1.2.1 石作、砖作与瓦作
1.2.2 彩画作
1.2.3 壁画与塑像
1.3 历史文献调研
1.3.1 地方志
1.3.2 其他文字记录
1.3.3 故旧口述
第2章 木作
2.1 平面实测
2.2 屋架实测
2.3 斗拱实测
2.3.1 材厚
2.3.2 结构关系尺度
2.3.3 数据分析
2.3.4 几何关系
2.4 内外檐装修实测
2.5 关于木结构设计的推论
第3章 石作
3.1 现存石作基本情况
3.2 典型历史痕迹之原状分析
3.2.1 大殿须弥座台基
3.2.2 东西庑房石柱础
第4章 瓦作
4.1 现存瓦作实测
4.1.1 墙体瓦作
4.1.2 屋面瓦作
4.2 典型历史痕迹之原状分析
4.2.1 墙体瓦作
4.2.2 屋面瓦作
第5章 彩画作
5.1 现存情况调查
5.2 样本采集
第6章 测绘总结
6.1 营造史问题
6.1.1 一个样本的C14检测
6.1.2 已知重要营造事件
6.2 测绘志
6.2.1 测绘人员
6.2.2 测绘安排
6.3 测绘图纸选编图录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山西北马玉皇庙/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丛书》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贯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特色鲜明、理论完善、管理成熟、制度严谨、技术完备的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以选址、规划、设计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思想和理论,而且包括以各种建筑材料(包括木、石、砖、土、金属等)的加工和制作技术、装饰技术、防护技术和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营建技术与活动,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为此,由国家文物局发起,在多部委支持、参与下开展了“指南针计划”,并特别设立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研究”专项。“指南针计划”主要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对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纺织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全面掌握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基本情况,开展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示范工作。
精彩短评:
作者:执黑 发布时间:2022-06-25 18:01:23
请作者扪心自问,你这个内容对得起这价格么?
信息含量不如看公众号,车轱辘话来回说。
那个所谓的万能模板,真的能适用一切么?
还有,这帮码字圈钱的能不能放过“马斯洛需求”?隔壁小学生都会背了。
剔除掉那些个老掉牙的概念,不明所以的故事案例,不断复制黏贴的方案框架,这本册子还剩下多少独创的内容?
当然,“写方案”这个选题还是比较稀缺的,没有多少人尝试,值得鼓励。
只想说退钱。
作者:梓匠鱼 发布时间:2017-01-27 09:38:00
全书重点关注了前檐七铺作斗栱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全朵斗栱参照营造尺展开、而非材份制展开的结论,或可对此后针对木构尺度分析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特别是晋东南相邻地区的同时期建筑。
遗憾的是,全书并未对北马玉皇庙大殿的年代做出判断,使得尺度分析的结论略显单薄。此外,对于木构部件的原构判断、室内梁架的形制及尺度分析,也略显关注不足。
作者:沈昆默 发布时间:2014-07-13 14:29:07
完美是说原著。
作者:KIKICONGA- 发布时间:2022-12-29 00:42:06
舞蹈专业读物,针对国内“小众”却有高艺术与实验性的舞蹈编导展开研究。Emmm,看了一半,编导背景介绍吧也就是…多一分给对小众的研究
作者:自疗师 发布时间:2017-02-26 22:34:39
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小清晰,这点还是挺难得的;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是通过哀伤来修通的,这点算倒是挺新奇的,可能是从klein那里得来的灵感?
作者:嘉哥 发布时间:2023-12-20 17:57:48
一座明代悬山顶古建居然前檐有单杪三下昂七铺作,相比华丽的前檐铺作,后檐“偷工减料”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只有四铺作,故而前后檐柱不等高,介于厅堂与殿堂架构的混合体。铺作测绘的关键发现是下昂斜度是11:4(每平出1.1尺则抬高0.4尺),这样可以保证每层昂上的交互斗与同级内跳瓜子栱同高,大幅降低斗拱上梁架后的安装控制难度。整体看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貌似木构、瓦作、石作、彩绘都有章节,但干货不多。
深度书评:
以公案解析禅宗四句箴言
作者:zjmr 发布时间:2010-09-15 10:33:52
提 纲:㈠拈花微笑中的佛理
⒈引出公案。
⒉解释、分析公案。
⒊引出四句箴言。
㈡教外别传
⒈为何要教外别传?→有其无奈之处。
⒉如何教外别传?
⒊解释分析公案,得出结论:以心传心。
㈢不立文字
⒈不立文字,是教外别传的延续,原有难立文字的苦衷,后来自圆其说,认为学
习佛法重在吸收其精神实质,而不在于寻章摘句。(后世视经书为拭不净纸正是
这种观念的极端化。)
⒉不立文字的目的即在于破除外相。
⒊分析: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破除外相的虚妄,做到无念、无住、无相,积
极成佛。
㈣直指人心
⒈破外相的结果是指向内心,解释何为心,自心是佛,自性是佛,但向内觅,勿为外
求。
⒉平常心是道;解释平常心。
㈤见性成佛
⒈见性即是见自性,见佛性,迷则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迷悟由人,在能否
见自性。
⒉见自性后,即能成佛,顿的意思是原本是佛,当下成佛。
⒊成佛的现实性。有利根,有钝根。利根如慧能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悟道。
㈥总结
这四句箴言有其一致性,这条线索就是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破外相
--指向内心--见自性--成佛。
内容提要:禅宗思想是一种智慧的哲学,他有一点尤为独特之处:思想的表述形式。禅宗的思想是用公案和语录来记述和阐发的。这些公案、语录读来趣味盎然,毫无其他哲学的枯燥,本文就拟以公案来解析禅宗的四句箴言-禅宗思想的核心。文中只对公案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和解释,禅宗原有曹源一滴水之意,过多的粉饰反而会损伤了其中的真义。
关健词: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 破除外相 直指人心 见自性 成佛
Summary
The thought of Dhyana is one kind of intellectual philosophy which has an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the expressing formation.The thought of Dhyana is recorded and luminated by means of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doctrines.
These ideas and doctrines read compelling rather than drab.this article employs philosophical ideas to dissect the four-procerb-motto of Dhyana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thought of Dhyana.I only analyze and explain some imperative ideas.
In Dhyana philosophy,overstating ideas is a way of weakening the actual meaning.That is where I am expecting to reach.
(一)拈花微笑中的佛理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公案,甚至可以称为禅门第一公案,禅宗在中国千余年的发展,是与这个公案所包含的精神一脉贯通的。
公案中世尊即是释迦牟尼,迦叶尊者则是世尊的大弟子,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是心与心之间无障碍的自由沟通。世尊所说的“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意译过来就是“悟道的方法是看透一切,包容一切,以喜悦的心去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种微妙的法门是超越文字的,不能用逻辑思考而是要用体会才能了解领会的。”
这个公案在禅宗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他涉及到了什么是禅以及禅宗的传承方式。
什么是禅呢?《五灯会元》的卷二十竹原宗元有一个比喻十分贴切,他说:“若究此事,如失却钥匙相似,只管寻来寻去。忽然撞着,哑!在这里!开个锁了便见自家宝藏,一切受用,无不具足。不假他求,别有什么事?”公案中世尊拈花正是那把开启众生自性的钥匙,一旦寻着、悟了,便会发现自身的无穷宝藏,这便是禅的真义。禅是自足的,不假他求的,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能悟本心,见自性,人人皆可成佛。这层意思其实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五灯会元》里,自释迦牟尼圆寂之后,有西天二十八祖,有中土六祖,释迦牟尼之前还有七佛,俨然一个严密的传承体系,韩愈也正是受此启发才造出了“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这样一个传承谱系来。然而这七佛,二十八祖,六祖以至于后来的五家七宗,无非只是传承的表象,在《六祖坛经》中,弘忍有一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传承的实质。“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传承的实质即在于传本体,付本心,即在于以心传心,不像其他的教派那样要传那些卷帙繁浩的经、律、论,而只须令人自悟自解,便可将佛法传承下去。(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有他的无奈之处,在后文我们将进一步提到)所以它的传承方式正如“拈花微笑”公案中所说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后来被奉为了禅宗的四句箴言。
(二)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并非如公案中所说的,自禅宗伊始便作为教义,而是有它的无奈之处的,自释迦牟尼圆寂后,以迦叶为首的诸佛弟子在灵山法会结集,各自背诵自己所闻的佛祖生前言说。辗转几世,人的记忆力有限,而且众口流传也会导致流传下来的信息越来越少。所以教外别传其实有这一层的考虑,即无法光凭背诵将佛祖的诸经典传承下去,而必须对传承方式进行改革。于是后世主张并不执着于经典而更多的讲究精神传承,这就是教外别传。
那么如何进行教外别传呢?也就是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外别传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公案。
“(达磨)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 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门人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我皮。’尼总持曰:‘今我所解,如庆喜见阿众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我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这个公案的“祖”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达磨祖师,根据禅宗经典的传承体系,他既是西天第二十八祖,又是中土始祖,禅宗在中国的火种就是他播下的,可谓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达磨初来中国,与大众法缘不合,便独自到嵩山少林面壁,后来慧可立雪断臂,投其门下,才开始在中国传法渡人。公案中达磨要走时让诸门人谈谈各自的悟境,以便确定继承人。第一个门人的回答是“应该不执着于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要把文字当作一种求道的工具来运用”,达磨认为这只得到他思想的皮;第二个门人的回答是“依我所了解的,就像庆喜见到阿门佛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磨认为这只得到他思想的肉;第三个门人道育的回答是“地水火风本来是空的,眼耳鼻舌身也非实有,整个世界没有一法存在” 达磨认为这只得到他思想的骨;最后轮到慧可,他向达磨行了一个礼,便站着不动。达磨道:“你已得到我思想的髓。”于是,慧可便成为禅宗的二祖。
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外别传,在这个公案里,慧可只是向达磨行了一个礼,便站着不动,而达磨却认为他已得到思想的精髓,并把衣钵传给他,使他成为二祖,继承自己的事业。莫非这默然不语的礼拜中有何深意?
其实这个公案与本文刚开始时所引的“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十分相似,达磨诸门人不切法旨的言说恰似世尊拈花时的众皆默然,未能领会佛法的精髓,而慧可的礼拜后依位而立却正如迦叶尊者的破颜微笑,他们都是在瞬间使心灵与对方心灵进行无障碍的自由沟通。这种沟通就是以心传心。以心传心,是不假外物,不需文字,而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使心灵之间得到无障碍的沟通,使佛法的精髓得以完整传承。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有许多种,语言、文字、形体的动作乃至于眼神,但是同一种信息在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时,得到的效果有时却迥然不同。比方说语言方式就比文字方式鲜活得多,容易使信息得到更好的交流;同样是语言,用录音机播放出来与面对面的对话,后者显然能更好地传播信息。然而这些形式却都不免会导致信息在传播时的损耗,在禅宗看来,只有以心传心才可以使信息毫无损耗地、完整地传播。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这颗可以无障碍交流的真心呢?在《五灯会元》卷十中有一个公案:一人问永明道潜:“达磨西来传个什么?”他说:“传个册子。”那人便又问:“怎么心外还有法呢?”道潜回答道:“心内无法。”这个公案告诉我们,要使心录能够无障碍地交流,就首先要求心内无法,去除那颗杂染之心,使心灵归于澄静,不执着于外物,达到“终日着衣,未尝挂一缕丝;终日吃饭,未尝咬一粒米”的境界,才能够做到以心传心。
所以说,教外别传,实质就是以心传心。
(三)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这意思其实就是教外别传思想的延续。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以心传心是不假外物,不需文字的。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过多的文字和思虑,反而会损害了人的真心。
当然不立文字这种做法原也有苦衷。在古代印度,没有纸张,人们只能将一些重要的东西记在树叶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将佛祖的言说一一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是难立文字。
到了后世,禅门子弟们便自圆其说,认为学习佛法重在吸收其精神实质,而不在于寻章摘句。
《六祖坛经》机缘品中有个公案,“尼无尽藏者......常读涅磐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慧能在中国哲学史,乃至文化史上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他不识字,可谓“没文化”;但是他却有着极为深邃的思想,深深地影响这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文化史。他的思想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中国和尚所写的唯一称经的佛学著作,天才是不世出的,慧能正是一个天才。
公案中无尽藏讥讽他字尚且不认识,又如何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他回答说:“佛祖所传乘下来的深妙的佛理,是同文字无关的。”这个公案十分深刻地揭示了不立文字的深义。禅宗以为,人的心中自有佛性,一旦悟自心,便可以立地成佛,而如果心中没有佛性的话难道还能从文字中寻觅出佛来吗?语言、文字只是借用来表达真理,只是帮你达到悟境的舟车而已,误将文字当成真理,正象用手指指着月亮,手指是用来指月亮的,却误将手指当成了月亮。
当然在六祖慧能这个阶段,禅宗还只是认为文字是不必要的,并未极力反对文字。比如《六祖坛经》般若品中便说道:“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慧能认为佛性是自身具足的,悟道并不需要文字。
但到了后来诸祖师,就开始极力反对文字了,如赵州有言:“......得者只是文字学,与他祖师大远在。”认为文字之学与祖师所传承的佛法是大相径庭。有这种观点的禅师还有很多。
后世诸祖师之所与反对文字,主要是因为怕文字会使修行的弟子迷于声色文字,不能悟自心是佛,而事事皆欲求诸经书,与“皆领自悟自解”的禅宗思想相背。
《传灯录》卷十四中有段公案,“师(药山惟俨)看经,有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师曰:‘我只图遮眼。’曰:‘某甲学和尚,还得也无?’师曰:‘若是汝 ,牛皮也需看透’。”
药山惟俨不许别人看经是因为怕他们法力不够,不能象惟俨一样只是“遮遮眼”,并不住于外物,而是丧失自我,迷于外相,不但遮不住眼,“牛皮也需看透”。
这种思想继续发展下去,便渐渐有些极端化,开始逃避文字了。比如伪山问仰山:“涅磐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曰:“总是魔说。”更有甚者,甚至将经书视为拭不净纸。后世末流不解祖师的意旨,就坠入了狂禅。
其实过分的逃避文字,这也是一种执著。正如慧能所说的,“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颂心行,即是传经,口颂心不行,即是被经传。”执着于空的人,常常诽谤经书,主张抛弃一切文字。如果真的抛弃文字,那么连“不立文字”这句话也应该抛弃,因为这句话也着了字相。
不立文字只是种手段,他的目的就在于破除外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虚幻的,但这不是说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而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和合而生,是杂染的,并非纯净的真有。人必须认识到外界的虚幻,而不为这些幻相所迷惑。若迷于这些幻相,便无法见自性了。文字是人认识、感知外界的重要工具,如果不能好好把握它,可能就会为文字这种工具所主宰而不能自拔。不立文字,就是要恢复文字的本来面目-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执着于它。正所谓“分别一切相,不起分别心”,分别文字等一切外相,但心中不起分别之心,不执着于文字。
外相有许多,文字只是一种,善恶也是外相。《六祖坛经》中有一个公案:
“惠明作礼曰:‘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
六祖让惠明抛弃一切外缘,断绝一切思虑,不要想到善,不要想到恶,这个时候,什么又是你的本来面目?破除了善恶等一切外相,你便是一个纯粹的属于自我的人,这时候你再以智慧反照自身,便会发现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自性具足、不假外求的自我。
所以说不立文字只是个手段,并不是目的,不立文字的真正目的在于破除外相。只有在破除外相之后,人们才能返回到自我,“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四) 直指人心
破除外相的结果就是指向内心。那么什么才是禅宗所谓的“心”呢?
禅宗又叫“心宗”、“佛心宗”,心这个概念在禅宗思想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祖弘忍就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前面我们既然已经说过了佛性是自身具足的,但为什么还要苦苦追求如何去悟那颗心呢?这里涉及到“心”和“性”的区别。
在《六祖坛经》中“心”和“性”的概念有时十分含糊,是相同的,都是指产生万法(尤其是善恶)的本源。但是更多的时候,心指的是一颗凡心、妄心,是杂染不净的,而性则不同,它指的是人的真实本质。人如果能认识到自我的真实本质,生命就可以得到超越,也就是所说的成佛。
但妄心和真性之间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六祖坛经》中有一段话专门阐述两者的关系:“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无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在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在这里,慧能大师认为世人的肉身是一座城,眼耳鼻舌是门,是外门;心也是一个心,是意门。人们每天不但以眼耳鼻舌去感觉、感知这个外部世界,而且还以心对这世界进行思虑,这颗心一旦把持不定,便容易迷於外物,走向堕落。但这颗心一旦剥除了那些外相的虚幻,便能得到解脱。正因为心性之中包含着堕落与解脱这两种可能性,那么只要在自我的心性中下功夫,去恶从善,化烦恼为智慧,就可以摆脱生命的苦难和迷茫,使生命得到超越和高扬,就能成佛。
在不立文字、破除外相之后,人自然便会将驰求的思虑,无止的索取收回来,反观自己的心,去除其中的虚妄、幻想,回归真心。也就是说在那颗杂染不净的心中还有一颗真心,一旦剥去伪装,这颗真心也就毕露无疑。所以《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待到不住于外物,不执着于外物,直指自己的本来面目,当然那颗真心也就显现了。
《传灯录》卷二十九有个公案,志公说:“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徒费功夫无益,几许妄用功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寻驴。”
世人对佛总抱着一种敬畏感,认为这是高不可及的,其实“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若是息念忘虑,直指自心,佛自现前;若是不明白这层道理,以为佛是必须外求的,那就是象公案中所说的,是骑着驴子去四处寻驴,出门越远,离自性也就越远了。
但既然有杂染之心、不净之心和本心、真心这两种不同的心,它们又是如何统一在肉身之上呢?
人只有一颗心,这颗心我们平日里要用它来思虑外界变幻莫测的诸事物,还要使它去除杂染,得以解脱,这两者似乎十分矛盾。这矛盾的解决关键也许就在一句话上,这句话就是南泉普愿所说的:“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这颗平常心中包含着两层意思:平常和不平常。
平常在于悟了本心之后也照样象平常人一样穿衣吃饭,观察外物。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卧轮禅师曾有一个谒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而慧能大师认为这个谒子是未明心地,如果依此谒而行,是给自己加上系缚,就也作了一个谒子:“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一个真正悟本心、识自性的人决不会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枯坐苦思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外界诸境明明已映入眼帘、存诸心中,又何必装作不见、不作思量呢?所以慧能大师说卧轮禅师的这个谒子会给自己加上系缚。
平常心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含义在于它的不平常,倘若只知穿衣吃饭、不断思想,已悟之人与未悟之人又有何区别呢?关键在于已悟之人虽然是对境心起,不断思想,但却能认识到外物无非和合而成,皆是虚妄,于是便能够不执着於外物,这是它的不平常之处。
有句话也许能形容这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凡俗大众的境界,只知在生活中随波逐流;“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属于只知一心求法,却未的真正法旨的人的境界;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就是悟道之人的境界了,是一颗平常心,能拿得起,能放得下。
直指人心,是要在破除外相之后,反观自己内心,剥除心中的杂染、束缚,使真心、平常心毕现无疑。
(五)见性成佛
禅宗思想如果从哲学上届定,主要是一种心性哲学,上一段我们也曾提到,慧能在论及“心”“性”关系时说过“心是地,性是王”。人的心性包容量是广大无边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自我心性的体现,所谓“自性能容万法是大,万法存诸人性中”。那么所谓的“见性成佛”是不是指在破除外相、直指内心之后还要经历一个“见性”的阶段才能够成佛呢?其实不是这样的。
禅宗所说的“性”既是自性,又是佛性。在禅宗看来,这两者是等同的,《传灯录》卷二十中有一段对话,有人问禅师“如何是真如佛性?”禅师便回答:“何谁无?”也就是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既然人人皆有佛性,那么每个人只要都能息念忘虑,直指自心,那么这自性、这佛性也就无所屏蔽了,禅宗常说顿悟,这“顿”的意思就是本来是佛,只要悟本心,见自性,当下即成佛。悟本心和见自性是一个同时发生的心灵变化,两者名虽不同,实则无异。
世人之所以大多迷而不悟,就在于未能参破自性是真佛,勿为向外求的道理。《五灯会元》卷中有个公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即马祖也),在衡狱山常习坐禅。师(南岳怀让)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瓦,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瓦岂得成镜邪?’师曰:‘磨瓦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若是不悟自性是佛,不论是颂佛经,习作禅,都无法成佛。“磨瓦即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成佛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在自我的内在心性上下功夫。
具体来说又如何在心性之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什么是真正的禅定?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呢?在《六祖坛经》中,慧能提出了“无念”、“无相”、“无住”的修行方法。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何为无念?无念并非要消除人的一切意识,而是要对各种心念不加执着,对各种各样的外在事物,不起是非善念,非分妄想之心。“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
何为无相?无相不是要消灭一切外相,而是要认识外相的虚幻,对外相不加执著。“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金刚经》结束时有一谒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也正是这层意思。
何为无住,无住就是对无相和无念的概括,无住是人的本性,心灵如果执著於外相和外在事物,就会套上枷锁,一旦放弃执著,心灵就会得到解放,人的自性(即佛性)就会显现。
当然虽然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成佛毕竟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人人都可能成佛,但现实却总是只有一些人才能成佛,这又是为什么呢?
《六祖坛经》的顿渐品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慧能大师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众生的佛性都是相同的,但人的领悟力却不同,也就是所谓的“有利根”、“有钝根”。所以说也就出现了顿悟和渐悟之说。“利根”者,往往只要稍加引导或是机缘巧合,便能够自悟本心,立地成佛。《传灯录》 卷十一有一个公案,“(香严)一日因山中薅除草木,以瓦砾击竹做声,俄失笑间,廓然省悟。”公案中的香严禅师无疑就是一个有利根的人。在听到石头击竹时清脆的声音,他便能领悟到世间万物无非因缘和合,如果没有香严、没有石、没有竹、没有......,那么这声音便不存在了,世间万物莫非此理,总之皆是虚幻,所以必须破除外相,指向内心。
象这样有利根的禅师还有许多,比如说六祖大师便是听到一个人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悟道了。
而钝根之人成佛却需大费周折,往往经过多年碰壁,仍无法了悟本心,甚至终其一生也无法悟道。更有些人一世只执著於善恶、是非、名利诸外相,无法自拔,这些人就更遑论成佛了。
所以虽说是人人皆有佛性,却也未必人人皆能成佛。
总之,见性即是见自性,见佛性,悟则众生是佛,但悟本心,即能成佛。
(六)小结
禅宗的四句箴言虽然是在禅宗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产生的,但是这四句箴言却极为精炼的概括了禅宗思想的精蕴:教外别传,所以要以心传心,以心传心便不需文字,不假外物,是故不立文字,破除外相。破除外相之后自然便将驰求妄念收起,直指人心,直指人心于是便能够见自性进而达到最终目的-成佛。这四句箴言在思想逻辑上有着严密的一致性。这四句箴言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的伟大之处:崇尚智慧,教人自信,高扬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慧能 《坛经》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
普济 《五灯会元》 中华书局 1984年第一版
陈光天 《曹源一滴水--介绍禅宗》 商务印书馆 1988年第一版
那些各具特色又极其灵动的独特性
作者:左叔 发布时间:2021-06-16 07:38:15
文图 / 左叔
首发 /
http://leftfm.com/40899.html
在读这本《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之前,我读过《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那本书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拯救”意识。自家原先便有的东西,并不知道珍惜。待到别人将其发扬广光之后,才意识这些东西的可贵。于是生出警惕之心,再回过头去做保护的动作。然而,很多极为美好的事物,会随着时代的演进失掉了“实用”的根基,只能存留在博物馆的展架上、研究专著的纸面上,而无法在烟火生活扎根,汲取到生生不息、不可磨灭的力量。
与前一本系列丛书当中保护的忧思与文化的厚重相较,这本《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在形式上要“轻巧”许多,但在主旨上同样是深刻的,一图、一色、一页讲解的100讲色彩通识,所做的努力就是将这些以文字表述的中国传统色,重新“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有些已经无法在当代生活中“还原”的色彩,这本书也想尽办法讲清其出处与渊源。这些文字虽短,但包含非常饱满的信息量。在我的理解里,更像是一个“索引”,引导着有兴趣的人会着某个类目,自己可以再度去深掘往前。
在我的理解里,中国传统色的斑斓与缤纷,依旧闪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只不过中国传统色的色彩名以汉字表述,虽有朦胧微妙的美感,但缺少工业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品质控制所需要的“准确”,因此不可避免地从诸多规模化的制造领域之中被剥离了出去。而CMYK/RGB等标记色号的数值,虽有缺少美感,不是专业人士看到根本无法唤起曾经 对于色彩的体验,但却因为足够统一与准确而被更为广泛的普及与使用。
“中国传统色”系列丛书的作者郭浩,以及他身后一大群致力于将传统色发扬光大的“保护者”,现如今所作的诸如以标准化的数值来“校正”中国传统色、著书立说来推广中国传统色,其实是在努力地推动中国传统色重新与生产制造领域产生新的链接。但我个人觉得,中国传统色这些特别有美感的色彩名字,真正有价值的领域可能并不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而是在我们每个人读到这些色彩名称时,内心里经历和感受到的“审美”的愉悦感。
当我们读到“云过天青云破处”,读到“暮山紫”这些标记颜色的中国传统色彩名称,过往生活里积攒在记忆里的现实体验,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的美好,会被一一唤醒。如此此刻这些颜色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与应证,标记着色彩的那几个字就已经不是单纯的那几个字了,而是物与我,时间与空间,想象与现实等诸多元素的交织在一道了。此类欢愉的体验,会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此类身心灵的愉悦有时无法与他人分享。
所以,我想说的是,中国传统色虽有某个既定的色彩名,但同一个色彩名所指代的颜色,有它的宽泛和不确定,对于每个“望文生义”的感知者而言,读到或者知晓这些色彩名,所能获得到的认知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保护这些中国传统色,我们在本质上并不是诉求趋同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相对稳定的传承,保持住这些各具特色又极为灵动的独特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azw3(301+)
- 可以购买(461+)
- 还行吧(122+)
- 体验还行(447+)
- 超值(365+)
- 服务好(223+)
- 已买(227+)
- 无缺页(442+)
- 强烈推荐(413+)
下载评价
- 网友 薛***玉: ( 2024-12-13 13:09:3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24 13:04:1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17 12:32:00 )
好棒good
- 网友 屠***好: ( 2025-01-02 17:33:04 )
还行吧。
- 网友 曹***雯: ( 2024-12-17 19:34:1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03:26:27 )
好用,支持
- 网友 詹***萍: ( 2024-12-26 17:21:3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石***致: ( 2024-12-10 17:09:0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索***宸: ( 2025-01-08 17:57:2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常***翠: ( 2025-01-05 17:17:3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汪***豪: ( 2025-01-05 03:34:4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瞿***香: ( 2025-01-01 18:28:2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10:25:5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00:53:0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居***南: ( 2025-01-07 02:36:1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师***怀: ( 2025-01-07 12:42:3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喜欢"山西北马玉皇庙"的人也看了
- 黑金世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带一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设计基础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职生法律案例解析(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卡片笔记写作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现货 喝茶是修行:茶道,通往内观世界的方便之门-提供发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2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考点解读与历年真题解析 城乡规划原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3最新版安徽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申论过关冲刺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Little Princ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公路等级地图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