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 足本无删减 大字版 文白对照 锁线精装 中华传统文化古典名著 国学经典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华姓氏 足本无删减 大字版 文白对照 锁线精装 中华传统文化古典名著 国学经典书籍精美图片
》中华姓氏 足本无删减 大字版 文白对照 锁线精装 中华传统文化古典名著 国学经典书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姓氏 足本无删减 大字版 文白对照 锁线精装 中华传统文化古典名著 国学经典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448650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4.44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4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fansy 发布时间:2019-03-04 21:30:34

    课本很好,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一个单元有5课(第5课 本单元总结),每课分为词汇,对话,语法和练习。沪江开心词场里面有延世韩国语1-6册的词书。自学的话,可以配合着沪江开心词场app一起。我平时都会用沪江把词背了,然后开始学习对话(网易云音乐有音频,可以边听边练习),每一课后面都有语法,学了语法把课本练习和练习册都做了,做题完全是为了巩固。每天45分钟学习,30分钟做题,15分钟复习上一课,周一到周四每天一课,周五周六总结,周日休息。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可以把一本书拿下。

  • 作者:尤加利是祖宗 发布时间:2016-06-22 20:54:24

    巨喜欢但买不起的书。

  • 作者:yuyu282 发布时间:2012-12-03 06:02:44

    手表写得不错,比汽车写得好

  • 作者:句芒 发布时间:2011-01-11 15:05:54

    黄金是王道,神马白银铂金都素浮云啊,黄灿灿的多好看。

  • 作者:豹子 发布时间:2021-11-17 15:06:55

    我在这之前从没发现英文这么简单,美丽的描述。不禁让我感受到了英语的美丽,还通过简单的对话,几个人物的故事性格,阐述的深刻的人生道理。相见恨晚,会想为什么三十多了看英文原版。

  • 作者:lemon 发布时间:2022-04-10 15:52:00

    很不错诶。


深度书评:

  • 浅淡《春梦之结》

    作者:不知 发布时间:2021-06-23 00:50:58

    作为亨利·米勒“殉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梦之结》是米勒充满自恋与忏悔意识写就的,它不像“自传三部曲”那样充满溢出过多的“阳具”意识和那么多充满争议的描写,手法也没有像刚到巴黎时将碎片化、自动写作等超现实主义及后现代手法运用到极致和致幻,更多的是批判现代社会的压抑、欺骗、荒谬。对人如何追求自我解放时有勇气选择选择的自由加以阐述。春梦之结也是对现代种种浮躁功利的美梦的深刻批判。

    故事发生在米勒去巴黎之前的纽约,他和第二任妻子双性恋的莫娜以及莫娜的女性爱人画家斯塔西娅一起生活期间发生的故事,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反应了这一时期米勒在生活与精神上遇到的种种困境,以及某些使米勒像“酶”一样的快速变化的事件和某些彻底改变他的“顿悟”。他的意识受到了种种洗礼,他将这些压抑和洗礼一并化为一股贯穿整本小说二十章的意识流动,或急或缓,文笔自然流畅,较早年作品易读。

    生命有独特的律动,书也一样,需要释放不同的感受力去读,亨利米勒就是这样一个你不得不用一种特殊律动去读的作家,他的文字像回忆一样以四分之三节拍袭来,渐入佳境。

    “如果形势变得糟糕透顶,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唯一的出路好像就是杀人或者自杀,要不就是杀了人再自杀。要是这两个都没做,那他就成了一个小丑。”

    这是在《春梦之结》第三章的第一段话,这充满隐喻的话处处可见,电影《小丑》和《出租车司机》的某一种内涵就是这句话,一句充满绝望的话,惯用自动写作的亨利米勒也是这样越来越不被其他人所理解,特别是正襟危坐习惯阅读作者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字的读者,或喜欢读书甚于思考的读者,是很难喜欢亨利米勒这种自以为是的文体,他不重视故事和情节,甚至是各种人物,充满自由的写作,所以需要读者去看他的隐喻以及某些夸张幻想,而不是本来的文字,也就是所谓的弦外之音。他可能突然提起某个朋友,当然读者是不认识的,他不注重人物描写,惯于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有时候突兀的引发思考,而且几乎每读一页都要停下来,读亨利米勒的书要求自己包容发散的思考时间远大于阅读时间,甚至苛刻的要求读者有某些与他相似的某些经历(思想,生活),这几乎注定了他的读者不会太多,虽然较早年为女权主义所批判的男子沙文主义者较为少了,可与米勒在童年被清教的家庭特别是他喜怒无常、自欺欺人的母亲所共同压抑的“阳具”意识的力比多和深深的自卑被后来反叛后追求更强劲的补偿,依然处处可见,比如米勒的妻子就是他母亲在他潜意识的缩影,处处喜怒无常,善于欺骗。那我们问什么要读亨利米勒呢?因为他的书里提供了无限可能。一种在现实中的伟大预言,这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的人生的春天,就像他的语言实验极致《黑色的春天》。《黑色的春天》的阅读难度是我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它需要你把一切都投射进去,我喜欢喝的微醺后,保证自己精力的绝对旺盛,倒头便睡了进去。

    他的书无所不包像一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喜欢读它,就让你真真切切的生活,而不是逆来顺受,习以为常,活着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春梦之结》我读了一半,一天一章恰巧到今年的最后一天,读到喜爱之书以前日夜兼程,可是一天到晚的沉浸在书本的想象与思考中更像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这也是我之所以采取一天一章读《春梦之结》的目的,沉浸在更长久的思考气氛中,与现实建立一种不同且属于自己思考所得的可实践的种种,打破某些常日忽略的隐秘地与自我相驳的习惯,将一种内在的精神生活外化到现实生活,让生活反哺思想,这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对自我的批判可能持续一生,这也是读这本书一开始所获得的启示。

    “汪!汪汪!汪!汪!”

    米勒像狗一样在黑夜中狂吠,叫个不停,无人理会,不知到去哪。这是现代人的症结,迷茫又迷茫,漫漫黑夜无始无终,米勒喜欢老子,我猜测他的某些做法可能部分实践了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道德观,坚决捍卫了人类社会上某些共同不齿与伪装的“恶”。不过大道无情,人有情,他为了各种“爱”虽然有私,但极其真诚。为了资助斯塔西娅去其他地方,以及后来妻子和她的同性恋情人私奔欧洲安顿用钱,米勒四处借钱,清描淡写,理所当然的去为她们买血,最后被告知血检不合格,又饿着肚子四处奔走,当掘墓人等等,悲痛过后他为她写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只写给莫娜,希望她能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可是莫娜正和其他英俊的男人共赴维也纳,他连寄信的地址都没得到,他愤怒的像疯狗,可还是一遍遍的自言自语说我爱你。

    看到米勒泪水越来越绝堤,疯狂痛哭,如此卑微的爱着,突然的抛弃,孤独的一人在房间拿着给掘墓刚发的工资为莫娜买的礼物,以及一捧紫罗兰,不觉想,这家伙真他妈的可怜,同时为这爱落泪,因为他始终相信妻子是爱他的。

    “回头眺望岸上,一幢幢摩天大楼多像积木玩具呀!·····人生真是朝生墓死,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徒劳无益。多么狂妄自大!男男女女们使足力气,拼命地挤进这些巨大的坟墓里,而且是日复一日,天天如此。为了生存,有些人不惜抛弃灵魂,出卖自己,出卖你我,甚至出卖上帝。”

    发达的纽约,人们将自己埋在称之为“家”墓穴,拥挤破败,白天是生活在无谓的汗水和苦役的坟墓里,米勒对纽约生活乃至是整个美国的生活都觉得是一场噩梦,他向往文化发达的欧洲,他向往那个时候很多艺术家都向往的世界文化中心巴黎。对他来说美国太功利了,美国梦只是南柯一梦,而且是一场噩梦。

    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书中可怜的男男女女,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各式的励志故事,告诉已经没有梦想的人们什么是成功,给小概率事件以传播,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成千上万的失败被人们还没有察觉就忽略了,阶级的慢慢固化又使人们更加疯狂的追寻着所谓的“成功”,小心谨慎的活在黄金的笼子里,经济终究会疲软下去,届时一场美梦又将破碎,不以人精神发展的发展也终究逃不过其他美梦的下场,快餐文化的盛行,商业电影的大卖特卖,人们笑着含着资本家们给的“奶嘴”,就像日本的泡沫经济后的迷茫,就像饭圈盛行,上几代人努力打破了几千年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再慢慢建设适合我们的价值观,人类急需一场文化精神的革命,尽管现实大多是悲观的,然而然而。但愿我们现在的一些努力是为了我们的后代更自由的选择艺术。

  • 不合时宜的沉思

    作者:靈泊春星 发布时间:2010-07-16 11:07:09

    不合时宜的沉思

    ——试述哈姆莱特的血气和延宕

    文/顾一心

    有关《哈姆莱特》的情节似可一言蔽之:人因过度的思考而扼杀了应有的行动。哈姆莱特——这位举世瞩目的人之骄子,由始至终在行动的血气和延宕的理性间徘徊,最终因猝然的变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为现世行动的失败者,哈姆莱特的沉思无疑是不合时宜的,然而,这一“不合时宜的沉思” ,却又恰恰牵系着人类亘古不移的存在和意义问题。首先,生存还是毁灭?其次,倘若存在便意味着有所行动,行动的意义又究竟为何?这些哈姆莱特追寻未果的存在之谜,亦正是解读《哈姆莱特》戏剧文本的关键所在。

    关于《哈姆莱特》是否欠缺古典意义上的“血气”(Thymos)的争议历来不绝于耳。显而易见,哈姆莱特的悲剧源于自身行动力的匮乏,而血气则是“复仇”这一行动所依赖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片面的责难往往缺乏对《哈姆莱特》全剧的细致理解,从而忽略了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征。希腊英雄的血气充分依仗于对自身命运的决然不顾,而哈姆莱特所面临的问题则艰深得多:在“复仇”这一敏感的人世问题上,人文主义的自信遭遇了基督教文化幽灵般的阻遏,血气的冲动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相互争衡。丹麦王子所陷入的悲剧是绝非轻逸的:在重整乾坤的宗法与社会责任背后,某种因洞悉一切而带来的虚无与悲观侵袭着哈姆莱特,使他在生存的意义和限度之间纠缠不清,最终与现世的行动背道而驰。

    不妨设问:在复仇过程中优柔寡断的哈姆莱特,本身是否真的缺乏血气?

    倘若我们依照较为中肯的意见,将血气理解为“灵魂的容器” ,或谓为“人对何谓正确、何种东西带来尊严与荣誉的精神感受” ,那么,哈姆莱特性格中的血气成分是显而易见的。在全剧中,哈姆莱特的血气不仅表现为冲动的情感或暴烈的脾性,也表现为以此为基础缔结的与契约和友情。以下试以《哈姆莱特》中数个不同的场景为例证。

    第三幕第四场,盛怒之下的哈姆莱特拔剑刺死帏幕之后的波洛涅斯,而在发现自己误杀奥菲莉娅的父亲之后,柔情的羁绊却丝毫不能激起他的悔疚之心,他继续倾泻着对母亲的怒火。这种赫拉克勒斯般“蛮劲发作”的血气之勇,令读者从哈姆莱特的忧郁形象中忽然感受到一丝桀骜勇武之气,读之精神一振,快意凛然。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帏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后 哎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后 啊,多么卤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到底兄弟一样坏。

    王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罗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

    ——《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

    第五幕第一场,当奥菲莉娅下葬时,哈姆莱特因无法忍受雷欧提斯显露出更甚于自己的悲痛而血气上涌,用最强烈的言辞表达着自己对奥菲莉娅的爱,甚至与雷欧提斯武力相拼。在这里,爱情对哈姆莱特而言似乎是一种富于男子气的荣誉,这种荣誉不能为另一个男子(哪怕他是一个兄长)所分享。

    哈姆莱特 (上前)哪一个人的心里装载得下这样沉重的悲伤?哪一个人的哀恸的辞句,可以使天上的行星惊疑止步?那是我,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跳下墓中)

    雷欧提斯 魔鬼抓了你的灵魂去!(将哈姆莱特揪住)

    哈姆莱特 你祷告错了。请你不要掐住我的头颈;因为我虽然不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可是我的火性发作起来,是很危险的,你还是不要激恼我吧。放开你的手!

    ……

    哈姆莱特 嘿,我愿意为了这个题目跟他决斗,直到我的眼皮不再眨动。

    ……

    哈姆莱特 我爱奥菲莉娅;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你愿意为她干些什么事情?

    ——《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一场

    全剧临近尾声之时,毒药的力量侵蚀着哈姆莱特,哲人般的挚友霍拉旭决意随他而去。此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哈姆莱特发出血气激昂的言辞,要求霍拉旭留在世间,将事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言辞的重心并非劝诫好友不必轻生,而在于对自己勋名和荣誉的重视,由这一情节,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哈姆莱特与霍拉旭之间罗马式的友谊。

    哈姆莱特 你是个男子汉, 把杯子给我!(与霍拉旭争夺酒杯)放开!老天, 把它给我!(打翻霍拉旭手中的酒杯)上帝呀, 如果无人能来揭发此事之真相,那么,我的留名将多么的受到损害! 倘若你曾爱我,那就请你暂且牺牲天国之幸福,留在这冷酷的世界里去忍痛告诉世人我的故事罢。

    ——《哈姆莱特》第五幕第四场

    哈姆莱特对人世所抱的观念是不断转变的。全剧开始的哈姆莱特,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显得愤世嫉俗、激动忧伤;而在中段部分,他的思想和行动逐渐陷入矛盾的低谷,言辞谵妄,充满疯癫意味;比及全剧的最后一幕(第五幕),以他与骷髅头骨的对话为标志,哈姆莱特逐渐转向悲观而虚无的宿命论,几乎放弃行动的职责,转而对莫须有的天命听之任之。虽然如此,哈姆莱特血气的流露却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这似乎足以表明:血气作为灵魂的容器与人格的基础,并未因哈姆莱特人世观念的转变而消亡,而是每每在不可预料的偶然境遇下迸发。

    有趣的是,处在深思熟虑状态下的哈姆莱特始终无法实施他的复仇,而最终的复仇,实则是在当他发觉自己身中克劳狄斯的毒计,仅仅依仗血气之勇作最后一击的情况下完成的。 由此看来,复仇的成功似乎只是一系列仓促而混乱的变故的产物,而与哈姆莱特之前所进行的一切审慎的沉思毫无关联,这作为《哈姆莱特》的结局,不得不说具有某种荒诞的意味。在这里,莎士比亚是否在提供一种暗示?政治意图固然离不开审慎的计谋和思考,但最终的实施却必须依赖于血气。与此相反,过度的沉思只会瓦解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哈姆莱特所缺少的绝然不是筹划计谋的才智,而从上文所得出的结论来看,他亦并不缺乏“血气”这一实施复仇的基础。真正束缚住哈姆莱特的,实则是那种对他而言有着无限诱惑的沉思的习性。显然,哈姆莱特并非中世纪意义上的典型王者(与之形成对照者是老哈姆莱特),甚至也并非合格的新式君王(与之形成对照者是福丁布拉斯),他过分耽溺于沉思的天性,使他每每压抑自身的血气,从而无法将自己的意志施加于整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 通过哈姆莱特的思想与言辞,我们不难领会他作为一位智性过人的人文主义者,在那个热情而混乱的时代所萌生的精神特征;与此同时,他又始终未能摆脱基督教的精神戒律,在灵魂的归属问题上难以自主。极盛的血气、沉思的天性,以及潜在的基督教情结,共同构成了哈姆莱特多重的性格世界。

    哈姆莱特所肩负的使命,不仅是杀死仇人、夺回王位的宗法责任,也不仅是恢复秩序、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而更是个体面对人世间各种意义的丧失、在幻灭与行动之间进行抉择的深刻难题。克劳狄斯的杀兄娶嫂、篡夺王位,令哈姆莱特眼中整个伦理世界的秩序轰然崩溃,也令他原本的人文主义理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当他洞见眼前世界世风日下、人伦废绝的真相之际,不由得深深讶异并悲愤于人性中贪婪、情欲所带来的罪恶,从而触发了他对于人义问题的反省,使他对人间这座“荒园”和“牢狱”感到彻底的厌弃与悲哀。因而,在这片生命意义皆已幻灭的虚空中,哈姆莱特虽然明知复仇的职责,却丧失了行动的力量,而是陷入对生存与死亡、意义与虚无等终极的生命伦理问题的思考。在“To be or not to be”的长段独白里,作为沉思者的哈姆莱特如此徘徊于生存与毁灭之间—— “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古典的悲剧英雄往往选择了后一种道路,以一己之能抗天逆命,释放出雄壮而欣快的生命的光辉。只不过,哈姆莱特并非传统的悲剧英雄,行动的光辉从来也未能给予他足够的诱惑。倘若存在便意味着有所行动,那么,行动的意义又究竟为何?面对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渺小的个人是否真的能够扫荡阴霾、重整乾坤?后世的虚无主义者也许会认同这一观点——改善人性和世界的面貌从根本上说是缺乏希望的。而这一悲观的语调,似乎已在哈姆莱特的言辞中若隐若现。

    令哈姆莱特深思熟虑的另一个问题,是自身复仇的合法性(当然,这一问题归根于底仍牵涉到基本的灵魂和存在问题,在思考这一问题之时,哈姆莱特明显接受了基督教关于灵魂的教诲)。在莎士比亚笔下,接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哈姆莱特本是一朵举世瞩目的娇花,然而,眼前世界的贪婪丑恶、人伦废绝,恰恰折射出人文主义发展过程出现的放纵情欲、人义过度的危机。因此,当他反思人义与伦理的矛盾,陷入对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时,便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滑入了基督教的生命观和伦理观。首先,《圣经》中存在着禁止复仇的戒律,人不可擅自充当“上帝的凶器和使者” ;有一处众所周知的情节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宗教对哈姆莱特的影响:当克劳狄斯独自忏悔时,哈姆莱特本欲趁机下手,但却猛然想到基督教关于灵魂的观念,于是,他放弃了这次近在咫尺的复仇(按基督教的原则,人如在忏悔时死去,灵魂会得到拯救并升入天堂)。以哈姆莱特对灵魂的关注程度,他无疑是在这一问题上深感困扰的。可以说,哈姆莱特对血气的节制,很大程度是正是基于他在宗教问题上的审慎态度。正因他过于关注灵魂的处境和归宿,同时又无法在上帝之外寻找到真正可靠的存在的依托,因此,他只得压抑复仇的冲动与激情,一次次错失自己行动的时机。

    我们称哈姆莱特为不合时宜的沉思者,或“一个优柔寡断、无法行动的人”,这并非出于他血气的缺陷,而是因为他在探询生存意义的道路上,确已远离世人而独自前行了太远。哈姆莱特用自身的悲剧提出了若干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人如何解决自身行动和思考的矛盾?哲人与王之间是否隔着永世的鸿沟?个中的难题,不仅在于一般意义上对血气和理性的调节,而更涉及到现代意义上对存在本质的追问。

    哈姆莱特的形象时常令我想到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人物,在我心中,他们构成了同一个世界的两个美妙极端。当堂吉诃德像一团被风追逐的乌云,呼啸着攻击羊群与风车的时刻,哈姆莱特正独自站在城楼的一角,发出对存在与虚无的永恒诘问——这恐怕是文学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两幅世界性的图景。是选择勇猛入世,决绝无悔地奋然前行,还是一意孤行,探询生命意义的最深之处?这两种选择似乎是互为代价的,正如哈姆莱特错失了行动,却赢得了沉思之人的美名;堂吉诃德从未思考,他的壮举却永令世人潸然洒泪。而人类的处境,不正是在这两种高贵的选择之间永恒地徘徊么?

    2010/4/29

    (豆瓣版删略脚注及参考文献)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660+)
  • 目录完整(544+)
  • 三星好评(285+)
  • 快捷(181+)
  • 简单(232+)
  • 无多页(520+)
  • 体验满分(287+)
  • 内容完整(395+)
  • 少量广告(167+)
  • 强烈推荐(645+)
  • 下载速度快(383+)
  • 速度快(289+)
  • 无水印(5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4-12-30 18:36:33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4-12-25 00:54:47 )

    我说完了。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03:22:0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辛***玮: ( 2024-12-19 18:43:0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曾***文: ( 2024-12-13 12:28:0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游***钰: ( 2024-12-10 23:09:4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后***之: ( 2024-12-31 15:29:5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马***偲: ( 2025-01-05 20:58:23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16 01:22:5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索***宸: ( 2025-01-09 00:14:4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习***蓉: ( 2024-12-28 01:29:01 )

    品相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