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一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一卷精美图片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一卷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一卷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0963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04
  • 页数:379
  • 价格:2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37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观察、不断检验以及不断地用以后观察到的东西对以前的看法进行修正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把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每一部分,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方法。

这本书也对“国家”的社会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其形成的历史,这是一个“权力垄断”的问题。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文明”和“文化”概念的社会起源

第一部分 “文明”与“文化”概念的对立

在德国的社会起源

引言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对立概念的发展过程

关于德国宫廷观念的几个例子

关于德国中等阶层和宫廷贵族

说明德国中等阶层知识分子与宫廷贵族之间关系

的文学例子

“文化”与“文明”对立中社会矛盾的缓和及民族矛

盾的加剧

第二部分 “文明”概念在法国的社会起源

法语中“文明”概念的社会起源

重农主义和法国改革运动的社会起源

第二章 “文明”使人类行为发生的特殊变化

“礼貌”概念的历史

中世纪的社交礼仪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行为变化

关于就餐行为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于席间风俗习惯引文的一些想法

第一类 关于以上引文所属各社会的概况

关于“宫廷礼仪”(courtoisic)和“礼貌”(civilite)

概念盛衰的说明

关于就餐“文明”发展的概况

关于宫廷谈吐模式的形成

关于人们用什么理由来说明这是“坏的”,那

是“好的’、“更好的”行为的问题

第二类 关于吃肉

关于席间餐刀的使用

关于席间叉的使用

对于自然需要看法的变化

第一 例子

第二 关于这些例子和这方面变化的一般评说

关于擤鼻涕

第一 例子

第二 关于擤鼻涕引文的一些想法

关于吐痰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有关吐痰引文的一些想法

关于卧室中的行为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于例子的几点想法

对男女关系看法的变化

关于攻击欲的转变

骑士生活概况

注 释

序言注释

前言注释

第一章注释

第二章注释

人名表

地名表

书名表

译后记


作者介绍:

诺贝特・埃利亚斯1879年6月22日生于布雷斯劳。1915年应征入伍,赴西线作战。1918年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专业为医学和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迁居海德堡,开始了学者生涯。在认识了卡尔・曼海姆教授后转向社会学研究。1930年迁居法兰克福,为曼海姆教授当助教。1933年希特勒上台。逃离德国.试图在瑞士和巴黎大学求职。1935年流亡英国,开始写作《文明的进程》。19351975年主要在英国。战后,在“成人教育中心”任教。1954年在雷斯特大学教授社会学。19621964年在阿卡拉附近的加纳大学任短期教授。1965年起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和德国(明斯特、康斯坦茨、亚琛、法兰克福、波鸿、比勒费尔德)任客籍教授。1984年定居于阿姆斯特丹。1990年8月1日逝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两个工业阶层进入了国家机构……这两个工业阶层飞黄腾达,他们的代表人物在这些国家中程度不等地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两个工业阶层越来越把自己与民族等同起来,如上所述,所有这一切都更加促使他们形成当时社会观中的一种信念,即把自己的民族视为人类生活中具有最高价值的民族。国与国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加强和扩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的增加,大规模的民族战争和从未中断过的战争危险,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这种以民族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发展


英国由于是个岛国,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支舰队,长期既没有陆军,也没有集中化的警察力量作为对其居民的威压手段而扮演什么角色;反观普鲁士德国,有相当辽阔的领土,其边界易受侵犯;它有一支由贵族、特权阶层所率领的陆军,也有强大的警察部队,这为给其人民打下印记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种暴力独占的建构使得单个的人无法以英国同样的方式进行自我监控;它不是强制个体独立和半自动地进入终生的“team-work”(“合作”),而是强使个人在很高的程度上从小就习惯于服从他人,听从外界的命令。从国家共同生活这一角度来看,基于暴力手段的这种结构,外来强制向着自我强制的转换就微乎其微。


人们往往试图从其地理位置,从所谓的海岛性格来解释英国的国民性,解释其国民的某些性格特征。不过如果只有作为自然条件的海岛性格对海岛居民的国民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所有海岛民族的居民必定会有相似的性格,那必定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行为和外部特征上像日本民族那样与英吉利民族接近。

给海岛居民的国民性打上烙印的并非海岛位置本身,而是这种地理位置在海岛社会整个建构中,在其历史整个联系中所具有的意义。

基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路线,英国由于缺少陆地边界,比如说,这就会导致与日本完全不同的后果:征战的本领,具体来说就是士兵的活动没有那么大的威望,亦即在社会功能的排序中所居地位不高。

在英国相对平和的贵族和市民上层,很早便成功地限制了国王对武力和军队的占有,特别是对暴力工具的使用,并将暴力工具的使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这种暴力独占的建构实际上也只有这种国家的海岛性才可促其成功;毫无疑问,这种海岛性对于英国国民性的形成起着不小的作用。英国人的超我结构,或者说良心结构的某些特点和这种暴力独占的建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至今还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回旋的余地表现出来:在英国可以出于良心的原因而拒服任何兵役;大家普遍有这样感觉:一般的兵役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决定性的限制与损害。

在英国,那些不顺从的运动和组织数百年来之所以能保持强大和活力,这是因为英国的警察和军事当局并不像德国的警察和军事当局那样支持官方的教会;在德国这种新教国家里的新教教会总会受到警察和军方的支持。

无论如何,在英国武器暴力的外来强制直接施加于个人的情况很早就少于大陆其他的国家,这是事实;而这一事实又是和另外一个事实密切相关的:个人对自身所施加的强制是一种自我强制;在有关国家生活事务时,这种自我强制在英国要比在欧洲大陆所有国家都更为全面,也更为强烈。

事实上,海岛性格和整个国家的自然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作为社会史的因素,通过不...


1759年莱辛在他的《关于当代文学通讯》中写下这段话。为了和正在逐步形成的市民阶层新的自我意识相适应,他号召写市民剧。——18世纪后期德国的文学运动审美已与宫廷所欣赏的审美分隔开来。


有狂飙突进运动,1781年出版了席勒的《强盗》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87年发表了席勒的《堂.卡洛斯》和歌德的《伊菲革涅亚》。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德国文学和哲学的全面发展。


牧师和教授,大学都是中等知识阶层与宫廷对峙的人和机构。但这些知识分子并没有广大的市民阶层作为后盾,因为他们还没有富裕到成为读者。那些从事写作的知识分子几乎是在空中飘浮,把精神和书本视为自己的骄傲。也就是在德语中被称为“绝对精神”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在政治和经济之外,包括艺术、宗教、道德、科学等。也就是“文化“”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观察、不断检验以及不断地用以后观察到的东西对以前的看法进行修正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把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每一部分,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方法。

这本书也对“国家”的社会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其形成的历史,这是一个“权力垄断”的问题。


精彩短评:

  • 作者:Sarcophagus 发布时间:2013-11-28 10:22:37

    史料史观更新相长,生活与理论陌生化互促。揭示主流文化日常习俗历史建构过程,体认文化主流性区隔自然化机制。素材丰富,议叙生动,略啰嗦。译文流畅,虽大量名人、术语、命题非通译,不碍解读。序重要,宜后读,免剧透。无下卷合观,仅索隐妙品,非捭阖杰作。三观不正者必读

  •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6-21 21:07:45

    传统的形成及其自我塑造。

  • 作者:正统文化代言人 发布时间:2013-05-11 21:05:13

    一直在等第二卷,结果等等不来,终于来了吧居然是两卷合订本!可恶

  • 作者:食菠萝 发布时间:2009-03-29 20:04:17

    哎我觉得它讲的很琐碎,理不清思路。

  • 作者:若葉 发布时间:2019-08-11 13:47:13

    如果没那多前期政策对比会比较好,看的时候容易混。

  • 作者:明月出天山 发布时间:2010-02-02 22:04:56

    非常inspiring


深度书评:

  • 《文明的进程》简要评述

    作者:roseroserose_ 发布时间:2014-01-02 18:38:37

    在“文明论纲”部分,埃利亚斯对《文明的进程》一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阐发。他分别从社会强制到自我强制的转化、武士的宫廷化、人的本能的抑制和难堪情感的生成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等角度入手,阐明了全书的分析框架。

    “文明”是人的行为与感觉在某一方向的改变,但并不是“理智”的产物,而是由在历史中渐进的偶然性导致产生的。单个人的计划和行动,感情的冲动和理智的律动,都一直是或配合或对立地相互交叉而行。从相互交织的关系中,从人的相互依存中,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秩序,一种较之单个人所形成的的意志与理性更有强制性和更加坚实的秩序,这种相互交织的秩序决定了历史变迁的形成,也是文明进程的基础 。也即,并不存在设计或强制向某个固定方向发展的决定者,而是身处社会中的每个人按照情感和习惯、遵照社会规范做出的选择,各自的选择交织在一起,推动规范和行为标准的生成,而这一标准又反过来限制社会中的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越来越多的人的行为一定要相互配合,人与人之间的依赖越发加强,单个人在组织中的行动也就会越谨慎。由此,无论是社会规范,还是他人监督,甚至是自我强制,都会促使个人越来越细致的约束自己、培养自己。从没有稳定的暴力独占的社会走向国王机制下和平的社会,外在的强制减少,逐步内化为自我强制,部分有着意识自我控制的形态,部分则是以自动运作的习惯的形式出现 ,它们按照一种细致的、与社会状况相符的范式影响人的本能与情绪表达,使其得到缓和抑制,持续不断的克制,以及精心的调节。

    个体的文明,和社会的文明一样,盲目地进行,却在长远的视角里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相互交织。

    人际交往的行为交际方式由宫廷社会奠定基础,在此之上,又被其他阶层影响,彼此渗透,并随着时间不断扩大范围。宫廷化对于文明进程的意义,举足轻重。西方武士的宫廷化从11或12世纪开始便逐步进行,直至17世纪和18世纪才逐步结束 。武士一步步逐渐与其他阶层和集团日益紧密地相互依赖,从原先的独立阶层变成越来越依赖他人的社会阶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丧失了军事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的同时,他们完成了宫廷化。

    文明进程中,从社会强制转化为自我强制的重要机制是“羞耻”和“难堪”,这两种奇妙的感情促使人们面对“文明”的行为标准时选择遵守,羞耻和难堪界限的前移也正与文明的进程相契合。埃利亚斯认为,表现于羞耻—恐惧的冲突,不仅仅是个人与社会舆情的冲突,而且也是个人使其行为与部分自我的冲突,那种代表社会舆情的自我。这还是一种自我心灵的冲突,冲突是对自我劣势的承认 。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喜爱与尊重,明白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但身体的某些本能与之相悖,内心中的自我产生分裂,故而羞耻感和难堪的情感就产生了。文明越是向前发展,羞耻感和难堪的范围就越大,界限就越向前推移,同时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也就越紧,个体之间的互动造成整个社会的文明状况随之发展。

    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文明和个人文明的发生,从社会结构对人的决定作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复互动、情感气质与行为习惯的不断提升等角度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个人的“文明”行为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相互交织在一起。

    西方社会的等级制度使得各个阶层之间存在差异,而差异一方面使得上流社会获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使下层社会对上层产生向往之情;下层社会的人不断模仿上流社会的“文明”行为,约束自己,在货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获得地位上升的条件,从而接近上流社会,接触到高贵的宫廷礼仪。接纳了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融入的上流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礼仪中夹杂着下层社会的“俚语”与较为“低端”的行为方式,从而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差距缩小,但出于维持阶级地位的需要,上流社会又会重新树立一些行为方式,以区隔开来。在模仿与渗透之中,在不断树立差异的过程中,文明得以推进。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文明的行为标准要通过内心的羞耻感和难堪的情绪来发生作用。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遵循社会规范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停地遭受到自我的内在分裂,感受到本能与规范的斗争,在对本能的压抑和对规范的学习中慢慢变得“文明”,每个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做出的选择,在集体上形成了整体的“文明”进程。随着羞耻、难堪等情绪界限的前移,越来越多的行为被纳入到羞耻的范围内,同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行为约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外部强制逐渐内化为自我强制,对自己的情感控制随之加强,“文明”进程也就是每个人自我强制下对本能的抑制和对规范的效仿,整个社会的约束越来越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交织进行,社会结构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基础和背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也留下了很多疑问和引申的问题。

    埃利亚斯在书中向我们展示,所有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不是理所应当的。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习惯于接受现状,以现状、自身为中心进行“发散性”思考,站在目前对过去、未来,同时对他人、社会进行思考,这似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自小接受的教育、家庭中父母的训导以及社会上的主流思维都告诉我们,以前的是落后的、不文明的,这种历史进步观本身的对错暂且不论,过去和现在的决然对立、对于落后和先进、原始和文明的粗暴划分就已经值得我们深思。埃利亚斯并未对于西方社会自诩的优越的“文明”给出评价,他只是尽量客观的描述,这种“文明”如何在社会中发生,如何扩散、如何发展。过去和现在的对立、落后和先进的对立体现出的是一种以现状、以当代人为骄傲的思维,一种仿佛是自然而然的高贵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自小根植于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所处的社会氛围中,无从破除,也从未想过要破除。《文明的进程》这一声当头棒喝,唤醒了我们固有的对自身的美好设想,揭示出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过程,把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复杂的个体与社会的重复互动一点点剖开、解析、展示。反思现在,也反思过去、“反思”尚未发生的未来,以游弋的视角、变动的方位看待历史,远比固定地站在现在伸长脖子试图假装看到更多的过去,更开放,也更包容。

    埃利亚斯在书中多次强调,文明的进程不存在一个强制的、设计好的方向,只是从长远看来,个体与社会在整体上向同一个方向——文明迈进。与帕森斯着眼于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不同,埃利亚斯始终以变动的眼光看待世界历史,他始终以个体间的关系变化、社会与个体的互动、阶层的流动等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埃利亚斯认为,变化是社会的常态,文明被长远的历史证明是发展的方向。那些历史上出现的文明“倒退”只是小小的回流,正是因为稳固的社会规范和文明标准存在,人们才敢于从事那些看起来似乎对文明构成挑战的行为。但,既然以社会变化为常态,又认为变化时不存在一个先设的、强制的引导力量,所谓的“文明倒退”现象能否简单地被归为回流便不那么肯定。按照埃利亚斯的分析,个人对自己的情感约束越发严格,社会对个体的规范越发紧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依赖越发增强,而长远的几百年的进程又展现出了文明的发展,所以站在现在已有的文明的社会结论上,这个进程的规律是可以确定的。但是,以社会变化的眼光来看,变化本身是盲目的,处于变化之中的每个人都是独自做决定的,那么独自决定的整体就一定是好的结果吗?虽然埃利亚斯并未表露出对西方文明的赞扬态度,但是就其全书的笔调而言,他还是倾向于认为这种文明是有利的。但几百年间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站在几千年后回头看,或许那些被他认为是回流的恰是主流,而“文明”只不过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面向而已。站在今天往前看,固然很多人会陷入以现状为中心的考虑,将一切接受为理所应当,不问缘由的接受、不作反思的接纳,但埃利亚斯难道就不是另一种以现状为中心的思考?他挑战了帕森斯对社会状态和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但他并未走出局限于现状的思维。他的梳理和分析带有浓厚的倒推意味,建立在已有的已经接受的“文明”现状上向前倒推,探询文明的发生,埃利亚斯的进步在于,他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了反思,但他并未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叩问。或许所谓的“文明倒退”现象与“文明”现象在历史上占据的比重相差无几,甚至更多,只不过埃利亚斯进行了有选择的甄别,呈现的是有利于文明进程的那部分史料,这样的疑问难以得到确切的回答。那些“回流”或许是隐含在文明进程中的另一种“发展”,或者更广发地说,变化。以开放的视角看待西方这几百年的进程,得到的结论未必是“文明”,即便是“文明”,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回流”具有其他独特的意义。

    进一步地,建立在对“文明”和“倒退”现象关系的质疑基础上,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虽然埃利亚斯承认,历史在发展的那个时刻,并不具有确定的规律,但他也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仍然是按照文明的方向前进的。这种规律是埃利亚斯眼中的规律,或许是社会主流意见的规律,但或许所谓“文明”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征战,国家内部社会阶层的流动虽然使得每个人更去约束自己,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走向“和谐”社会,也并没有完全消除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与几百年前的西方社会相比,如今的西方社会难道就一定是进步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各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并不逊于当初军事斗争,形式的改变并不触动内核。

    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引发我们去思考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也触动我们对于历史进程做更深入的分析,将个体与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互动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关注人的情感气质、行为举止等细微的方面,从更整体、更完满的角度去看待“人”,更全面地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对埃利亚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性态度做一个甄别,在他的分析框架内提出质疑,对他的历史观和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反思。

    我们不仅要分析现存的社会,也应当去回顾往昔、畅想未来;我们不仅要眼观全局,也应当要细致入微、深入角落。这不仅仅是对所谓宏观和微观二分下两个层面的结合,更是一种整体、全面的视角,既有穿梭历史时空的客观冷静,也有横跨社会国别的宽广视野。关注彼此间的关系和互动,破除先入为主,也破除习以为常,更要破除自己试图建立起的破除前辈的思维方式。这是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给我的最大收获。

  • 一点我的心得

    作者:戈子时代 发布时间:2020-02-25 23:38:33

    这本大部头的书,的确有趣而又冗长,我觉得篇幅删减一半没有任何影响。其实观点还是比较明确,所以这本书的心得我就不长篇大论了,就随便写记录下脑海里零碎的看法:

    1、作者指出,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政权必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权力跟土地是等价的,统一的王权在面临战争等形式时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此必须得分封土地,而一旦分封后诸侯都会据为己有变作自己的世袭私产,因而君王的“私地”约分约少,权力也越来越小,这也是欧洲无法像中国一样保持一个大版图长久的原因。只要没有抵御外敌的需求,诸侯一般也不会理君王,君王作战时的军队主要也靠诸侯,平时诸侯等上交的税赋以及君王的各种收入也不支持养一只常规军,交通的闭塞,因而面对“离心”状态就无能为力。但但各诸侯都会面临其他诸侯的扩展竞争压力,久而久之数量会逐渐缩小到为数不多的“寡头”来PK,最后“独占”形成。同时君王肯定也想想方设法强大,在遇到战争,特别是打了胜仗的情况会大大增加君王的威望和实力,并促成王权的扩大;

    2、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以上的循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货币量的提高,首先打击的就是传统靠地租为生的贵族(再加上枪炮的使用降低了骑士的地位导致骑士变成了“廷臣”),而君王的税收却水涨床高,加上人口的增涨导致无产人口增多,君王可以拥有一支常规军。市民阶层的兴起,在市民阶层和贵族阶层的实力平衡中君王的权威也大增,同时君王不再给官僚集团分封土地而是发放货币避免了自身地产的流失;

    3、君王权力独占需要辩证地看,因为这样就意味需要借助其他人来进行统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官僚集团,国家逐步从“私人”转变为“公有”。在缺少分工的社会里,也有些这这种表现的萌芽。但只有在分工细密的社会这种表现才能充分发挥;

    4、西方的文明也不是自古都有,也不是一蹴而就,也是漫长岁月过程中形成的。中世纪西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野蛮行径”,比如私生子,比如随地大小便,比如对杀戮的习以为常;

    5、文明的发展有几个原因:a)贵族面临这市民阶层的竞争,两者的反差越来越大,市民阶层对贵族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贵族需要一套规则来体现本阶层的优越性;b)在强大统一的王权下,单个贵族对王权的依附很大,故必须小心翼翼避免犯错;c)由于王权的统一,就少去了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时的外在暴力(比如普鲁士就是因为诸侯割据文明发展明显比法国滞后),同时商品经济加深了各个部分的联系,把人置于一张强大而看不见的“网”中,生产&消费等的链条大大变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逐渐在原来外在的暴力“内化”了,“羞耻心”成为了行为背后强大的驱动力;d)经济发展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e)西方对外殖民的发展,也会从武力的“显性权威”变为行为规范的“隐形权威”;

    6、文明的社会上下层的传导机制:a)市民阶层虽然在兴起,但明显受制于上层,并且价值取向是以上层为榜样。市民阶层为了“蹿升”会去模仿贵族的“文明”;b)在市民阶层强大过后,上层集团被迫固守、封闭,会对贵族的文明进行批判并标榜自己阶层的文明。“资产阶级集团愈益强烈愈益鲜明地显示出自己那种特殊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意识;它们愈益鲜明地显示出自己那种特殊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意识;它们愈益坚决愈益自觉的贯彻自己的禁律,以反对宫廷贵族的禁律。”但不可能“清除”而是“融合”。“不过在战斗的阶段不管对峙是多么尖锐,不管资产阶级从其贵族楷模和贵族统治中取得多大程度的解放,资产阶级上层所展示的行为模式,一旦它进入了先前专门为贵族所保留的角色,成了社会上层,那就会是新老上层密码融合的产物,这也是因为每一崛起运动都有一个同化的阶段”。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之前参观西班牙、捷克、奥地利的皇宫,贵族们一顿饭用的各种盘、叉、匙可谓工艺精美琳琅满目,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生活无论上层还是下层不会这般“浮夸”了,毕竟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权势阶级肯定会有自己的规范、肯定也会对过去进行批判,但无疑也保留了很多过去的习俗;

    7、作者的几点写作立意是让我觉得在当时是非常有洞见的:a)虽然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但作者融合了社会、历史、心理、民族等各个视角;b)人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的;c)诸如“羞耻心”、“文明”等没有必要去纠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些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从无到有,社会发展只是其程度的变化;d)文明的发展从短期来看不是某人或者某个阶层计划好的,都是无意识的,只是长期来看会从这种“群体无意识”中产生出某种秩序,这其中英雄的作用也不外乎限于“吹响口号”而已。“从相互交织的关系中,从人的相互依存中,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秩序,一种较之单个的意志和理性更有强制性和更加坚实的秩序。这种相互交织的秩序决定了历史变迁的行程,也是文明进程的基础”;e)社会现象取决于各阶层社会力量的演变,取决于人与人的关系;

    8、只有国际和国内的紧张关系解决和克服之后,我们才有权说,我们是文明化了。“文明尚未结束,它还在形成之中。”这点表述体现出来了作者的国际主义精神;

    9、作者认为,外在暴力虽然没有了,但“暴力”根本没有减少,而是隐没在各种规范和纪律之中了。“人对外界势力的恐惧——没有完全消失——减少,而从未缺席的、潜在或现实的恐惧,产生本能与自我的张力的恐惧在比例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经常”。这一点认知对现今社会也是适用的。但为什么这种“暴力”没有减少呢?作者并没有再往下阐述。我最近刚读完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里面提到:人首先具有自然性,由于害怕外面的世界,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母体的冲动。随着我们的成长,每个人都会面对独立,只自己内心充满力量而不是把力量借助外界(比如宗教、权威)的人才不会异化,作为世界独立的原子他才不会感到“孤立”、“焦虑”,不然每次社会变革,人总会从顺从这一种权威变为顺从另一种权威。我相信埃利亚斯没有给出的回答弗洛姆已经给出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124+)
  • 无颠倒(536+)
  • 书籍完整(434+)
  • 无多页(468+)
  • 图文清晰(573+)
  • 内涵好书(667+)
  • 一般般(110+)
  • 傻瓜式服务(652+)
  • 藏书馆(474+)
  • 推荐购买(646+)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4-12-15 09:18:31 )

    够人性化!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08:01:1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隗***杉: ( 2024-12-19 15:38:4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游***钰: ( 2025-01-06 16:38:0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陈***秋: ( 2025-01-09 16:02:3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5-01-02 18:23:37 )

    强烈推荐!!!

  • 网友 邱***洋: ( 2024-12-23 00:35:0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丁***菱: ( 2024-12-28 13:31:1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印***文: ( 2024-12-19 11:37:5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益***琴: ( 2024-12-18 07:15:0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寿***芳: ( 2024-12-15 02:14:4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