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今日法国作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28

今日法国作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今日法国作家精美图片
》今日法国作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今日法国作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02404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1
  • 页数:206
  • 价格:7.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28

内容简介: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振兴法兰西民族的意义。今天,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全国人民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有选择地陆续翻译出版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也会起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得到法国大学出版社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原作为数众多,且时间仓促,所选所译均难免不妥之处,个别著作持论偏颇,尚希读者亮察。


书籍目录:

序 历史氛围中的文学

第一部分 45年文学史(1940-1985)

第一章 “参预政治”的文学

第二章 伟大的解放作家

第三章 1950年的一代

第四章 “新小说”

第二部分 传统文学的新面貌

第一章 传统小说

第二章 新古典主义诗歌

第三章 传统戏剧

第三部分 寻觅新语言的文学

第一章 故事性新体验

第二章 新的诗歌

第三章 反戏剧

第四章 从批评界的变化到人文科学的泛滥

跋 新文学业已诞生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今日法国作家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今日法国作家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今日法国作家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振兴法兰西民族的意义。今天,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全国人民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有选择地陆续翻译出版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也会起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得到法国大学出版社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原作为数众多,且时间仓促,所选所译均难免不妥之处,个别著作持论偏颇,尚希读者亮察。


精彩短评:

  • 作者:亞歷山大裡亞 发布时间:2018-05-04 07:01:55

    写得不好,这种过于短小的形式也限制了发挥,只是简单的罗列,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 作者:恶鸟 发布时间:2024-02-24 10:46:56

    跳爷读完

  • 作者:远风 发布时间:2011-02-19 15:22:36

    造作

  • 作者:古慕离呈无分 发布时间:2018-04-03 11:15:55

    深入浅出

  • 作者:小波福娃 发布时间:2016-09-30 15:33:21

    本科读的。

  • 作者:Pakchenko 发布时间:2019-10-11 15:17:37

    头重脚轻,看你是本小书的份上原谅你了。作为法兰西文学快照还是可以的,我不否认他夸纪德我看得还算开心。第一部分第二章基本还可以,感觉作者对法国诗歌的概括非常……不到位,不过也没办法。建议还是有点法国文学基础再来吧,不然很可能就认识那么几个人。


深度书评:

  • 想拍片子去参加比赛就买这本书

    作者:精神流浪小姐 发布时间:2008-01-12 11:38:12

       虽然书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制作环节和粗象过程,可是他推荐的网站和讯息却是非常非常的有用。感谢作者。

       尤其是对于各种电影大小赛参赛的规则和相关网站介绍的十分清楚。

       WITHOUTABOX和SHOTTINGPEOPLE就是他告诉我的,那是最棒的网站。

       曾经还介绍别的朋友去买过,可惜朋友不是很满意。。。

  • 见过世面的土豆和红薯

    作者:上海中华书局 发布时间:2023-12-22 09:43:23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这是强调一年四季饮食都要跟着季节来。秋后收获的根茎类食物,如土豆、红薯、山药,营养丰富,耐储存,历来是百姓过冬的重要食物。

    汪曾祺的土豆

    作家汪曾祺曾写过一篇散文,说他有过一段吃土豆的特殊经历。当时他在河北北部的沽源县下放劳动,那里有土豆培育基地,他当时负责的,是把各个品种的土豆画出图谱作资料。他先是画花,土豆花是伞形花序,有一点点像复瓣水仙,颜色是白的或淡紫的。等土豆花一落,土豆块成熟了,他就又开始画土豆块。他说,土豆块相当好画,想画得不像都不太容易,大概是土豆长得就没有一定之规,怎么画都像。每画完一种,他就把它丢进牛粪火里烤熟吃掉,全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种土豆的人大概也没几个。

    土豆不“土”,是“洋”芋

    土豆不是本土植物,据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土豆最早产于美洲,智利的农业专家认为智利的奇洛埃岛是原产地,随后逐渐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然而,秘鲁的一位土豆专家威利安 · 罗加则认为土豆产于秘鲁,因为秘鲁本地的土豆种类远多于智利。争来争去,至今仍是悬案。

    不过,一般认为土豆传入欧洲大概是在十六世纪,这应该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了,十八世纪以后才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什么时候移民中国的?似乎也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是在明代,大概和郑和下西洋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不知在哪儿就和土豆结了缘。

    总之,土豆显然是从外国传入的,所以有些地方至今管土豆还叫“洋芋”。西北人有一句土话,说一个人有点儿傻,没见过世面,土得掉渣,就说他是个洋芋。其实,人家洋芋来自外洲外国,才是见过世面的呢。

    土豆可以炒、炖、蒸、煮,既可作主食,亦可为蔬菜,大概根茎类的食物里还没有一种能像土豆一样,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东北大炖菜若没有土豆,似乎就不地道。其他如酸辣、醋溜土豆丝,似乎也没见几个不爱吃的。西洋饭里有土豆泥,洋快餐里炸薯条也是年轻人的最爱,此外还有罗宋汤也要有土豆。

    罗宋汤是发源于乌克兰的一种浓菜汤,在东欧、中欧很受欢迎。一般以甜菜为主料,也有用卷心菜的,常常要同时加上土豆、红萝卜、菠菜和牛肉块、奶油等一块熬煮。罗宋汤浓稠味美,与土豆里丰富的淀粉有密切关系。罗宋汤何以得名?是姓罗和姓宋的发明么?当然不是,“罗宋”是俄罗斯(Russia)的音译,据说是上海人翻译的,用了百家姓,真是好记得很,就是容易引起误解。

    红薯从“番国”来

    还有一种根茎类食物在人们日常食谱中担纲,那就是红薯。

    红薯太普及,别名也多,番薯、朱薯、红山药、金薯、白薯、红苕、地瓜、山芋等。红薯也是外来的,时间大概也是明代。比较早的记载见于万历壬子(1612)黄士绅所纂《惠安县续志》,卷一“物产续纂”云:

    番薯,是种出自外国。前此五六年间,不知何人从海外带来?初种在漳……今改名朱薯,从其名,夷物而中国,则中国之;曰番薯,不忘旧也。

    这里的惠安、漳(州)都是福建地名。红薯从外引进,为“夷”物,故名“番”薯,和胡萝卜从西域引进,要带个“胡”字是一个道理。

    明清时期闽、广地理位置特殊,海外移民多,对外贸易发达,所以它们在外来作物的引进与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有一位福建长乐籍华侨名陈振龙,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发现当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觉得红薯生熟都可以饱肚,又这么野蛮生长,肯定很好种,假如把薯种引进国内,人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可是,想引进,并不容易。当时吕宋为西班牙殖民地,当局禁止番薯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先向当地人学了栽种方法,再伺机而动。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一天,他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大概是把藤蔓盘在容器盖子里,携子陈经纶乘船回到福州。番薯远渡重洋,却非常适应中国的水土,便四处开枝散叶了。

    物种大交换改变世界文明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大航海时代“物种大交换”如何改变世界文明,以及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我们知道,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是各自独立的生态系统,动植物体系全然不同。但1492年,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后,欧洲商船开始将大量物种带到大洋彼岸安家落户,同时也将彼岸的物产带回,由此,生物开始了跨洲流动,全球的生态系统也开始交错融合。

    比如马就从欧洲到了美洲,桉树被带到了欧洲,阿拉伯咖啡和印度胡椒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南美洲的土豆被移植到北美洲,其他如玉米、辣椒、烟草、可可等更是从此成为全球性的产物。

    当然,还有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比如欧洲人带去的天花、麻疹、流感、斑疹伤寒、白喉、疟疾、肺结核和黄热病等传染病,使北美洲印第安人口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减少了95%,几乎是灭顶之灾。这种生物迁移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自然状态下物种的迁移状态,这也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

    大航海时代,虽然中国采取的是消极守势,但“哥伦布大交换”和世界贸易依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食物系统中,除了土豆、红薯外,玉米、南瓜、辣椒等几乎同时也从南美洲进入了中国。这些作物,尤其是土豆、红薯和玉米,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此之前,中国人的主食是稻米和小麦,而这两种作物对环境要求高,只有长江、黄河流域才适合种植。相比之下,土豆、红薯、玉米就皮实得多,贫瘠的荒地、山地也都能耕种,所以,这些作物的引进,让明清两朝解决了饥荒问题。据统计,从明末到清初的10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10倍,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

    穿越到先秦可以吃什么?

    了解我们餐桌上食物的来源,会意识到,与后来相比,早期中国真的算不上“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说某人穿越到先秦,途中进店吃饭,与店小二有了下面的对话:

    “里边请,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打尖!来碗西红柿鸡蛋面。”

    “抱歉,客官,面条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西红柿现在南美洲才有,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鸡蛋,要不您点一个?”

    “什么鸟店!连碗面都没有,馒头包子总有吧?上一屉!”

    “这位爷,也没有。馒头包子得等到诸葛丞相讨伐孟获的时候才有,抱歉了您呢。”

    “嘿!你们不会只供应白米饭吧?”

    “瞧你说的。咱是在关中,水稻原产亚热带,得翻过秦岭才能种,咱也没有。”

    “要死了!那就来个大侠套餐吧,半斤女儿红,二斤熟牛肉……你捂我嘴干嘛?”

    “客官,小点声!官府严禁私宰耕牛,被人告了可是充军流放的大罪,万万不敢啊!再说女儿红是吴越才有,咱是在关中!”

    “得得得,酒我也不喝了,茶水总有吧?”

    “茶?那玩意儿到汉朝才有,哪怕到唐朝也是士大夫喝的,咱也不可能有。”

    “我的天!那就不吃饭了,来根煮玉米吧!看电视剧大秦帝国里不是有玉米地吗?”

    “那是导演瞎拍。玉米现在还在墨西哥呢,要等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

    “那上点水果吧。大热天的,来半个西瓜。”

    “呃,西瓜是非洲特产,要到北宋末年,才从契丹传到汉地……”

    “没有西瓜,苹果总有吧?”

    “真抱歉,西洋苹果十九世纪才从欧洲传入中国。客官,您别点水果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像什么葡萄啦,芒果啦,石榴啦,草莓啦,菠萝啦……您现在都吃不到。”

    “你他娘的店里到底有什么?”

    “粟米的窝窝饼,您蘸肉酱吃,我还可以给您上一份烫白菜。”

    “敢情你开的是麻辣烫啊?”

    “瞧您说的,辣椒到明代才引进呢,我想开麻辣烫也开不成啊!”

    “没有辣椒,用大蒜代替也行。”

    “真不好意思,大蒜的种子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小店只有花椒,只麻不辣。”

    “那你就不能炒个青菜?非要开水烫白菜?”

    “您有所不知,铁锅到宋朝后期才能生产,所以没法炒菜。况且炒菜要用菜油,菜油得等到明朝后期普遍种植油菜花以后才有。”

    “好吧,其实你们可以用花生油……”

    “花生现在还在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传播。直到乾隆末年,花生都还十分罕见。”

    “那就来份烫白菜吧,多加点香菜。”

    “嘿嘿,香菜原产地中海,张骞出使西域后……”

    “去你大爷的!我真恨不能一黄瓜拍死你!”

    “黄瓜?黄瓜原产印度,也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

    “没有黄瓜,我就用茄子捅死你!”

    “嘻嘻,茄子来自东南亚,晋朝时传入中国的。隋炀帝就特别爱吃……

    “……”

    “客官您还要什么?”

    “……”

    “喂,客官……客官您别走啊!”

    这个段子所说各种食物的引进时间和途径,未必都很准确,却用一种谐趣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的很多“想当然”并不“理所当然”,中华美食其实也是“全球化”的产物。

    从古到今,很多食物名称都透露出它们来自异域,如“胡”系列,胡萝卜、胡瓜(黄瓜)、胡葱、胡蒜(大蒜)、胡荽(芫荽,俗名香菜)等,大多是两汉魏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的;“番”系列,番茄、番薯、番椒(海南某些地方对辣椒的称呼,四川一些地方称海椒)、番石榴、番木瓜等,大都是南宋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商船)带入的;此外还有“洋”系列,洋葱、洋芋、洋白菜(卷心菜)、洋姜等,大都是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的。

    所以,“哥伦布大交换”也好,物种大交换也好,大概都在提醒我们要有一种全球联系的视角,而且,人类也不能妄自尊大,因为一些物种其实一直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结果还是由它们暗暗操控的。

    本文节选自郗文倩著《食色里的传统》(彩图修订版),2022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270+)
  • 书籍多(535+)
  • 值得下载(186+)
  • 购买多(307+)
  • 四星好评(308+)
  • 差评少(121+)
  • azw3(535+)
  • 强烈推荐(591+)
  • 种类多(443+)
  • 无水印(471+)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26 06:43:2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濮***彤: ( 2024-12-11 19:48:4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05:41:1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龚***湄: ( 2024-12-26 14:08:0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国***芳: ( 2025-01-06 17:47:41 )

    五星好评

  • 网友 石***烟: ( 2024-12-15 21:17:4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3 08:01:1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索***宸: ( 2024-12-30 05:36:3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田***珊: ( 2024-12-19 20:30:1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孙***美: ( 2024-12-17 10:23:1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