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绿色的优势在于心态平和、能包容彼此的差异性,但如果平和过了头,导致绿色的不思进取,失去了人生中本来可以拥有的进步与成长的机会,不仅自己倒霉,让周围身边的人也跟着一起受罪
若所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所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
如果在”女方沉浸在热恋中而男方提出分手“这个问题上,女对男不仅没有任何埋怨,却反为他寻找各种理由,并不停暗示自己”他和我分手是为了我好“,这种能为他人考虑的厚道做法,是天下除了绿色性格之外,其他性格女子绝少做得到的。
如果没有这位“仪琳”的陈述,我很可能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绿色仅仅是没有勇气去争取幸福,事实是在她“不敢争取”的背后,有着一副柔软心肠。凡事都从别人角度考虑是绿色的优势,帮助她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却又阻碍了她说出自己最真的想法,甚至眼睁睁看着爱人走远,但,绿色无悔。
所谓自我安慰,在西方成功学的理论中这样说——"我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直到看到另外一个人没有双脚“。在我看来,这句话是送给红色和蓝色性格的,因为绿色连哭泣都不会哭泣,他们认为没有鞋,赤脚走也很好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真不错。
典型的绿色比较闷和平静,不是很好玩,但是有控制欲的朋友喜欢这种温顺的性格和生活中历经波浪挫折和伤痛的朋友会非常喜欢这种宽容和平静的性格。
跟绿色女人恋爱,你是不需要给她任何承诺的,你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绿色性格的一生都在被人支配和要求,她最不愿意的,就是控制和要求别人。这并非不敢,而是:一来她觉得自己不擅长扮演控制者的角色;二来她有一种自我感觉,她觉得即使你的离开给她带来了痛苦,她也是可以自我平复的,相反,如果她强迫你留下,这可能带给你的痛苦却是她无法承受的。
她既不想伤害情人也不想伤害情敌。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Tom 发布时间:2022-03-18 20:14:03
不错的教材,读者对象是大学生,有些“专业模型”可参考,不过有工作经验的人没几个会使用涉及到的模型去自我规划,倒是可以给职业生涯咨询顾问当资料书。
作者:盒子里的鱼 发布时间:2024-04-04 22:49:05
我的青春,第一次网购的产品
作者:小V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9-03 13:50:57
2019.08.03 看完了财务总监写的财务小说,朋友推荐了本供应链总监写的供应链管理小说。估计是外行的原因,觉得整本书在深入浅出方面没有《从总账到总监》做得那么好?但是,依然有很多很有价值的点。虽然书的背景是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但我在wholesale这种供应链复杂度相对低的公司依然很有共鸣。最后还讲到了供应链流程审计这方面,和我们即将开始的内控审计也有共通之处。
作者:蒸笼 发布时间:2018-09-15 12:42:43
kindle 废话真多
作者:木爻木爻木 发布时间:2021-02-07 14:18:20
三色镜充满科学感,红色镜片看“过去”,绿色镜片看“现在”。但是蓝色镜片看街区的处理方法似乎不太分明。这种分层观看的图书是我高中学地理的时候就想要实现的。
作者:混混腔势 发布时间:2011-05-28 17:01:07
对固定式跳伞、山地车定向越野和野外战争兴趣浓厚。
国内户外太不成熟
深度书评:
洪漢鼎:诠释学基本概念
作者:zwi 发布时间:2013-12-10 11:11:49
洪漢鼎教授演講紀錄
講題:詮釋學基本概念
時間:2005/5/25(星期三)上午10:00~12:00
地點:世新大學圖書館四樓團體視聽室
賴老師開場:
我們很歡迎洪漢鼎教授來我們學校演講。其實我們會知道洪漢鼎教授是因為我們有一批人,這幾年在讀Gadamer的《真理與方法》,這一本書是詮釋學的經典,Gadamer也是一、二年前剛過世,活了一百零二歲。那這一本書我想…以我們現在的情況如果要去讀德文…一般人來講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就找…結果發現這本書原來是洪漢鼎教授翻譯的。那我買的版本其實是那時候時報文化出版社他們出的,已經絕版了,因為那個版權現在台灣已經沒有了,移到大陸去了…。那時候就已經是洪漢鼎教授的譯本。
也是因為這本書,我們大概兩年前跟教育部申請了一個經典導讀的計畫,教育部每年補助我們十萬塊,那是跨校的讀書會,那都在校外啦!那我們本校是上個學期在傳研所博士班開了一門課,也是經典導讀,專門讀Gadamer的《真理與方法》。
那我們其實對洪漢鼎教授已經非常熟悉了,事實上,讀一本經典不只要有譯本,而且還要有導讀本…還有所有談詮釋學的…大概都要買,買來放在手邊,才會比較完整。所以也因此我們對洪教授的瞭解慢慢的也越來越多,可是我只知道幾年前,洪教授曾經被邀請到佛光人文社會大學,其實我剛剛問他,他已經來了台灣兩、三次了,都一直躲在宜蘭,偶爾會在其他學校開開課,可是就是沒來過世新。那麼大概是一個月前吧,我在師大圖資所教課的學生阿亮,說他們好像可以跟洪漢鼎老師聯絡上,所以也因此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剛好跟洪老師聯絡上,邀請他來。不過為了邀請他來,我們在時間上也很安排,因為在我們學校,多半是禮拜四下午、禮拜三下午比較有空,因為老師一般不排課,可是洪老師剛好這個時間不允許,後來湊一湊時間,只好排到這個時候。
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請到洪老師來。我們今天真的是想請他告訴我們《真理與方法》裡面的基本概念,講實在話,我們讀來讀去,掌握的好像都不是很明確,什麼叫「視域融合」?「詮釋循環」?這些名詞你如果常常讀這些書你就會知道,可是什麼是它真正的內涵?我想,今天我們請洪教授來,是希望他在這方面讓我們掌握的更清楚一點。
那其實找他來,我跟他聊了一下,因為我們學校得到教育部的教學卓越,我們有一個短期專任教授的計畫,很想請他來我們學效短期專任,其實他不只是可以開詮釋學,他還可以開現象學。我們本來下學期想讀胡塞爾的《純粹現象學通論》,如果洪教授能來的話,看來我們是滿有機會的啦!所以我們等一下就下去開始安排。
我想你們看到我們的mail的時候,就知道洪教授整個的背景,我想我就不特別介紹了。接下來我們就熱烈掌聲歡迎洪教授。
洪教授演講內容:
首先,我非常高興能到世新大學來演講。因為世新大學我也是從來沒有來過,今天是第一次。台灣的大學我去了很多,台大、淡大,因為都有跟他們開課,當然現在主要是在佛光大學。同時中正大學、東海大學也去過,所以世新大學還是第一次。特別使我感興趣的是,世新大學現在有這個課題,就是圍繞著《真理與方法》,所以我有點相識太晚的感覺,要是早知道的話我們早就要聯繫,因為大家知道我在這幾年來,大概三年吧,我在大陸的山東大學搞了一個「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我們每年都要有一本關於詮釋學…在這一年內我們認為最好的一些文章,要收到裡面去。而且一般要開一次國際的研討會,我們第一次2001年是在山東大學,雖然第二年就是在台灣的佛光大學,這一次第三次就九月份,我們要到澳門。所以那裡面你們的確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文章,比如說我們去年邀請的一個很有名的美國詮釋學專家,叫Richard E.Palmer。美國人能瞭解詮釋學,應該說是通過Palmer,他在1968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詮釋學導論》,這本書已經翻譯成中文了,是由桂冠出的,叫《詮釋學》。但是翻譯的是大陸的一個年輕人,應該說翻譯的很不怎麼好,但那本書我說假如能夠看看英文,那是很好的一本書。所以去年Palmer有來,他做了一個報告很好,關於《真理與方法》幾個問題,他拿出十個問題來講,這個就收在我們剛剛說的《中國詮釋學雜誌》裡面,我已經給賴教授了,你們可以用複印的辦法看一看《真理與方法》的幾個重點。因為Palmer他是一個七十多歲的人,過去是在Gadamer身邊做的博士,也是我的一個老朋友,我們在國際會議上都認識了。所以這一本書我的推薦,你們可以看一下。這是很有名的經典,包括我們台灣現在大學的一些名教授,像是搞詮釋學的黃俊傑教授、張鼎國教授,他們都告訴我,他們最早接觸詮釋學,都是通過Palmer的這本書,所以這本書可以看看。
另外還有一本書呢,是Georgia Warnke的一本書《伽達默爾:詮釋學、傳統與理性》,大概是這樣的一本書,這本書是英文本的。因為Warnke在美國是搞文學出身的,所以他為了把詮釋學的理論引用到文學、歷史上,他跟Palmer不一樣。Palmer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談,所以他談的比較深一點,但是有些人具體在運用呢,可能就是文學、歷史的一些現象,所以Warnke這本東西也相當不錯,寫得很簡潔,而且是英文。這本書我曾經在淡大授課的時候,列做主要參考書,但是因為是英文,所以我把它翻譯成中文,但是一直現在沒出版,因為我想再做一個比較細的修訂,但是這一個中文已經有了,他們淡大已經做了…。將來假如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寄給賴教授參考,因為這本書講得也是很細,分析歷史的問題、文學的現象。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你們有這樣的課題,除了看《真理與方法》的原著以外,你們可以參考這兩本。這兩本都是英文的…也有中文啦,前一本是桂冠有中文,但是那個中文不是很好,我的主張是看英文比較好;後一本也是英文,我也有稍微翻譯成中文,至少我翻的時候,淡大他們還是比較能懂,因為它本身寫得也比較淺近。我想在講演之前做這樣的介紹,就是圍繞《真理與方法》,供應兩本參考書,比較好一點的,你們可以參考。
再來有一個問題,就是接觸這個《真理與方法》,從我個人的經驗,這個是比較難,為什麼呢?因為它畢竟有一個傳統,這Gadamer…因為我跟Gadamer是比較熟啦,我從1983年開始在德國就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的接觸也就比較多,一直到他最後去世的前一年,我還有去,是2001年最後一次拜訪他,這大概也是他最後一次跟學者座談。當時他的身體很好,2001年他已經一百零一歲了,到現在我都還很奇怪,那個身體…他的眼睛很好,說話也很好,一般那個年齡簽字手會打顫,他手一點都不打,跟平常一樣,而且最突出的,是他每個禮拜一的下午,都必須到大學去上班三個小時,一百零一歲那樣好的身體。因為過去我們也有華人的老教授,他們到了八、九十歲的時候,不是眼睛看不見,就是手…寫字就打顫。但是Gadamer沒有,他的身體相當好,而且當時我們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沒停的。而且因為我跟他談到中國的一個詮釋的傳統,談到中國的詩詞…這種理解,結果他非常感興趣,他說你是不是能夠一塊…我們在德國能夠花個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我說可以啊!他非常的高興,在那完了之後,他馬上跟我搞了一筆去德國的教授經費,搞了以後就馬上給我,可是因為我在佛光大學嘛,2001年沒去,結果2002年準備去的時候,他就去世了。所以我有時候也很感傷,就是他的這個心願沒有了。因為他在那次訪問得出了一個很好的見解,這個見解就是說二百年以後,我們大家可能學習中文,就好像現在學習英文一樣。我把他的原文唸一下,他說:「二百年後,很可能大家都學習中文,有如大家都學習英文一樣」,因為他感覺到了這一點。而且當我再具體問他的時候,他說我們西方的源泉是希臘,這種源泉我們兩千多年來一直在掏,好像它的能源已經很少了,我們需要在東方的語言裡,再尋找一種東西。這個談話因為是最後一次了,所以在2002年去世以後,在德國電視就報導了…,因為當時我跟德國一個教授一塊去了,寫了一個訪問,用德文發表,後來我也翻成中文,在中國發表。(世紀哲人寄望東方--伽達默爾訪問記)
我接觸Gadamer《真理與方法》實際上算起來有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大家知道我的背景,我是北京大學畢業,以前我的背景一個是西方的所謂分析哲學,當時我寫的有很多,你們台灣遠流出版的一本《語言學的轉向》就是我寫的,然後是中國的傳統哲學。所以我1983年到德國以後,對詮釋學並不瞭解,當時我在慕尼黑大學,我跟他們那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分析哲學家,叫做Stegmuller,他後來出了一本《當代哲學主流》,現在他已經去世了。結果就是我在慕尼黑深造的時候,有些教授說要瞭解的德國的哲學,有一本書必須要瞭解,就是《真理與方法》,我當時不瞭解。他說我們德國現在不管講什麼,現象學也好、哲學也好,他一定要有一個詮釋學的背景,所以當時詮釋學對我來說也是很陌生,後來他告訴我《真理與方法》這本書最好讀一下。所以在1983年,我從那時候就讀《真理與方法》,當時讀很難,因為一個是思維方式難,雖然我過去對德國的傳統哲學比較清楚,像康德、黑格爾,因為我的老師賀麟就是黑格爾專家,當時我讀德文都很好,但是讀這種當代的,因為他涉及到海德格、胡塞爾,這個傳統,我們過去不管台灣、不管大陸都比較少。接下來另一個原因,是這本書本身的難,因為Gadamer這本書不是像我們在寫一本專著,這實際上是他講課的筆記,難就難在這裡。為什麼呢?因為他講課對的是一些德國的哲學系大學生,大學生有很多東西他們都比較瞭解。比方說頭一部份講那個美學,他首先一個前提,大家對康德的美學都能理解,說什麼叫做「主觀性」?什麼叫做「美」?因為他要講這個認識觀念…,因為這個都從康德的天才美學過來,他講的那一套在康德那個系統裡,是美跟藝術啊,他只是達到美,他不能達到真,那就是沒有真就是沒有認識,他只是一種價值判斷,那Gadamer他詮釋學就正好不能夠不同意這樣的看法,所以他談到那裡面實際上藝術也講了一種真,也講到一種認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真?這是他要回答的。所以他用了很多這種背景的認識,這個背景知識假如我們不瞭解,那麼讀這本書就比較難了。而且從文字中你也可以看出來,他說「這個我們以前從…都知道了」,或者是「在前面第幾節我們就講過了」,他往往用這些話來起文,可是前面的篇幅沒有那些東西,有些東西是他在講課當中拿到了,所以對我們來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更難了。
所以我當時為了看這本書,除了認真讀它,為了讀得比較細,我就一邊讀一邊翻譯,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翻譯《真理與方法》。然後,我也參考了另外一個美國人寫的《真理與方法解讀》,這本書…也有它的毛病,就是太抽象化、理論化,有的時候你感覺到他說了半天也沒有說清楚,所以有很多就是…不過他還是解了很多的…所以我說我後來寫的那本解讀,有多是參照了那個美國人的內容。
然後更重要的是我德國的一個教授,那也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德國的一個伴侶,我們一直合作了大概二十多年,這位教授叫做…蓋爾德撤策,翻成中文名字叫做…,他是很有名的大學教授,在德國是屬於少壯派,就是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四十多歲就獲得博士,這在德國很少見。而且他在詮釋學方面搞了一套《詮釋學叢書》,這一套叢書在Gadamer的《真理與方法》裡面提到了兩次,Gadamer很佩服他對詮釋學的理解,用了他很多的一些資料。所以我最後一次訪問Gadamer就是跟他一起去的,就Gadamer對他很熟。
所以這個階段,我在德國就一直跟他來搞東西,所以有很多《真理與方法》…有些詞,特別是德文的詞很難,只有德國人…,而且只有這些哲學家才能夠理解,像海德格、胡塞爾、Gadamer都是這樣,這些詞有時候都很難翻成英文啊,所以當時我們就是這樣,有很多事情我都問他,他就會跟我講一些詞,對我的翻譯…所以我有些翻譯不是看語詞來的。所以我就說這本書呢,你們在搞這個課題呢,我想是有一點難度,但是現在我們慢慢有一些補充的材料,這大概是我想先要給大家介紹的。
接下來,我們今天的題目就是詮釋學的基本概念。詮釋學這個詞大家都知道,德文是「Hermeneutik」,英文是「Hermeneutics」。事實上這個詞大家都知道,這個字本身不是英文字或是德文字,這是希臘文字,這個詞究竟什麼意思?這個詞的來源,就是「Hermes」,實際上就是在希臘神話裡的一個信使,送信的。大家知道在希臘的神話,它是有很多的神,我們叫做諸神,或眾神,他們都住在奧林匹亞山上,這跟我們後來講的一神教,比方說基督教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眾神。除了奧林匹亞山上的神之外,其他的都是在人間。在古希臘的神話裡,神跟人間不是很直接的交往,有很多是需要透過一些信使,來完成祂的一些旨意,這些旨意一定要透過Hermes,這個Hermes是什麼樣的天神呢?你去查一下,這個天神因為要來回於奧林匹亞跟人間,祂一定走得非常之快,就好像我們中國說的孫悟空一樣,所以這個神有一個翅膀,可以站上這個翅膀。如果你們到了柏林,現在的柏林博物館前面,它有一個石雕,那個石雕就是Hermes。祂那個腳下,就有兩個翅膀,這個Hermes就是這樣的人。然後過去的德國火車站─現在新火車站沒有了─就老的那個火車站,甚至於火車頭上頭一定有一個標誌,就是一個人兩個翅膀,那個就是Hermes,因為代表這個火車很快。所以Hermes祂就是一個神,祂當時要把神的旨意傳到人間,祂做的一個工作,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語言的翻譯工作」。因為神用的語言,不同於人間的語言,所以祂就需要把神的命令、旨意翻譯成大家能懂的語言。這樣接下來呢,祂為了要做這個翻譯,祂一定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祂本身需要理解,對不對?比方說神跟祂說了一個什麼話,他自己要理解這個神的語言,究竟什麼意思。另外一個呢,祂除了把這個傳達到、翻譯到人間,神有時候語言所說的那個話,大家是否能懂呢?祂為了使大家能夠理解,祂還必須要做一些解釋。所以這個詮釋學最早,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解」與「解釋」。而且嚴格來說,他為了要讓大家能夠「理解」,他是要通過他的「解釋」來進行「理解」。所以這些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一種「解釋」。所以這個詞,應該嚴格的來翻譯,就是「解釋」。這個大家知道,最早的一篇,關於Hermeneutik的一篇文章是誰寫的呢?就是有名的一個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寫了一個「Peri hermeneutics」,這是用希臘文寫的。大家知道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相當多,除了形而上學、倫理學以外,其中有一部《邏輯學》,這個邏輯學我們叫做「工具論」,這個工具論是由六本書組成的,其中一篇就是Hermeneutik,所以這是亞里斯多德那個時候已經用了,這個後來我們把它翻譯成為「解釋篇」,就是這個Hermeneutik最早的型態。
所以大陸一般對「Hermeneutik」的翻譯就是「解釋」,因為最後我們把他翻成拉丁文,就是「Interpertation」,這就是典型我們所講的解釋。所以大陸就翻譯成解釋學。但是後來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就是為什麼我自己不採用「解釋學」,而翻成「詮釋學」?這是有一個考量…。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理解了。我們今天講的「解釋」…,大部分從這個「解釋」,它區分不出我們今天詮釋學的「解釋」,因為自從大家用了「Interpertation」這個「解釋」,特別是近代的科學發展以後,它也用解釋啊,向自然科學、像牛頓啊,他們也用「解釋」,但是他這種「解釋」,是不是就是我們詮釋學講的「解釋」?因為英文當中,很難用這個詞(Interpretation)能突出德文的那個詞(Hermeneutik),所以不管是海德格,不管Gadamer,他們兩個用的,就是一個詞…在德文來說。因為在德文來說,這個「解釋」一定有兩個德文,一個叫「Erklräen」,一個我們叫「Auslegung」。
這就很難啦,這就說明英文他沒有辦法。我們今天英文來說,像「Erklräen」這個詞,或者「Explanation」、「Interpretation」、或者「Clearen」都是「解釋」,但都跟「Auslegung」沒關係。
剛剛同學告訴我讀過海德格,海德格《存在與時間》他裡面翻成「領會與闡釋」。譯者也算是我們的學生吧,後來我建議她,但是他修訂版我不知道改了沒有,因為「領會」我們把它翻成「理解」,那個「闡釋」就是這個詞(指「Auslegung」),就是Gadamer用的解釋。他們德國人用的不用「Erklräen」,而是用「Auslegung」。那麼什麼是這兩者的差別呢?我們簡單的來講一講。
平常自然科學,講解釋,怎麼樣解釋?我們舉一個例子。不要說自然科學,牛頓。大家知道,牛頓他物理學…牛頓力學是由一個蘋果掉到地上得到啟示,那他就解釋,為什麼這個蘋果會掉落地呢?他對這個現象做出解釋,他怎麼樣來解釋呢?他就說這個是因為地心引力,所以就成了這樣一個…。只要我用地心的引力,我就能解釋物體落地的這個運動,我們自然科學是經常用這種辦法,這種看出來好像是一種解釋。就是說要解釋一個特殊的事例,我只要把它還原成一個普遍的,規律的一個特例,那我就解釋到這樣一個現象,是不是就這樣?這就是自然科學的…就是說任何一個現象,我要解釋它,我就把它還原成一個普遍的規律,只要我把這個普遍的規律告訴大家,那我就解釋它了,這很簡單的,我們都採用了這樣的一種所謂還原的東西。
大家經常舉的一項…,什麼叫做「紅」呢?我門自然科學解釋「紅」,他怎麼解釋紅呢?他說你就把它擺到實驗室去看一看,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最後成了一個波長。多長的波長,這個算「紅」;多長的波長,這樣算是「白」的;什麼樣的波長算「紫」的,對不對?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典型的科學的…,這是一種解釋它是解釋到事物本身嗎?按照狄爾泰當時的…,這個不是解釋本身,這不過是把它還原成另一個東西。你說解釋落體現象,你只是在這個地心引力,是解釋了它嗎?你說一個「紅」,用這個波長,究竟是解釋嗎?多少波長是解釋了你真正認識的「紅」嗎?這一個就是典型的我們自然科學叫做…這一種解釋…,這種「解釋」德國的哲學家就叫做「Erklräen」,或者是英文「Explanation」,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們知道,他並沒有真正…本身這個事物做解釋,他只是來了一種還原,這就是我們說的。
但是這個德國人來看,他說我們實際上,這個解釋…我解釋的這樣一個事物,我是不是要讓事物本身能表現出來?讓它自己來說明它自己?所以他不用「Erklräen」,他用了一個「Auslegung」。所以什麼叫做解釋啊?就是事物本身要「立出來」,這個才叫做解釋。你說什麼叫做「紅」,你跟我說一個波長,我能夠理解嗎?你還是不能理解什麼叫做「紅」。問題你要把「紅」跟你現示出來,立出來,這就是我們做到了這個現象學,面向到事物本身,這個就到了一個…立出來。
我經常舉這個,大家都有牙疼,到牙科醫生那兒去…,這個例子是很有名的哲學家舉的,維特根斯坦,大家都知道這個…二十世紀…二十世紀西方有兩大最偉大的哲學家,一個是海德格,另外一個就是維特根斯坦。他說你這個牙疼,那個醫生怎麼知道你的疼?你說我這個牙疼,作為一個科學人來說,他絕沒有體會到你的疼。如果這一個牙科醫生,他最多能看看你的牙是不是活動啊?或者牙齦是不是發紅啊?或者那個是不是有腫的現象?他只能了解這個,那麼這個就是科學。但是疼究竟是什麼,他不知道。所以有些時候說醫生如果他從來沒有疼過,你再說他疼,他一定沒有感覺。那東西對他來說是陌生的,他只能從牙齦方面瞭解…,他不能瞭解這個事情。所以這個東西就是我們今天的科學這種…(Erklräen),不是說「Auslegung」的那種解釋。
所以我會什麼要翻譯呢?又是因為我今天所說的「解釋」,很多都是用了科學的這個…思維傳統,我們就想到…事實上「詮釋」他強調的是「Auslegung」,這一個就是能把事物本身向我們現示出來,立出來,所以我就把他翻成「詮釋」。而台灣的一些學者也都翻譯這個「詮釋」。因為這一個詮釋我們中國古代已經有了,你看我們古代在講這個詮釋的時候,像唐顏師古講的…,都用這個「詮」。而且西方他們也是,他們為什麼不用「Interpretation」?他為什麼要用「Hermeneutik」呢?他就是要把古代的一個古風,能傳遞出來。這就是他們的一個意思…為什麼啟用一個很陌生的詞,希臘文對西方人來說是很難的,你比方說德國人她不是搞哲學的,普通的老百姓的話,你問他「Hermeneutik」,他跟我們一樣也不知道,因為德文也沒這個詞啊!所以他之所以用這個詞,就是說想要通過…能了解古代這個詞的意思,讓你不要被「Interpretation」這個現在的意義混淆,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
然後第二點,那麼他究竟要傳達古代什麼意思呢?古代哪些跟我們不一樣的看法呢?這就是牽涉到我們今天要講的,詮釋學他有幾個要素。
我們
一般來說,詮釋學有四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理解(Verstehen)」。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解,我不知道大家平常對這個要素…因為詮釋學,你必須對這個概念很清楚。平常我們大家說「我理解了」,但實際上如果你不細緻地來考察這個語詞,你往往就忽略了。譬如說,我現在說這個杯子,你怎能夠說「我理解這個杯子」嗎?顯然是不可能。我們可以說「我認識這個杯子」、「我知道這個杯子」,但是「知道」跟「理解」是一個很大的區別。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這個區別究竟在什麼地方?「我知道這個黑板」、「我知道這個房子」,但是你很難說「我理解這個房子」,對不對?這個「理解」究竟什麼意思?這個「理解」一個很重要的時候啊,就是今天要講的,他是一種「相互理解」。「理解」在德文當中啊,就是一種「相互理解」。就是說這一種我去理解的東西啊,一定不是平常的一種事物,是一種精神化物。你可以說「我理解這個作品」,「我理解了這樣一個文本」,或者「我理解了這樣一件事」,這都可以,但是你要注意啊,這些事也好,這些文本也好,這些作品也好,他一定是我們人所創造的東西,對不對?比方說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建築,比方說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你不用說「我知道大衛像」,而是「我理解了…」。「你理解了」就是說你跟那個米開朗基羅在…大衛的那種啟發精神,你們達到了一種一致理解,這就是「理解」。所以我們過去都不理解「理解」這個詞,比方說《紅樓夢》或者曹雪芹的思想,或者《紅樓夢》的內容,我們達成了一致理解,所以這個叫做「理解」。所以「理解」跟我們平常講的「知道」差別是很大的,你們一定要注意「理解」這個概念。
你們要體驗「理解」的最好辦法…,就是有一次我在住院,我旁邊有一位先生他得了癌症,當時檢查出來的醫生就跟他家屬說,為了避免病情惡化,最好能暫時對他保守這個秘密,就不要告訴這個患者。結果過幾天這個患者不知道從哪裡得知了這個消息,他火冒的很,就給他的家屬,給他的醫生鬧,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我這個生命啊,我現在有很多的事情還沒有完,你告訴我,我還可以做一些準備…結果我聽到家屬就跟那個病人說,「你應該理解一下這個醫生」,我說這就把「理解」這個話講的相當明白。我們今天來說「理解」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要站到跟那個醫生一致的意見,知道他並不是說為了欺騙你,他是為了不讓你能夠不要受到打擊,依據這個你去理解他。這個我們人文科學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這一種理解。所以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個要素。
第二個要素就是「解釋」,就是「Auslegung」。這一個在剛剛講這個詞的時候,我跟大家已經介紹了。這一個「解釋」跟我們平常所說的「Interpretation」是不一樣的。
那麼第三個要素是什麼呢?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應用(Application)」,這個詞也是很重要。什麼叫做「應用」?大家知道Hermes要把諸神的旨意傳達到人間,祂首先要做到理解,對不對?第二個祂必須要解釋,就是讓那個思維對大家現示出來,然後他才能把它讓大家能理解。
現在就是問題了,Hermes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祂不是無緣無故要做這個工作的啊!祂一定受了諸神的命令來做這個工作的,他一定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大家服從、相信,按照諸神的旨意去安排、去生活處世,祂一定是抱了這樣一個目的。祂不是為了解釋而解釋,祂是為了把這個諸神的旨意能傳到大家的心目當中去,然後大家能夠服從,能夠按照諸神的這個旨意去辦事,所以祂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應用」。所以你看從詮釋學最早的發展,從西方來說,有兩種最早的詮釋學,一個叫做「神學詮釋學」,或者翻成「聖經詮釋學」,然後另外一個,就是「法學詮釋學」。
我們為什麼要詮釋聖經呢?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夠信仰聖經的內容,那麼我們就是要把聖經詮釋到大眾面前。什麼叫做聖經的詮釋呢?牧師佈道那就是一個詮釋。聖經裡面講的有些話,講的那些奇蹟,那他都應該解釋給大家聽,這就是詮釋學的工作。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牧師他不是隨便在那兒佈道,他禮拜天,他就是要使你們相信上帝,能夠跟上帝聯繫起來,這個就叫做「Application」,這個就叫做「應用」。
然後你再看法學是不是這樣呢?大家知道最早的西方法是羅馬法,就是所謂「十二銅表法」,西方最原始的就是這個法。當時這個法律為了要作為處理這個社會…在處理這個社會…要判得公正,要判明他有罪沒罪這樣的標準的話,你就必須對法律來解釋。這個法律的解釋呢,他不是說就是為了法律解釋,它是為了用這個法律來判這個具體的案例,譬如說現在有一個人他犯罪了,那我該怎麼判他呢?那我們就需要按照羅馬法來判他。他就需要按照那個法律來判定。這個是什麼呢?就是「應用」。所以這個全是學最早起源於Hermes,它至少就是這三個要素。
這三個要素,過去古代人就把它變成了三種技巧,你們讀《真理與方法》都知道了,所謂叫「理解的技巧」、「解釋的技巧」和「應用的技巧」。那麼現在為什麼要到技巧的範圍呢?那你就必須還有一個要素,這就是「技巧」。
這個詞是這樣翻喔!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剛剛講的Hermeneutik,我們只要從西方語言就可以看出一些問題。西方語言實際上有很多源流,以及我們今天一些思想來源。「Hermeneutik」結尾用的是「ik」…,今天翻譯「詮釋學」有一點是我不滿意的,它可以翻成「詮釋」,但是你把「ik」翻成「詮釋學」呢,就感覺到不合適,但是我又沒辦法…,要嚴格的翻就是「詮釋技巧」。因為大家知道「學」,在外文裡一般的後綴,一定是「ology」,英文、德文都用「ology」,這個就翻成「學」。比方說我們說的,什麼叫做「存有論」啊?「存有學」啊?叫做「Ontology」!什麼叫做生物學啊?「Biology」!都是用「ology」…,都是這個結束尾,這個才叫「學」。「學」就是變成了一門完整的理論,他有一個體系。但是詮釋學不是這樣,應該說詮釋學更重要的是他注重一種方法、一種技巧,所以叫做「ik」。其他的你可以看英文凡有「ik」的字,都是帶有一種技巧,一種方法的意思。所以我們今天嚴格的翻譯就是這四個要素,總結在一起就是詮釋學講的「理解的技巧」、「解釋的技巧」跟「應用的技巧」,這是三個。但是問題就在這兒,這三個是從古就有的這三個,但是近代以後,特別是在施萊爾瑪赫以後,近代詮釋學的發展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前兩個是注意到了,但是「應用」這個技巧沒注意。
比方簡單來說,這個跟剛剛我們講詮釋學的發展是相符合的。我剛剛說的,詮釋學最早的是神學詮釋學,和法學詮釋學,這個我們一般就叫做「獨斷型詮釋學」。
什麼叫做「獨斷型詮釋學」呢?為什麼叫做「獨斷」呢?因為這裡面的這個文本,那都是卓越的文本,聖經那個就是唯一的真理,必須要大家服從的,它的作者都是神聖的作者,或者神、或者先知。法學也是,這個羅馬法也是卓越的文本。這個跟我們今天說曹雪芹一本《紅樓夢》是不一樣的,是不是這樣?這個曹雪芹是已經下到我們人間來的一個作者,而且這個作品,並不是說像那樣卓越的、永遠不可改變的、是絕對是真理。
所以這兩種詮釋學以後的發展呢,它需要擴大文本,這個文本太少啦,就是那幾篇卓越的文本,那我們要擴大。這個擴大就是施萊爾瑪赫做的,就是叫做「語文學詮釋學」,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用的「語文學」。
這個語言詮釋學開始是什麼呢?就對文學的作品,一般對古希臘三大悲劇的作品,對於荷馬-大家知道就是古希臘的史詩、作品我們要進行詮釋。但是這個荷馬的作品跟聖經的作品很大的不同,這個河馬只是一個作者,我絕不能把荷馬的作品看成像聖經那樣是個絕對的真理,或者是一個這樣卓越的文本。我們詮釋它,不一定…,聖經的詮釋、法學的詮釋,我們之所以詮釋它是要應用它,是要把它應用到我們具體的事例上頭來,而語文學詮釋學那就不一定啦。我們詮釋的荷馬,並不是說你們必須要照荷馬這樣-比方說他兩本著作《奧迪賽》和《伊里亞德》-照那兩本史詩那樣去做啦!絕對不會!我們只是去詮釋它,使大家能夠了解它的內容、他當時講了什麼,不僅我們不把這個作品看成神聖的作品,甚至我們對這個作者還可以進行懷疑。很有名的,大家知道與文學詮釋荷馬說,究竟有沒有荷馬這個人啊?這個十九世紀就開始討論了,一直到二十世紀,甚至有人認為荷馬不過是一些詩人的代表、一個代詞,沒有這樣一個人。所以在施萊爾馬赫以後,他們把這個「應用」丟棄了,這個就是跟後來的Gadamer不一樣。
像Gadamer他講詮釋學,你看《真理與方法》他就說啦,他那個解釋第二部份…,他說施萊爾馬赫很好,他把「理解」跟「解釋」結合起來,但是他把「應用」丟棄了。什麼叫做應用丟棄了呢?不是說他不理解,就是說我們這個作品詮釋來詮釋去啊,只是一個重構作者的意圖。當然啦那個作者意圖,我可以按它辦事,可以不按它…,完全可以不運用。但是他說這個就是施萊爾馬赫一個最大的失誤。這個失誤就是說,我們詮釋、我們解釋究竟是理解他的一個作品,究竟什麼?這個就構成了我們今天來講,所謂「作者意圖的理解」跟「真理內容的理解」。如果你是作為作者意圖的理解,你肯定不要應用,但是你作為真理內容的理解,那你就必須把應用放進去。這就是Gadamer要做的一個工作。
這一個「真理內容的理解」跟「作者意圖的理解」就構成了一個Gadamer詮釋學跟施萊爾馬赫詮釋學的分界線。在施萊爾馬赫看到,我們一個曹雪芹的作品《紅樓夢》,我們只要把曹雪芹的意圖、他想講的觀念…,我表現出來,那我就是對它解釋;Gadamer就絕對不會這樣。
Gadamer說難道是這樣嗎?比方說他舉一個例子,他說難道我們只把莎士比亞的意圖解釋出來,我們對《哈姆雷特》這個作品的理解就完成了嗎?難道是這樣簡單嗎?他說你想一想,我們大家都讀幾何學,大家都知道歐幾里德!大家知道嗎?我們從小學就讀歐幾里德、幾何學,但是我們理解歐幾里德的幾何學,難道是理解歐幾里德的意圖嗎?甚至歐幾里德我們都不知道這個人他的意圖…,我們理解的是幾何學裡頭包含的真理內容,對不對?所以我們今天來讀曹雪芹的作品、莎士比亞的作品,我們不是光瞭解曹雪芹或者莎士比亞的怎麼意圖,而是瞭解這個作品本身的一個真理內容。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講的一個「應用」。
而這樣一個內容就牽涉到我們要講的第三點:什麼真正叫做理解呢?就是這個作品和我們自己達成一個生命共同體,要做出這樣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解釋的時候,那才真正達到了理解。就是說,我們面對一個作品…,因為我們到現在講到真理內容,現在就是我跟這個作品…,什麼叫做真理內容的理解呢?
就是作品跟我能夠達到一種現實生命體的統一-這是Gadamer的說法-就是能達到了理解。為了使這句話能夠理解呢,我就是簡單的用一個表來表示。
Gadamer講理解,就等於「經驗」。你從他第二部分,他始終就是講「詮釋學經驗」,這是一種詮釋學的經驗。這一種理解的經驗,這個經驗的理解概念是很多啦,但是我今天不可能解釋這個…。我這樣就告訴大家啦,在Gadamer來講,我們理解一個作品,就是對這個作品的經驗。
那什麼叫做「經驗」?大家都知道,從今天自然科學我們講的是「認識」,從這個人文科學,就是詮釋學,它講的是「理解」,就是一種「經驗」。什麼叫做「認識」呢?最典型的就是「主客二分」,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說主體跟認識的客體一定要區分出來,這樣才保證主體的認識具有客觀性,或者中立性。這個我們自然科學一直強調,包括我們今天有些社會科學,像社會學啊,都要強調這個主客二分。包括我們今天講社會學…,我有時候跟他們辯,我說妳們那些方法還是沿用了這樣一種二分、科學的方法,譬如他們相信統計、相信這種數字,這種東西究竟是…。最簡明的,比方說你們今天到醫院裡去,大陸啊你到醫院去…比方說每年都要做檢查,照X光,一般你說沒有問題啦,就會用他們固定的一個章,給你蓋一個章,我不明白台灣是不是那樣。那個章上面就寫了這樣幾個:「所見未見異常」,這大陸就是這樣的。那就是說啊,這就是典型的依個自然科學的方法啦!因為往往在照的時候…,比如說病人照了不久,發現身體裡頭有病,在去找他,他就說:「我當時看沒有異常」,我只能保證當時看,我沒有保證你個了幾個月驗出來…,他可以馬上就是用這個…,這就是典型的…我沒有掺進任何的,這就是主客二分。而這一個…我們剛剛也講了,這一個理解經驗那就不是,那就變成了一個「主客統一」,就是這樣一個概念。
這個主客統一的概念呢,就是剛剛我們說的,他要連結…,我們理解一個文本是理解真理內容,所以他說變成了…,是我們達成了一種生命共同體。
所以海德格很以名的,什麼叫做理解?他說理解我們往往就感覺到好像是「把握」,好像我去把握到一個東西的那裡面去,好像是在一個文本裡,我去把他一個東西拿出來,好像我理解了…。他實際上錯了,他說理解實際上你跟它…,他用德文來說…,那個詞也很難翻,用中文來說簡單的一句「打交道」,就跟它打交道。後來中研院那一天李明輝教授他跟我說,他說我們不如把他翻成「周旋」,我想他這個詞翻得很好,對不對?就是「周旋」。所以這個上頭呢(指主客統一),是「周旋」,而這個主客二分,可以叫做「靜觀」。它把我主體啊,排除在外,我就在看它;而這個(主客統一)呢正好叫做「周旋」。
所以我們理解這個東西跟這個文本進行「周旋」,要瞭解他一些真理的內容,而通過這兩個字呢來理解,所以這個就構成了我們今天很大的一個…。
所以在這個上頭呢,我們就得出來幾個…,一個Gadamer說的,這一種(自然科學、主客二分)他的理解叫做「客觀性的理解」,是不是啊?只要客觀就好啦!中立就好啦!而在詮釋學裡頭,它卻是講「參與性的理解」。這就是Gadamer在晚年寫的一篇文章,他說我們現在要用「參與性的理解」代替「客觀性的理解」。不是說我們這樣一個禮解釋是不是客觀?而是你對這個…參與。我們看一本著作,我們去解釋一本著作,就是說你跟這個作品要參與,所以他特別強調的是「對話」,跟作品對話。這個作品就好像作者在跟你說什麼,他跟你提問題,你理解了就是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比方說我看一本書…,我現在告訴大家我要寫一篇關於這個理解,或者把這個理解寫成文章來解釋,實際上我就是說,把我面臨的這些問題在作者那裡找到ㄧ個答覆…,你從我們今天這樣來看,都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找到一個答覆。它是一種…就Gadamer說就「問答邏輯」,就是說『對話邏輯』,他在第二部分都有講;所以他是用了一種參與性的理解來提。
然後這一種客觀性理解他的真理內容是什麼呢?就是「符合論」。而這一個(參與性理解)的真理觀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開顯論」。所以我就講最後一點了,我就稍微把詮釋學的真理給大家介紹一下。
什麼叫做「開顯論」?大家知道平常我們講的都是…「什麼叫做真理啊?」首先,一個真理這個概念,我們不能說這個桌子真,不能說這個茶杯真,「真」它是屬於誰的性質?他一定屬於我們的一些判斷、看法…,這樣一些命題、看法、判斷的性質。這個是「真」,一定要搞清楚。
我們有很多人不讀哲學啦…這個「真」因為用的很多啦,這個哲學你一定要…它一定是屬於我們的判斷這一部分的,絕對不能說「事物是真」。有很多我們平常用的「真」就把它…,日常語言有的時候不精確用了,一般我們說「黃金是真的」,你知道它是黃金,它沒有什麼真假…我這個事實是真的,你看到法庭上說「這個事實是真的」,既然是事實,哪有什麼真的假的?對不對?那你是…「對事實的看法」是真?還是假?「真」是這一個…。
這個平常在這個上頭這一個真呢…自然科學就採取了…,只要你這種看法符合於客觀、符合於事實,那麼就是真。比方我說「今天下雨」,外頭看看是不是下雨,如果下雨那就是真,如果不下雨那就是假,對不對?那麼這一種就是典型的叫做「符合論」,而這一種(指參與性理解)叫做「開顯論」。
什麼叫做「開顯論」呢?就是我們把這一種「真」啊,就是看到跟自然科學那一種「真」啊…已經不是那麼一回事了。這個簡單來說,你看到我那位老師啦,叫賀麟先生,他一直在跟我說,他說「真」啊,就是「truth」這個偉大的字眼啊,他說有些人為了真理而獻身,這個大家都知道。他說難道是為了一點點符合去獻身嗎?他這句話實際上是把真理那種生命的含義流露出來了。這個「真」啊,它絕不是僅僅達到主觀論…客觀論那種符合就叫做「真」,它是一種…一種叫做「開顯」。像海德格說,他不是在寫了一個叫做《藝術作品的起源》裡面嗎,他裡面說一個梵谷的畫,他突然一看…真正理解它的時候啊,你就感覺到它給你開闢了一個無限的空間,這個就叫做「開顯」。
一個事物…一個人的理解,為什麼這個人能夠理解…寫一篇文章我感覺很好,那一本書就感到沒啟發?這種「啟發」就是一種「開顯」!就感覺到裡面含有「真」的一個。
所以海德格他曾經就用了…什麼叫做「真」呢?他用了一個德文辭,叫「Lichtung」,這個詞就典型的反映我剛剛講的「開顯」。大家知道過去啊有些人把這個詞解釋的也錯了,因為大家知道這一個一定是個動名詞,過去一般的翻譯就叫做「澄明」,事實上這個詞它是借用了佛教的一個詞,沒有把這個詞真正的翻譯出來。
大家知道德文這個「Licht」是「光」,就是英文的「Light」。有一位很有名的作者,他解釋海德格這個…他是解釋了一個錯誤。他就是說啊,既然這個「Licht」是「光」,所以他從「光」來解釋這個…海德格的真理觀。當然這個解釋看起來是有問題的,我曾經告訴他,我說你這個解釋錯。因為大家知道這動名詞,那一定不是來源於名詞,而來源於動詞,這個是很簡單的,不管英文、德文、西文…。那麼你不能用這個…「光」是個名詞啊,它不能構成一個動名詞。所以他一定來源於「Lichten」,德文的…那麼你必須要瞭解「Lichten」是什麼意思。
「Lichten」你去查查德文的字典才有意思。我曾經查過德文字典,那告訴我這個詞叫做「臨中空地」。我當時覺得奇怪,怎麼動詞這個…,因為我想到它這個德文一定是從德文的字典過來的,德文的字典的確有這樣一個,只是…因為你要動詞的表達,因為它表達不出來…‧根據那個杜登的辭典,的確它是有這樣一個解釋,在林中啊,有一片空地…。
你要瞭解「Lichten」呢,你要怎麼瞭解?它是這樣…。大家知道阿,如果你到一個森林,那個森林啊,比方說阿里山有些森林啊,密密麻麻,原始森林…全是很高很高的森林,你進去以後,那光線也沒有,底下是漆黑一團。如果你稍微砍伐了一些樹,那個樹不就倒下來了嗎?這一倒的時候,那有個空地,光線就下來了。所以海德格他用了一個簡單的,就是「Lichten」,這個「Lichten」是什麼呢?就是把那些樹砍伐了以後,光線出來了。就是說,有樹就是有「蔽」嘛,就是「遮蔽」,然後呢你把那個樹一砍掉呢,那個樹一倒呢,那就是光出來,就「無蔽」了嘛!那就是「蔽」跟「無蔽」結合!
所以一個真理就是從「蔽」到「無蔽」這樣一種開現的過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Lichtung」,所以嚴格來翻,就只能翻成「現」。所以大家說海德格為什麼要說真理就市「遮蔽」跟「揭蔽」的統一…,所以他用了一個希臘文,叫「alether」這個「a」大家知道就是「無」,這個「lether」就是「蔽」,就是「蔽」沒了,那就是現在這個「真」。所以他用「alether」這個希臘文來解釋…。而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詮釋學講的真理觀。
然後呢,我想留一些時間,假如有時間我再跟大家介紹,就是大致我講了這一點…。可以提點問題。
賴老師:
我想,謝謝洪教授,因為對我們讀過Gadamer的書的人來講,他今天的演講是「alether」。我想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問問題,因為我相信讀過《真理與方法》的人,這些同學跟老師,應該都帶著問題來,那剩下還有十幾分鐘,看你們有什麼問題,現在趕快提出來。
聽眾提問:
洪老師你好,我在閱讀書籍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些人會區分…比方說「詮釋學」、「現象學的詮釋學」這樣子,那個兩個是不是有什麼方法或意義上的差別?那到底是在什麼學術的困難度上,導至於會有人要作出這樣的區分?
洪教授回答:
這些是有些人叫做「現象學詮釋學」,這個主要是誰提的呢?是海德格。海德格的存在他用了這個概念,但是Gadamer就不用這個概念,這個問題是在什麼呢?就是你要知道德國這個發展,我們今天講的現象學,那當然最早是胡塞爾,而後我們知道他的學生就是海德格,海德格的學生是Gadamer,就是這樣一個過程。Gadamer他主要表明他的叫做「哲學詮釋學」,這是他的提法。當時海德格是「在此詮釋學」、「現象詮釋學」,這是海德格。因為當海德格他受了胡塞爾的影響,所以他當定名為「在此詮釋學」跟「現象學詮釋學」。
他用「現象學詮釋學」呢,他就是要從胡塞爾那種所謂「先驗自我」擺脫出來,大家知道,胡塞爾他的現象學分「本質現象學」、「先驗現象學」,最後他還原又分「本質還原」、「先驗還原」,最後就變成了一個「先驗自我」,但是海德格就覺得這一條是走了一條主觀了路,所以他要倒過來,就研究從「在此」開始,那這個大家知道「在此」。所以胡塞爾就指責海德格,她們兩個發生矛盾,胡塞爾說你這個從人類學來講,我是從哲學,然後海德格式說你那個是太抽象了…,所以他後來在「在此」這個上頭來進行詮釋,就叫做「在此詮釋學」。那Gadamer就教「哲學詮釋學」。「在此詮釋學」跟「哲學詮釋學」是有差別的。
Gadamer這個「哲學詮釋學」最重要的一個差別,…剛剛我們講的這幾種東西,海德格是有,但是「哲學詮釋學」有一個是叫做「實踐智慧」的概念,希臘文是「Phronesis」,這個詞是Gadamer提出來的。這就是「哲學詮釋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特別是在《真理與方法》之後,他寫的一些文章,就呼應到這一個…,這一個就引起跟哈伯瑪斯之間的爭論。
所以你說的「現象學詮釋學」…,這個Gadamer不講「現象學詮釋學」,海德格講…。
聽眾提問:
我想請問的是,以詮釋學來說,它有四個要素,就釋「理解」、「解釋」、「應用」跟「技巧」,那「詮釋」和我們在談的「說服」是否一樣?
洪教授回答:
那個「說服」就放到我們這個「應用」裡邊啊,這個應用就是個說服啊!不過,這個「應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你們要知道,我講這三個要素的結合:「理解」與「解釋」的結合、「理解」與「應用」的結合…,一個很重要的理解方法,就是說「解釋」絕不是「理解」之後的事情,「應用」也絕不是「理解」之後的東西,而是通過了「解釋」而「理解」、通過了「應用」而「理解」。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阿,往往我們來理解這個「解釋」啊,好像先…,幾何學,好像一個老師一樣,我自己把它理解了,題目都能做出來,然後我跟學生解釋,「你們懂嗎?為什麼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一百八十度啊?」我證明給你聽,就是解釋。
實際上這個不是。我們講的「理解」跟「解釋」的結合,釋這個「理解」本身就包含了「解釋」。也就是說,你先要對這個紅樓夢的「理解」…實際上是說,你就把「解釋」放到那裡面去了,這一個是很重要的。
然後第二個,「理解」跟「應用」也不是…。過去我們講…我只要理解了東西,然後像自然科學…那是最重要,我只要是一個圓哩,然後把這一個原理放在其他地方就是去應用,那詮釋學
講的不是…詮釋學講的是通過了「應用」來+理解」。
很典型的,那個大陸…她們說什麼叫做理解…,因為大陸他不是講究馬克思主義嗎,過去毛澤東一直說什麼「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句話詮釋學很反對啊!哪一本著作、哪一個觀點是能夠「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就好像它是永遠不變的?是不是?而詮釋學講的是什麼呢?東西的「理解」是通過你的「應用」,你才能達到「理解」。很簡單的,你看法學詮釋學,為什麼現在律師們要讀詮釋學?因為要解釋法律的條文。過去好像我只要把法律的條文理解好了,我就按照法律的條文來辦事,那實際上絕不是這樣簡單,因為法律條文都是很抽象的,我們具體的案例可是相當複雜的東西,他絕不那種簡單的,你能從那個條文馬上就…。而往往我們要透過具體的辦案,才能補充原來的法律。
說一個簡單的事情,你看大陸最近為什麼法律…跟我們台灣有關的,大家知道「包二奶」這個…?因為過去大陸的法律,婚姻法他對一夫一妻它都有規定,怎麼樣一夫一妻…,那違反了一夫一妻是犯法。但是現在出現了這個問題,就是「包二奶」不犯法,因為其中有一方它可以跟他老婆說好,我給你錢或怎麼樣,你就不要…,那法律上頭沒有辦法。因為這個具體案例是這樣啊,那怎麼辦呢?那就需要重新理解這個法律條文,那就是我們具體辦案的過程當中,通過這個「應用」我們來對這個法律作出新的「解釋」,作出新的「理解」。所以它都是靠這個「應用」來解釋,所以你們知道,這個「理解」、「解釋」、「應用」實際上是統到一塊兒,不是誰先誰後,而是通過「解釋」來「理解」,通過「應用」來「解釋」,這就是它的詮釋學跟我們一般所講的「解釋」的不同之處。
賴老師提問:
我自己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洪教授。《真理與方法》其實我們在讀的時候,「真理」這個字我們慢慢知道它是「開顯」,好比說發出詞語之光,讓這個歷史流傳物這樣一直開顯。可是這本書裡面,Gadamer好像都沒有交代「方法」這個問題,我們好像看不出來他談方法。它是有講?還是沒有講?如果有的話,那個方法是什麼?還是他根本就不願意去碰觸這個問題?我知道後面很多人談詮釋學的時候,像那個Ricoeur她們就會去談skil,方法嘛,是不是?這個是我們再讀的時候有這樣的疑問啦,不曉得是不是真的這個樣子?
洪教授回答:
這一個問題很好,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問題。Gadamer寫完之後‧…都給他提了另一個意見,特別是有一個義大利的詮釋學家…一個法學家叫貝蒂,他認為Gadamer這個與其說談「真理與方法」,最好是「真理或者方法」。它實際上是說,Gdamer談了真哩,但沒有談方法。這個話是有一定道理。這個道理是說,Gadamer談這個方法…因為當時講方法都是沿用了科學的方法,這一種科學的方法它是反對的,也就是他說:「我們都受了現代科學方法論的影響來談真理問題‧」在這上頭,那一種方法論它不談。
所以在這個《真理與方法》裡面,他的確不談科學方法,但是這一個絕沒有說它詮釋學就不
講方法。這個就在它晚年最後一本著作…這本著作大概現在還沒有出來,因為它晚年大概九十年代吧,他有一個助手…我剛剛說了,他每個禮拜一都會到海德堡大學去上班,然後就跟這個助理對談。這個助理呢,他就有意思的談這個問題,最後這個助理就把這個對話錄搞成一本書印出來,我在2001年去,Gadamer就把這一本書送給我了,這本書大概大陸商務印書館最近就要出它的一個譯本,叫做《詮釋學、美學、實踐哲學:Gadamer與杜特對話錄》。
他在那裡面就講了,他說我並沒有說詮釋學沒有方法,只是我反對的是那一種科學的方法。詮釋學作為一們學問,它還是有這個方法,問題是你對這個方法的理解。所以他後來還講「視域融合」、「詮釋學經驗」、「週旋」、「參與理解」這些理論,也是一種方法,只是你不要用自然科學那種方法…。
他晚年特別強調,詮釋學是一種想像力。他認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文科學最大的特徵,就是這種想像力。所以在六月四號,中山大學那個…大家看它有廣告出來,我就做一個報告,就是「作為想像藝術的詮釋學」,就「Gadamer晚年思想定論」,就是…在中大啦…六月四號,就是講這個。這就是Gadamer的…,就是詮釋學的方法,在最後那一本對話錄裡他講的很清楚。
觀眾提問:
你剛剛提到「應用」的部分有其目的性,如果有的話,那是不是跟詮釋學本質直觀,就是讓事物自己呈現真實的這個部分,會不會有相互矛盾的情形?
洪教授回答:
這個問題很好啊,這個我可以說,這個詮釋學…你要說它的目地或影響他的…客觀的…,納在某種意識上頭的確是這樣,而Gadamer要強調的是說,這不可能避免。因為首先有你的傳統觀念,,大家知道,我解釋我不是一切空無所有,我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傳統觀念,更重要的,你不是為了解釋而解釋,你一定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去讀莎士比亞這一本著作啊?為什麼孔子這一本著作《論語》兩千年一直在讀啊?為什麼?都是帶了一些現實的問題在那兒讀,只是你主觀上頭知道不知道?可能你不知道,但是實際上你就帶了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去讀,所以當你讀的時候,你把那個作為對你的問題的一個回答。你讀這個作品,就是你跟這個作者在進行對話,所以這裡絕不可能像…把作者好像看成與我無關的…。所以剛剛我就說,「理解」更重要的就是對象跟我們之間能達成現實生命一體。我們今天任何現象…你去看看,我們的電視報導…因為今天沒時間,我本來很想講一下,最近這個電視…倪敏然那個事,這是很典型的詮釋學現象,我們是怎麼看待?他不是說完全無關的…大家看這個…,那個媒體報導的跟我們這個讀…這裡面都是在進行一種…共同體…在那裡…考慮啊。所以你注意…,因為我們往往都受到這個好像科學的靜觀…正好是靜觀…,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聽眾提問:
洪教授你好,一般我們傳播學都講「解碼」喔,那我不曉得「解碼」跟這個「詮釋」有什麼不一樣?那呼應一下剛剛同學那個問題,他說到「目的性」,我就想到一個權力關係,不知道對權力關係的一個透析,它是不是詮釋學的一大問題?
洪教授回答:
這一個呢,你這個問題就是哈伯瑪斯跟Gdamer爭論的一個要點,哈伯瑪斯就講Gadamer這一個,就是帶有一種權力…。Gdamer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區分到這種哈伯瑪斯叫…所謂的「扭曲的理解」,這個「扭曲的理解」就是權力在裡面。按照Gadamer來說,肯定這種權力是…,但對哈伯瑪斯就趕到Gadamer詮釋學裡面,就是沒有進行這種權力意識的批判,這就構成了哈伯瑪斯後期的「批判詮釋學」。
賴老師提問:
那個所謂的「解碼」跟詮釋學的關係呢?傳播學很喜歡講「解碼」…。
洪教授回答:
這個概念對我是比較深啦,什麼叫做「解碼」?
賴老師說:
(對提問聽眾)你要不要稍微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解碼」?
聽眾回答: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很瞭解,但是因為我前一陣子聽了一場演講,他說所謂後殖民的閱讀是一個「闡釋的鬥爭」,一個是解碼的能力,一個是重述的能力…,那我就在想這個詮釋跟這個解碼有什麼不一樣?
洪教授回答:
那現在就是很多概念,特別是在美國他們的文學…,你看有一個叫艾克(Ecco),他經常會…因為他在美國很受歡迎,他也是新聞記者,所以他講詮釋學講的…什麼「作者…」,他舉了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我看跟你這個可能有關啦,他就說我們在詮釋什麼東西啊…好像聚餐啊,就好像我邀請你…邀請你去吃飯,邀請吃飯那就是我什麼都不帶,我就是…這個主人就是作者給出了東西…我給你飯啦、什麼菜啦、都擺到好,你就管吃就行啦!詮釋學實際不是這種邀請,而是跑到野外去…,大家自個兒帶一些東西,我帶了肉阿,我帶了香腸啊…什麼東西,擺到那兒去吃,就是用這些東西。我想你這個…他們新聞啊都跟這有關啊!我想這可能跟這個解釋有關…!
賴老師說:
我想因為已經超過時間了…,那我自己聽下我只能用四個字叫「淋漓盡致」喔,洪教授他真的…我們第一次看到對詮釋學瞭解這麼深的一個學者,我自己本身聽下來就受益良多,因為讀來讀去也讀了兩年了,那洪教授剛好把我很多的gap都填補起來,比如果我們讀書的時候,常常那個字裡行間喔,好像有那個空格啊,那個空格我們還沒有填補起來,因為還沒有東西可以填,那今天洪教授演講把一些主要的概念…剛好幫助我們填起來,可是事實上還有很多的空格,我們看的時候有很多的空格。不過我們期望的是他下學期如果能來,我想我們希望把這個空格慢慢填起來。今天真的非常謝謝洪教授,我想這是很少有機會說…對詮釋學那樣瞭解的人來為我們演講,那我們為了謝謝他,有一個小小的禮物…。那我想今天就謝謝各位了!
两个阴郁的英国人
作者:阿贵 发布时间:2005-09-01 22:49:41
这个全译本的《格列佛游记》,如果只看后两个部分,肯定不会认为是一本儿童读物。不过,原先,这本书也不是被看成儿童读物的。只是小人国、大人国的离奇想像和生动描述,才让小朋友们感兴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改编本,一般都是改的这两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想像也很离奇,一个像是飞碟的国家,靠磁力漂在一片群岛之上,高高在上统治着下民。飞碟上的人都是贵族,个个精通几何和音乐,吃的面包都切成标准的几何图形。可惜,他们房子却盖得歪七扭八,演奏的音乐也让人不忍卒听。他们总是在沉思,谈话时要专门有个“拍手”提醒,以免在谈话途中突然陷入沉思。这大概是讽刺“哲学王”或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因此,太艰深了,很少有人感兴趣。我对这部分一个细节最感兴趣,讲到某个国家有不死之人,但这些不死之人活得极其无聊,地位也极其卑贱,他们失去了一切乐趣,还不得不活着。
第四部分是“(马慧)(马因)”和“野胡”的故事。野胡的英文就是“yahoo”。在原书里含义却不怎么好,就是像人,而又集中了人类所有劣根性的动物,又脏又臭,还贪婪,喜欢争斗,互相撕咬。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简直是不想当人了。书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在离开“(马慧)(马因)”的王国后,见到同类就吐,只好隐居在家,几年之后才恢复一点。
如果不把这本书当儿童读物,小人国讲的是政治的肮脏,大人国讲的是人性的可笑,飞碟岛是对所谓理性和科学的嘲弄,野胡则整个是对人性的大批判。越来越悲观。建议悲观的人还是只读前两个部分吧。突然想起《一九八四》来,最后也是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斯威福特和奥威尔,都是英国人,两个阴郁的英国人。
http://www.boofee.com/wp1/?p=131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简单(362+)
- 目录完整(218+)
- 强烈推荐(661+)
- 一星好评(503+)
- mobi(493+)
- pdf(523+)
- 赞(88+)
- 不亏(187+)
- 赚了(257+)
- 服务好(630+)
- 好评多(63+)
- 微信读书(504+)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4-12-14 09:47:2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宫***玉: ( 2025-01-06 00:00:46 )
我说完了。
- 网友 索***宸: ( 2024-12-22 01:08:2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菱***兰: ( 2025-01-07 19:57:4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汪***豪: ( 2024-12-12 15:14:3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05:24:1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03:31:41 )
。。。。。好
- 网友 养***秋: ( 2024-12-24 19:14:2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家***丝: ( 2024-12-16 10:49:09 )
好6666666
- 网友 堵***洁: ( 2024-12-25 21:35:1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22 09:40:3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饶***丽: ( 2024-12-25 11:46:2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喜欢"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家成长记录:学习艺术的101点体会 基特·怀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9106476 点亮音像专营店"的人也看了
- 保险案件裁判评析 第4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教程 素描静物 分类训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如何打造活力党支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多彩的童年书坊系列: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 (名师点金版全新升级 注音美绘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总司令的长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陕西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曲一线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人教版2021版高中同步配套新教材五三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史记 中华书局 典籍里的中国 史记全册正版书籍 史记原著 名著书籍中学生 课外阅读书籍 文白对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