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1+1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2019春季全能学练小学3年级课本同步讲解全解精练解析辅导书学习工具书教辅资料练习册作业本测试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教材1+1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2019春季全能学练小学3年级课本同步讲解全解精练解析辅导书学习工具书教辅资料练习册作业本测试题精美图片

教材1+1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2019春季全能学练小学3年级课本同步讲解全解精练解析辅导书学习工具书教辅资料练习册作业本测试题电子书下载地址

》教材1+1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2019春季全能学练小学3年级课本同步讲解全解精练解析辅导书学习工具书教辅资料练习册作业本测试题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教材1+1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2019春季全能学练小学3年级课本同步讲解全解精练解析辅导书学习工具书教辅资料练习册作业本测试题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150312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
  • 页数:224
  • 价格:43.4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56

寄语:

同步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版课本使用


内容简介:

《教材1+1:语文(讲•注•解•习)(3年级下)(人教版)》主要内容简介:《教材1+1》是针对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阶段现行教材,作“讲、注、解、习”的助学助教专著书系的品牌名称。“讲”,是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演绎:“注”,是对基本内容的梳理、注释;“解”,是对教材涉及问题的诠释、解答;“习”,是为提升学生知能专门设计例题、习题。因此,《教材1+1》书系堪比讲习教材的一位无声的老师。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教材1+1:语文(讲•注•解•习)(3年级下)(人教版)》主要内容简介:《教材1+1》是针对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阶段现行教材,作“讲、注、解、习”的助学助教专著书系的品牌名称。“讲”,是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演绎:“注”,是对基本内容的梳理、注释;“解”,是对教材涉及问题的诠释、解答;“习”,是为提升学生知能专门设计例题、习题。因此,《教材1+1》书系堪比讲习教材的一位无声的老师。


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5 09:46:46

    案例都不错,问题是经常出现“见某表”却找不到某表,以及部分知识点描述太过跳跃,没有连贯性。也许是因为我没看基础版吧,感觉很多内容堆积理论而已没有进行有逻辑的教学。这可能是国内教材的通病。

  • 作者:小怡 发布时间:2010-12-06 20:00:51

    只喜欢故事。不喜欢绘图

  • 作者:天坠旭殿下 发布时间:2020-10-14 11:34:42

    不同的人合著,水平差异明显

  • 作者:王书麦 发布时间:2021-02-07 18:53:45

    孩子的世界不轻松,需要克服各种难题,不是独自克服,而是和家人、朋友,甚至好心的邻居一起。又回想起自己是如何长大的了。

  • 作者:Vianjane. 发布时间:2015-06-24 21:34:38

    科普可以,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实在是……很一般。重点是这本书和《沙盘游戏疗法》里面有很多重合的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些关于协会啊什么的信息。觉得书本结构不太好,专业又不太够吧。

  • 作者:無恙 发布时间:2019-01-17 17:21:08

    书的内容详实,图片很多,从汉服的穿着方式、礼仪等都讲到了,非常适合汉服入门,有利于汉服及汉文化的普及,支持!


深度书评:

  • 蔡登山的“大案牍术”

    作者:文津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9-10-25 12:58:19

    《情义与隙末:重看晚清人物》 蔡登山 北京出版社

    孔子曾经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句话道出了历史研究者的悲伤。历史研究要求谨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孔子治史谨慎,然而谨慎的代价是乏味,所以《春秋》写得犹如“断烂朝报”,也许可信,然不可爱。

    若“审慎”过头了,历史便也无从写起。例如作者不得不面对的追问是:文献何来?材料的真实性谁能证明?谁又能为其证明而证明,如此循环往复,一切皆为可疑。再诛心论之,如果当时这份材料写下的只是违心的谎言,而机缘巧合之下,后世又只有这份材料留存于世,历史真相岂不是因这份材料而完全被遮蔽?这样思考,当然有些异想天开,但经历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之后,两千年前的某些酷吏、儒生留下的“满纸荒唐言”,有时不就是我们面对的文献和历史材料么?这历史叙述如同黑泽明的《罗生门》。一个故事被许多不同的当事人作了许多有利于自身立场的叙述,读者无法认定哪个人的叙述是可信的。如果只有其中一人的供词留存了下来,那么历史记录和不可靠叙述的小说文本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历史研究的结果是经不起彻底的怀疑主义者质问的,因为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一切结论,都有可能被推翻。然而,那份体现出考证过程的求真的热忱和能力,而非具体成绩,或许才是我们唯一可倚待的历史可靠性所在。蔡登山是史料的迷恋者,他的《情义与隙末:重看晚清人物》,从生活细节,尤其是交谊往来切入历史。这个切口,是作者颖悟历史人情的选择。庄子曾说,凡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所溢之美言、恶言,多为妄言,难以真正信任。而若之前交谊甚笃,其后割席断义,则往往有私交往来信件因意气而公布,结合事情颠末,往往能因此推出实情。百分之五的绝密文献,往往如卤水,点活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普通材料。所关注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力越大,则这些绝密文献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也就越高。蔡登山就迷恋这样的文献,常常“惊呆”于背后的隐情。这看上去很“野史”,但野史的“虚假性”定义往往只是“正史”遮蔽、扭曲、窜改的栽赃,如果历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求真,那么先天认为“野史”为伪的观念,本身就不是历史研究的真精神。所以蔡登山在处理这些“野史”材料时,所用的方法,却是科学的手段。如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当有材料出土,常会有新发现,有时虽是细微的事件,也会影响全局,甚至改变后人对某人某事的既定印象。一般写历史的论著大都偏向于宏大的叙述,对于细节甚少去顾及,有些看似不重要的材料被忽略了,但这些材料,有时影响甚大,若能细心爬梳,可能会把以往的整个论述推翻。因此蔡登山常常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在写文史方面的著作时,要求证据能呈现在那里,证物当庭,总不能随意去捕风捉影地推断或臆测。当然要找到这些证物绝非易事,蔡登山跑遍了大型的图书馆,查了拍卖图录,拜访了不少收藏家,才写出了20篇文字。又如大数据推理。蔡登山被戏称为“文史界的福尔摩斯”,他是带着侦探的心情和方式,投入到历史叙事的事业上来。对他而言,历史的真实不在于自欺欺人的“客观”上,而在于历史人物忠实于其个人需求的表达上,而侦探就是要在这些忠实于自己的对外谎言中进行心理分析式的“云计算”。历史传主的自我陈述,勾勒了在自利的动机和时代浪潮影响下人的自我描述,在懂得用材料的历史学者看来,通过对人性的理解,这些看似主观的材料里就秘密传达了内心的真实情绪;而他人撰写的侧面材料则反应了他人在自利的动机和时代浪潮影响下对历史传主的审视,从而烛照出传主自处于时代的被看见的形象;书信则由于书写的私人性质,使历史书写具有直抉时代幕布下裹藏一角之人心的意味,为历史增添了情感和生命的细节。当材料碰触在一起时,这种书写的个性越鲜明,所呈现出的历史就越逼近于“主观的真实”。这种逼近的真实,需要更艰难的推理,也需要更具耐心的理解者。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个概念叫“大案牍术”,从大量的材料分析和计算中获取最具解释力的假设,再用此假设去经受所有材料的检验,从中推出最合情理的结论。这与福尔摩斯推理的思维方式相近,而文史考据者的工作,其实与侦探破案没什么不同。蔡登山致力于找到那些“无头案”或“案中案”的新物证,从而推演出这个案情可能性的某种走向以及更新的结论,给这个案件下一个往前再推进一步的判断,这个判断,可能就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存在。蔡登山一面讲说历史公案,一面也具象阐释晚清时代独特的社会生态,以及传主们的普通生活、荣辱心情。晚清故事的串讲,坊间自有多种著作,串讲必然显得大同小异,但蔡登山不作此等串讲,只力图说清案情始末,在他笔下,整个晚清呈现出的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虽没有一个是“真正”完整的,但就像一片片泛黄残碎的陶片,通过它的位置和留白去感受未能看见的沧桑,历史的真相于是亦不远矣。

    《情义与隙末:重看晚清人物》

    目录

    照见历史长流(序)

    曾国藩何以速杀李秀成

    空留高咏满江山——也谈王闿运与曾国藩

    左宗棠照顾曾国藩后人

    翁同龢与张荫桓之间

    繁华毕竟归摇落——也谈张荫桓

    梁鼎芬的丢官与失妻

    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

    可爱者不可信——也谈赛金花瓦德西公案的真相

    康有为派梁铁君刺杀慈禧始末

    从《匋斋(端方)存牍》看史事

    杨崇伊与端方的恩怨

    梁鼎芬与张之洞、端方间的一段微妙关系

    当张謇遇上翁同龢

    张謇与梅兰芳、欧阳予倩在南通

    情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张謇与沈寿

    中学西渐的第一人——被历史遗忘的陈季同林纾的幕后英雄——魏易

    从英敛之日记看吕碧城的恩怨

    李审言与樊樊山的文稿风波

    从外交总长到修道院神父的陆征祥

  • 那时束缚不算多,一切都很自由

    作者:亲爱的猥琐猪 发布时间:2021-12-16 00:27:34

    男人自千年沉眠中苏醒,发现身边围满人类后裔,此时地球陷入末日,而二十世纪末与他一同被送入太空、作为人类火种的女人却消失在群星深处。远未来太空歌剧的帷幕就此缓缓在“时间遇难者”眼前拉开……

    回望太空歌剧发展的十字路口,

    这个原名为《Les Naufragés du temps》的冒险故事早在1964年11月开始在法国漫画杂志《de Chouchou》连载。稍提前半年,大西洋彼岸的德斯鲁工作室(Desilu Productions)正决定收下吉恩·罗登贝瑞(Eugene Wesley Roddenberry)取名为《星际迷航》(Star Trek)的稿子。这时,距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在《All-Story Magazine》上连载《火星公主》(A Princess of Mars)已有半个世纪,而艾德蒙·汉弥顿(Edmond Moore Hamilton)那脍炙人口的太空歌剧黄金时代代表作《太空突击队》(Captain Future)完结也有十年。

    令人唏嘘的六十年代,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在冷战浓重的阴霾下,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突破深空去看一眼群星的未来,新派太空歌剧正自觉或不自觉背负着这样的期待方兴未艾。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太空歌剧逐渐式微的今日,当代读者饱受豪华特效轰炸、频遭“缝合怪”与高概念冲刷、动辄被“某某宇宙”式大型系列故事弄得身心俱疲。对我们而言,一本五十年前的老漫画又有什么可看呢?读过之后想说,这个立于科幻史交叉口的故事有太多可聊的地方,以至于激发我写下这篇过于跳脱、更接近自说自话的读后感。不过,在进入让-克劳德·福雷和保罗·吉永笔下这个风格简洁凌厉、情节连贯紧凑、想象大胆惊异的故事细节前,请容我先理一下阅读过程中始终萦绕脑海的问题——

    当我们期待科幻时,实际在期待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想清楚我们所期待的“科幻”是什么,它的边界在哪,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性。

    “分类”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但“如何分类”一直是个棘手问题。给文学分类、给小说分类亦然。一旦要将类型加诸文学,文学本身便仿佛化身一头硕不可测的怪兽,你越是想用刻板的尺矩去丈量,兽越是不断沿刻度边界挤压、拉伸、分裂、融合肢体,演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形态。

    抛开学院派的严谨、细腻与执着,大众倒有一种最直观简洁的二分法:类型文学与纯文学。仔细想来,这样“一刀两断”根本上是从挥刀者的感受出发。感受来得直接迅速,也许早在人类体悟深意、总结范式、辨析因果之前,喜怒哀乐的刹那带来的余味最难忘怀。所以这里就沿着这个思路想开来。

    尽管几乎被视为对立的两方,

    类型文学与纯文学却有个共同点

    ,这也是文学本身的一个特性,即

    触动读者

    。虽然就最终呈现方式看,文学使用的手段全像是针对人类的情绪,细分会发现,引发触动的机制是来自感知和认知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感知通过挑起视、听、嗅、味、触觉以唤起共鸣,认知则经由对意识的加工和对知识的整合来获得认可。两者所依赖的是阅读者与创作者彼此能够理解的经验。有共同出发点与最终目标,沿着两个维度施展的手段却大相径庭:感知侧重浅层实时刺激,更多靠文字带来的画面感、节奏、音韵、布局等信息引出读者情绪;认知更偏向深层延时刺激,常引导读者采用推理、归纳、领悟等形式,自行抵达意义。

    现在尝试找出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第一个不同:

    在感知与认知的执行上,两者施加的力度与偏好不同

    。相比纯文学,类型文学企图为读者带来更直接、强烈的刺激。如果说认知与感知维度构成的空间有一个名为日常的边界,那么类型文学的这种企图,意味着要不断挑战日常的临界面:社会离轨(推理、犯罪小说)、异常心境(悬疑、惊悚小说)、禁忌威慑(恐怖小说)、假想现实(科幻、奇幻小说)等。临界面两侧分别是可以引发深切共鸣的现实经验,以及带着危险诱惑的超现实想象,只有让读者刚好浮在临界面上,同时感受经验与想象两方面冲击,才能达到最佳触动效果。因此,类型文学对故事的代入感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纯文学往往生发于更直接、亲切的现实情形,读者未必亲历文中主人翁的事件,但能够容易地理解状况。在代入感方面,科幻文学强调的逻辑自洽,可认为是期望读者很好地嵌入作者搭建的虚拟经验空间、而无需在自身经验空间与虚拟经验空间的变换中无所适从。若说现实主义是尽可能将虚构经验空间与现实世界重叠,魔幻现实是让读者在虚拟与现实的反复切换间找不同,那么克苏鲁式未知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在洛夫克拉夫特及其他克系作者努力下,虚拟空间变得如迷宫般复杂而危险,读者在不断变换,却搞不清最终自己将静止于怎样的坐标。一些读者会觉得无趣而离开,但另一些人,如王小波在《寻找无双》里调侃的,“容不下一个谜,一点悬而未决的东西”、“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

    接着便引出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第二个不同:

    两者期望与读者保持的默契程度不同

    。就类型小说而言,当一个读者已适应某种类型故事所虚构的经验,再遇到同类型故事,就能很快将自己从现实经验转至新的虚构空间,因为此时读者已熟知映射规则。该规则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积累的产物。由此可见,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经验与感想融入文字,类型小说才从半成品变为成品。类型小说作者总是有意无意与读者博弈,这在标榜机智的推理、解谜类型里特别明显。作者埋伏,读者探索。创作,再创作。双方的思想博弈最终诞生了彼此都无法完全掌控的产物——故事(的意义)。如《哈扎尔辞典》提到的驯狮人寓言:两人各自扯紧绳子一头,与系在绳节中的美洲狮僵持。如果问美洲狮对这两人怎么看,它或许会回答:“这两个可以用于饱餐一顿的猎物各自拉紧了绳子的一头,拽住了一件他们并不能吃下肚去的东西。”

    当已经完全适应一类空间变换法则的读者,迫切希望闯入另一类空间去探索,可能出现一种因为经验差异导致感知与认知巨大落差,最终产生迷惑、混乱、眩晕感的体验。体验带来的后果渐渐移向两个极端:要么轻易欣赏起新类型,如饥似渴广泛探索,大力推荐别人加入(“安利”型);要么则无条件拒绝,常使用自己熟悉的说辞作为证据以表明新类型的缺陷(“捧一踩一”型)。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一些“粉丝向”作品总在与大众初次接触时遭遇尴尬,因为大众相比“粉丝”,与作品的默契远远不够。而那少部分“火出圈”的作品,则拥有无论受众原本空间为何,均能快速变换至当前空间的优秀特性。可能存在一种责难:若类型文学对默契的要求更高,为何纯文学却更难流行?进一步思考便会察觉,正因为需要更多默契,类型文学作者总是更下功夫贴近读者,而纯文学可以只是作者一人的创世游戏。一旦读者成功掌握了特定空间变换的窍门,又会对当前空间类型产生粘性,从而使得类型文学各自的“圈子”能长期维持稳定。当然,为制造延迟快乐而故意抬高空间复杂度的类型创作也是有的,这类故事一方面得考虑承担受众数少的风险,一方面又受到热爱挑战者的追捧。

    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第二个不同也有助于澄清一个始终存在的看法:类型文学,尤以科幻、奇幻类作品为代表,多为消遣,虚构性强,不具备时代特征。甚至一些类型创作者也赞同这种说法,并试图用超越时代、不拘泥于当下等论调将其转为优势。我倒觉得,类型小说恰是具备了最丰富的时代特征,可说是时代面貌最深刻全面的展示。一是因为上文提及的默契,使得类型文学经过再复杂的映射,也不得不在名为“真实”的非虚构空间留下一片投影,尽管这投影往往被掩藏得深且小,又被装饰得难以察觉。另外,维持默契常迫使作者倾听读者的需求(有不少类型文学创作者曾提及取悦读者、与读者互动的重要性),于是经典的类型作品总是凝聚了其所诞生时代的人们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疯狂的欲望。阅读、研究特定时代的类型故事,虽然其剧情可能天马行空,但在白纸黑字后面若隐若现的,永远是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与情绪,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对当时生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态度。

    当我们将视野拉近到类型文学内部,终于得以打量科幻文学并思考其与别的类型文学的差异时,发现了类型文学与纯文学不同的第三点:

    类型文学非常重视形式

    。这里的形式指,基于独特、标志性、受读者认可的要素在感知或认知维度为读者带来预期以上体验的方法。其中,“独特”用来与纯文学划界,“标志性”用以同其他类型文学子类区分,“受读者认可”用以证明故事的存在性——注意,要素的这三点性质都有着模糊的边界。以推理小说为例,往往在前段抛出谜题,在最后予以解答,并在这两点间铺陈一条曲折的道路,最后还得有走在上面的五类人:解谜者(侦探)、辅助者(助手)、受害者(死者)、加害者(凶手)、旁观者(警察、群众)。发展至今,推理已有千变万化的创新,最初是“谜题-线索-挑战读者-解谜”的线性模式,接着要把谜面拆多一些,最好搞成短篇连作;在解谜部分也要多反转,于是有了伪解答-真解答;在角色上也要反转,侦探助手凶手乃至死者总有点好坏立场、真实身份变化;在背景设计上要各行各业全面开花,古往今来,本土异域,现实魔幻;最后还得在从谜题到谜底的途径上来点花活儿,双线叙述,多线叙述,倒序,插叙,叙诡等。 无论如何创新,构成推理类型的形式是不可缺少的。

    大多数类型文学都有如推理类型这样较工整明显的形式。但要确定科幻类型的形式却变得困难。到底该如何完美无缺分出科幻小说(或原本被称为Science Fiction的一大类作品)的细类,使得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的树叶都能沿着自然可信的枝干回归同一个根基?这就好比要画一张包罗万象,同时又高度抽象的地图,供一个挑剔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地点。也许随着算法架构的优化,学者们可以考虑更全面的动态图谱,工程师可以构建更便捷的检索服务,读者可以贡献更精密标注的知识库与社区。如果非要用一个定义来圈出科幻的疆域,去掉一个个充分非必要的约束,最终只剩下“形式”本身。

    科幻文学必须有一个严格而符合科学理论的背景支撑吗? 科幻文学必须让剧情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吗?科幻文学必须……我们能在每一个问题下找到特例,那些经久不衰却完全不具备某类条件的代表作品。当我们聊到科幻,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机器人,宇宙飞船,外星生命,末世,时间穿梭,平行世界,赛博朋克,蒸汽朋克,或然历史,敌托邦,不可名状……不同读者的答案大相径庭,意味着以上要素充其量都只能算是科幻文学“形式”的充分条件。若回溯时光,留意不同年代的科幻影视与文学,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似乎更早期的作品有着更离谱的想象力,就好像科学正在加速让当前的科幻抵达一个瓶颈。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想象力似乎要被人类的实践能力追上,部分原因在于领域的细分让跨界创作变得困难,部分原因在于读者的认可门槛在变高。在之后,会提到自新太空歌剧潮流里诞生的《时间遇难者》如何表现出在现在看来过于自由肆意的想象。

    不过,

    形式的模糊绝非负面

    。正因为要素的宽泛,导致科幻文学可以海纳百川,将许多其他类型的作品轻易归入自身范畴,又可以八面玲珑与那些类型故事无缝拼合。那些对叙述本身没有特别要求,在“形式”上又能彼此兼容要素的类型,非常容易结合。以科幻与推理的结合为例,首先可以是科幻推理:通常安排故事发生在充斥科幻要素的舞台,但剧情的推进仍依照推理要素进行。其中一些故事里,科幻设定仅为一个噱头,增加独有风格,或带来新意,例如市川憂人《蓝玫瑰不会沉眠》;另一些故事则让推理围绕几个核心科幻设定展开,例如北山猛邦的《少年检阅官》第一部。自诩以庞大物理诡计震慑读者的新本格推理,也非常适合科幻推理风格。另一方面,两种子类还能结合出推理科幻,即在科幻故事里引入解谜桥段。毕竟,天上的谜题是最能吸引读者手不释卷的鱼钩,哪管最后的解答是否在地底呢。《星之继承者》是这类故事里的优秀代表,系列第一部,主角团担当侦探,企图倾全人类之力解决这样一桩不可能犯罪谜案:一个来自五万年前的人类如何死在月背环形山的凹坑里。

    当我们终于沿着读者视角一路从文学、类型文学、科幻文学、科幻文学诸多要素走来,在探索尽头还剩一个问题:

    当类型文学可视化后,视觉感知信息与文字认知信息相比,将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触动?

    从上文总结的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不同点可以察觉,可视化对于呈现科幻构想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手段。相比文字故事,图画小说有其特点。在科幻故事中,

    一个优秀的画面能够更高效地传递设定

    ,以节约篇幅用于推进关键情节。试想如何仅凭文字,对一个从未见过海螺的人描述其形状,恐怕光是形容螺旋结构就需费一番功夫。创作者在欣喜于想到全新点子时,开始苦恼如何将其讲清楚。当终于用大段文字将设想完全描述后,又开始担忧这么大篇幅该如何让读者一气看完。为此,或许仅凭几幅画就能示意的设定不得不被拆解置入各种精心设计的旁白、对话、心理活动或插叙里,冒着让主线支离破碎的风险小心翼翼揭露,搞不好就顾此失彼,情节一塌糊涂,沦为一本纯设定系的“点子故事”。再者,

    画面能依靠留白、聚焦、分镜等技巧更便捷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

    。文字也有类似技巧,例如为表现对话中突然出现的断点,转而插入一段空镜头似的人物或景物白描,或为制造叙述性诡计而巧妙撒白谎言……但这一切计策由于都要通过文字本身体现,总归会携带挑起细心读者的留意,从而增加了一个故事的信息负荷。

    当然,在想要呈现尽可能丰富的虚构景观时,图像更有优势。但需要刻意隐藏某些细节时,图像又需要多下些功夫。相比图像,文字的维度更低,也就有更多允许空置的信息空间。主角团抵达一颗未知星球,或驾驶某样飞行载具横渡银河,诸如此类过程用文字只需一笔带过,但要用一幅画展现,就不得不考虑其中加入的每样事物的来源、背景、用途和归宿,星球的色彩、形状要符合接下来剧情的设定,飞船也必须有让读者信服的结构。要淡化不必要的物体而不显突兀、同时极力塑造出核心点子的艺术美,这是每个科幻图像作者需要磨练的技巧。

    图像故事带给我们的还有一个无心插柳的惊喜:或然历史风格

    。这是我自己创造的概念。正因为不得不将必要物事纳入画面,导致创作者有意无意给自己笔下的世界注入一种因时代局限而成的疑似未来复古主义的风格。例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幻动画里经常能看到,生活在太空时代、动辄开着私人飞船作星团跃迁的主人翁,还盯着笨拙如砖块的电脑显示屏操作Dos系统。诚然有极具预见性(或仅仅是近水楼台,从自己的工作、研究中获得超越普通读者信息,而看似有预见性)的创作者能将未来推想得与多年后的现实相差无几,另外也不否认创作者更像是提出需求的产品而科学家则受故事启发做出了成品,不过也有不少作品只是在故事内形塑了一个看似可能的未来。在最后这种情况下,自作品定稿时起,都自带了或然历史的风格。

    或然历史风格的一大特色在于因学科发展的拓扑序列紊乱而出现的顾此失彼现象。这种因时代特性自然染上的风格,虽然会在某些情况下给读者造成失真感,更多时候却有着类似蒸汽朋克、末世废土的怀旧复古美学。让人有既亲切又疏离的惊异感,而这种惊异感正是科幻文学追求感官上给读者带来的东西。

    《时间遇难者》就有着上述罗列的图像小说的各类特色。

    首先,抛开推进主线而必需的设定(例如保存主角的舱体、主角团探索行星的飞船、对抗敌人的武器等),故事中还穿插花样百出、设定奇妙的道具(电鞭、“魔鬼之棍”)、场景(土星环上的冥河、宇宙尘埃云内部隧道的站台)、生物(金属片叠成的机器生命、浮空的巨型鳗鱼、诡谲的鼠海豚)和概念(宇宙蠕虫“隆布力”及其腔体中自成一格的时间),这些独特的设定并没有占用剧情过多的篇幅,有时仅仅是3、4个画面就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在画风上,作者大胆使用一种粗线条写实简洁风。写实,意味着可以尽情展示想要突出的人体姿态和机械结构;粗线条,使得画面张力十足而剧情行云流水;简洁,则是利用大色块、阴影、适当的抽象夸张,来隐去那些不需要的细节。最后,从色彩间可以明显看到属于六十年代的“复古”设计,主人翁在千年后的宇宙冒险,到达的许多星球上,文明却还停留在形如人类发现新大陆时的状态。可以看出,在设计不同行星生态时,作者似乎参考了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文明,在紧凑的冒险过程中,你能察觉到南美雨林的原始部落风情,又会体验西部牛仔自由驰骋的激情,还可嗅到一丝古老东方神秘而繁荣的气息……异彩纷呈的新世界带着一波又一波文化震惊,让读者一步步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Glénat出版社编辑评价保罗·吉永“既能达到学术参考的水准,又能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当图像负责在感官上为读者带来新颖的体验时,文字则承载起便于读者进入故事空间的道路。因为图像的刺激已让读者有些应接不暇,因此在设计剧情时为了让读者更快建立与作者的默契,

    本书选择了经典的叙事模板

    ,即以硬汉风格包裹主角团队、利用公路小说串联起事件场景的太空冒险故事。

    下面会谈谈这么选择的原因与优势

    如开篇所说,本书产生于太空歌剧题材较成熟的时期,可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和读者预期,在策划阶段可能就已预见是个“爆款”,这也对应了上文的观点:类型小说体现着时代风貌。另外,太空歌剧是个能尽量将多种看似不兼容的概念合而为一的故事模板,相比其他一些箱庭造景的模板类型,这种包罗万象不仅更易被更广的读者接受,也通过广度换深度的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厚重感。同时,太空歌剧也与公路片、硬汉派、冒险、探索主题有千丝万缕联系,而硬汉、公路、冒险这几个题材都非常适合将主要角色固定在有限数量和一定“套路”,因而既方便作者设计人物、展开故事,又方便读者理解状况、共情人物。最后,太空歌剧无疑有时空的大尺度,使得角色的一切行动都更合理:动机上,你可以很自然打着拯救行星级别目标的旗号,甚至守护全宇宙。如果你只想聚焦主角极为私人的问题,也无可厚非,因为读者早被五花八门的宇宙乱象吸引,只恨不得跟着主角尽快前往下一处“景点”呢。而时间与空间的自洽也更好安排,你可以把宇宙像切蛋糕一样切成不同区域,再设计每一块区域的规则。你可以让主角用2幅图的时间从一处抵达一处,太空歌剧保证了人类旅行的效率,远未来的技术总能让主角及时(或错过)他希望抵达的地方。说个题外话,太空歌剧本身的宏大格局近年已有超越当前叙述模式的趋势,这也是少数可能挑战文字线性或伪线性叙述功能的类型,目前创作者还没有找到很高明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冰与火之歌》带来的群像启示,一种是超级英雄主题电影打造的“某某宇宙”策略,还有一种是沉浸式观剧制造的氛围,但这些想成为新形式的太空歌剧呈现手段都还差得远。

    当作者准备好一个庞大而新奇的世界观,会遇到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让读者跟上主角的步伐,一是如何解释这样的世界如何而成。《时间遇难者》正巧妙在,运用书名暗示的这个设定,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主角沉睡在“时间胶囊”中,就好像大雄跟着哆啦A梦跳入抽屉,搭乘时光机一下就到了故事即将展开的地方。这时,男主角克里斯带着读者所熟知的知识、读者认可的一套价值观、读者所在时代的正面风貌与优秀品质,仿佛是读者派驻至远未来的代表,一下就与读者建立起亲切感,也使得后续各种设定的阐述变得合理;而他自身硬汉风格的设置又让其充当了读者在陌生的未来世界的导游,引领看客们奔赴一处处舞台。

    在这样的旅途中,最重要的要数旅伴了

    。在这个经典叙述模板中,我们能看到欧美同时代文学里典型的人物设置:主角团中需要一名长者,该人形同主角的导师、启蒙人,往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个性,往往在危机中响应主角的发问,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充当概念与设定解说的任务。另外还有一个鲁莽、质朴又忠诚的大汉,该人是主角最得力的助手和剧情的氛围营造者,主要负责出力与插科打诨。在书中,这两人分别是足智多谋的奥托莫洛医生,和勇敢直率的李思达尔上尉。可爱的人,倒霉的世界,勇敢的主角团一往无前,向来如此!

    另外,

    不得不提到全书中异常活跃的三名女主角

    :玛拉是远未来地球的科学家,她与考察队在太阳系边缘找到并取回了男主的休眠舱,是男主醒来后始终陪伴身边的伙伴,在相处中,她也从最初单纯的好奇与震惊中逐渐对男主产生爱意;瓦莱丽来自过去,是当年与男主一同进入休眠舱的女子,两人见的第一面就是进入休眠舱前,但却因此对彼此产生了异样的情愫;金妮是远未来太阳系土星卫星利马文上的住民,在反派的斜坡下靠卖艺为生,由于中了某种毒素,肉体正渐渐向猛禽过渡。

    阅读时我一直在思考,设置三个女主角且都不约而同为男主折服的所谓“后宫”轻小说陈腐情节是否必要。但随着剧情深入,能看到每个女人都有着立体的塑造,有血有肉。玛拉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总是冷静果敢,有着不输给主角的行动力,但为了帮助主角找回瓦莱丽,她毫不犹豫选择牺牲自己,敢爱敢恨。金妮有着邪魅的一面,从登场与男主眉来眼去到一夜风流,再到告密与密谋,后来当她终于敞开心扉,有展现了对自己存在的困惑、对欲望的迷茫,还有那只鹰爪,象征着无法挽回的毁灭结局,不禁会感叹她也是一个用冷漠包裹住柔软心灵的普通人;瓦莱丽在前半篇幅满是神秘,她没有被未来的地球考察团搜索到,成为了男主前期奋勇追寻的目标,当她的面孔浮现在一堆残骸的废弃机器上,那场景真是太诡异了!当她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活生生站在男主面前时,又仿佛一缕握不住的光,稍不留神就自己赌气跑掉,甚而为了莫名的情绪站在反派一边,但男主始终没有放弃守护她,正如她自己也解释不清为何总是想到男主。三个女人互相的谈话也颇有意思,在结尾,玛拉还曾打趣与金妮讨论要不要抛弃这些男人,两个女人过活。可以说在这个故事里,虽然依然遵循刻板的套路塑造着一男多女的互动关系,但作者并不全然让里面的角色充当一个功能性的摆件,而是让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思考与能动。

    掩卷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觉得,或许这种“三位一体”有着特殊寓意,三个女子正是克里斯的本我(金妮,原始欲望与我行我素)、自我(玛拉,理性光芒与节制牺牲)、超我(瓦莱丽,追寻想象与虚无遥远),又象征着克里斯(或人类命运)的过去(瓦莱丽,来自克里斯记忆中熟悉的时代,象征着他的过去,追寻瓦莱丽就是追寻自己存在过的证据)、现在(玛拉,当下跨域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冒险活动)、未来(金妮,她将迎接自己的宿命,正如故事里每个人都将走向自己的归途),而克里斯本身因为代表读者,所以其实是代表了创作本书时代的人类。如果从我这过剩的解读继续想象,这个故事就像一个启示录,期望让当时的读者(二战后、冷战中、正努力适应新世界格局与生活方式的人们)看清今后的路。

    到此为止,总结下

    《时间遇难者》带来的意义

    。对图像小说而言,本书和许多相近时期的优秀故事一样,在画面与叙述间取得平衡,在设定和剧情中考虑了严谨与自洽,不乏伏线、照应、分述、群像等技巧,不仅响应了人们的期待,更是引领了想象力的潮流,为后续异彩纷呈的远未来幻想故事开先河。这就是为何墨比斯评价其“从两个紧密的层次——文学性和图像美学进行创作……画风既古典又富有新意……并不是孤立的作品……可以被视为科幻连环画《飞侠哥顿》的精神继承者”的原因吧。而这个故事对当代读者的意义则简单直接得多:就仿佛一场有惊无险的过山车,阅读时震慑于光怪陆离之浮光掠影,走下站台良久还心律不齐。

    那么,从“分类”切入试图找寻科幻故事独特之处,再到科幻图像小说特色,接着谈及本书特点及意义的漫长的话痨就到此为止。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也去读读这个故事。

    既然从“分类”开始,那么我也以“分类”做个完结吧。

    作为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对读者而言,好的分类意味着更高效匹配到适合自己的作品,改善阅读体验;对研究者而言,严谨的分类能加快对某领域系统地认识,以察觉特异、长尾的研究重点;但对类型文学创作者而言,若非为尽快打通连接读者空间与作品空间的变换路径,那么提笔就牵挂如何将创作落入某种类型只会徒增束缚。与其创作出某个类型里最棒的故事(因人类审美能力的振荡而几乎不可能),不如让你的故事引领一个全新的类型。

    期待来自诸位的,全新的故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546+)
  • 书籍多(68+)
  • 排版满分(475+)
  • 品质不错(138+)
  • 无水印(675+)
  • pdf(477+)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19:48:1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濮***彤: ( 2025-01-03 19:58:0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仰***兰: ( 2025-01-08 13:37:0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敖***菡: ( 2024-12-20 12:05:5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孙***美: ( 2024-12-21 17:59:2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23:10:1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孔***旋: ( 2024-12-16 08:37:3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冉***兮: ( 2024-12-19 20:44: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波: ( 2024-12-26 22:43:4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