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英语真题轻松练:强化版 2010—2017年真题详解 英语教育专家执笔传授首创解题方法 学练并举 轻松备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24)考研英语真题轻松练:强化版 2010—2017年真题详解 英语教育专家执笔传授首创解题方法 学练并举 轻松备考精美图片
》(2024)考研英语真题轻松练:强化版 2010—2017年真题详解 英语教育专家执笔传授首创解题方法 学练并举 轻松备考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4)考研英语真题轻松练:强化版 2010—2017年真题详解 英语教育专家执笔传授首创解题方法 学练并举 轻松备考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126619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4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SimpleLine 发布时间:2021-02-15 10:32:07

    有点意思的想法: 解构,破局点,极限点,低端颠覆,组织心智

  • 作者:夏一慕 发布时间:2015-04-08 17:05:28

    看了好几本老美肌肉男教程,日式的详解+彩图还是感觉更易理解和操作。让人想起高木直子那本《一个人的42公里》漫画书的专业进阶详解版。春雨过后,打算跟着练,期待挑战全马。=)

  • 作者:楊 鷙 发布时间:2014-11-11 17:19:06

    歌德学院教材,不推荐自学

  • 作者:✟✰ナギサ✰✟ 发布时间:2010-12-05 21:15:05

    可算考完了……

  • 作者:Vasary. Wong 发布时间:2019-08-06 16:24:17

    读完脚着当个行脚僧也挺好的……

  • 作者:九月 发布时间:2018-04-13 21:19:35

    故弄玄虚了老半天,连柯南都不如……


深度书评:

  • 思想塌陷:言语活动的断片式历险

    作者:缠葛堂一介子 发布时间:2024-04-28 23:05:30

    罗兰·巴尔特在自说自话中,把自己的思想揉碎给我们看。断片书写是语言实践中最为自由的行为,它像一种梦游状态,拒绝逻辑导向,散落非意义的光点。话语刚开始便行将结束,或者不是结束,而是断裂,语义的断裂,思想的塌陷,情绪活动戛然而止:语词引申的思维概念不断凝缩,顽固地附身于陈述系统,像化不开的药丸,即使费劲吞下去了,也难以发挥其对于认知缺陷进行治疗的药效作用。

    还好,这是绝对私人化的“自述”,可以抛弃不必要的杂念,一门心思捡拾自我幻觉中的吉光片羽。他设置了太多隐喻陷阱,不是引诱我们掉进去,而是自成一种警示标志,将我们拒之门外:他似乎刻意让我们厌倦这种考验智识的欺骗。然而,只有站在文本的边缘,逡巡探察,而不是陷入文辞的模糊与费解,我们才得以窥见罗兰·巴尔特杂糅着色情享乐与忧郁矛盾的诡辩式书写,是如何造就这似是而非、走向枯萎的虚构:自传(“它是关于自我的书,是我抵御我自己的观点的书,一本隐性的书,它在后退……”)。自传也是一种批评文本,没有比对自己的批评更纯粹的想象物了。

    超出自传之外的,却处处是显性而清晰的反思,他的文本内蕴的边界性显而易见——既然写作变成一种文学上的智力艺术,那么我们也应该理解这样的意指(尽管这样的概念已经过时了):

    文学是一种套数、一种秩序、一种系统、一种结构化的知识领域。但是,这个领域不是无限的。一方面,文学不能超出对其时代的认识;另一方面,它不能把话说尽:就像言语行动,就像完成的概述,它不能阐释对象、场面,不能阐述使其惊讶直至让其惊呆的事件。布莱希特看到和说过的是这样的:“奥斯维辛事件、华沙犹太人居住区事件、布痕瓦尔德事件大概都不能承受一种文学性质的描述。文学不是为这类事所准备的,它不具备对其进行阐述的手段。”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大众信息和政治普及使之变得慷慨的世界,以至于不再可能对其进行投影式的形象表现。在这样的世界里,有着太多的使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世界就像文学对象一样在躲避;知识在使文学荒芜,文学不再可以是模仿的,也不再是套数的,而仅仅是符号化的,这是言语活动的不可能之物的历险活动。

    ………………………………………………

    他所写的东西,是以一种修正的平庸性来进行的。

    散开:在散开的过程中,既不再有意义的核心,也不再有意义的结构:他不是矛盾的,他是分散的。

    每一个片段一个思想,每一个思想一个片段。

    我患有一种病:我看得见言语活动。……我感到我成了言语活动的幻想者、窥视者。

    我日复一日地写东西。有了,有了:乌贼在生产它的黑魔,我用绳子拴住我的想象物,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贡献自己。

    如果我不写作,我将什么都不是。然而,我却处于我写作的地方之外。我比我所写的东西更强。

    作品是一种分级搭配。它的存在是等级,是一个没有尽头楼梯。

    文本形象地表现言语活动的的无限性——无知识、无原因、无智力。

    生活的艺术没有历史——它不演变:降临了的快乐,就是永远地降临了,它是不可取代的。其他的快乐来到了,它们什么也替代不了。在快乐之中无进步可言,而只有变化。

    何谓愚蠢?一种场面?一种审美虚构?也许是一种幻觉?也许我们就想把自己置于画面之中?那种画面该是好看的、令人窒息的和古怪的。总之,对于愚蠢,我只能说:它诱惑我。诱惑,就是愚蠢。在我身上引起的准确感觉:它在抱紧我。

    我自己是我个人的符号,我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在言语活动中是自由的,我没有任何可与我相比的东西……对于主体生命的主要威胁是,对于自身的写作可以表现为一种自负的念头,但是,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念头——简单得就像自杀的念头。

    他不生造,他甚至不组构,他转述。在他看来,对比就是理智。他通过某种更为同系的而不是隐喻的想象力(因为人们在对比体统,而不是对比想象),从使对象出现偏移之中获得快乐。……他有时也自我表白,用一个句子重复另一个句子,就像他想写个概述,但却无法写出来,他只能在概述上叠加概述,因为他不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马克思曾认为,就像古代的人民靠想象在神话中经历了他们的史前时代一样,德意志人靠思考在哲理中经历了我们的后历史时代。我们是现在时的哲理同代人,而不是它的历史同代人。同样,我只是我自己的现在时的想象的同代人:与他的言语活动同代,与他的玄想同代,与他的系统同代(也就是说与他的虚构同代),一句话,与他的神话或与他的哲理同代,而不是与他的历史同代。因为我只停留在晃动的影像中:虚幻的影像。

    好的契约样板,就是卖淫契约。因为这种契约,虽然被所有的社会制度(远古制度除外)说成是不道德的,但它实际上是在解放人们可以称之为交易中的想象性困难的东西:对于别人的欲望是什么?我对于他来讲是什么?我们要遵循什么?契约取消这种悬念。

    我的躯体只在两种通常的形式下才存在于我自身:偏头痛和色欲。……我的躯体不是一个英雄……偏头痛和色欲快乐只不过是一些肌体感觉,这些感觉负责使我自己的躯体个性化,而我的躯体则不能没有任何危险而自豪:我的躯体对其自身来讲不太富有戏剧性。

    色情活动是一种色情生产过程:他轻盈、扩散、水银似的;它在无固定状态下循环。一种多方面的、动态的调情活动把主体与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它先是装出自我控制的样子,随后又附兴于其他事情。再往后,这种经常改变的景致有时就被一种突然的静态所切割、所结束:爱情。

    我在写——这便是言语活动的第一等级。随后,我写我在写——这便是第二等级。帕斯卡尔已经说过:“遁逝的思想,我想把它写出来;我宁愿写出来,而不想让它从我这里遁逝。”

    艺术永远不是妄想狂的,但它却总是反常的、盲目崇拜的。

    任何事物都在返归,但却是以虚构的形式返归,即以新的螺旋回环形式返归。

    空想有何用?就是用来生产意义。

    空想对于作家来说是亲密无间的,因为作家是意义的提供者。……在他看来,世界是一枚奖章、一枚硬币,是阅读的两个表面,他自己的现实占据着反面,而空想占据着正面。

    空想是革命的禁忌,而作家负责违反这种禁忌。

    大概,已经没有一个青少年还存有这样的幻觉:当作家!那种在世人之中散步时口袋里装着一个小本子、脑袋里装着一个句子的方式,还有哪位当代人想去模仿这种实践和姿态而不去模仿其作品呢?因为幻觉所要求的,是人们在其私人日记中可能看到的作家,是作家减去其作品——神圣事物的最高形式,即标志和真空。

    写作之享乐……从各个方面涌动……多数时间里,文本都是去人们并不需要它们的地方,它们的不幸,在于它们会遇到些关系,而不是朋友,更不是合作者,这就使得写作这样集体射精活动——人们可以在这种活动中看到对于一个自由社会的空想场面——在今天转向末世景象。

    在毫无意思的日常生活中,你不仅标示你的阶级属性,而且你会将这种标示变成一种文学隐私,其无益性已经不再为人所接受。你从幻觉出发把自己组构成“作家”,或者更坏的是,你在组构你自己。

    在所有的形象性艺术中,唯有戏剧提供躯体,而不是它们的表象。

    电影通过一种本质的必然性排除任何向着触摸行为的过渡:在此,意象是被再现的躯体的无法补救的缺位形象。

    写作是一种枯燥的、苦行僧式的、无任何感情抒发的享乐。

    证人的话语只能服从于冷漠规则:或是叙述性的,或是解释性的,或是怨言性的,或是讽刺性的,而永远不会是抒情性的,永远不会等同于赞美的辞藻。他必须在这种赞美辞藻之外寻找他的位置。

    俗套可以用疲倦一词来评定。俗套,即开始使我感到疲倦的东西。

    虚构属于一种新的智力艺术。我们用智力事物,既组成理论,也进行关键斗争和制造快乐;像在任何艺术中那样,我们使认知和论述对象不再服从于真实要求,而是服从于一种有关效果的思维。

    以片段的方式来写作:于是,片段就成了圆圈四周的石块。我躺成圆形:我的整个小小的宇宙变成了碎块;在中心,有什么呢?

    禅宗属于顿悟派佛教,是一种突然的、分开的、断开的、开放而方法。

    片段是顿悟,它涉及到一种直接的享乐:这是一种话语幻象,是一种欲望微启。

    片段的萌芽以“思想-句子”的形式从各处向您走来:在咖啡馆、在火车里、在与一位朋友交谈的时候……

    片段是音乐中的间奏曲,是插入性的。

    片段有其理想:一种并非思想、并非智慧、并非真理的高度浓缩,而且是一种音乐性的高度浓缩。

    片段就像是幻觉。我有这样的幻觉,即我相信在把我的话语打碎的时候,我便中断了对我自身的想象性的夸夸其谈,我就减弱了超验性风险。

    每个片段都接受其属于特定视野中的想象物标志,在这种视野里,它自认为受宠爱、不被惩罚并避开被一个不满意或者只是看一眼的主体来阅读的尴尬境地。

    好酒,就在于其美味能被人获得、能分步感受,以便使最后饮下时的味道与开始饮下时的味道不一样。

    叙事的一个功能是排除其读者。

    抽象丝毫不与淫荡相背。

    命运是一种智力图画,它恰恰落在人们不期待它的地方。

    写作是为了被人喜欢……

    句子被揭示为意识形态对象,并且是像享乐那样被生产的……如果有一种意识形态的享乐该多好啊!

    意识形态:重复和稳定的东西。因此,意识形态(或反意识形态)分析只需重复和稳定就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意识形态对象。

    我想写的有关我的一切,到头来都会妨碍我写作。或者更可以这样说:不能获得读者满意的就不能写。

    享乐,并不是能够符合欲望的东西,而是使欲望感到惊讶、超过欲望、改变欲望和使其偏离的东西。应该转向神秘的东西,以便获得对于因此可以使主题偏离的好的表达方式。

    不能卒读的棘手文本,它缠住你,它在任何可能性的理解之外继续生产……这种文本,由于被一种不可公开的想法所吸引,我不能阅读,也写不出,但是我接受它,就像接受一种火、一种毒品、一种神秘的解体。

    他抵御他的观念——他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凝聚结果,不停地抵御他的观念。

    我写的关于我自己的东西,从来不是关于自我的最终的话。

    人们在谈论,我听到了谈论,但我不在他们的空间。像任何作家一样,我是悖论之人,我呆在门后,我很想穿过这个门,很想看见被说出的东西,我也很想参加集体场面;我不停地听着我被排除在外的东西;我处在惊呆的状态,愕然,隔离在言语活动的大众性之外。

  • 生老病死,我们该谈些什么

    作者:舊雨 发布时间:2012-10-19 10:55:22

    生老病死真是平常。中国人能欢欣地谈论“生”,偶尔忧虑的谈到“老”,但关于“病”和“死”,好像真是一个默契的禁忌,避之则吉,从容又豁达的谈到它们,是异数。所以,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和凌志军的《重生手记》虽然病情不一,走下来的路长短不一,但他们共同之处面对生死的坦然和豁达,就让人动容,由衷钦佩。

    且从自身说起。

    零三年的六月,住院查出我的脑颅有垂体微腺瘤。一直到零八年的十一月,没有人会陪伴并要求你按期检查,复检,和你谈论应对的措施,遍访多一家医院,咨询多几个专家。今日,我要客观如实的还原这一个事实。所幸还算达观之人,熬过最辛苦的两年,渐渐看淡,如今甚至不去理它,头晕、呕吐、发烧、头痛基本不再有,内心觉得万幸,是自己努力调整心态重新走出来,个中的滋味唯有自己明白,那些过去的日夜,发病时候的痛苦难当,抛却那些孤独离弃之感,得到的也许是如今面对生老病死,当身边的人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因感同身受,便有悲悯之情,不仅源自于情,且多来自于“明了”。

    电影和小说里的人生永远像隔着玻璃的另一种生活,它们存在着,看得见,离你很近,却摸不着。大部分的人在生活里其实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真要表达出来,会觉得别扭?无论哪一种方式,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最初那几年的时间,每每想起,内心压抑痛苦,只得转而去写文字,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宣泄和舒缓的方式。在国内活着真是不易,无病无痛已有压力,各种衡量比较仿佛让人永远不得轻松,生病住院要人照顾不仅占用太多的资源分配,每日重复面对实在是考核彼此感情的亲密和容纳度。凌志军与他的妻子风雨走过二十五年,聚少离多,此次生病,确诊晚期,医生说仅剩三个月左右。他没有被打垮,其中一个原因是平常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思想已算豁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这样的阅历和工作经历会让他看待事情的角度稍有偏离。偏离的好处是,在压抑、痛苦、恐惧等种种情绪来临的时候,会自我调整,条理分明,不会无止境的陷进情绪的深渊里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他的家人。没有家人的陪伴和鼓励,分担痛苦、细心照顾、呵护陪伴,他真能在挺过三个月以后,又走到了第五年?

    “活着”考验人的种种,生病和死亡就像真相,最终洞穿一切的秘密。

    我的师兄,肺癌晚期,查知病情以后,性情大变。无论谁在他面前谈到癌这个字,先是恐惧,继而愤怒,最后以扔砸东西结束。受尽苦痛,挣扎了将近两年含苦而去。

    我的二姑丈,肺癌晚期,前后两年。那两年的时间积极面对,十分配合医生提出的种种方案,化疗、放疗,家人、朋友寻来的秘方照吃不误,活着的欲望这样强烈,个性这样乐观通透,在晚后期同样给折磨得异常痛苦而去。

    我姐,平日里身体那么好的一个人,说病就病,一查就是大病。去年做的手术,同时化疗、放疗,恢复得很好,至今。按下不表。

    身边的朋友,一部分人的家庭也经历过这样的曲折,生老病死是常态,但谈论它们,需要那样大的勇气和聪慧。

    忌讳谈论生老病死,不仅是因为恐惧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担忧,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它们。对不能去确知的一部分心生担忧只是因为不知道。

    例如,生病了以后我们该如何去找合适的医生?我们该怎么倾诉身体发生的状况?我们该怎么配合并在生活里小心谨慎的避免?我们该如何使用和支配我们的身体?怎么面对,怎么处理,怎么活下去,怎么谈论它们……

    我想起凌志军在书里描绘到的一个细节,他们拿一大堆的胶片给“专家”看,可是他们就是不看,再三恳请,抽取其中两张大致看看,又放在了一边。直到类似的情况又再次出现的时候,一位专家才“坦言”:国外引进的新技术,很多人还看不懂。

    凌志军的坚持,家人的鼓励,非专业的妹妹认真细致的研读、推敲、总结……他们敞开心扉来谈论这件生病的事,癌症不过像慢性病一样,这个角度的解读让他重新看待生命的意义,了解得越多,内心的恐惧越少,面对的时候就越豁达,索性放开心怀,用心感受活着的每一天。与此同时,没有放弃的是,利用自己知道的学科知识,抱持生活里的基本常识细心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中西医学结合,双管齐下配合治疗。该做的治疗平静面对,处在观察阶段的身体状况,每天用心感受身体细微的变化,因除了自己,再无旁人更加清楚身体的变化和感受,所以如实记录点滴,自己观察。

    不谈论病情,不面对死亡,如何去解决当下面对的困境?

    因恐惧而逃避,因绝望而放弃,因消沉而迷失,因种种而回避,最终还是得要不明不白的离去。如果说看《此生未完成》给我的震撼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便应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爱惜自己的身体,当厄运袭来的时候坦然接受。那么,看此书,我明了的是:癌症不可怕,死亡不可怕,最终击垮每个病人的永远是那些看不见却时刻表现出来的恐惧、压抑、无知、消沉和放弃。

    人活着,总要发生各种的事,事事皆顺活到老的,我看很少。红颜薄命有时是自怜,好人未必有好报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绝望,对死亡的恐惧。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只是方式的不同。能接受生存的踏实和带来的欣喜,往往便会在死亡将要面临或似乎看得见在跟前的时候心生恐惧乱了方寸——我亦是一俗人,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但始终希望我们能更加坦然地面对、谈论这些话题,了解它们,接受它们,与它们和平共处,明了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如此,在悲剧灾厄到来的时候,不会迷失沉陷得无法站起来。

    是的。我们只是需要了解,敞开心扉接受,来谈论,尤其是面对身边的人,只有在说开来以后,就像打开一个盒子的系带,里面的一切才会赤裸呈现,不管那将会是什么,至少我们有勇气去谈论、面对它们。

    除此,与这本书的感触稍微有些偏离的是,我想描述一下去年在放疗科接触的那一家人。

    从个子来看,一家三口粗壮结实,男主人应是病人,稍微瘦削,神情萎顿、眼窝凹陷。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脸色青白,毫无血色,那是一种铁锈似的颜色,更让人心疼和可怕的是,一家三口的神情痛苦、愤怒和压抑,如火山,随时会爆发。

    我陪老姐坐下,一行三人,其中一位是老姐的小姑。我去办理手续登记,老姐忧虑的紧随我过去,小姑也站起来。办完事以后,我们刚想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那女主人突然一屁股蹭到我们坐的凳子上,嘴里激烈的骂骂咧咧,大概是,来啊,我就坐了你们的位置,来啊。

    她异常愤怒,脸庞接近扭曲。男主人也愤愤坐下来,他们的女儿坐在妈妈旁边,虽不至于骂骂咧咧,那表情也好似我们与他们为敌。

    空气变得沉重而压抑,我好不容易反应过来却突然觉得悲凉。这一家三口想必是来放疗室吧,也许住的的地方不近,男主人病得不轻,身心皆累,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对死亡的恐惧,明日的期盼又深陷绝望的情绪会蔓延在他们的家庭里吧?

    他们的爆发,何尝是对我们或是对一个位置的爆发?我甚至觉得,一点漫无边际的小事也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是的,这也许只是焦虑,一种情绪的不知如何释放的焦虑。而这种情绪的本身,我能感受到会使他们在生活里更加使人痛苦。

    我们走开,目光平静温和的与他们接触,使他们平复下来,示意我们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我们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那里等待放疗的病人太多了,黑压压的坐满了整个候诊大堂,那里欢笑的人没有,微笑的表情看不见,从医生到护士到病人到病人家属,大家都小心翼翼的压抑着,忐忑着,悲观着,甚至绝望着……氛围真是,太有传染力了。

    今年我姐再次住院,转进内科。

    隔壁病房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清秀俊朗,头颅据说有恶性肿瘤,一直接受化疗。

    每天早上过去医院,经过他的病房,在走廊里看看他独自沉坐的背影,这哪里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承受应该承受的苦痛,然,命运毫无道理可言。他不闹不哭,异常安静,也许是习惯了,我想,他总是应该还有期盼,好日子不好日子的,日子总是在后面等着他,愿他平安出院,回到一个孩子的状态。

    两个月以后,因办理一些手续,再次进去内科楼,在门口的草坪已经看到了他,歪着脑袋侧身坐在轮椅上晒着太阳,脖子无力的耷拉着,他没看见我,脑袋上缠着绷带,裹得紧紧的——晨曦在他的脸上,柔和的继续往下,一寸一寸地洒在背上、胸前,白色的病服好像镶了一层金边。我希望阳光继续这样罩在他的身上,他的人生,蔓延下去。

    凌志军是幸运的,我觉得他比于娟幸运,不仅在于亲人们的更多专业性的鼓励和支持,更在于他自身个性里的素养。他的学识、认知、各种观念会让他在判断自身的时候更加谨慎而又大胆,敢于坚持,而恰恰是这份坚持,某种程度上拉了他一把。

    平心而论,除去这些,不得不否认的是,家里给他治病的经济条件,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在选择医生专家的这一点上,可选择的空间和弹性比一般的老百姓更多,更大。

    在书里,他也提出种种质疑,包括对医疗体制,医生的医德、业务实际的能力水平等。

    但,我想在文后提出最后的一个我自己的观点:

    癌症患者千千万万,形式不一,生命体征不同,接受各有差异。

    但,我觉得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在面对国内的这种医疗体制,那些仿如天文数字般的各种费用的时候,砸锅卖铁而一心保命的背后,谁来保障,谁来买单他们生存的基本权利?医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患者和医院这几年愈加“激烈”的共处方式,背后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假如老百姓可以不再有如此巨大的对于生病以后一系列资料费用的忧心,得到基本的保障,是否在心理的承受能力上,考虑的东西会少一些,实质性的困窘会少很多?

    回过头来,再看回我在开篇提到的那个事实。谈论生,兴高采烈,面对死亡,谈论病情,沉重叹息的背后,是逃避。避而不谈逃避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除了恐惧,在恐惧背后衍生的实质性东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它,并努力地让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这个义务,享受到这个人人平等的“病”和“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611+)
  • 体验好(329+)
  • 值得下载(432+)
  • mobi(491+)
  • 下载快(544+)
  • 傻瓜式服务(598+)
  • 情节曲折(396+)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2-30 18:45:1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11:05:3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常***翠: ( 2024-12-30 13:59:1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汪***豪: ( 2025-01-05 11:09:0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孙***夏: ( 2025-01-04 13:13:4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丁***菱: ( 2024-12-12 02:55:3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瞿***香: ( 2024-12-13 05:02:1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马***偲: ( 2024-12-25 00:52:2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谢***灵: ( 2024-12-23 02:56:51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戈***玉: ( 2024-12-29 16:50:29 )

    特别棒

  • 网友 养***秋: ( 2024-12-29 04:41:3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陈***秋: ( 2025-01-09 13:00:5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寇***音: ( 2024-12-26 20:10:0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14 02:08:0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