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语文练习题(套装共3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语文练习题(套装共3册)精美图片
》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语文练习题(套装共3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语文练习题(套装共3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538153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22.7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56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语文练习题思维训练复习资料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数学练习题思维训练复习资料2024春典中点五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同步英语练习题思维训练复习资料



精彩短评:

  • 作者:moonwalker 发布时间:2020-07-15 00:25:51

    看推荐的时候一秒种草,结果写得...一言难尽

  • 作者:萨缪尔坤 发布时间:2020-10-20 19:49:26

    不推荐此书,内容混乱,尤其是翻译质量极差,读起来不是晦涩难懂,而是语句不通

  • 作者:Ying 发布时间:2014-08-14 16:32:25

    If your customers would feel disappointed if their friends aren’t as excited about you as they are—you are a passion brand.

  • 作者:超级太阳 发布时间:2024-01-18 21:49:27

    4.5吧 白鹿原既不壮美也不浪漫,只剩下冷色调的虚无

  • 作者:水逝湛江 发布时间:2023-10-17 23:42:19

    5.5/10

  • 作者:鸡同鸭讲 发布时间:2019-11-26 01:24:58

    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因其符合教科书应有之属性。主干,体系,语言清晰准确简明,更新速度ok。


深度书评:

  • 富爸爸坚信,什么困难都能解决;穷爸爸则通过“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让孩子不断放弃自己的想法。

    作者:龙战骑士 发布时间:2024-05-08 17:57:40

    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产生了不同,经验的丰富程度时,他们就是两个不同的人了。有的人可能很快富足起来,有的人则可能忙碌一生,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拿不出什么成绩。

    当然,我说的富足不仅包含外在财富,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它能让人感到满足。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鸡鲁在论快乐时指出,快乐分成两种,一种是动态的、短暂的快乐,另一种是静态的、永恒的快乐。当人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时,就获得了快乐,但那是暂时的。比如渴了喝水,饿了吃饭,累了休息,困了睡觉,这些都是让我们获得快乐的事情。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动态的,第二天我们还会渴,还会饿,还需要休息和睡觉。财富也是如此,它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当我们获得财富时会感到快乐,会有富足感,但是当我们把钱花出去之后,这种快乐和富足感就消失了,甚至当获得和过去同样多的钱财时,我们的快乐其实也比不上从前,这也是很多人开始追求越来越多的钱财,继而走向贪婪的原因。

    换句话说,精神上的快乐才是静态的、永恒的。同样的道理,人只有在精神上感到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在近代欧洲,有很多贵族或者富家子弟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过对财富的追求。这些人最终开启了人类的科学时代和思想启蒙,也获得了应有的荣誉,比如波义耳、哈雷、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拉瓦锡等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他们就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尊重,今天我们依然在纪念他们,感谢他们对文明的贡献。但是,同时代大量的、只追求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今天已经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因此,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最终的快乐来自精神上的富足。

    我在接触负数这个概念之后,就明白了在思考正数的时候永远不能忽视负数,

    这个习惯几乎伴随了我一生。

    有了负数的概念,我们首先就必须明白,0不是最小的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钱越多越好,如果自己没有钱,就会觉得世界糟透了,天塌下来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没钱更糟糕的事情,那就是欠了一屁股的债,他们的钱就是负数。在美国,有80%的家庭处于负债状态,虽然其中很多人有房子作为资产可以抵押,但是房子通常不能马上兑现,而债则是要按月还的,更何况很多房子的价值其实抵不上房贷。

    当一个人的净资产是负数时,一辈子是很难翻身的。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20%的税前收人都用于还各种债,特别是房贷和信用卡的利息。他们的收入通常都不算高,如果再少20%,每天就只能忙忙碌碌地工作,然后把时间花在应付债务上,不可能去思考如何自我提升,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更没有什么闲暇享受生活。

    即使不用金钱做投资,人的一辈子也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投资。自己每做一件事情,就可能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但是人们通常只会想到好的结果,忽视坏的结果。比如很多人总是说,朋友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朋友多了难免来不及甄别,不仅会遇到益友,也会遇到损友,甚至会把损友当益友。

    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才能取得效果,而当成本的投人不足时,效果就是零。比如锻炼,无论是想消耗体内的脂肪还是想锻炼心肺功能,都必须超过10分钟才会有效果。如果只练习三五分钟就停下了,然后过一会儿又练几分钟,时间是花了但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读书也是如此,人们通常5~10分钟后才能进人深度思考状态,如果一本书拿起来看几眼就放下,或者读书的时候看两页就找人聊天去了,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其实效果很差。

    因此,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的事情过多,而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投人都没有超过开始产生收益的阈值,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做不成,也就是说,时间和精力花了很多却没有效果。今天很多中小学生在课外上了很多特长班,从体育到艺术再到STEM,但等他们高中毕业时却没有培养出什么特长。虽然说什么活动都尝试一下,发现自己天赋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因为精力太分散,每一项投人都没有达到获得收益的闻值,因此效果加起来为零。即便我们在每一件事上的投入超过了获得收益的阈值,也并非做的事情越多越好,因为这里涉及做事质量的问题。

    后来我发现,在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朗道的等级理论都成立。在信息技术领域,能够开创一个新产业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当属第一级,比如提出计算机算法标准,开创了算法这个研究领域的高德纳当属第一级,而一个普通的合格工程师最多算是第五级。今天世界上一些顶级的工程师,

    比如打造出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莱万多夫斯基,以及发明了谷歌云计算和深度学习工具的谷歌大脑的杰夫·迪安都接近第一等级。他们的贡献和被我们戏称为“码农”的普通软件工程师相比,相差甚至不止千万倍。当然,贡献大也会伴随着收人高。莱万多夫斯基在谷歌工作了6年,赚了1.2亿美元,平均一年2000万美元,和普通“码农”相比,也差出上百倍。

    因此,如果一个人从事两份工作,花两倍的时间,即便能够做到互不千扰,最多收人增加一倍。如果他只做一份工作,但属于高水平的,可能收入会增加好几倍。今天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报道,很多底层的民众不得不打几份工维持生计。这些人非常可怜,而他们可岭的原因是每一份工作的收入都不高,几份简单的工作顶不上一份有难度的工作。

    因此,与其整天想着在名片上多加几个名词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不如在自己的身份标签之前加上“资深”或者“著名”这样的形容词。今天,绝大部分人需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不是在低水平上复制,而是把力量集中到一点,实现等级的跃迁。

    为什么谷歌和微软这样的企业做不过小得多的Zoom呢?有人专门一项一项地对比了微软的视频会议产品Teams和Zoom。微软的产品是所谓的一站式务,即把所有的在线功能都集成到视频会议系统中,而且能够调动非常多的应用程序,而Zoom只是一个视频会议系统,没有其他功能。但是,在涉及视频会议的各项指标上,如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定制化选项、视频的质量特别是低速网络的视频质量,以及会议规模等方面,Zoom都超过微软的同类服务。作为控制了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企业,微软有太多个人计算机级别的软件需要集成到它的视频会议系统中。Zoom也可以选择做同

    样的事情,但是它选择了做减法,宁可少一些功能,也要把核心功能做好。

    那么一家企业做大之后是否可以再多做一些事情呢?通常,在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扩张是大企业由盛而衰的开始。假如有这样两家企业,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了绝对第一,另一家企业在10个领域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二或者第三,哪家企业会发展得更好呢?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第一

    《断舍离》一书中给了一个很清晰的原则: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保留相应的东西,放弃那些和你心目中的生活无关的东西,因为你实际上不需要它们。做事情也同样,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一个人不可能东西南北所有方位都是目标,那样的话只会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有任何进步。和目标没有关系的事情,就应该通过做减法删掉。

    因此,那些成熟市场的国家、百年老店、有经验并且尊重经济规律的管理者,都会严格控制债务的规模。比如,巴菲特就强调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他在总结伯克希尔-哈撤韦过去60多年的发展历程时说,在这60多年中,虽然总体上市场是向上发展的,但是有6次股市的跌幅在50%以上,所以他的公司哪怕是加了一倍的杠杆投资,也早就被清仓出局,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了。

    但是一些突然暴发的企业、一些新兴经济体、一些初人商场无知无畏的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速度,常常把杠杆加到头。在经济形势比较好、资本比较宽松的时候,它们看似发展得很好,可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它们实际上就是用很大的杠杆乘以了一个负数,迅速爆雷。2015年至2016年的中国股灾期间,有大量的散户就是因为这样加杠杆,在一夜间被清仓出局,他们不仅失去了一辈子的积蓄,其中很多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可见,做乘法是把双刃剑,并非永远都会带来好处。

    加杠杆的条件

    人要想一辈子做别人几辈子的事情,多多少少要学会做乘法,加点杠杆,但是杠杆怎么加是有讲究的,比如在股市加杠杆炒股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在讲加杠杆的方法之前,我们先要讲讲做乘法或者说加杠杆的基本条件,就是同一类的东西可以相乘,不同类的只能相加,无法相乘。

    假如你开了一家工厂,如果每一个产品都是特殊定制的,做第一个产品和第二个没有关系,你是无法做乘法的,只能做加法。要想多一份收人,就要多花一倍的时间,多花一倍的成本。但是如果每一个产品都能很容易地被复制,比如数字产品的复制或者自动生产线产品的生产,那么就获得了乘法的效应。传统工业品复制的成本是很高的,可能占到了产品售价的一半,因此传统工业并不容易出现嬴者通吃的全球垄断。但是信息技术产品、生物制药产品则不同,它们一旦研制成功,复制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就形成了垄断。

    对个人来讲,不管是工匠还是科学家,只要能把一个本领练到极致,在一个领域做得出类拔萃,就会有很多人请他用自己的专长来做事情。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的努力,就可以重复地用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不需要从头再来,这就是在发挥杠杆的作用。比如你是一个被业界认可的建筑师,你最

    初设计第一栋房子的思想就可以复制到各种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师来讲,创造出思想是最花功去的事情,画图反而是低成本且容易完成的事情。比如,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获得认可之后,又把类似的设计思想用在了很多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上。

    用好杠杆的两个因素

    善用杠杆的人,能够把一个技能反复使用,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能够做到“一鱼三吃”。不善于用杠杆的人,每做一件事都要从头开始,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加法,加法自然没有乘法做得快。

    能否用好杠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事情本身,另一个是人本身。

    先说说事情。有些事情做好了,则容易加杠杆增加收益或者扩大影响力,而有些事情则不具备加杠杆的可能性。比如,你本科学习的是数学或者理论物理学,那么研究生阶段就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理工科的专业,只要再补两三门专业课就够了。二战后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一大批生物学家,原本是学习物理学的,后来因为看到原子弹爆炸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或者读了薛定谓《生命是什么》那本书后受到了启发,转而从事生物学研究了。今天在华尔街从事金融的,很多是学习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也就是说,打好数学或者理论物理学的基础将来有可能做很多事情,因为这两个学科教给人的都是最底层的逻辑。相比之下,如果在大学学习的是某一个专业特定的技能,换一个专业几乎就要从头做起。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如果有条件,在打基础阶段要做好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所获得的知识适用的范围特别广。即使在一个特定的专业内,有些知识也具有可复用的价值,有些则属于很窄领域的特定知识,对其他领域的帮助不大。以计算机行业为例,所有课程或者知识都属于下面三种中的一种:和系统有关的,和算法有关的,以及和应用有关的。

    前两种学起来比较难,但是具有杠杆效应,学好了之后一通百通;最后一种知识最实用,学会了马上就能工作挣钱。很多人改行学计算机,为了尽快看到效果,都会去学最后一种与应用有关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可复用性比较差。一个没有算法和系统基础的人,会发现自己那点应用知识过时得特别快。今天搞信息技术的人会出现“35岁中年危机”,原因不难理解,他们掌握的知识不具有杠杆效应,而且其价值每三五年就衰减一半。相反,一些受过科班训练的基础扎实的从业者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知识的基础是算法和系统。

    我常常强调求道的重要性,因为道是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的,但是大部分人只看重对自己当下有用的术,术通常都是有针对性的,做不了乘法。

    再说说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热衰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另一种人热裹于发明一种解决同类问题的机器,然后让机器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前一种人做事情基本上是加法思维,后一种人则是乘法思维。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和图灵机等价的计算机的,并非美国二战时研发电子计算机的那批科学家,而是德国工程师楚泽。楚泽原本的工作是计算飞机设计中的工程问题的,当时他用的工具是计算尺和数学用表。楚泽发现大部分问题用的公式都差不多,只是把数据换换,但是这样的计算每一次都很花时间。楚泽就想,应该制造一种机器,让它根据公式自动计算,于是他离职发明了德国的计算机。类似地,美国当初研制电子计算机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即为了计算远程火炮的弹道。由于那些计算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科学家想发明一种机器来完成它们,而不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手工计算。

    当然,制造一种机器只是一种比喻,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新造一种机器来解决,我们只是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eBay(亿贝)、谷歌和脸书这几家企业早期的成功都是靠搭建了一个自助平台,颠覆了原来大量依赖手工劳动的行业。以谷歌为例,它主要靠广告挣钱。在谷歌之前,拉广告是销售人员的事情,要想多一份广告收人,就需要增加一个销售人员,这样成本很高。谷歌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做了一个基于搜索关键词和内容关键词的广告系统,让广告商可以自己投放广告,这样即使在员工晚上都睡觉后,它还能挣钱。有些公司学到了谷歌的皮毛,也做了类似的广告系统,但是却大量依赖人力进行销售,这就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做乘法了。时间一长,它们和谷歌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类似地,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淘宝这个自助系统,大家自己把东西拿到淘宝上去卖,阿里巴巴不用进货,不用操心物流,于是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遇事该做加法还是做乘法,其实反映出人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些人一定要强调每件事的特殊性,他们就习惯于做加法;有些人则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共性,他们就会通过做乘法极大地提高效率。

    当然,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很多事情是无法做乘法的,比如你要做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就无法使用杠杆,做到“一鱼三吃”。这也是我们前面强调要做减法的原因。我们不妨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把那些和其他事情相关性小的、重要性差的事情统统删掉,集中精力把那些能够做出乘法效应的事情做好。

    即便很多人在生活中有了成本意识,也经常会陷人以下4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舍不得抛弃沉没成本。关于沉没成本,今天的很多公开课都会讲到,我们这里就不详述了,用一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某人花了100元买电影票,看了10分钟一后觉得电影非常无聊,再看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但就是不甘心离开,因为他已经花了100元。但走,他坚持两小时看完电影,心里不舒服,不仅没有受益,还耽误了自己两小时的时间。这就如同一条船已经沉没,船上不论有什么东西都不用再计较了。很多人都听说过“沉没成本”这个词,也知道沉没成本不再是成本的道理,但是真到了自已头上还是不愿意放弃。

    第二个误区是,任何资源使用起来都会产生收益,因此使用它来创造价值时,机会成本不是零,而是在没有风险的条件下产生的收益。比如你有10万元拿到股市上投资,有时挣点钱,有时赔点钱,最后不赔不赚。这时很多人会觉得自已没有亏,其实他们已经亏了,因为那些钱如果不去炒股

    至少每年有两三个百分点的利息,因此它的机会成本就是两三个百分点的收益。任何收益如果不如定期存款的投资都是亏钱的,哪怕看上去是小赚。再比如,有些人喜欢买黄金,觉得黄金保值,其实从历史上看,黄金白银的平均涨幅要低于通货膨胀,并不能保值。清末民初的时候,贝聿铭的叔祖、颜料巨商贝润生先生花了9000两银子买下了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这个园子不仅占地面积极大,而且是中国园林中的杰作。今天,9000两银子还不到100万元,连苏州的一个小房子都买不下来,购买力大大地贬值了。因此,握有金银的同时其实也就付出了机会成本,即钱本身能投资到社会再生产再赚钱的机会。还有很多人热裹于短线操作股票挣点小钱,挣了钱就扬扬自得,我常常会问他们,跑赢大盘了吗?很多人就不声了。购买指数基金,跟随大盘,是投资股票的基准点。无法跑赢大盘的人,都会白白付出机会成本。

    第三个误区是,由于人们天生厌恶损失,他们虽然懂得做事情有时间成本的道理,可以忍着不去拿免费的好处,但是只要有机会把自己的损失找回来,即使花时间,他们也愿意去做。这时他们不会考虑找补回来的损失是否超过进一步花出去的成本。

    我买车不在乎牌子和外观,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车的安全性要非常好,加速还要比绝大部分车快,为此我愿意多花一点钱。为什么要坚持这两点?因为安全性涉及我自身的安全,而加速快也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换道和上高速并线的风险。当然,我开了半辈子车,既没有撞过人,也没有被人撞过,和车的性能足够好有很大关系。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很快加速,但是多一份保障总是必要的。成本意识应该伴随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这样才不会付出了高额的隐性成本而不自知。当然,一个人要想每件事都做到成本低、回报高是很难的,更何况在追求低成本时需要做很多比较,而比较本身也是有成本的。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让回报和成本的比例在整体上达到最大,对此,我有三点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不要光算明面上的成本,还要算隐性成本,我们前面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隐性成本的。明面上的成本加上隐性成本才是总成本,总成本低了,回报率才会高。

    第二,人的格局要大、境界要高,贪小便宜的事情永远不要去做。

    第三,对那些好得难以置信的事情要特别小心

    巴菲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他找到好的生意,就是那种几乎人人需要,能够儿十年也不会衰退的生意,比如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和人基本的物质需求相关的产业:其次他找出那些有发展潜力,但是近期内表现不算太好的企业一一有发展潜力能保证企业长久地赚钱,近期内表现不好会让企业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市场是有效的,大家对一家企业的估值低,是因为它有问题,只值那点钱,而并非巴菲特捡到了便宜,别人捡不到。巴菲特最大的本事就是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一家短期内表现不好的企业走出低迷的困境。通常,一家资质很好的企业身处一个能够长期赚钱的行业,还表现不好,那一定是管理层出了问题,这时,只要换掉管理层,经营情况就会好转。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在每家企业中占股的比例都很高,这样他就能派人进人董事会,换掉不称职的高管,然后监督那些企业的运营。

    通过这种方式,巴菲特就能让那些有长期潜力,但是近期低迷的企业重新起飞。这件事别人是做不到的,他们一方面不会像巴菲特那样坚持原则,坚持长期利益,另一方面也没有巴菲特的体量。比如,你按照巴菲特选股的方法看中了一家深处非常赚钱的行业却发展不好的公司,买了那家企业一万元的股票,接下来你等着那家公司出现奇迹。但结果是,那家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然后它不断烂下去,直到最后你完全失去了信心,割肉退场了事。

    对个人来说,有的人努力了很长时间,一旦走回头路,不仅有可能回不到原点,还可能后退不少。做过投资的人都懂这样一个道理,你先赚了50%,又赔了50%,最终只会剩下原来资产的75%

    我小时候读《水浒传》,很美慕那些快意恩仇的好汉,也为他们后来的遭遇感到婉惜。后来再读《水浒传》,我就不赞赏里面好汉们的选择了。这些人几乎都是折腾一圈回到原点,原来打鱼的还是打鱼,种地的还是种地,当军官的还是当军官,但绝大部分人丢了性命。对于社会,他们也没有什么贡献,在伸张了一些正义的同时也欺压残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总之,一切回到了原点。后来我做事就坚持一个原则:不折腾。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指出,人类实际上有三种历史:社会的历史、文明的历史和反省的历史。过去中国“二十四史”中所描绘的历史其实只是社会的历史。文明的历史在过去是被全世界的史学家所忽视的,但它实际上才是社会进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其他历史不同,文明的历史是一直向前的,一项科学成绩、一种技术一旦出现。

    有20年经验的人甚至竞争不过只有七八年经验的。因此,在绝大部分大学里,教授光靠讲课是无法获得提升的,他们要做科研,因为科研需要不断面对新的课题,而不是重复过去的工作。今天,在大医院里,医生也要研究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在律师事务所里,律师要去接越来越复杂的案子,

    这都是为了避免自己的经历过于重复。

    第三种,无用的经历。一个人只要不是在睡觉,时间花出去了,哪怕是吃饭、打游戏,也会产生经历,但是很多经历是无用的,产生不了经验。我能想到的最无用的经历就是刷短视频,虽然不能说短视频完全是垃圾,但是在里面找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如同在垃圾堆里翻找面值不大的硬币。比刷短视频稍微好一点的是刷短信和朋友圈,再接下来的就是每天花几个小时通勤、去菜市场买菜、做饭等。事实上,吃饭的价值比做饭高,除非你打算练就一番好厨艺。人每天的时间是个常数,即使当了皇帝,上帝也不会给他25小时。因此,减少无用的经历很重要。人每天会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你没有选择;有些则不同,它们是选项,你可做可不做。

    再次,在找到失败原因之后,一定要重新做一遍,直到成功为止,即便那件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个步骤也不能省。所有的学霸在考试后都会做一件事,就是把考试的错题重新做一遍,确认自己真的会做了,有的人甚至会把相关的内容重新复习一遍。这个小小的操作就是在完成从失败到成

    功的转花。几乎所有的“学渣”也都有一个特点,要么考卷扔一边了,因为以后不会考了;要么看一看,“觉得”自己会了就放过自己了。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就是“觉得”二字。觉得自己能行,通常就是不行。有一段时间,我对打高尔夫球感兴趣,为了提高水平,我就去观察那些能够进人大学高尔夫球队的青少年是怎么练球的。这些人和那些业余爱好者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在什么地方打了一个坏球,一定要练习到在同样的地方打好为止,这就完成了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化。我从45岁的“高龄”开始摸球杆,10年下来已经比绝大部分有20年球龄的人打得好很多了。并非我进步块,而是绝大部分业余球员学习的方法不对路,他们和那些准备走职业道路的青少年正相反,打一个坏球,自己随便找点原因就放过自己了,以后在那个地方还会重复失败,即使造成失败的原因可能不同。

    这些年我和一些职业运动员有过交往,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股不放过自己的狠劲儿,不允许自己带着问题进人下一个阶段,很多职业运动员甚至会为了纠正一个动作栖牲半年的比赛成绩。但是业余选手却不会这么做,他们一旦发现纠正错误要付出代价就会放弃。把自己的错误一一纠正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因此职业运动员都很专注,不会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相比之下,很多人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好,就急着去做另一件无关的事情,这样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难免陷人“习惯性流产”的困境。人一辈子能做成几件事就好,不必太多,做了很多事都没有做成,反而是最失败的人生。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失败,人力的因素只是一方面,运气是不能忽略的。凡是做成功的事情,一定是自己的水平和努力满足了成功的要求,同时得到了上天的券顾。因此,成事固然可喜,也不必自得:失败了固然可悲,也不必过于沮丧。通常,对老天爷越有敬畏之心的人,越容易成事,因为他们会打出很多富余量,但凡不大的难关都能安全渡过。

    由于他们在中国,我在美国,电话里也讲不清,于是我就让他们到美国出差,坐在我旁边的办公室工作,这样我就可以仔细观察他们是如何做事的。我发现他们做事的方法完全不对,做一件事,不论多复杂,只有一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一旦失败,就不知道是哪一步或者哪几步做错了,下一次再做还是失败。后来我就和他们讲,假如我从重复前人的工作出发,将那项工作作为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我们的事情。前人完成的工作和我们的任务之间可能有十个步骤或者十个要考虑的因素,不要十步一起做或者士个因素一起考虑,必须一步一步来,每做一步都要记录结果,最后出了错就很容易溯源,找到问题所在。

    目前,中国最好的半导体公司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制造上都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很多地方投人了很多钱,但似乎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正好我弟弟是半导体行业的老兵,我也认识中美两国很多这个领域的专家,让我有机会了解全世界半导体行业内部的一些细节操作。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中国公司设计的半导体芯片中,用于测试的部分(DST)非常少。这些部分不产生任何功能,多了之后不仅会让设计工作量大增,而且增加制造成本,因此工程师不重视这个部分,而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也不强求工程师把这部分做好。

    只有10%的人搬到了500英里以外的地方。100英里是什么概念呢?大约就是中国大一点的地级市的范围。当人们的生活范围就这么点儿大,经历自然丰富不起来。研究还发现,越是家境不好的人越誉恋故土。相比之下,生长在富裕家庭的人,往外阅荡的意愿要高于家境不好的孩子。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人还算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愿意到各地寻找新机会,尽管如此,大部分人生活的范围依然很小,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的活动范围就更有限了。即便是那些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人,经历依然集中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轨迹上。几年前有一个电视节目,请比尔·盖茨猜一猜一些日用商品的价格,盖茨猜的结果错得离谱。这也很好解释,他恐怕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超市买日用品了。因此,虽然他“心系天下”,特别关注人类的未来,特别是医疗和环保问题,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可见,不论是什么人,如果单靠从经历中总结经验,得到的经验都不可能太多。

    这种做法最多能算是半主动获得经验。

    发现了山西的煤储量,为青岛这个城市进行了选址。回到德国后,他继续在地理研究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成为近代地理学的先驱。特别是他关于中国的著作,让西方人客观全面地了解了中国。李希霍芬随便一个成就都可以算是影响世界的,而他所有的成就都是基于他主动去获取经验。

    当然,主动获取经验不意味着要像达尔文和李希霍芬那样周游世界,但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以获得日常经历无法获得的经验。

    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2022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的2000多名本科生,有超过八成在高中期间打过工,在公司里实习过,或者在大学里做过研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这个数据在美国顶级大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个高中生,哪怕学习成绩再好,没有学业之外的工作和研究经验,其实很难被名校录取。

    为什么美国的名牌大学在挑选学生时这么看重上述经历呢?因为能够获得上述经历的人都是在主动增加自己未来用得上的经验。这些人比只会在学校里读书的“书虫”有两大优势。一个优势是主动性。无论是在高中打工还是去实验室做研究,都需要自己找机会,学校不身危平会管的。因此他们不是被动地根据自己的经历获得经验,而是主动出击。

    另一个优势是他们已经跑得比同龄人快了。当他们的同龄人还在为自己的作业和考试发愁时,这些人已经在为自已的将来做准备工。

    学会科学试错

    获得经验除了要有主动性,还要讲究科学性。通过有目的地探索,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是好事情,但是要讲究效率,因为如果探索的方法不得当,收获是非常有限的。

    比如我们要获得烤面包的经验,在过去,面包师傅是通过继承他们师傅的经验,再加上十几年不断做面包的过程,慢慢地来改进面包的配方,这个速度实在太慢了。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主动尝试各种面包成分的不同配比,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寻找最佳配方。但是,即便是最普通的白面包,

    涉及的基本原料也有面粉、水、油、蛋、酵母、糖、盐、小苏打等,就算每一种成分的用量有五六挡,至少也有七八万种组合。

    人们无论做任何尝试都可能犯错误,而且一开始这个概率还很高。

    很多人读完大学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技校毕业、在工地上开挖掘机的人挣得多,于是心中很是不平。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开挖掘机的人对一个工地来讲是关键路径,没有他工地就要停工,而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并不多。但是今天普通高校毕业但没有一技之长的可是大有人在,他们每一个岗位的后面都有无数替代方案存在。

    很多人到了35岁会陷人中年危机,这也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能替代自己的人太多了,生怕被年轻人替代。随着全社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能胜任的人也越来越多,过去要靠十年八年经验才能做好的工作,今天有个三五年的经验就足以胜任了。因此,年轻人挑

    战中年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中,唯一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就是设法让自己守住一个依赖经验的关键路径。很多年轻人工作几年就想转领导岗位,其实那些趋之若鹭的领导岗位都有可替代的人选,反而那些需要大量经验的技术专家是不可替代的。兄是大家破头都想去做

    的事情,就不再值得做了,因为即便是好事,也未必轮得到自己。就算轮到了自己,因为可替代性也会让自己的饭碗朝不保夕。

    十多年前有一本书特别火,就是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在这本书中,罗伯特·清崎列举了很多“穷人思维”的例子。在穷人思维中,一个大问题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钱,所以眼前每一点省钱的机会都不愿意放过。这样时间一长,眼光就被局限在眼前那一点点利益上了。很多企业在成长初期,节省每一分钱是应该的,而且因为它们体量小,只要花功去,找到便宜货的可能性总是有的。比如江浙沪一带的小企业,在初期都有这个特点。但是当这些企业成长起来后,如果管理层还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做事情,那就可能永远停留在小公司的规模上,发展不起来。能不能找到一条带宽更宽的路,而不仅仅是最短的路,是它们能不能做大事的标志。

    潜意识里的行为模式

    那么人生算法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发育生物学家布鲁斯·哈罗德·利普顿认为,一个人的成败和他的生物学特征也就是长相、身高、智力等,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反而是和观念、信仰以及身心健康等非生物特征的关系很大。

    利普顿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人一生最基本的行事方式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利普顿把这种个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比喻为“人生算法”。他认为,人的一生都会按照自己的人生算法运行,从而形成人生轨迹,而这个算法的基本框架在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大致形成了。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学校时,有些人各方面的资质和成绩都差不多,但进入社会之后,发展情况却天差地别,而这种差别的形成往往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有关。但这样一来我们就要问,为什么资质相近的人会形成如此不同的习惯呢?利普顿所提出的人生算法理论,就可以用来解释这个现象。

    比如,一个孩子如果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酗酒,然后打自己的母亲,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伴随他很久。再比如,如果他经常看到父母愁眉苦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总是说这件事做不成、那件事做不成,就会形成一种对生活的观念一一做事情很难。后一个观察结果和罗伯特·清崎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罗伯特·清崎注意到,所谓的富爸爸常常在不经意间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困难都能解决,而穷爸爸则通过“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让孩子觉得穷人就要不断地放弃自己的想法。

    算法如何改变?

    了解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大家自然会有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算法在7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那在此之后这个“算法”还有可能改变吗?利普顿讲,它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有一定难度。具体讲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

    第一种方法是求助于心理医生,通过包括催眠在内的各种心理疏导方式慢慢调整。考虑到绝大部分中国人不喜欢看心理医生,因此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更有效的其实是第二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练习形成新的习惯。打个比方,假如你一开始在画布上没有把画画好,想要修改那幅画,那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用新的油彩覆盖旧的。

    利普顿认为,“一万小时定律”虽然是通过统计手段得出的,其实在生理学上也能得到支持。练习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某种行为从有意识的变成潜意识的。比如我们经常讲,学自行车,学会了就忘不掉了;开车也是这样,最开始学的时候是脑子要想怎么开,后来更多地其实是通过肌肉记忆开车,身体会本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类似地,你打篮球打得熟了,投篮的时候不会进行一大堆有意识的计算,要用多大力气,要以什么角度出手,而是靠所谓手感来控制球。这就是不断重复练习形成的结果。不仅身体技能是这样,脑力技能也是这样。比如,东亚孩子的基础数学通常比较好,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大量练习形成了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感觉。换句话讲,一个人仅仅在理性上懂得某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它付诸行动,当行动的次数足够多时便形成了潜意识的习惯,就等于把过去的算法覆盖了。比如,一个爱睡懒觉的人到军队里服役了两年,睡懒觉的毛病通常就改掉了,这相当于他们接受了一种类似一万小时的训练。

  • 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作者:铂程斋@喷嚏网 发布时间:2008-10-28 22:22:08

     最近,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推出了一项素质教育的举措:凡是没有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以及一项家务小技能的小学生,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总是相信:官老爷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他们希望学生能做点家务,懂点理财什么的。他们总是觉得现在的小孩都怎么了,都一个个特爱做作业,一做就几个小时,还都不爱锻炼。这些学生是不是太有竞争意识了?!

     不过我也相信,教育局总是自娱自乐惯了,素质教育说到天,最终的结果也是没边的事情。好多时候,只能瞎嚷嚷。

     来不了软的,就来硬的。本来没素质,一罚就有素质了。

     因此,在我看来,这事是个绝妙的讽刺:本来是素质教育的举措,结果只能用考试来要挟、检验---办了件最没有素质的事情。

            我觉得他们其实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规定中小学生,每天晚上过了某个时候,就可以上床休息。管它什么作业都可以不做了。

     少做一些应付考试的试卷,把教育的时间还给家长,还给学校。如何让应试教育真正下课,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学校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如何树立信心、如何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学习自由选择,理解责任和禁忌等等。

     我们的学校以填鸭为荣,以命令和服从为荣。学生是菜鸟,但是,他们的长辈更菜。

     教育局给出的要求,从来不要求以身作则,我们的长官们展示的是权力和意志,唯独没有沟通和理解。

     说具体一点,即使要求学生懂一点理财,至少也应该指出哪里有适合他们的材料。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给儿子找理财方面的书(我发现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东西,学校从来都不会教。)。我找到了三本适合所有人都可以看的书:一本是《穷爸爸、富爸爸》,一本是《管道》,还有这本据说是专门写给孩子的《小狗钱钱》。

     读完这三本书,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可以有一种更为广义的理解。人们可以理解如何才能积累财富,理解成本或者代价。理解做事的策略和心态。每一个认识金钱力量的人,也可以拥有一种选择的力量。

     其实,关于金钱本身的知识并不是很多,在它的周围,更多的是软性的东西,跟人性有关:你怎么树立目标,怎么去从容选择,如何抵御恐惧或者贪婪。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简而言之:一些做就事情必须的基本态度、策略和方法,比赢得成功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素质,成功的基石。

     这些东西,在人生的过程中,反复出现。我们需要认识它,发现它,理解它。

     上学不应该只是往一个人的脑子里面装满垃圾。而是让人知道如何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好的教育,让你对自己越来越自信,你会找到很多办法,驾驭金钱或者机会,让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擅长。

     以下为《小狗钱钱》的读书后写下的摘要,其实是很多书的综合。

     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很多事情,一说都知道。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真正相信,并去做。不管实现梦想的法则有多少,重要的只有一条:梦想是一种实践。

    【1】写下你的梦想清单

    写下最近2-3年内的10个梦想,你希望并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它,比如说:

    给自己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和父母或女友去国外旅行

    买一套房子

    存一笔读书的钱.....

    【2】最先实现的三个梦想

    从10个上述清单中,选择三个你最迫切实现的梦想。在心里问自己:我是否愿意为之而奋斗,努力?

    问自己:如何才能做到?

    计划,安排好时间,然后去做。

    【3】不说不可能

    事情只存在做或者不做,不说不可能,而是问:如何才可能。

    实现梦想,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也不在于你是否知道多少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心和做事的策略。

    如果没有自信,过后看来再简单的事情,对你而言,也没有机会。因为不信,所以,你根本不会去做。

    一个人做事除了信心外,还有做事的基本策略:

    (1)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从中获取利益;

    (2)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4】做喜欢做的事情

    很多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困难来临的时候,坚持的理由就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做事太功利,就会急于求成,看不清未来,很容易放弃。

    而由衷的喜爱则往往能把迷茫的时刻变得非常简单,象罗盘一样固执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5】每天花10分钟去做对未来意义重大的事情

    模式化的生活,容易让人懈怠。所以,无论如何,每天要抽10分钟去做对未来意义重大的事情:

    锻炼身体

    读书并思考

    在饭桌上和家人交流

    跟孩子谈心

    在网上了解一下正在发生的各种趋势

    重要的不是每天一定要获得什么,而是养成一种习惯:跳出来,重新想象,保持对现实的接触,对未来的敏感。

    【6】理财就是拥有一种选择的力量

    财富不是指你挣多少,而是你最后剩下多少。

    评估一下,当你停止工作,你身边的钱能支持你生活多久。

    理解资产和负债:凡是帮助钱从你口袋里出去到别人那里去的东西,都是负债,凡是帮助钱从外面留到你口袋里的东西都是资产。

    积累你的资产,减少你的负债。仔细评估该不该买车,应该如何合理贷款购买个人消费品。

    合理理财:

    (1)尽可能不用信用卡:大多数情况下,信用卡只能使人消费得更多,使你的负债越大;

    (2)日常收入:50%储蓄,40%分配到投资,10%零用;

    (3)尽可能先支付自己:有投资的机会,让钱为自己工作;

    金钱是财富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选择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拥有它、驾驭它。

    没有太多的金钱的时候,可以考虑为自己的未来存储其他的财富。财富有很多隐蔽的名字,它们是:青春、健康、经验和幸福。

    【7】比平时付出更多

    不要老是幻想不劳而获,也不要抱怨不公平。不公平是生活的常态,你最大的自由是可以选择改变自己。

    天下掉馅饼的事情即使发生,也只会发生在充分准备而努力工作的人身上。

    【8】认识恐惧和贪婪的能量

    恐惧总是在我们设想事情会如何不顺的时候出现。对失败想得越多,就越害怕。

    因为害怕,而选择盲目从众的安全感,是一种自我放弃。

    任何时候,坚持独立的思考和常识性的智慧,知道何时应该恐惧,何时应该贪婪。

    【9】给自己足够的压力

    如果你没有做今天这件事情,你就永远不会知道给自己压力之后,你能够做到什么。

    给自己足够的压力,看看能把自己逼到什么程度。

    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情,不仅仅会使人发疯抓狂,而且还能能逼迫你释放全部的能量。

    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佳做法是:让自己做那些看起来最艰难的事情。

    【10】跨过生活的很多“墙”

     生活中有很多“墙”挡在你面前,让你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墙可能是你的同学、老师、父母,甚至就是你本人,你周遭的环境。

     但是:

    “砖墙之所以存在,是为了阻挡那些其实没有那么想要这件东西的人,目的在于让我们有机会证明自己多么想要一件东西。”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azw3(187+)
  • 情节曲折(197+)
  • 愉快的找书体验(578+)
  • 服务好(451+)
  • pdf(537+)
  • 中评多(373+)
  • 赞(534+)
  • 超值(97+)
  • 中评(138+)

下载评价

  • 网友 薛***玉: ( 2024-12-14 09:33:4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瞿***香: ( 2025-01-03 02:42:3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方***旋: ( 2024-12-30 15:26:0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09 05:52:38 )

    好用,支持

  • 网友 潘***丽: ( 2024-12-26 16:29:5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国***舒: ( 2024-12-19 05:20:4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步***青: ( 2024-12-27 16:37:49 )

    。。。。。好

  • 网友 曹***雯: ( 2024-12-13 02:18:4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06:45:1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9 10:02:1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田***珊: ( 2024-12-20 10:04:1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谢***灵: ( 2024-12-09 20:23:4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訾***雰: ( 2025-01-06 16:26:3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堵***格: ( 2024-12-11 20:15:04 )

    OK,还可以

  • 网友 隗***杉: ( 2025-01-06 02:34:4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戈***玉: ( 2024-12-25 06:09:28 )

    特别棒


随机推荐